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快捷登录

新浪微博登陆

搜索
CDD 法语助手
楼主: 三点着地

【转帖】明朝的那些事

1979
回复
154501
查看
[ 复制链接 ]
头像被屏蔽

新浪微博达人勋

(长篇)明朝的那些事儿-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1333]

王锡爵在的时候,平素说一不二,动辄训斥下属,除了三王并封这种惹众怒的事情外,谁也不敢多嘴骂他。到赵志皋这儿,平易近人,待人和气,却老是挨骂,老先生一气之下,也骂人了:



    “都是内阁首辅,势大权重的,你们就争相依附求取进步,势小权轻的,你们就争相攻击,博取名声!”



    骂归骂,可下面这帮人实在啥觉悟也没有,还是喜欢拿老先生开涮。赵老头也真是倒霉,在这紧要关头,偏偏又出了事。



    事情出在兵部尚书石星的身上,如果你还记得,当时正值第一次抗倭援朝战争结束,双方谈判期间,石星最为信任的大忽悠沈惟敬正处于巅峰期,谈判前景似乎很乐观,石大人便通报领导,说和平很有希望。



    他的领导,就是赵志皋。



    赵大爷本来就不爱惹事,听了自然高兴,表示同意谈判。



    结果大家都知道了,所谓和平,全是沈惟敬、小西行长等中日两方的职业骗子们通力协作,忽悠出来的。事情败露后,沈惟敬杀头,石星坐牢。



    按说这事赵先生最多也就是个领导责任,可言官们实在是道德败坏,总找软柿子捏,每次弹劾石星,都要把赵大人稍带上。赵大人气得直喘气,要辞职,皇帝又不许。到万历二十六年,再撑不住了,索性回家养病休息,反正皇帝也不管。



    万历二十九年,赵大人死在了家里,不知是病死,还是老死。但我知道,他确实很累,因为直到他死的那天,辞职都没有批下来,用今天的话说,他应该算是死在了工作岗位上。



    赵志皋日子过得艰难,张位相对好点,因为他的脾气比较厉害,言官们没怎么敢拿他开刀。加上他是次辅,凡事没必要太出头,有赵首辅挡在前面,日子过得也可以。



    他唯一的问题,就是在抗倭援朝战争中,着力推荐了一个人。不但多次上疏保举,而且对其夸奖有加,说此人是不世出之奇才,必定能够声名远播,班师凯旋。



    这个人的名字,叫做杨镐。
2008-3-23 00:28:22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新浪微博达人勋

(长篇)明朝的那些事儿-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1334]

关于此人,我们之前已经说过了。从某个角度讲,他确实不负众望,虽然输了,还是输得声名远播,播到全国人民都晓得,随即开始追究责任。大臣们开骂,骂得张位受不了,就上疏皇帝,说:



    “大家都在骂我(群言交攻),但我是忠于国家的,且毫无愧疚,希望皇上体察(惟上矜察)。”



    皇帝说:



    “杨镐这个人,就是你暗中密奏,推荐给我的!(密揭屡荐)。我信了你,才会委派他做统帅,现在败仗打了,国威受损,你还敢说自己毫无愧疚(犹云无愧)!?”



    到这个份上,估计也没啥说的了,张位连辞职的资格都没有,就被皇帝免职,走的时候没有一个人帮他说话。



    估计是受刺激太大,这位兄弟回家不久后就死了。

         

    至万历二十九年,内阁的几位元老全部死光,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人,就此踏上这个舞台。



    七年前,王锡爵辞职,朝廷推举阁臣,顾宪成推举了王家屏。但有一点必须说明:当时,顾先生推荐的,并非王家屏一人,而是七个。



    这七个人中,王家屏排第一,可是万历不买账,把顾宪成赶回了家。然而事实上,对顾先生的眼光,皇帝大人还是有所认可的,至少认可排第四的那个。



    南京礼部尚书沈一贯,第四。



    沈一贯,字肩吾,隆庆二年进士。算起来,他应该是赵志皋的同班同学,不过他的成绩比赵大人要好得多,当了庶吉士,后来又去翰林院,给皇帝讲过课。和之前几位类似,他跟张居正大人的关系也相当不好,不过他得罪张先生的原因,是比较搞笑的。



