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快捷登录

新浪微博登陆

搜索
CDD 法语助手
楼主: WALK4FUN

杂烩合集Vol. I

46
回复
5207
查看
[ 复制链接 ]

新浪微博达人勋

本帖最后由 WALK4FUN 于 2009-1-15 18:13 编辑

张玉华 - 不值得
大家应该听过梦飞船的这首吧,来听听原唱也不错。

所属专辑【雪花飘 | 新歌 精选】





静态歌词

除了想你除了爱你
hu ~我什么什么都愿意
翻开日记整理心情
hu ~我真的真的想放弃
你始终没有爱过
你在敷衍我
一次一次忽略我的感受
我真的感到力不从心
无力继续
这感情 不值得 我犹豫
不值得 我考虑
不值得 我爱过你
这种回忆 不值得 我提起
不值得 想起
不值得 哭泣
ha~这段感情早就应该放弃
早就不该让我浪费时间找奇迹
这样的你 不值得 我恨你
不值得 我为你坏了心情
ha~我决定不为你而毁了心
放弃爱你
[白]我决定:放弃你
-----------------------------------------------------------------------------



·中文名: 张玉华
·英文名: Chang Celest
·生 日: 1975 / 12 / 25
·星 座: 山羊座
·血 型: A 型
·身 高: 173 cm
·体 重: 50 kg
·国籍:新加坡
·嗜好:水上滑板、骑脚车、看电影
·最讨厌:没诚意的人

·简介:
来自新加坡的新人张玉华,是环球继许慧欣之後力捧的漂亮美眉。一百七十三公分、面貌姣好的她,在出专辑前曾是新加坡顶尖模特儿,是许多国际性时尚杂志的封面人物,也叁与演出电影『爱的季节』和两部电视剧,并当过DJ,在新加坡出过专辑『属於自己』。新加坡媒体赞美她是狮城最性感的女人,拥有『3S』- Sunshine、Sweet、Smile 的条件,男人帮杂志更票选她为一百位最美丽的女人之一。
亚洲04年底发行了新曲加精选专辑《雪花飘》之后的Celest由于接拍了多部戏剧的便一度的乐坛上销声匿迹的离开了歌迷的视线的06年的Celest又重拾的做歌手之前全能艺人的人生的
的踏入歌坛前Celest便的新加坡顶尖模特儿的也的许多国际性时尚杂志的封面人物!的台湾、新加坡等东南亚地区的成为许多顶级奢华品牌的指定首席model的同时主演电影《爱的季节》和《升空高飞》等9部电视剧的出色的演艺才华征服了两岸三地的粉丝的
演出过的电视剧:
爱之缘、爱的季节、小鱼儿与花无缺、百分百感觉、升空高飞、如何对你说、花田喜事。
2009-1-15 18:02:16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一不小心把初夜给刷没了,接下来发些外语的吧。
2009-1-15 18:06:57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本帖最后由 WALK4FUN 于 2009-1-15 18:53 编辑

Sophie zelmani - Excuse me

所属专辑【Precious Burden】



静态歌词

Why despair in your eyes
When I try to see you
Don't you know it's beyond me
Just to have you here
Some people would say
You're only dreaming
So how come I feel you
Just about everywhere
So excuse me if I
Say that I could die
For this world
You're showing me now
Why the doubt in your voice
When I try to tell you
Can't you see me standing
Right beside you
Some peole would say
It could have been magic
Well, I won't forget the magic
Like I won't forget that day
-----------------------------------------------------------------------------

Sophie Zelmani(苏菲珊曼妮)  

没有任何音乐背景的Zelmani,甚至没有任何公共演出经历,却以她的处女碟荣登  
流行音乐最畅销唱片的榜首.尽管行内传她十分的害羞,但是不久她便作为一个  
新人原创歌手获得了欧亚市场。  

Zelmani十四岁的时候拥有了她的第一把吉他,她的父亲教她和弦。差不多十年
以后,开始陆续将自己录制的小样寄给各家唱片公司。索尼公司第一个给了她  
答复,并且把她介绍给曾和Ulf Lundell 与Bo Kaspers Orkester合作过的创作人  
兼吉他手Lars Halapi。在与Zelmani的合作中,Halapi负责编曲,他把Van  
Morrison风格融入到她的新专辑中,这也许是他最出色的地方。不过词作者都  
是Zelmani,她的柔和清澈的嗓音给人一种甜而不腻的感觉。1995年冬天,专  
辑打入流行榜单第四名,不久便在瑞典和日本大卖。  

Zelmani开始了在欧洲的宣传演唱会,随后又去了美国。Precious Burden于  
1998年发行,赢得了非常好的口碑。前两张专辑由Halapi录音并且负责制作和  
演奏大部分乐器。但是后来,她组了一个乐队,仍旧由Halapi负责制作,她还参  
与创作了其中的一首歌。直到1999年Time to Kill发行。  

从1995年以一曲“Always You”开始,来自瑞典这个北方国度的甜美清新邻家  
女孩Sophie Zelmani,便以其生活化、发自内心真诚的诗意词句,简单乾净透  
澈却能直接触摸隐藏在心灵深处纤纤情感的音乐,而征服了瑞典、欧陆乃至亚  
洲的广大歌迷。Sophie Zelmani的音乐之所以能像她的人一样,情感纤细、纯  
净亲切而动人,那是因为她的歌直接纪录了她的成长心路历程。  

从收录“Always You”、“A Thousand Times”等单曲,甜美羞涩的首张同名  
专辑,到走红之后面对漫长的巡回演出与数不尽的访谈而感到痛苦,继而使其  
创作呈现出苦涩与深沉黑暗气氛的第二张专辑《Precious Burden》,再到即将  
迎向曙光、向伤感告别的第三张专辑《Time To Kill》,以及如今的最新作品  
“Sing And Dance”-彷佛用音乐来回忆着过去那个在情感或生理上正要愈合,  
然而一旦触碰到还是会带来疼痛的伤口-Sophie Zelmani就像个挚友般分享着  
她的情感与心情变化,唯一不变的是她的音乐表现方式,依然是清脆的吉他合  
弦衬托着她温暖甜美的歌声,恰如其分不喧宾夺主的鼓与贝斯,陪衬上彷如远  
方传来的萨克司风及逐渐贴近的长笛或小提琴悠扬旋律,传递出彷佛在冷飕飕  
的秋天夜晚漫步走在瑞典已然结霜的路上,脚底还不时传出嘎吱细碎声响,那  
沁凉萧瑟绝美的意境,让人愈听愈沉醉其中难以自拔。
-----------------------------------------------------------------------------
转个详细点的吧。
ZT自博客『耕者有其田』



前言

Sophie Zelmani(1972~)的本名是 Sophie Edkvist,她是瑞典歌手和詞曲創作家,音樂上受到 Van Morrison、Bob Dylan、Leonard Cohen、瑞典樂團 Eldkvarn 啟發。剛開始聽到音樂的朋友會誤以為她來自美國,因為音樂風格與美國傳統民謠實在太像了。Sophie Zelmani 個性羞怯,所以顯少在公開場合表演。

Early life

1972 年 Zelmani 生於斯德哥爾摩郊區,14 歲時父親為家裡購買一把吉他,並教導她彈奏一些和弦,雖然沒有上過專業音樂課程,Zelmani 嘗試寫歌,成為詞曲創作家,且在當地錄音室錄製了一些歌曲。她將 demo 帶寄給三家唱片公司,獲得瑞典 Sony 唱片青睞,贏得一紙合約。

Zelmani 的網站上有樂迷透露 Zelmani 很喜歡開車,也很愛車。她在投入音樂事業前,曾有一段時間在送件或旅遊公司擔任司機職務。

Career



1995 年 Zelmani 與瑞典 Sony 唱片簽約,發行 首張同名專輯,不過在此之前,她從未在任何場合公開表演。同名專輯 由 Lars Halapi 和 Patrik Sventelius 擔任製作,Halapi 還負責吉他彈奏。

Halapi 曾和斯德哥爾摩的搖滾樂手 Ulf Lundell 與瑞典搖滾樂團 Bo Kaspers Orkester 共事,不過最值得一提的生涯代表作,還是
同名專輯 的製作。Halapi 賦予專輯風格,朝向早期的 Van Morrison,不過 Zelmani 包辦所有詞曲撰寫,晴朗又脆弱的歌聲,就像一抹空氣,你可以仰望天空,肆無忌憚的怒吼,也可以低頭嘆息,獨自啜泣..

Zelmani 描述專輯製作過程,她說:剛開始我和 Lars 花了好幾個月待在錄音室,很有意思,接著一起挑選樂手,唱片在兩個月內錄製完成,但整件事維持了半年之久。

1995 年冬天
同名專輯 登上專輯排行榜第四名,隨後在瑞典與日本創下黃金銷售佳績。哥倫比亞唱片為專輯策劃的行銷策略,包括發放免費 CD 試聽片、優惠卷,且在北歐航空的斯干迪那維亞與美國之間的旅程播放(音樂)。

Zelmani 為宣傳專輯在歐洲巡迴,接著來到美國,因為音樂風格與另一位美國女歌手
Jewel 相似,Zelmani 迅速擄獲當地樂迷肯定。

由於羞怯不敢公眾表演的關係,Zelmani 只在小眾面前表演,同時繼續錄製專輯,1996 年她獲得瑞典葛萊美最佳新人獎,這張專輯在 1997 年(版權轉移到美國哥倫比亞唱片)之前,在歐亞售出 20 萬張。



Zelmani 說:我壓根沒想過紅到國外,我只想做一張唱片,就這樣。

第五首
Always You同名專輯 首支主打歌,以單曲 CD 型式發行,亦收錄在 1997 年的好萊塢浪漫喜劇電影《新娘不是我》(My Best Friend's Wedding)原聲帶,初試啼聲即平步青雲,除了好運氣,也要擁有實力才行。

You and Him 則是專輯第二支主打。

2007 年 4 月 5 日 Sophie Zelmani 在德國科隆的 Prime Club 現場演唱

You and Him





1998 年 Zelmani 發行第二張專輯 Precious Burden 獲得樂評青睞,銷售成績卻不如首張專輯,她越來越怯於在公眾面前演出,試圖將巡迴機會減到最少。

Precious Burden 亦由 Halapi 擔任製作,且演奏許多樂器。Sophie ZelmaniPrecious Burden 都是錄音室作品,錄製當時均沒有組織任何樂團。



Sophie Zelmani - Got To Stop(Live at Luzern 2006)




1999 年 Zelmani 終於自組樂團,一樣由 Halapi 擔任製作,錄製專輯 Time to Kill

Time to Kill 收錄了一首膾炙樂迷的歌曲 Dreamer,是 Zelmani 的代表作,在網路試聽的點閱率也最高,這首歌透過 Zelmani 脆弱無助的詮釋,讓聆聽者感動不已.. 世事無常,往事不堪回首。浪跡天涯我獨行,燈火闌珊處孤影自盼總一人..

Dreamer 的歌詞美哉:

Seasons, my friend.
Colour me so we can blend.
Forbid me to go,
I know so little about the wind when it blows.

Dreamer, dreamer.
I’m woking out of your dream.

Take me off that parade,
and place me somewhere in yours and so shades.
Your night shuts my door,
and I announce dream anymore.

See if I can pass by that waiting hand,
if I can pass by that wondering man.
If I can leave to get one,
see that it all make sense pretty soon.

