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快捷登录

新浪微博登陆

搜索
CDD 法语助手
楼主: 我在路上

【新淫荡帮第4楼】哀悼日

3227
回复
69667
查看
[ 复制链接 ]

新浪微博达人勋

1、【评价】

·正面
  秦始皇在位之时,吞并六国,并发兵南征北讨,史载“百越之地,尽皆俯首”,“北扩千里”“秦王扫六合”,按战国地图看,领土几乎比战国七雄控制范围扩大了一倍。而且秦始皇“设置郡县”,对征服后的土地注重统治和制度建设,不似其它同时代的征服者如马其顿的亚力山大,或罗马只重征服,不重制度建设;因此使统一的土地统治稳固,这才为中国现在的版图奠定了基础。后人认为,“功莫大过秦皇汉武”。意指秦始皇在武功方面,排在汉武帝之前,历史上无出其右。至今,英语中对中国的称呼China,也是从罗马语Chin(秦)演变过来的,这在一个侧面上表现了秦帝国的影响力。
  秦国自商鞅变法以来重视以法治国,秦始皇继承了这个传统,十分推崇法家人物韩非,曾自叹“若与其同游,则无恨矣”。对将领赏功罚罪,皆依法。秦始皇虽专制,认为“朕即天下”,但有秦一代,仍是依法治国。陈胜、吴广起义,其理由也是“秦法严苛”,其罪当死,不得不反,乃是法逼民反。而并非如后世“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那般因严重腐败,而官逼民反。后世儒家倡导人治,治国不依法,由君主一言而决,而至今日人治之风,马屁之风犹在。
  秦始皇首创驿站制度,并修驿道。为庞大帝国的政令通达以及由此而来的郡县制皇权国家奠定了技术基础。“修驿道,设郡县”,这是中国能够采用郡县制这种先进制度,而非类似西方的分封制的一个必要条件。同时期的罗马不能有效控制占领区,只能设权利极大的总督(总督总揽一地的军政大权,都是贵族,基层组织都依靠当地的原有组织),仍旧类似于分封制,这是罗马帝国后来分裂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郡县制是一种平民制度,其军政首脑都由皇帝任命,依政绩军功可上可下,可平职调动,这就导致了职业官僚和职业军人的出现。职业官僚和职业军人都可以来自平民,郡县官僚制有效的保证了平民(布衣)参政议政的权利(如李斯,蒙敖等等都是布衣,依军功政绩才出将入相),相比分封制这种贵族政治,无疑是一大历史进步。现代国家的文官制度和军队制度就是起源于此。
  秦始皇建立的秦帝国为之后近一千七百年的时间,中国在政治制度上先进于西方,从而比西方发达奠定了基础。所谓“汉承秦制”,“自秦以来,其制未变”,“百代犹行秦法政”。两千年的皇权时代的中国,在政治制度上基本上沿袭了秦朝的制度。
  李白的诗《古风》:「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桑弘羊的论着中肯定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功绩。 清代的章太炎在1913年撰写的秦政记也赞扬秦始皇。


这里也要看清楚~中国的英文叫法是怎么来的~(rf24rf)
2008-5-20 01:39:16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rf18rf) 我可不是随便就复制过来的~我都有看过的各位
2008-5-20 01:39:41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负面
  因为秦始皇推行“以法治国”的法家学说,而其后中国历代统治者都推行以仁爱,中庸为核心的儒家学说。因此,秦始皇常作为负面典型出现在各种散文、史籍中。如贾谊的《过秦论》等。
  《史记·秦始皇本纪》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立私权,禁文书而酷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
  贾谊《过秦论》:一夫作难而七庙堕,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心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秦始皇被很多史学家看作是一个暴君,为了权力可以不择手段。
  万里长城、秦驰道、灵渠、阿房宫及秦始皇陵等的规模均极为庞大,劳动举国的人口兴修,不少文献均斥责在工程进行时造成不少人命死伤,但另一方面却使各地的交通进一步发展,有助日后交通、经贸、以及各民族之融合。故此,一直成为史学家对于秦始皇功大还是过大的争论点。
2008-5-20 01:40:05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原帖由 A-bou 于 2008-5-20 02:37 发表
(rf18rf) 史记不是我写的~(rf17rf)


小母牛长大了:em00010:
2008-5-20 01:40:19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不错。。。。。。。。。。
2008-5-20 01:40:55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rf18rf) 毛主席老人家把孔子说的一分不值~(rf15rf)

、【毛泽东评秦始皇】
  (1)秦始皇是个厚今薄古的专家

  (2)一次,他对章士钊讲:你们讲共产党等于秦始皇,不对,超过一百倍。

  (3)孔孟是唯心主义,荀子是唯物主义,是儒家的左派。孔子代表奴隶主、贵族。荀子代表地主阶级。又说:在中国历史上,真正做了点事的是秦始皇,孔子只说空话。几千年来,形式上是孔夫子,实际上是按秦始皇办事。秦始皇用李斯,李斯是法家,是荀子的学生。

