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快捷登录

新浪微博登陆

搜索
CDD 法语助手
楼主: 柒爷

南京人在法国(7月17日更新)

3493
回复
124186
查看
 关闭 [ 复制链接 ]

新浪微博达人勋

回复: 南京人在法国(7月17日更新)

Post by Ruru
过来和爹爹请早安,和妹妹以及其他老乡问好。



问候姐姐早上好
2006-9-11 01:03:16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回复: 南京人在法国(7月17日更新)

加我一个啊:jbaishi, jijiao@cegetel.net(msn账号也是这个)
2006-9-11 05:08:52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回复: 南京人在法国(7月17日更新)

Post by 7077
佟导今在枫丹白露见到你们

是啊~~你消息还真灵通~
2006-9-11 08:57:26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回复: 南京人在法国(7月17日更新)

哈.....有俺的记录, 进来问个好!
2006-9-11 11:21:59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回复: 南京人在法国(7月17日更新)

Post by felix_82
是啊~~你消息还真灵通~

也不看看我爹是什么人物。。。
2006-9-11 12:56:28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回复: 南京人在法国(7月17日更新)

Post by 听香水榭0504
谢谢爹啦
明天听你好消息
2006-9-11 20:23:57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回复: 南京人在法国(7月17日更新)

冶城西峙(朝天宫)

