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快捷登录

新浪微博登陆

搜索
CDD 法语助手
楼主: 苹果皮皮

历届奥斯卡最佳影片 大工程 编辑中 请勿插队~

93
回复
7211
查看
[ 复制链接 ]

新浪微博达人勋

本帖最后由 苹果皮皮 于 2009-3-2 16:55 编辑

第十六届奥斯卡最佳影片(1944)

片名:Casablanca
中文:卡萨布兰卡
又名: 北非谍影
出品:美国华纳兄弟影片公司
上映时间:1942年11月26日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语言: 英语/德语/法语

编剧: Casey Robinson / 霍华德 科克 (Howard Koch) / Joan Alison
导演: (迈克尔·柯蒂兹 Michael Curtiz)  
主演: (汉弗莱·博加特 Humphrey Bogart)   (英格丽·褒曼 Ingrid Bergman)   (保罗·亨里德 Paul Henreid)   (克劳德·雷恩斯 Claude Rains)   (康拉德·维德 Conrad Veidt)   (悉尼·格林斯特里特 Sydney Greenstreet)  


剧情简介:
      二战期间,卡萨布兰卡是欧洲逃往美国的必经之地,那里鱼龙混杂,局势紧张。里克(汉弗莱·博加特 Humphrey Bogart 饰)是一个神秘的商人,他在卡萨布兰卡开了一家人气很旺的夜总会,并拥有两张宝贵的通行证。一天,反纳粹人士维克多和妻子伊尔莎(英格丽·褒曼 Ingrid Bergman 饰)来到夜总会,原来他们正在逃避纳粹的追捕。碰巧的是,里克发现,伊尔莎竟然是他的旧日情人。那段爱曾经刻骨铭心,却因为一个误会而终止。而当误会消解时,伊尔莎和里克的感情还是不可避免的重燃了。里克手上的两张通行证能帮助维克多度过难关,但这样一来,伊尔莎是决定留下,还是离去,他们的爱情在政治和伦理的推波逐流中走向何方。

关于《卡萨布兰卡》
      1942年华纳兄弟公司请罗纳德·里根(没错,就是后来的里根总统)和安·谢里丹在一部二战的影片中担任男女主角。因剧本的问题,两人均退出了剧组,替代他们的是褒曼和亨弗莱-鲍嘉。他们成功地刻画了发生在战争期间的动人故事。虽然剧本一改再改,但褒曼和鲍嘉的表演令世人难忘。那个曾被认为是最糟糕的剧本成为好莱坞不朽的名片的蓝图。《卡萨布兰卡》获得三项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和最佳剧本。
      《卡萨布兰卡》拍摄于1942年,正值二次世界大战白热化阶段。本片可说是适时诞生的佳作,一经放映便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卡萨布兰卡这个位在非洲摩洛哥西部的港口,在影片中被假想成二次大战时,正如片子一开头所介绍的那样,在卡萨布兰卡什么事都可能发生,什么东西都可以拿来做交易。在这徨乱的中,一间美国人所开的里克酒店成为故事的中心。人们在这里探听消息,等候班机,外表只是个夜总会的酒店,里面却暗藏着赌场、黑市买卖、各种阴谋技俩,甚至还有个法国革命领袖……一
      自《卡萨布兰卡》诞生之后,对它着迷者大有人在,甚至有人联系当时的形势分析说,片中的里克酒店是代表着美国,而众人在酒店高歌一曲,则是象征世界在美国的领导下取得反法西斯的斗争。从这个一样来说,这可认为是第一部Cult影片。

  好莱坞类型片技艺师迈克尔·寇蒂斯
      迈克尔·寇蒂斯一生共拍摄了169部电影儿,除了有早期在匈牙利和奥地利拍摄的60部外,大多数是在华纳兄弟影片公司拍摄的。
      美国电影理论家安德鲁·沙里斯曾说:“当人们谈到三十年代和四十年代典型的华纳公司的影片时,一般都是谈到那一时期某一部典型的寇蒂斯的影片。”
      虽然被叫做“拼盘导演”,然而他所拍摄的类型片,许多被认为是好莱坞的重大作品:如《蜡像馆的秘密》(1933)、《胜利之歌》(Yankee Doodle Dandy)(1954)等。
      尽管类型片现在被认为仅仅是工艺流水线上的产品,而类型片导演也因此不过是工艺流水线上的一名雇员,然而,曾获两次奥斯卡奖的米高寇蒂斯,他在有声电影的发展上,扮演了相当重要的角色。
卡萨布兰卡.bmp
卡萨布兰卡2.jpg
2009-3-2 16:52:02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第十七届奥斯卡最佳影片(1944)

片名:Going My Way
中文:与我同行
出品:美国派拉蒙影业公司
上映时间:1944年05月03日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语言: 英语

导演: 麦凯里 (Leo McCarey)
编剧: 弗兰克 巴特勒 (Frank Butler) / 弗兰克 卡弗特 (Frank Cavett) / 麦凯里 (Leo McCarey)
主演: ( Bing Crosby)   (巴里·菲茨杰拉德 Barry Fitzgerald)   ( Frank McHugh)   ( James Brown)   (吉恩·洛克哈特 Gene Lockhart)   ( Jean Heather)


剧情简介:
      在纽约的一贫民区里,有位青年神甫奥马里被派到那里的一所古老教堂任职。他不但平易近人,而且喜欢运动。原来的一位老神甫叫菲茨吉篷,乐善好施,但思想老派,对奥马里的一些做法看不惯,两人常常发生摩擦。当地有些青少年沾上不良习气,屡屡酗酒、赌钱、格斗。扰乱了居民生活和教学活动。奥马里恩想开朗,针对青少年精力充沛与好动的特点,谆谆诱导,除了布道传教外,还组织街头少年开展棒球等体育活动,教他们唱歌,组织圣歌班。就在这时,教堂因附近失火而被烧毁。为了筹集资金重建教堂,奥马里举行了一次义卖的演唱会。按照传统的神职人员规范,奥马里的上述做法简直是大逆不道的,然而这一切都出于感化人的善意,最终结出了丰硕成果,许多青少年弃邪归正,贫民区恢复了安宁。不久,奥马里被派到另一个....