    事情经过是这样,有一天,沈教官给皇帝讲课,说着说着,突然发了个感慨,说自古以来,皇帝托孤,应该找个忠心耿耿的人,如果找不到这种人,还不如多教育自己的子女,亲历亲为。



    要知道,张居正同志的耳目是很多的,很快这话就传到了他的耳朵里,加上他的心胸又不算太宽广,所以张大人当政期间,沈一贯是相当地萧条,从未受到重用。



    相对于直言上疏、痛斥张居正,而落得同样下场的王锡爵等同志,我只能说,其实他不是故意的。



    张居正死后,沈一贯才出头,历任吏部左侍郎、翰林院侍读学士,后来又去了南京当礼部尚书。



    此人平素为人低调,看上去没有什么特点,然而,这只是表面现象而已。



    顾宪成是朝廷的幕后影响者,万历是至高无上的统治者,两人势不两立。



    所以一个既能被顾宪成推荐,又能被皇帝认可的人,是十分可怕的。
2008-3-23 00:28:58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新浪微博达人勋

长篇)明朝的那些事儿-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1335]

万历二十二年(1594),沈一贯被任命为吏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进入了帝国的决策层。



    很快,他就展示了他的异常之处,具体表现为,大家都欺负赵志皋,他不欺负。



    赵首辅实在是个彻头彻尾的软柿子,无论大小官员,从他身边过,都禁不住要捏一把,而对赵大人尊敬有加的,只有沈一贯(事皋甚恭)。



    但沈一贯先生尊敬赵老头,绝非尊重老人,而是尊重领导,因为排第二的张位、排第三的陈于陛,他都很尊敬。



    沈一贯就这样扎下了根,在此后的七年之中,赵志皋被骂得养了病,陈于陛被骂得辞了官,都没他什么事,他还曾经联同次辅张位保举杨镐,据说还收了钱,可是杨镐事发,张位被弹劾免职,他竟安然无恙。



    到万历二十九年(1601),死的死了,退的退了,只剩沈一贯,于是这个天字第一号大滑头终于成为了帝国的首辅。



    凭借多年的混事技术,沈先生游刃有余,左推右挡,皇帝信任,大臣也给面子,地位相当稳固,然而在历史上,沈一贯的名声一贯不佳,究其原因,就是他太过滑头。



    因为从某种角度来讲,朝廷首辅就是背黑锅的,国家那么多事,总得找一个负责的,但沈先生全然没有这个概念,能躲就躲能逃就逃,实在不太地道。



    而当时朝廷的局势,却已走到了一个致命的关口。



    万历二十九年,皇长子十九岁,虽然出阁读书,却依然不是太子,而且万历办事不厚道,对教自己儿子的讲官十分刻薄,一般人家请个老师,都要小心伺候,从不拖欠教师工资,万历却连饭都不管,讲官去教他儿子,还得自己带饭,实在太不像话。



    相对而言,皇三子就真舒服得多了,要什么有什么,备受万历宠爱,娇生惯养,啥苦都没吃过,且大有夺取太子之位的势头。



    这些情况大家都看在眼里,外加郑贵妃又是个百年难得一见的蠢人,丝毫不知收敛,极为嚣张,可谓是人见人恨,久而久之,一个父亲偏爱儿子的问题,就变成了恶毒地主婆欺负老实佃户的故事。



    问题越来越严重,舆论越来越激烈,万历是躲一天算一天的主,偏偏又来了这么个首辅,要知道,大臣们不闹事,不代表不敢闹事,一旦他们的怒火到达顶点,国家将陷入前所未有的骚乱。



    然而动乱没有爆发,因为这个曾经搞倒申时行、王锡爵、王家屏等无数政治高手,看似永远无法解决的问题,竟然被解决了。



    而解决它的,就是为人极不地道,一贯滑头的沈一贯。
2008-3-25 00:39:38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新浪微博达人勋

长篇)明朝的那些事儿-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1336]

说起来,这是个非常玄乎的事。



    万历二十九年(1601)八月,沈一贯向皇帝上疏,要求册立太子,其大致内容是,皇长子年纪大了,应该册立太子,正式成婚,到时有了孙子,您也能享子孙满堂的福啊。



    无论怎么看,这都是一封内容平平的奏疏,立意不新颖,文采很一般,按照以往的惯例,最终的结局应该是被压在文件堆下几年,再拉出去当柴禾烧。



    可惊喜总是存在的,就在第二天,沈一贯收到了皇帝的回复:



    “即日册立皇长子为太子!”



