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快捷登录

新浪微博登陆

搜索
CDD 法语助手
楼主: linne2k3

【原创】有感关于文言、白话的讨论,即兴而发,书不成文

41
回复
4616
查看
[ 复制链接 ]

新浪微博达人勋

先举一个例子,一句话:
“一个自杀者其自杀行动所具备对于死亡的心理准备的可能性对其付诸行动的几率和及时制止行动成功的几率的关系各互成相反的比例。”
这句话没有什么外来词和新词,但如果用文言文来翻译这句话,将会是难以想象。这或许可以体现出现代文相对于文言文起码在意思上有表达准确的优势(尽管这句话比较难理解,看不明白的话,将这句话层层分离分析,意思自然清楚),这也是文言文力所尽而不能及之处。


算了,我不用上面那种转牛角尖的方法来阐述了,就围绕楼主讨论的重点说吧。
一篇文章的好坏,文采好不好,我觉得和古今文体无关,内容和技巧乃是首要。楼主有这种想法,我不才,我认为是因为有四个原因所做成:
第一,文言文表达一个意思,用字量比现代文少很多,那么对我们就会做成一种表达的模糊感,而恰恰好这种模糊感是极易引发联想而被人们所喜闻乐见。而且这种联想是根据每个人所喜欢和习惯的方式,所以会让人有种现代文表意功能衰退的错觉。

第二,文言文重对仗,自然就齐整,无可否认这比较美观,但现代文也可以做到这一点,只是因为太麻烦,而且时间尚短,一些整齐美观的现代文,还没有得到大家的认识和了解,一些好的现代文,也往往会被人们所忽视。但文言文因为用字量少,就很容易得到这种美观的效果,且文言文经过两千多年的筛选,我们现在看到的都是精品。所以,以此来否定现代文的表意,我认为是稍有偏颇的。

第三,文言文也重视押韵,押韵的话,那么必然有气势,古今文体就这点相比和上述第二点的理由雷同。

第四,看一看左岸就知道了,现在连文盲都会用现代文来书写,出于不同程度的不屑及歧视,那也做成一种现代文不如文言文的错觉。

至于楼主对于文言文和现代文的誉与贬,在文中用词上面就已经表露无遗了,楼主的立场已经非常明显,再去争辩也无谓得很。但我不敢苟同,其实我某些程度上也会用文言文来写作,也体会到用文言文出感情效果的便利,但我一直很努力想摆脱文言文这种感情效果的糖衣陷阱,因为我觉得,用现代文来达到感情效果也一样出色,甚至比文言文更出色。
我们继续用文言文写作将无法达到大成境界,因为要突破两千多年的精品积累,这个要求实在是太高了。我承认,现在普遍上现代文在感情效果的高效表达上的确不如文言文,但与其躺在文言文的温床寻求捷径,倒不如用现代文披荆斩棘来笑傲江湖?
不知道楼主你同不同意呢?




PS:才疏学浅,不明白什么是“上古口语”
2009-2-26 02:29:45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八股文之所以叫“八股”是因为“起股”、“中股”、“后股”、“束股”中各有两股排比对偶的文字,一共八股。对这4部分有“排比”“对偶”的要求,本身就算是“行文之法”(文法)了。
最初的八股的,是以一种古体说理的散文形式,兼容骈体辞赋的格调而生的,根据一些学者的考证,来源于宋代考试的“经义”,后结合了南宋散文和元曲的成分,明代成为独立的文体,清代……
一方面,既然八股继承了其它文体的特征,它必然要遵循这些其它文体的语法
另一方面,起二比(也叫起股或提比)、中二比(中股),后二大比(后股),末二小比(也叫束股或束比)这八比形成的对偶和排比,本身也是“语法”了呀。
2009-2-26 07:11:57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16# 无印凉粉

看来是我表述的太不清楚了,很对不起,似乎你对我的理解有误。

先解释一下上古口语吧,中国文学史有籍可考的,当从《诗经》开始,此后分为三个时期,周、秦汉为上古,六朝、隋唐、宋为中古,元、明、清为近古(中古和近古的划分未必准确,刘师培《中古文学史讲义》把汉末、六朝,也就是骈文时期单列为中古,但是上古应该是确定的)。先秦时期口语和书面语区别不大,口语分为雅言(周地口语)和方言(其他地区的口语),当时的文言文就是以雅言为基础的,到了秦汉,随着口语与书面语的分化,文言和白话也就越来越彻底地区分开了。

