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快捷登录

新浪微博登陆

搜索
CDD 法语助手
楼主: 三点着地

【转帖】明朝的那些事

1979
回复
154462
查看
[ 复制链接 ]

新浪微博达人勋

回复: 【转帖】明朝的那些事 - 1 (喜欢历史的朋友绝对不要错过)

看明月怎么写土木堡之变
2006-9-24 06:25:23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回复: 【转帖】明朝的那些事 - 1 (喜欢历史的朋友绝对不要错过)

(长篇)明朝的那些事儿-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418]
  
  
   在那权力决定一切的世界中,有了皇后和宠妃的名分,有了权力,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要想稳固自己的地位,就必须消除所有的感情和同情心,变得冷酷无情。除此之外,别无他途。
  
   在我看来,这些可怜的女人们的所作所为并不是自私,而是自保。
  
   而在我们后人眼中,所谓后宫就是一笔算不清的烂账,争宠、夺位、争嫡周而复始,不厌其烦,乌烟瘴气。
  
   这位钱皇后,就是乌烟瘴气的后宫中盛开的一朵莲花。
  
   朱祁镇十分喜爱他的这位原配夫人,也十分照顾她,钱皇后并非出生大富大贵之家,懂得生活不易,即使在做了皇后以后,她也没有习惯养尊处优的生活,只是尽心尽力对待自己的丈夫,还经常动手做些针线。而朱祁镇数次要给她的亲戚封侯,都被她推辞。
  
   在很多人看来,皇后衣食无忧,母仪天下,做针线不过是消遣。
  
   但事实似乎并非如此,如果钱皇后知道,几年以后,她竟然会用自己的针线手艺做活去换取东西,不知会作何感想。
  
   总而言之,这个皇后并不一般,她不要官,也不要钱,除了一心一意对自己的丈夫,她似乎没有其他的要求。
  
   而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了,她对朱祁镇的感情是真实的,经得住考验的,在她眼中,这个叫朱祁镇的人的唯一身份只是她的丈夫,无论朱祁镇是皇帝,还是俘虏,或是被自己的亲弟弟关押的囚徒,这个身份始终没有变过。
  
   在朱祁镇向他告别,准备出征的那个晚上,没有人知道他们之间说了些什么,但我相信,这位妻子会像所有普普通通的出征士兵的妻子一样,嘱托自己的丈夫要保重身体,注意安全,并说出那句曾被说过无数次,但仍然值得继续说下去的话:
  
   "我会等你回来的"。
  
  出征
  
   正统十四年(1449)七月十七日,大军出征。
  
   不顾无数人的阻拦,王振执意出征,他要去寻找梦想的光荣。
  
   与他一同出征的,有很多堪称国家栋梁的文官武将,他们包括:
  
   英国公张辅、成国公朱勇(朱能之子承父爵)、内阁成员曹鼎、内阁成员张益、兵部尚书邝埜等等,全部名单很长,就不单列了,总之,朝廷的文武精锐很多都随行而去。
  
   能够活着回来得很少。
2006-9-24 14:55:13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回复: 【转帖】明朝的那些事 - 1 (喜欢历史的朋友绝对不要错过)

(长篇)明朝的那些事儿-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419]
  
   此时的朱祁镇也不会知道,他的传奇经历就要开始了。对于这个年仅二十三岁的年轻人而言,这是一次令人期待的兴奋经历。他一直尊重有加的"王先生"是不会错的,亲征无疑是唯一正确的方法。
  
   客观地讲,朱祁镇对这次即将到来的失败是负有责任的,但主要责任绝不在他,因为他不过是个没有多少从政经验,且过于容易相信别人的一个年轻人而已。
  
   王振才是这一切的罪魁祸首。
  
   暂时不说责任在谁,其实就在大军出发的同一天,几百里外的大同已经爆发了一场大战。
  
   战争的地点在阳和,这一战以明军的全军覆没告终,必须说明的是,这场战争完全体现出了也先军队的强悍,因为明军是有备而来,且得到了大同镇守太监郭敬的全力支持。但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明军仍然不是也先军队的对手。
  
