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九章 航海禁忌(2)
以我们前一阵的经历来看,在某种意义上,先天十六卦与精绝鬼洞、龙骨天书、凤凰胆之间有着理不清的关系。既然这玉人很可能是恨天之国的古物,里面的卦象有没有可能会与海眼有关?恨天之国当年在海上的遗址会不会都被海眼卷走了?当然这些都是我主观的猜测,如果不亲眼看到,大概没人能说得清楚。 陈教授再次嘱咐:“这次出海寻找秦王照骨镜,找得到当然最好,找不到也不要涉险接近珊瑚螺旋中的海眼。古籍中记载,海眼者,归墟也,被吸进去就别想出来了。谁也不知道当年恨天人遇到了什么毁灭性的灾难,一旦你们有个三长两短……”
我劝他道:“此事您尽管放心,我们这次是打捞任务,为的是在沉船里找回国宝,另外顺便采蛋发些外财,又不是走自我毁灭路线的敢死队,太冒险的事情绝对不会做。”一番长谈,不知不觉天都快亮了,按照原定计划,早上我们就要出海,于是我干脆就不睡了,把胖子等人都招呼起来,整装待发。
这天正是出海的黄道吉日,早上先祭过了海神,不仅是我们的三叉戟号,其余的渔船也都放洋出海作业。众人在反复的准备和等待中度过了多日,终于即将起航入海,个个抖擞精神,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动。
经验丰富的蛋民阮黑,在临出海之前给我们提了许多入乡随俗的要求。渔民和蛋民们的忌讳之多,一点都不比倒斗的手艺人讲究少,而且习俗极为独特,最忌讳说翻、扣、倒一类的字眼。在海上谁敢提这些字,船老大就有权力把谁扔进海里喂鱼,如果驾驶的是帆船,“帆”就触了“翻”的霉头,所以渔民蛋民都管帆船叫篷船,一向称“帆”为“篷”,“升帆”俗称“撑篷”或是“开篷”。
久而久之,成了根深蒂固的习惯,就算回到家也一概不提这些字,干脆就当世上从没有过这些字眼。另外行船之时,也忌吹口哨,这是渔民蛋民通用的忌讳,而渔民和打捞队还忌讳在甲板上背着手,因为背手预兆“打背网”,是没有收获的兆头,船上的大主①不能坐,船头不能坐,总之各种名堂和规矩多得数不过来。
我和胖子在福建的时候也跟船出过几次海,对这些规矩表示了充分的理解和尊重,但并不太放在心上。不过没有规矩,难成方圆,这些航海的禁忌,大概就跟“鸡鸣灯灭不摸金”的行规类似,是为了增加安全系数,而非刻意害人。
Shirley杨又有她在美国海军学的一套迷信规矩。都说美国科学技术先进,其实论起迷信来一点都不比渔民蛋民含糊,而且他们的规矩更是稀奇古怪,甚至连洗刷甲板的水桶应该怎么摆放都有名堂。
因各海域文化背景不同,类似的海上行船行规也都大不一样。我们这七个人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走到一起来。为了这个共同的目的,不得不互相作出妥协,否则把这东南西北各地的风俗禁忌都放在一条船上,这次行动就得被这许多条条框框限制死。
但有些事不信邪不行,有些忌讳在船上存在了这么多年,必然有它的原因和价值,也不能什么都不在乎。最后经过协商,只能各让一步,约定不说翻、倒、扣一类不吉利的词,尊龙王爷,拜妈祖为神,其余的禁忌能免就免了。就这都已经觉得很吃力了,尤其是我们习惯了说倒斗,到海上就只能通用搬山填海的行规了。
在Shirley杨的建议下,我让阮黑做了船老大,由他和明叔轮流掌船。在接近珊瑚螺旋海域之前的这一段航程,将采取传统而又可靠的航行方式,使用海图、罗盘、经纬仪、测速仪等古老工具,尽量避免使用容易受到干扰的现代电子设备。明叔和阮黑都可以根据洋流的走向判断出大致航线。经验丰富的海狼都知道,海中潮流由于地形不同,自然分成数股,海底水族也各自占据在其所适应的环境,以深浅流向为界,极少互相逾越,通过投掷浮标便可以观察出洋流走向,难度并不大。加上海上天气非常理想,风浪不惊,前几天的航程没有什么可担心的。在罗盘开始出现失灵的情况,以及迷失了日月星辰之后,便是Shirley杨搬山填海之术的用武之地了。 |
2008-2-17 19:29: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