为什么在一楼的开头要说文言文的演变呢,其实就是在表达我的观点,我们的文字语言一直在变,没有必要夸大现代汉语和古汉语之间的区别,或者觉得应该彻底切断与文言文的联系。在后面我还写过,应该利用文言文的文本资源去发展现代汉语,但是不可能重新激活文言文,因为我们的文化环境变了,思维方式变了,写作习惯也变了。应该说我的观点是比较中庸的,既不同于那些要消灭汉字的革新派,也不同于要复兴文言的“国粹”派。从你的留言里,我觉得你的看法也大致相同,所以我觉得大概是表达或者理解有误。

现代汉语里,我反对的是那个所谓语法,本来汉语就没有这个理论体系,受西方影响是必然的,只是不应该照搬一套过来,作为学生当然应该学习语法,在外语教育中应该已经完成了,没必要再在中文教育中重复一遍,结果往往是磨灭了学生的写作潜能。前面我用了“削足适履”,的确就是这么回事。

再谈一下翻译文体,你举的那个例子并不一定不能用文言文翻译,当然我是没这个本事了,我们觉得不能用文言文翻译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我们的古汉语水平太差,像严复就是用文言文翻译的,他翻过来的那些政治经济学著作难度不比这个小啊。而且由于古汉语表义能力更强,很多术语,像 己(individually)、群(collectively)、悖论(paradox),都带有很强烈的文言色彩,如果用现代汉语翻译恐怕就是 个人、集体、矛盾的命题 ,经典术语翻译比现代汉语翻译的术语往往更精炼,也更容易根植在语言文化中。

说了这么多我觉得要表达的应该都清楚了,个人水平有限,写得越多信口开河的成分越大,扯个淡,收场吧。
2009-2-26 13:35:10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好不容易有个不错的帖子可以学习学习长知识
为什么就收了场呢,真可惜,
又看了遍LZ原文,恕咱短浅,没有发现誉古贬今的严重倾向
好象不过是说了一下各自的优缺点
咳,鲁迅的精神头儿是好的,可又不涉及到什么阶级性,用不到斗士式的笔诛口罚呀
平和地讨论挺好吧,还是。别就这么收了,可惜了的
2009-3-1 18:08:38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呵呵,赞成..大家继续谈,我们也可以继续看啊.

好不容易有个不错的帖子可以学习学习长知识
为什么就收了场呢,真可惜,
又看了遍LZ原文,恕咱短浅,没有发现誉古贬今的严重倾向
好象不过是说了一下各自的优缺点
咳,鲁迅的精神头儿是好的,可又不涉及到什么阶级性 ...
windtalker 发表于 2009-3-1 18:08
2009-3-1 18:19:42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讨论的真好,让大家学习学习。
2009-3-1 18:49:44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本帖最后由 linne2k3 于 2009-3-1 23:46 编辑
好不容易有个不错的帖子可以学习学习长知识
为什么就收了场呢,真可惜,
又看了遍LZ原文,恕咱短浅,没有发现誉古贬今的严重倾向
好象不过是说了一下各自的优缺点
咳,鲁迅的精神头儿是好的,可又不涉及到什么阶级性 ...
windtalker 发表于 2009-3-1 18:08


其实当初是因为看到有朋友批白话,赞文言,我才想开个帖子写点东西。
写得没什么条理,所以很多人都误会了。
这里面并没有多少自己的观点,
并且写这个帖子也不是为了阐述观点,
而是反对那种非此即彼,非黑即白的两级思维。
文化问题不同于科学问题,在科学问题上我们可以作为旁观者通过实验的方式求证。
但是在文化问题上,我们都属于大环境中的一员,很难作为客观的旁观者,而不受到自身经验和价值观的影响。
所以很多问题只有通过时间去论证,让后人得到答案。
在这之前,不妨为他多假设几种可能性。
2009-3-1 23:45:05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其实当初是因为看到有朋友批白话,赞文言,我才想开个帖子写点东西。
写得没什么条理,所以很多人都误会了。
这里面并没有多少自己的观点,
并且写这个帖子也不是为了阐述观点,
而是反对那种非此即彼,非黑即白的 ...