  (4)孔夫子有些好处,但也不是很好的。我们应该讲句公道话。秦始皇比孔子伟大的多。孔夫子是讲空话的。秦始皇是第一个把中国统一起来的人物。不但政治上统一了中国,而且统一了中国的文字、中国各种制度,如度量衡,有些制度后来一直沿用下来。中国过去的封建君主还没有第二个超过他的,可是被人骂了几千年。

  (5)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业要商量。祖龙魂死秦犹在,孔学名高实秕糠。百代都行秦政法,《十批》不是好文章。熟读唐人《封建论》,莫从子厚返文王。历代政治家有成就的,在封建社会前期的,都是法家。这些人主张法治,犯了法就杀头,主张厚今薄古。儒家满口仁义道德,一肚子男盗女娼,都是主张厚古薄今的。

  (6)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有名的皇帝,我也是秦始皇,林彪骂我是秦始皇,中国历来分两派,一派讲秦始皇好,一派讲秦始皇坏。我赞成秦始皇,不赞成孔夫子。因为秦始皇是第一个统一中国、统一文字,修筑宽广的道路,不搞国中之国,而用集权制,由中央政府派人去各地方,几年一换,不用世袭制度。
2008-5-20 01:41:27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rf22rf) 相当的不错
2008-5-20 01:42:10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相关人物】
·赵姬
  秦始皇的母亲,是与秦嬴政联系最为紧密的女人。她与吕不韦生下了嬴政,并瞒过了子楚。嬴政即位后,赵姬成为太后,吕不韦拜为相国,继续淫乱不止。后来,她又与他人通奸,并生有二子。嬴政得知此事后,无情地将母亲赶出家门。秦国大臣纷纷劝谏,可他根本听不进去。并下一道骇人的命令凡就此事劝谏者格杀勿论!但群臣仍继续进谏,秦王连声喊杀,前后共杀27名大臣,尸体高垒于城门之下。其后茅焦冒死进谏,嬴政得知将母后驱出家门有百害而无一利时,亲自将太后迎回咸阳。可赵姬却变本加厉地放纵情欲,给嬴政带来无地自容的耻辱。他恨他的母亲,以至他会毫不顾忌母子亲情,又将其逐出家门,幽禁宫中。由此秦王对淫有一种特殊的憎恶感。他曾竭力表彰巴蜀寡妇轻富贵而不淫的贞洁操守。这种女性才是他理想的母亲形象。
2008-5-20 01:42:27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荆轲
  原齐国人,本姓“庆”,后来迁徙入卫,改姓“贺”,最后入燕,姓“荆”。
  荆轲喜好读书和剑术,但在卫国没有得到任用。他想与盖聂讨论剑术,遭到了拒绝。后来与鲁句践发生争执,被鲁句践喝了两句便逃跑了。最后荆轲来到了燕国,结识了当地卖狗肉的屠户和击筑的乐人高渐离。终日与他们饮酒作乐,旁若无人。虽然荆轲是个酒鬼,但也有一些文化知识,所以他与当地的处士田光也有一定的交情。
  当太子丹从秦国逃回燕国后,便立心刺杀秦王。在鞠武的引见下,太子丹会见了田光,田光便为太子丹选出了刺杀秦王的人选——荆轲。在田光的劝说下,荆轲同意了当刺客,后,田光自尽以保守秘密。太子丹厚待荆轲,有求必应。如让他“以金瓦投龟”、杀千里马取马肝供他品尝;一日酒会,荆轲见到一个侍女的双手长得很美,便称赞了一句。谁知酒席散后,太子丹却叫人把那侍女的双手砍下,送给荆轲。
  荆轲不入秦,太子丹也不敢催促。只是后来王翦大军压境,太子丹才不得不劝他行动。荆轲迫于无奈,要了督亢地图和秦国逃将樊於期的人头,备上徐夫人匕首(姓徐名夫人),带上秦舞阳,以奉献樊於期首级为名,出使秦国。行至易水,高渐离为他击筑送行,荆轲唱道:“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去到秦国后,荆轲以进奉地图为名,亲近秦王嬴政,并取出藏在地图中的匕首刺杀秦王。或许他一开始的不成功就注定了他的失败,尽管如此,秦王还是慌张地跑来跑去,样子十分狼狈,经过一位大臣的提醒后,三次才把剑拔出,一剑就把荆轲的脚砍断了,因此,荆轲反而被秦王砍杀。此为成语“图穷匕现”的典故出处。
2008-5-20 01:42:43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看清楚~教唆小政的就是这个淫(rf17rf)