Dreamer, dreamer.
I'm woking out there you go on.
(dreamer, dreamer)
Dreamer, dreamer,
I'll be where I belong.
(dreamer, dreamer)

Sophie Zelmani - Dreamer






2002 年 3 月 Zelmani 在哥倫比亞唱片發行第四張專輯 Sing and Dance,剛開始聆聽時感覺懶散空泛,不過再仔細聽、把音量轉大聲,懶散的感覺憑空消失,進而發現靈敏纖細、摻雜著精心與羞怯的美好。

一如往常,
Sing and Dance 由 Lars Halapi 擔任製作,聽起來就是 Zelmani 的味道,不過比 Time to Kill 嚴肅;比首張專輯更鄉村;比起 Precious BurdenSing and Dance 裡的一些歌曲更讓人想起 Bob Dylan 的 Oh MercyTime Out of Mind

Going Home 成為 Zelmani 繼 Dreamer 之後的另一支代表作,2003 年華人女歌手王菲將 Going Home 翻唱成國語單曲『乘客』,收錄在專輯『將愛』。

Going Home 歌詞簡單易懂:

Not very often have we met
But the music's been too bad
Can only sense happiness
If the music is sad
So, I'm going home
I must hurry home
Where a life goes on
We're too old to make a mess
Dreams will keep me young
Old enough to stress
Only mirrors tell the time
So, I'm going home
I must hurry home
So will my life go on
Yes, I'm going home
Going home alone
And your life goes on
So, I'm going home
I must hurry home
So will my life go on
Yes, I'm going home
Going home alone
And your life goes on

Sophie Zelmani - Going Home(Live in Berlin)


商業角度來說,或許 Zelmani 應該發行比先前專輯更不同、更聳動的作品,與過去劃清區隔;但以藝術角度而言,她已在清楚領域裡有系統地發展出個人風格。或許歌詞淺顯,不過在 Zelmani 撰寫的標準詞句中,呈現滿載誠意。

另一詬病是專輯歌曲瀰漫相近氛圍(前兩張專輯亦然),不過 Zelmani 和 Halapi 確實將憂鬱和一抹鄉村風格完美呈現,例如第五首她和 Freddie Wadling 合唱的 Once。

Sophie Zelmani and Freddie Wadling - Once (Solo)


一位樂友在 Zelmani 網站上的討論區詢問為何她只唱英文歌,不演唱瑞典歌曲?

另一位樂友替她回答:瑞典歌曲對國際樂壇而言似乎太個人,而她也覺得不妥。還有人回答說瑞典人的英語程度很高,除了兒童節目外,幾乎所有電視均不需要配音,頂多打上翻譯字幕。一邊討論著,就出現一位網友,提供了一首 Zelmani 演唱過的瑞典歌曲 Men Bara Om Min Älskade(與 Uno Svenningson 合唱)。



2004 年 Sophie Zelmani 在 Sony/Columbia 發行專輯 Love Affair,收錄十三首歌,有兩首歌以單曲形式發行,分別是 To Know You 和 Hard To Know。

Zelmani 在一篇德文專訪裡提到自己對於歌曲創作的過程,她敬佩 Leonard Cohen 可以花費十年只為了寫一首歌,至於自己則先從曲調與少部分的詞開始著墨,通常需要二至三小時左右。

瑞典知名攝影大師 Anton Corbijn 為
Love Affair 與之前的專輯 Precious Burden 拍攝封面,Zelmani 認為 Corbijn 的視覺有一股親切的魔力,此外 Zelmani 也很喜歡黑白照片的感覺。

Love Affair 風格一如往昔,內容充滿柔和溫暖,就像與老友面對面坐下來,聊著人生經歷過的故事。聽著聽著,會發現尋回了消失許久的會心一笑。

Sophie Zelmani - Stay With My Heart(live @ tv4 morgon)是另一支網路點閱率很高的歌曲:




2005 年 11 月 Zelmani 在 Sony / Columbia 發行十年精選 A Decade of Dreams,除了收錄歷年暢銷單曲如前文撰述的 Always YouDreamerGoing Home、So Long、Precious Burden.. 還增加三首新曲 - I Can't Change、Bitter Kind 與 Our Love。對於想要入門的樂友釋放利多。

I Can't Change 單曲透過 宣傳方式 發行,音樂影片由卡通導演 Elin Cederborg 與 Karl-Johan Forss 製作。

Zelmani 在 YouTube 的 MV 因為版權問題均限制嵌入,
I Can't Change 難得獲准:




2007 年 2 月 Zelmani 在 Sony / Epic 唱片發行專輯 Memory Loves You,宣傳巡迴在斯德哥爾摩展開,共有 19 站,其中有九站在瑞典以外。單曲 Travelling 於一月發行,為 Memory Loves You 暖身,消息發出後 Zelmani 官方網站於 2006 年 12 月公佈唱片封面(上圖左)引發樂迷討論 - Zelmani 本尊明顯而清楚的出現在唱片封面,沒有透過任何陽光或陰影等特殊處理,以她害羞的個性來說,實在有些弔詭 - Zelmani 也曾在一家德國電視專訪時提到,每拍一張個人照,她就會受傷一次。

無論如何這張照片的表情雖然沒有笑容,似乎若有所思,也較有自信,感覺起來沒有像過去那麼憂傷了。仔細凝望照片,越發覺得被她看穿心思,在她面前的心靈一絲不掛,對於 Zelmani 這樣生性害羞的人來說,拍攝這張照片確實充滿無比勇氣。

2007 年 2 月專輯正式在唱片行上架時,德國樂迷卻發現封面與官方網站先前公佈的不相符 - Zelmani 的照片不見了,取而代之的只有黑底白字,寫著她的名字與專輯名稱(上圖右)- 拆開 CD 後,答案揭曉:右上圖是封面,左上圖是內頁。這張專輯與下一張專輯封面,均沒有 Zelmani 的照片出現,其個性越來越羞澀,不言而喻。

Zelmani 的新專輯越來越安靜,聽過首張同名專輯的樂友,再聆聽
Memory Loves You,將發現這項改變。樂評家過去喜歡拿 Zelmani 與 Bob Dylan 相比,聽過第三首歌 Broken Sunny Day 後,更能確切感受,藍調吉他從開場貫穿全曲,最後獨奏畫下完美句點。

Sophie Zelmani - Broken Sunny Day


此外 Zelmani 的作詞能力也明顯提升,她透過歌詞寫詩,加上獨特歌聲,在音樂表達上形成一種美。

Zelmani 在一次專訪中透露,她大部分都是在悲傷情緒中創作歌曲,或許在創作過程透過抒發得到療傷,因此曲風才如此靜謐哀傷;再者可進而推論,其歌曲應均為自傳形式,她才會使用越來越多的隱喻。Zelmani 在自己網站裡說她不能談論關於自己的歌曲,或許這些歌曲是一種程度上的自我隱私吧。

無論隱私與否,我們都樂於共處,因為這些隱私藏諸於歌曲,而歌曲感動了我們,這才是最重要的。Memory Loves You 在瑞典首週進榜即獲得第二名殊榮,在瑞士首週進榜獲得第九名。



2008 年 9 月 Zelmani 在 Epic Europe 發行第八張專輯 The Ocean and Me,這次她和長期合作的製作人 Lasse Halapi 決定嘗新,拋棄以往一首接著一首的錄製方式,他們決定在更多夜晚裡,讓歌曲彼此之間相互影響,自然流露應運而生。

Zelmani 歌聲柔軟美麗,吟唱著思念、懊悔、苦戀的歌詞,音樂就這麼開始呼吸、活了起來。
The Ocean and Me 發行第一週便在瑞典登上排行榜冠軍,在瑞士也有第 13 名的佳績。專輯發行後她在德國、瑞士與澳洲等地為唱片宣傳。

Sophie Zelmani - The Ocean And Me (Live Nyhetsmorgon 2008)


面對渾沌無常的世界,知道 Zelmani 依然堅持自己,這種感覺是很棒的。Zelmani 的網站上寫了以下這段話,相當有畫面,而且很有感覺:

Even from a distance you can hear it; the fragile notes from an acoustic guitar slipping through between the creaking of the crickets. As you approach the little house you see the source of these notes sitting in a rocking chair on the front porch, with a guitar on her lap and her faithful watchdog Lasse at her feet. A gentle summer night’s breeze is rustling the leaves on the apple trees in front of the house and brings the scent of freshly baked corn bread and newly cut hay. Welcome home!


ps:我最怕就是防盗链,这一点下去不成功就只有慢慢编辑了。

     果然不出所料!
2009-1-15 18:25:53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让我在她的歌声里面再多沉醉一会......
2009-1-15 18:59:04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Seabear





I Sing I Swim


When the birds are sleeping
That's when the trees sing
You left your winter clothes,
And your teeth marks in my skin

So shake the leaves, off the trees,
Watch them float down the stream
Your son, your daughter
Swimming in the water

And I miss you, even when you're around
I'm a black cloud,
Sending lightning to the ground

So darling please, show your teeth
Just one more dance to help me sleep
Whirl, cold water eyes
Fill the past with friendly nights
Human skin, can be hard to live in
You'll feel better in the morning
Wash your hands in the lake
You've got a heart, some way

Trails lost in the snow
Make way for winter's eerie glow
And that black rock in your bedroom
I hope you'll climb it soon
In your boat, tied to a tree
I hope you'll find the sea

Throw me a dream please, it's been a dreamless sleep
For such a long time, such a long time
Sing myself awake
Watch the branches break
No one could ever take your place

Wash your face in the lake
You've got a diamond under your skin

所属专辑 【The Ghost That Carried Us Away】



专辑类型:Indie-Pop
唱片公司:Morr Music

专辑介绍:

Seabear来自独立音乐重镇冰岛,刚开始仅有Sindri Már Sigfússon一人,逐渐发展到现在的七人乐队.首张专辑"The Ghost That Carried Us Away",在柏林著名独立/电音厂牌Morr Music下发行.唱片封套是一如既往的Morr风格:圆形的凌乱字体加童稚的画风.整张专辑没有半点的华丽和不实,都是一种自然的展现.颤抖的吉他颤音和有趣的鼓击,口琴,弦乐,温暖的Vocal,唯美,安静,值得慢慢欣赏.

Seabear is a seven piece and this is their first full-length album, but previously they′ve released the EP Singing Arc. Reykjavík′s hipsters seem to like them and talk avidly about their concerts. The world is also taking notice, the influential German label Morr Music handles the release outside Iceland. Not bad for a debut record. The music is easy listening educated pop/country, Beck comes to mind and at times Benni Hemm Hemm. It floats harmlessly in the background, the home production and recording giving it a warm feel. On this album Seabear relies heavily on acoustic guitars, harmonicas and violins to deliver their one slow track after another. Seabear knows how to write songs and the arrangements are at times innovative but the songs melt into one cute, but boring, soup.


