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快捷登录

新浪微博登陆

搜索
CDD 法语助手
楼主: nanorose

三歲咪咪讀國學經典分享:一生輿經典同行

605
回复
38677
查看
  [ 复制链接 ]

新浪微博达人勋

本帖最后由 青舞 于 2011-9-11 16:18 编辑
nanorose 发表于 2011-9-11 14:04
國內有很多啊 妳等見到如幻,妳當面問她吧
這樣比較好,我在這裡說未免有打廣告之嫌。 ...


好的 谢谢  我没想那么多 那就等见到如幻老师再向她请教 让她给些建议 虽然这种学校很多 但只是在网上了解的毕竟不全面  
2011-9-11 15:08:51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最近每天下班到家后,我都读两篇论语。如果电脑开着,就跟着录音读,我指读,她玩。如果没开,就我自己指读。
结果发现,没有录音,我自己读的时候,她比较愿意跟着起哄。心情好的时候,总能跟着我念完一整页(A4大字打印的,大概三段左右一页吧),有时还能更多。
第一次她跟着我念的时候,先是爸爸和外公在厨房里笑,到后来我自己也忍不住笑出来,因为觉得太可爱了。。结果就是全家笑作一团,念不下去了。。唉,原谅我的大惊小怪少见多怪吧。。但是真觉得太好笑了。。后来就慢慢好了,大家都习惯了。。
现在妞也较少来乱翻书了,基本能让我太平念完。以她的小耐心,每次一篇就差不多了,当中能有一页左右跟着我念,我就挺满意了。我再念下去,她不仅不会跟,还会要求我不要念了,要求听音乐了。。
2011-10-6 22:44:29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昨天还要好来,把论语的文件夹大书摊在沙发上,学着我指读的样子,用手在上面点伐点伐,嘴里煞有介事地念,虽然因为不识字,念得肯定跟页面上的不配的,但我隐约听到些什么“孔子”之类的,她大致上还是有一点点遥远模糊的概念的。。

其实论语也是可以念得很快乐的。。碰到有情节的地方,我稍微眉飞色舞一点,口气夸张一点,好像还原那个场景,把内容表演出来一样。。虽然没有跟她具体解释那些内容,没有任何讲解,妞还是会看着我咯咯笑,好像超级好玩的。。
2011-10-9 16:56:57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nanorose 发表于 2011-9-8 10:18
法文的經典也是要以詩歌為主,我也是要找一直還沒抽出時間。妳的大女兒可能這方面的需求比較迫切一點,不 ...

法国人推荐过雨果有一些适合儿童读的诗,在书店里也看到过专门结集成书的雨果诗,但没有特别注意看
2011-10-9 19:06:26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nanorose 发表于 2011-7-20 18:07
回复 vitellefr 的帖子

因為唐詩短小容易,小孩子當然喜歡。但是,我前面已經說過了。最好不要先教唐詩, ...

记得清朝的一个皇帝,大概是康熙,不让自己的子弟在20岁之前读诗词歌赋这些文学类的东西,因为里面的情感容易让孩子在未成熟的时候产生邪思。他让自己的子孙在20岁之前读经、读史。
2011-10-9 19:30:10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我和咪咪刚从汉堡读经营回来,等整理好 再来和大家交流
2011-10-14 07:59:48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新浪微博达人勋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2012-4-30 00:45:05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很感动您的女儿能坚持读诵中文经典。除了中文经典,想请教一下,能不能给一点用于读诵的法文经典的建议。谢谢!
2012-6-14 22:06:37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fancy_bzh 发表于 2012-6-14 22:06
很感动您的女儿能坚持读诵中文经典。除了中文经典,想请教一下,能不能给一点用于读诵的法文经典的建议。谢 ...