    沈一贯当时就懵了。



    这绝对不可能。



    争了近二十年,无数猛人因此落马,无数官员丢官发配,皇帝都被折腾得半死不活,却死不松口。



    然而现在,一切都解决了。



    事实摆在眼前,即日册立太子,非常清晰,非常明显。



    沈一贯欣喜若狂,他随即派人出去,通报了这一消息,于是举朝轰动了,所有的人都欢呼雀跃,为这个等待了许久的胜利。



    “争国本”就此落下帷幕,这场万历年间最激烈复杂的政治事件,共逼退首辅四人,部级官员十余人、涉及中央及地方官员人数三百多位,其中一百多人被罢官、解职、发配,闹腾得乌烟瘴气,还搞出了一个叫东林党的副产品,几乎所有人都不相信,它会有解决的一天。



    然而这件事情,却在最意想不到的时候,由最意想不到的人解决了,遭遇父亲冷落的朱常洛终于修成正果,荣登太子。



    但此事之中,仍然存在着一个最大的疑问:为什么那封上疏,能够破解这个残局?



    我不知道沈一贯有没有想过这个问题,但我想了。



    万历并不愚蠢,事实上,从之前的种种表现看,他是一个十分成熟的政治家,没有精神病史,心血来潮或是突发神经,基本都可以排除,而且他的意图十分明显——立皇三子。
2008-3-25 00:40:10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新浪微博达人勋

(长篇)明朝的那些事儿-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1337]

翻来覆去地审阅沈一贯的那封上疏,并综合此事发生前的种种迹象,我得出了结论:这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把稻草。



    万历从来就不想立皇长子,这是毫无疑问的,但疑问在于,他知道希望很渺茫,也知道手底下这帮大臣都是死脑筋,为何还要顶着漫天的口水和谩骂,用拖延战术硬扛十几年?



    如果没有充分的把握,皇帝大人是不会吃这个苦的。



    十几年来,他一直在等待两件事情的发生。然而这两件事他都没等到。



    我曾经分析过,要让皇三子超越皇长子继位,修改出生证明之类的把戏自然是没用的,必须有一个理由,一个能够说服所有人的理由,而这个答案只能是:立嫡不立长。



    只有立嫡子,才能压过长子,并堵住所有人的嘴。



    但皇三子就是皇三子,怎样可能变成嫡子呢?



    事实上,是可能的,只要满足一个条件——郑贵妃当皇后。



    只要郑贵妃当上皇后,皇后的儿子自然就是嫡子,皇三子继位也就顺理成章了。



    可是皇后只有一个,所以要让郑贵妃当上皇后,只能靠等,等到王皇后死掉,或是等时机成熟,把她废掉,郑贵妃就能顺利接位。



    可惜这位王皇后身体很好,一直活到了万历四十八年(这一年万历驾崩),差点比万历自己活得还长,且她一向为人本分厚道,又深得太后的喜爱,要废掉她,实在没有借口。



    第一件事是等皇后,第二件事是等大臣。



    这事就更没谱了,万历原本以为免掉一批人,发配一批人,再找个和自己紧密配合的首辅,软硬结合就能把事情解决,没想到明代的大臣却是软硬都不吃,丢官发配的非但不害怕,反而很高兴,要知道,因为顶撞皇帝被赶回家,那是光荣,知名度噌蹭地往上涨,值大发了。



    所以他越严厉,越有人往上冲,只求皇帝大人再狠一点,最好暴跳如雷,这样名声会更大,效果会更好。



    而首辅那边,虽然也有几个听话的,无奈都是些老油条,帮帮忙是可以的,跟您老人家下水是不可以的。好不容易拉了个王锡爵下来,搞了三王并封,半路人家想明白了,又跑掉了。



    至于王家屏那类人,真是想起来都能痛苦好几天,十几年磨下来,人换了不少,朝廷越来越闹,皇后身体越来越好,万历同志焦头烂额,开始重新权衡利弊。



    我相信,在他下定决心的过程中,有一件事情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2008-3-26 00:34:59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新浪微博达人勋

(长篇)明朝的那些事儿-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1338]

此事发生的具体时间不详,但应该在万历十四年之后。



    有一天,李太后和万历谈话,说起了皇长子,太后问:你为何不立他为太子?