专辑曲目:

Seabear│The Ghost That Carried Us Away Morr Music 2007
01 Good Morning Scarecrow
02 Cat Piano
03 Libraries
04 Hospital Bed
05 Hands Remember
06 I Sing I Swim (稍早曾收錄於Music For Hairy Scary Monsters合輯 Morr Music)
07 Owl Walz
08 Arms
09 Sailors Blue
10 Lost Watch (稍早曾收錄於Music For Hairy Scary Monsters合輯 Morr Music)
11 Summer Bird Diamond
12 Seashell

-----------------------------------------------------------------------------
ZT自博客OR

Both Mùm and Benni Hemm Hemm have benefited from the Berlin-based label's endorsement over the years, and Seabear look set to follow in that fine tradition with this totally gorgeous long-player.─boomkat
柏林音樂廠牌Morr Music繼 Mùm與Benni Hemm Hemm之後,又一引進來自冰島天然質樸的民謠樂隊Seabear。由現年23歲的年輕歌手Sindri Sigfœsson領軍,從早期一人樂隊姿態灌錄自創EP,直至今日以七人龐大陣容加盟Morr Music,Seabear被公認是承繼Sufjan Stevens、Iron & Wine等人優秀民謠傳統,並以獨特器樂伴奏、優美旋律取勝的雷克雅維克年輕新聲。Morr Music網站更以"Nature,mortality,love"為題來推薦他們的首張專輯「The Ghost That Carried Us Away」。
雖然Seabear沒有像Benni Hemm Hemm只花費四天在Sigur Rós錄音室錄製完成首張專輯「Kajak(Kayak)」這樣的話題,也沒有Mùm一雙姊妹花的甜美歌唱(雖說如今已相繼離團),卻本著Sindri Sigfœsson一人對音樂的熱情,拾起空心吉他、鋼琴、鼓、木鐵琴與合成音色(Synth Flourishes),灌錄了自製唱片「Singing Arc EP」;之後又因為在柏林替The Books擔任開場演出嘉賓,受到了Morr Music老闆的青睞,成為繼 Mùm與Benni Hemm Hemm之後,又一位離開冰島前往柏林發展的冰島年輕音樂家。經歷The Books的開場演出之後,Sindri逐漸明白一個人形單勢孤,遂而找來了guggý、örn等友人擴大其樂隊的編制,其後演變成七人的龐大樂隊陣容,情況與Benni Hemm Hemm有些類似。

Seabear 吸取了Mùm身上那種世界末日般的悲劇性音符與唱詠、Benni Hemm Hemm的民謠體質,成為一支經常被人拿來與Sufjan Stevens、Iron & Wine與Grizzy Bear相作討論的Folkpop組合。Sindri Mar Sigfusson和Benni Hemm Hemm的Benedikt H. Hermannsson一樣,對於保留民謠與傳統原創音樂有著一股熱忱;只是Benedikt H. Hermannsson日後領軍Benni Hemm Hemm時找來了11人龐大陣容,所呈現出的是德州樂隊The Polyphonic Spree那種浩蕩而華麗的歌謠曲調,並時常加入了福音、唱詩班的和聲伴唱,其實這個情況在冰島國內十分常見。反觀Seabear,他適度地採用了Mùm的標準編制,鈴鼓、手風琴、提琴以及合成音色,譜出了一首又一首感傷動人的民謠。仔細聆聽你也許還會發現Seabear是一支以英文為創作藍本的冰島樂隊,它並不似Mùm、Benni Hemm Hemm會經常以冰島語、英語雙語發聲,即使在早期自製的唱片「Singing Arc EP」中亦然如此。「The Ghost That Carried Us Away」唱片的開場曲"Good Morning Scarecrow",乍聽下仍有著Mùm的影子;簡潔流暢的旋律再加上多種樂器的伴奏,頗有Sufjan Stevens的憂鬱氣息。"Cat Piano"是一首相當可愛的歌曲,一如我們在Myspace上所見到的圖片,Sindri彷彿透過鋼琴來與心愛的貓兒對話,簡斂而柔美的民謠旋律體。輕快的"Libraries"則加入了女子和聲及輕盈鋼琴的伴奏,頗有瑞典唱作人Jens Lekmann的姿態。在"Hospital Bed"歌曲當中,Sindri運用了Pizzicato與小提琴的演奏豐富了整個編曲的架構。據知專輯部份作品是在Sindri小型的錄音室裡錄製完成,並擁有Benni Hemm Hemm以及Mùm成員Örvar的協助,可以說是冰島幫又一次齊心合力錄製完成的精彩唱片;如果你已經非常喜歡Mùm、Benni Hemm Hemm、Mugison,也一定會愛上Seabear這份清新與脫俗。
Seabear's site
here
Listen on myspace
Label here
2009-1-15 20:15:51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本帖最后由 WALK4FUN 于 2009-1-16 10:35 编辑

Phil Wickham



You Are Beautiful



静态歌词

I see Your face in every sunrise
The colors of the morning are inside Your eyes
The world awakens in the light of the day
I look up to the sky and say
You’re beautiful

I see Your power in the moonlit night
Where planets are in motion and galaxies are bright
We are amazed in the light of the stars
It’s all proclaiming who You are
You’re beautiful, You're beautiful

I see you there hanging on a tree
You bled and then you died and then you rose again for me
Now you are sitting on Your heavenly throne
Soon we will be coming home
You’re beautiful, you're beautiful

When we arrive at eternity’s shore
Where death is just a memory and tears are no more
We’ll enter in as the wedding bells ring
Your bride will come together and we’ll sing
You’re beautiful, You're beautiful, You're beautiful

I see Your face, You're beautiful, You're beautiful, You're beautiful
I see Your face, You're beautiful, You're beautiful, You're beautiful
I see Your face, I see Your face
I see Your face, You’re beautiful, You’re beautiful, You’re beautiful


ps:这样就不怕失效了。

所属专辑 【CANNONS】


Artist:Phil Wickham
Album:Cannons
Label:Columbia Records
Style:Alt. Pop/ Rock
Year:2007



1. Must I Wait
2. After Your Heart  
3. Desire
4. Cannons
5. Sailing On A Ship
6. The Light Will Come  
7. Shining   
8. You're Beautiful
9. True Love  
10. Jesus Lord of Heaven   
11. Home   
12. Spirit Fall


-----------------------------------------------------------------------------

出生于基督教家庭的他在家中排行老二。
中文对他的介绍很少,wiki上也只有不多的一些,都是关于大致的生活经历。不多说很多,大家听吧。
2009-1-15 20:41:43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Detektivbyrån



請你試著想像三個大男人玩著音樂盒、敲擊著鐵琴及演奏著手風琴,究竟會是什麼模樣?答案就在Detektivbyrån身上;這支來自瑞典Göteborg地區的三人音樂組合,去年才以一首Nattöppet獲得電視廣告Sprint Nextel的大力播送,並且以『Hemvägen EP』唱片擄獲了評媒的歡心。他們以幾近背道而馳的可愛、頑固曲風,試著挑戰吉他、貝斯與鼓的傳統三件式配器;完全沒有大歌大器的編曲、也沒有宏偉咆哮的磅礡氣勢,反而帶著音樂盒、木琴、鐵琴、手風琴與鼓,譜寫出一幕幕猶如世界民俗樂曲的雋麗、甜美曲調。首張專輯『Wermland』被譽為是現代Folktronic的絕佳典範,並匯集了Yann Tiersen、Vapnet、The Tough Alliance、A Hawk And A Hacksaw等人的精采音樂風貌。(OR)
-----------------------------------------------------------------------------


Om Du Möter Varg


所属专辑【Wermland】

Artist: Detektivbyrån
Album: Wermland
Date: 2008.09.03
Label: Danarkia
Styles: Indie, Folk, Electronica, Instrumental


01. Om Du Möter Varg
02. Kärlekens Alla Färjor
03. Honky Tonk Of Wermland
04. Rymden I En Låda
05. Generation Celebration
06. Life/Universe
07. Neonland
08. Hus Vid Havet
09. Partyland
10. Camping
11. Sista Tryckaren
12. En Annan Typ Av Disco
13. Dygnet Runt
14. 054


滴答滴答的声音响起,这支瑞典三人乐队继08年《E18 Album》之后的又一专辑,纯演奏的风格依然没变,当马林巴琴,爵士鼓,手风琴这些音符围绕耳畔,
又一次踏入了奇妙的音乐游乐园!

2009-1-15 21:41:08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本帖最后由 WALK4FUN 于 2009-1-15 21:49 编辑

上工去了,大家玩的开心。


谢米青
2009-1-15 21:48:22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本帖最后由 WALK4FUN 于 2009-1-16 01:41 编辑

Islands



Pieces of You


The capillaries of the community
are hemorrhaging on everything

They found your bones in the homes of a thousand little gnomes
who’ve taken pieces for decoration
They'd opened up their mouths
Seemed like peaceful little mouths inside they found
a mouthful of pieces

But they wanted pieces of you, pieces of you
pieces of you, pieces of you

Somebody died here
I hear it was you
They loved the attention
they got from killing you

The capillaries of the community
are hemorrhaging on everything
The capillaries of the community
their hemorrhaging on everything

They put their fingers in your sockets
Tf you could hear the way they talk, its madness
uh uh uhhh
and what they got out of your pockets:
a couple coins, a key for lockin', it's sadness in your face

But they wanted pieces of you, pieces of you
pieces of you, pieces of you

Pieces of you, made from pieces of you
Pieces of you, made from pieces of you

Little birds collapse in your arms
breaking into two
Beat a man to death with their hands
Did they regret anything?

It's a cold cold world
we swam into
It's cold cold water
we sank into

所属专辑【Arm's Way】



Original Release Date: May 20, 2008
Number of Discs: 1
Label: Anti

ps:ANTI- is an American record label founded in 1999 as a sister label of Epitaph Records.
While Epitaph's focus is mostly on punk rock, ANTI- has a more diverse roster, ranging from hip hop (Blackalicious), reggae (Buju Banton), comedy (Eddie Izzard), country (Merle Haggard) to indie rock (Elliott Smith, for the release of his posthumous final album), among other genres.
Headed by Andy Kaulkin, ANTI- first gained attention by releasing Tom Waits' Grammy award winning Mule Variations in 1999. Along with Waits, several veteran recording artists such as rhythm and blues singers Solomon Burke and Bettye LaVette, and Marianne Faithfull have signed onto ANTI- after leaving other major labels.


1. The Arm
2. Pieces of You
3. J'aime Vous Voire Quitter
4. Abominable Snow
5. Creeper
6. Kids Don't Know Shit
7. Life In Jail
8. In the Rushes
9. We Swim
10. To a Bond
11. I Feel Evil Creeping In
12. Vertigo (If it's a Crime)


Ukoo原创翻译
和Islands这支独立摇滚乐队以往的作品不同,这一次我已经迫不及待的想试听他们这张新专辑Arm's Way。也许在关于这张专辑最初的介绍时说它听起来有些像Broken Social Scene(乐队名),The Arcade Fire(乐队名)和Malajube(乐队名),这也是我想听这张专辑的原因吧。毕竟,觉得他们和Broken Social Scene这支独立摇滚乐队有些相混,又带那么写后摇的感觉,风格和精细、小心的Arcade Fire相似,而这些总是有些塞翁失马焉知祸福的感觉。但是,似乎并没有那么多的听众认为他们是那种充满了黑暗,神秘,冒险,才气等等等等的团体。

因此,在这68分钟里,Arm’s Way就这样平静、沉稳的开始了;颤抖的声音,小提琴声,还有跳跃的吉他从四面八方传了过来,直到他们最终汇合在了一起。力量仍在延伸,音量不断上升、攀越,直到最后随着一声肆无忌惮的嘶吼而全面爆发,使“the Arm”变得朴实、率真,而不仅仅是像预先设定好的那样不断的重复重复。就从那一点来说,它很难抵挡。正是这种“The Arm”所自信其特有的Indie-rock,使整张专辑就被这么大胆的定义。从歌词方面来说,Nick Thorburn在音调的处理上总体做的确实不错。就像在“The Arm”里,当他唱到'In a lifeless carcass/ in a badass car crash/ hopefully you wake up soon, hopefully you do/ oooohhh I want you to/ that's why the arm came for you,'也即是在暗示“The Arm”在某些方面的确不一般。除了“The Arm”,Islands在其他歌里就是更加传统的Indie-rock风格,如"Pieces of You"和 "Creeper,",但同时在弱拍的处理上又更加的谨慎,像"J'aime Vous Voir Quitter." 。节奏紧凑的"Abominable Snow"的开场是具有强烈对照效果的双关吟唱,但是在'rack of lamb of God,'里,音域就变得更加多样化,从沉重的小提琴到像是由震颤的吉他和键盘引导的慢舞。然而,这些都仅仅是具有强烈对比的开场白而已。


在Arm's Way里,有许多大胆的想法,飘忽不定的能被最终被发掘的,却又有时错失的隐蔽即兴重复。"Life In Jail"更多的来说是一首民谣,逐步在慢节奏中酝酿、慢热;直到后来,两种吉他走在了一起,弱拍和慢摇将"Life In Jail"带向了另一个完全相反的方向。但Arm’s Way中那些创意和歌并不能完全吻合,这点无疑是这盘专辑的一个小小缺陷。不过,在"In The Rushes,"中,展现了一种隐藏的激进摇滚风格,其中体现在疯狂的提琴(包括拨弦)和 平滑的贝司反复,所有这些将Islands的强度和情感都释放了出来。而这也是他们在创作Arm’s Way时的狂热的表达。