法文讀經我們其實一直都沒有開始。主要是感覺儘管每天讀書,每隔一段時間咪咪的法文還是會輕而易舉的蓋過中文,所以還是都在以中文讀經為主。你可以去參考一下家有春夏的育兒博客,裡面有一些如何進行外文讀經的博文。
2012-6-15 21:06:58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本帖最后由 cattie_y 于 2012-12-4 15:19 编辑

想了很久,决定把咪咪妈妈的这个帖子重新顶上来。我自己学堂的帖子,放在活动聚会版了,估计那里出没的妈妈少些,还是婴幼话题这里更好。关于幼儿诵读经典学中文的理念、方法,该讲的,咪咪妈妈都讲过了,写得也比我好,我就不必重新码字了。大家直接从第一页开始看起就好。

咪咪妈妈现在没有经历来打理这些了,我就暂时接过大旗,继续吆喝吧。。话说,一直也有人觉得奇怪,我们是不是捞了什么好处,这么费劲儿吆喝,贪图什么呢?

肯定不是为了赚大家的学费。丹青私塾是亏本的。巴黎渊澄学堂也是。10来块钱可以学一上午,管吃喝,外加24x7随时免费答疑。。你说我赚几个钱了?而且我们还总强调,在家读比来上课更重要,没有条件的,上课不是必须。。但要说好处,我们还真是都捞到了,大大的好处----我们两家这俩姑娘,中文水平都不是一般的好,学习能力强,学习兴趣高,对于自己身为中国人很骄傲,且目前看来都像个好孩子的样子。

能够到达这一步,这一路上,我们都是得到了很多前辈、老师的无私帮助。我们愿意将此传递下去。咪咪妈妈说,哪怕有一个孩子从中获益,她写这么多,也值了。

如果不是好东西,我们也没必要这么费劲,这么着急着要拼命要白送给大家,你说是不?当然,子曰,事君尽礼,人以为谗也。更何况我等。。如果大家要有什么别的理解,那我也没有办法,请随意。。
2012-12-4 14:39:57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因为要把这个帖子重新顶上来,所以粗略的将之前很多页草草扫了一下。2点感想:

1。当年围观者众。摇摆者甚多。坚持至今的也有几个。一年半过去了,孩子们都长大不少了。咪咪自不用说。桔子也已经达到咪咪当年的水平了,可以独立认字大量指读,涉猎亦广(虽然跟咪咪还是不能比)。还有几个孩子,一直读到现在的,大体也都不错。而当年发问、质疑、摇摆的,大凡没有落实到行动的,似乎至今仍在原地踏步,估计只能等6岁后送去中文学校了吧。所以咪咪妈妈那句说对了,大家可以继续犹豫,不过孩子就这么一天天长大了。。一年半之后,差距已经相当明显了。再过一年半呢?等桔子6岁的时候,估计能把中文学校最高年级的教材当小人书翻完扔掉然后告诉我说一点都不好看。。

2。对于帖子半当中有一段争论,主要是我和yesmr之间的,隔了一年又半载,心平气和来看,还是觉得这位mm批评得对,我是太过强势了,急性子使然。这一点上要继续努力,多读经,修身养性,希望以后给人感觉能平缓些。不过当年瓶子mm和yesmr提到的问题,经过我这一年半的学习,愈发感觉根本都不是问题。还有类似疑惑的妈妈,可以去稍微了解一下古人学习的方法,经史子集究竟包括些什么,读书的理想顺序,等等。。有太多人讲得比我好,我就不献丑了。
2012-12-4 14:54:57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ZT 关于《海外中文教育的解决之道》的讨论

文:如幻

近日,因为本博的文章《海外中文教育的解决之道》引发了一些讨论。这样的讨论,一直都有。我现在很少参与了。但是为了感谢几位朋友的热心讨论,还是回复了一帖。转发如下。
多谢各位回帖。抱歉我就不再参与讨论了。因为过去曾经花了太多的时间去讨论方方面面的问题,同样的各类问题回答几十遍总有了。

