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
第二天,我比约会时间提前了半个小时到了酒吧。这时我第一次在国内进酒吧,在我出国之前北方城市里酒吧、咖啡吧这类消费场所还稀如麟角。大概因为是在正月里,酒吧里面没有客人,光线也十分昏暗,让我有种压抑的感觉。我在窗边的一个位置坐下,又麻烦侍应生把窗帘拉开一些。侍应生递给我一份菜单,上面都是一些陌生而怪异的酒和饮料的名字,我几乎都不认识。而且价格不菲,我觉得自己的确很土。翻来翻去,最后要了一杯爱尔兰咖啡。并不是因为喜欢咖啡,我更愿意来一碗豆浆,可惜这里没有。爱尔兰咖啡,至少这个名字让我觉得有些亲切,好像看过一本同名的小说。
这里咖啡的价钱和在巴黎香街上咖啡的价钱一样,这种消费水平让我有些吃惊,以我妈妈的工资水平也就够得上每天来这里喝一杯咖啡了。这让我多少有些困惑,我不知道这类酒吧的消费群体是谁。
不多一会儿,方菲风尘仆仆的进来。我冲她拍拍手,她笑眯眯的朝我走来。
“怎么就一个人?老公呢?”我问她。
“女人聚会,男人不宜。”她说。我想想也对,她老公不出席,我们聊天也会更随便一些。
方菲打扮得有些花枝招展,这让我想起在大学里常用的一个词——‘花大姐’,形容现在的她倒是有几分贴切。方菲坐下来,也要了一杯咖啡,不过名字有些怪异。
“在你公公、婆婆家过得年?”我问她。
“是啊,结了婚的人,身不由己。”
“这不是也挺好的,热闹嘛!”
“的确是热闹,一大家子人!”
方菲的老公家里是农村的,兄弟三人,他是最小的,也是大家认为最有出息的。高考考上了沈城的一所大学,毕业以后就留校当老师了。我想他应该是个很优秀的人,本科生毕业留校当老师,即使是在我们那个年代也是有相当高的难度。更何况他完全是靠自己的本事留下来的,这让我对他刮目相看。方菲在大学时就认识了现在的老公,当年辞掉这边的工作跑到沈城,我想也应该有她老公的一些原因。
“怎么样?打算什么时候要小宝宝?”我问她。在我的那些同学里,没结婚的已经不多了。现在大家谈论的已从恋爱、婚姻过渡到了孩子。我明显是个掉队分子。
“预计明年吧。现在我们都挺忙的,事业要紧,不拼几年拿什么养孩子。”
“说的也是。现在养个孩子还真不容易。”
“你哪里来的感慨?”方菲笑着问我。
“我没养过孩子,还没看过别人养?看着别人养孩子我都觉得累。” 中国的孩子从小就开始培养,而且父母是肯下血本投资的。所以在中国孩子累,家长也累。也许我不了解法国,感觉法国的家长没有这般辛苦,不知道这是不是养一个和养多个的区别。
“婚后的生活挺幸福的吧?”我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喜欢打听已婚人士的生活问题,也许只是想知道婚姻究竟改变了什么。
“什么幸福不幸福的,他忙他的,我忙我的,有时一周都说不上几句话。”
“不会吧?!”
“这很正常,结婚都三、四年了,难道会像谈恋爱那会儿整天黏在一起啊。”
“那到不用,不过也不应该太冷落了对方。”
“也不是冷落,有时他回来晚,有时我回来得晚,回来时对方都睡了。第二天又得早起上班。每天在一起面对面的时间不过个把个钟头。”
“你现在还经常出差?”方菲在一家外企做销售。
“现在很少了,关系网建立起来就好多了。”方菲回答道,“尽再说我 ,你怎么样了,还没结婚?”
“还没呢。”我悻悻地说。
“你妈还不同意?”
“这次她好像同意了。”
“那就赶快去登记吧。”
“我也这么打算着,过完年就去。听家里人说男方好像应该给聘礼的。”
“那当然了。”
“那要给什么?”
“钱和首饰。”
“要给多少?” 我感觉自己像个白痴。
“看家庭情况了。”
“你那时给了多少?”
“我的情况和你不一样,我老公家是农村的,经济条件不好,当时他们家只是在沈城给我们买了一套二手房,面积也不大。装修的钱还是我们家出的。你应该了解他们家的情况。”
“他爸爸、妈妈从公职上退休了,听伊帆说退休金还不错,小弟明年高考。其实这些都不是问题,问题是他当年出国也花了家里不少钱,我们还以为自立了,以后可以不用再伸手向家里要钱了。”
“这是结婚,不一样的。再说他家里拿钱是供他出来读书,又没有给你。”
我无语。我想如果没有我,伊帆应该是不会出国;当然,如果没有伊帆,我是一定不会出国的。我一直都认为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而我是石头,镀上的金不会长久,我将依旧默默无闻。
方菲继续说,“在这件事上,你应该听你家里的。”
“可是结婚只是我们俩个人的事,如果我们觉得幸福不就可以了吗,何必在乎外在的形式呢?” 说这话的时候让我想起了回国之前看的电视连续剧《新结婚时代》。也许我是错的,婚姻真的不只是两个人的事,应该是两个家庭,甚至会牵扯上半个社会。
“你这么想就不对了,咱家的姑娘又不比别人家的差,为什么不能像别人家一样。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女儿嫁的风风光光。”
我开始觉得她说的有道理。
“再说你们打算毕业回国吗?”
我愣一下,想了想说,“不是很想回来,感觉国内太复杂了。”
“对啊,如果你们不回来,他们家就省下一笔买房子的钱。”
“其实就算我们回国,也不打算用家里的钱买房子,如果没有钱可以先租房子住嘛。”
“那不可能,结了婚哪能没有房子。就连我老公家里那么困难不也给我们买了房子。结婚的房子男方是一定要出的。”
“我的一些法国朋友结了婚,孩子都好几岁了,房子还是租来的呢。”
“那是国外,在国内结婚不能没有房子。”
我有些晕。
我开始喜欢国外的生活,感觉那种生活方式比较简单,也来的自然。
我感觉我和方菲的思维方式完全不一样了,她要比我成熟、老到、全面的多。难道是环境改变了一个人?我不知道是不是出国留学的人都有和我一样的思维模式。
之后我们又唠了一些家长里短,方菲说她在很多问题上和老公的意见都不一致,总是会有磕磕碰碰,老公还是农村人的思想。这让我又一次想到了《新结婚时代》。我讨厌按城里人和农村人的方式分类,农村人没什么不好。不知道问什么提到农村人,城里人总会有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
方菲也一直在劝我应该听父母的话,结婚应该有聘礼、办婚礼、排宴席等等。我觉得她说的也不无道理。我也认为应该顺着我爸妈的意思,适应大潮流。毕竟他们在我嫁给伊帆这件事上已经不算满意,不可以再和他们扭着干,惹他们生气了。有些事情我想不通,也没必要想通。我只需要理解,这就够了。
她跟我说了好多她工作上的事情,如何找客户、拉关系、请吃饭、送‘礼品’等等。我以为无非是行贿受贿之类的钱财之物,没想到还会送‘小姐’。我愕然,看来小说上写得也不是虚无缥缈的东西,如今的社会真得如此。我感觉自己像是社会上的一个弃儿,已经跟不上时代了。 |
2007-6-9 19:54:4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