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思想开始萌芽,成长在80年代,尤其85后期,我觉得那是国内思想可以说最自由开放的时代。虽然还没有网络,但是可以有各种形式自由发表见解的机会。所以才有后来学运的可能。但是那时经济还不发达,居住空间一般狭小,我从小学开始被挑选到少年宫学画,那时的少年宫是对外开放的一个窗口,每次都会接触到大量西方旅游客的参观。这几年在我人生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我后来喜欢的,参与多的都是艺术和音乐。自然就认识一些这方面的人。
我交代这些,是对上次我回答妹妹我的选择的一个背景补充。
无论在哪里生活,人生不同阶段,选择和需求都会变化,,,但是离不开,经济,空间,时间,,因为没有一定的经济基础,,生活空间就会压抑,,时间也必须消耗在为生活琐事而活。
其他一切经历都是最终围绕这3点的具体表现和引伸。
年轻的时候,一般是建立经济基础的时候,除非含着金钥匙生下来。选择哪种人作为生活伴侣,要不要孩子,,然后和这个人的关系相互了解,默契,计划等等,都是导致下一代人生的一个再循环。
不管在哪里,,有了基础的经济,,可以开拓一个合适的空间每天生活,呼吸,对自己对孩子,都是必须,,我经常回国,,前几个月在上海呆了一个星期,我感到窒息,是那种精神上的,虽然有老同学可以探讨,,大家也就目前的形势不感言了。
孩子成长,尤其很小时候,无所谓学社么,关键在于能够遇到哪些人,获得哪些启发,互动如何,自己感受如何,家长能够提供让他们接触各自创识的机会如何。。孩子在成长中自然会寻找到适合他们,他们喜欢,花上时间,又感到幸福的邻域和项目,一个人如果能够在喜欢适合的邻域里工作和生活,那就是幸福。
我比较反感那种集体意识,我不喜欢媒介宣传的那些东西,我情愿听我近身能够接触到的那些让我敬仰的人的建议和推荐。比如在孩子们初期,我喜欢去图书馆,寻找那些有益的从不同角度出发的书籍,结合自己的理解来养育孩子。
虽然无法预料未来,但是一个人20岁前的人生观,喜好,性格,潜在的导向了未来生活的选择。没有成家前,是自己,成家后,是家庭一个整体,,你和他,一起,,,
我建议妹妹目前的选择,可以从自我认识,了解,和你的他的这些开始,,你们的兴趣,对人生的计划等等,,,,
等孩子们渐渐有自己的思想以后,会越来越多的思想分支,新源,,互动,
妹妹给了我这个思考的机会,,,每天这里的生活,内容太多,都没有时间好好品味,,我每天去健身,有一帮和我类似的朋友,,我喜欢比我大一点年龄的朋友,,和她们常常在一起,可以启发我未来几年的计划。
我每天在弹琴,,,昨天,去上课,在音乐中心走廊里,听到各种男高音低音在练声,,我弹了几天还没找到感觉的句子,被老师一弹,我马上就感到了一种幸福,,,我有这样的老师,平日陪伴着我,昨天晚上,她随合唱团在radio france演出,我现在就在听france musique播的他们昨天晚上的演出。对我来说,这就是幸福。 这里有非常多的各种音乐会,周围朋友都是会某些乐器,好奇各种思想的朋友,看不完的展览,各种电影,等等
我已经迟到了,,再聊 |
2019-2-22 09:57: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