【江南最大的古建筑群--朝天宫】
  朝天宫在南京市中心新街口的南段,背依冶山,前临古运渎,是江南地区现存规模最大、建筑等级最高、保存最为完好的一组明清官式古建筑群。朝天宫之名,系明洪武十七年(1385)太祖朱元璋下诏亲赐,取"朝拜上天"之意。现存建筑为清同治五年(1866)重建,占地面积约四万平方米。
  朝天宫地区是南京开发较早、较为知名的地区,历朝历代建置、沿革屡经变迁,人文掌故,史不绝书。
  朝天宫的历史可以上溯到2500年,春秋时期在今朝天宫后山已经出现了南京最早的城邑之一--"冶城"。相传吴王夫差曾在此设冶铸剑,建立了具有相当规模的冶铸作坊,并聚集了一定的固定人口,从而形成了原始城邑。后人遂称此山为"冶山"。
  三国东吴时期,孙权在这里设置冶官,将冶山作为东吴制造铜铁器的重要场所。除制造兵器和用具外,据说也铸造铜钱。
  东晋初年,司徒、丞相王导将冶山改建为自己的私人别墅,明为"西园"。当时的西园"果木成林,又有鸟兽麋鹿",风景十分优美。王导常于此召集文人雅集。据《六朝事迹编类》记载,当时冶山仍有冶坊开工,其时王导曾患重病,疾久不愈,方士戴洋进言:"君本命在申,而申地有冶,金火相铄(古代以地支配五行,申属金),于君不利"。因此,王导下令把冶坊迁至清凉山、石头城一带,他所患疾病居然不治而愈了。由于王导采取了保护环境的措施,使得冶山地区从此成为名副其实的风景胜地。
  冶山西有卞公墓、卞公祠。卞壸为东晋名臣,晋成帝咸和三年(328)历阳(今安徽和县)镇将苏俊起兵攻打建康,卞壸率部抗击大败,父子二人同时遇难。"苏俊之乱"平定后,朝廷将卞壸葬于冶山西侧。卞壸父子忠心报国,事迹感人,历朝历代对卞壸墓均曾加修葺,因卞壸祠之兴建早于朝天宫,故民间有"先有卞公祠,后有朝天宫"之说。
  《世说新语》记载,东晋时期著名人物王羲之和谢安曾同游冶山。谢安"悠然远想,有高世之态"。而王羲之却说:"今四郊多垒,宜人人自效,而虚谈废务,浮文好耍,恐非当今所宜"。时人以此为千古名言。唐代大诗人李白游览冶山时,曾留下了"冶城访古迹,犹有谢公墩,下乡东山姿,缅怀右军言"的诗句。
  南朝刘宋明帝泰始六年(470)在冶山建立了"总明观",这是古代南方最早的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分设文、史、儒、道、阴阳五门学科,诏请有名望的学者二十人担任教职,成为一时文苑盛事。后来,文、史、儒、阴阳四门学科逐渐失传,而道家学派又渐与道教合流,在冶山上修建道观。从此冶山开始成为道教胜地,香火连绵不绝,流传千载。
  冶山在唐代建有太极宫,李白、刘禹锡等大诗人曾先后至此登临;宋代名为天庆观,苏轼、王安石、陆游等人也都曾游历此处。南宋末年民族英雄文天祥,抗元战败被俘,在押往大都(北京)的途中,曾夜宿于此,留下了慷慨激昂的诗句。
  元代名为玄妙观,后改为"大元兴永寿宫"。明洪武十七年(1385)太祖朱元璋下诏改建,并赐名为"朝天宫"。明代的朝天宫既是皇室贵族焚香祈福的道场,同时也是春节、冬至、皇帝生日这三大节前文武百官演习朝拜天子礼仪的场所。
   明代的朝天宫是当时南京最大、最著名的道观,占地面积300多亩,有各种殿堂房庑数百间,立体建筑有神君殿、三清正殿、大通明宝殿、万岁正殿等。大山门为东向,据载,大山门内有左右碑亭各一。其南碑为"奉敕重建朝天宫碑",保存完整,现存朝天宫大成殿丹墀前,其北碑碑身已毁,仅存碑座赑屃。
  明末,朝天宫部分建筑毁于战火。清代康熙、乾隆时期,随着江南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朝天宫也逐渐得到重修,规模甚大,"宫观犹盛,连房栉比"。康熙南巡时,曾为朝天宫题写匾额,曰:"欣然有得"。乾隆留下江南,曾先后五次登临游览朝提高,每次都题诗寄兴。如今刻有五首乾隆亲笔题诗的石碑,仍完整的立在朝天宫后山的御碑亭内,供游人观赏。
  道光年间因朝天宫屡遭火灾,从风水家言,把朝天宫大山门由朝正东,改为偏向东南。咸丰年间,太平天国定都年间,把朝天宫改为制造和储存火药的"红粉衙"。 同治五年(1866)两江总督曾国藩,为了标榜儒家思想,粉饰太平,将后来的道观改为孔庙,并把原在成贤街的江宁府学迁至朝天宫。于是就形成了中为文庙,东为府学,西为卞公祠的格局。
  同治五年(1866)两江总督曾国藩,为了标榜儒家思想,粉饰太平,将后来的道观改为孔庙,并把原在成贤街的江宁府学迁至朝天宫。于是就形成了中为文庙,东为府学,西为卞公祠的格局。
  文庙面临云渎,正南端有照壁,东西与宫墙连成一体,照壁正面嵌有"万仞宫墙"四个砖刻大字,"万仞宫墙"语出《论语·子长篇》,颂扬孔子文章道德之高。宫墙内为泮池,是文庙的标志性建筑,宫墙东西两侧为砖雕牌坊,上刻"德配天地","道观古今"门额,系曾国藩所书。广场北侧是"棂星门",进门数十步,北为大成门,因门内陈放檠戟仪仗,有称戟门。戟门分左、中、右三门,中门为皇帝祭孔时出入的地方,亲王、郡王可走左、右两门,而一般官员只能走戟门两侧的"金声","玉振"两小门。"大成"、"金声"、"玉振"之名均出自《孟子·万章句下》:"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
  过大成门向北,东西各有配殿,东殿旁有银杏一株,枝繁叶茂,主干需两人合抱,据载此树为清初所植(《云渎道桥小志》),至今已逾200春秋。经过方形广场,北端为大成殿,大成殿是朝天宫的主体建筑,重檐歇山顶,五进七间,白石为台,纯黄琉璃覆顶,金碧辉煌,美轮美奂,曾供奉孔子"大成至圣先师文宣王"牌位。
  大成殿后为崇圣殿,又名先贤祠。曾供奉孔门弟子及南京乡贤牌位。用庑殿顶,覆黄绿琉璃。崇圣殿后是冶山最高处,建有"敬一亭",这是文庙标志性建筑。亭东有飞云阁、飞霞阁,这组建筑明代已有其名,现存建筑在清代属江宁府学。飞云阁前即御碑亭,乾隆五次题诗的御碑就保存在这里。
  朝天宫为典型的明清殿宇式建筑。其建筑格局、样式、营造技术等,是研究中国古代建筑尤其是明清建筑的重要而难得的实物资料,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朝天宫一直是南京的重要名胜。明清之际,南京有"金陵四十八景",其中"冶城西峙"就是指朝天宫。文人雅士书写朝天宫的诗文,延绵不断。

2006-9-11 21:38:57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回复: 南京人在法国(7月17日更新)