最后我发现,其实读不读经,能不能读经,能不能坚持,跟道理是无关的。呵呵。

因为各人有各人的因缘。我只是把该说的话说到就好了。

在过去五年的业余时间里,我积累了上百位海外学童中文学习的实例,接触过几百位家长,走访过汉堡,斯图加特,卡爾斯魯爾、海德堡、法兰克福,柏林,Krefeld,Wuppertal,维也纳等地的中文学校,接触过来自德国各地,法国巴黎、里昂、英国伦敦,匈牙利布达佩斯,冰岛、加拿大温哥华,美国波士顿、西雅图、凤凰城、纽约,新加坡,澳大利亚悉尼,日本京都、韩国首尔等世界各地的华人父母与华文教育从业者,也仔细研究了传统的海外华文教育成功的原因和这几十年来的华文教育普遍失败的根由……


通过一直以来的观察、思考和实践,我得出的结论是:回归传统,不仅仅是国内语文教育的出路,也是海外中文教育的出路。

五年前,我带着一岁半的女儿参加汉堡的华人宝宝聚会,那时参加的宝宝们还在牙牙学语,既不会讲中文,也不会讲德文。我开始向一些朋友介绍读经……一些人一笑了之,一些人尝试了一段就放弃了,还有一些人勤而行之。

五年过去,所有当年参加宝宝聚会的孩子,现在都可以讲一口流利的德语;可是其中的一部分孩子,已经很不情愿说中国话了(也有基本不说的);一部分孩子,只能说有限的中文,发音是阴阳怪调;有一部分孩子在中文学校学习了两年,开始读简单的中文了,但是非常慢,而且无一不在上小学半年后呈现出德文阅读优势,中文阅读节节败退;但是小女春子,作为生活在德国的中英双语家庭的孩子,不仅中英德三种语言都非常标准自如,而且她的中文发音一点不比国内学童逊色,而且还会很多诗词与古文的吟诵,并且早就可以阅读国内定级为十岁,十一岁学生阅读的中文书籍(另,可见这种学习西方的阅读分级并不高明),中文已经进入半自主学习的状态,其中白话文学习与阅读完全不用我操心。我要顾虑的,只是她不要太爱看中文书,要把眼睛看坏了。


我最开始琢磨海外中文教育,只是因为我知道,现在普通中文学校的学习方法,实在是前途渺茫。


因为国内用这样的方法,孩子们每周上五节课,每天做作业,每學期有考试,学习了十二年,最后有多少人是语文合格的呢?

把这种方法套在海外中文教育中,教学时间缩短为每周两三小時,每天做些无聊的中文作业,既没有语言环境,又不重视诵读和阅读——用脚趾头都可以想出来——十年之后,孩子的中文能学成什么样。

所以,这条路,不用等撞了南墙就可以知道,必定是没有前途的。


何况,我早已看到很多辛辛苦苦带孩子去中文学校十年,放弃了无数周末的华裔母亲,为了孩子最后的中文程度,或痛惜,或无奈……

没有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十年中文学习之后,还是中文半文盲,或者,文盲。

所以,我从一开始就决定放弃这样的方法。

而且毫无顾虑,因为我放弃的,只是“注定的失败”。还能更糟吗?

后来业余时间向一些朋友推荐读经教育,和一些朋友一起带我们的孩子结伴读经,只是因为看到太多为孩子的中文焦虑不已的华人父母。希望能尽一点自己的力量,帮助一些人。

但其实,我无意说服任何人。

因为,如果一直在心里”质疑”而不去思考进而”实行“,就永远也看不到效果。

如果开始了而不坚持,任何想法都是镜花水月。


读书,读经典,说到底,是一种生活状态。喜欢这种生活的人,可以去选择。

如此而已。

但是,孩子的教育不能等待。

所以,我还是决定把自己的思考、实践和见闻写出来。以期有缘人读到。
2012-12-6 00:09:04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在其它帖子里的问答,想想还是汇总到这里比较好。估计有相似疑问的妈妈不少,转到这里,大家都看得到。

G mm:
手工做的很好 圣诞树很漂亮 但真心不敢恭维小让小孩子学背这么多东西 他们这个年龄应是玩耍为主
赏罚分明的原则我也不认同 太苛刻了 吃颗葡萄还这么费劲 多大小的孩子啊  
现在就算是五经四书唐诗宋词全会读了 这个能保证TA长大是啥样吗?

