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快捷登录

新浪微博登陆

搜索
CDD 法语助手
楼主: 苹果皮皮

历届奥斯卡最佳影片 大工程 编辑中 请勿插队~

93
回复
7220
查看
[ 复制链接 ]

新浪微博达人勋

本帖最后由 苹果皮皮 于 2009-3-5 16:53 编辑

第三十一届奥斯卡最佳影片(1959)
片名:Gigi
中文:琪琪
又名:金粉世界

出品:美国米高梅影片公司
上映时间:1958年05月15日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语言: 英语
导演:
查尔斯 沃尔特斯 (Charles Walters) / 文森特 明奈利 (Vincente Minnelli)
编剧: 艾伦 杰伊 勒纳 (Alan Jay Lerner) / 安尼塔 卢斯 (Anita Loos) / Colette
主演:( Leslie Caron)   ( Maurice Chevalier)   ( Louis Jourdan)   ( Hermione Gingold)   ( Eva Gabor)   


剧情简介:
      是根据法国女作家柯莱特的同名中篇小说改编并拍摄的一部娱乐性歌舞片。
  故事发生在二十世纪的巴黎。有一个名叫琪琪的小姑娘,在祖母玛米塔的精心照顾下渐渐长大了。她调皮、任性、活泼、好动。
  为了把她培养成一个高贵、淑雅的女士,祖母特地送她到阿莉西亚姨妈家接受每周一次的特殊教育,她必须从一个高雅淑女的言谈举止、吃穿用戴上从头学起,而对此种教育,琪琪却不以为然,满不在乎。
      制糖业公司的财产继承人,富家子弟加斯东.常常到琪琪家来作客,他很喜欢这个天真无邪的小姑娘,经常送她一些糖果和小礼物,陪她一起玩纸牌游戏,两个人都觉得很开心。通过经常的接触,加斯东被渐渐长大的琪琪吸引住了,发现她具有独特的青春魅力,有主见,又纯真,不禁爱上了她,而使她幸福的唯一选择当然是娶琪琪为妻。
  祖母极力促成这门婚事,但琪琪对结婚既反感又恐惧,断然拒绝了加斯东的求爱。在加斯东痛苦无奈、醉生梦死之时,琪琪的内心也经历了从未有过的失落和惆怅,最后终于发现她是多么喜欢加斯东。
  于是琪琪主动写信邀请加斯东到她家,当着祖母面表示接受了加斯东的爱情。加斯东喜出望外,亲自选购了贵重的宝石项链送给娇小的未婚妻琪琪,并带她参加巴黎的大型社交舞会。
  琪琪身着银色晚礼服,显得新鲜出众,充满青春活力,但她的举止不雅,惹恼了加斯东,两人不欢而散。又经过一番周折,两人重归于好,结为伉俪。
琪琪.bmp
2009-3-2 17:29:28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本帖最后由 苹果皮皮 于 2009-3-5 16:58 编辑

第三十二届奥斯卡最佳影片(1960)

片名:Ben-Hur
中文:宾虚
又名: 宾汉/宾虚传

出品:美国米高梅影片公司
上映时间:1959年11月18日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语言: 英语
编剧:
Christopher Fry / 戈尔 维达尔 (Gore Vidal) / Karl Tunberg
导演:(威廉·怀勒 William Wyler)   
主演:(查尔顿·赫斯顿 Charlton Heston)   (杰克·霍金斯 Jack Hawkins)   (哈亚·哈拉雷 Haya Harareet)   (斯蒂芬·博伊德 Stephen Boyd)   (休·格里菲思 Hugh Griffith)   (玛莎·斯科特 Martha Scott)   


剧情简介:
      故事发生在古代罗马军队侵古以色列的时期。耶路撒冷新任总督奎忒斯抵达以色列,其部下、军团司令官梅瑟拉凯旋回到故乡,得意非凡。他遇见旧友--当地一豪族之子宾虚,但对后者十分傲慢,两人成了冤家。
  宾虚偷偷爱上了贩卖奴隶的商人的女儿埃丝特。一天,奎忒斯率领官吏巡市.宾虚的妹妹伊拉丝在自家的楼上观看欢迎队伍,无意中将屋顶上的瓦片碰落下去,正巧掉在总督的头上,于是一家人被当作谋反者统统被抓。后来,身强力壮的宾虚被卖作奴隶,在乒舰上当水手,一次,兵舰遭海盗船的袭击,宾虚救了舰队司令官的性命,获得了自由,司令官将他带到罗马,收为养子。
  宾虚在罗马的竞技场上英勇无比,成为一名著名的角斗士,后来重返耶路撒冷,梅瑟拉十分妒忌,提出同他来个战车竞赛。在竞赛内那一天。两人加鞭催马,互相追赶……梅瑟拉不时地暗害宾虚,结果自己的战车却翻倒在地。
      多年以后,宾虚不幸患上癞病,与在山上服苦役的母亲和妹妹相会。这时耶稣降临,宾虚的病被治好了……


关于《宾虚》
      该片改编自卢·华莱士的长篇小说《基督故事》,影片场面壮观,气势恢弘,荣获了11项奥斯卡大奖,创下了奥斯卡史上前所未有的纪录。它以新约时代为历史背景,以犹太人宾虚同罗马指挥官玛瑟拉之间的爱恨情仇为主线,通过个人之间的冲突反映了罗马帝国对异族异域的侵略扩张和残暴统治,表现了犹太人民反抗压迫、争取自由的决心和不屈不挠的坚定信仰。当两个人几经波折,终在赛马场上重逢,借着一场空前的马车战,他们的恩怨随着滚滚黄沙湮没在风中……
  对于神的谦恭之感和敬畏之情成为影片中最具张力的一种力量,影片以"基督在世时"为特定的历史背景,探索了在基督的故乡这一特定地域中的"动荡不安的政治及宗教形势",耶稣在主人公宾虚的一生当中反复出现,但从来没有露出过面容,"那只手仿佛从天而降,从银幕之外伸进来,递给苦难者一瓢水和求生的欲望"……浓厚的宗教色彩贯穿影片始终,但这种色彩不是神秘,也不是迷信,而是一种骄傲,一种信仰,一种坚毅而深沉的力量。
宾虚.jpg
2009-3-2 17:29:31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本帖最后由 苹果皮皮 于 2009-3-5 17:04 编辑

第三十三届奥斯卡最佳影片(1961)
片名:The Apartment
中文:桃色公寓
又名:公寓春光/非常公寓
出品:美国联美影片公司
上映时间:1960年06月15日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语言: 英语
导演:比利·威尔德 Billy Wilder   
主演:(杰克·莱蒙 Jack Lemmon)   (雪莉·麦克雷恩 Shirley MacLaine)   (弗雷德·麦克默里 Fred MacMurray)   (雷·沃尔斯顿 Ray Walston)   (杰克·克鲁申 Jack Kruschen)   (大卫·刘易斯 David Lewis)   



剧情简介:
      该片通过一个小职员的眼睛,深刻揭示了当时美国社会中的种种弊端,表现了小人物的喜怒哀乐。
  影片中的主人公巴德是一家保险公司的小职员。是个想在竞争的社会里出人头地的青年。他工作勤恳,过着独身生活,连个女朋友都没有,在公寓租了一套房间,但经常不回去。而是在公司休息室里一边吃速溶食物,一边独自看电视。
  巴克斯特的几个上司虽然都有妻室,还常常跟别的女人幽会,为了巴解上司,他经常将自己公寓的钥匙借给上司,让他们在那里和女人们幽会,自己则在公司休息室里暂避,有时甚至不得不睡在公园的长椅上。
      这天,有人通知巴德,说人事处请他立即去一趟,有要事相告。巴德兴冲冲地走出办公室。乘电梯时,他忍不住告诉法兰,自己这次被排在公司评定工作效率的第10名,也许能晋升。法兰将别在自己胸前的玫瑰花取下别在巴德身上,祝他走运。
  出乎巴德意料之外的是,新来的人事处主任普尔赖克也是为了向他借公寓钥匙。更让他震惊的是,和普尔赖克约会的竟是他暗恋的法兰。这一打击,使巴德痛苦万分,便借酒浇愁。
  一天,他喝醉九回到了家里,发现法兰被普尔赖克撇下不管,躺在床上昏迷不醒。原来,普尔赖克同法兰打得火热时曾经说过自己将与妻子离婚而娶她,可这是欺骗。法兰绝望中服了大量安眠药。巴德赶紧请医生来抢救。法兰终于转危为安。
  医生临走时说:“作为你的邻居,我得劝你一句。一个人活着,就应该象个人样,做个有出息的人,懂吗?”医生的话使巴德极为震动。他看穿了上司的卑鄙,对提薪升级再也不感兴趣了。当普尔赖克再次向他借公寓钥匙时,巴德毫不犹豫地将辞职书扔到了他面前。法兰了解到巴德对自己的一片真心,赶到公寓,只见他把香槟的瓶塞打开,以示庆贺……