老南京我 要报到 Metzzjj franceparissonis@hotmail.com
2006-9-11 21:42:58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回复: 南京人在法国(7月17日更新)

朝天宫的历史遗存


       现在朝天宫的建筑体制,基本上还是文庙和府学的旧制。即中为文庙、东为府学、西为卞公祠。文庙前面是运渎,有高大的红色垣墙环绕,宫墙外正面的“万仞宫墙”的照壁,墙内有按原样恢复的半月形泮池,临街东西两侧各有石础砖砌牌坊,上有楷书“德配天地”、“道贯古今”门额。北边正面,仰首翘望是“棂星门”,系木结构牌坊式建筑。进棂星门数十步,正面为大成门,因门内陈放着迎接帝王或钦差大臣用的木戟仪仗,又称戟门,戟门分左、中、右三门。中门是祭孔时皇帝出入的地方,亲王、郡王走左右两门,而一般官员只能走戟门两端的“金声”、“玉振”小门。清朝末年,朝天宫是江宁府文庙,皇帝从没有“驾临”过,所以戟门的中门形同虚设,从未打开过。因之,民间传说朝天宫大门正对南天门,此门不能开,否则玉皇大帝降灾于南京,会发洪水、生瘟疫,这当然是无稽之谈。正中的一座建筑即是大成殿。这是古代祭孔的地方。殿内原来供有“大成至圣先师之位”的牌位,现在为“南京历史文物陈列”。

       大成殿后的殿宇是先贤殿,又名崇圣殿,原供有孔子门徒及历代先贤牌位。由先贤殿往东,有花墙环绕,园门前两丛苍翠竹林,可见一座重檐飞薨的古式楼阁。楼上高悬一匾,古铜底色上石绿色铁线篆书《飞云阁》三字出于清代书法家莫友芝手笔,飞云阁东侧是八角攒顶式的御碑亭,清代附庸风雅的乾隆帝六次南巡,四至冶城,每次都题诗朝天宫,亭中立有乾隆四次题诗之碑。东晋丞相谢安和大书法家王羲之一道登临过“冶城楼”和“谢公墩”等古迹。宋代苏轼、明代顾亭林,也都到过这里,并且赋诗咏怀。
        由飞云阁登上敬一亭,便是冶城绝顶,由此远眺,鼓楼、北极阁耸峙,绿阴中高楼林立,虎踞龙盘的景象历历在目,石城大好风光尽收眼底。
“冶城西峙”朝天宫


        朝天宫在南京城西水西门内,背倚冶城山,前临古运渎,西邻清凉山,南望中华门,它以经历之久远,传说之丰富和建筑规模之壮观而闻名。是江南地区现存规模最大、建筑等级最高、保存最为完好的明清宫殿式古建筑群。占地面积35000平方米,是南京城西旅游景点分布的中心,有“城市山林”的美称。
        主要建筑有宫墙、下马碑、泮池、棂星门、大成门、大成殿、先贤祠等,1957年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朝天宫自然山林钟灵毓秀,人文掌故荟珍集萃,历来为帝王将相、文人墨客宸游、雅集之所,东晋的王导、王羲之、谢安,唐代的李白、刘禹锡,宋代的王安石、苏轼、陆游、文天祥,元文宗图帖睦尔,明太祖朱元璋以及清代康熙、乾隆两帝等人,不仅在此留下过足迹,而且还留下了众多诗文题记。历史还为朝天宫留下了“郭文举读书”、“江淹梦笔”、“王谢登高”、“忠孝泉井”、“学府镛钟”等许多人文掌故和名胜古迹。 朝天宫古有“冶城西峙”之称(清金陵48景之一),今有“朝天云阁”之誉,朝天宫历经沧桑,或为寺宇,或为道观,或为学宫,现在是南京市博物馆所在地。  