   除了全军覆没外,领军大将宋瑛也被阵斩,随军的太监郭敬还算聪明,躲在草丛中装死,才最终逃过一劫。
  
   只有一个人逃了回来,这个人叫做石亨,也是大军的主将。
  
   自己的所有部下都被也先杀死,本人也落荒而逃,这对于一个指挥官而言,是最大的侮辱,但石亨是幸运的,在不久之后,他将有机会亲手拿起武器,为死去的同胞复仇。
  
   战胜的也先已经打扫了战场,养精蓄锐,等待着对手的到来。
  
   而对于这一切,尚在梦境中的王振是不知道的,他始终天真地认为,只要大军出发,看见敌人,一拥而上,就能得到胜利。
  
   二十万大军就在这个白痴的引导下,沿居庸关、怀来,向大同挺进,而前方等着他们的,是死亡的圈套。
  
   八月一日,大军到达大同,在阳和差点被干掉的郭敬已经逃回来,并见到了自己的顶头上司王振。
  
   看着郭敬那惊魂未定的眼神和体态,王振不禁嘲笑了他一番。
  
   "我有二十万大军,还怕也先吗?"
  
   但郭敬接下来说的话,却真正震惊了本就是无胆小人的王振。
  
   他汇声汇色地向王振讲述了那从前的战斗故事,并添油加醋地描述了战败时的惨况。
  
   司礼监王振,也就是个奴才。
  
   在他大权在握的日子里,他作威作福,不可一世,还梦想着建功立业。其实在心底,他很清楚,自己不过是骗取了皇帝的信任,狐假虎威的一个小人,一个懦夫。
  
   于是他一改之前的豪言壮语,立刻下令班师。
2006-9-24 14:58:04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回复: 【转帖】明朝的那些事 - 1 (喜欢历史的朋友绝对不要错过)

(长篇)明朝的那些事儿-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420]
  
  此时大军刚刚到达大同,并未走远,如果按时撤回,是不会有任何问题的,也先暂时也摸不透这二十万大军的底细,不会立刻进攻。虽说师出无功,就算是出来旅游了一圈吧。
  
  可是王振这个死太监偏要搞出点花样来。
  
  王振是一个小人兼暴发户,他的所有行为模式都是依据这一身份而定位的,而像他这一类的暴发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爱炫耀。
  
  王振的家在蔚县,当时属于大同府的管辖范围,于是他决定请皇帝到自己的家乡看看,小小的蔚县有什么好看的呢?
  
  其实王振的目的很简单,就如同现在的有钱人喜欢开着车回到自己的老家,然后大按几声喇叭,把全村的人都叫醒,然后让全村老小出来看自己的新车、新衣服。
  
  王振带了皇帝和二十万人,回自己的家乡也就是这个目的。
  
  他无非是想炫耀一下而已,当年那个穷学官,现在出人头地了!
  
  虽然已经变成了太监。
  
  
  一错再错
  
  
  既然王振决定要回家去看看,那就去吧,大军于是调转方向,向蔚县出发。
  
  事实上,王振的这个决定倒是正确的,因为从他的家乡蔚县,正是由紫荆关入京的必经之路。只要沿着这条路进发,足可以平安抵达京城。
  
  
  八月三日,大军开始前行,但行进仅五十里,队伍突然停了下来,然后接到命令,所有的部队立刻转向,回到大同,沿来时的居庸关回京。
  
  这简直是个让人抓狂的决定,大军已经极其疲惫,如果继续前进,不久就能回京,并确保安全。
  
  好好的路不走,走到半路,居然要回头取一条远路回京!
  
  发布这条命令的人如果没有正当的理由,那就一定是疯了。
  
  王振有正当的理由,而且似乎还很高尚。
  
  “秋收在即,大军路过蔚县,必会践踏庄稼,现命大军转向,以免扰民。”
  
  真是太高尚了,司礼监王振践踏人命,贪污受贿,祸害国家,诬陷忠良,现在竟然突然关心起蔚县的庄稼起来,实在是明察秋毫。
  
  后世的史学家无不对此“高尚行为”深恶痛绝,还有很多人分析,蔚县的田地应该都是王振自己的,所以他才那么在乎。
  
  其实在我看来,是不是王振的并不重要,因为即使这些田地不是他的,也不能说明他的品格有多高尚。无非是施以小恩小惠,显示自己的权力而已。
  
  王振最终还是挽救了蔚县的庄稼,显示了自己的权威,当然,也付出了一定的代价。
  
  这个代价就是数十万条人命。
2006-9-25 14:18:51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回复: 【转帖】明朝的那些事 - 1 (喜欢历史的朋友绝对不要错过)