Cattie的回答:

谢谢对手工的喜欢。

四书五经唐诗宋词如果是真读到心里去,化成自己的,我可以保证他长大是什么样的。最起码可以做个正人君子,知书达理,懂中国传统,不会是个香蕉人,不会对自己与众不同的家庭背景、肤色容貌心怀芥蒂耿耿于怀。。。

另外,幼儿时期有系统有方法的学习,可以帮助孩子培养相当好的学习习惯,培养专注力。有了这个,以后学什么都是有帮助的。

目前我所看到的,幼儿时期开始读书的孩子,现在4-10岁不等的,心性、品德、学习能力都非常好,疯玩起来自然也还是都有小孩子的样子。似乎还没有看到一例因为小时候开始读书而造成不良后果的。倒是在没有从小读书的孩子当中,看到很多沉迷于电视、游戏、ipad之类,造成种种后果的。。

小孩子的心灵,就像一块空地。你不播种嘉苗,则必长杂草。相比电视游戏网络广告词流行歌曲,我更愿意我的孩子心里留下些美好的诗篇文章。当然,如果你不这么认为,我也不介意。我只管与我有缘的孩子。

至于你说,吃颗葡萄还那么费劲。。呵呵,这个本身只是读书游戏的一部分。奖励水果比奖励bonbon或看动画片来得健康有益,相信妈妈们都会同意。即使奖励的食品不算,我家妞每天还是要吃很多东西,她胃口很好,不挑食,除三餐外,一天4-5种水果,2顿奶,外加其它奶制品。这么多里头,我随机挑1-2种出来作为奖励食物,对营养均衡没有任何威胁,而且一般她也都可以顺利得到奖励。妞对此欣然,我也不觉有什么不妥。