关于《桃色公寓》
      此为彼得.威尔导演的一流喜剧,曾获奥斯卡最佳影片等多项大奖,也将男女主角杰克.莱蒙和雪莉.麦克琳塑造成一对大受欢迎的喜剧偶像。
      本片对上班小人物的“小螺丝钉处境”有体贴的同情,对这种人物给主管逢迎拍马的行为也作出有趣的嘲讽,几十年后观看依旧能令人产生共鸣。一群演员全部都有优异的演出。
桃色公寓.jpg
2009-3-2 17:29:34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本帖最后由 苹果皮皮 于 2009-3-5 17:11 编辑

第三十四届奥斯卡最佳影片(1962)

片名:West Side Story
中文:西区故事
又名: 梦断城西
出品:美国联美影片公司
上映时间:1961年10月18日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语言: 英语/西班牙语

导演:(杰洛姆·罗宾斯 Jerome Robbins)  (罗伯特·怀斯 Robert Wise)   
主演:(娜塔利·伍德 Natalie Wood)   (理查德·贝依玛 Richard Beymer)   (拉斯·坦波雷恩 Russ Tamblyn)   (丽塔·莫雷诺 Rita Moreno)   (乔治·查克里斯 George Chakiris)   (西蒙·奥克兰 Simon Oakland)   



剧情简介:
      西区是纽约的贫民窟集中地。那里有两个少年流氓集团。一个叫“火箭”,由白人组成,头目是里弗;一个叫“鲨鱼”,由波多黎各人,头头是贝尔纳尔多。两帮势不两立。经常挑衅格斗,酿成流血事件。
  一天夜里,西区举行了一场规模颇大的舞会。两个团伙间展开了一场独特的“竞赛”,在众人的呼喊声中,里弗的好友托尼和贝尔纳尔多的妹妹玛丽亚相遇。两人一见钟情,就象在梦中似的一起跳着舞。贝尔纳尔多发现了他们,他暴跳如雷地扑过来,强行让手下带走了玛丽亚。
  回到了家的玛丽亚正准备上床,忽然听见有人在呼唤她。她走近窗口,又见到了托尼。第二天,玛丽亚听说“鲨鱼”将和“火箭”决斗,便希望托尼去阻止他们。托尼答应了她。
  晚上,“鲨鱼”和“火箭”在街头相遇。两伙人正准备动手,托尼匆匆赶到,他试图阻止他们之间的斗殴,但贝尔纳尔多却不理睬,还一拳把托尼打倒在地。里弗见状,便动了手。当里弗用刀逼住了贝尔纳尔多时,托尼要里弗停手。里弗稍一犹豫,
  但贝尔纳尔多的刀先捅进了里弗的胸膛。托尼奔过去抱住了里弗。贝尔纳尔多又持刀向他刺来,托尼眼明手快,拿起里弗的刀刺进了贝尔纳尔多的胸口。
  玛丽亚对此十分伤心。贝尔纳尔多的女朋友用最污秽的话骂她,责备她,但她始终忘不了托尼。托尼不知从哪儿获悉玛丽亚忧思而想轻生,便陷入绝望。贝尔纳尔多生前曾希望妹妹嫁给他的好友奇诺。可奇诺看到玛丽亚钟爱的竟是杀兄的仇敌,一时狂怒之下,身藏手枪去找托尼算帐。玛丽亚得知之后迅速赶到托尼处报信,但就在这一刹那间,奇诺的枪响了,无情的子弹夺去了托尼的生命。玛丽亚悲痛欲绝……



关于《西区故事》
      该片夺得1961年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配角、最佳女配角、最佳彩色片摄影、最佳彩色片美工、最佳彩色片服装设计、最佳剪辑、最佳音乐、最佳歌舞片音乐十项大奖。
  原剧由著名舞蹈家杰洛姆·罗宾(一九八二年曾率领其舞蹈团访华)设计,是百老汇的保留节目,久演不衰。怀斯与罗宾斯合作,运用电影手段,将它相当完好地再现在银幕上。影片从摄影棚布景圈子里跳出来,把观众引到纽约街头,以曼哈顿西部贫民区为背景,展现了现了现代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悲剧以及流氓阿飞的暴力活动情景。
  《西区故事》乃是美国“街头音乐歌舞片”的经典之作。许多歌舞场面都是在真实环境中展开,罗宾斯设计的舞蹈动作奔放明快,充满活力,颇具纽约芭蕾舞剧团的风格,加上导演处理富于动跃感与社会气息,摄影机移动,自如结果使影片大获成功,强烈的色斑纵横交叉,眼前展现纽约的全景,摄影机在空中飞舞,然后轻巧的落在纽约的西区。片中许多歌曲如《玛利娅》、《晚上再见》等,上映后迅速流传开来。
  当时好莱坞正处于新旧交替之间,对具有新意的作品和新冒出来的人材比较推崇。《西区故事》触及种族矛盾问题,音乐的处理颇有独到之处,充满美国式的活力,这些迎合了时代潮流与大众所好,因此独占一九六一年奥斯卡十项奖,按其数量之多仅次于《宾虚》。
西区故事.jpg
2009-3-2 17:29:37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本帖最后由 苹果皮皮 于 2009-3-5 17:18 编辑

第三十五届奥斯卡最佳影片(1963)

片名:Lawrence Of Arabia
中文:阿拉伯的劳伦斯
又名: 沙漠枭雄
出品:美国哥伦比亚影片公司
上映时间:1962年12月10日
制片国家/地区: 英国
语言: 英语/阿拉伯语/土耳其语  
编剧:
Michael Wilson / 罗伯特 鲍特 (Robert Bolt) / T.E. Lawrence
导演:大卫·里恩 David Lean   
主演:(彼得·奥图尔 Peter O'Toole)   (亚历克·吉尼斯 Alec Guinness)   (安东尼·奎恩 Anthony Quinn)   (杰克·霍金斯 Jack Hawkins)   (奥玛·沙里夫 Omar Sharif)   ( José Ferrer


剧情简介: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后,德国的盟友土耳其趁机侵入阿拉伯半岛,而该地区的各个部族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无力抵抗土耳其侵略军。英国军方派了一个"阿拉伯通"、陆军情报军官劳伦斯到那里进行活动。
      劳伦斯在去麦地那会见部族首领费萨尔王子的途中,遇见了哈里苏部族的首领阿里,此人年轻剽悍,后来给了劳伦斯很大的帮助。劳伦斯到费萨尔处,只见他的大本营遭到土尔其飞机的轰炸,伤亡惨重。费萨尔采纳了劳伦斯的意见,从陆路攻打亚喀巴,为占领大马士革铺平道路。劳伦斯则与阿里率领突击队穿过沙漠,冒着炎热与风沙。日夜兼程,很快攻下该城。
  英国在阿拉伯半岛的意图是给阿拉伯人有限的枪枝弹药,叫他们牵制士耳其的兵力,同时将阿拉伯各部族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劳伦斯基本上是按照这一战略采取行动的,但做法上比较讲究策赂。他换上阿拉伦人的服装,尽量在生活上接近阿拉伯人,由于突击队屡建战功,威震中东,劳伦斯被誉称为"阿拉伯的劳伦斯"。
  在对大马士革发动的总攻势中,劳伦斯与阿里率领的阿拉伯军队骁勇善战,长驱直入,比英军提前一天攻入。但战后,英阿双方在管辖大马士革这个问题上发主严重分歧,劳伦斯困于复杂的政治外交斗争之中,仕途失意,不得已退役。他回到英国后,忧郁不得志。在一次交通事故中身亡。