最后的两首是整张专辑的总结,并体现了Islands最近的风格。"I Feel Evil Creeping In"使整张专辑最后是以比前奏能让人印象深刻的贝司、黑管做铺垫来收尾。贯穿整个Arm's Way,那是一个充满了峰回路转的宏伟歌曲的连贯体,其中穿插着能给人留下积极深刻印象的Indie-pop,同时和"Vertigo (If It's a Crime)."相比的话,可能没有比它更合适的结局了。仅仅11分钟的绝佳概括了整张专辑中的所有元素,包括平滑、抚慰人心的反复,美丽的声音上挑,类似管弦乐队的乐器演奏,激进的Indie-rock反复,以及整体富有创造性的大胆歌曲。从前到后听完整首歌,这绝一是种享受,不仅是对歌,而是对整张专辑来说都是一个完美的工程。

如果对Islands的以前不太了解的话,那么就很难判断他们自上张专集Return To The Sea后是否有进步。不管怎样,他们为下一张专辑已经做了足够的准备。Arm's Way的设想是天马行空的,但是这些举动不一定总能帮助渡过难关。除了整个长度问题,有时Islands竟然也会创造太多难于理解的措词。但最后,对这样一个创造了如此辉煌的音效的乐队也是如此的困难。Islands是如此富有挑战,又是如此大胆的录制了这张Arm’s Way,而这些挑战是很多乐队都不敢于挑战的。对于这点,我是绝对不会责怪他们的。
2009-1-16 01:36:59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本帖最后由 WALK4FUN 于 2009-1-17 09:45 编辑

Faded Paper Figures




Faded Paper Figures的開始,就像所有的偉大事業一樣,一開始只是副業,寫寫歌只是作為主唱兼吉他Joho和吉他兼鍵盤Kael,對他們自己審美觀的一個新認識,起初只是兩三首歌,一直都在kael的臥室制作,後來,事情變得冠冕堂皇起來,是乎令他們都有些不信,最後Heather的到來,使他們的音樂加入了美麗的和聲,就這樣完美的融合在一起。



[乐队成员]
R. John Williams - Vocals, Guitar
Kael Alden - Guitar, Drums, Keys, Machines
Heather Alden - Additional Vocals



Myspace:  http://www.myspace.com/fadedpaperfigures
Band Website: http://fadedpaperfigures.com/


North by North



他们的音乐受到Death Cab For Cutie,Psapp,The Postal Service,Tahiti 80等优秀乐队的影响,融合了electronic,post-rock,champer pop等元素,丰富而又耐听。最后女声Heather的加入诞生了今天的Faded Paper Figures,使他们的音乐听起来更加地和悦。乐队2008年7月自行发行了他们的首张专辑《Dynomo》。也就是收录上面那首试听歌曲的专辑。


发行日期: 2008年7月15日
唱片公司: unsigned
音乐风格: Indie / Electronica / Rock


1 North by North
2 B Film
3 Logos
4 Polaroid Solution
5 Future Self
6 Metropolis
7 I Fell Off My Name
8 Geneva's Gone
9 The Persuaded
10 Being There
11 Speeches
2009-1-16 02:28:05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本帖最后由 WALK4FUN 于 2009-1-16 07:36 编辑

Regina Spektor


出生于莫斯科但成长纽约布朗克斯的Regina Spektor,自小生活在一个音乐家庭,曾学习钢琴至17岁。惊艳的创作才华被媒体称为‘布朗克斯的碧玉'(the Bjork Of the Bronx)。 在过去的几年中,她于纽约的“反传统民谣”(anti-folk)圈子中也已小有名气,但是这个名字对于很多人来说显然还是颇为陌生。她已经发行了3张专辑作品,但却很少能够进入人们的视线,“Soviet Kitsch”是Regina加入主流唱片的首张专辑,独特的嗓音搭配钢琴弹奏,让人印象深刻。


唱片分类  

2001年- 11:11 (Regina Spektor)
2002年- 歌曲 (Regina Spektor)

2004年- 苏联庸俗作品 (Sire/London/Rhino)
2004年- Soviet Kitsch
专辑曲目:

1.Ode to Divorce
                      2.Poor Little Rich Boy

                      3.Carbon Monoxide
                      4.Flowers
                      5.Us
                      6.Sailor Song
                      7.Whisper
                      8.Your Honor
                      9.Ghost of Corporate Future
                    10.Chemo Limo
                    11.Somedays
2005年- Begin to Hope

专辑曲目:   
                                  Disc: 1
                        1. Fidelity  
                        2. Better  
                        3. Samson
                        4. On The Radio
                        5. Field Below
                        6. Hotel Song
                        7. Après Moi
                        8. 20 Years Of Snow
                        9. That Time
                      10. Edit
                      11. Lady  
                      12. Summer In The City  
                                      Disc: 2
                        1. Another Town   
                        2. Uh-merica
                        3. Baobabs
                        4. Dusseldorf
                        5. Music Box
2008年- "The Chronicles of Narnia: Prince Caspian" The call(单曲)

------------------------------------------------------------------------------------------------------------

Fidelity



静态歌词


I never loved nobody fully
Always one foot on the ground
And by protecting my heart truly
I got lost in the sounds
I hear in my mind
All these voices
I hear in my mind all these words
I hear in my mind all this music

And it breaks my heart
And it breaks my heart
And it breaks my heart
It breaks my heart

And suppose I never ever met you
Suppose we never fell in love
Suppose I never ever let you kiss me so sweet and so soft
Suppose I never ever saw you
Suppose we never ever called
Suppose I kept on singing love songs just to break my own fall
Just to break my fall
Just to break my fall
Break my fall
Break my fall

All my friends say that of course its gonna get better
Gonna get better
Better better better better
Better better better

I never love nobody fully
Always one foot on the ground
And by protecting by heart truly
I got lost
In the sounds
I hear in my mind
All these voices
I hear in my mind all these words
I hear in my mind
All this music
And it breaks my heart
It breaks my heart

I hear in my mind all of these voices
I hear in my mind all of these words
I hear in my mind all of this music

Breaks my
Heart
Breaks my heart


所属专辑【Begin To Hope】


Released June 13, 2006
Recorded
Genre Alternative rock, Anti-folk
Length = 47:15
Label Sire Records
Producer David Kahne, Regina Spektor

ZT自veryCD
专辑介绍:

蕾吉娜·史派克特(Regina Spektor),尽管曾与前段时间排行榜上火爆一时的“敲击”乐队(The Strokes)一起做过巡演,此外,在过去的几年中,于纽约的“反传统民谣”(anti-folk)圈子中也已小有名气,但是这个名字对于很多人来说显然还是颇为陌生。史派克特已经自发行了3张专辑作品,但却很少能够进入人们的视线,不过随着互联网络对于艺人自我宣传的愈发显着的支持,蕾吉娜·史派克特也逐渐开始为一些人所知。

这张新近发行的专辑《因此,玛丽·安遭遇盗墓贼》(Hence Mary Ann Meets The Gravediggers)实际上并不是史派克特真正意义上的新专辑,作品是从前3张自发行的专辑中抽取出最具代表性的单曲汇集而成。史派克特出生在俄罗斯,在10岁那年移居纽约,继而开始在东村(East Village)一带的酒吧和咖啡屋中做演出。

听到这张专辑后,很多人都不得不承认从未听过像蕾吉娜·史派克特这般的女歌手,各位千万不要被开头所提到的“敲击”乐队巡演给唬住了,蕾吉娜·史派克特唯一和“敲击”乐队扯上关系的就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制作人高登·拉斐尔(Gordon Raphael),再就是蕾吉娜·史派克特曾经出现在后者的一支名为《爬行动物》(Reptilia)的B面单曲中,蕾吉娜·史派克特的音乐可不是什么纽约新浪潮下的吉他流行乐,而是更加具有传统的倾向,用一种极为另类的方式演绎传统的民谣之声。

蕾吉娜·史派克特的音乐会让你不禁然地联想到一个很有古怪灵秀气质的女孩(就像专辑封面中的那个女孩一样),事实上,在她所演绎的大部分音乐中,富于冷峻而诡异变化的钢琴是唯一的伴奏乐器,这让我们想起了另一位现在已身为人母、可当年却以怪异钢琴气质而独步乐坛的女唱作人-托瑞·艾莫丝(Tori Amos)。但是,如果仅仅给蕾吉娜·史派克特冠以“怪异风格唱作人”的头衔则无形中大大削减了她音乐中具有的多元化音乐色彩。

从爵士到民谣再到说唱、嘻哈,甚至是古典音乐等众多元素,在蕾吉娜·史派克特这张新专辑中一起粲然呈现,史派克特的多元化音乐元素融汇的创作手法是源于她个人多样化、杂食性的音乐聆听品味,当史派克特把各色的音乐风格片断以整体彰显诡异渲染色彩的方式呈现给我们时,我们必须承认这并非是一张适合聆听的音乐作品,但这也并不会让我们停下聆听的脚步而失去进入一个神奇世界的难得机会。

史派克特的歌词听上去就如同是一股恣意散漫的意识流,然而,这并不意味着音乐就失去了强击的着力点,史派克特在塑造具有性格特征的歌曲上自有独到的一手:在单曲《豪华轿车》(Chemo Limo)中,她向我们叙述了一位身患癌症的女人的悲痛故事,故事中的女人逃避必须进行的医学化疗,而愿望仅仅是在生前有机会乘坐一次豪华轿车;另一支单曲《水手之歌》(Sailor Song)讲述的则是一个倔强的女孩-“亲吻你直到血印于唇,而不欲(在你面前)褪去我的衣裳。”

所有的歌曲都被史派克特进行了颇为复杂的配乐,这也正是这张专辑的魅力所在,听者可以在这种配乐之下获得最大限度的不可预知的音乐聆听体验。比如在单曲《声音的结果》(Consequence Of Sound)中,你可以听到史派克特的声音在富于变化的多彩演绎;而单曲《可怜的富有小男孩》(Poor Little Rich Boy)中,史派克特显然是在用一只手弹奏钢琴,而另一只手似乎是在用鼓的敲击棒在敲打椅子腿,这便是整支单曲的节奏来源。

专辑中除了在乐器和内容上的引人注目外,史派克特的人声演绎也是一大亮点-前一分钟还是颇为传统规矩的低吟浅唱,下一分钟则突然转为急促的说唱,而再下一分钟又转为如比·约克(Bjork)般的冷色诡异之音。在单曲《以泪洗面》(Lacrimosa)中,史派克特甚至尝试突破到拉丁风格的唱法。有时,史派克特的这种极富戏剧性变化的人声唱法会使人感到莫名的困惑(比如在异常曲折蜿蜒的单曲《丹尼尔·考门》(Daniel Cowman)中,史派克特用了重复的人声逐步烘托推出整个作品的情境,就好比面临着一堵极为坚实的迷墙),但很多时候,史派克特都会是像单曲《巴甫洛夫的女儿》(Pavlov's Daughter)中所展现的一般,给聆听者以美妙的享受。

专辑的结束曲《我们》(Us)是她个人在整部专辑中的最佳展现-一种急促跳跃的菲利普·格拉斯(Philip Glass)风格的弦乐片断融入在完美的钢琴即兴演奏中,而当史派克特唱起“他们将我们塑成雕像,放在山之颠峰”(they made a statue of us, and it put it on a mountain top)时,我想这是整张专辑中她发挥到极致的一个时刻-戏剧性的、浪漫的和极其美妙的一刻。

与当今一些女艺人相比,史派克特更像是奈莉·麦凯(Nellie McKay,另一位着名的女唱作人),在钢琴上弹奏爵士风格的乐曲,但是史派克特可不会是诺拉·琼斯(Norah Jones),因为她比后者要更显得缺乏安分-急躁的、搅扰听者思绪的和富于挑战精神的,也许这张专辑并不适合每一个人的聆听口味,但却是蕾吉娜·史派克特本人的最佳诠释。