另外,这个年龄以玩耍为主,我同意。但其实读书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可怕。现在我家每天读一篇论语,因为已经很流利了,所以包括当中吃东西的时间,一篇只需要半小时。其中读的时间跟吃的时间大致对半开。也就是说,我要求她读的,每日总共才花了15分钟左右。当然,除了读论语,她自己会主动去读些三字经啊,诗词啊什么的,那种就像唱儿歌一样,本身就是她游戏的一部分,我不管的。一天就这么半小时不到,我真心不觉得对孩子整日的玩乐有什么影响。何况她在幼儿园里的任务就是玩,回家来读那么一小会儿书,不过分吧。读完书,我们就做手工,依旧是玩。。。话说我女儿玩起来也很疯的,不看她读书的话,我并不觉得她跟别的孩子有什么大不同。
govivi
2012-12-10 22:38
既然发贴出来就要允许别人有不同的声音和观点出现啊 不要别人啥点啥就激动的不行非要赞歌不行吗? 本也没想纠缠下去是LZ把我话复制当反面来讨论 
逆水行舟
2012-12-10 18:13
大家都是家长,都知道是为了孩子好。如果喜欢并能接受别人的方法和经验,那就大家讨论并一起尝试,如果不喜欢,那就避开好了。祝大家都好! 
逆水行舟
2012-12-10 18:09
都不要再说了。每个人的兴趣爱好不一样,对自己的要求和对孩子的期望也不一样,所以真的没有必要就此争论不休。 
govivi
2012-12-10 00:45
过分,真没意思。我只是不欣赏并没污蔑您,懂不? 
govivi
2012-12-10 00:44
好东西不用宣传大家心知肚明。也谢谢别再四处圈点我的话。你若烦气不同的声音和异见,可以不发贴和转贴。我开始就没责备你的地方,再要说的 
govivi
2012-12-10 00:36
你怎么知道我们没尝试过呢?我说了吗 就算没尝试也有发言权呢怎么一出口就成了指手画脚? 不强拉就不要在论坛里整天顶帖子发通知自己关起门学 
cattie_y
2012-12-10 00:01
再次申明,我不强拉任何人。有缘就一起来读。不愿意的也无所谓。但确实比较烦那些自己无心尝试却还要对先行者及其他观望者指手划脚的。 
govivi
2012-12-9 21:24
提出异见就叫批评?您这读古文诗经的心肠看来也不是很宽厚吗 自己认为好就继续呗为什么非要企图说服别人呢 多说无益孩子将来好才是真的好哈哈 
cattie_y
2012-12-9 01:31
如果自己都还没有尝试过,最好不要妄加批评。有些假想,尝试之后才会知道,原来并不成立。如果没有尝试的勇气,请不要批评比你勇敢的人。谢谢 
cattie_y
2012-12-9 01:28
这些枯燥的东西?呵呵,可见这位mm自己还没有好好读过吧。我认识不少跟孩子一起认真读《论语》《老子》的妈妈,真开始读之后,都越读越有味道的 
2012-12-6 00:33:10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不知道这里的妈妈们中有没有罗大伦的粉丝。。听说过一句话,“南有刘力红,北有罗大伦”,说的是此二位对于现世中医知识普及的卓越贡献。我是刘的粉丝,一开始不屑于罗的风格,但深入了解之后,还是为其一番苦心所折服。不同于刘力红的理论学术路线,罗大伦总能用更通俗更流行更容易为大众接受的方式,将同样的道理娓娓道来,让人读着不累,也不容易心生恐惧排斥。

转一篇罗大伦2年前的博文。虽是旧文,我是几分钟前才无意看到的。读了特别有感触。因为我自己小时候也是这么过来的----整日整日被反锁在12平方的房间里,无聊了就读大人的书报。。。我算是比较幸运的了,妈妈单位的图书馆里有一点少儿读物,但其实那些儿童文学并没有给我留下什么深刻的印象。反倒是那时候每期必读(而且反复读)的医学杂志,以及《儿童心理学》《佛教常识问答》之类,对我影响比较大。后来去外婆家,也是书架上随便拿《浮士德》《红楼梦》来翻,当时只觉得好玩。这些书等我长大之后反而不敢碰且也没时间看了。。。

有些家长觉得,小孩子就该看小猫叫小狗叫的绘本,唱唱儿歌就好了。这是随大流的想法。但凡自己幼时曾走过另类路线的家长,大多会同意让自己的孩子也提前接触一些更有内涵更有深度的读物。不是说不让看绘本,我自己刚从国内给桔子运了几十本绘本。但是小孩子读书也应该要分主次。主应该是那些有点思想深度的东西,绘本只能是次要的。这个观点不是我拍脑袋发明的,几千年来我们的老祖宗就是这样带孩子的!只不过这些事实,五四之后都被掩盖了,大家现在普遍不知道。跟大家说了,还当天方夜谭。以前幼儿园年纪的小孩子拿什么开蒙?三字经,千字文,都是包罗了天文地理政治历史的有深度有思想的东西,跟小猫叫小狗叫或者江南style不是一个层面的!弟子规,也不用说了,怎么坐、走,怎么对待长辈、老师,怎么读书,给小孩立规矩的。。。古代也给孩子讲故事,神话,典故,放在韵文里顺便就讲了,跟小兔小熊的绘本故事可以说也不是一个层面的。。中国几千年来一代代人都是这样长大的,一代代人并没见不堪重负、缺失童年、普遍人格扭曲,反倒是出了很多人杰。倒是进入卡通绘本时代之后,再没有见着从那些浅白故事中滋养出怎样出挑的人物来了。。。