 (长篇)明朝的那些事儿-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421]
  
  天降大雨,二十万大军行进更加困难,士气极其低落,士兵们怨气冲天,然而事情已经到了这个地步,说什么也没用了,老老实实地走吧。
  
  八月十日,经过艰难跋涉,军队到达宣府,眼看大军就可以安全进入居庸关,大家都松了一口气。
  
  但也就在此时,一直尾随而来的也先终于看清了这支明军的真实面目,经过数次试探,他已经明白,只要发动攻击,必定能够击败这个所谓的庞然大物。
  
  在躲避及尾随了一个月后,也先这只黔虎终于开始了他的第一次冲击。
  
  所幸的是,明军发觉了也先的这一企图,立即派出主力部队骑兵五万余人进行阻击,统帅这支军队的人是朱勇。
  
  朱勇的父亲朱能是一位优秀的指挥官,就如同张辅的父亲张玉一样,但朱能和张玉的不同之处在于,张玉的儿子张辅也是个优秀的军事人才,但他的儿子不是。
  
  朱勇带领着五万大军自信地出发了,他虽然是负责后卫工作,但其实他的兵马要多过也先两倍,因为据可靠情报,也先只有两万骑兵。这也正是朱勇自信的根由所在。
  
  盲目的自信往往比自卑更可怕。
  
  
  具体经过就不用多说了,只说结果吧:
  
  “鹞儿岭中伏死,所率五万骑皆没。”
  
  五万人中了两万人的埋伏,全军覆没,这充分地说明了朱勇不是一个好的指挥官。
  
  不过在我看来,死在鹞儿岭的五万大军还是幸运的,至少他们还是奋战而死的。
  
  他们没有死在土木堡,没有死得那么窝囊。
  
  消灭了朱勇,通往胜利的道路终于打开了,也先的前面,是一片毫无阻拦的坦途。
  
  
  土木堡
  
  
  虽然朱勇指挥不利,但他的军队还是为皇帝陛下争取到了三天时间。
  
  三天救命的时间,但也仅仅只有三天。
  
  八月十日从宣府出发,明军用三天时间赶到了土木堡,这里离军事重镇怀来只有二十五里,只要进入怀来,所有的人就都安全了。
  
  下面的事情我想我不说大家也能猜得到,又有一个人反对。
  
  这个人还是王振。
  
  他如同以往一样,找到了一个理由,不过这个理由一点也不高尚。
  
  “我还有一千多辆车没有运到,大军暂时不入城,就在这里等待!”
  
  一个人犯一次错误不难,难的是从头到尾都犯错误,类似王振如此愚蠢而不自知的人,实在是天下少有。
  
  对于这位司礼监先生,我已经无话可说,抛开他的恶行,单单他的愚蠢和无知,就足以让他遗臭万年,为万人唾骂。
  
  一个人最可悲的地方不在于被骂,而在于骂无可骂。
2006-9-25 14:19:12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回复: 【转帖】明朝的那些事 - 1 (喜欢历史的朋友绝对不要错过)

长篇)明朝的那些事儿-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422]
  
  就这样,明军失去了最后一个脱困的机会。
  
  也先终于赶到了,他擦干了朱勇在他刀上留下的血迹,准备再次大开杀戒。
  
  八月十四日夜,也先突然发动攻击,明军促不提防,全军败退,但由于人数众多,也先不敢过于深入,明军于是趁此机会结成紧密队形,并挖掘壕沟,准备长期作战。
  
  据我估算,也先此时的兵力应该不止两万,应该在五六万左右,但即使是这样的兵力,他也无法击溃固守的明军。
  
  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
  溃败
  八月十五日,也先突然派来使臣,表示愿意和谈,王振十分高兴,立刻派出曹鼎参与和谈,此时,似乎是为了表示诚意,也先的军队已退去。
  
  面对这种情况,熟知兵法的兵部尚书邝埜冷静地进行了分析,他认为这是也先军队的诡计,不能轻信,应该固守待援。
  
  也就在这个时刻,王振终于完成了他人生中的一件大事,他充分地使用了自己的愚蠢,犯了最后一个错误。
  
  “大军立刻越出壕沟,马上转移!”
  