关于《与我同行》
      本片在当年大受欢迎,曾获奥斯卡最佳影片等七项金像奖,并同时成为年度最卖座电影冠军。歌影双栖巨星宾.克罗斯拜扮演年轻的神父,奉命去接管一个经济状况不佳的教区。他利用自己的作曲才华,又以随和的作风训练街头的孩子成为唱诗班,巡回表演筹款,终于解决了教堂重建的基金问题。导演利奥.麦凯里首先利用老神父和年轻神父的性格对比来制造喜剧趣味,接着把圣诗用流行曲方式演唱,打破宗教电影的严肃面貌,也成功地表达了“教会创新”的主题,因此受到大众的欢迎,接着更拍了续集《圣玛莉钟声》。
      1992年,好莱坞以本片为蓝本重拍成《修女也疯狂》,将主角由神父改为修女,并由白人改为黑人,由说学逗唱皆能的胡比.戈德堡主演,果然再度轰动,并且也拍了续集。
与我同行.bmp
2009-3-2 17:03:29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第十八届奥斯卡最佳影片(1946)

片名:the Lost Weekend
中文:失去的周末
出品:美国派拉蒙影业公司
上映时间:1945年11月16日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语言: 英语

导演:比利·威尔德 Billy Wilder
编剧: 比利 威尔德 (Billy Wilder) / 查尔斯 布拉克特 (Charles Brackett) / Charles R. Jackson
主演: Ray Milland雷·米兰 / Jane Wyman简·怀曼


剧情简介:
      本片改编自查尔斯.杰克逊的同名小说。故事描述有才华的知识分子唐包翰是个自尊心很容易受挫的人,在一次退稿的打击后开始酗酒。后遇女友海伦,爱情的力量使唐把酒精抛开,但由于海伦的父亲批评他醉生梦死,使他再次失去自信,沉溺在酒精中不能自拔。后来他失去生存的勇气,想要自杀,在海伦的极力劝阻和鼓励下,又使他重新燃起生活的希望。这是美国影史上出现的第一部以严肃态度探讨酗酒问题的电影。影片开始的第一个镜头是纽约市高楼大厦的全景,暗示这是一个有普遍性的故事。编导单刀直入切进主题,紧盯着男主角在这个三天的长周末饱受酒精折磨的遭遇,将酒徒的精神状态和肉体行为都刻划得入木三分。


关于《失去的周末》
      本片曾获得第十八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最佳剧本等多项奖。改编自查尔斯.杰克逊的同名小说。故事描述有才华的知识分子唐包翰是个自尊心很容易受挫的人,在一次退稿的打击后开始酗酒。后遇女友海伦,爱情的力量使唐把酒精抛开,但由于海伦的父亲批评他醉生梦死的生活情况,再次失去自信,沉溺在酒精中不能自拔。后来他失去生存的勇气,想要自杀,在海伦的极力劝阻和鼓励下,又使他重新燃起生活的希望。这是美国影史上出现的第一部以严肃态度探讨酗酒问题的电影。影片开始的第一个镜头是纽约市高楼大厦的全景,暗示这是一个有普遍性的故事。
      在美国,酒精中毒的人为数很多,好莱坞素来喜欢涉猎酒精中毒的题材,认为这可以大肆渲染疯狂、幻觉等变态心理活动。但《失去的周末》是首次严肃地描写了酒精中毒患者,对其心理与行为作了细致地刻画。真实可信且具有一定的分寸感,外景全是在纽约的大街小巷和酒精中毒患者的医院中拍摄的,真实感很强,堪称这类影片的佳作。该片在当时获得巨大成功,唤起了杜会舆论对酒精中毒患者的同情,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授予它最佳影片、最佳改编、最佳导演及最佳男主角四项主奖。
失去的周末.jpg
2009-3-2 17:09:09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本帖最后由 苹果皮皮 于 2009-3-2 17:19 编辑

第十九届奥斯卡最佳影片(1947)

片名:The Best Years of Our Lives
中文:黄金时代
出品:美国高德温影业公司
上映时间:1946年11月21日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语言: 英语

编剧: MacKinlay Kantor / Robert E. Sherwood
导演:威廉·怀勒 William Wyler  
主演:(玛娜·洛伊 Myrna Loy)   (弗雷德里克·马奇 Fredric March)   (达纳·安德鲁斯 Dana Andrews)   (特里萨·赖特 Teresa Wright)   (弗吉尼亚·梅奥 Virginia Mayo)   (卡西·奥东内尔 Cathy O'Donnell)



剧情简介:
     1945年,战争的乌云终于过去了。在美国中部的布恩市,有三位同乡军人复员后,乘坐同一架飞机回到了故乡。这三个人是原银行职员艾尔中士、原百货店职员弗雷德上尉和水兵霍默。其中艾尔已过中年,霍默则最年轻,他们分手前约好以后再见,然后各自回家了。
  回家后,幸运的艾尔受到妻子米莉、长大成人的女儿与儿子极其热情地迎接。从此,艾尔和他美丽的妻子可爱的儿女过着安宁、美满的生活。
  但是,弗雷德回家时却看到自己的父亲酒精中毒,母亲也已堕落,而出征前才结婚的妻子经常出没于夜总会,跟别的男人鬼混。
  在战场上失去了双手的霍默,虽装上了假手,却仍给双亲、情人及周围的人带来极大负担。
  在约好的那一天,三人在一家酒吧间相见,各谈自己的遭遇:霍默说爱人与亲戚的怜悯使他受不了,而弗雷德为自己妻子的离别而愤愤不平……
  当天晚上,弗雷德接受艾尔的邀请,去他家做客,与艾尔的女儿一见倾心。后来,弗雷德找到当售货员的工作,一次偶然的机会,在飞机场他看到那架送他们回来的” 空中堡垒”,但现在已成了一大堆废铁,触景生念,决定拿这些废金属来做建筑材料生意。在霍默的婚礼上,二人又欢聚一堂,弗雷德告诉艾尔的女儿,等他事业成功后一定会娶她的。
  三位老兵复员后终于以幸福作为了生活的结局…… 


关于《黄金时代》
      雷电华出品的黑白片,1946年由威廉惠勒(William Wyler)执导,菲德烈马区(F-redric March)、玛娜洛伊(Myrna Loy)、哈洛德罗素(Harold Russell)、泰瑞莎怀特(Teresa Wright)主演。      
      本片是二次大战结束后不久推出的作品,描写的就是三名美国军人重返故乡,发现家庭与社会状况变迁快速,难以适应的历程。      

