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xiaohuweiwei 于 2009-6-30 01:15 编辑
你觉得你的本能做啥,我倒是小小问问,作为本,他的处理能力比起网本有多少提高,作为本,他又有多少移动能力,这些都是亮点。
小小总结一下吧,买笔记本的亮点法,这是我总结的买笔记本时的一个选择方法,不要盲目,仅仅看价格认为有性价比,或者别的,每个人买电脑都有自己的价格区间,怎么在这个区间内做最好的选择才是最重要的,这是我的观点。仅以pc机为例,mac不算数
1外观,这点很好解释,外观么,大多数mm最关注的一个方面,很多mm都仅仅因为这个外观而选择自己的电脑,这点无可厚非,作为亮点,外观这个方面其实充分反映了厂商希望将这台电脑推向某一人群,其中用得最多的是sony,色彩斑斓,或者极轻极薄,这些都是亮点。其实其中包括了很多,比如说笔记本的移动性能或者显示器的好坏,或者类似的很多方面,所谓面子工程,一家厂商要想推销自己的一台好电脑,必然给他一个好面子,反过来却不一定,所以我们还要考虑别的因素。
2品牌效应,这点很难控制,作为厂商需要做极大的宣传和长久的考验才能的来得,作为一个品牌虽然不能保证产品一定能完美,但是某一个品牌都代表了一个概率,和自己产品的主攻区间,比如说tp主攻高端市场,sony主攻时尚市场和高端商务市场,hp主要是中高端商务市场,台湾品牌主攻中段市场和部分低端市场,这就是在某个价格区间思考电脑品牌的一般思路,每个品牌有自己的主攻方向,在这个程度上,他们的电脑是经过精心设计的,产品的优秀率也是能够保证的,品牌同时还代表了出问题的概率,同时也保证了出问题后解决问题的态度和速度。
3性能,这是最让人难以琢磨的了,也是最容易让人上当的地方,即使老手,稍有不慎也会被层出不穷的硬件给弄晕很让人伤心的是很多人都认为性能就是硬件的配置,拿显卡来说芯片越好就是显卡越好,但这点其实完全是误解,还是显卡,一块显卡刚上市的时候和一年之后的价格差了一倍,其中有生产线的问题,但是也有工艺的问题,很多人都发现了,n卡的第一批卡往往用的都是8层板,而到了后期就简化成了6层板甚至是4层板,这板的厚度决定了显卡的电气性能的稳定性,耐热能力。另外初期的板上大量的电容也保证了稳定性,而到了后期低价卡都被简化掉了,显存型片的替换等等,性能上的差异可想而知,钱都是从这里挤出来的。所以说性能是最难让人把握的东西,表面的数据完全不能说明内部的实际情况。
最后一点是价格,这点最直观了,但是这点往往给人以错觉,有的人为了价格不惜一切,有的人价格越高越好,在我看来,价格属于最不重要的因素,它最先一步确定了我需要考虑的机器的区间,但是最后一步决定了我的选择,在所有具有最多亮点的机器中选择价格低的那台才是最后的选择。 |
2009-6-30 00:07: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