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快捷登录

新浪微博登陆

搜索
CDD 法语助手
楼主: righthere

举国上下读经热 转个先贤让人吃翔的帖子 轻拍

129
回复
7745
查看
[ 复制链接 ]

新浪微博达人勋

本帖最后由 phoenixbb 于 2015-4-1 14:50 编辑

给孩子选择教材,是多么伟大而严肃的一件事情。为什么把自己不了解的东西硬塞给孩子?就像现在有些大学生搞“三下乡”时,跑去教留守儿童读什么《弟子规》——你说你们一群只会看花痴电视剧、拜苍老师的家伙,跑到农村去装什么文化人,拿自己从来不读的迂腐古文乱教孩子们?


好吧,主题中心句来了——记住,没有任何一样东西,仅仅因为名字就伟大;没有任何一门知识,仅仅因为它的分类就崇高。

原著就在那里,等着你去了解;真正觉得好了,再拿给孩子。一门学问叫不叫国学不重要,不好的东西即便是叫世界学、天空学、宇宙学,也不值得你让孩子脱了裤子膜拜顶礼。




非常同意这些话。如果盲目追风,自己没有首先深入学习,却逼迫孩子背诵这些经典,甚至把孩子送到住宿的私塾,成天只学这个,那真是对孩子一生的不负责任。

我个人觉得,中国文化衰落的时间太长了,为了复兴,下点猛药也是可以理解的。不过,现在有些地方拿这个名头来揽财,过于夸大了学习国学的作用,就有点太过分了。有些私塾居然收让不到4岁的孩子住宿,父母只能两个星期见一次孩子。实在是太过分了。


不过,国内读国学的气氛有这么热烈吗?我怎么没感觉出来呢。
2015-4-1 14:48:10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solla 发表于 2015-4-1 14:47
不好意思,为什么你老对中华文化这么不自信呢?我们不用好高骛远,但这样妄自菲薄的还真不多见。。你又对 ...

这只是史实而已啊。
2015-4-1 14:50:35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有人愿意读经就让他读吧。不过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中国过去读经人不在少数,但其中既没有产生麦哲伦,哥伦布那样的探险家,也没有产生牛顿,莱布尼兹这样的科学家,更没有产生米开朗琪罗,达芬奇那样的艺术家,还自称是五千年的文明古国呢。


你觉得中国自称为五千年的文明古国,有异议吗?就因为你说的那几个名字?人类历史发展一直在向前,其中有兴起有衰落,没有哪一个文明是完全脱离另一文明存在的,都是互相促进互相吸收的。唐朝盛世时 ,几千外国人在官府里做官。如果这些外国人的本国人也都这样妄自菲薄的话,那可能你说的这些名字就永远不会出现在人类历史里了。

所以呢,看你写的这些中文字,我更加感觉加强国学学习,对于中国人,或者说承认自己是中国人的人是非常必要和迫切的。



2015-4-1 15:01:44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中国历史多好看啊,看那些史书,简直比什么电视都好看,还都是真人真事。

而了解中国历史文化,四书五经是必然绕不过去的,是基础,是起点。否则,很难真正能够了解历史发展的内在动力,以及那些历史人物的性格形成。

而且,其实四书都挺好看啊,跟一个一个故事似的,特别是论语和孟子,又特别是孟子,非常好懂的(当然,我是指字面的意思,深入研究的话,还是要做很多工夫的。)特别能振奋人心。每天读一段孟子,保证抑郁情绪全扫光
2015-4-1 15:11:35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本帖最后由 sly 于 2015-4-1 15:22 编辑
phoenixbb 发表于 2015-4-1 15:01
,有人愿意读经就让他读吧。不过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中国过去读经人不在少数,但其中既没有产生麦哲伦,哥伦 ...

你是不知道了,中国某些人追随西方一部分学者的意见,认为中国文明只有三千五百多年,认为夏朝只是个神话的存在,无考古依据佐证。还有一部分人追随东洋小鬼子认为崖山之后再无中华,所谓今日之中国不过是大酱缸而已。其他中华文化正面例子,咱就不举了,爱信谁信。再多说下去,怕又有粉丝跳出来说我。。。。。。。


2015-4-1 15:16:42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偶相信青史终不会成灰。

不过小孩读经这个事儿,我看还算了。真要读,读点骈文诗词蛮好的。
2015-4-1 15:19:13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phoenixbb 发表于 2015-4-1 15:11
中国历史多好看啊,看那些史书,简直比什么电视都好看,还都是真人真事。

而了解中国历史文化,四书五经是 ...