关于《阿拉伯的劳伦斯》
      这部电影有足够多的内容,值得一看再看。
      单从历史来说,故事是一战背景下的中东战场,英国在中东的主要对手是德国的盟友土耳其,双方争夺最大目标就是阿拉伯地区丰富油资源。当时阿拉伯地区是土耳其势力范围,但土耳其对阿拉伯人采取高压统治,引起阿拉伯人强烈反抗。英国就采取资助金钱、军火、派遣军事顾问等各种方式煽动阿拉伯部落对土耳其的反抗。劳伦斯就是在这一背景下被派遣到中东的阿拉伯部落。劳伦斯是一个阿拉伯问题专家,很快就得到阿拉伯人的信任,奇袭阿喀巴,更使他在整个中东声名大震,同时劳伦斯也是个有理想的人,他希望为阿拉伯人推翻土耳其的统治取得独立,成立民主同盟,与英国成为永久盟友。其后他组织阿拉伯部落武装破坏土耳其的铁路运输,袭击据点等手段最大限制了土耳其后防补给,配合了英军在这一地区的军事行动。但英国在这一地区的终极目标是取代土耳其成为当地统治者,最大攫取当地的资源。同样,阿拉伯上层贵族也不认可西方那一套民主模式,一心回复以往的统治地位。而劳伦斯的悲剧也就在于此。当他率领阿拉伯武装夺取大马士革后,就被授以上校军衔,阿拉伯人将他当作英雄来崇拜,他却因为无法兑现自己的承诺而满怀惭愧而离开中东。
      而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劳伦斯从一个彬彬学者变成一个嗜杀的沙漠枭雄,是战争扭曲了人性还是战争诱发了人的恶的一面。而他种种杰出的表现是否是源于极端自我的表现欲(本人很不同意这种看法),等等问题都值得探讨。
      而其中几处战争场面都为人物的心理起了很好的铺衬作用,如阿喀巴之战象征自由、奔放,而未段屠杀土耳其溃军显露劳伦斯被扭曲的人性。这种作用,我还未在另的导演作品能起到如此作用,这点至今仍未被人所超越。
      有兴趣可以找找《智慧七柱》这部劳伦斯自传作品看看。
阿拉伯的劳伦斯.jpg
2009-3-2 17:29:39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本帖最后由 苹果皮皮 于 2009-3-5 17:23 编辑

第三十六届奥斯卡最佳影片(1964)

片名:Tom Jones
中文:汤姆.琼斯
出品:英国伍德福尔公司
上映时间:1963年10月06日
制片国家/地区: 英国
语言: 英语
导演:Tony Richardson   
主演:(艾伯特·菲尼 Albert Finney)   ( Susannah York)   (休·格里菲思 Hugh Griffith)   ( Edith Evans)   ( Joan Greenwood)   ( Diane Cilento)


剧情简介:
      汤姆·琼斯原是一个私生子,后被当地一绅士收为养子。他长大后才貌出众,颇得绅士欢喜。但他性情豪放,向往浪漫、冒险的生活,先是跟邻近一庄园主的女儿索菲娅相好,正打得火热时却有个第三者——表弟比菲尔介入,两人争风吃醋。汤姆于是又跟牧羊女调情说爱了……无聊的生活、严厉的家规加上流言蜚语,使汤姆觉得再也不能呆在乡下了,他野心勃勃地决定到伦敦去大干一番事业。
  途中,在下塌的旅馆里,他看见一个中年女子遭到X L军官的侮辱,便拔剑奋勇相救。自从汤姆走后,索菲娅不甘寂寞,也私自离家,流浪天涯,她无处可去,只好暂时住在一个女商贩家里。不料某日,汤姆也来到那女商贩家,两人久别重逢,格外高兴,酗酒狂欢个通宵。
  由于一场误会与虚掠,两人分头来到伦敦,顿时被牵入风流韵事之中。比菲尔为了陷害汤姆,买通几名歹徒,诬告汤姆行凶抢劫。论罪,汤姆要被处以极刑,他的一些好友也设法营救,他被押到刑场,正当汤姆上绞架时,索菲娅的父亲策马赶至,一刀砍断绳索,示出敕免令。象许多好莱坞电影一样,在本片的最后汤姆与索菲娅终于可以幸福地一起生活了。


关于《汤姆·琼斯》
      该片改编自英国作家亨利·费尔汀同名小说的影片《汤姆·琼斯》是整个1960年代古装影片中的典范之作。导演托尼·里察得森用传统而又流畅的手法将一个具有莎士比亚风格的爱情小品演绎得出神入画,虽然影片在它拍摄的年代中显得没有什么前卫性,但精致的制作和演员们出色的表演仍然为其赢得了1963年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导演在内的四个奥斯卡重要奖项。
      受舞台剧《愤怒的回顾》的影响,展开了英国戏剧界的新潮运动。藉此,一批年轻人在1959年发表了自由电影运动宣言,并陆续拍出了一系列反映年轻人抗议精神的电影。这批英国影坛精英,日后全被好莱坞挖走,究其原因,就是因为本片扬威奥斯卡,曾获第三十六届奥斯卡最佳影片等四项金像大奖。影片的编导阵容结合了新潮运动的创始人约翰.奥斯本和自由电影运动的旗手托尼.理查森。描述弃婴汤姆.琼斯长大后风流倜傥,掳获不少芳心,遭普利菲尔妒忌,不择手段将他逐出家门。后来在伦敦又遭普利菲尔的陷害,险些被处死。欧渥尔得知他的身世,将他救出,得以亲人相见。本片执导手法前卫而个人化,既不排斥传统,也溶入了更多新式技巧。在当时是令人耳目一新,并影响到随后几年美国新好莱坞电影的新风貌。
汤姆.琼斯.jpg
汤姆.琼斯2.bmp
2009-3-2 17:29:42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本帖最后由 苹果皮皮 于 2009-3-5 17:31 编辑

第三十七届奥斯卡最佳影片(1965)
片名:My Fair Lady
中文:窈窕淑女

出品:美国华纳兄弟公司
上映时间:1964年10月21日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语言: 英语

导演: 乔治 丘克 (George Cukor)
编剧: 艾伦 杰伊 勒纳 (Alan Jay Lerner) / 乔治 伯纳德 肖 (George Bernard Shaw)
主演:(奥黛丽·赫本 Audrey Hepburn)   (雷克斯·哈里森 Rex Harrison)   (斯坦利·霍洛韦 Stanley Holloway)   ( Wilfrid Hyde-White)   ( Gladys Cooper)   (杰里米·布雷特 Jeremy Brett)  


剧情简介:
      卖花女伊莉莎.杜利特尔,长得眉清目秀,聪明乖巧,但出身寒微,家境贫寒。她每天到街头叫卖鲜花,赚点钱补贴家用。
  一天,伊莉莎甜美的嗓音引起了语言学家希金斯教授的注意,教授夸口只要经过他的训练,卖花女也可以成为贵夫人。伊莉莎觉得教授说的话对她是一个机会,就主动上门请求教授训练她。
  教授的朋友皮克林和他打赌,如果让伊莉莎以贵夫人的身份出席6个月后将举办的大使游园会而不被人识破真相,那么皮克林愿意承担一切试验费用和伊莉莎的学费。
  希金斯欣然接受了挑战。他是不甘示弱的,他从最基本的字母发音开始教起。希金斯是个精力旺盛和讲究科学的学者,对每一感兴趣件事都能废寝忘食。他胸怀坦荡、丝毫不怀任何恶意,但他又象孩子一样,毫不顾及他人的感情,对伊莉莎严加训练。
  有一次,希金斯带伊莉莎去参加母亲的家宴时,年轻的绅士弗雷迪被伊莉莎的美貌和谈吐自若的神情深深打动,一见倾心,竟然丝毫也认不出她就是曾经在雨中向他叫卖的肮脏的卖花姑娘不。
  希金斯已经40多岁,还未结婚,他从来看不上年轻姑娘,可现在在生活上竟然离不开伊莉莎了。他的衣服饮食和约会安排,全凭伊莉莎照料。
      然而使伊莉莎气恼的是希金斯简单粗暴的脾气。他教她温文尔雅的用语,却从不用温文尔雅的态度对待她。
  6个月后,希金斯满怀信心地带伊莉莎和皮克林一起出席希腊大使举办的招待会。伊莉莎是以皮克林上校的养女的身份参加这次大使的招待会的,她全力以赴,谈笑自若,风度翩翩,光彩照人。当她出现在大家面前时,人们停止了交谈,欣赏着她令人倾倒的仪态。她的待人接物圆熟而老练,而又恰到好处,希金斯的第一个学生尼波姆克用尽看家本领与伊莉莎周旋,却被伊莉莎弄得晕头转向,失败而归,希金斯成功了。
  但当回到家里后,由于希金斯对疲惫不堪的伊莉莎随意乱嚷,伊莉莎自尊心受到了伤害,委屈之下,愤然离开了希金斯的家。
  她在门口遇到了痴情的弗雷迪-他每天晚上都来到伊莉莎窗下徘徊,默默地关注着伊莉莎,伊莉莎为他的痴心感动。
  虽然希金斯态度暴躁,然而却是真情实意地对待伊莉莎,在伊莉莎赌气出走之后因此而十分苦闷,。当他得知伊莉莎已经和弗雷迪相爱时,虽然内心很痛苦,但仍然慷慨地表示要帮助他们开一家花店。伊莉莎纯真善良,有自己的理想,尽管她已经学会了上流社会的种种习惯和举止谈吐,无法回到原来的生活圈中,但她依然希望拥有自己的生活,而不是在上流社会做一个陪衬。
  希金斯望着一对远去的情侣,衷心地为他们祝福。