专辑曲目:

Disc: 1
1. Fidelity
2. Better
3. Samson
4. On The Radio
5. Field Below
6. Hotel Song
7. Après Moi
8. 20 Years Of Snow
9. That Time
10. Edit
11. Lady
12. Summer In The City
Disc: 2
1. Another Town
2. Uh-merica
3. Baobabs
4. Dusseldorf
5. Music Box
2009-1-16 02:56:03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本帖最后由 WALK4FUN 于 2009-1-16 09:09 编辑

Mojave 3

Mojave 3的兩位核心成員Rachel Goswell(左二)
Neil Halstead(左三)為昔日英倫獨立音樂圈的金童玉女。

-------------------------------------------
BEGGARS GROUP厂牌艺人--Mojave 3  |  ZT自新浪娱乐

“Mojave 3”这个乐队是由前“慢潜”(Slowdive)成员在1994年成立的。
Rachel Goswell,以及Neil Halstead和Ian McCutcheon发现在扭曲状
态下环境声域变得绕有趣味,于是他们便这样的元素制作了三张专辑,当
然这成为一个转变时期——用木吉他创作并演奏简洁的歌曲。这个重新被
命名的三人小组录了几个安静又不可思议的Demo,为他们迅速换来新东
家4AD,随即几乎不加修饰地发行了他们的首张专辑——《明日问我》
(Ask Me Tomorrow)。

这支乐队两年之后制作《走调》的时候扩大了他们的队伍——Alan Forrester签约,结束了与Hammond C3机构的合作,同时还有吉他手Simon "Rosie" Rowe,来自最近解散的Chapterhouse)主要参与控制基调,以及Robbie Robertson极好的吉他线路。在被问及第一张和第二张专辑的差别的时候,霍尔斯特德以他特有的不以为然的幽默回答说,“他们从慢节拍的乡村音乐开始过渡到中速节奏的乡村摇滚音乐.”事实上,《走调》是一个慢热古典和叙事型歌词的集合——从那个时期开始的歌曲,像《给予你带走的》(Give What You Take)和《一种天使》(Some Kinda Angel),仍然是“Mojave 3”真实经历里最珍贵的基础。

在美国以及其它地方巡回演出之后,这支乐队重新在1999年底集合制作第三张专辑。由于经费限制的问题到2000年5月才推出的《对旅行者说抱歉》也是小成本制作,但这并不影响它本身的高品质。“Mojave 3”表现丰富,懒洋洋又令人心醉的忧郁感觉的歌曲——《我的艺术人生》( My Life In Art)和《与爱有关的一个画面》(In Love With A View),搭配起暧昧明亮的单曲《回到递信人》。他们的进步是他们的歌迷队伍不断扩展,于是这支乐队在美国这个他们的精神家园里热情乐迷面前,再次巡回演出。

Mojave 3在2002年隐身了。同时Neil出版了美妙的个人专辑《在路上沉睡》(Sleeping On Roads)——是一些可以让他同时探索实验领域和个人情绪的作品集,前者有带着公路气息的《看见你在屋顶》(See You On Rooftops),后者有《我口袋里的两块石头》(Two Stones In My Pocket)以及《玛莎的外套》(Martha's Mantra)。Halstead形容这张专辑是把Bert Jansch的录音远远超脱了。

这次突如其来的实验作品留下一个长久的东西,当然,在Mojave 3下一次出专辑的时候,犹如这支乐队的一次离别。《调羹与椽木》(Spoon And Rafter)是在Newquay, Cornwall旁边散发的田园气味中,乐队自己的录音棚录制的。他们用带有他们野心又色彩斑斓的音乐,应付录音期间的没压力。

如此这般场景被描绘在首支曲目《幸福的青鸟》(Bluebird Of Happiness)中,9分钟的光芒闪烁体现出《调羹与椽木》(Spoon And Rafter)是一张有着宽阔鲜明色彩的专辑。《古怪的角色》(Billoddity)和《星光1号》(Starlite 1)表现的是乐队过去给人的印象。他们有大量的空间感,还有在类似人造音,木吉他以及钢质踏板同时出现的不同层次。《心碎之战》(Battle Of The Broken Hearts)这首多侧面的叙事诗是专辑潜藏的核心,也印证了他们温柔透彻的力量。

接下来的2004年,Rachel在Neil之后,也推出了各人专辑《环形波浪》(Waves Are Universal)。整张专辑充满了平静,原味自然氛围,以及简洁的民谣旋律。它令人惊艳,广受好评。伊恩也充分利用时间组建了自己的乐队。在变得松散之前,一张出道专辑正在制作中。

2006夏天,乐队推出第五张专辑《像你一样的谜》(Puzzles Likes You)。和以往一样,从中可以看出这支乐队这次走向——稍稍出人意料的方向。

因为,Neil在Pitchfork的一个采访中说,这些歌曲相比任何之前他和乐队的创作都更温和。《像你一样的谜》(Puzzles Likes You)在来自康沃尔郡的底色上,晃动着只属于夏天的阳光灿烂。从主打歌《打破坚冰》(Breaking The Ice)中间,可以找到这些歌的线索,发出嘶嘶的声响,满是新生的自信。

专辑表现的这种活跃兴奋是乐队遇到的麻烦的深刻反应——最开始要跟一群侵入录音棚的老鼠作斗争。老鼠在乐队器材中间窜动,造成混乱局面。专辑推出时间也相对延迟了。幸运的是,一个有着Victor Van Vugt(PJ Harvey, Nick Cave, Beth Orton, Luna, Athlete)形状羽翼的天使及时出现,把他们的录制工作带到他纽约的录音棚,在短期内完成了一系列完美的后期混响。

结果就是,有着优美旋律的《像你一样的迷》(Puzzles Like You),《在你闭眼时狂走》(Running With Your Eyes Closed),和《超级宝贝星》(Big Star Baby)大放异彩,沉静内省风格的《大多数日子》(Most Days),《你以前说过》(You Said It Before)在温柔声线下占据了轻巧的位置。

所有这些都意味着《像你一样的迷》(Puzzles Like You)是Mojave 3发行的专辑中间最亲近,最有感染力和充满乐趣的一张。一方面受到影响——一个是艺术家兼导演托马斯-坎贝尔(Thomas Campbell,他执导的影片《萌芽》(Sprout)主要使用Mojave 3以及Halstead的音乐)的作品,一个是奇特诡异的音乐影像《打破坚冰》(Breaking The Ice),由新兴的Bradley Beesley导演。这看起来,和原来一样,越来越多的人站到Mojave 3乐迷中间,沉浸在轻柔唯美的音乐里,无法离开。

   媒体评论摘要
  “一张既才华漫溢又彻底的天才之作。”——The Big Issue 2000
  “正是它本身应该具备的创作水准。”——NME 2000
  “唱片业里最值得收藏的宝贝之一。”——Melody Maker 2000
  “它最好的创作。”——Guardian 2000
  “尼尔-霍尔斯特德正迅速成为英国最伟大的歌曲创作人,这一点是不容质疑的。”——Time Out 1995
  “霍尔斯特德找到跟他自己的声音言语一样丰富、零星、敏感脆弱的声线。这是难以掩饰的天才创作。”——Sound Nation 2004
-----------------------------------------------------------------------------

Breaking the Ice


Jenny is all right
Somebody loves you tonight
Tomorrow we'll make a start,
smoke all them cigarettes

You are the star that sits in the sky,
the fire that burns when the battle is high,
the feeling that yearns when the yearning is all
in his heart, yeah, in his heart, yeah, in his heart

I know you wanna get away
I know nothing ever stays the same
And, Jenny, I've been thinking things over
I know thinking never got me far

The bottle gets me further
So come stand a little closer now
We'll try breaking the ice again
We'll try breaking the ice again

You were the first one
You were the first to try
And baby, you stole me,
and maybe I needed that

You are the star that sits in the sky,
the fire that burns when the battle is high,
the feeling that yearns when the yearning is all
in my heart, yeah, in my heart, yeah, in my heart

I know you wanna get away,
I know nothing ever stays the same
Jenny, I've been thinking things over
You said thinking never got you far

The bottle gets you further
So come stand a little closer now
We'll try breaking the ice again
We'll try breaking the ice again

We'll try breaking the ice again
We'll try breaking the ice again
We'll try breaking the ice again
We'll try breaking the ice again

Breaking the ice again


所属专辑(第五张)【Puzzles Like You】

Category  Rock/Pop Albums, Alternative CDs, Rock
Label  4AD
Orig Year  2006
Discs  1
Release Date  Jun 06, 2006
Studio/Live  Studio
Mono/Stereo  Stereo
Additional Info  Digipak


1. Truck Driving Man  
2. Puzzles Like You   
3. Breaking The Ice   
4. Running With Your Eyes Closed
5. Most Days   
6. Big Star Baby  
7. Ghost Ship Waiting   
8. Kill The Lights   
9. You've Said It Before   
10. To Hold Your Tiny Toes   
11. Just A Boy   
12. The Mutineer
2009-1-16 09:07:42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本帖最后由 WALK4FUN 于 2009-1-16 09:57 编辑

Android Lust



Android Lust的创建人Shikhee,出生于孟加拉国,在1998年第一次独立发片时,她就在歌声里探索性地融入了渴望、愤怒和恐慌这些锋利的元素,融合了各种音乐风格之后,Android Lust表现出混合电子摇滚乐的激烈,迷人和凶猛的感觉。Shikhee在独立电子音乐界广为人知,她的音乐变幻无穷,展现出不同于一般人,以及诸多抄袭者的音乐范围。

Shikhee在自从2003年的唱片Dividing后的全新完全版唱片Devour,Rise&Take Flight(2006年Project唱片发行)中延续了这种风格。这是一张震撼人心的电子摇滚唱片,共有 12 首曲子 ,其中贯穿着 SHIKHEE 强力量的的嗓音和迄今为止富有个性的编曲。在真正的Android Lust风格里,她为最邪恶的情感赋上最悦耳的主调,甚至将现代电子音乐引领向边缘。

“Dragonfly”,新专辑中的第一支单曲MV,是由早先为Dividing中的单曲Stained创作了颇受欢迎的,具有视觉冲击力的MTV的Dan Quelette制作的。

“Stained”被全美33家音乐电台和音乐电视频道抢先播放,同时在拉美MTV台播放了120分钟,以及风靡澳洲音乐电视。

“Dragonfly”立志凭借其更为眩目的视觉效果和异类的造型,要比“Stained”做的更好。

Android Lust的歌曲也现身于CBS的Navy NCIS(在广播中提起了乐队的名称),和MTV的The Real World, Road Rules, and Made这些栏目中。
-----------------------------------------------------------------------------
ZT一个网友的评论

Android Lust<Devour,Rise,And Take Flight>2006
如果说Android Lust只是Shikhee这位来自孟加拉的女子个人的化身可能有些不公平,不过Shikhee绝对是乐队真正的灵魂。第一次听到Android Lust于1998推出的<Resolution>中充斥着暴烈崩溃的音乐情绪,怎么也想不到他们随后会转投Projekt公司,因为觉得在充满古典幽思的Projekt公司中Android Lust太过异类,却也显示了Projekt公司强大的包容性。Android Lust那带有浓烈Industrial/EBM元素的音乐让我总是让我想起Diary of Dreams和Nine Nich Nail,诚然聆听Android Lust的音乐是一件令人痛苦的事情,有太多的愤怒、黑暗、恐慌,近乎于残酷的音乐几乎不给你任何喘息的机会,片刻醒神美好的电子旋律也会瞬间被Shikhee的嘶喊和工业噪音所淹没。在新专辑中从前狂躁和激烈的情绪似乎有所收敛,音乐元素更为多样化且更富有机性,如Sense of it All便有着如Trip-Hop的黯然美丽,但这也损失了其音乐原有令人咂舌的颠覆性和先锋性,显得有些大路了。冷漠的Hole Solution、狂野的Fell the Empty Mask才是Android Lust最吸引人之处,Linguae流动着悦耳电子Sequence却混杂着Shikhee含糊不清的呻吟把你丢进一片邪异不安中置之不理,而一首Bonus Track在钢琴和箱琴中将你从崩溃边缘拉回来,却给把疏离和绝望还给你,任你在黑暗中独自抽烟抽到死。