尉缭
  魏国大梁人。姓氏不详,只因曾为秦国国尉(主管军事),后人称其为“尉缭”。著名的军事理论家、游说家。  
  秦王政十年(前237年)入秦游说,为秦所用。收买六国高官重臣的外交手段是他所提出来的。嬴政对尉缭的才智十分赏识,甚至在服装饮食等方面,让他和自己享有同等的待遇。然而尉缭对嬴政的评价却并不高,他对嬴政的评价是“蜂准长目、鸷鸟膺、豺声”“少恩而虎狼心。”  
       尉缭著有《尉缭子》一书,共24篇。表述了他对战争的各种看法。
2008-5-20 01:43:38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秦始皇与不死药】
关于秦始皇不死药的考证

    徐福渡海为秦始皇寻找不死药的传说,由来已久。日本方面有研究说,不死药名叫“千岁”,就出产在地处濑户内海的祝岛,更令人惊讶的是,今天它正在进行人工种植。  
  在中国和日本流传着一个同样的故事,那就是徐福为秦始皇求不死药而东渡的传奇。我在日本期间,兴趣使然,对此做了一点儿考察,包括到和歌山“徐福登陆处”现场考证和收集日本有关的论文。  
    徐福,在中国古籍中,是一个头脑聪明、胆大心细的骗子,因为当过“方士”,大约还是个早期化学家。秦始皇完成了他一统天下和建造长城的伟业,便开始憧憬不老不死的神奇。于是徐福在公元前219年来到秦王的宫廷,声称《山海经》上面记载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岛就在东方海中,他愿意为秦王去那里取来不死之药。第一次东渡徐福并没有带回长生之药,他告诉始皇,东方的确有神药,但是神仙要三千童男童女,各种人间礼物,同时,海上航行有鲸鱼拦路,他要强弓劲弩射退大鱼。秦始皇全盘答应条件,助他再次东渡。结果,徐福一去不复返,在东方“平原广泽之地”自立为王,再也不回来复命了。根据考证,徐福并非传说人物,1982年,更考证他的故乡正是今天江苏省连云港郊外的徐阜村。  
  看到这里,不禁令人生疑,秦始皇何许人也?荆轲那样的职业刺客都死在他的手里,怎么会上徐福的大当?除非……除非他能让秦始皇相信东方真的有仙山,仙山上真的有不死药。  
  传说中的仙岛,倒并不全是虚妄,仙没有,岛是有的。按照日本的记载,徐福所说的就是日本的本州、四国、九州三岛。日本的文字史料中,对徐福的记载含糊不清。这也不能责怪日本人,因为徐福登陆的时代,日本还在蒙昧之中,还没有可靠的文字记载呢!但是按照部分日本史学界人士的观点,徐福,就是日本古代著名君主———神武天皇,他登陆日本的地点,便在日本的关西平原。“神武东征”横扫日本的传说就是基于徐福登陆日本,南征北战的事迹。  
  日本人的思维比较独特,因此他们在考证徐福问题的时候,想法也一样富有个性。他们根据考古发现,分析古代墓葬遗骨证明,徐福东渡时期,日本关西近畿地区的居民平均身高骤然升高了5厘米,由此推断,这很可能是徐福和他的部属登陆后造成的局部人种改良。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日本科学家发现日本人的基因里,有1%来自中国云南地区,而日语训读发音(土语发音)也和云南纳西族的语音有很多相似之处。这是怎么回事呢?从徐福东渡,或许可以找到答案。根据中国方面的史籍记载,徐福要求的三千童男童女,秦始皇也没法一下子凑齐,这个时候,秦军刚巧征服了西南夷,于是秦始皇就下令这些被征服的部族提供所需要的童男童女。西南夷,就是现代云南各民族的共同祖先。因此,如果这些西南夷的后代借徐福东渡融入日本人种,带给日本人1%的云南基因便有据可循了。  
  在日本,据我所知,流传有徐福传说的地方至少有20处,北到富士山所在的静冈,南到九州的熊野、鹿儿岛以及关西地区,它们都涉及两个主题:蓬莱和不死药。大家都知道,今天的世界,是不存在不死药的,别说两千两百年前了,但是,徐福的不死药,我倒相信它有一点儿影子,甚至,当徐福第一次东渡的时候,或许自己也相信它的存在呢。  
  秦始皇从来不是一个愚蠢的人,若徐福全靠造谣生事,怎能骗得了这位精明过人的千古一帝?那可是囚母弑父,统一六国的一代枭雄啊。就算是求药心切,徐福第一次的失败,难道不会引起他的怀疑?而徐福也很奇怪,如果他从来没有到过日本,他怎么知道一直往东航行就可以到达日本?而且依靠几千人加强弓劲弩的高技术兵器就可以征服这个国家?他显然对日本有一定的熟悉。   
    假如日本真的一直是传说中的仙药产地,而且徐福善于花言巧语鼓吹一番,骗取秦始皇信任,再得到所需要的人员和装备,就比较符合逻辑了。否则,在生土上种花,要想让秦始皇拿出血本来,只怕更大的可能是忽悠掉自己的脑袋。  
