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精选集[117]——走出厚重而蒙尘的书本
小楼笔记
偷懒了一个星期了,一个字都没有写,这个懒可偷的真彻底啊。
偷懒归偷懒,可我也没有闲着啊,我把一个词发挥到了淋漓尽致的程度--趴窝。
趴窝,即趴在窝里。趴在窝里干吗?看闲书呗。
天冷了,哪里都不好混啊,只有被窝才是最让人眷恋的地方。自打学生时代起,便认为冬夜里能窝在被子里看点闲书是人生的一大境界,如果能再有点“风雪夜归人”或者“小炉添新火”的气氛,那更好不过。痴人说梦的好处就是可以极尽华丽和唯美,不需要考虑客观因素--南方哪里来的风雪,哪里来的炉火?
最近在看当年明月的《明朝的那些事儿--历史可以写得更好看些》。这位仁兄在网络上大红大紫已经2年多了,书都出版了5本了,我现在才如痴如醉的趴窝好像有点太后知后觉了。到昨天为止,这位笔耕不辍的俊才已经把明朝的故事写到了1686节,而我花了一个星期废寝忘食的囫囵吞枣,也只啃下了一半--843节。
其实以当年明月的名气我不可能不知道,但我却是个不爱凑热闹的人,什么东西特别火我就躲什么--怕引火烧身哪。看小说也好,看连续剧也好,我都喜欢从容不迫的看,一气呵成的看。即便要当粉丝,我也要当个安安静静的粉丝,能够掌握自己节奏的粉丝。
如果是追着每日更新看,虽然有正在进行时的快感,但是也有笼子里动物每日眼巴巴的等待投食一样的挫败感。文字和食物有个最大的差别,就是食欲有尽头,但求知欲和好奇心是永远填不满的,特别是对于精彩的文字而言,给多少都是不够的。以前看《越狱》是如此,看《鬼吹灯》也是如此,都是等到红得发紫再发黑以后才去看的。我不耻于说自己是某某的粉丝,如果他真的有倾国倾城之才的话。
我的确是一个很通俗的人,人民大众喜欢什么我就追求什么,因为我相信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经过网络千般磨砺和锤炼仍经久不衰的作品一定是好的作品,而经过网友们万般挑剔和打击仍屹立不倒的作者一定是好作者。这种判断准则使得我越发通俗起来--按照这种准则,芙蓉姐姐和木子美之流的是不是也能混进来呢?好吧,她们的经久不衰并不是由作品带来的,而是由新闻带来的,而且而总是恰到好处的在人们快忘记她们的时候制造出新闻来的。这种人很娱乐,但没文化。这好比一场赛跑,文化跑在前面,潮流居中,娱乐居后;潮流追着文化跑,娱乐追着潮流跑,偶然也有超越的时候,但从概率来讲,这种格局是不会改变的。 (2008-12-30 22:21:39)
好吧,说说《明朝的那些事儿》,虽然通俗如我也说不出什么道道来。首先,我不懂历史,自从有历史课起我好像没有考及格的记忆,这直接导致了我最终读了理科。其次,我不懂政治,没有经世治国之才只有妇人之见,我从来不试图对时事发表评论,一向认为这是我智商和能力之外的事情。如果说我还有点什么鉴别能力的话,那就是对文字了,对文字的苛求,使得我对读物的质量变得异常挑剔。
以上因素决定了我和作者当年明月之间的信息传递,有如一个光脚的和一个穿鞋的之间的交流,而且还是完全单向的;《明朝的那些事儿》就有如一本历史和政治的扫盲读本,只有完全的聆听的份。不懂的东西固然使我孜孜不倦的追求,但你也得写的好看啊,如果扔给我一本《赤脚医生手册》,尽管内容丰富且实用,却会让我打瞌睡。再好的东西,如果不能使人读完,便不能使人获益。写得好看很关键,决定了我只有被催眠一般的折服:
看到金戈铁马,我也会热血沸腾;
看到小人当道,我也会咬牙切齿;
看到浩然正气,我也会荡气回肠;
看到温润情怀,我也会黯然神伤;
看到风趣诙谐,我也会拍案叫绝。
历史再怎样漫长,对于个人来说都很短暂;人生再如何短暂,对于个人来说都很漫长。我们常常会夸大自己的喜乐和得失,试着把它们放到历史中去吧,它们会变得那样渺小和微弱;如果还不行,看看历史里的人物吧,且不说那些没有名字的人如蝼蚁一样被践踏,就是有名字的大都都比你悲惨的多。
历史属于过去,你可以跳跃着看,反复的看,甚至装聋作哑;而人生属于现在和将来,每一分每一秒都和你自己有关,你无法逃避,因为它是你自己的创造物。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看历史是为了更好的判断现在与将来;以史为鉴可以知荣辱,看历史中的人物,你可以知道如何做一个更高尚或更卑劣的人。
愿更多的历史能走出厚重而蒙尘的书本,愿更多的历史能通俗易懂亲民,这有助于提高全民的情商和智商。顺便表扬下自己--经过夜以继日的熏陶,我已经能用历史的角度看问题了。:)
(2008-12-30 22:22:39) 来源:明朝那些事儿-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1698] |
2009-3-22 11:58: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