散落在黑夜的灵魂碎片将在早晨太阳升起的时候重新进行排列组合,用来面对必须面对新的一天的无望。
-----------------------------------------------------------------------------

Stained


I stand corrected
Guess it just wasn't meant to be
I know I'm maladjusted
Crushed what's inside of me
I know of no remedy
I know not how to cease
This feeling of hate in me
I just want to see you bleed
I know what I want
I want to stop seeing red
I know what I want
I just want to see you dead
I don't want your explanation
I really couldn't care less
I've got my own reminder
This scar across my breast
You are a faker any way
Ever up for a quick release
Infect everyone around you
Cover up your own disease
I know what I want
I want to stop seeing red
I know what I want
I just want to see you dead

所属专辑 【The Dividing】

Genre: Industrial Alternative Rock Electro EBM Synthpop
Released:July 29, 2003
Origination Year: 2003
Produced by: Shikhee
Style: Studio
Format: CD
Enhancement:Enhanced CD
Label:
Projekt Records
Website:
www.androidlust.com

1   Division (3:23)   
2   Kingdom Of One (3:40)
3   Panic Wrought (6:02)
4   Follow (5:25)
5   The Want (4:12)
6   Stained (4:27)   
7   Unbeliever (5:18)   
8   Another Void (4:32)
9   Fall To Fragments (3:41)  
10   Sex And Mutilation (2:25)
11   Burn (2:24)
2009-1-16 09:54:56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歇歇,大家边听边看。