如果四书五经是基础和起点的话,那这个读经的结果是什么呢 ?不就是鲁迅先生早就说过的,居然不知道这世界上还有英吉利,法兰西这些国家呢。鲁迅的先父得病求中医,用药有蟋蟀一对,要原配,不很可笑吗 ?
2015-4-1 16:17:19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问题不在于读经本身,是在于无意识的跟风潮流吧。整个社会充斥着这样那样的跟风,一没跟上风,那些人就像找不到家一样恐惧。类似的还有像生二胎,同学同事都生了第二胎了,‘我’也要生第二胎;还有别人都买了投资房了,‘我’也咬紧牙关买第二套房。。。
sly
2015-4-1 16:58
是。该批评的是这个跟风的习气。 
2015-4-1 16:43:10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本帖最后由 sly 于 2015-4-1 16:57 编辑

大家都这么喜欢鲁迅,好事啊,鲁迅成为现代文学第一人,恐怕和他的古文功底分不开啊。不信的同学可以去读读"故事新编“。 一直以来,鲁迅被中共课本严重曲解,只留下了个反传统的形象。去鲁迅博物馆看看可以知道鲁迅家中一大半藏书是线装书。谁都知道作为文学家的鲁迅,但也不要忘记作为学者的鲁迅,”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都是鲁迅对传统文化做出的重要贡献。

所以呢,简单地下结论说读经的结果就是对世界愚昧无知, 当笑话说说是可以的,一定要坚持呢,只好哈哈了。
反对儿童读经,不等于四书五经是堆过时的废纸。不过这话题可就大了。
2015-4-1 16:53:44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sly 发表于 2015-4-1 16:53
大家都这么喜欢鲁迅,好事啊,鲁迅成为现代文学第一人,恐怕和他的古文功底分不开啊。不信的同学可以去读读 ...

同意啊~~~

在两个极端之间还是有很多中间路线可以尝试的嘛~

咱们老祖宗历来崇尚中庸之道,不知道怎么现在的人变得这么好走极端,非此即彼,非黑即白,忘本哪~~~
2015-4-1 17:15:37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果子狸69 发表于 2015-4-1 16:17
如果四书五经是基础和起点的话,那这个读经的结果是什么呢 ?不就是鲁迅先生早就说过的,居然不知道这世 ...

首先说明,我赞成推广传统文化的教育,不是说要那种顶礼膜拜的“闭着眼”的学习,而是是指以尊重学习的态度对待我们自己的文化。

尊重的态度,是因为儒家文化贯穿整个中国历史,时有沉浮,但是终究是一条主线,是中国社会性格形成的主要原因,也是中国人成为中国人的原因,至少我是这样认为的。所以,对于一个“造就”了我,“造就”了我的父母家人,”造就“了我的祖国的文化,持有一种尊重的态度,是应有的。

学习的态度,就是需要自己的思考和判断,而不是人云亦云。我也从来不认为儒家文化里全是真理,毕竟从它的起始到后来的进一步发展,都也受到当时的历史条件的各种限制,有一些不符合现代科学已经证明的东西,是很正常的。但是,如果因为一种文化中,有一些以现代的眼光来看是不足的东西,而把它全面否定,那么世界历史中就没有哪些文化是应该流传下来,应该来学习的了。这也就不是一种学习的态度了。

而且, 你真的是把在鲁迅那个年代,中药里需要原配的蟋蟀的事情当作儒家文化吗?

另外,关于鲁迅, SLY 同学说的,我完全同意。

2015-4-1 17:42:52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vintagecompany 发表于 2015-4-1 17:15
同意啊~~~

在两个极端之间还是有很多中间路线可以尝试的嘛~

咱们最好表说中庸,否则又有人要会错意了,国学伤八起啊伤八起。
2015-4-1 17:47:53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phoenixbb 发表于 2015-4-1 17:42
首先说明,我赞成推广传统文化的教育,不是说要那种顶礼膜拜的“闭着眼”的学习,而是是指以尊重学习的态 ...

重点不是传统文化,人文教育和以人为本,无论是孔子时代还是现在,都应该是核心。可惜现代教育太讲究外围的东西,小孩会讲好多语言,会好多兴趣,考试拿高分,这样的小孩被填的满满的,哪有空间去有意识地思考和创造。这种情况持续的话,中国可以出很多工程师,但出不了引路人。
2015-4-1 17:57:20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甜果果 发表于 2015-4-1 17:57
重点不是传统文化,人文教育和以人为本,无论是孔子时代还是现在,都应该是核心。可惜现代教育太讲究外围 ...

所以, 就是那种盲目跟风是比较可怕。我看有人回国2个月,小孩子送私塾学国学2个月,真是不明白他们怎么想的,孩子和家人的感情的建立,亲身感受中国社会,难道不比关在一个屋子里学习传统文化重要吗? 这就太过分了。学习是长期的事情,多方面的,书本上的知识不是完全的。

2015-4-1 18:38:51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phoenixbb 发表于 2015-4-1 18:38
所以, 就是那种盲目跟风是比较可怕。我看有人回国2个月,小孩子送私塾学国学2个月,真是不明白他们怎么 ...

是的,这样的人很可怕,自己不但活的麻木,还压榨出另一个虚空的灵魂。所谓的知识都是别人的东西,先人的经验我们学着很有用,却不是重点。
2015-4-1 19:07:18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新浪微博登陆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