  在正统十四年的这次军事行动中,王振以错误开头,用错误结尾,他能够一直坚持自己的错误意见,即使明知自己的愚蠢和无知,也能够发扬厚颜无耻地精神,充耳不闻,真正做到了把错误进行到底。
  
  李景隆,你在天之灵想必也不会再寂寞,因为一个比你更愚蠢,更白痴,更无知的人已经出现了,而这个人马上就会来陪伴你。
  
  不出邝埜所料,大军出发仅三里,已经消失的也先军队就出现了,“铁骑揉阵而入,奋长刀以砍大军”。
  
  经过长期奔波,被王振反复折腾得士气已经全无的二十万大军终于到达了极限,并迎来了最后的结局——崩溃。
  
  彻底的崩溃,二十万大军毫无组织,人人四散奔逃,此刻不管你是大将,大学士,还是普通士兵,只有一件事情可以做——逃跑。
  
  说起逃跑,实在是个技术工作,除了看准方向外,还要有充足的体能作底子,这下子平日不劳动的大臣们遭了殃,因为也先的士兵们在屠杀这件事情上做得相当彻底,不管你是什么身份,是进士及第(曹鼎是状元)还是进士出身,马刀之前人人平等。
  
  四朝老臣张辅曾横扫安南,威风无比,也于此战中被杀,一代名将就此殒命。
  
  此外驸马井源、兵部尚书邝埜、户部尚书王佐、侍郎丁铭、王永和以及内阁成员曹鼎、张益等五十余人全部被杀。
2006-9-27 13:49:55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回复: 【转帖】明朝的那些事 - 1 (喜欢历史的朋友绝对不要错过)

(长篇)明朝的那些事儿-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423]
  
  财产损失也很严重:
  
  “骡马二十余万,并衣甲器械辎重,尽为也先所得”。
  数十年之积累,数十年之人才,就此一扫而光。二十万大军崩溃,五十余位大臣战死,他们本不该死,这就是最后的结局。不过值得高兴的是,有一个该死的人终于死了。
  护卫将军樊忠在乱军之中拼杀,他明白,所有的一切都结束了,自己也将死于此地。他自然是不甘心的,二十万大军就此溃灭,只是因为一个人的错误指挥。
  可惜他没有死在我的手里。似乎是上天要满足他最后的心愿,不久之后,他居然在乱军中找到了这个人。
  这个人的特征也很明显,他是太监,没有胡须。
  于是樊忠赶上去扯住了惊慌失措的王振,用手中铁锤捶烂了他的脑袋。“吾为天下诛此贼!”
  杀得好!杀得痛快!
  可惜太晚了。
  
  尾声
  
  正统十四年(1449) 九月十二日
  “臣居庸关巡守都指挥同知杨俊报:近日于土木堡拾所遗军器,得盔六千余顶,甲五千八十领,神枪一万一千余把,神铳六百余个,火药一十八桶。”
  正统十四年(1449)九月十三日
  “臣宣府总兵杨洪报:于土木所遗军器,得盔三千八百余顶,甲一百二十余领,圆牌二百九十余面,神铳二万二千余把,神箭四十四万枝,大炮八百个。”
  力挽狂澜
  在怀来城内的守将亲眼见到了这一幕惨剧,但他也没有办法,只能派人快马加鞭回去报信,一天之后(八月十六日),京城的人们知道了这个消息。
  天塌了。
  二十万大军毁于一旦,无数文官武将战死,最为精锐的三大营全军覆没,京城已经不堪一击。
  后宫太后和皇后哭成一团,大臣们如同热锅上的蚂蚁,急得跳脚却又没有办法,千头万绪从何处做起?
  姜还是老的辣,此时吏部尚书王直站了出来,他明确地指出了问题的要害,也是当前必须先解决的首要矛盾:皇帝是生是死?
  是啊,乱成了一团,把皇帝给忘了,要知道,这确实是当前最为重要的问题。
  兵没有了可以再召,大臣死了可以再考,其实皇帝死了倒也没有什么,再立一个就是了。
  
   问题在于你得先确定朱祁镇先生是不是真的死了,万一把他当成死人注销了户口和皇籍,另外立了皇帝,过两天他自己屁颠屁颠地回来了,你还要脑袋不要?
2006-9-27 13:50:36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回复: 【转帖】明朝的那些事 - 1 (喜欢历史的朋友绝对不要错过)

