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创]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谁能理解他和他那双独特的眼睛?
长而卷的睫毛,蓝而灰的眸子,深邃如海水,闪烁着摄人心魄的沉静;热烈似火焰,凝聚着全部的忠诚、坚定和执着。当我们闭上眼睛,仍可以感觉到他投射来的目光,电流般划过,一种难以名状的震颤之感涌遍全身,只留下阵阵惊讶。
罗伯特·法比安·阿亚拉,一个33岁的男人,一个长久以来在我们视线外寂寞着、坚守着、热爱着的人。
他来自阿根廷小城巴拉纳的一个从小失去母爱的家庭,足球运动员出身的父亲引领他走上人生道路。这个残缺的家庭催生了他的冷血与沉静,也为他注入无限的意志和能量。他一开始就生长在被嘲笑被损害的边缘,但他像一只受伤的幼鹰顽强地存活下来,什么也不能阻止他振翅高飞,正如拉普拉塔河水涌入大西洋一样,不可阻挡。
他似乎规避时代的定律,自觉做一个低调背时的人,据守在舞台后方,构筑不可逾越的天堑。他是堡垒前的铁血卫士,他是球场上的铮铮硬汉,准确的卡位、凶狠的抢断,一次次的飞身救险化危机于无形,沉稳如山,百炼成钢,无与伦比的震慑力令所有对手肝胆俱寒。他只是默默战斗,沉静的目光掠过每一寸绿茵,偶尔也怒吼如雄狮,而当石破天惊电光火石的刹那间,对方的城池已轰然倒塌。是他给人们带来了阳刚之美的最真切、最具震撼力的感受,是他向世界证明阿根廷拥有一名身高仅1米77的顶级中卫。
从西部铁路、河床到那波利、AC米兰、瓦伦西亚,年青俊朗的脸上渐渐写满沧桑与成熟,当岁月无情地蚀过他的容颜,他的目光却愈显清澈坚定。
当佩克曼从他手里把队长袖标戴到索林臂上,他只是用这种沉静的眼神默默看了一眼,因为他不是个“喜欢纠缠于某些事情的人”。即使他只身挥别德国时,也仅仅接受了头发花白的父亲一个结实的拥抱,在那种悲伤的时刻,他深渺的目光依然如故,静若止水。
这样一个自尊而沉着的战士,这样一个冷血又充满能量的男人。
“怕受伤就不要来踢球。”他站在绿茵场上勇志绝决地掷下这句话。是的,这是最朴素无华的宣言,是他向整个世界发出的一个证明----证明其意志与能量。于是,我们看到德罗巴、范尼、凯日曼们如何在他汹涌的激情面前,茫然无措;我们更看到一个33岁的老将如何像一枚高速发射的鱼雷,几乎达到人体运动极限地飞身冲顶,将球狠狠砸进德国队大门。那瞬间,我们除了惊叹便只有深深的感动。这时,我们明白了,为何他21岁就能戴上队长标袖?为何只要他在场上,队友便能感受到他无处不在的意志力?这是一种坚持,一种自我的注视,一种把信仰置于生命深处的完美修葺。为了理想,没有什么不能坚受,任何伤痛艰辛难言的磨难,都如脚下的草皮,被他一一踏过、铲飞。无论成功与失败,他都勇敢面对;因为足球是他的生命,生命里的东西是无所谓获取或是放弃的。
一个内心奔涌着激情的男人,为何眼里闪烁着深邃沉静的光芒?一个说话不愠不火的男人,为何那样勇志绝决奋不顾身?他为何而坚守、追求、毫不退却,在33岁的运动暮年?
作为东方人,我们只能尽力去感知,理解“足球是我的生命,我把自己全部奉献给了阿根廷”这句话的全部含义,遥视一个冷血男人抚摸蓝白战袍时渐渐湿润的眼眶。他冷血吗?不,他内心分明燃烧着火烈的热情,如同冰雪裹挟下的岩浆,不停翻滚、涌动……我们感到深深的颤栗和震动,且永志难忘,同时明白,他何以高大、坚韧、不屈?他把阿根廷土地上滋生的奇特生命,挥发得如此感人,为了远在天边的神圣祖国,勇于献出自己,并默默坚守,在那些漫长的飘泊日子里。很少有人达到这种爱的浓度,拥有这份爱的力量。如果说爱的力量始终伴随着他,还不如说他热烈、勇敢、执拗的灵魂一直在锻造这爱的链环。他的爱有多深刻,他的热血就有多沸腾;他的爱有多执著,他的内心就有多顽强;他的爱有多恒久,他的目光就有多坚定……
内在的生命之火仍在熊熊燃烧,沉静的目光依旧投向大地。
罗伯特·阿亚拉,我们该如何读懂你谜一样的眼睛,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深渺沉静而又炽热无比──这是信仰者的眼睛,这是忠诚者的眼睛,这是勇敢者的眼睛……
我们永远不知道你在想什么,在你这样一个独特而强大的生命面前,我们只能感到自卑,感到生命力的孱弱和无力。我们无需了解,所能做的,只有无尽的震撼和感动。
离去者不再孤单落寞,因为爱的力量已将我们覆盖。远方的天空下,有一双眼睛在凝望,沉静而热烈……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8-3 10:46:01编辑过]


春天的风和煦而温暖,送来了缕缕野花的清香。潘帕斯大草原上复苏了盎盎生机,怀抱着无限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