Zt自百度

所谓的黑暗音乐
  I 起源
  做为初次接触哥特音乐的乐迷而言有一个无论如何也无法忽略的问题,那就是什么是“哥特”?哥特究竟代表着什么?首先我们要说的是“哥特”不仅仅是一种音乐,它更是一种文化,甚至是一种生活方式。
  哥特的词源是英文的gothic,在权威的Collins Cobuild英文词典中这个单词包含有三重含义:
  一. 一种建筑形式,此类建筑多见于宗教性建筑。如教堂等等。标志为尖顶、高穹顶、呈锐角的拱门。
  二. 通常用来形容一些描写在黑暗和偏僻的角落(例如城堡,地窖)发生的奇异、神秘事件等内容的小说和故事。
  三. 一种印刷或者手写英文字体,通常外观非常华丽。
  当然,除此之外还有其他一些含义。但在我们这篇文章中哥特(Gothic)一词主要指的是一种都市亚文化的代名词以及由这名词本身衍生出的形容词。它包含了文学、音乐、美术、服饰等许多方面内容。
  至今为止,哥特的、哥特式的这类词已被用于多种音乐风格的描述。从摇滚(Rock)到工业音乐(Industrial)从电子(Electro)到民谣(Folk),都有和其相关的分支流派存在。
  那么我们先从哥特最初的起源开始谈起:哥特确切作为艺术词汇而存在是欧洲的文艺复兴时期,它被用来形容绝大部分和中世纪有关的艺术风格。最初哥特是做为德国古民族的一支的称谓而被世人所记住的,他们曾经打败并入侵过罗马帝国,并最终使其分裂崩溃。而15世纪在意大利掀起的文艺复兴运动中的艺术家们将古希腊古罗马文明结束至文艺复兴运动开始这其中由基督教会势力统治的漫长岁月称之为“黑暗的中世纪”(Dark Middle Age),并将这段时期中所产生的艺术形式统统归为哥特艺术。自然,从当时那些文艺复兴艺术家们的本意看来,哥特这个词最初绝不是什么赞扬或崇敬。它意味着粗野、不开化。事实上,从现代角度来看,中世纪艺术并不象当初他们所形容的那样一无是处。相反,很多相当有造诣的作品保留了下来并影响着后世。例如哥特式建筑、雕刻、玻璃器皿、灯式、装饰画等等。在这些哥特艺术当中,宗教题材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开始的浪漫主义文化运动使得哥特和中世纪再一次被当时的文化界所关注,浪漫主义崇尚个性解放,情感,自由。是对西方近代唯理主义、物质主义思潮的一次反动。是人性对工业文明的反抗。具有反传统和非理性色彩,其中审“丑”第一次做为美学概念出现在大众面前。他们用各种手段创造着自己的艺术,其中宗教、超自然、中世纪题材频频出现,而哥特做为一种形而上的醒目、黑暗、奇异符号被浪漫主义艺术赋予了新的内涵。其中颓废派作家Byron(拜伦)、Shelley(雪莱)、Baudelaire和 Verlaine对人类的阴暗面都非常感兴趣。性困扰则成为了浪漫主义文学所关注的另一个重要主题,背德的欲望和罪孽,付之行动后的苦恼与喜悦每每被作者和读者玩味不休。在视觉艺术领域,诸多浪漫派画家(如Caspar David Friedrich)非常偏爱哥特题材,那些荒芜、萧瑟、黑暗的景象被浮现于画布当中。建筑领域新哥特风格的教堂再一次成为了时尚。在这些艺术领域艺术作品中,哥特小说应该被着重介绍给大家。此类通俗小说在18世纪相当时髦,书中描绘了大量荒诞不经的奇谈怪论和黑暗历险故事,融合恐怖、神秘、情色元素。艾伦坡的“乌鸦” Bram Stoker的“吸血伯爵Dracula”,玛莉·雪莱的“佛兰肯斯坦”都是其中的名著,特别是Stoker开创的吸血鬼文化可谓历久不衰,在当今时代都能吸引到无数的追随者和爱好者。例如创作出“夜访吸血鬼”等新哥特小说的当代作家安妮 莱斯。这些作品大大超出了当时社会所能容忍的限度,因此被官方文化界所不齿。
  II 不列颠新哥特运动的兴起 Gothic Rock
  20世纪80年代初,一股新哥特文化运动渐渐在英国兴起并被大众所关注。音乐在其中扮演了领头羊的角色。一种脱胎于70年代末PUNK/POST PUNK音乐的新音乐形式出现,后来被公众称之为“哥特”。它流行于英国的“异教徒”(这里特指不信英国国教的人)当中,具有明显的反传统色彩,敌视正统性道德和宗教信仰;歌颂黑暗,人性的阴暗面和死亡的美丽;音乐上尽管含有电声效果和舞蹈节拍(在进化后的某些分支中),但整体沉缓、忧郁、沮丧而病态;强调小调和声,空旷、单调的旋律和递缓的节奏;形象上,乐队和乐迷都将死亡上升为一种审美观念:蕾丝花边衬衣,黑色皮革衣裤,黑色眼影,苍白的化妆油彩,维多利亚式造型,中世纪服饰,宗教服饰统统成为了“哥特人”的最爱。很难为哥特音乐的诞生确定一个具体日期,因为在70年代末大量英国乐队涉及到了这一黑暗领域。Joy Division,The Cure,Siouxsie and the Banshees,The Damned,Adam & the Ants,Ultravox, Killing Joke,The Sound,The Comsat Angels,UK Decay等等我们大陆乐迷熟悉不熟悉的名字充斥其中。他们那带有新浪潮和黑暗流行色彩的音乐影响了很多后来的“哥特人”。但唯一可以明确的是英伦新哥特运动最为“标志性”的事件是英国乐队Bauhaus在1979年推出了单曲Bela Lugosi&acute;s Dead。(Bela Lugosi是著名的扮演吸血鬼的电影演员,他79年去世)。从此哥特音乐一发不可收拾,Bauhaus也因此成为了历史上第一支公众意义上的“哥特”乐队,虽然最初“哥特”这个形容词同样表示着主流媒体对这支乐队的鄙视。其后对于新哥特运动有重要贡献的事是一个名叫BATCAVE(蝙蝠洞)的俱乐部1981年在伦敦成立,许多被贯以哥特名号的乐队都曾在那里演出过。其中以Virgin Prunes和Alien Sex Fiend最为著名,虽然这两支乐队对于哥特音乐本身的探索并不如我们前面提过的许多乐队大,但在当时他们频繁的演出和骇人的舞台哥特形象还是为不列颠新哥特运动的推广做出了莫大的贡献。
  有评论家撰文对这股新哥特文化运动进行了精辟的分析:从渊源上将,新哥特文化运动明显受益于19世纪浪漫主义文化思潮的影响。它们同样充满个人情感:浪漫的爱与失落,同样以死亡、毁灭和黑暗历险为主题,这些都能在哥特小说中找到参照。新哥特运动在英国的诞生和兴起是因为它很好的扮演了一种融合音乐、电影、文学、美术和时尚的综合艺术。
  20世纪80年代中期哥特音乐做为一种传统摇滚乐中的新流派在英国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功,Sister of Mercy,The Mission UK,Fields of the Nephilim这三支乐队成为了其中的矫矫者。融合黑色情趣,浪漫色彩,NEWWAVE和稍许金属元素的音乐受到广大乐迷的热烈追捧,在某种意义上他们重新定义了哥特音乐。(如果你聆听过这三支团的专辑,并将之与Bauhaus的作品相比,差别显然易见。)如果我们将眼界放宽一些,那么欧洲还有一些被忽视的哥特团体,如Alice, Laura,Temple of Love,Tower of Strenght,For Her Light 和Garden of Delight的作品也都具有相当的水准。随后出现的一些哥特乐队随着这股运动也确立了自己在乐坛的一席之地。And also the Trees,Xmal Deutschland,Love like Blood等等纷纷推出了带有哥特味道的新唱片。与此同时一些不好的倾向慢慢蔓延在传统哥特音乐流派当中,许多乐队放弃了自己的音乐创造力甘心跟在他们的“偶像”后面亦步亦趋,大量相似的作品被不同的乐队所用滥。以至于当前传统的哥特音乐,一般我们称之为“哥特摇滚”(Gothic Rock)在世界范围内日渐没落,就像廉价恐怖漫画书那样成为了一种腐朽的陈词滥调。不过在英国本土它们还保持了一定的生命力和影响力(也许是英国人天性保守的缘故?)至今你都能听到和看到大量乐队Rosetta Stone,Midnight Configuration,Inkubus Sukkubus……创作着和它们的前辈相差无二的音乐活跃在地上和地下乐坛。
  与上面那些乐队相对照的是一些需要我们特别关注的乐队和它们所创作的音乐。这些团体组建伊始均深受80年代初不列颠新哥特运动的影响但不久后都开创了自己崭新的音乐道路,例如著名的Dead can Dance,这支来自澳洲的双人组合的首张专辑是非常纯正的哥特作品。但从第二张专辑开始,独特的咏唱、越来越多的中世纪*素和东方音乐元素融入到了歌曲当中,非常独特。另外要说的是Cocteau Twins,早期的阴郁风格逐渐被乐队成员演绎成了一种缥缈的梦幻之音。从另一个角度重新诠释了哥特音乐本身,这两支4AD旗下的台柱组合被日后许多新的黑暗音乐流派视为鼻祖。说到这里我们必须给予英国4AD这个曾经提携过Bauhaus,DCD,CT的独立厂牌足够的尊敬和感激。正是由于它的存在和慧眼,新哥特运动才会对乐坛产生着广泛和深远的影响。最后我们还不能忘记来自欧洲中部荷兰的Clan of Xymox,那近似The cure般俊美妖艳的外形配合忧郁迷幻带有电子舞曲色彩的哥特之声着实吸引了不少流行乐迷投入了哥特音乐的怀抱。
  III 黑暗之血在美国和欧洲Deathrock,EBM,Darkwave,Synth-pop……
  上一章我们着重谈论了哥特音乐在英国的起源和发展。但“黑暗之血”无处不在,在不列颠新哥特运动如火如荼展开的同时隔海相望的美国地下音乐界也正衍生出一股直接源自根源摇滚的“浊流”, 81年Rozz Williams组建了传奇乐队Christian Death,他们用妖艳的外型;启示录式的歌词;咆哮的吉它以及限制级恐怖片和色情电影样的现场营造了一个现世地狱。其渎神和黑暗病态程度比一众英国同好有过之而无不及。当时的美国音乐媒体将Christian Death的音乐冠之以“死亡摇滚”的名号。就本质而言死亡摇滚与哥特摇滚同为一物,唯一略有不同的是美国地下音乐界并没有经历过如英国乐坛一样的无政府Punk暴动,因此Deathrock的器乐编曲更多来自于Mifit类的恐怖Punk并且混合了许多根源摇滚成分,基本上不含有Punk色彩。虽然Rozz最后与乐队不欢而散,并最终在98年前以悲剧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但Christian Death以及其所派生出的诸多乐队如Shadow Project、Faith & the Muse、Gitane DeMone等组成的音乐家族构成了北美黑暗音乐界中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此外London After Midnight早期也是这种风格的乐队。而美国黑暗厂牌Cleopatra始终不遗余力地推广着这种音乐。
  从现在开始这篇文章将探讨一些饱含哥特意识的其他黑暗音乐风格,虽然音乐形式与传统哥特摇滚相距甚远,但其黑暗的精神内涵却紧紧相连。在这里哥特精神与其他多种音乐风格交叉混血创造了一些新的分支流派。进而主宰着当今的黑暗乐坛。
  首先我们要说的是EBM,全称Electronic Body Music(电体音乐)。从命名上分析它本身属于电子音乐的一支。最初评论界把70年代末80年代初一些电子乐队所创作的冷酷、黑暗而又极简化的电子音乐称之为EBM。大多数人认为Front 242是第一支真正意义上的EBM乐队,他们将电子色彩浓郁的冷酷声响,单调简化的节拍和军国主义突击队造型带进了摩登的舞池,一场真正的音乐暴力革命。随后而至的一系列团体是The Klinik,Insekt,Dive,Click Click,A Split Second以及Suicide Commando。随着此类音乐本身向着黑暗和暴力的进化Digitalhardcore(数码硬核)终告出现,其中的代表乐团Alex empire已被众多乐迷所熟悉,我们无需赘言。美国的情况则有所不同,虽然它们也有大量的EBM乐团,但这些乐团却不这么称呼自己而更愿意用Industrial(工业)来形容自己。如Skinny Puppy、Front Line Assembly、Cevin Key、Velvet Acid Christ、My Life With The Thrill Kill Kult等,虽然音乐中都含有大量的EBM气质但普遍意义上仍被公众称之为工业乐队。
  再下来要介绍的是Dark wave,而特别要提出的是Darkwave一词的具体含义如今已经非常宽泛而模糊了,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有不同的解释。这其中有美国式的,有德国式的,甚至还有中国式的。这篇文章主要介绍的是严格按照音乐本身而区分和命名的德国式解释。当今的德国无疑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哥特文化消费群体,虽然德国并不是哥特文化的发祥地,但由于悠久的蛮族(无贬义)历史和异教文化传统使得日耳曼民族对哥特文化出奇的热衷。唯一能够将哥特音乐看作是主流音乐类型的国家目前只有德国而已。其中一年一度的莱比锡Wave Gotik音乐节更是全世界黑暗乐迷的盛大节日。在德国(也可以说是欧洲)Dark wave于80年代中期做为音乐词汇出现主要形容的是当时充斥德国乐坛的带有黑暗情结的new wave音乐,而且着重强调了音乐中的合成器/电子色彩。第一支著名的Dark wave乐队也许应该是Project Pitchfork。黑暗的歌词和嗓音配合幽涩的techno音乐构成了Dark wave所需要的全部元素。是的,Dark wave音乐也有很强的舞曲成分。(就这点而言,它的欧洲定义与北美定义截然不同)接下来是著名的Deine Lakaien,它同样也是德式Dark wave的代表乐队之一。另外目前正当红的一众德国乐团L&acute;Ame Immortelle,ASP,Samsas Traum等都是这种风格。
  第三我们要解释一下Synth-pop(合成器流行),这种直接起源于80年代早期新哥特新浪漫运动的一种以合成器为主要器乐表现形式的颓废派音乐的代表乐队是Duran Duran和 the Human League。不过玩味此类音乐风格中的一些乐队要比前两者更加关注表现阴暗主题如Gary Numans、And One、Depeche mode、Wolfsheim等,媒体也会将它们算作是黑暗音乐中的一员。
  黑暗电子音乐分支繁多,除了EBM、Dark wave、Synth-pop外Dark Techno/trance这类词也常常被用来定义Covenant、Apoptygma Bezerk、Evils Toy、Haujobb和Abscess这样的团体。不过这些名词之间的界限非常模糊,有些团体的音乐元素又非常综合。因此大家大体理解就罢了。
  出品黑暗电子音乐的厂牌也很多,著名的有Mute,Accession,Zoth Ommog,Offbeat,Warx,Metropolis……
  IV 黑暗瘟疫般蔓延 Avant-garde,Dark folk,Ritual,Medieval,Neo classic,Dark Ambient,Industrial…..
  除了电子音乐家外先锋音乐家们也把触角探到了黑暗的深渊里,其中来自美国纽约Avant-garde音乐界的传奇乐团The Swans早在80年代初就创作了众多带有黑暗意识的经典专辑。如今Michael Gira 和Jarboe虽然已告劳燕纷飞,但仍以个体身份进行着此类音乐的创作。除了The Swans,国内乐迷所熟知的Diamanda Galas也是黑暗先锋音乐流派的佼佼者。另外不要忘记德国的先锋女歌手Helga Pogatschar,其于1995年推出的首张专辑MARS Requiem绝对可以算作是此类音乐的一个经典。
  同先锋音乐界所近似的情况还出现在民谣音乐界。80年代初Death in June, Current 93, Sol Invictus和 Fire + Ice家族的出现开创了一个新的民谣分支流派。大量实验音乐元素,神秘学、异教文化和右翼内容被倾注到传统民谣音乐当中,因而被媒体称之为黑暗民谣或启示录民谣。而这些元老团体有直接影响了90年代诸多新民谣风格乐队Orplid,Forseti,Belborn等的创作。无论是从音乐技法上还是从意识形态上,新民谣运动都直接继承了80年代黑暗民谣的衣钵。稍有不同的是后者的大本营是英国的独立厂牌World Serpent,而前者是德国的Eis & Licht。
  Ritual音乐顾名思义,带有着浓郁的宗教祭祀气息。不过这里所谈论的仪式与祭祀都带有厚重的黑暗和神秘色彩。Coil、The Moon lay Hidden Beneath a Cloud和 Rosa Crux 是至今为止最为出色的Ritual团体,而Blood Axis和 Der Blutharsch除却其明显的右翼倾向外也该算是为数稀少的Ritual乐团中的一员。虽然音乐手法上各个乐队不尽相同或干脆说差异明显,但对于那份祭祀感的追求是相同而相通的。
  Medieval音乐显然也应归于我们所讨论的范畴,因为谈到哥特我们必然联系到中世纪。艺术家们试图再现中世纪时期的音乐,并为此付出了大量的努力。查找文献及古谱,仿造或复原古代乐器。这些带有某种考古色彩的行为实际上起到了连接当代与各个民族传统文化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Medieval音乐流派中还包括着若干不同的小分支,按照所演绎的对象的不同,分为皇家音乐、宗教音乐和民间音乐三部分。而按演奏手法区分Estampie, Freiburger Spielleyt, the Sarband,TSBB….这些团体立志于忠实再现中世纪音乐,而Corvus Corax,In Extremo,Stille Volk,Qntal则喜欢将现代音乐与中世纪音乐融合在一起。此外很多涉足此类音乐风格的乐团同时也具有明显的古典和民族音乐背景,来自意大利的两支乐团Ataraxia 和Camerata Mediolanense,以及法国的Rajna就是最好的例子。
  Neo classic音乐并不完全涵盖在黑暗音乐之下。就字面意义而言,带有浓厚古典音乐气质的现代音乐都可以称为新古典音乐。而其中一小部分表达哥特/黑暗主题的乐队及作品就也被乐迷归为了它们所喜欢的黑暗音乐流派之中。这其中最为著名的乐队有Black tape for a blue girl(后期),Stoa,Soper Aeternus,Ophelia’s Dream,Caprice等等。当年德国天音/新古典厂牌Hyperium曾经推出过一系列以此为命题的音乐合辑,对新古典音乐的推广起到了很大作用。
  要解释什么是Dark Ambient音乐,那么我们首先要明白什么是Ambient音乐。氛围音乐起源于70年代中期一些以合成器为主要表现手段的实验电子音乐人Brian Eno 和Kraftwerk的作品当中那些重复连绵的Techno-trance乐段。而前者首次提出了氛围这个描述其作品功能性的名词时含义很简单,意指这样的声响作品是作为环境或所营造环境的一部分而存在的。它几乎没有演唱或歌词,着重表现声响本身的质感。随着时代发展氛围音乐的含义变得非常广泛,开始泛指一切以营造场景、渲染气氛为目的的声响作品。环境采样,传统器乐等做为素材也常常出现在其中。早期的氛围音乐一直强调和传递着温暖、安逸或怪趣的情绪。完全可以做为治疗型音乐而存在。但进入90年代后,一些氛围音乐家将兴趣转投到用单调沉闷或诡异的声响表现阴郁神秘自厌的情绪上来,其中很大一部分作品还带有强烈的宗教及仪式倾向。这就是我们常说的Dark Ambient音乐。同样黑暗氛围音乐也有它的多义性,在其中你既可以聆听到Steve Roach,Vidna Obmana,Black rape for a blue girl(早期),Lycia,Soul Whirling Somewhere等忧郁自省的灰色声响。也可以聆听到Lustmord,Raison d etre,Sephiroth,Wolfskin等更晦涩且带有宗教色彩的黑暗声响。在这里我们必须要提到两个厂牌为此类音乐做出的重要贡献:北美Projekt(早期)和北欧Cold Meat Industry,它们在各自领导者Sam和Roger的掌握下,发掘出了众多灰暗/黑暗氛围组合。
  之所以将Industrial音乐放在这里介绍并不是因为它不重要,相反其影响比上述很多种音乐流派都要深远。作为和广义上的哥特类音乐相并存的音乐风格,工业音乐本身就可以写一部完整的书籍或文章。但在这里我们只能做一些简单描述以伺读者。众所周知,工业音乐这个名词的起源出自70年代中期的传奇厂牌Industrial Records。这个厂牌的缔造者Throbbing Gristle带着它们的离经叛道的哲学/美学观念实施着自己的艺术探索,出品了Cabaret Voltaire, ClockDVA, Monte Cazazza, SPK等诸多异端团体的音乐专辑。刺耳的噪音与歇斯底里的声效揭露着工业社会的现实与黑暗。而Test Department, Whitehouse和Einsturzende Neubauten显然与这些前辈拥有着相同的志向。接下来还要提到CMI,除却黑暗氛围音乐外它还同样致力于极度暴力的工业噪音/实验音乐的推广,Bright Death Now和MZ 412等名号基本上已经成为了现世传奇。虽然工业音乐和哥特音乐在某种程度上就象一个硬币的两面般相互对立,哥特表达的是浪漫的,情绪化的,唯美超自然的,阴性的,戏剧化的感受。而工业音乐与生具来就带有冷酷的,机械化的,技术化,狂暴好斗的特征。但它们对于病态和反乌托邦文化的痴迷又是如此统一。随着时间的推移,工业音乐本身也在不断变化。最初单纯的工业噪音演变成了种类繁多的工业音乐分支流派。且相当一些工业音乐的分支与哥特/黑暗音乐流派有所瓜葛,其中工业舞曲乐队中的Skinny Puppy,Das ich;工业摇滚乐队中的Nine Inch Nails的存在就是最好的例子。
  V 尾声 Other……
  剩下的篇幅我们要介绍一些含义不清的音乐形容词和难以归类的乐队,毕竟音乐风格分类与冠名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学术研讨,只是为了听众方便称呼和记忆而已。在此劝大家不要死扣概念钻牛角尖,白白浪费了生命。
  Ethereal/Heavenly Voices(仙乐/天音)明显是两个被用滥和滥用的词汇。(在往期的极端音乐杂志中有过详细的介绍)严格说来它并不是一个音乐名词而仅仅是一种形容而已。但凡旋律优美,曲调轻飘并拥有一位迷人歌喉的女主音的乐队都会被媒体冠以这两个名字。
  Coldwave(冷潮)同样是一个没有严格定义的概念,它也许只是来自某个记者或乐迷的灵机一动。沉静、幽邃富有冥想色彩的电子元素配合传统哥特男声以及迷幻吉他够成了这个词所要表达的全部,Diary of Dreams是我接触过的唯一此类乐队。但你要是将它的音乐归为德式Dark wave我也毫不反对。
  有很多乐队融合多种音乐风格于一身,因此我们很难将它们确定为某种流派而需要仔细体会它们的作品本身。如法国的Elend便融合了死亡金属、强力交响、古典歌剧、宗教唱诗、民族音乐等诸多元素。而瑞典的In Slaughter Natives包含了宗教吟诵,强力古典,工业噪声和氛围采样。德国Goethes Erben打通了德国传统文学、戏剧表演与Dark wave音乐间的藩篱。瑞士的Larcimosa则连接着金属、哥特、歌剧和古典浪漫乐派。而另一些乐队随着时间的变化不断改变着自己的乐风,乐迷只能自己去逐一分析它们每张专辑的具体风格。例如意大利的黑暗电子团体Kirlian Camera或是法国情欲电子组合Die Form。还有英国的In the Nursery和前南的NSK巨头Laibach以及德国的Love is Colder than Death等等。
  这篇有关哥特/黑暗音乐的小文章到此就要歇笔。太多好乐队、厂牌和细小分支风格没有被提及。一方面篇幅有限,最关键还在于我个人能力的不足。如果其中出现什么谬误请大家原谅,并来信或在论坛上与我探讨。朋友说“炒冷饭”的结果大多是费力不讨好,但在撰写过程中我确实很努力地整理归纳并甄别了许多资料。因为我想纠正一些当前网络上很多有关此类音乐的谬论和误解。如我们最开始所说的:“哥特”不仅仅是一种音乐,它更是一种文化,甚至是一种生活方式。同其他所有的音乐、文化和生活方式一样,它不需要你一定要欣赏并投身于此,但它应该得到人们应有的尊重。毕竟每个人都有选择的权利,保持敏感与浪漫,不卑不昂,尊重他人,尊重自己。在此与所有“哥特人”共勉。
2009-1-16 10:02:55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顺便补充一下