      导演威廉惠勒、男主角菲德烈马区及男配角哈洛德拉塞尔本身即是甫自战场归国的军人,所以对剧中人的心理特别能体会,也投注了更多心力。影片全长近三小时,呈现朴实自然的写实风格及退役军人有笑有泪的生活,很能让40年代的美国观众产生共鸣,相隔半世纪再来观看仍可感受当时的气氛。      
     “黄金时代”是哈洛德拉塞尔唯一的作品,并荣获奥斯卡男配角奖。      
      此外.还赢得最佳影片、导演、改编剧本男主角、配音和剪辑六座金像奖,也拿走英国影艺学院和金球奖最佳影片大奖。      

      但是,当年一部奥斯卡奖少于它,片名类似的“ IT'S A WONDERFUL LIFE (1946)美好的生活”,在本排名上远远在其前位——是不是表明,人们的审美观,影片对不同时代的人的震撼力都会随时间的迁移而变化。



黄金时代.jpg
黄金时代2.jpg
2009-3-2 17:17:28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本帖最后由 苹果皮皮 于 2009-3-2 17:28 编辑

第二十届奥斯卡最佳影片(1948)

片名:Gentleman’s Agreement
中文:君子协定
出品:美国20世纪福克斯公司
上映时间:1947年11月11日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语言: 英语
导演: 伊莱亚 凯赞 (Elia Kazan)
编剧: 伊莱亚 凯赞 (Elia Kazan) / Laura Z. Hobson / 莫斯 哈特 (Moss Hart)
主演: 多萝西·麦圭尔 / 格里高利·派克


剧情简介:
      纳粹上台以后,排犹主义如同一股血雨腥风席卷欧洲。一些反动或片面的文人也纷纷摇旗呐喊,摇唇鼓舌。白人作家菲尔·格林也加入了排犹的行列。他和一家杂志社签署了一份协议,答应为他们采写一篇以反犹排犹为主题的连载文章。为此,他和女秘书一起乔装打扮,混入犹太社会,旁敲侧击,明察暗访,摸到了大量真实的第一手资料,在整整半年期间,他们经常改名换姓,四处搬迁。格林本已定婚,恋人对他的行踪深感忧虑,并且多次提出责备。社会各界的知情者对格林的作法也反映不同。通过实地考察,格林对犹太人的历史、文化和为人处世所感动,便改变了对他们的看法,抛弃了对犹太人民的偏见。


关于《君子协定》
     《君子协定》是社会派电影以反犹太人问题为题材的代表作。
      伊利亚.卡赞导演的以反犹太主义为题材的影片。本片获得第二十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女配角等奖项。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社会对犹太人的种族歧视猖獗,一般民众对此习以为常。新闻记者菲尔应邀为一份全国性周刊撰写一篇连载性的报导,谈论反犹太主义。他为得到第一手资料,对外声称自己是犹太人,不料,给自己的爱情与婚姻带来危机。后来他的女友在他的犹太人好友迪夫的劝喻下觉醒,重新回到菲尔的怀抱。本片是美国影史上第一部直接以反犹太主义为题材的影片,在右翼势力当道的时刻,敢于暴露社会黑暗面,这种制片眼光和超凡的勇气令人敬佩。

      四十年代末期,臭名昭著的麦卡锡主义在美国猖獗一时,非美活动委员会传讯了一些编导名流,这事在好莱坞激起愤慨。劳逊等十人因拒绝提供证词而被剥夺在好莱坞工作的机会,连惠勒也说:"要是在今天的好莱坞,那是不许我拍《黄金时代》的。"
      好莱坞是犹太人势力的地方,他们清楚地知道,所谓"嫌共"、"非美"也是反犹太人活动的一个方面。二十世纪福克斯(TwentiethCentury-Fox)公司新任董事长、大制片商柴纳克本人也是犹太人,他起用激进的导演卡善,拍摄了《君子协定》。此片影射了当时的现实,借批判反犹太主义而针砭麦卡锡主义,所以很受进步人士欢迎,连获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女配角三项奖。
君子协定.bmp
2009-3-2 17:24:38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本帖最后由 苹果皮皮 于 2009-3-3 19:43 编辑

第二十一届奥斯卡最佳影片(1949)

片名:Hamlet
中文:哈姆雷特
又名:王子复仇记
出品:英国兰克--双城影片公司
上映时间:1948年09月28日
制片国家/地区: 英国
语言: 英语
编剧:
劳伦斯 奥利维尔 (Laurence Olivier) / William Shakespeare
导演: 劳伦斯 奥利维尔 (Laurence Olivier)
主演: (约翰·劳里 John Laurie)   (埃斯蒙德·科奈特 Esmond Knight)   (安东尼·奎尔 Anthony Quayle)   (奈尔·麦克葛尼斯 Niall MacGinnis)   ( Harcourt Williams)   ( Patrick Troughton)  