    万历漫不经心地答道:他是宫女的儿子。



    太后大怒:你也是宫女的儿子!



    这就是活该了,万历整天忙里忙外,却把母亲的出身给忘了,要知道这位李老太太,当年也就是个宫女,因为长得漂亮才被隆庆选中,万历才当上了皇帝,如果宫女的儿子不能继位,那么万历兄是否应该引咎辞职呢?



    万历当即冷汗直冒,跪地给老太太赔不是,好说歹说才糊弄过去。



    这件事情,必定给他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皇后没指望,老太太反对,大臣不买账,说众叛亲离,丝毫也不过分。万历开始意识到,如果不顾一切,强行立皇三子,他的地位都可能不保。



    在自己的皇位和儿子的皇位面前,所有成熟的政治家都会做出同样的抉择。



    决定政治动向的最终标准是利益,以及利益的平衡。



这是一条真理。



    就这样,沈一贯捡了个大便宜,成就了册立太子的伟业,他的名声也如日中天,成为了朝廷大臣拥戴的对象。



    可你要说他光捡便宜,不做贡献,那也是不对的,事实上,他确实做了一件了不起的事。



    就在圣旨下达的第二天,万历反悔了,或许是不甘心十几年被人白喷了口水,或许是郑贵妃吹了枕头风,又找了借口再次延期,看那意思是不打算办了。



    但朝廷大臣们并没有看到这封推辞的诏书,因为沈一贯封还了。



    这位一贯滑头的一贯兄,终于硬了一回,他把圣旨退了回去,还加上了这样一句话:



    “万死不敢奉诏!”



    沈一贯的态度,深深地震慑了万历,他意识到,自己已经无路可退



    万历二十九年十月,皇帝陛下正式册立皇长子朱常洛为太子,“争国本”事件正式结束。



    被压了十几年的朱常洛终于翻身,然而他的母亲,那位恭妃,却似乎永无出头之日。
2008-3-26 00:35:32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新浪微博达人勋

(长篇)明朝的那些事儿-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1339]

按说儿子当上太子,母亲至少也能封个贵妃,可万历压根就没提这件事,一直压着,直到万历三十四年,朱常洛的儿子出世,她才被封为皇贵妃。



    但皇贵妃和皇贵妃不一样,郑贵妃有排场,有派头,而王贵妃不但待遇差,连儿子来看他,都要请示皇帝,经批准才能见面。



    但几十年来,她没有多说过一句话,直到万历三十九年的那一天。



    她已经病入膏肓,不久于人世,而朱常洛也获准去探望他,当那扇大门洞开时,她再次见到了自己的儿子。



    二十九年前的那次偶遇,造就了她传奇的一生,从宫女到贵妃,再到未来的太后(死后追封)。



    但是同时,这次偶遇也毁灭了她,因为万历同志很不地道,几十年如一日对她搞家庭冷暴力,既无恩宠,也无厚待,生不如死。



    然而她并不落寞,也无悔恨。



    因为她看到了自己的儿子,已经长大成人的儿子。



    青史留名的太后也好,籍籍无名的宫女也罢,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作为一个母亲,在临终前看到了自己的儿子,看到他经历千难万苦,终于平安成人,这就足够了。



    所以,在这生命的最后一刻,她拉着儿子的衣角,微笑着说:



    “儿长大如此,我死何恨。”



    这里使用的是史料原文,因为感情,是无法翻译的。



    还有,其实这句话,她是哭着说的,但我认为,当时的她,很高兴。



    王宫女就此走完了她的一生,虽然她死后,万历还是一如既往地混账,竟然不予厚葬,经过当时的首辅叶向高反复请求,才得到了一个谥号。

    虽然她这一生,并没有什么可供传诵的事迹,但她已然知足。



    在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爱都是为了相聚,只有母爱,是为了分离。



    接受了母亲最后祝福的朱常洛还将继续走下去,在他成为帝国的统治者前,必须接受更为可怕的考验。

文章引用自:
2008-3-27 00:23:36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新浪微博达人勋