文化问题不同于科学问题,在科学问题上我们可以作为旁观者通过实验的方式求证。www.revefrance.com
但是在文化问题上,我们都属于大环境中的一员,很难作为客观的旁观者,而不受到自身经验和价值观的影响。www.revefrance.com
所以很多问题只有通过时间去论证,让后人得到答案。www.revefrance.com
在这之前,不妨为他多假设几种可能性。
linne2k3 发表于 2009-3-1 23:45

正是,所以我说你们好好地讨论着,不继续,很可惜了
至于有的同学“斗志”昂扬,这是个人性格
能论就论,不论忽略好了
加油,呵呵
2009-3-4 17:23:53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新浪微博达人勋

其实明代以后文言和白话协调的也不错

正式文件用文言文,平时说话用白话文
2009-3-4 17:34:15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白话才是口语,白话文是指以口语来作文。好像是从唐朝开始的吧
2009-3-4 19:47:22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新浪微博达人勋

白话才是口语,白话文是指以口语来作文。好像是从唐朝开始的吧
linne2k3 发表于 2009-3-4 19:47
我说错了
2009-3-4 20:12:19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文学方面我没造诣,不谈
但我所知道的是,经过这么多年学校的学习,我却很难读懂老祖宗留给我们的文化财产。那史记,简直比外语还外语,类似火星文,我实在看不懂。我不反对现代汉语,嘴里怎么说,手里怎么写,方便交流。但就算我不用文言写作,你也得让我能看懂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吧?今天我不懂,明天我孩子可能懂的更少了,难不成中国文化的断层就从我们开始? 所以我的看法是:加大古文的教育,起码要使得每个高中生毕业时候都能毫无困难的读懂古文。
2009-3-4 20:30:20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本帖最后由 johny 于 2009-3-4 20:56 编辑

这 一 切 的 一 切 20世 纪 的 一 切 问 题 , , 基 本 的 根 源 本 草 根 认 为 就 在 于 , 1895年 甲 午 的 战 败 , ,

他 导 致 北 洋 水 师 和 淮 军 的 彻 底 完 蛋 , , 小 日 本 开 始 对 中 国 不 屑 一 顾 , , 几 年 后 8国 联 军 , 在 后 光 绪 被 毒 死 , 大 清 帝 国 完 解 , 帝 制 结 束 , 辛 亥 革 命 , 袁 世 凯 篡 权 , 然 后 等 , 直 到 2战 , 朝 鲜 战 争 结 束 , , 才 暂 时 告 一 段 落 , , ,

文 化 运 动 就 是 受 到 大 的 失 败 之 后 才 会 激 发 出 来 的 , ,
本  草 根 认 为 中 国 近 代 理 工 科 严 重 脱 节 , , 导 致 工 业 落 后 , , 是 这 一 切 一 切 的 根
2009-3-4 20:54:35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文学方面我没造诣,不谈
但我所知道的是,经过这么多年学校的学习,我却很难读懂老祖宗留给我们的文化财产。那史记,简直比外语还外语,类似火星文,我实在看不懂。我不反对现代汉语,嘴里怎么说,手里怎么写,方便 ...
红月 发表于 2009-3-4 20:30


从初中到高中不是都有古文课么,中国人学古文的时间比法国人学拉丁文长多了。
2009-3-4 21:03:16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文 言 都 是 给 官 宦 文 书 , 卷 宗 设 计 的 就 是 精 英 语 言 , , 其 美 丽 就 是 火 星 文 , , 在 中 国 能 当 弄 潮 儿 的 都 天 才 , , 那 代 都 是 , , , 所 以 他 事 精 英 语 言 写 的 都 代 保 密 性 质 , 老 百 姓 得 到 也 不 懂 , , 能 看 懂 费 劲 半 年 , , 一 时 当 年 生 产 纸 贵 , 要 不 就 要 写 在 羊 皮 上 , 或 者 刻 碑 , ,
2009-3-4 21:08:15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新浪微博登陆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