(长篇)明朝的那些事儿-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424]
  
  社稷为重,君为轻,和国家比起来,你朱祁镇不算啥,但问题在于你得给个准消息,死了开追悼会,活着咱们再想办法。
  
  
  
  太后和皇后当然希望他还活着,但大臣们就不一定了。
  
  
  
  从后来的事情发展看,大臣们的意见应该是:皇帝死了比活着好。
  
  
  
  朱祁镇,你还是死了吧,反正这一次把你祖宗的面子都丢光了,你死后我们好重新立一个皇帝,简单方便,别又搞出个建文帝来,折腾几十年。
  
  
  
  有的时候,皇帝的命也是不值钱的。
  
  
  
  虽然很残酷,但这是事实。
  
  
  
  朱棣为了建文帝的消息足足等了二十一年,但朱祁镇的大臣们是幸运的,他们只等了一天。
  
  
  
  正当大臣们盘算着这个问题时,有人前来通报,一个叫梁贵的锦衣卫(千户,随同出征)有要事禀报,也正是这个梁贵,带来了确定的答案。
  
  
  
  皇帝陛下还活着。
  
  
  
  人质
  
  
  
  朱祁镇确实还活着。
  
  
  
  在大军崩溃的时候,他的侍卫不是战死,就是早不见了踪影,人人只顾得上自己逃跑,也先士兵的喊杀声,被砍杀士兵的惨叫声汇成一片,小小的土木堡一下子变成了人间地狱。
  
  
  
  朱祁镇虽然没有识人之明,却不是个窝囊废。
  
  
  
  他失去了二十万大军,失去了大臣和侍卫,也失去了随身的所有财产,却保留了一样东西:
  
  
  
  大明皇帝的尊严
  
  
  
  在这情况万分危急的时刻,他没有像其它人一样四散奔逃,而是安静地坐了下来,
  
  等待着决定自己命运时刻的来临。
  
  
  
  此刻陪伴着朱祁镇的,是一个叫喜宁的太监。
  
  
  
  不过,他可不是个好人。
  
  
  
  一个瓦剌士兵发现了盘膝而坐的朱祁镇,便上前用刀威逼他,要他脱下身上穿着的贵重衣物。
  
  
  
  出乎这位士兵意料的是,这个坐着的人根本就不理他,看都不看他一眼。
  
  
  
  这位瓦剌士兵万万想不到,已经一盘散沙,只顾逃命的明军中居然还有这样的一个沉着镇定的人,自己手持利刃,张牙舞爪,这个人手无寸铁,却镇定自若,他顿时有一种被侮辱的感觉。
  
  
  
  于是他举起了手中的刀,决定杀了这个人。
  
  
  
  这一刀如果砍了下去,倒是省事了。
  
  
  
  但就在此时,他的哥哥赶到了,这是一个见过世面的人,看到此人有如此气度,便阻止了他,说道:“这个人举止特别,不是一般人。”(此非凡人,举动自别)。
  
  
  
  他随即请 朱祁镇先生去见也先的弟弟——赛刊王。
2006-9-27 13:51:05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回复: 【转帖】明朝的那些事 - 1 (喜欢历史的朋友绝对不要错过)

(长篇)明朝的那些事儿-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425]
  
  赛刊王是瓦剌的高级人物,世面也算见得多了,但这位被俘的大明天子还是让他吃了一惊。
  
  
  
  朱祁镇见到赛刊王后,也没有和他说客套话,居然先给他出了一道三选一的选择题。
  
  
  
  “子额森(也先)乎? 伯颜帖木尔(也先之弟)乎?赛刊王(猜对了)乎?”
  
  
  
  赛刊王大惊失色,俘虏见得多了,但这样的真没有见过。派头实在不是一般的大,胆量也确实过人,他也拿不定主意了,只好跑去找他的领导——也先。
  
  
  
  也先得知此事后,大为震惊,他认为这个人很可能就是大明的皇帝,于是便让两个见过朱祁镇的部下去看,并最后证实了他的猜想。
  
  
  
  一场争论就此展开。
  
  
  
  七十多年前,蒙古贵族们被赶出中原,数十万大军被徐达、常遇春、蓝玉等人打得落花流水,才流落到了茫茫草原大漠。也先虽然不是黄金家族的人,但他已拥立了黄金家族的脱脱不花为大汗,继承了皇室正统,更重要的是,他也是蒙古人。
  
  
  
  虽无家恨,却有国仇。
  
  
  
  也先首先发言,他掩饰不住自己的喜悦,对众人说道:“我以前不断向上天祷告,希望大元有朝一日能统一天下,现在果然应验了,明军被我打败,天子也在我手!”
  