(长篇)明朝的那些事儿-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1340]

梃击



    朱常洛是个可怜人,具体表现为出身低,从小就不受人待见,身为皇子,别说胎教,连幼儿园都没上过,直到十二岁才读书,算半个失学儿童。身为长子,却一直位置不稳,摇摇摆摆到了十九岁,才正式册立为太子。



    读书的时候,老师不管饭,册立的时候,仪式都从简,混到这个份上,怎个惨字了得。



    他还是个老实人,平时很少说话,也不闹事,待人也和气,很够意思,但凡对他好的,他都报恩。比如董其昌先生,虽被称为明代最伟大的天才画家,但人品极坏,平日欺男霸女,鱼肉百姓,闹得当地百姓都受不了,但就是这么个人,因为教过他几天,辞官后还特地召回,给予优厚待遇。



    更为难得的是,对他不好的,他也不记仇,最典型的就是郑贵妃,这位妇女的档次属于街头大妈级,不但多事,而且闹事,屡次跟他为难,朱常洛却不以为意,还多次替其开脱。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他都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好人。



    但历史已经无数次证明,在皇权斗争中,好人最后的结局,就是废人。



    虽然之前经历风风雨雨,终于当上太子,但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只要万历一天不死,他一天不登基,幕后的阴谋将永不停息,直至将他彻底毁灭。



    现实生活不是电影,坏人总是赢,好人经常输,而像朱常洛这种老好人,应该算是稳输不赢。



    可是这一次,是个例外。



    事实证明,万历二十九年,朱常洛被册立为太子,不过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两年后,麻烦就来了。



    这是一个很大的麻烦,大到国家动荡,皇帝惊恐,太子不安,连老滑头沈一贯都被迫下台。



    但有趣的是,惹出麻烦的,既不是朱常洛,也不是郑贵妃,更不是万历,事实上,幕后黑手到底是谁,直至今日,也无人知晓。



    万历三十一年十一月,一篇文章在朝野之间开始流传,初始还是小范围内传抄,后来索性变成了大字报,民居市场贴得到处都是,识字不识字都去看,短短十几天内朝廷人人皆知,连买菜的老大娘都知道了,在没有互联网和手机短信的当年,传播速度可谓惊人。



    之所以如此轰动,是因为这篇文章的内容,实在是太过火爆。



    此文名叫《续忧危竑议》,全篇仅几百字,但在历史上,它却有一个诡异的名字——“妖书”。



    在这份妖书中,没有议论,没有叙述,只有两个人的对话,一个人问,一个人答。问话者的姓名不详,而回答的那个人,叫做郑福成。这个名字,也是文中唯一的主角。
2008-3-27 00:24:12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原帖由 九霄云梦 于 2006-7-26 17:42 发表
明朝是个很有意思的时代
皇帝20多年不上朝
但是国事照常运行
换到现在,任何一个国家,别说20年,一把手2个月不过问政事,恐怕底下都会乱得一团糟

这说明最初的政策制定者下了很大的心血和功夫的,制定了一个20年都可以完整运行的最高层决策系统,要说中国人在空像这方面的智慧绝对无穷,你得谁来和我比都不服!
2008-3-27 02:07:33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新浪微博达人勋

(长篇)明朝的那些事儿-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1341]

文章一开始,是两个人在谈事。一个说现在天下太平,郑福成当即反驳,说目前形势危急。因为皇帝虽然立了太子,但那是迫于沈一贯的要求,情非得已,很快就会改立福王。



    这在当年,就算是反动传单了,而且郑福成这个名字,也很有技术含量,郑贵妃、福王、成功三合一,可谓言简意赅。



    之所以被称为妖书,只说皇帝太子,似乎还不合格,于是内阁的两位大人,也一起下了水。



    当时的内阁共有三人,沈一贯是首辅,另外两人是沈鲤和朱赓。妖书的作者别出心裁,挑选了沈一贯和朱赓,并让他们友情客串,台词如下:



    问:你怎么知道皇帝要改立福王呢?