冶城山上的朝代变迁

        遭在公元前五世纪末,吴王夫差在这里设冶铸作坊,冶炼制作锋利的青铜剑等兵器,因此,此处叫冶山,又称冶城。冶城,是见诸记载的南京城的最早名称。相传山下原有“吴王剑池”。三国孙吴时,孙权在此设置冶官,铸造铜铁器。东晋初,此地是丞相王导的西园。自王导建西园以后,冶山就有了园林和楼台亭阁的营建。东晋太元十五年(390年),建冶城寺。
        南朝时,这里是我国南方最早的科研机构“总明观”的所在地。观内集中了来自刘宋国内各地的社会名流,在此研究、交流社会科学和文化艺术的成果。
唐代,在冶城山建太清宫。920年,改名紫极宫,并建钟阜轩。南唐时,在紫极宫之西又立武烈帝庙。
        北宋时,在此建文宣王庙,这是冶山建为文庙的开始。不久,改为天庆观。大中祥符年间改为祥符宫,建太乙殿,殿前有太乙泉。元朝元贞元年(1295)年,为玄妙观,至顺二年(1331年),改名为永寿宫,建钟英亭。
        直至明初洪武年间重建后,才改名朝天宫,并建有习仪亭。在明代,朝天宫一直是朝廷举行盛典前练习礼仪的场所,以及官僚子弟袭封前学习朝见天子礼仪的地方。清初,这里曾是道观,咸丰年间,毁于兵火。现在的朝天宫建筑群是清同治五年至九年(1866——1870)重建。
2006-9-11 21:45:48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回复: 南京人在法国(7月17日更新)

南  京

南京位于长江三角洲的顶部,滚滚奔腾的长江,由西南方向流到南京附近折而向东,奔流入海。东南部绵延起伏的宁镇山脉的主峰钟山雄峙于东郊,其余脉富贵山、覆舟山、鸡笼山、五台山、清凉山等一系列矮小的山丘,有如一条出海的蛟龙,自东向西,盘亘于城市的中央。玄武湖则像一面明镜嵌在它的北面。秦淮河自南方蜿蜒而来,绕过城南至西郊入江。雨花台屹立于它的南面。莫愁湖紧挨着它的西侧。全境山地、丘陵、平原、江河、湖沼,纵横交错,气势雄伟,景色秀丽,素有“龙蟠虎踞”之称
南京以其优越的地理条件,早在两千四百多年以前的春秋末期,即开始有了城市的建设。先后有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南唐和明朝初年等封建王朝在此建都,其间经历了巨大的变化。至明代才发展成今天的规模,成为世界上著名的第一大古城。

一、秦淮河下游的古城邑——冶城、越城、金陵邑

自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前770—公元220年),南京地区陆续出现了几座规模较小的城邑。它们分布在秦淮河下游的两侧,成为今南京城的前身。
1.吴国的冶城
春秋时期,南京地区处于吴国西缘的边境,为吴、楚两国争夺的地方。公元前570年,楚伐吴,曾到达衡山,即今江宁南境的横山。传说吴王夫差出于军事上的需要,曾在今南京城西的冶城山上,筑冶城,冶炼铜铁,铸造兵器。据《建康志》记载:“金陵有古冶城,本吴冶铸之地。”“冶城,去宫三里,今天庆观即其地”。按宋时天庆观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重修时,易今名朝天宫,即今南京秦淮河北朝天宫所在。冶城实际上只是古代一个规模较大的冶坊,还不足以言其为城。
2.越国的越城
“金陵之有城,自越城始”。据《建康志》记载:“越城,一名范蠡城,案宫苑记,周元王四年(前472年)越相范蠡所筑,……《图经》云,城周二里八十步,在今秣陵县长干里”。《金陵胜迹志》云长干里在“今聚宝门外”。按聚宝门即中华门,今中华门外秦淮河上有长干桥,越城当在长干桥南雨花路西侧的高地上。它的遗址就是现在的长干里的越台。这是南京有城堡的最早记录。当年长江就在西北不远处流过,前临秦淮河,后倚聚宝山(今雨花台)的越城,正控制着秦淮河入江的孔道,形势险要,成为越国与楚国争雄的重要据点。直至六朝时,越城仍是建康都城南面的军事屏障。
3.楚国的金陵邑
战国时,楚威王于周显王三十五年(前334年)灭越,尽占吴越故地。传说其时有望气者云:此地有王气。楚威王命人在狮子山以北称作龙湾的江边埋过黄金,以镇王气,因称作金陵。据《金陵胜迹志》记载:周显王三十六年(前333年),楚威王“置金陵邑于石头。……今石城门北岗垄削绝,皆故城区”。南京地区称为金陵,即自此始。同书又云:“清凉山,在水西门内东北隅,……即石头山也。《江宁府志》:自江北而来,山皆无石,至此山始有石,故名”。因知石头山即清凉山,金陵邑即建在今南京城西部草场门与汉中门之间华东水利学院南的清凉山上。当年长江还在清凉山的西麓下流过,秦淮河则在山的南侧入江,金陵邑临江控淮,形势十分险要。