如果是在国内,咱就继续随大流好了,反正本就只希望孩子健康快乐,不奢望他成个啥人物。但这在法国,不是巴望着他能流利中文、通晓中国文化嘛 (如果您并无此心,可以不用往下读了)。。所以我就想提醒大家,如果抱着这样美好的愿景,但还只用随大流的方法(比如6岁之后送中文学校去学用拼音读小猫小狗的故事),那最终应该也就只能得到大流的结果----遗憾。不甘于抱憾的,请务必在孩子幼龄时就提前准备。我说的准备,不是让你按着3岁娃读书,而是,请你准备好,做一位不随大流的家长,用一个不随大流的教育观,选一种不随大流的生活态度。

话说回来,我相信,50年后,我现在所说的这个非主流的传统教育方式,会重新变成主流。这个趋势,很多明眼人已经看到了。你信,或者不信,于你只是一个主观选择,于你的孩子,则是一整个中国,半个世界。

===============华丽丽的分割线================

                                                                                        给孩子们看看古文                                                                文:罗大伦
(2010-04-28 08:15:32)
原文地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5c3e721a0100i8po.html

    我的父亲是中文系的教授,但是很糟糕,我出生的年代,是个生活困难的年代,大家都缺衣少食,生活过的都很紧张。

当时我们全家四口,父母、我和妹妹,住在一个十二平方米的房子里面,现在想想,十二平方米是怎么住四口人的?还要有吃饭的饭桌,还有几个书架,还有床,我实在是想象不出来了。
前几天我在自己的家里,努力在客厅里比划着十二平米的大小,然后设计如何放下这么多东西,最后感到不可思议,而且,在童年的我的眼里,那个房间是那么的大!那是我的乐园啊,直到现在,我在做梦的时候,还经常回到那个房间。
当时所有的人生活都很困难,我记得全家一个月的生活费就是八十多元钱,没到月底,父母就会商量钱不够了,然后去互助会借二十元,然后月初开工资再还上,每个月都是如此,父母商量借钱的情景我至今历历在目。
当然,这样就更没有钱送我和妹妹去幼儿园了,所以,我和妹妹在幼儿园的经历都不多,很长一段时间里面,我们是自己在家里混的。
估计下面的事儿就会令八零后九零后朋友们吃惊了,父母每天都要上班,母亲更是每天要到附近的一个城市上班(当时叫通勤),当然没法儿带着我们上班了,所以就把我们放在家里,具体的方式匪夷所思,是把我和妹妹锁在屋子里,放一个尿壶,如果不锁上,怕我们跑丢了,也怕有坏人,所以是从外面用锁头锁上的,然后,等到下班以后,再回来把门打开。
我那个时候,有四五岁左右吧,所以,可以这样说,我和妹妹每天是被关在房间里面度日的。
现在我回想起来,都觉得有种憋闷感,但是小的时候,对此是没有感觉的,只是觉得,每天父母回家的时候,当听到有人从外面开锁的声音时,我们和妹妹是那么的欢天喜地啊!
那么,在家里面都做什么呢?我家里有很多书,父亲是中文系的,那个时候再革命,搞中文的还是要有书的,所以,看书就成了我白天没法儿不做的事儿。
因为那个时候根本就没有儿童读物,所以,中文系的书就成了我的读物。
我只要看到父亲的书架有故事情节类的书,就拿来看,就这样,很多现在大家都不看的书,成为了我的儿童读物,比如《战国策》、《国语》、《聊斋志异》等。
