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转帖一:
法国小偷
车子还没有进入法国,随团的翻译就对我们讲,法国的小偷非常多,千万要注意随身携带的钱物、护照等,还提醒我们说:“不要随便让人给你照相,他们可能会把你的相机拿跑。”那时,我对此不以为然,觉得有点夸张。但自从我们经历了一次小偷事件后,对翻译讲的话才深信不疑。
那天,我们到巴黎市区时已是黄昏时分,小偷“热情地”给了我们全团一份“见面礼”。那时我们正在参观一处景点,只有司机在车上,他是德国人,对待工作绝对的一丝不苟,连吃饭都不离车,叫人好生放心。就在我们参观的时候,来了两个棕色头发的小伙子,冲着他叽哩呱啦讲法语,语言不通,两人就比划着,意思是你的车挡道了,你下来看看。他便乖乖下车,跟着两人往车后走,无意中回头,只见又有一人飞也似地窜上车,抓起他放在车窗内的皮包就跑了,包里有司机的护照、驾驶证、现金等,其结果可想而知。
据翻译讲,亚洲和英美游客是小偷的首选目标,因为亚洲游客好随身携带大笔现金,而英美游客则是大而化之地将钱包外露,有时衣服口袋也不扣。这也给小偷多了一个机会。在法国某些地区,还有一些青少年在十字路口等待游客的车子,然后打开车门当众抢劫皮包,每六秒钟完成一件抢劫的速度,无论车内的游客或是车外的路人都为之瞠目结舌。
法国的专业和业余小偷之多,已达到令人咋舌的地步。许多法国人认为,他们的行为不是“偷”,只是“借用”、“取走”而已,算不上什*么犯罪行为。有不少人是为了寻找刺激而偷,患有偷窃癖的人士也为数不少。还有一些人是为了报复而偷,有位医生偷了一只手提包被发现后振振有辞地说道:“每年我在这家百货公司花六千多欧元,现在我拿走价值一千欧元的皮包,能算是过分吗?”在巴黎的超级市场内,上等的水果总是有人尝,包装精美的巧克力肯定会被打开享用。在香水店里,几百欧元一瓶的香水,打开后是为了往身上乱喷一气,走时甚至还要抄上一瓶。法国一书店老板曾抱怨说:“我们每年被偷窃的书约占全店营业额的百分之十三,这给我们造成的损失是相当大的。”一些书店为此采取了一系列防范措施,如增加监视器、给书籍套上磁性罩等,但一些光顾者照样能将书偷走。
法国的运钞车经常被劫,银行老是被抢。不少在法国的中资机构都有过被破门而入、洗劫一空的遭遇。一些在巴黎工作的中国人,在商场购物时被劫匪用枪逼着趴下,拿去身上所有值钱的东西,也不止一次两次。至于那些路过巴黎的中国游客,被金发碧眼的女郎抢包的更是不在少数。
法国国家铁路局的统计,火车上每年被乘客拔走用来敲玻璃窗的锤子不下一万六千个,不翼而飞的相片框一千二百个、卧铺小梯子二千个、被单五十万条、床单三十万条、窗帘五千条,铁路部门每年的损失高达五百万欧元。法国航空公司的国内航班上,每年被偷走的餐具约有十二万个、被单一万二千条,单是这两样东西航空公司每年就要多花数百万欧元添购。飞机上的救生衣,每年不翼而飞的不计其数,每件救生衣的平均价格是三百五十欧元。人们未必需要这些东西。偷的原因在于一是想占小便宜;二是已成了“习惯动作”。这些人中既有国家公务员、公司职员,也有律师、基督教徒和学生。
为了阻吓手痒者,使之不敢轻举妄动,商业系统大量增加了保卫人员——夜警、看守、监察员。商店还安装了闭路电视、电子监视系统和其它探测仪器,普遍使用了磁性价格卷标,给收款台设置了光学读数系统,做出此种努力,是有助于阻拦偷窃活动的,但是它尚不足以使偷窃案减少,甚至使偷窃活动稳中有升。
校园也非净土,从幼儿园到大学,偷窃之风令人悲叹。在小学是文具盒、圆规、各种笔和篮球;在大孩子那里是衣服、手表等;到了大学,则是计算机和其它贵重物品。由此可见,法国偷窃行为普遍除了与公众舆论的容忍态度密切相关外,法制方面的缺陷,也令人值得思考。 |
2009-11-4 13:36: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