关于《窈窕淑女》
      起用遐迩闻名的奥黛丽.赫本领衔主演。《窈窕淑女》耗资三千二百万美元,堪称电影史上成本最高的音乐片、布景富丽,服装华美,宴会、舞会、剧院、赛马场等场面均拍得瑰丽多彩,美不胜收。该片的艺术成就很高,有许多优美的歌曲,因此被提名十三项奖。后来同另一部音乐片《玛丽.波宾丝》展开激烈竞争,终于以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最佳摄影、最佳歌曲、最佳服装设计与最佳音响效果七项将,战胜了对手。
窈窕淑女.jpg
窈窕淑女2.jpg
2009-3-2 17:29:44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本帖最后由 苹果皮皮 于 2009-3-5 17:37 编辑

第三十八届奥斯卡最佳影片(1966)

片名:The Sound Of Music
中文:音乐之声
又名: 真善美/仙乐飘飘处处闻
出品:美国20世纪福克斯公司
上映时间:1965年03月02日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语言: 英语
编剧: 欧内斯特 莱曼 (Ernest Lehman) / 霍华德 林赛 (Howard Lindsay (I)) / Maria Augusta Trapp
导演: 罗伯特·怀斯 (Robert Wise (I))
主演:(茱莉·安德鲁斯 Julie Andrews)   (克里斯托弗·普拉莫 Christopher Plummer)   ( Eleanor Parker)   (理查·海恩 Richard Haydn)   ( Peggy Wood)   ( Charmian Carr)   



剧情简介:
      音乐之声取材于1938年发生在奥地利的一个真实故事:见习修女玛丽亚是个性格开朗,热情奔放的姑娘。她爱唱歌、爱跳舞,还十分喜爱大自然的清新、宁静和美丽。只要修道院的门开着,她就常在苍翠的群山间象云雀一样歌唱,在洁净的小溪边和潺潺的流水合唱。 修道院院长觉得玛丽亚不适应这种与尘寰隔绝的生活,该放它到外面看看。就这样,她来到萨尔茨堡当上了前奥地利帝国海军退役军官冯.特拉普家7个孩子的家庭教师。冯.特拉普是个心地善良的爱国者,他在服役期间功勋卓著,几年前,不幸死了心爱的妻子,现在心灰意冷。家里没有歌声,没有笑声,也不许人家提到他的妻子。他爱自己的孩子,但是并不了解他们,老是象指挥水兵一样管理着他们。
      玛丽亚穿着不合身的旧衣服,戴着顶破旧的帽子,拎着手提箱、挟着吉它离开了修道院。她一路放声高歌、蹦蹦跳跳、莽莽撞撞,一口气闯进了上校家。上校见她这付模样,对她能否做家庭教师表示怀疑;而上校管教孩子们的做法也令她大为惊讶:只要他的哨声一响,孩子们就从各自的房间里以最快的速度奔跑出来,排好队,按水兵操练的要求报出自己的姓名。
      孩子们生性活泼可爱,各有各的性格、爱好和理想。他们不愿意过这种严加管束的生活,总设法捉弄历届的家庭教师,使他们呆不下去。对玛丽亚自然也不例外:一会儿出其不意把蛤蟆放在她的口袋里;一会儿趁她不备将松球放在她的座位上。但玛丽亚自己就具有孩子般的性格,她能理解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的所作所为。她引导他们,关心他们,帮助他们,赢得了他们的信任,很快就成了他们的知心朋友,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她在上校离家去维也纳期间,用窗帘布给孩子们做了游戏服,带他们去野餐、郊游、爬树和划船;教他们唱歌,从“多,来,米”学起,直到排练歌曲。于是这个家庭平添了笑语、欢乐和生气,充满了音乐之声。当上校带着准备与他结婚的男爵夫人回来时,家中呆板、冰冷的空气完全变了,他的“水兵们”已被训练成了一支很有素养的家庭合唱队。这激起了上校对生活的热爱,换回了失去的幸福,也唤起了他对玛丽亚的爱情。
      男爵夫人知难而退,玛丽亚和特拉普上校终于结成了美满的伴侣。
      这时正是三十年代希特勒吞并奥地利的前夕,纳粹分子早已嗅出了上校家浓郁的自由奥地利气味。在萨尔茨堡举行奥地利民谣节的当天,上校和玛丽亚蜜月归来,同时柏林来电,命令上校参加纳粹的海军,并把他和全家置于严密监视之下。
      借着参加民谣节的机会,特拉普家庭合唱队在奥地利同胞面前奉献出他们心底里的歌,并在朋友们和修女们的协助下,全家逃出了多难的祖国,留下了绕梁不绝、回肠荡气的对祖国眷恋的爱情之歌。


关于《音乐之声》
      十分适合亲子同乐的一部影片。有趣的故事,悦耳的歌曲、温馨的人情、天真无邪的笑料,构成了这部曾打破影史上最高卖座纪录的歌舞片,并曾获最佳影片等五项奥期卡金像奖。茱丽安德鲁丝扮演真有其人的奥国修女玛莉亚,她到鳏居军官家中照顾他的七个孩子,后来还成为他们的继母。在德军纳粹占领奥地利之后,他们全家利用一次公开表演的机会逃出了魔掌。导演罗伯特.怀斯成功地掌握住本片的各项吸引人要素,使它成为一部长青的家庭电影。
      该片清新有致,雅俗共赏。既有幽默的情趣,又有深沉凝重的感情,在各国的民意测验中经常被评为“最受欢迎的影片”,是全世界票房最高的电影之一。其中流传最广的几首经典音乐,如表达玛利亚对大自然热爱的主题曲《音乐之声》;轻松愉快的《孤独的牧羊人》;特拉普上校演唱的深情无限的《雪绒花》;欢乐大方的《哆口来咪》;以及可爱的孩子们演唱的《晚安,再见!》等等,都成为人们记忆中最值得珍惜和细细回味的艺术佳作,被视做人类最珍贵的永恒佳品。
      许多人都曾问过我最喜欢的电影是什么,可能他们认为我作为功夫名星,应该喜欢那种带有暴力色彩的影片,可是说出来或许会很让人奇怪,我最喜爱的电影既不是史泰龙的枪炮,也不是施瓦辛格的特技,而是充满温馨的《音乐之声》。因为在这部影片中,我所感到的是人世间那种最淳朴、最简单的友爱和挚爱之情,这部影片让我的全身心都感到放松。
音乐之声.jpg
音乐之声2.jpg
2009-3-2 17:29:47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本帖最后由 苹果皮皮 于 2009-3-5 17:47 编辑

第三十九届奥斯卡最佳影片(1967)

片名:A Man For All Seasons
中文:公正的人
又名: 永远走红的人/四季之人/良相佐国
出品:美国哈兰公司、美国哥伦比亚公司联合出品
上映时间:1966年12月12日
制片国家/地区: 英国
语言: 英语/拉丁语
编剧: 罗伯特 鲍特 (Robert Bolt)
导演: 弗雷德 金尼曼 (Fred Zinnemann)
主演:(保罗·斯科菲尔德 Paul Scofield)   (温迪·希勒 Wendy Hiller)   ( Leo McKern)   (罗伯特·肖 Robert Shaw)   (奥逊·威尔斯 Orson Welles)   ( Susannah York)   