    郑福成答:你看他用朱赓,就明白了。朝中有这么多人,为什么一定要用朱赓呢?因为他姓朱,名赓,赓者,更也。真正的意思,就是改日更立啊(佩服,佩服)。



    这是整朱赓,还有沈一贯同志:



    问:难道沈一贯不说话吗?



    郑福成答:沈一贯这个人阴险狡诈,向来是有福独享,有难不当,是不会出头的。



    闹到这个份上,作者还不甘心,要把妖书进行到底,最后还列出了朝廷中的几位高官,说他们都是改立的同党,是大乱之源。



    更为搞笑的是,这篇妖书的结尾,竟然还有作者署名!



    落款者分别是吏科都给事中项应祥,四川道御史乔应甲。



    这充分说明,妖书作者实在不是什么良民,临了还要耍人一把,难能可贵的是,他还相当有版权意识,在这二位黑锅的名下还特别注明,项应祥撰(相当于原著),乔应甲书(相当于执笔)。



    这玩意一出来,大家都懵了。沈一贯当即上书,表示自己非常愤怒,希望找出幕后主使人,与他当面对质,同时他还要求辞官,以示清白以及抗议。



    而妖书上涉及的其他几位高级官员也纷纷上书,表示与此事无关,并要求辞职。



    最倒霉的人是朱赓,或许是有人恶搞他,竟然把一份妖书放在了他的家门口。这位朱先生是个厚道人,吓得不行,当即把这份妖书和自己的奏疏上呈皇帝,还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哭诉,说我今年都快七十了,有如此恩宠已是意外,也没啥别的追求,现在竟然被人诬陷,请陛下让我告老还乡。

文章引用自:
2008-3-28 00:10:30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新浪微博达人勋

(长篇)明朝的那些事儿-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1342]

朝廷一片混乱,太子也吓得不行。他刚消停两年,就出这么个事,闹不好又得下去,整日坐卧不安,担惊受怕。



    要说还是万历同志久经风雨,虽然愤怒,倒不怎么慌。先找太子去聊天,说我知道这不关你的事,好好在家读书,别出门。



    然后再发布谕令,安抚大臣,表示相信大家,不批准辞职,一个都别走。



    稳定情绪后,就该破案了。像这种天字第一号政治案件,自然轮不上衙门捕快之类的角色,东厂锦衣卫倾巢而出,成立专案组,没日没夜地查,翻天覆地地查。



    万历原本以为,来这么几手,就能控制局势,然而这场风暴,却似乎越来越猛烈。



    首先是太子,这位仁兄原本胆小,这下更是不得了,窝在家里哪里都不去,唯恐出事。而郑贵妃那边也不好受,毕竟妖书针对的就是她,千夫所指,舆论压力太大,每日只能以泪洗面,不再出席任何公开活动。



    内阁也消停了,沈一贯和朱赓吓得不行,都不敢去上班,呆在家里避风头。日常工作只有沈鲤干,经常累得半死。大臣们也怕,因为所有人都知道,平时争个官位,抢个待遇的没啥,这个热闹却凑不得。虽说皇帝大人发话,安抚大家不让辞职,可这没准是放长线钓大鱼,不准你走,到时候来个一锅端,那就麻烦大了。



    总而言之,从上到下,一片人心惶惶。很多人都认定,在这件事情的背后,有很深的政治背景。



    确实如此。



    这是一件明代历史上著名的政治疑案,至今仍无答案,但从各种蛛丝马迹之中,真相却依稀可辨。



    可以肯定的是,这件事情应该与郑贵妃无关,因为她虽然蠢,也想闹事,却没必要闹出这么大动静,把自己挤到风口浪尖受罪,而太子也不会干这事,以他的性格,别人不来惹他就谢天谢地,求神拜佛了。