问题在于,日本古代,真的有“不死药”存在吗?幸运的是,我在研究这个问题的时候,意外地发现了日本“徐福会”理事重村定夫先生的一篇文章,他认为,这种神奇的不死药,不但存在,而且就出产在他的故乡祝岛,更令人惊讶的是,今天它依然留下了孑遗。  
  祝岛,地处濑户内海,在九州、本州、四国三岛环绕之间,人烟稀少。自古以来就流传,在它的深谷腹地有一种神奇的植物果实,俗名“窠窠”,日本古书中名为“千岁”,大小如核桃,汁浓,味甘,据说食用可保千年不死,便闻一闻也可以增寿三年三个月。  
  19世纪末,日本植物学家牧野富太郎曾经慕名前往,经过艰苦工作,采到了“千岁”的标本,并欣喜若狂地给友人写信:“这是我最弥足珍贵的发现,它的价值无法形容。”在祝岛民间,还有用这种植物的枝条制作手杖的习惯,称为蓬莱杖。  
  如果“千岁”的传说曾经在当年传入中土,徐福家住东海之滨,听到它应该不是很奇怪的事情。这样的传说,加以附会,通过其他途径传入秦始皇耳朵里并非不可能,那么此时徐福就会极有说服力了。甚至,祝岛的人至今相信徐福曾经光顾过他们的岛屿,因为在海湾的岩石上,留有一副石刻的棋盘,当地人讲就是徐福所留。  
  到这里,我们似乎可以提出一个假说,那就是当年徐福为秦始皇寻找的不死药,很可能就是出产在祝岛的神奇之果———“千岁”。    但“千岁”究竟是什么呢?它现在是否还存在?带着这个疑问,我查阅电话簿,和祝岛方面取得了联系。结论非常令人鼓舞,祝岛的一位公务员先生竟然给我寄来了照片,并证实千岁不但存在,而且正在进行人工种植。我把照片寄给了北京农科院我的一位老同学,希望他能够给我一个鉴定性的结论,这真的是能够令人长生不死的灵药?  
  一个星期以后,我的朋友回信,告诉我,这种“千岁”的确是一种稀有的植物,它学名Actinidia chinensis Pianch。藤状灌木。以根和果实入药。具调中理气、生津润燥、解热除烦、活血消肿之功效。果肉绿色,果皮软而带毛,今天已经存在人工栽培的品种,果实大小也增大了几倍,常吃可以强身健体,延年益寿……它还有个中国名字,叫做———野生猕猴桃。  
  天,秦始皇倾天下之力寻找的,就是它?!  
  鉴于秦始皇的老家,陕西秦岭一带就是野生猕猴桃的产地之一,这东西只怕皇上经常用它来开胃,难怪……难怪徐福找到了“长生不死药”,也不敢归国了。
2008-5-20 01:44:02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秦始皇于泰山封禅】
公元前219年,秦始皇率领文武大臣及儒生博士70人,到泰山去举行封禅大典。封禅是古代统治者祭告天地的一种仪式。所谓“封”,是指筑土坛祭天。所谓“禅”,是指祭地,即在泰山下小山的平地上祭地。由于长期不举行这种活动,大臣们都不知道仪式该怎样进行,于是秦始皇把儒生召来询问。儒生们众说纷纭。秦始皇听了觉得难以实施,便斥退儒生,按照自己的想法开辟车道,到泰山顶上立了碑,举行封礼。之后又到附近的梁父山行了禅礼。
2008-5-20 01:44:51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总结】
秦始皇对中国的统一,做了许多前无古人的业绩,将影响较大的几项罗列如下:
1.统一文字,使其成为一个民族的基础,并延用至今.
2.废封国,立郡县.成为以后中国统一后管理的标准模式.历时数千年之久.
3.统一货币和度量衡.在商业上大大便利国内交流.
4.车同轨,道同距.修建秦直道.大大便利国内交通.
5.焚书坑儒,统一了思想.避免因为历史问题而导致国家分裂.
6.修建灵渠,加强了对珠江流域的控制,并使该地区永远成为中国的版图.
7.修建长城,使其成为农业民族与游牧民族的天然分界.长城长期成为国界.
8.北击匈奴,夺回河套地区,并使该地区永远成为中国的版图.

注:   据说秦王身高在1米95左右.  八尺六寸。(rf17rf) 可以去打篮球了小政~
2008-5-20 01:45:19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rf18rf) 咋回事啊
2008-5-20 01:49:59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rf23rf) 日啊~弄不起来了
\
2008-5-20 01:51:57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