剧情简介:
      丹麦王国的城堡里,霍拉旭和另外两名守城的官兵发现了一个奇怪的幽灵,他很像死去的先王,当北极星升起在夜空,他就神秘地出现;一旦公鸡啼晨,他又匆匆消逝。  
  先王突然去世还不到一个月,王后葛楚德就改嫁国王的弟弟克劳迪斯,克劳迪斯因此篡夺了王位。这件事强烈刺激了年轻的王子哈姆雷特,他为父亲的去世极度悲伤,又为母亲的背叛感到羞耻。对于新国王,哈姆雷特非常反感,觉得他一点也不像自己完美的父亲。听了霍拉旭的报告,哈姆雷特决心去亲自等候幽灵。  
  深夜,幽灵重新出现了。他向哈姆雷特招手,引导他来到城堡尽头,并告诉哈姆雷特,他就是先王的灵魂,正在炼狱受着酷刑。他并非像传闻所言,是在花园睡觉时被毒蛇咬死,而是遭到了弟弟克劳迪斯的暗害。他要求儿子为自己报仇,但复仇时不要玷污了自己的品质,并且不能伤害自己的母亲,至于王后的罪恶,由上天惩罚就行了。哈姆雷特让亲历其境的几个人发誓保密,立誓报仇。  
  为了复仇,哈姆雷特采取了装疯的策略,以便消除叔叔克劳迪斯的疑心。从此,哈姆雷特在服装和言行上都变得狂妄怪诞起来。王后不知内情,以为儿子是因为哀悼亡父及爱情的缘故才变成这样。然而,克劳迪斯并不放心,打算将王子放逐到英国。  
  哈姆雷特热恋着御前大臣波洛纽斯的女儿奥菲丽娅,他给奥菲丽娅写信,一再表示爱慕。但波洛纽斯和奥菲丽娅的哥哥莱阿替斯都反对这门不现实的婚姻,他们告诫奥菲丽娅:哈姆雷特的地位太高,小心上当受骗。可奥菲丽娅无法摆脱对哈姆雷特的深情,她不断试探哈姆雷特。可哈姆雷特为了伪装得更像,不敢向心爱的姑娘表露真情,仅仅暗示自己真挚的爱,这使奥菲丽娅的精神十分痛苦。  
  宫中来了一班戏子,哈姆雷特借演出前的机会继续装疯,他在爱情折磨下说出的双关语进一步刺伤了奥菲丽娅。波洛纽斯处心积虑地刺探哈姆雷特,可总猜不透王子的心。  
  戏班演出的是和谋杀先王相仿佛的剧情,哈姆雷特暗中观察叔叔的反应。从国王失态的神色中,哈姆雷特证实了幽灵说出的真相,他将自己的感受告诉了挚友霍拉旭。  
  良心的谴责搅得克劳迪斯坐立不安,他祈祷上天的宽恕。这一幕正好被哈姆雷特撞见,当他正要动手时,一个念头制止了他——此时复仇正遇罪人忏悔,等于将恶人的灵魂送上天堂。必须在恶人干着伤天害理的勾当时再砍倒他,这样一来克劳迪斯的灵魂只能坠入地狱。高贵的哈姆雷特终于放弃了这次复仇的良机。  
  在母后的寝室,哈姆雷特斥责王后葛楚德。王后误以为哈姆雷特会将自己杀死,恐惧地叫嚷起来。同时,帷幕后也发出了“救命,救命”的呼叫。哈姆雷特认为是国王藏在里面,拔剑刺去,没想到扎死的是充当密探的波洛纽斯。借责备波洛纽斯的愚蠢,哈姆雷特又在灵魂上狠狠鞭挞了母亲的背叛,使得王后心如刀割。这时,幽灵重新出现,他要求哈姆雷特帮助母亲解脱良心上的折磨。  
  国王发现了波洛纽斯的死,更加怀疑哈姆雷特。他要王子立即出发去英国,并在捎去的信中要求英王将哈姆雷特处死。没想到哈姆雷特出海后遇上海盗船的袭击。交战中哈姆雷特作了海盗的俘虏。海盗们为求日后得到报答,优待了丹麦王子,并将哈姆雷特释放。哈姆雷特信告霍拉旭火速赶来,护送他回国。  
  回国后,哈姆雷特在墓地遇到一位掘墓人,正当他们进行一番充满哲理的对话时,来了一支送葬的队伍。队伍中有国王、王后和臣子们,可葬礼却很草率。哈姆雷特满腹猜疑,主教告诉他,被埋葬的是一个自寻短见的姑娘。按照教规,这种死法只能葬身荒野,只因上面有令,才得以安葬墓地。这姑娘就是哈姆雷特心爱的奥菲丽娅。  
  原来,奥菲丽娅得知父亲竟然死在自己恋人的手里,哀痛欲绝,很快就神经错乱。姑娘唱着歌,用鲜花野草编成花圈。当她要将花圈挂在河边的柳树上时,树枝断了,姑娘落水身亡。  
  莱阿替斯因父亲和妹妹的惨死而恨透了哈姆雷特,他跳进妹妹的坟墓,悲痛欲绝。哈姆雷特不能忍受有人比自己更加痛苦,也一块儿跳了进去,他说自己对奥菲丽娅的爱比四个哥哥还要深。哈姆雷特的表白并没取得莱阿替斯的谅解,国王又用心险恶地从中挑拨,莱阿替斯提出了要和哈姆雷特比武,哈姆雷特不明真相,接受了挑战。  
  在国王的安排下,莱阿替斯准备了一把尖头毒剑,哈姆雷特使用的却是无毒的圆头剑。莱阿替斯起先麻痹哈姆雷特,一旦得手,就用毒剑给他致命的一击。哈姆雷特仍不知情,他无意中将自己的无毒剑换过了莱阿替斯的有毒剑,并回刺了对方。这样,莱阿替斯也自食其果。就在这时,王后突叫中毒。原来国王在给哈姆雷特备下的酒中下了毒,王后毫无防备地喝下了。哈姆雷特顿起疑心,当即下令追查。莱阿替斯临死前说出了真相,哈姆雷特原谅了他,并将涂有毒药的剑刺中了国王,这个阴谋家终遭报应。哈姆雷特要求霍拉旭在他死后将真相大白天下,然后闭上了眼睛。将士们抬起了这位高贵的王子,鸣炮致哀。



关于《哈姆雷特》
      莎士比亚名剧《哈姆雷特》曾被多次搬上银幕,但最著名的版本仍要数1948年由劳伦斯·奥立弗自导自演的《王子复仇记》,该片不仅获得了四项奥斯卡大奖,还在威尼斯电影节上夺得金狮奖。
哈姆雷特.bmp
哈姆雷特2.jpg
2009-3-2 17:28:41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本帖最后由 苹果皮皮 于 2009-3-3 19:49 编辑

第二十二届奥斯卡最佳影片(1950)

片名:All the King’s Men
中文:一代奸雄
又名: 当代奸雄
出品:美国哥伦比亚影片公司
上映时间:1949年11月08日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语言: 英语

编剧: Robert Penn Warren / 罗伯特 罗森 (Robert Rossen)
导演: 罗伯特 罗森 (Robert Rossen)
主演: 布罗德里克 克劳福德(Broderick Crawford) / 默塞德斯 麦坎布里奇(Mercedes McCambridge) / 约翰 爱尔兰 (John Ireland)


剧情简介:
      在美国西南部一个州的某镇上,有个道貌岸然的家伙叫威利.史塔克,他专门攻击别人,伺机谋利。他手下豢养着一帮喽罗,其中以女秘书莎迪及小记者杰克最为得力。莎迪精明能干,善于交际;杰克则会玩弄笔墨,造谣生非。这伙人狼狈为奸,在镇上兴风作浪。借口小学校舍建造不好,攻击市政当局,接着到处行贿,拉拢选民,逐渐扩大自已的势力。威利起先是以清廉自居,但自从在政治上发迹以后,就摇身一变,拼命追求金钱与权利,受贿、渎职之事不断发生。有人揭发了威利做的坏事,他竞不择手段加以迫害。最终,恶有恶报,威利的罪状被一件件地揭露出来,法院传讯了他。但还没等到审判,他便被仇恨他的人枪杀了。