剧情简介:
      时值英国十六世纪,亨利八世执掌政权。英国国王亨利八世是一个暴戾好色的君主,他18岁即位并娶了亡兄的寡妇凯瑟琳为妻,但他妻子只为他生了一个女儿玛丽以后几次生育的孩子都早夭,而且有迷信说法说弟娶兄嫂不吉。为了生育子嗣,他又和女侍官安娜产生了婚外情,并让自己的主教沃尔西向教皇申请离婚,另娶美貌的安娜。当时法律规定,国王要离婚,非经教皇同意不可,因为他这次婚姻是教皇亲自批准的。
  为教皇出了一个难题,因为当时教廷亦不想得罪有强大势力的西班牙,迟迟不能批准他离婚,而他的女侍官已经怀孕。他着急采取了多次措施,先把宰相撤职拘禁,再下令停止向教廷交纳教税,最后直至没收教会财产,迫使教皇开除他的教籍。牧师托马斯为人正直,勇于直言上谏,不仅是一位颇有声望的政治家,也是一位受人尊崇的天主教徒,但在朝野之中树敌很多。在沃尔西主教离任后,他就坐上了大主教的位置。
  于是亨利八世叫大法官托马斯·莫尔爵士在所谓不追究国王罪过的法令上签字,并作为全权代表去跟教皇交涉。托马斯由于虔信天主教,宁可辞去大法官的职务,也拒不签字;而且借口要和妻子儿女过安宁的生活,而坚决不去和教皇交涉。这一方面加剧了他和国王的矛盾,另一方面引起了枢秘官和大法官秘书克伦威尔的不满。
  后来枢秘官去世,托马斯被任命为该职,而克伦威尔升为大法官,他帮助亨利八世了结这一场荒唐的婚变,但克伦威尔还要把托马斯置于死地,他阴谋将托马斯手下的人都拉拢过去。托马斯不得已辞职,在辞职后锒铛入狱,他企图逃跑,又被捉拿,最后被送上断头台。至此,这位举国良相仍坚持自己的信念。


关于《公正的人》
      该片由美国哈兰公司与哥伦比亚公司一九六六年联合摄制出品。据说,该片的导演弗瑞德·泽恩曼花了三年的功夫才完成了此电影的构思和各种准备工作,从故事内容到背景考证,从人物设置到场景布置……因为镜头里每一个角落、每一个摆设都要原汁原味的,这简直是在研究历史,而且还要把历史活生生地呈现出来,如此说来,三年的时间也不算很多。
  此片一经上映就获得了广泛的好评,并一举获得了第三十九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改编剧本、最佳摄影(彩色)、最佳电影服装设计(彩色)五项大奖。

公正的人.jpg
公正的人2.jpg
2009-3-2 17:29:50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本帖最后由 苹果皮皮 于 2009-3-5 17:59 编辑

第四十届奥斯卡最佳影片(1968)
片名:In The Heat Of The Night
中文:炎热的夏夜
又名: 恶夜追缉令/月黑风急杀人夜
出品:美国联美影片公司
上映时间:1967年08月02日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语言: 英语

导演:诺曼·杰威森 Norman Jewison   
主演:(悉尼·波伊提尔 Sidney Poitier)   (罗德·斯泰格尔 Rod Steiger)   (沃伦·奥茨 Warren Oates)   (李·格兰特 Lee Grant)   (拉里·盖茨 Larry Gates)   ( James Patterson)   



剧情简介:
      在美国南方密西西比河沿岸,有一座城镇叫斯帕特。这个城镇既小又穷,而且种族歧视十分严重。芝加哥的一位大企业家科尔伯特,为了帮助这个小镇摆脱贫困,来到这里招工建厂,不料在一个十分炎热的夏夜被人谋杀,身上的900美金也不翼而飞。
      多年来斯帕特的治安情况一直比较平静,这起意外的谋杀案,令刚上任两天的盖尔斯警官一筹莫展。他便指派警官萨姆设法搜寻嫌疑犯。当萨姆来到火车站,看到一个黑人觉得不顺眼,而且发现这个黑人带有许多现金,就不问青红皂白将他逮捕。哪料到,这个叫蒂白斯的黑人青年来头可不小,他是东部地区费城一名干练的刑事警察,这次是回乡探望母亲。
  由于案情复杂,盖尔斯只好请蒂白斯帮忙,虽然他心里看不起黑人。就在这时,警官萨姆又抓住了一个名叫哈维的青年,在他身上搜出了死者的饯包和300元现金。警长盖尔斯武断地认定哈维就是凶手。然而,蒂白斯根据死者伤口的情况认为凶杀。随着调查的的深入,警长意外地发现自已的手下萨姆在案发的第二天去银行存入600美元。这下,警长又把凶手的帽子套在了萨姆头上。对此,蒂白斯却不以为然,并据理向警长盖尔斯说明另有凶手。盖尔斯固执已见,还对蒂白斯产生不满,甚至勒令他立即离开这里,不准插手此案。由于蒂白斯的出现,使这个斯巴达镇的种族歧视的黑势力十分恼怒,他们扬言“这个黑鬼活不到星期天”。一天,蒂白斯上街办事,突然遭到4名白人青年的袭击,好在警长盖尔斯及时赶到,蒂白斯才免遭暗害。
  蒂白斯并未因此离去,依然努力搜集破案的线索。就在此时,一个名明叫珀迪的青年来到警察局控告萨姆强奸了他的妹妹,并使她怀了孕。蒂白斯觉得此事蹊跷,决定从中下手,打开凶杀案的缺口。蒂白斯打听到镇上有位专干非法堕胎的黑妇人,就立即走访了她。在费了一番口舌后,黑妇人告诉蒂白斯,珀迪的妹妹晚上要来打胎,那个使姑娘怀了孕的男子也会陪她一起来,就在说话间,珀迪兄妹闯了进来,同来的还有小吃店老板拉尔夫。对照以前搜集到的线索,蒂白斯一下子明白了拉尔夫就是他要抓的凶手。
  蒂白斯把真相告诉了珀迪,气疯了的珀迪向拉尔夫扑去。拉尔夫开枪打死了珀迪,自己终于落入法网。拉尔夫在警察局里交待了自己的罪行,全案真相大白。此时,警长盖尔斯对蒂白斯敬佩不已,并亲自把他送上了远去的列车,这算是他要表示的一点最大程度的诚意了。



关于《炎热的夜晚》
      影片根据约翰.鲍尔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联美公司于一九六七年摄制出品,由诺曼杰维森导演,西德尼.波蒂埃主演,最终夺得当年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最佳改编剧本、最佳剪辑、最佳音响五项大奖。《炎热的夜晚》不仅是第一部得到最佳影片的黑白问题片,也是第一部获此大奖的侦察推理片。片中一黑一白冤家搭档式的人物关系,也开启了往后同类影片的先河。黑人演员西德尼•波蒂埃在后来两部影片中再次扮演蒂贝斯这个角色:《神探黑金刚》(They Call Me Mister Tibbs,又译《全面大通辑》)和《神探勇闯毒龙潭》(The Organization,又译《黑金刚勇捣毒龙潭》)。20年后推出电视剧集。值得一提的是本片的原声音乐由有着欧美流行音乐教父之称、发掘和制作迈克克逊等国际巨星的世界著名音乐人昆西琼斯Quincy Jones一手打造,非常有味道,NL此版收录《炎热的夜晚》精彩电影原声,主菜单向上可欣赏。(八卦一下,大家熟悉的日本著名作曲家久石让原名藤泽守,“久石让”这个名字其实就是来源于他的偶像——美国黑人音乐家及制作人昆西琼斯Quincy Jones。他把Quincy Jones这个名字改成日语发音,再联上最近似的汉字姓名,就变成了“久石让”。)
炎热的夜晚.jpg
2009-3-2 17:29:53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本帖最后由 苹果皮皮 于 2009-3-5 18:09 编辑

第四十一届奥斯卡最佳影片(1969)
片名:Oliver!
中文:雾都孤儿
又名: 孤雏泪/奥利弗
出品:美国罗米靳斯公司
上映时间:1968年09月26日
制片国家/地区: 英国
语言: 英语
导演: 卡罗尔 里德 (Carol Reed)
编剧: 查尔斯 狄更斯 (Charles Dickens) / Lionel Bart / 弗农 哈里斯 (Vernon Harris)
主演:( Ron Moody)   ( Shani Wallis)   (奥利弗·里德 Oliver Reed)   ( Harry Secombe)   ( Mark Lester)   ( Jack Wild)