南京地区春秋、战国时期吴、越、楚三国先后所建立的冶城、越城和金陵邑,其城市的规模都很小。《周礼》规定:“王城方九里,公城方七里,侯伯城方五里,子男城方三里,不得僭越”,越城周回二里八十步,正当其所。范蠡筑越城于江、淮交会处的长干,作为军事前哨,既利于防守,又由长江北涉可进取中原,西渡可染指楚境,在此建城可谓独具匠心。楚灭越后,为控制江东,北窥中原,所建金陵邑遗址在汹涌澎湃的长江畔的清凉山上,凭藉天险,攻守自如,比起越城的土坞是更胜一筹。它们出于各自不同的军事目的和需要而建立,因而各立一方,互不沿袭。
秦淮河下游的越城和金陵邑,只是越、楚两国所建立的军事据点。春秋、战国时期南京地区的军事地位还不甚重要。秦、汉时期,经济重心则在秦淮河中游的秣陵、胡孰,分别在那里设置了县城。秣陵县在今江宁县秦淮河西侧的秣陵关,胡孰在今江宁县东南的胡孰镇。另在今江宁县南端与安徽省交界处的小丹阳设置了丹阳县。这三处都曾建立过汉皇族的封建侯国。又今栖霞山一带,秦初还设置了江乘县。秣陵、胡孰、丹阳、江乘等县统属于汉丹阳郡(郡治在今安徽宣城),其中秣陵在政治上地位最为重要,因而南京古代又有秣陵之称。
2006-9-11 21:48:11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回复: 南京人在法国(7月17日更新)

二、六朝时代南中国的首都——建业和建康

1.东吴的石头城与建业城
东汉末年,控有长江中下游的东吴,初以京口(今镇江)为统治中心。建安十七年(212年),自京口迁到秣陵,改秣陵为建业,取其建功立业之意。同年在石头山原楚国金陵邑的基础上,修建石头城。城周七里一百步,濒临长江,成为东吴沿江的军事重镇。南京旧有石城或石头城之称,即因此得名。公元221年,东吴又在秦淮河南建了一座丹阳郡城,据《景定建康志》记载:“在长乐桥东一里,南临大路,城周一顷。”又《秣陵集》:“长乐桥今武定桥东南,有长乐巷,盖自东城角内外皆是郡治”。南京地区的秣陵、胡孰、江乘、丹阳等县,均在丹阳郡的统辖之下,成为一个地方行政中心。
孙权黄武七年(228年),为与刘备争夺荆州,迁都至鄂,改名武昌。黄龙元年(229年),为应江东大族的要求,又还都建业。其后,东晋和宋、齐、梁、陈等王朝相继在此建都,历史上称为六朝(229—589年)。
孙权还都建业后,营造了新的建业都城。北依鸡笼山、玄武湖、覆舟山,东濒青溪,西及五台山,南达今淮海路一带。城“周■二十里十九步”,略呈正方形。堆土为墙,城门用竹篱编成,南面正中的宣阳门与称为“大市”的秦淮河畔繁华的市区朱雀航(今镇淮桥东)之间,有一条笔直的“御道”相通。
在都城中部偏北方为宫城,孙权在今珠江路西口,建太初宫,周五百丈。宫城共有八门:南五门,正门名公车门,东、西、北三面各一门,分别名苍龙门、白虎门和玄武门。宫城东界约在今珠江路的莲花桥到大石桥的东口一线,西近今中山路,南达今估衣廊北口,北及今唱经楼一带。宫内正殿“神龙殿”,约在今鱼市街南口附近。太初宫的北面有苑城和仓城,苑城是皇家花园和皇家卫队的营地,仓城是储备粮食、器用、物资的仓库。宝鼎二年(267年),后主孙皓又在太初宫东面约当今成贤街至四牌楼一带,建造了一座规模更为宏伟的昭明宫,正殿为“赤乌殿”,宫内建筑极为豪华。
孙权在都城以东,凿东渠(青溪)以泄玄武湖水入淮;以南开运渎连接江、淮以通舟楫。同时又凿句容中道“破冈渎”,使秦淮河与太湖流域相沟通,保障了都城漕运的需要。在都城之内,为解决城市用水,孙权凿潮沟引玄武湖水至太初宫,孙皓又开城北渠引玄武湖水入昭明宫,然后均东行汇于青溪。
司马炎代魏灭吴,建立以洛阳为中心的西晋王朝(265—316年)后,改建业为建邺、秣陵二县,以秦淮河为界,北在宣阳门内为建邺,南在秣陵县老城。西晋末年,因避晋愍帝司马邺的讳,改建邺县为建康县。
西晋覆亡,司马睿建立偏安江左的东晋王朝(317—420年)后,复以建康为都。其后称为南朝(420—589年)的宋、齐、梁、陈四个王朝,也建都于此,加上东吴,史称“六朝”,计为都三百二十二年,此为“金陵自古帝王州”一语的由来。
2.东晋、南朝的建康城
东晋、南朝的都城仍沿袭东吴,无大改变。只在原有的基础上改竹篱为都墙。东晋中期时重修,开城门六座:南三门,正中为宣阳门,其东为开阳门,其西为陵阳门;东二门,北起为建春门、清明门;西一门,为西明门。南朝时,城门增至九座,除改开阳门为津阳,陵阳门为广阳,建春门为建阳外,另在西面西明门之南增辟阊阖门,北面西起增辟玄武、广莫二门。
宫城有内外两重,内城周五里,外城周八里,南近今长江路,北抵鸡鸣寺前,东及今北京东路的兰园附近,西抵今鱼市街和唱经楼,其中心约在今成贤街四牌楼一带。宫城有四门:正南为大司马门,正北为大通门,东为东华门,西为西华门。出宫城南面正中的端门及大司马门,前面有东连建春门西连西明门的横街,与从大司马门向南二里至宣阳门,出宣阳门五里到朱雀门的御道,成“丁”字形布局。官廨与军营分列于御道两侧,御道南端的朱雀门建有高大的城楼,朱雀门外架设于秦淮河上的浮航,称为“朱雀航”。
宫城内正中,为建康宫,是东晋后期在东吴苑城和昭明宫的基础上扩建而成,计有大小殿堂三千五百间。正殿为太极殿,建筑富丽堂皇。
南朝刘宋以后,在建康都城内外兴建了三十多处皇家花园和离宫别馆,其中最著名的有以鸡笼山为中心的“华林园”和以覆舟山为中心的“乐游苑”,为皇家游览和狩猎之所。
都城外陆续建有东府城、西州城和丹阳郡城等。东府城建于青溪桥东,南临淮水,城周三里十九步,约在今通济门左近,是宰相府第。西州城因在台城西而得名,约在今朝天宫左近,是扬州刺史的治所。丹阳郡城在今武定桥东南原东吴故址