关于《一代奸雄》
      改编自劳勃潘华伦的普立兹奖小说《国王的手下》,曾荣获第二十二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男主角布罗德里克.克劳福德及女星马塞蒂斯.麦坎布里奇分获奥斯卡影帝及女配角奖。剧情描述充满正义感的新闻记者杰克波顿去采访肯诺马郡竞选郡出纳局长的威利史塔克,史塔克是一个力求上进,充满爱心的人,但是他失败了。后来他又经过两次参选当上了州长。然而当上州长的史塔克开始滥权舞弊,引发议会对他的弹劾,无法无天的史塔克却发动群众示威,并获得胜利。民主、自由、法律已无法制服的情况下,被他陷害的对手的儿子以暴制暴,在议会外开枪结束了他的生命。本片是奥斯卡历史上第一部夺得大奖的政治电影。大胆剖析美国政客政治形式,更毫不客气的指出群众盲目拥护是造成政客滥权舞弊的主要原因。
一代奸雄.bmp
一代奸雄2.jpg
2009-3-2 17:28:47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本帖最后由 苹果皮皮 于 2009-3-3 19:55 编辑

第二十三届奥斯卡最佳影片(1951)

片名:All About Eve
中文:彗星美人
出品:美国20世纪福克斯影片公司
上映时间:1950年10月13日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语言: 英语

导演:约瑟夫·曼凯维奇 Joseph L. Mankiewicz
主演:(贝蒂·戴维丝 Bette Davis)   (安妮·巴克斯特 Anne Baxter)   (乔治·桑德斯 George Sanders)   (西莱斯特·霍尔姆 Celeste Holm)   (加里·梅里尔 Gary Merrill)   (休·马洛 Hugh Marlowe)  


剧情简介:
      在以名媛赛拉·西顿丝命名的戏剧奖的颁奖仪式上,新秀艾娃力克众女星,获得戏后桂冠。大家向她热烈祝贺。在一片赞美声中,跟艾娃关系甚密切的一些朋友回忆起过去的情景……
  八个月以前,立志当演员的艾娃经常光顾剧场后台,一次恰巧被剧作家理查兹的妻子卡伦发现,她见艾娃面目清秀,聪明伶怜俐,倒也是一个演戏人材,于是介绍给红得发紫的大明星玛戈。艾娃成了玛戈的跟班,终日伺候这位任性恣情的名角。
  与此同时,艾娃潜心学艺,进步很快。这被玛戈发现,不免起了戒心。尽管这样,艾娃锲而不舍,一方面极力巴结大名鼎鼎的剧评家艾德逊,以取得他的支持,另方面设法接近玛戈的情人--导演比尔,请他多加指点,艾娃崭露头角,招致玛戈的妒忌,后者大闹了一场。卡伦对玛戈的任性颇为反感,决定教训她一下。有次乘汽车去赏雪旅行时,卡伦故意将玛戈坐车的汽油全部放掉,结果玛戈不能按时赶到剧场演出,只好请人代演。艾娃趁此机会登台,使出浑身的解数,一举成功。她不以美貌招徕,而是以真挚自然的演技赢得广大观众的欢迎。对照之下,浮华自负的玛戈和卖弄色相的卡丝维尔就相形见绌了……,终于,在以名媛赛拉·西顿丝命名的戏剧奖比赛中,艾娃荣获桂冠。颁奖仪式结束后,艾娃回到住处,发现了一个美丽的少女正用憧憬羡慕的目光等着她,一如八个月前的她自己。 



关于《彗星美人》
      福斯特出品的黑白片,1950年由約瑟夫孟基維茲(JosephL.Mankie wicz)执导,主要演员:苔蒂·台维丝(饰玛戈)、安娜·巴克斯特(饰艾娃)、乔治·桑德斯(饰艾德逊)、加莱·梅里尔(饰比尔)、曼丽琳·梦露(饰卡丝维尔小姐)。   
      《慧星美人》展示了舞台生活的内幕和一位无名姑娘如何登上明星宝座的经历。本片是编导孟基維茲根据广播剧“ The Wisdom of Eve”改編而成,剧本结构比“日落大道”严密而实在,对白更充滿机智与辛辣的攻击性,恰如其份的揭示了舞台后的黑暗。

      《慧星美人》夺得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男配角、最佳导演、最佳剧本、最佳音响等六项大奖。
彗星美人.bmp
2009-3-2 17:28:49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本帖最后由 苹果皮皮 于 2009-3-3 20:02 编辑

第二十四届奥斯卡最佳影片(1952)

片名:An American In Paris
中文:一个美国人在巴黎
又名: 花都艳舞/花都舞影
出品:美国米高梅影片公司
上映时间: 1951年04月20日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语言: 英语/法语

导演:Walter Lang   
主演:( Danny Kaye)   (吉恩·蒂尔尼 Gene Tierney)   ( Corinne Calvet)   ( Marcel Dalio)   ( Jean Murat)   ( Henri Letondal)  



剧情简介:
      故事发生的地点在战后的巴黎,吉里是美军一士兵,退伍后仍留在巴黎学习绘画。由于用功,造诣颇高,作品不少,但一幅也卖不出去。他跟另一个美国人、钢琴家亚当和法国人歌手亨利等人十分要好。他们年轻好动,无忧无虑地打发着日子。一天,有位名叫迈罗的美国女富翁来吉里住处买画。她是个寡妇,看中了吉里。买好画,迈罗邀请吉里去酒吧间用餐。在那里,吉里遇到见一位年轻活泼的法国女郎,她叫李丝,在家化妆品商店里当售货员。两人谈得很投机,吉里暗自喜欢上她了,但她因有约会,匆匆离去,以后每次碰头都如此这使吉里十分气恼。后来他从朋友那里知道,李丝的双亲在战争中死去。亨利对她十分关心,两人早已许下心愿,而且订了婚,事虽如此,吉里却越加爱李丝。亨利胸襟大度,看出吉里是真心爱李丝的,而且两人的兴趣爱好十分默契,因此决定牺牲自己。为了好友,亨利离开故乡去美国。李丝去跟亨利惜别,吉里误以为李丝一定会随亨利远走高飞,便闷自陷入遐思……他梦见自己跟李丝在巴黎街头载歌载舞……哪料李丝回到他的身边,两人终成眷属。


