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etamorf 发表于 2013-5-31 16:24
你说的这个关于养老院的情况,我也会去调查一下。我随便假想一下,如果有可能的话,我们可以在当地开个养 ...
我刚跟国内父母聊完,顺便回复你一下。
私人兴办养老院,目前还不现实。一是政策原因素,二是效益因素。政策方面,养老院属于社会福利机构,理论上到民政部门可以申请,可现实中审批非常难。如果没有足够后台,成功几率极低。这跟慈善机构类似,表面上政府是鼓励慈善事业的,但是,私人兴办却会受到官方种种限制。即使红十字会贪污,他们也不愿意把这些可以赢得民心的空间让给民间。西方港台都有众多的民间捐助机构,与他们的宽松政策有关。另外,申办养老院,需要有一定的医护条件,这又与当前的医疗体制冲突。在中国医院正职算是不错的工作,很多人要找关系才能入编,而政策又不允许他们到养老院兼职。一个医生要去养老院工作,就必须放弃医院的优厚待遇,这就意味着养老院必须承担更高的成本。
效益方面,任何国家的养老机构都是靠国家政策生存,法国的养老机构是靠政府庞大的养老补贴生存。在中国,那点税收土地等优惠政策难以支撑个人投资。在中国投资一个养老院,不算通胀因素,至少也要10年才能收回成本,而投资房地产,3年就能盈利。民间资本要有积极性,必须跟西方那样国家下大力气补助。现在的年轻人,自己的父母都不想伺候了,让她去护理一群陌生老人,工资不能太低,这都是成本。
鉴于这些因素,国内虽然养老需求强烈,市场广阔,但是,嗅觉灵敏的民间商人们就是对此没有兴趣。国内目前成规模的养老院,其老板大多有深厚背景。他们可以较容易拿到审批,享受到各种国家优惠补贴,同时,他们投的钱又不是自己的,可以调动银行甚至纳税人的钱,要破产了也可以让银行追加投资,所以他们耗得起,不急于投资回收盈利,专心做品牌就好。如果破产了,损失由银行和国家承担;如果10年后品牌树立起来了,可以成为一笔丰厚的个人资产。
我也曾经研究过养老院投资,最后还是感觉房地产比较现实。现在房地产泡沫大了,我又转向研究投资车库。国内的超市和公寓大多缺乏长远规划,没有建地下车库。今后几年,中国将是买车容易停车难。商人嘛投资就要追求回报率,在中国办养老院是个风险高回报底的产业。
你提到的家庭成员互相尊重问题, 我感觉那更多是情绪问题。女人之间普遍敏感多疑,“背后说媳妇丑”很可能不是婆婆的本意,一个女人一句无心的表达也可能引起另外一个女人的无限联想。同样的一句话,从婆婆口里说出,与从妈妈口里说出,媳妇的感觉就可能不一样,这就是个人的主观情绪在起作用。我个人感觉,家庭成员之间是否和睦,主要的不是讲道理分清对错,也不是互相尊重,而是心态情绪。如果把目标定为让对方开心,很多怀疑摩擦怨气都会逐渐减少。同一个家庭内的亲人,根本谈不上对错或尊重,尽自己最大努力善待跨容对方,效果会让大家都感受的到的。 |
2013-6-1 02:52: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