剧情简介:
      影片的故事发生在十九世纪的英国。在一个寒冷的深夜,英国伦敦的平民区里,一个婴儿刚刚出世,他母亲便离开了人世。谁也不知道那产妇是谁,她遗下的儿子便成了无名的孤儿。孤儿被本地教会收留,由女管事抚养,给他起了一个名字叫奥利弗。 奥利弗九岁的时候,不能像有钱人家孩子那样进学校念书,女管事还把他送进工厂,和其他童工一起,日夜干力不胜任的苦活,并且不让他吃饱。性格倔强的奥利弗被大家推为代表,提出增加粮食的要求。工厂的职员大惊失色,便不愿继续收留奥利弗,怕他影响其他童工。
      当时,殡仪馆的老伴森亚比利正需要学徒,便花了五个金镑把他领了出去。奥利弗换了个新环境,生活过得稍好了一些。他参加出殡行列,行动规矩,合乎礼仪。老伴很满意,但遭到年长学徒的忌妒,故意讥笑、侮辱他过世妈妈的人格。奥利弗忍无可忍,拔拳搏斗。老板夫妇将他毒打,他悲愤填胸,星夜出走。一连步行了七天,才到达伦敦。 举目无亲,饥寒交迫,在绝望中他遇到了少年亚狄。亚狄带他到一栋破败的屋子里,这里原来是窝藏匪盗的窟。贼首弗根见奥利弗聪明伶俐,很是喜欢,便要他和亚狄一起上街去偷窃。不料亚狄失手被发现,奥利弗心虚,拔腿逃跑,结果被人抓进了警局。贼首弗根听说奥利弗被抓,痛责亚狄无用,又担心奥利弗在警局招认,便和另一贼首皮利商议,决定由皮利的妻子南珊出面,冒充奥利弗姐姐,具保将他领回。
      但是,警局审批时,书店老板证明,他看到当时扒窃的小贼并非奥利弗。被窃的主人是伦敦富翁罗勃特,因自己冤枉奥利弗很感歉疚,又见他可爱又可怜,便将他领回家去。奥利弗到罗勃特家后,受到老人的宠爱,既不愁吃穿,还能上学读书。不料,罗勃特有个名叫孟斯的亲戚,追究奥利弗的身世,发现原来他是罗勃特的外孙,那罗勃特的全部家产便要由他承受。孟斯企图某夺谋夺这笔财产,便将此事严守秘密,还和贼首皮利勾结,企图谋害奥利弗。 某日,皮利和他妻子南珊在街上寻访,遇见奥利弗,立即把他绑回贼窟。弗根将他毒打,几乎丧命。南珊从孟斯处探听到奥利弗的身世后,十分同情,为了救他出险,让他祖孙团员,便暗暗去把消息告诉了罗勃特,答应下次带奥利弗同来。不料事情被皮利发现,和弗根一起,将南珊活活打死。罗勃特在家等候南珊,到了约定之期,不见南珊到来。忽然听到街上传说南珊惨死,便报告警局,随同警察直捣贼窟。市民们也纷纷参加捉贼,声势浩大。弗根和皮利最终难逃法网。奥利弗死里逃生,被罗勃特领回,祖孙团聚。

关于《雾都孤儿》
      到今天,查尔斯 狄更斯的这部不朽社会小说《雾都孤儿》问世整整一百八十年历史了。据文坛专业人士说,凡是经典的影片都属于对于文学原著进行了原汁原味映像再创作。看了罗曼 波兰斯基新近执导的翻拍放稳稳一版英国故事影片《雾都孤儿》之后,再一次想起来了英国著名导演大卫 里恩差不多六十年前拍摄黑白影片《雾都孤儿》。我们观众知道,英国知名作家查尔斯 狄更斯创作的小说《雾都孤儿》被翻译成为几十种文字在全世界各地进行流传之外,还有将近二三十个不同映象作品的全球进行演义。其中最为经典的影片要数大卫 里恩的这个电影版本了。相比之下,大卫 里恩的电影更加忠实于查尔斯 狄更斯原著,直观看上去,仿佛就是原著《雾都孤儿》原始版画语。
      1836年秋冬之季,穷困年轻的查尔斯 狄更斯化名“博兹”开写五十三章回的英国社会底层问题小说《雾都孤儿》。这部作品主要以当时资本主义社会贫富悬殊的世情冷暖作为故事大背景,讲述了伦敦富人弃婴奥立弗 退斯特不幸诞生并在孤儿院长大,之后这个只有五块钱身价的九岁孩子饥饿难挨,独自逃跑到雾都伦敦成为一名正宗街头浪子。从此开始了他多难的坎坷童年。开始为了谋生奥立弗 退斯特来到一家棺材商业店打工。奥立弗 退斯特饱受欺凌再次逃跑却不幸误入一个扒手团伙,成功地演义成为了一个小小窃贼。屡经奔命最后终于云开见日,小奥立弗 退斯特最终历尽艰辛和亲人相聚了。这是狄更斯许多的社会问题的小说当中一个比较理想化的戏剧性收尾。拍摄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末的大卫 里恩影片《雾都孤儿》在相当个人化拍摄过程中,也对狄更斯的小说《雾都孤儿》尊敬无误,甚至在映像化的时候也绝对是一板一眼照单全收。
雾都孤儿.jpg
2009-3-2 17:29:55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本帖最后由 苹果皮皮 于 2009-3-5 18:16 编辑

第四十二届奥斯卡最佳影片(1970)
片名:Midnight Cowboy
中文:午夜牛郎

出品:美国联美影片公司、杰罗姆.海尔曼公司联合出品
上映时间:1969年05月25日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语言: 英语/意大利语
导演:
约翰 施莱辛格 (John Schlesinger)
编剧: James Leo Herlihy / 华道索尔 (Waldo Salt)
主演: 达斯廷·霍夫曼 / Dustin Hoffman / 乔恩·沃伊特 / Jon Voight / 西尔维亚·迈尔斯 / Sylvia Miles


剧情简介:
      生活清贫的牛仔乔(乔恩·沃伊特 Jon Voight 饰)从老家来到纽约讨生活,他自认为风流倜傥,因此想在纽约当个男妓混口饭吃。当他第一天来到纽约时,就在大街上勾搭女人。不料,人地生疏的他生意不成反而亏了20块钱。沮丧不以的乔遇到了专靠骗点小钱为生的里佐(达斯汀·霍夫曼 Dustin Hoffman 饰),里佐骗乔说他认识一个男妓集团的首脑,但要收20元作为中介费。最后里佐只是把乔介绍给了一个同性恋的拉皮条,愤怒不以的乔随后找到了里佐。里佐收留了无家可归的乔,两人渐渐成了无所不谈的好朋友。
  里佐向往着迈阿密的生活,他邀请乔和他一起到迈阿密去闯世界。生活无着的两人这晚来到一家地下酒吧去碰运气,当乔终于搞到一单生意后,体力不支的里佐摔下了楼梯。奄奄一息的里佐此时最记挂的仍是迈阿密家乡的阳光,乔为了完成朋友的愿望,开始铤而走险。


