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橙色路灯 于 2013-3-18 17:14 编辑
anti_bug_z 发表于 2013-3-18 14:20
首先,你要搞清楚自己所表达的“意识形态的变革”的含义。
我们上面讨论的是政治意识形态,而不是简单的 ...
“意识形态”,即使特指“政治意识形态,”它本身也是中性的,人类是不可能逃避掉意识形态的。二战后日本德国抛弃军国主义意识形态,选择了民主自由;韩国台湾从强权政体转变为民主政体,他们整个社会的转变中包含了政治意识形态的转变。这种意识形态的转变是积极进步的。而根据18楼的帖子对“意识形态”的理解,它是个负面的概念,认为其根本目的就是操弄权利。这是一种马克思主义者的观点。我们对意识形态这个概念的理解明显不同。把“意识形态”理解为负面的概念,自然就惧怕意识形态的变革;把“意识形态”理解为中性的概念,其内容是不断变化的,自然就不怕意识形态的变革。
“以执政者的角度去考虑人民的问题”,那是臣民党奴意识的思维方向。我要努力做一个现代公民,不管是谁当领导人,我都会以监督者的角度去批评监督当权者。不会为执政者辩护,更不会为执政者歌功颂德或感恩戴德。
你说的“操弄政治" 我感觉是中共惯用的恐吓用语。在台湾法国这种公民社会,比我更加激烈的观点或行为也会被视为常态。
你说的“不容他人质疑,也不进行自我的反省。”是一种很典型的共产思维。红卫兵批斗知识分子,知识分子必须低头认错,否则就是不反省,难解红卫兵心头之恨。公民社会长期存在针锋相对的观点,谁也得不到绝大多数民众的支持,所以大家都不得不容忍各种不同观点,各说各话,互相批判。现在不是红卫兵时代,可是,有人还是习惯于辩论到一定要别人低头认错方肯解气。大家在论坛讨论时政,发表各自的观点,并互相进行批判,这是公民社会的正常举止。我可以质疑你的观点,你也可以质疑我的观点,大家都有质疑批判的自由。但是,我们都没有权力要求对方必须接受自己的质疑。对方不接受你的质疑,不等于“不容他人质疑”。知识分子辩驳,红卫兵拳脚相加,那才是不容别人质疑。你在论坛质疑我,我把你的帖子删了或者关闭,不让你发言,那才是“不容置疑”。关于“自我反省”,既然你也知道是“自我”反省,就应该理解这是一种个人行为。你是否反省了,我是否反省了,都是我们个人的事,自己心里清楚就行。文革中被批判的教授在公共场合表达出来的“自我反省”,那是一种无奈;如果我在论坛上表达“自我反省”,那可能是一种卖弄,向各位表现我的大度宽容。你或我,真正的“自我反省”都在自己心里。针对这一点,我的态度是,大家各自表达自己的观点,认真严肃地批驳辩论,这就足够了。有多少人反对自己,别人是否反省,这些问题没必要在意。
你举的那个有关我父亲的例子,效果有点颠倒。如果我是一个彻底的臣民党奴,党的号召远远超过父子之情,我会向很多文革中的红卫兵一样举报自己的父亲。如果我是个公民,没有臣民党奴思想的愚弄,父子亲情会让我对父亲的过错闭口不谈。公民社会,他是依靠对权力结构的优化去限制腐败,而不是靠断绝亲情。说得具体点,我作为一个公民,我支持我们当地的官员公开竞选,上任前必先公布自己的时政计划,司法机构及媒体独立于党政领导体系,支持民众以监督的姿态来审视当权者者,我所支持的这个权力架构,会更大程度更大范围约束那些当权者,包括我父亲这类老人们。陈水扁是在政党轮替司法独立的架构下进监狱的,而不是依靠自己的儿子大义灭亲。一个人大义灭亲,对社会环境的改造没有丝毫影响。即使我父亲有违法行为,即使我去举报了也没有用,因为他的能量比我大。中国有个庞大的上访群体,他们的反应的事情上级并不是不知道,而是因为裙带关系难以依法办事。
“你就不应该逆着历史的车轮,把人民拉回到意识形态之争中。" 我的理解与你相反。我认为,把不同意识形态拿出来公开辩论,这是一种进步。把对意识形态的探讨视为洪水猛兽,那种观点才是过时的文革思维。民主自由,公民意识,等等意识形态,在文革时有几个人敢谈论?
”可以肯定的回答,每个人的观点和立场都是会受到家庭地位和社会身份的影响。”此“影响”非彼“影响”。一个是环境对自己认知能力的影响,一个是社会地位决定的主观倾向。我认为,我的观点和21楼的观点,都是出于我们个人认知能力的一种判断,而不是出于个人家族利益;而个人认知能力受到非常多因素影响,这点我并没有否认。我下面用具体例子解释一下我的意思。
一个人的家里经常出没各部门官商,这个孩子经常看到本地电视里冠冕堂皇的政治人物昨晚上还与奸商们醉生梦死,经常看到扫黄打非的领导却是某家色情娱乐场所的保护伞。
另一个人的家里都是规矩的好市民,自己成长过程中对的党和政府的了解基本是来源于课本和媒体新闻。
这2个孩子对官商的认知能力肯定不一样,对官方媒体的愚民手段有着不同的抵抗能力。但请注意,这是环境对个人“认知能力”的影响。这种影响是的确存在的,我并没有否认。每个人的成长经历不同,认知能力不同,但是,大家在论坛里讨论问题时都是从自己的认知能力出发,而不是背后出于某种利益或动机。
为什么有人(没有特指谁)会质疑我的动机或身份?因为在我们的社会,按照党的政治逻辑,什么出身的人才会替什么阶层说话,也就是“社会地位决定主观倾向”。人大代表需要从各个阶层中挑选,让他们去代表各个阶层的利益。基于这种思维逻辑,再加上一些党国不分的思维逻辑,我的一些言论对党和政府不利,自然就动机可疑,别有用心,就是与运运或者轮轮同一路。这正是当权者所期待的一套臣民党奴思维逻辑。
你认为,你比较“人文关怀”,我比较“政治冷漠”,这是你的认知。对我来说,“关怀”和“冷漠”都是比较主观的情感,对思想理论的探索却需要理性的分析。如果我内心对你有了“私情”,一旦再发现你的某些臣民党奴意识时就难以旗帜鲜明批判了。没有人能做到百分百理性,我只有尽量避免感性的情绪。我在时政论坛一贯的原则就是,既无个人感情,也无私人仇恨,针对时政问题思维方式认真讨论。
|
2013-3-18 16:45: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