这些书都是繁体字的,所以,我认识字,是从繁体字开始的,现在想想,有哪个孩子看《战国策》、《国语》啊,连大人都不看了,但是,这个战国策确实是我的儿童读物,有的地方我是来回读的,比如有故事的地方,什么田单的火牛阵啊,我没事儿就翻一遍。脑子里面就知道战国的时候,今天我打你,明天你打我,后来都记乱了。
还有聊斋里面的聂小倩,我们很早就认识了,具体认识的年龄应该在我五岁之前,这让我对爱情打小就有了认识,但是很糟糕,结果在幼小的我的眼里,爱情的一方总是狐妖,这很不好,让我长大后面对真实的女孩子的时候,总是无法正视。
还有《山海经》,我基本上是当做卡通读物来看的,因为里面有插图,各种奇形怪状的动物,人面兽身的,现在才知道,里面有很多药物学知识,那个时候哪里懂啊,把一部伟大的著作看糟蹋了。
那个时候我没有儿歌,“蘭葉春葳蕤,桂華秋皎潔”就是儿歌,看不懂,就来回地翻。
所以,我的认识字的过程是这样的:先是繁体字,然后才是简化字,先是古文,然后是普通话。
这也有一个好处,就是现在看古代的医书,我是没有任何的语言障碍,觉得就是自己的语言,我一直都不理解,很多中医院校的学生,说一看古文就头痛,看不明白,那种头痛的感觉我从来没有过。
这样被锁在房间里的日子过了很久,北方的冬天天黑得很早,天黑了,我们那个时候是不能开灯的,省电,我也无法看书了,所以我和妹妹那个时候的游戏,就是追逐车灯的影子,路上偶然有车经过,窗户的影子会在屋子里的墙上走一圈,我和妹妹就跳上床,跳上桌子,追逐窗户在墙上的影子,在屋里跑一圈,这样周而复始,乐此不疲,这就是我童年时候的一个很深的记忆,如此无聊的游戏,我们每天都玩,直到父母回来,打开电灯,那时真是感觉到光明的幸福啊。
后来,我们长大了,有一段时间,我生活在江南,有一次妹妹去看我,我们在无锡太湖的边上喝茶,聊起了童年追逐车灯的日子,两个人都禁不住流下了眼泪。
和现在的孩子比起来,我们的童年是那么的灰暗,连追逐车影都成了欢天喜地的游戏,但是,阅读古书又带给了我意外的收获,我等于是过早地接触到了我们中国的文化财富,无意中为自己打开了一个宝库的大门。
我讲了这么多,要说什么?我要说的是:我们中国几千年的灿烂辉煌的文化,是用繁体字书写的,是用文言文记录的,可是,就在最近这短短的几十年里,我们改变了文字,变成简体字了,我们的孩子不认识繁体字了,我们越来越远离古文了,甚至连中医院校的学生看古文都头疼了,这样就是一种损失,是自己和我们几千年灿烂的文明划开了距离。
当然,现在不能把孩子关在屋子里了,但是我们还是要给孩子们看看古文的,看看繁体字的,让他们熟悉一下,了解一下,因为这都是我们这个民族的根。


2012-12-9 02:54:06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下面转的这篇,是德国的一位妈妈写的。是我们朋友圈里的真人真事。不是特例。在推广读经六七年之久的德国,这样的孩子能一把抓,这样的妈妈也一把抓。

桔子和咪咪在法国目前还被认为是特例,这实在是法国华裔家庭的悲哀。真希望在法国也可以快点看到更多能独立阅读中文的孩子。

==============

林林学中文六年总结

旅居德国,我们是中中家庭,所以儿子从小不缺少语言环境。从林林一岁半起,我开始用国内买的字卡教他认字。不常教,但教的时候很认真,教完了还要考一考,不到两岁的时候,林林可以认100多个字,但是也从此刀枪不入,毫无兴趣,我赶快收手,我很清楚一旦失去兴趣对孩子意味着什么。有半年多的时间没再教过他一个字,也不知道该如何教。唐诗是经常念的,他会背不少。