关于《一个美国人在巴黎》
      该片被誉为电影史上不可多得的歌舞片,不只是云信.明尼里和金.凯利的代表作,亦是李丝莉.嘉侬的成名作。影片最出色的场面是由一组由金.凯利精心精思设计、长达十七分钟的芭蕾舞。这段舞蹈变幻莫测、富丽堂皇、动人至极。此外,影片中还有许多精采场面,如塞纳河畔的二重唱。 
      该片根据乔治·盖什温的同名歌舞剧改编 。米高梅(MGM)公司一九五一年摄制出品一九二七年摄制出品。编剧:艾伦·杰伊·勒纳,导演:文森特·明尼里,主要演员:金·凯利(饰吉里),李丝丽·卡侬(饰李丝),乔治·盖塔里(饰亨利),尼娜·福契(饰迈萝)。最佳的编导演及摄影、音乐人材,由该公司音乐片总设计亚瑟·弗里德监制,将现代舞蹈、芭蕾、歌曲、音乐与绘画熔于一炉,拍摄出这部内容健康、格调高雅、色彩优美的音乐电影经典之作。该片最出色的场面是由主题音乐伴奏、长达十七分钟的一段芭蔷舞蹈。
      该片囊括最佳影片、最佳剧本、最佳摄影(彩色),最佳音乐、最佳美工及最佳服装设计五项奖,主演金·凯利另获荣誉奖。
一个美国人在巴黎.bmp
一个美国人在巴黎2.jpg
2009-3-2 17:28:53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本帖最后由 苹果皮皮 于 2009-3-3 20:08 编辑

第二十五届奥斯卡最佳影片(1953)
片名:The Greatest Show on Earth
中文:戏中之王
又名:大马戏团
出品:美国派拉蒙影片公司
上映时间:1952年01月10日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语言: 英语
导演:
塞西尔 B. 戴米尔 (Cecil B. DeMille)
编剧: Barré Lyndon / 弗兰克 卡弗特 (Frank Cavett) / 弗雷德里克 M. 弗兰克 (Fredric M. Frank)
主演:( Betty Hutton)   ( Cornel Wilde)   (查尔顿·赫斯顿 Charlton Heston)   ( Dorothy Lamour)   ( Gloria Grahame)   ( Henry Wilcoxon)


剧情简介:
      杂技场的圆穹顶下,五光十色的聚光灯照出一位体态经盈的女郎她在空中荡秋千,一边做着惊险的动作,一边唱起"戏中之王"(影片主题歌),那么舒展、优美,全场响起喝采的掌声。这位女郎名叫波莉,是林格兄弟马戏团的台拄,原系歌手,后来成为特技明星。剧团经理布赖特暗中爱上了她。布赖特对待工作十分严格,为了招徕观众,他设计编排了许多精彩的杂技表演节目,融惊险与歌舞于一体,例如弹跳表演就伴以"跳吧,杰克"一歌。他还让男演员瑟巴斯蒂安跟波莉一起表演空中飞人,哪料两人日久产生了感情。这在一些演员们中间引起了不和,扮演丑角的伯顿斯从此不再卸妆;一位名叫安姬尔的女演员更是争风吃醋,原来她曾是瑟巴斯蒂安的倩人,现在波莉跟他形影不离,满肚子不高兴。后来又有一位女伶加入了这场多角恋爱。影片在妙趣横生地描写马戏团成员的错综复杂关系的同时,穿插了大量壮观的马戏杂技节目,而规模最大的一欢"演出"却是马戏团全班人马乘坐的专车跟一列火车相撞而覆没。


关于《戏中之王》
      塞西尔.B.戴米尔执导的这部影片,获得第二十五届奥斯卡最佳影片和最佳电影故事两项大奖。面对电视界的蓬勃发展,饱受威协的电影界,在这届选择了一部足以压倒电视气势的超级豪华大制作,作为这一届的最佳影片得主。故事描述一个在财政上出现问题的马戏团,为了让团员继续作一整季的表演,签下了有着名空中飞人圣巴斯蒂安加盟的演出。这使一心想在新一季成名的女空中飞人哈莉大为不满,另外经理布莱特为了事业一直刻意冷落暗恋他的哈莉。蒂安却因一次表演危险性高的动作发生意外,跌断了一只手而断送了表演前途。同时一名十年前失手杀妻的医生以小丑身份在马戏团里表演,后因火车翻覆而救布莱特,被警察发现。哈莉因此而被感动,于是对布莱特重燃爱火,并负起整顿马戏团表演的工作。查尔顿.赫斯登和康奈尔.威尔德的表演相当不错。
戏中之王.jpg
2009-3-2 17:28:56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本帖最后由 苹果皮皮 于 2009-3-3 20:14 编辑

第二十六届奥斯卡最佳影片(1954)

片名:From Here to Eternity
中文:永垂不朽
又名: 乱世忠魂

出品:美国哥伦比亚影片公司
上映时间:1953年08月05日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语言: 英语
导演:
弗雷德 金尼曼 (Fred Zinnemann)
编剧: 达尼艾尔・搭拉达什 (Daniel Taradash (I)) / James Jones (I)
主演: (巴特·兰卡斯特 Burt Lancaster)   (蒙哥马利·克里夫特 Montgomery Clift)   ( Deborah Kerr)   (唐娜·里德 Donna Reed)   (弗兰克·西纳特拉 Frank Sinatra)   (菲利普·奥伯 Philip Ober)   


剧情简介:
      一九四一年夏天,珍珠港事件前夕的夏威夷,在斯科菲尔德兵营,从其他部队转来一个号兵,名叫布尔。他曾当过拳击手,在一次比赛中不慎失手,将自己朋友的眼睛打瞎,从此他的性格变得内向,寡欢恬淡,中队长是个拳击迷,几次劝他加入拳击队,可他就是不答应。那时驻太平洋地区的美军内部一派歌舞升平的景象,从军官到土兵、家属都寻欢作乐,苟且偷安,军曹沃登百般无聊,竟跟中队长美丽的妻子卡伦偷情私会。中队长经常寻端捉弄士兵,布尔只好忍气吞声。他唯一的好友二等兵马吉奥也经常受到禁闭室主任的欺侮。马吉奥忍无可忍,伺机逃跑,不料被抓回处死。布尔很伤心,在送葬时喇叭吹得如哭泣般抽抽搭搭。十二月七日早晨,珍珠港突然遭到日本兵舰与飞机的袭击,兵营内一片慌乱。布尔急忙赶回营地,不料途中误中同胞的枪弹,跌落洼地丧命。他白白送死,只从沃登那里得到“堂堂男子汉"这样一句空话。