    作案人既不是郑贵妃,也不是太子,但可以肯定的是,作案者,必定是受益者。



    在当时的朝廷中,受益者不外乎两种,一种是精神受益者,大致包括看不惯郑贵妃欺压良民,路见不平也不吼,专门暗地下黑手的人,写篇东西骂骂出口气。



    这类人比较多,范围很大,也没法子查。



    第二种是现实受益者。就当时的朝局而言,嫌疑人很少——只有两个。
2008-3-28 00:10:59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原帖由 三点着地 于 2006-9-1 12:39 发表
觉得对于胡濙到底对朱棣说什么了的推理有点欠妥呀

从史实推论的,这20年来没有什么奉建文帝的名号的起义,要想夺回皇位朱云文早就应该在逃跑的不久就干了,何必等这么长时间?
再看其性格,应该说如果建文帝真的还活着也就是想安度晚年了罢
2008-3-28 02:22:53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新浪微博达人勋

(长篇)明朝的那些事儿-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1343]

这两个人,一个是沈一贯,另一个是沈鲤。



    这二位仁兄虽然是本家,但要说他们不共戴天,也不算夸张。



    万历二十九年,沈一贯刚刚当首辅的时候,觉得内阁人太少,决定挑两个跑腿的,一个是朱赓,另一个是沈鲤。



    朱赓是个老实人,高高兴兴地上班了,沈鲤却不买账,推辞了很多次,就是不来,沈一贯以为他高风亮节,也就没提这事。



    可两年之后,这位仁兄竟然又入阁了,沈一贯同志这才明白,沈鲤不是不想入阁,而是不买他的帐,因为这位本家资历老,名望高,还给皇帝讲过课,关系很好,压根就看不起自己。



    看不起自然就不合作,外加沈鲤也不是啥善人,两人在内阁里一向是势不两立。



    而现在妖书案发,内阁三个人,偏偏就拉上了沈一贯和朱赓,毫无疑问,沈鲤是有嫌疑的。



    这是我的看法,也是沈一贯的看法。



    这位老油条在家呆了好几天,稳定情绪之后,突然发现这是一个绝佳的机会。



    他随即恢复工作,以内阁首辅的身份亲自指挥东厂锦衣卫搜捕,而且还一反往日装孙子的常态,明目张胆对沈鲤的亲信,礼部侍郎郭正域下手,把他的老乡、朋友、下属、仆人全都拉去审问。



    在这个不寻常的行动背后,是一个不寻常的算盘:



    如果事情是沈鲤干的,那么应该反击,这叫报复,如果事情不是沈鲤干的,那么也应该反击,这叫栽赃。



    在这一光辉思想的指导下,斗争愈演愈烈,沈鲤的亲信被清算,他本人也未能幸免,锦衣卫派了几百人到他家,也不进去,也不闹事,就是不走,搞得沈鲤门都出不去,十分狼狈。



    但沈先生如果没两把刷子,是不敢跟首辅叫板的,先是朱常洛出来帮忙叫屈,又传话给东厂的领导,让他们不要乱来,后来连万历都来了,直接下令不得骚扰沈鲤。



    沈一贯碰了钉子,才明白这个冤家后台很硬,死拼是不行的,他随即转换策略,命令锦衣卫限期破案——抓住作案人,不怕黑不了你。



    可是破案谈何容易,妖书满街都是,传抄者无数,鬼才知道到底哪一张纸才是源头,十一月十日案发,查到二十日,依然毫无进展。



    东厂太监陈矩,锦衣卫都督王之桢急得直跳脚,如果还不破案,这官就算当到头了。



    二十一日,案件告破。
2008-3-29 00:29:55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新浪微博达人勋

(长篇)明朝的那些事儿-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1344]

说起来,这起妖书案是相当的妖,案发莫名其妙不说,破案也破得莫名其妙,二十一日这天,先是锦衣卫衙门收到一份匿名检举信,后又有群众举报,锦衣卫出动,这才逮住了那个所谓的真凶:皦生光



    皦生光先生是什么人呢?



    答案是——什么人都不是。



    这位仁兄既不是沈鲤的人,也不是沈一贯的人,他甚至根本就不是官员,而只是一个顺天府的秀才。



   真凶到案,却没有人心大快,恰恰相反,刚刚抓到他的时候,朝廷一片哗然,大家都说锦衣卫和东厂太黑,抓不到人了弄这么个人来背锅。



    这种猜测很有道理,因为那封妖书,不是一个秀才能写得出来的。



    那年头,群众参政议政积极性不高,把肚子混饱就行,谁当太子鬼才关心,更何况沈一贯和朱赓的关系,以及万历迫不得已才同意立长子这些情况,地方官都未必知道,一个小秀才怎么可能清楚?



