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想了解西方丑化中国的历史,喏:
例如,意大利思想家维柯把中国看成是抗拒任何时间发展变化的一片空间[22];法国人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一书中坚持认为中国是典型的落伍、险恶,以恐怖镇压为基本手段的专制政体;英国的经济学家亚当· 斯密攻击中国的陈规陋习、封建迷信和落后的组织管理形式[23];德国的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虽然认为“绝对精神”起源于中国,但又批评中国人缺乏自我意识,天生具有谨小慎微、臣服于森严等级的奴隶性格[24];康德、赫尔德尔、谢林以及1853年之前的马克思都有多多少少的歪曲中国的论述[25]。不仅汉学家竭力夸大中国与西方的差异和对立,作家们也开始竞相把中国塑造为野蛮、专制、因循守旧、一成不变的形象。英国的狄更斯的《匹克威克外传》嘲弄中国没有哲学[26];约翰逊博士认为中国使用方块字因而粗野不文[27];笛福的《鲁宾逊漂流记》续集诋毁中国人不诚实、不卫生、伪善[28];《好逑传》的英译者朴赛认为中国人人格低下,惧怕新思想,中国人的思想是奴性的,精神是僵化的,他们缺乏想象力[29];美国的爱默生把中国描述为一具陈腐的木乃伊,是一个寂静、停滞、女性化的国度[30]。尤其值得注意的是,1858年《天津条约》签订后,西方列强在中国获取了极大的利益,开始了在殖民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西方出现了一股摒弃中国的逆流,西方人越发强烈地感到中国正在走向最后的毁灭。因而,他们刻意虚构中国的负面形象,以凸显殖民主义“拯救”(Salvation)的合理性。
http://jds.cass.cn/Article/20050919104347.asp |
2008-5-26 22:21: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