关于《永垂不朽》
      根据詹姆士·琼斯的同名小说改编。      
      以珍珠港事件为背景,原小说中许多暴力行为被删去,影片以苍凉沉痛的笔触揭露了美军内部的种种丑闻与黑暗现象,例如派系斗争,军官刚复跋扈,虐待士兵,虽有个别人不愿同流合污,但仍被庞大的军事机器所吞噬。      
      该片囊括了该年度的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剧本、最佳导演,最佳男配角、最佳女配角、最佳摄影(黑白)、最佳音响、最佳剪辑等八项奖。
永垂不朽.bmp
2009-3-2 17:28:59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本帖最后由 苹果皮皮 于 2009-3-3 20:21 编辑

第二十七届奥斯卡最佳影片(1955)

片名:On The Waterfront
中文:码头风云
又名:在江边
出品:美国哥伦比亚影片公司
上映时间:1954年07月28日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语言: 英语
导演: 伊莱亚·凯赞 Elia Kazan   
主演:(马龙·白兰度 Marlon Brando)   (卡尔·莫尔登 Karl Malden)   (李·科布 Lee J. Cobb)   (罗德·斯泰格尔 Rod Steiger)   ( Pat Henning)   (利夫·埃里克森 Leif Erickson)


剧情简介:
      昔日曾经是职业拳击家的特里·马洛伊,血气方刚,现在纽约港当码头装卸工,并为工会头目约翰尼·佛兰特跑腿。特里的哥哥查利奉约翰尼·佛兰特之命杀死了特里的朋友乔伊。
  不久,特里结识了乔伊的妹妹——大学生伊蒂。伊蒂亲眼目睹码头工人的悲惨生活,尤其看到自己的亲兄弟为工人说了几句话就惨遭杀害,决心和教区牧师巴里神父一起,为码头工人伸张正义。特里十分同情伊蒂,在和伊蒂的接触中,他告诉伊蒂他的人生哲学是“在别人能动手之前,自己该先动手”,伊蒂指责他缺乏理想和感情的火花,甚至没有丝毫人类的仁爱。特里深深地被触动了。他感到了伊蒂是那么纯净和富有感情。
  相处过程中,两人渐渐产生了爱情。可是因为对黑帮的忠诚和黑帮的帮规,特里还在犹疑不定。“犯罪调查委员会”开始调查乔伊之死,码头工人诺兰因愿意作证而被害。同时,查利又奉约翰尼·佛兰特之命要杀死特里,查里出于手足之情向特里吐露了实情,使特里逃脱了追杀,自己却被黑帮杀害。这一幕幕迫使特里走上了法庭的证人座,去揭发查利和约翰尼的罪行,结果在码头上被约翰尼的打手打得死去活来,倒地不起。正在这时,神父和伊蒂赶来了,码头工人们围上来了,在血的事实前,工人们完全觉醒了。特里最后终于获得了码头工人的支持。


关于《码头风云》
      这部影片真实的反映了码头工人的生活、觉醒和斗争,是对美国工会组织内部的腐败堕落和暴虐现象的激情控诉,从中可以窥见美国社会风貌的一角。
  1954年第27届奥斯卡最佳影片,导演伊利亚·卡赞执导本片的技巧令人佩服,影片的戏剧冲突处理得极为精彩,马龙·白兰度的表演让人窒息。
      音乐大师伦纳德·伯恩斯坦为本片所写的精彩配乐后来被作曲家编为交响组曲,也是音乐厅中的常演曲目。
码头风云.bmp
码头风云2.jpg
2009-3-2 17:29:07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本帖最后由 苹果皮皮 于 2009-3-5 16:31 编辑

第二十八届奥斯卡最佳影片(1956)
片名:Marty
中文:马蒂
又名: 君子好逑

出品:美国联美影片公司
上映时间:1955年04月11日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语言: 英语
导演:
德尔伯特 曼 (Delbert Mann)
编剧: 帕迪 查耶夫斯基 (Paddy Chayefsky)
主演: (欧内斯特·博格宁 Ernest Borgnine)   ( Betsy Blair)   ( Esther Minciotti)   ( Augusta Ciolli)   ( Joe Mantell)   ( Karen Steele)   


剧情简介:
      该片描述的是美国下层社会聚居的纽约布隆克斯区。有个叫马蒂的男子,是意大利移民的后裔,在街上开了一个肉铺。由于他长得又胖又丑,对自己的婚事感到失望。在一次周末舞会上,他邂逅一位姿色平平的中年女子。她叫克拉拉,在一所学校里任教,过着单身独居的生活。
      两人在见面交谈时发现对方都有一颗善良的心,从此开始接近。两人抽空时便去咖啡馆,或看电影。但马蒂自惭形秽,不敢贸然求婚。而克拉拉性格内向,不善于和男人打交道。在这微妙的关系中不时出现猜疑的阴影,但双方又都渴望家庭的幸福。在众人的牵线搭桥下,特别是马蒂母亲很喜欢克拉拉,这位似乎“和女人没缘分”的丑男子终于娶到一位温柔、贤慧的妻子。

关于《马蒂》
      该片是好莱坞第一部根据电视剧改编的影片,荣获最佳影片等四项金像,也是性格巨星欧内斯特.鲍宁的成名作。该片以朴实无华的手法描写了普通市民的生活、爱情和婚姻,充满了人情味和幽默感,颇有新现实主义的特色。
马蒂.jpg
马蒂2.jpg
2009-3-2 17:29:11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本帖最后由 苹果皮皮 于 2009-3-5 16:37 编辑

第二十九届奥斯卡最佳影片(1957)

片名:Around The World In 80 Days
中文:环游地球八十天
又名:80天环游地球

出品:美国联美影片公司
上映时间:1956年10月17日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语言: 英语/西班牙语

导演:(Michael Anderson)  ( John Farrow)   
主演:(大卫·尼温 David Niven)   ( Cantinflas)   ( Finlay Currie)   (罗伯特·莫利 Robert Morley)   ( Ronald Squire)   ( Basil Sydney)  