建康至南朝梁武帝时达于鼎盛,宫城加筑为三重,户口从东晋初四万户增至二十八万户,每户以四口计,人口已逾百万。随着人口增加,都市规模也日益扩大,其范围“西石头城,东至倪塘(今方山北),南至石子岗(今雨花台),北过蒋山(今紫金山),南北各四十里”,成为南北朝时代第一大城市。冶铁、造纸及织锦等手工业都很发达。其中官营的“左右二冶”,“纸官署”及“锦署”等都很有名。秦淮河两岸有谷市、纱市、牛马市、盐市、草市等大小市集百余,“市廛列肆,埒于二京”商业极为发达。佛教广泛传播,“都下佛寺五百余所,穷极宏丽”
2006-9-11 21:49:03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回复: 南京人在法国(7月17日更新)

三、南唐的金陵城

1.隋代建康城的破坏
南朝梁后期侯景之乱,建康城遭到严重破坏。陈时稍稍恢复。隋文帝灭陈,平建康城邑为耕地,又废毁东府城及丹阳郡城,繁华的六朝古都,被夷为平地。“于石头置蒋州,依汉置太守”。原南京地区与丹阳、胡孰并入江宁县,与溧水、当涂二县同属蒋州统辖。隋炀帝继位,复改蒋州为丹阳郡。大业十三年(617年),炀帝命起丹阳宫,准备迁都,计划未及实现,已为唐所代。唐王朝继续推行隋朝抑低六朝旧都建康的方针,先后在此设蒋州和昇州,下面设过金陵、白下、江宁、上元等县。
2.南唐江宁府的再建
五代十国时期(907——979年),杨行密建都于扬州的吴国改昇州为金陵府,吴国权臣徐温派其养子徐知诰营建金陵邑。徐温死后,徐知诰再扩建金陵城邑,营建宫室,于吴天祚三年(937年)篡杨吴自立,国号南唐,将都城由扬州迁到金陵。改金陵府为江宁府。
南唐的金陵城跨淮(秦淮)带江,南接长干桥(今中华门),北至元(玄)武桥(今珠江路),东及白下桥(今大中桥),西抵石头山(今清凉山),城周三十五里。城墙高二丈五尺。有八门:除东、南、西、北四门外,东门南内秦淮入城处有上水门;西垣西门南有运渎及内秦淮出城处的栅寨门与下水门,及介于两门之间的龙光门。秦淮河沿岸的街市和西北的石头城都被包入城内,比六朝的建业和建康城范围大而偏南。当时由于长江泥沙淤积,石头山外白鹭洲的形成,江流已远离石头城下,“石城虎踞”的形势大为逊色,但下水门外仍不失为热闹的江边码头。以后,明初的南京城大体上即在南唐江宁府城的基础上扩建而成的。