关于《午夜牛郎》
      该片是詹姆斯·莱奥·赫利西所著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的电影。影片由英国著名导演约翰·施莱辛格执导,两大巨星达斯廷·霍夫曼和庄·沃伊特联袂主演。亚当·霍伦德担任摄影,沃尔多·萨尔特完成剧本的改编。影片上映后虽然遭遇到冰火两重天式截然不同的评价,但在当年的奥斯卡上却风光无限,力捧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和最佳改编剧本三项分量十足的大奖。值得一提的是这部被评论为“纽约街头生活的风俗画”和“垃圾箱里的浪漫主义”的影片由涉及到过多同性恋场面而被定为“X”级影片(17岁以下青少年不得观看),同时也是历届奥斯卡最佳影片中惟一一部X级影片。本片最引人瞩目之处在于对同性恋方面描画上的突破,但影片真正吸引观众还在于批判现实的态度和揭示了美国社会的种种阴暗,极为充分地战线了了美国社会存在的人与人之间的疏离和人本身的孤独寂寞。影片开始时有这样一组镜头,孤身上路的乔在长途汽车上遭遇到形形色色的人,其中有带着孩子的母亲,带着牛仔帽的老牛仔,闭目养神的老年妇女。当满怀着对美好生活憧憬的乔和他们友好地打着招呼试图和他们进行交流时,遭遇的却是不理解和不搭理。这让乔感到分外失落。从少年时期就感受到孤独的乔渴望爱的滋润。但现实中的冷落却让他备感孤独。乔这个人物作为影片的主角之一,导演在其中赋予了更多的关注和笔墨,对乔的心路历程给予了非常充分地展现。一个自我感觉良好的西部牛仔贸然闯入人际淡漠的现代都市,毫无一技之长只想依靠 出卖色相换取生活的乔显然无法适应这样的生活,这几乎就注定了悲剧的发生。怀揣着梦想的年轻人感觉自己和环境格格不如试图挣扎和改变,但这注定要付出代价。前路茫茫未可知,在经历了一系列挫败后,雀不得不抛弃了最初幻想而考虑最现实的问题:肚子问题。导演将镜头对准了美国电影中很少触及到的下层人士的悲凉生活,而不是中产阶级粉饰太平式的虚假的繁花似锦。对现实无情的揭示和批判态度也是影片大获好评的因素之一。上世纪60年代以前,同性恋的话题在美国也是一个讳莫如深的问题。本片第一次在美国影坛上直言不讳地揭示了同性恋问题,引起轩然大波亦在情理之中。但不可否认的是影片并没有将重点放置在这个美国早已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上。浅尝辄止式的描述仅仅是为了更深层次表现隐藏在乔外表之下的孤独。《午夜牛郎》被誉为是美国“新电影”的一部代表作。上世纪60年代,美国社会对越战的困惑、性自由的蔓延、嬉皮士文化的入侵等社会现象导致的社会秩序混乱和道德标准的模糊或缺失。艺术家们将作品的视线对准了美国年轻一代幻想的破灭、精神之叛逆以及对未来的彷徨之上。这种具备叛逆精神的潮流之作贴近了观众的真实生活,当然大受欢迎。
      该片的导演约翰·施莱辛格1925年生于英国伦敦一个儿科医生家庭。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施莱辛格随军队参加各种演出。大学毕业后,施莱辛格曾为电视台拍过电视纪录片,并在一些影片中充当配角。1961年,他导演了影片《终点站》,并由此一举成名。40多年来,他导演的《说谎者比利》、《星期天,流血的星期天》等影片获得了影评人和观众的肯定,成为英国电影先锋派电影大师之一。《午夜牛郎》可以说是施莱辛格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在本片中,施莱辛格强调的是人物与环境,人与人的不适应感和不可调和,大胆坦率地剖析了纽约这个繁华大都市的生活。大色块和俯瞰镜头给观众一种极度的空旷和疏离感。颓废的现代都市男女和天真的西部青年牛仔形成了鲜明而强烈的对比,给观众一种灼烧感和刺痛感。这种切割式的对生活的逼视不同于冷静的旁观,在冷静的镜头之下分明可以感受到导演对于生活的思考和对底层悲剧小人物的怜惜。影片最后一个镜头是乔坐在死去的里佐身边迷惘地望着车外海滩上的风景,车窗之上映射着冷冰的高楼影象。影片在此嘎然而止。乔对生活的憧憬在此全部破灭,伤感的情绪强化到了高潮,给观众留下无尽的思考空间。但影片却不是一味地伤感,浓郁的具有美国乡村风格的音乐始终在影片中萦绕,这似乎在说明导演对过去好时光的缅怀,也似乎在彰显着导演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和展望。
      影片在制作方面除了有一位功力深厚的导演施莱辛格之外,还集合了凭借《毕业生》声名雀起的达斯廷·霍夫曼和当时尚名不见经传的庄·沃伊特(此君是著名影星安吉丽娜·茱丽的父亲,在《碟中谍》中的反派角色为我国观众所熟悉)。事实上击败了众多的竞争者而获得了”乔”这一角色的庄·沃伊特没有辜负制片人和导演的期望。他高大而健硕的身体,忧郁而迷茫的眼神,举手投足间俨然就是“午夜牛郎”的化身。而有着演技之神之称的达斯廷·霍夫曼更是将自己的无敌演技发挥得淋漓尽至。始终氤氲在眉宇间的愁苦,疾病带来的伤痛,萦绕在心间的对美好生活的渴求和自己对乔之友情的珍视,这些复杂的情绪交织在一起是对达斯廷·霍夫曼演技的巨大考验。而达斯廷·霍夫曼用他具有杀伤力的完美演出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让人不得不相信在影片中的达斯廷·霍夫曼就是纽约街头一个困窘的混混。难怪达斯廷·霍夫曼自己也承认在所有自己参演的影片中他最喜欢自己在《午夜牛郎》中的演绎。除此之外,本片的编剧沃尔多·萨尔特是美国著名剧作家,曾创作过《温克尔先生去参战》、《蝗虫之日》、《归家》等20多部剧本,在电影界一直享有声誉。而凭借《冬狮》,《狮子与我》,《远离非洲》和《与狼共舞》等影片四获奥斯卡最佳原著音乐金像奖的大师级电影音乐家约翰·巴里更是奉献上了具有鲜明个人烙印的好听音乐,为影片的主题作了最好的注解和铺垫,精彩非凡。
午夜牛郎.jpg
2009-3-2 17:29:58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本帖最后由 苹果皮皮 于 2009-3-5 18:22 编辑

第四十三届奥斯卡最佳影片(1971)

片名:Patton
中文:巴顿将军
出品:美国20世纪福克斯公司
上映时间:1970年02月04日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语言: 英语/德语/法语/俄语/阿拉伯语
编剧:
Edmund H. North / 弗朗西斯 福特 科波拉 (Francis Ford Coppola) / Ladislas Farago
导演:Franklin J. Schaffner  
主演:(乔治·斯科特 George C. Scott)   (卡尔·莫尔登 Karl Malden)   ( Stephen Young)   ( Michael Strong)   ( Carey Loftin)   ( Albert Dumortier)   


剧情简介:
      一九四三年在北非,英美盟军遭到绰号叫"沙漠之狐"隆美尔元帅率领的德军反击,展开了一场大规模的战斗,结果美军遭到惨败。陷入了困境。为了扭转战场形势,重振美军力量,美国当局派乔治.巴顿将军前往第二特种部队任司令官,有才华的布莱特雷少将为他的助手。
      年逾50的巴顿,雄心勃勃,一上任就整顿军纪,命令伙房必须准时开饭,官兵服饰整齐,不准女人裸体画带进军营,还制订了极严格的训练计划。经过雷厉风行的整顿,巴顿部下的官兵们,一扫悲观畏战的情绪,成为一支纪律严明、斗志昂扬、骁勇善战的部队。
      不久,巴顿率领第二特种部队,与德军隆梅尔的军团进行了激烈的战斗,德军大败。巴顿部队乘胜追击,最后把残兵败将赶出了非洲战常 巴顿又被派往第7军担任指挥官。他决定从西西岛南部登陆进攻巴勒莫,让英军的蒙哥马利将军攻取赛罗可斯,以牵制该地的敌军。但计划遭到蒙哥马利的反对。于是美国英联军最高司令艾森豪威尔出于双方面子的维护,其中包括蒙哥马利的情绪,就采纳了英方的作战计划,巴顿气愤异常,他不愿作英军部队的配角,但作为军人,他不得不服从命令。
      1943年7月,英美联军分别在西西里岛南部和东部登陆。但由于德军防御主力的顽强抵抗,蒙哥马利部队无力攻破敌军防线,最高指挥部就命令巴顿管辖下的第二特种部队让公路给英军前进,然而特种部队的德军猛烈炮火下让路,伤亡很大,指挥部又命令停止前进,而巴顿还是全速行进,赶在蒙哥马利部队前面,攻克了敌军防线,后来巴顿在记者招待会上兴奋不已。 巴顿部队继续攻克墨西拿,但由于德炮火猛烈反击,也由于巴顿一意孤行的作战方案,部队推进迟缓,伤亡惨重。巴顿不得不亲自往前方侦查。在视察随军医院时,他动手打了一个已被战争折磨得疲备不堪的士兵,引起震惊,但士兵们还是服从命令,以惨重代价攻占了最后一个德军据点墨西拿。
      巴顿赢得了"血胆将军"的美誉,但由于他对蒙哥马利不友好态度,以及粗暴欧打士兵,引起各方不满。在艾森豪威尔严令下,巴顿无奈地向各方公开道歉。可他的检讨仍然得不到别人的谅解,他被解除了军职。 在诺曼底登陆战役中,巴顿又被艾豪威尔起用。但在这次战役中,巴顿只起"声东击西"的配角作用。他委屈、苦恼、愤恨。他利用开会之机,就把气出在俄国人身上。
      不久,巴顿被任命为第三军军长。1944年6月6日,诺曼底战役打响。巴顿在阿登战役中,解除了巴斯托尼一地之围。正当他眼看就要取得个人和军事上的完全胜利之时,他的行动却受到了艾森豪威尔的约束。原来,艾森豪威尔出于政治上的压力,已决定优先照顾蒙歌马利的北方战线,并让俄国人进军占领布拉格,虽然巴顿已经深入到捷克斯洛伐克境内了。 战争末期,巴顿因作战有功,胸前挂满勋章,还被任命为巴伐利亚军事司令。德国投降后,在美、苏军队庆祝胜利的宴会上,巴顿竟然冷漠、仇视俄国人,并宣称希望和俄国人打仗,因为他认为美国人绝不能向俄国人示弱!
      艾森豪威尔大为恼火,巴顿再次被撤了军职,从此结束了他的战争生涯。然而当巴顿离别他手下的同行时,他为这一不公正的决定感到忿忿不平。
      1945年年底,他在德国驻地附近的一次车祸中身亡。