  
  
  此时,一个名叫乃公的人说道:“上天把仇家赐给我们,杀掉他吧!”
  
  
  
  我查了很多史料,也不知此人到底是个什么身份,估计是个无名小卒,他说这句话可能无非是想凑个热闹,拍个马屁而已,可是这个马屁实在拍得不是地方。
  
  
  
  要知道,高级贵族谈话,哪有小人物说话的份,就如同电视剧里的黑社会谈判,大哥还没有开口,小弟就先跳出来,一般出现这种情况,小弟都不会有好下场,这次也不例外。
  
  
  
  听到这句话,另一个重量级人物——朱祁镇选择题中的第二选择伯颜帖木尔开口了,他大怒,跳出来对也先说:“这人是什么东西,哪里有他说话的份!”
  
  
  
  然后他用一个字打发了这位乃公:“滚(去)!”
  
  
  
  处理完这位小弟后,伯颜帖木尔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说的话很长,大致意思是,打仗这么乱,大明皇帝居然没有死,这说明上天还没有抛弃他,而且大明皇帝对我们一直都还不错,如果也先大人主动把皇帝送回去,能得个好名声,岂不是更好?
  
  
  
  众人纷纷点头,也先同意他的看法,并把朱祁镇交给伯颜帖木尔看管。
  
  
  
  史料记载如此,但我认为,这其中有一大半是胡扯的
2006-9-27 13:51:32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回复: 【转帖】明朝的那些事 - 1 (喜欢历史的朋友绝对不要错过)

伯颜帖木尔和某些蒙古贵族不愿意杀朱祁镇,自然是历史的真实,但如此描述,就有点问题了,在这场争论中,看不到真正的反对意见,满篇仁义道德,很明显夹杂着后代史官的人生理念和思想。
  
  
  
  也先虽然文化不高,但权谋手段还是懂得一些的,他既然与大明开战,就说明双方之间没有什么情分可谈,他又不是读四书五经长大的,所谓的好名声,他又怎么会在乎呢?
  
  
  
  在我看来,事实应该是这样的:
  
  
  
  也先:现在怎么处理朱祁镇呢?
  
  
  
  伯颜帖木尔:杀掉他可能没有什么好处吧,不如留着他。
  
  
  
  也先:留着他干什么?
  
  
  
  伯颜帖木尔:真笨,皇帝在手里,还怕没有好处吗,可以带着他去要赎金,还可以带着他去命令边关守军开城门,天下就是我们的了!
  
  
  
  于是众人纷纷点头,也先同意他的看法,并把朱祁镇交给伯颜帖木尔看管。
  
  
  
  事实证明,这一推测并不是没有依据的,在后来的数年中,也先玩的也就是这几招。
  
  
  
  从此,俘虏朱祁镇就成为了人质,而也先也摇身一变,成为了绑匪集团的头目。
  
  
  
  根据绑匪集团内部安排,朱祁镇由绑匪第二把手伯颜帖木尔看管,但估计这位二当家做梦也没有想到,这个看似手无缚鸡之力的朱祁镇是个有着特殊才能的人。
  
  
  
  朱祁镇的才能,就是他的人缘。
  
  
  
  在我们的身边,经常会出现一些人,让我们一见如故,感觉温暖,如沐春风,这种气质往往是天生的,我们都愿意和这样的人交往。而朱祁镇正是一个这样的人。
  
  
  
  年仅二十三岁的朱祁镇实际上是一个非常宽厚的人,他虽然身为皇帝,却对身边的下人很好,对大臣们也是礼遇有加,用谦谦君子,温润如玉来形容并不过分。
  
  
  
  正是他的这种特质,使得他创造了一个奇迹。
  
  
  
  在被敌人俘虏的窘境中,在时刻面临死亡威胁的阴影下,在异国他乡的茫茫大漠里,朱祁镇始终保持着镇定自若的态度,即使对自己的敌人也是有礼有节,时间一长,连看管他的蒙古士兵和军官都心甘情愿为他效力。
  