在都城中央,利用原金陵府的府治,建为宫城。城周四里余,东至东虹桥(今昇平桥),西至西虹桥(今天市桥),南至虹桥(今内桥),北至小虹桥(今洪武路北口)。城周四里,东、南、西三面各开一门。南出宫门前的虹桥,至都城南门、长干桥的中轴线,仍因六朝御街之旧,诸司衙门分列于御街的两侧,今中华路就是当年的御街。
南唐政权仅三十八年(937——975年)即为北宋所灭。宋以江宁府为昇州,治上元、江宁两县。后天禧二年(1018年),复改称江宁府。府治设在南唐的宫城内。南宋都临安,以金陵为行都,改为建康府,成为抗金的军事前哨。元世祖至元十四年(1277年),改建康为建康路,统辖江南诸道。天历二年(1329年),又改建康路为集庆路。
2006-9-11 21:49:47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回复: 南京人在法国(7月17日更新)

四、明代的应天府城

元末朱元璋领导的起义军于元至正十六年(1356年)攻下集庆路,仍辖江宁、上元二县。以此为根据地,统一长江中下游后,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朱元璋在此即位,改集庆路为应天府,以开封为北京,应天府为南京,南京之名始于此。洪武十一年(1378年),取消开封府北京的名称,改南京为京师。永乐十九年(1421年),成祖迁都北京,以南京为留都。总计明初定都南京凡五十二年。
明代的南京城,分应天府城、皇城、宫城及外郭四重。
1.应天府城
朱元璋经营应天府城前后达二十一年(1366—1386年)之久。城的范围:东连钟山,西踞石头,南阻长干,北带后湖。把北面的卢龙山(今狮子山)、鸡笼山(今北极阁)、覆舟山(今小九华山)、龙广山(今富贵山),西面的马鞍山、清凉山等都圈入城内,做到城垣“皆据岗垄之脊”。六朝的建康城、东府城和南唐的金陵府,也都包括到了城内,城周六十七里,超过巴黎(五十九里),成为世界最大的城垣。全城有十三座门:东有朝阳门(今中山门);南三门,东起为正阳门(今光华门)、通济门及聚宝门;西五门,南起为三山门(今水

西门)、石城门(今汉西门)、清凉门、定淮门及仪凤门(今兴中门);北四门,西起为钟阜门(今新民门),金川门,神策门(今和平门)及太平门。城垣基座砌以花岗岩及石灰岩,上面再砌巨砖,城顶铺宽7米的城砖、石条,城垣平均高度达20米左右,由于砖坯规格一致,以“夹浆”粘合,坚固异常,历六百多年,至今仍巍然屹立。
2.皇城
位于应天府城的东南隅,地当钟山之阳,是洪武初年填筑前湖(燕雀湖)而建成。其范围东至今中山门,南及大光路,西抵逸仙桥,北达金星桥。皇城接近正方形,有六门,南三门正门为洪武门,左后方有长安左门,右后方为长安右门;东门为东安门,西门为西安门,北门为玄武门。
3.宫城
又名紫禁城。位于皇城中偏东,宫城南面正门午门至皇城之间有御道经端门至承天门。太庙及社稷坛分别位于其左右侧。御道出承天门后,过外五龙桥,至皇城南端的正门洪武门。中央机构五府六部设于其两侧,唯刑部及都察院断事府另设于太平门外。御道出洪武门后止于府城的正阳门。宫城午门内过内五龙桥有奉天门。在这一连接御道的中轴线上,有称作“前朝”的奉天、华盖、谨身三殿,以及称作“后朝”的乾清、坤宁二宫,再后为宫城的北门北安门。宫城在奉天门一线上,左有东华门,右有西华门。皇城及宫城明亡后逐渐破坏,今残存的只有午朝门、内外五龙桥等明故宫遗迹。
4.外郭
京城建成后,尚有临近城池的钟山、幕府山、聚宝山没有包括在内。为了确保京师的安全,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又在京城