关于《巴顿将军》
      美国故事片《巴顿将军》是一部以真人真事为依据的军事传记片,根据迪斯拉斯·法拉戈所著的《巴顿:磨难与胜利》和奥马尔·N·布莱德雷所著的《一个士兵的故事》两书内容所创作。这是近十几年来,美国所拍摄的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背景的重要影片之一,获43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剧本、最佳导演等7项奖。
      影片根据真人真事改编,人物与情节基本上忠实于历史。巴顿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毁誉参半的经历,包括殴打士兵、发表不慎重的政治言论等都得到了如实的反映。该片属战争题材,且不乏雷霆万钧的战斗场面,如坦克大战等,但同样也用了许多笔墨描写了人与战争的关系,将巴顿这个“暴戾的军神”的个性写活了,全片紧扣主人公,精细刻画出他的性格、脾气与内心矛盾,而没让他淹没在一大堆装甲和隆隆的履带声中。影片不但歌颂了巴顿将军,而且也通过对巴顿这个人物的刻画,肯定了美国在打败德、意结束欧洲战争中的作用。
      该片在摄影上有一定的特色,它运用高级宽银幕技术,使影片的画面显得相当漂亮,许多巨大场面拍摄清晰而集中,其中沙漠里的战斗和巴顿将军在隆冬越过法国的场面,格外令人赞叹。导演还借助于综合的移动镜头完成了由点到面的空间展示,先用整体环境中的一个局部造成突出的效果——战争的残酷性,然后再让观众带着这个由局部造成的强烈的印象,去领会场战争的规模。
      由于美国官方的大力宣传,《巴顿将军》公映后获得好评,连连获奖。军事题材影片过去是一向受冷落的,但在一九七O年度奥斯卡评选中《巴顿将军》却战胜了由大名星主演、高成本的《爱情的故事》、《航空巷》等片,夺得最佳影片、最佳剧本、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最佳美工、最佳剪辑与最佳音响七项大奖。
      本届颁奖典礼最“经典”的是在电影《巴顿将军》中巴顿将军的扮演者乔治·斯科特的拒领。当时,已为世人瞩目的乔治·斯科特在颁奖典礼即将开幕之时,从千里之外的西班牙发来一纸电文,文字简单,态度却颇强硬:“我本人将不接受这一提名奖励,艺术家们都应是朋友,不必卷入竟争的提名、评奖的旋涡。”原来,他一方面对奥斯卡的评选方法不满,另一方面对巴顿这个有争议的人物持保留态度。
巴顿将军.jpg
2009-3-2 17:30:00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本帖最后由 苹果皮皮 于 2009-3-5 18:39 编辑

第四十四届奥斯卡最佳影片(1972)
片名:The French Connection
中文:法国贩毒网

出品:美国20世纪福克斯公司
上映时间:1971年10月07日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语言: 英语/法语
导演:威廉·弗莱德金 William Friedkin)   
主演:(吉恩·哈克曼 Gene Hackman)   ( Fernando Rey)   (罗伊·谢德 Roy Scheider)   (托尼·比安科 Tony Lo Bianco)   ( Marcel Bozzuffi)   ( Frédéric de Pasquale)


剧情简介:
      马塞,地中海的一颗明珠。可是在这个风光旖旎的地方却潜伏着一个贩毒集团────"法国贩毒网"。贩毒集团头子叫夏尔涅,绅士打扮,蓄着山羊胡子。
  他获悉电视明星德布罗将赴纽约联系拍片事宜,便想利用他的合法身份进行一大宗vipercontraband。viper就藏在德布罗专用的林肯牌轿车里。法国贩毒网跟纽约的贩毒地区有密切的联系。
  该市pol.ice局缉毒科派出两名得力探员-吉米和帕蒂调查此案。他们通过窃听电话知道贩毒老手萨尔将同夏尔涅会晤,马上进行跟踪,但被老奸巨滑的毒贩子甩掉了。
      据黑市行情,每公斤viper卖价八千美元,夏尔涅contraband进来60公斤纯viper,加水稀释,再卖出去可以赚3200万美元。
  一天,吉米去追查毒贩,在高架铁桥下,突然两枪劈头打来。吉米四下张望,发现凶手正在逃跑,紧追不舍。凶手跳上高架列车,吉米驱车追,终于在车站将凶手击毙。
  警方拉紧了对毒贩活动的搜索网,甚至把电视明星的轿车拆开,结果什么也没有发现。于是根据线索直捣贩毒基地-伍德岛。正当毒贩们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时候,警车呼啸着追来。毒贩们纷纷逃进楼房,紧接着是一场激烈的枪战,双方互有伤亡。pol.ice施放催泪弹,在烟雾的掩护下,吉米与帕蒂等冲进楼房……
  枪声渐渐平静了,毒贩们举着双手走了出来,唯独夏尔涅不见了,吉米又提枪潜入,良久只听见一声枪响,而后是死一般的沉寂……狡猾的夏尔涅漏网了。


关于《法国贩毒网》
      根据罗宾摩尔的真人真事作品改编而成的缉毒故事,是美国六十年代后期崛起而到七十年代方兴未艾的"新电影"运动的代表作。曾一举获得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最佳导演、最佳编剧、最佳剪辑五项金像奖。故事讲述两名纽约警察契而不舍地追查,终于破获一宗来自法国的大规模海洛因走私案。导演威廉.弗里德金以紧凑生动的手法把警匪片带入到一个娱乐性的新天地。全片外景在纽约及马塞实地拍摄,写实感强烈。片中的追踪场面拍得十分出色,尤其是汽车与高架桥火车平行追逐的一段戏已成飞车场面的经典之作。吉恩.哈克曼扮演粗犷的警探“卜派"(大力水手),演来活力十足,使他一跃成为国际巨星。
法国贩毒网.jpg
2009-3-2 17:30:03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本帖最后由 苹果皮皮 于 2009-3-5 18:44 编辑

第四十五届奥斯卡最佳影片(1973)
片名:The Godfather
中文:教父
出品:美国派拉蒙影片公司
上映时间:1972年03月15日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语言: 英语/意大利语/拉丁语
导演: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 Francis Ford Coppola   
主演:(马龙·白兰度 Marlon Brando)   (阿尔·帕西诺 Al Pacino)   (詹姆斯·凯恩 James Caan)   (理查德·卡斯特尔诺 Richard S. Castellano)   (罗伯特·杜瓦尔 Robert Duvall)   (斯特林·海登 Sterling Hayden)


剧情简介:
      1945年夏天,美国本部黑手party科莱昂家族首领,“教父”维托·唐·科莱昂为小女儿康妮举行了盛大的婚礼。“教父”有三个儿子:好色的长子逊尼,懦弱的次子弗雷德和刚从二战战场回来的小儿子迈克。其中逊尼是“教父”的得力助手;而迈克虽然精明能干,却对家族的“事业”没什么兴趣。
      “教父”是黑手party首领,常干违法的构当。但同时他也是许多弱小平民的保护神,深得人们爱戴。他还有一个准则就是决不贩毒害人。为此他拒绝了毒枭素洛佐的要求,并因此激化了与纽约其它几个黑手party家族的矛盾。圣诞前夕,素洛佐劫持了“教父”的大女婿汤姆,并派人暗杀“教父”。“教父”中枪入院。素洛佐要汤姆设法使逊尼同意viper买卖,重新谈判。逊尼有勇无谋,他发誓报仇,却无计可施。
  迈克去医院探望父亲,他发现保镖已被收买,而警方亦和素洛佐串通一气。各家族间的火并一触即发。迈克制定了一个计策诱使素洛佐和警长前来谈判。在一家小餐馆内,迈克用事先藏在厕所内的手枪击毙了素洛佐和警长。
  迈克逃到了西西里,在那里他娶了美丽的阿波萝妮亚为妻,过着田园诗般的生活。而此时,纽约各个黑手party家族间的仇杀却越来越激烈。逊尼也被康妮的丈夫卡洛出卖,被人打得千疮百孔。“教父”伤愈复出,安排各家族间的和解。听到噩耗的迈克也受到了袭击。被收买的保镖法布里奇奥在迈克的车上装了BoB!!!。迈克虽幸免于难,却痛失爱妻。
  迈克于1951年回到了纽约,并和前女友凯结了婚。日益衰老的“教父”将家族首领的位置传给了迈克。在“教父”病故之后,迈克开始了酝酿已久的复仇。他派人刺杀了另两个敌对家族的首领,并亲自杀死了谋害他前妻的法布里奇奥。同时他也命人杀死了卡洛,为逊尼报了仇。
  仇敌尽数剪除。康妮因为丈夫被杀而冲进了家门,疯狂地撕打迈克。迈克冷峻地命人把康妮送进了疯人院。他已经成了新一代的“教父”——唐·科莱昂。
教父.jpg
教父2.jpg
2009-3-2 17:30:05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新浪微博登陆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