  
  
  其中甚至还包括二当家伯颜帖木尔。
  
  
  
  而朱祁镇的这种能力作用还不限于此,甚至在他回国后被弟弟关押起来时,奉命看守他的大臣也被他感化,心甘情愿任他驱使,为他出力
2006-9-28 14:12:00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回复: 【转帖】明朝的那些事 - 1 (喜欢历史的朋友绝对不要错过)

(长篇)明朝的那些事儿-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427]
  
  在心理学中,有一种病症叫“斯得哥尔摩症候群”,这个名称来源于一起抢劫案,案件中的被劫人质一反常态,居然主动掩护枪匪逃走,阻拦警察,让很多人不解。
  
  
  
  这个现象是可以用心理学来解释的:人质在强大的压力和威胁下,会倾向于服从控制自己的一方,这也正是为什么人质会服从配合绑匪的原因。著名的战争影片《桂河桥》描述的就是这样一群被日军俘虏后,积极配合日军军事行动,患上“斯得哥尔摩症候群”的人。
  
  
  
  可是 朱祁镇先生却开创了历史,他创造了“土木堡症候群”,在他的这种能力的影响下,绑匪竟然会主动站在人质一边!此后伯颜帖木尔不但数次要求释放朱祁镇,还主动为其争取皇位,每每看到这些记载,都让我目瞪口呆。
  
  
  
  这真是一种可怕的能力。
  
  
  
  忠诚与背叛
  
  
  
  朱祁镇固然是个有亲和力的人,但很明显,他的亲和力并不是无往不胜的,至少对那位叫喜宁的太监就没有作用。
  
  
  
  在朱祁镇被带走后,喜宁就迫不及待地抛弃了他的主人,投降了也先,现在看来,当初他守在朱祁镇身边,实在是别有企图,更为可恶的是,他还不断为也先出谋划策,并告知边关的防守情况,为蒙古军队带路,活脱脱就是一幅汉奸嘴脸。
  
  
  
  也正是这个喜宁,主动向也先提出,现在京城空虚,可以立刻进攻,必可得中原。
  
  
  
  估计这位太监与大明有仇,或是本来就是卧底,除此之外,实在无法理解他的行为动机。
  
  
  
  也先雄心勃勃,在他看来,有了喜宁出谋划策,一统天下的梦想很快就能实现。
  
  
  
  由于喜宁的背叛,朱祁镇身边没有了人照顾,于是也先为大明天子另外挑选了一个仆人,这个人叫袁彬,也是在大战中被俘虏的。
  
  
  
  也先不会想到,他的这个随意的决定却给了朱祁镇极大的支持,在后来的岁月里,袁彬用他的忠诚陪伴着朱祁镇,并最终等到了自由的那一天。
  
  
  
  而此刻以心腹自居,得意洋洋的喜宁也没有料到,在不久的将来,他会死在这个叫袁彬的人的手里。
  
  
  
  在做好一切准备后,绑匪也先开始实行绑架的最后一个步骤:通知人质家属。
  
  
  
  这是一件十分紧急的事情,当年没有电话,必须要找人去报信,而且这一次绑架比较特殊,报信的人必须加快速度,如果晚了的话,可能会出现“撕票”的情况。
  
  
  
  所以他释放了一个叫梁贵的俘虏,让他赶紧回去报信,务必在对方“撕票”之前,把消息送到。
  
  
  
  这也算是个举世奇闻,绑匪竟然怕“撕票”?
2006-9-28 14:15:57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回复: 【转帖】明朝的那些事 - 1 (喜欢历史的朋友绝对不要错过)

我在不断关注,谢谢。
2006-9-28 15:46:16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回复: 【转帖】明朝的那些事 - 1 (喜欢历史的朋友绝对不要错过)

不谢.一天一天看过来确实受益非浅
2006-9-28 16:11:12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回复: 【转帖】明朝的那些事 - 1 (喜欢历史的朋友绝对不要错过)

作者文笔不错,大赞一个,不过也就只能当小说看看
2006-9-28 22:03:57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回复: 【转帖】明朝的那些事 - 1 (喜欢历史的朋友绝对不要错过)

我是没力气看完的说.帮顶一下吧
2006-9-29 02:50:29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新浪微博登陆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