到了林林两岁半的时候,正好看到了如幻在网上发的很多关于早教的文章,比如《林怡早教》,《七田真右脑开发》等等,才发现自己对幼儿教育缺乏根本知识,导致孩子对学习丧失兴趣。其中还有一篇是关于杜曼闪卡的,很好奇,便拿来试了试。对林林来讲非常管用,利用儿童的特性,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认字,方法确实独特有效。但是我只坚持了三个月。现在查阅网上的一些资料,普遍的感觉杜曼闪卡对于幼儿来讲是一个识字的好方法,但是想坚持是很难做到的。尽管它的理论系统很完善,但是没有一套完整的教材,大部分教具要靠家长制作完成,能坚持下来的真是少之又少。这个期间,又读了一些如幻关于推广读经的理念,感觉蛮有道理,就试着白天给林林放放《论语》CD,晚上给他念念《三字经》。老公坚决反对,说我天天给孩子听天书,纯粹是瞎教。

林林上幼儿园以后,有一年的时间基本没教过什么,主要是变懒了,新鲜劲儿过后没了动力。偶尔看了一期《鲁豫有约》,全是一些家教出来的少年大学生,有个男孩是六岁以前学完了小学语文课本,自己可以读书了。这个信息对我很有启发,林林将来一旦在德国上了小学,恐怕学习中文的时间就少了,何不利用上学之前的这段时间让他把中文学好呢?于是从国内买来小学语文书,下决心开始教他。尽管我没什么理论知识,但是很庆幸自己没有教林林汉语拼音,否则副作用之大,以至于会成为读书认字中的羁绊,还好这样的经历我们没有过。汉语拼音最主要的功能是正音,不是用来识字的,所以在孩子没有七八百汉字的基础上不要先学习汉语拼音,否则事倍功半。

我们两天学一课书,不要求他熟读熟背,只要求认字,因为对那些文字我感到无可奈何,内容简单,政治性较强,把这些没用的东西记在脑子里,实在是浪费空间。用了8个月的时间,我们读到小学二年级上册第十课。林林对读书也是越来越不感兴趣,让我感到很难再坚持。
回国两个月做了心情上的调整,六月底回来,正好赶上去年王财贵教授到杜塞演讲,让我感到豁然开朗,我们身在海外,不受国内教学体制的影响,为什么不选用老祖宗留下来的精华做为课本呢?无论对孩子还是对自己都是一个很好的熏陶。

到现在为止一年多下来,林林的识字关基本突破了。前几天他和我的一个朋友讲电话,人家问他:“妈妈每天晚上给你讲故事吗?”他说:“不,是我每天给妈妈讲故事。”这种心情真是别样的。

这个期间,我们学习了《孙子兵法》,《老子》,《论语》半部,《易经》大半部,《庄子》一部分。有不少篇章和段落他都可以背下来,中间的过程起起落落,不过现在看来,只要做到放平心态,不急不赶,孩子就有兴趣读。古文的句子短,很容易背,孩子容易有成就感,不管孩子一时的状态如何,只要坚持下来一定会有收获的。

昨天晚上林林给了我一个很大的惊喜,自己读了一个小时十分钟的书,先读了20分钟的《易经》,接下来说还想读《老子》,说《老子》又能背又能读多享受啊!

我一直觉得林林是个不爱读书的孩子,为了能让他每天多读几行书,不知付出了多大的耐心。不管怎样我做到了坚持,我希望能把林林培养成一个真正爱读书的孩子,希望他的兴趣能够永远保持下去,让书成为他一生的好伙伴,让他在中文的世界里畅快的遨游,我心足矣。
cattie_y
2012-12-10 00:11
等德国回来之后,我会继续往下做,争取明年初把论语不二字全套做完。满10套起印,大家踊跃报名哈。 
cattie_y
2012-12-10 00:10
另外,林妈提到的,杜曼识字闪卡,我正在做,夏天的时候已经出了两套打样,课堂上开始使用,不少妈妈已经看到了。等德国回来之后,我会继续 
2012-12-10 00:08:26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新浪微博登陆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