    但细细一查,才发现这位仁兄倒还真有点来头。



    原来皦生光先生除了是秀才外,还兼职干过诈骗犯,具体方法是欺负人家不识字,帮人写文章,里面总要带点忌讳,不是用皇帝的避讳字,就是加点政治谣言,等人家用了,再上门勒索,说你要不给钱,我就跑去报官云云。



    后来由于事情干得多了,秀才也被革了,发配到大同当老百姓,最近才又潜回北京。



    可即便如此,也没啥大不了,归根结底,他也就是个普通混混,之所以被确定为重点嫌疑人,是因为他曾经敲诈过一个叫郑国泰的人。



    郑国泰,是郑贵妃的弟弟。



    一个穷秀才,又怎么诈骗皇亲国戚呢?



    按照锦衣卫的笔录,事情大致是这样的:有个人要去郑国泰家送礼,要找人写文章,偏偏这人不知底细,找到了皦生光,皦秀才自然不客气,发挥特长,文章里夹了很多私货,一来二去,东西送进去了。



    一般说来,以郑国泰的背景,普通的流氓是不敢惹的,可皦生光不是普通的流氓,胆贼大,竟然找上了门,要郑大人给钱。至于此事的结局,说法就不同了,有的说郑国泰把皦生光打了一顿,赶出了门,也有的说郑国泰胆小,给钱私了。
2008-3-29 00:30:35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新浪微博达人勋

(长篇)明朝的那些事儿-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1345]

但无论如何,皦秀才终究和此事搭上了边。有了这么个说法,事情就好办了,侦查工作随即开始,首先是搜查,家里翻个底朝天,虽说没找到妖书,但发现了一批文稿,据笔迹核对(司法学名:文检),与妖书的初期版本相似(注意,是相似)。



    之后是走访当地群众,以皦秀才平日的言行,好话自然没有,加上这位兄弟又有前科,还进过号子,于是锦衣卫最后定案:有罪。



    案子虽然定了,但事情还没结。因为明朝的司法制度十分严格,处决人犯必须经过司法审讯。即便判了死罪,还得由皇帝亲自进行死刑复核,这才能把人拉出去咔嚓一刀。



    所以万历下令,鉴于案情重大,将此案送交三法司会审。



    之前提过,三法司,即是明朝的三大司法机关:大理寺、都察院、刑部,大致相当于今天的司法部、监察部、最高人民检察院、最高人民法院等若干部门。



    三法司会审,是明代最高档次的审判,也是最为公平的审判。倒不是三法司这帮人有啥觉悟,只是因为参与部门多,把每个人都搞定,比较难而已。例如当年的严世藩,人缘广,关系硬,都察院、大理寺都有人,偏偏刑部的几个领导是徐阶的人,最后还是没躲过去。



    相比而言,像皦秀才这种要钱没钱要权没权的人,死前能捞个三司会审,也就不错了,结案只是时间问题。



    可是这起案件,远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



    一到三法司,皦秀才就不认账了。虽说之前他曾招供,说自己是仇恨郑国泰,故意写妖书报复,但那是在锦衣卫审讯时的口供。锦衣卫是没有善男信女的,也不搞什么批评教育,政策攻心,除了打就是打,口供是怎么来的,大家心里都有数。现在进了三法司,看见来了文明人,不打了,自然就翻了案。



    更麻烦的是,沈一贯和朱赓也不认。



    这二位明显是被妖书案整惨了,心有不甘,想借机会给沈鲤点苦头吃。上疏皇帝,说证词空泛,不可轻信,看那意思,非要搞出个一二三才甘心。



    所以在审讯前,他们找到了萧大亨,准备做手脚。



    萧大亨,时任刑部尚书,是沈一贯的亲信,接到指令后心领神会,在审讯时故意诱供,让皦秀才说出幕后主使。
2008-3-30 00:14:11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新浪微博登陆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