外围营建外郭。将上列诸山圈入郭中,造成“西、北据山带江,东、南阻山控野”的形势。外郭“周长一百八十里”(实际长度一百二十里),辟门十有六:东曰姚坊(今称尧化门)、仙鹤、麒麟、沧波、高桥,南曰上方、夹岗、凤台、大安德、小安德,西曰小驯象、大驯象、江东,北曰上元、佛宁、观音。加上清代续开的栅栏、外金川二门,总计十八门。外郭除设门地段砌以砖石,其他多依山带岗,以土垒城,因俗称“土城头”。外郭遗址今已大部不存,但有些城门如尧化门、仙鹤门、麒麟门、高桥门、安德门、江东门、上元门等至今仍作为地名被保存下来。

洪武十四年(1381年),在与应天府十三门相对距离适中,接近于全城中心的高岗上,建造都城的鼓楼(今鼓楼)和钟楼(今大钟亭),报京城昼夜时间。鼓楼的东南是全国最高学府国子监,其旧址即原中央大学,今南京工学院。鼓楼东面的鸡笼山及城南的聚宝山设有观象台。
明代南京的手工业很发达,是当时全国丝织业、印刷业和造船业的中心之一,丝织业除官营的织造局外,民间还有“机工”、“机户”。国子监集中了宋、元以来的木刻书板所刊印的书刊,号称“南监本”。设在秦淮河入江口三汊河的龙江宝船厂,为郑和下西洋建造了远洋巨舶。商业区主要分布在秦淮河两岸,三山门更是重要的水陆码头。
2006-9-11 21:50:29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回复: 南京人在法国(7月17日更新)

五、清代以后的南京

明末弘光元年(1644年),南京曾一度为明流亡政府福王政权的中心,但为时短促。翌年,即为清兵所攻占,改南京为江南省(江苏、安徽),应天府为江宁府。城西南部及东北部分由江宁、上元二县管辖。两江总督衙门也设在南京(今长江路江苏省政协),辖江南、江西两省。废明皇城为八旗军驻防城。南京成为清政府统治东南地区的政治中心,以及南方的经济文化中心之一。丝织业发展到有织机三万台,工匠五万多,清皇室特在南京设“江宁织造署”来组织生产,以满足统治者的需要。
1853年3月,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军攻克南京,定为首都,改称天京。在旧总督衙门的基础上,营造规模宏大的天王府。禁城分内外两重,外称太阳城,内称金龙城。东王杨秀清在汉西门的黄泥岗建东王府,其他各王也都建王府。太平天国在天京设立“诸匠营”及“百工衙”,在其组织和领导下,手工业生产很有发展。1864年,曾国藩的湘军攻陷天京,焚毁天王府,重建两江总督衙门。当年的天王府,只剩下西花园的石舫、望亭等遗迹。
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入侵,南京在1858年的“天津条约”中被规定为通商口岸。1899年,开南京下关为商埠。下关逐渐发展成为南京港的码头和商业区。南京成了帝国主义对我国长江流域进行经济侵略的重要据点。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成立了中华民国。1912年元旦,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并定都南京。同年10月,辛亥革命的果实为袁世凯所篡夺,临时首都迁往北京。江苏都督府便从苏州移治南京,并成立省行政公署,南京又成为江苏一省的行政中心。
1927年,蒋介石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移江苏省会至镇江,成立南京特别市。此后,除1937至1945年抗日战争时期移首都于重庆外,直到1949年南京解放,国民党政府建都南京前后共十四年。从清末至国民党统治时期,南京城垣先后新辟了草场、玄武、挹江、武定、汉中、中央等门。1954年在鸡鸣寺路北口,又新辟了解放门。

2006-9-11 21:51:10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新浪微博达人勋

回复: 南京人在法国(7月17日更新)

来向楼主问个好

还没去过南京
希望有机会去朝拜一下这座历史悠久的古城
2006-9-11 21:52:28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新浪微博登陆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