剧情简介:
     1872年的伦敦,一名叫福格的绅士和朋友们在俱乐部里闲聊时,扬言自己“能够在八十天内周游世界”,并以两万镑打赌。 福格匆匆带着随从巴斯帕图,乘坐一艘气球船来到法国南方,原想搭上火车,后来看到火车挤得无法开出,又乘气球船赶到西班牙。凑巧碰上斗牛表演,两人宁可耽误,也要大饱眼福。
      正当他们去瑞士时,不料被苏格兰场(即伦敦警察局)的密探盯上。原来福格离开伦敦不久,那里发生了一宗抢劫银行案,两人被涉嫌,密探们一路跟踪过来。福格他们只好逃到印度,搭救了准备殉情而死的奥达公主,三人成了旅伴。他们横渡大西洋,千里迢迢来到旧金山,穿过北美大陆,终于抵达纽约。哪料去英国的定期班次的轮船刚刚驶出港口,三人晚了一步。离开期限只有几天了,福格倾囊买了一艘飞艇,越过波涛汹涌的大西洋,降落在英国本土上。然而迎接他们的却是一场空欢喜:等候已九的警察将三人锒铛入狱。

      打赌的80天快要到了,福格花了很大劲,费了许多口舌,向警方证明自己无罪,才获准回家。奥达公主倾心于他的勇敢和机智,两人准备结婚。就在举行婚礼前一天,也就在80天的最后一天,福格来到了俱乐部,众友大吃一惊,福格打赌赢了,又娶了个漂亮老婆。但他的旅费正好是两万镑,赢的钱等于没拿。  


关于《环游地球八十天》
      众人熟知的科幻名篇,凡尔纳的这部著作曾无数次被搬上银幕,实在是不得不看的一部好片。
      这是一部耗资巨大的豪华大片,除三位主要演员外,欧美的四十四位明星应邀扮演片中其他角色。
环游地球八十天.jpg
2009-3-2 17:29:21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本帖最后由 苹果皮皮 于 2009-3-5 16:45 编辑

第三十届奥斯卡最佳影片(1958)
  
片名:The Bridge On The River Kwai
中文:桂河大桥
又名: 桂河桥
出品:美国哥伦比亚影片公司
上映时间:1957年10月02日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英国
语言: 英语/日语/泰语
编剧:
Carl Foreman / Michael Wilson (I) / Pierre Boulle
导演:(大卫·里恩 David Lean)   
主演:(威廉·霍尔登 William Holden)   (杰克·霍金斯 Jack Hawkins)   (亚历克·吉尼斯 Alec Guinness)   ( Sessue Hayakawa)   (詹姆斯·唐纳德 James Donald)   ( Geoffrey Horne)  


剧情简介:
     1943年,战争乌云笼罩太平洋,在日本占领下的缅甸边境有一个盟军战俘营。日军出于战略需要,在缅甸与泰国交界的桂河上为泰、缅铁路建造大桥,战俘营营长斋藤大佐下令全体战浮参加建桥工程,英军战俘代表尼科森上校认为这违反日内瓦公约拒不执行。

      双方对峙,后来又为战俘的待遇问题发生纠纷,尼科森被关入禁闭室。已参加建桥的战俘们开始怠工,加上日方设计上的不足,整个工程陷于停顿。斋藤迫于无奈,只得让步,尼柯尔逊等人获释。这时美军战俘希尔兹少校成功地逃出战俘营,在边境农村中的英军突击部队里,希尔兹从队长沃顿少校那儿接受炸毁桂河大桥的任务,两人由几个泰国人带领,潜入大桥工地附近。 尼科森在获释后想:在破坏一切的战争中何不做点事情。于是率领战俘日日夜夜地干,架桥工程顺利进行着,三个月后,大桥建成了。希尔兹巧妙地把de-tona-tor安放在桥墩上。在通车那天,尼科森将桥的上下作最后检查,突然发现埋设在沙床里的引爆电线,他跟希尔兹发生了一场争斗。守卫的日军慌忙之中开火打中了de-tona-tor,几声巨响后,桂河大桥被炸毁,驶来的火车也坠入河里,尼科森等人壮烈牺牲。


关于《桂河大桥》
      大卫·里恩执导的反战电影经典作,堪称影史上最出色的战争片之一。
全片制作严谨,剧力逼人而来。亚力克.吉尼斯、威廉.霍尔登与早川雪州亦生动地演出了英、美、日三国军官不同的特质和个性。
      国内观众可能因根据狄更斯的小说《孤星血泪》和《远大前程》改编的电影而记住大卫·里恩这个名字,然而,他最出色和著名的作品,却都与战争有关:涉及二战期间英国在阿拉伯活动的《阿拉伯的劳伦斯》,涉及十月革命的《日瓦格医生》以及本部《桂河大桥》。本片《桂河大桥》更被看做50年代最雄伟的战争片,并一举获得1957年度第30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演等七项大奖。
      大卫·里恩擅长以激情澎湃的手法演绎大时代下的个人悲欢,被认为是最精于电影技巧的导演,以至专门有一个词“里恩式”来形容他的这种风格。曾因《魔戒》三部曲而备受关注的导演彼德森,近来在他的新片中青睐彼得·奥图饰演特洛伊最后一位君主---普里阿莫斯,及奥斯卡老牌影后茱丽·克里斯蒂饰演海神的女儿、阿基里斯的母亲。 众所周知,奥图尔是以《阿拉伯的劳伦斯》闻名全球的,而克里斯蒂的成名作则是《日瓦格医生》,而执导这两部史诗巨片的都是导演大师大卫·连恩。彼德森说,“大卫·连恩是我心目中的英雄之一,我更是怀着把《特洛伊》拍成一部‘里恩式’的史诗巨片的野心。”


现实中的大桥
      真正的桂河大桥位于泰国西部地区,是泰国近年来著名的旅游点之。桂河大桥是日军占领泰境期间,强迫盟军战俘建造铁路连接缅甸及暹逻。由于这条铁路牺牲了无数珍贵的性命才得以完成,故有“死亡铁路”之称,著名的桂河大桥就是其中的一段。
      在1945年间,桂河大桥是盟军经常空袭的目标,时至今日,该桥不但幸存且仍在使用中,每年12月的桂河桥周,均有灯光及音响表演配合重演区内有关的事迹,以志纪念。
      桥的南段有日本战争纪念碑,在三公里外,接近火车站的地方就是北碧府战士墓地,此为盟军殉难战士的最大墓地,埋葬了近7千名军士的骸骨。
桂河大桥.jpg
2009-3-2 17:29:25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新浪微博登陆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