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守陵环境不错呀(14被幽禁的地方)步步里面曦敏嫁给14 ZT
地处遵化县西北部马兰峪的昌瑞山南麓,面积达78平方公里,位于北京以东125公里,故名东陵,它和清西陵是我国现模最大、体系完整的古代封建帝王及其后妃陵墓的建筑群。东陵地势向阳,地形宽敞,河流左环右绕,四周山脉前拱后卫,帝后陵墓各依山势东西排开。
清顺治年间,顺治皇帝在一次狩猎中,偶然来到昌瑞山下,勒马四顾,看到这里风景优美,山峦之间“王气葱郁”,骑在马上流连忘返,取下射御钩弦用的板指投向上空。谕示众臣:“板指落下,必是佳穴,可作为朕的寿宫”。顺治帝“驾崩”后,康熙帝为其父亲开始营建陵墓,称孝陵。以后康熙朝的帝王后妃也分别葬在孝陵的东侧,开创了清代的“子随父葬”、“祖辈衍继”的“昭穆之制”。这种丧葬制度到了雍正帝时发生了变化。
东陵共有陵寝和园寝14处(所谓“陵”是帝王的坟墓,“寝”是陵区祭祀的斋宇,两者往往合称;所谓“园寝”是指建于帝王陵墓之帝的妃嫔的坟墓或皇子的墓地),其中帝陵5座,后陵4座,妃园寝5座。埋葬了5个皇帝、15个皇后和136个妃子。在原来的风水墙围之外还有王子和公主等人的园寝。整个陵园分前圈和后龙。前圈是陵墓建筑区,占地48平方公里;后龙指绿化围地,面积更大,占地2000平方公里。陵墓布局以顺治帝的孝陵为中心,以神道为中轴线的东边有景陵、惠陵及其后妃园寝;裕陵、定陵及其后妃园寝在西边。陵区最南面的建筑是石碑坊,从这里直达孝陵的宝顶。神道就有5公里长,其间井然有序地排列着大红门、列衣殿、碑亭、影壁山、石像(生生)、龙凤门、七孔桥、神道桥、下马碑、隆恩门、隆恩殿、二柱门、石五供、明楼,这一系列建筑物由一条宽12米的砖石神道连接起来,主次分明,富有节奏感。
www.dragonsky.net龙的天空编辑
东陵殿宇是规格化建筑,如隆恩殿(祭殿)重檐歇山九脊顶。所有结构全系卯榫结合,严实坚固。康熙十八年(1679年)的京东大地震(8级)和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陵墓的木结构建筑均未受到显著的破坏。
孝陵是顺治帝的陵墓。从孝陵往东是孝东陵,埋葬顺治的皇后和妃子、福晋、格格等28人。
景陵是康熙帝的陵墓,位于孝陵以东偏南的地方,规模仅次于孝陵。地宫中附葬的有皇后及皇贵妃等4人。景陵之东尚有妃嫔等48人的园寝。
裕陵是乾隆帝的陵墓,位于孝陵之西。乾隆帝名弘历,是雍正帝第四子。在位60年,后传位儿子(禺页)琰,再当了4年太上皇。他自封为“十全老人”,这个活了89岁的皇帝,是中国历代帝王中寿命最长的。裕陵是一帝、二后、三皇贵妃合葬的墓群。裕陵西500米处的裕妃陵,葬有皇后、皇贵妃及妃嫔共40人。
在陵区附近有一温泉,因其水如沸汤,故名汤泉。
www.dragonsky.net龙的天空出版发行
位于遵化西北汤泉村东,距县城18.5公里,历史上曾是皇家洗浴之地。这个汤泉很有特色,而且历史悠久,早在1300多年前就被开发利用。当年唐太宗李世民东征时,就曾在此驻跸沐浴,并赐名为“福泉”。
汤泉周长约23米,四周由大理石砌成,池上有石栏,建有\"流杯亭\".明万历5年,戚继光任蓟镇总兵时誓师此地,曾修葺汤泉。泉水水质甚佳,内含硫磺等多种矿物质,常浴可健身。清朝皇帝对汤泉尤为酷爱,康熙皇帝不仅多次到此,题诗作赋,修整池馆,而且建造了别具一格的流杯亭。该亭为八角攒尖顶,檐下雕龙,下有石凳,亭内顶端有木雕云龙,探头俯视亭内。地面石板上刻有“S”形水道石槽,热气腾腾的泉水从池南的石雕龙头引入石槽。如在亭中设宴,将盛酒的酒杯放在亭下环形石槽内,杯随水漂,在“漂杯”的过程中,水烫酒热。这种流杯饮酒之法,古已有之,但利用温泉“流杯”,却是汤泉的一大特色。
这里群山环绕,绿树成荫,环境清静。
——
这个是因为我自己地理知识混乱,有时候看说十四在遵化守陵墓,有时候说是在汤泉,我脑子里一团混乱。所以就大概看一下,这个遵化和汤泉究竟怎么回事情。以及和北京城的远近。看完后,叹道,好地方,十四若会欣赏,在经历了那么多风云后,泡泡温泉,饮饮酒,也是自在的。不过可惜后来他被弄到寿皇殿监禁了。那里可就大不如这里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