BEGGARS GROUP厂牌介绍 (新浪娱乐)






  Beggars Banquet的初具雏形是在1974年由Martin Mills和Nick Austin在英国伦敦的伯爵宫廷所开设的一家唱片店而开始的,在这之前他们在伦敦和牛津经营了一家同样名为“Beggars Banquet"的移动迪斯科夜总会。不久这家唱片店就名声大噪,他们创新性地把新唱片和二手唱片摆在一起出售,唱片店的声望也越来越高,之后两年内又有两家分店在Fulham和Ealing开张。
由于与一位售票代理商的良好友谊关系,于是在1976年他们就组建了一个宣传促销性的公司,公司对那些在唱片店出售唱片并且公司也很感兴趣的乐队及乐手的巡演和音乐会提供大力的宣传促销,这些乐队及乐手包括The Crusaders、The Commodores、Dory Previn和Southside Johnny。
  1977年,朋克乐和新浪潮音乐风起云涌,冲袭了整个英伦大陆。而在这之前,常来唱片店的乐迷们总是购买一些来自美国西海岸的唱片及出自于俄亥俄州乐手的Funk音乐专辑,因而唱片店总是要从美国进口这些唱片。然而在朋克乐的突然来临之后,乐迷们的眼光迅速地转向了那些朋克音乐的7"单曲唱片,Beggars Banquet在这场独立音乐浪潮中显得兴奋异常,他们在货架上摆出了The Clash、Buzzcocks、Sex Pistols等乐队的唱片。与此同时,他们的宣传促销公司转而去支持象Graham Parker、The Stranglers和The Damned乐队的现场音乐会,并且他们还在Fulham分店开辟出了一个地下排练室,从Generation X到The Lurkers,几乎每一支朋克乐队都在此排练过。
  正是The Lurkers从此将公司带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乐队与Beggars Banquet唱片店签下了一纸唱片合约。在当时许多厂牌都有自己旗下的朋克乐队,但他们却没有更进一步的行动,而Beggars Banquet却走出了自己不寻常的伟大一步,他们决定由自己来发行唱片,由此Beggars Banquet唱片公司正式诞生。
  “Shadow"/"Love Story"是Beggars Banquet唱片公司所发行的第一张唱片,并将其编号为BEG 1,这是一张小音阶三和弦的经典之作,而且迅速地登上了新近设立的独立音乐榜的冠军。紧跟着,Beggars Banquet又签下了更多来自于伦敦的朋克乐队,并且唱片公司把录制好的Demo样带通过唱片店的声响系统来加以测试。Ivor Biggun设立了第一个Top 20的排行榜,而The Lurkers的首张专辑则反应不俗,并由Island唱片公司来代理发行。不久之后经济危机全面爆发,这使得Beggars Banquet旗下的新乐队The Doll和Tubeway Army不得不与WEA唱片公司签下了合约。1979年,Tubeway Army带着一首极为出色的单曲“Are 'Friends' Electric ?"拿到了排行榜的冠军,这使得Beggars Banquet唱片公司感到大为惊讶,看来一家真正的唱片公司的存在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运气和机会。在那一年,Gary Numan和他的乐队一共拿到了四个冠军。
  在度过了艰难的财政危机之后,Beggars Banquet唱片公司就开始证实其旗下乐队所拥有的不凡的音乐创作活力。Beggars Banquet陆续发行了Colin Newman(Wire乐队的乐手)、Arthur Lee和Spirit等的一系列唱片。1982年,唱片公司首次进军舞曲音乐的领域,并制作出了一首具有Jazz Funk风格的经典之曲“Southern Freeez"。为了保留住Beggars Banquet唱片公司的根源风格,Ivo Watts-Russell则另创建了4AD唱片公司以作为更深一步的拓展和延伸,果然,4AD在迅速地建立起属于自己的品位与风格后获得了极大的成功。
  从1983年开始,Beggars Banquet逐步建立了自己的厂牌风格与形象,旗下的箭头乐队包括Bauhaus、The Associates、The Icile Works和Mighty Wah!等。这些具有独立音乐风格的乐队获得了极大的成功,而且更为重要的是,他们由此界定出了一个全新的另类音乐流派。由Peter Kent领头而于1981年离开4AD的The Situation Two唱片公司又建立了一家独立的唱片发行公司Rough Trade。在由Arthur Baker制作的“IOU"当中,Freeez创作出了在当时十年之中最为流行的舞曲音乐作品之一。在1985年的时候,The Cult乐队凭借单曲“She Sells Sanctuary"和专辑《Love》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并真正地将Beggars Banquet唱片公司建立成一个具有国际知名度的独立音乐厂牌。
  1987年,Nick Austin由于音乐上的理念及兴趣不同,因而带着一个具有新世纪音乐风格的厂牌Coda唱片公司离开了Beggars Banquet。M.A.R.R.S.的首支单曲“Pump Up The Volume"为4AD获得了第一个排行榜冠军。Beggars Banquet在纽约设立了一个代理办事处。另外Beggars Banquet和Andrew Heath还建立了一家联合出版发行机构Momentum,负责其发行唱片的版税问题,后来由Tim Palmer领头的一家舞曲音乐厂牌Citybeat的发行问题也交由Momentum来处理。
  在80年代的最后几年当中,The Cult也取得了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声誉,包括在美国所获得了一张白金唱片。Bauhaus解散后的派生乐队Love And Rockets及原乐队的灵魂人物Peter Murphy的独立发展也呈现出良好的势头,包括在专辑《So Alive》中有一首美国Top 3排行榜的单曲。Fields Of The Nephilim乐队获得了真正的狂热信拜,The Go-Betweens创作出一些异常精彩出色的唱片,The Fall乐队则证明了另类音乐所具有的敏锐感觉与Beggars Banquet唱片公司所提供的商业运作能很好地结合起来,乐队展现了他们在这方面的潜质和优势。Beggars Banquet逐渐地在更多的地点建立了代理办事处。
  在90年代初期,The Charlatans凭借他们的首张专辑而取得了令人惊讶的好成绩。不久Loop乐队和Buffalo Tom乐队也被召至Beggars Banquet旗下听命,后来又陆陆续续地签下了Mercury Rev、Luna和Bettie Seveert等乐队,这时的Beggars Banquet又在独立音乐圈中击出了漂亮的一拳。在Beggars Banquet中派生出来的Factory、Rough Trade和极具独创精神的Creation唱片公司开辟了一个另类音乐的新纪*,它们始终站在英国极少数最富创造力的独立厂牌的最前沿。
  XL唱片公司是在Citybeat厂牌的支持与保护下建立起来的,旗下的Prodigy、SL2和Liquid等乐队创作出了一系列的优秀唱片,使得XL迅速成为英国最为狂乱的顶极另类厂牌,其成就也正如独立厂牌Tommy Boy所建立的House Of Pain唱片公司一样的辉煌。
  在Rough Trade唱片公司解散之后,Beggars Banquet开始对其遗留下来的各种事务进行管理工作,并对其出版公司RTM进行了重要的援救工作。(RTM是在Rough Trade唱片公司解散后建立起来的销售及发行公司) 因而RTM也就由此开始参与唱片公司的运作及所有权的管理。在经过两年的运作之后,唱片公司就重新获得了巨大的成功。Beggars Banquet还作为另类音乐圈中最重要的一员参与了重新制定一个不受商业操作的独立排行榜的讨论活动中。
  1993年,Beggars Banquet就唱片的发行问题与美国的Atlantic唱片公司达成了协议,但现在此项事务已交由RCA唱片公司来负责。不久由WEA唱片公司在原来RTM公司的模式与基础之上又建立了一个新的独立发行渠道Alternative Distribution Alliance,而Beggars Banquet唱片公司则通过这样的一个渠道来完成发行及销售。另一方面,4AD唱片与Warner唱片公司也达成了协议,负责4AD的代理发行工作,由此Beggars Banquet在美国的代理发行网络也就形成并完善了。
  在90年代中期,Beggars Banquet的操作及运作方式也发生了更为巨大和深远的变化。在相互协作的基础上,Beggars Banquet派生出了4AD及Citybeat唱片公司,这些公司分别形成了各自的厂牌意识与风格,并且进行一些联合性的大胆尝试的行动,每一部分都充分利用自己的中心资源,并由唱片公司的领头人物凭借对音乐的眼光与先知来把握厂牌的前进方向。
  因此,在这样一个庞大的独立音乐圈的良好环境中,Wiiija和他的Too Pure厂牌得以创建和顺利的发展。Tim Palmer在XL唱片公司中的角色与地位转由Richard Russell来继续。与此同时,Beggars Banquet又建立了一个子厂牌Mantra,由Beggars Banguet的前公关部主任John Empson来负责领导。Mantra很快就将Beggars Banquetzu感绝妙地构架在了一起,其最著称的特点之处则包括Fun-da-mental和Natacha Atlas乐队的世界性风格的鼓,China Drum和Sterling乐队的吉他,Co-co,The Bean和Azukz乐队的节奏,以及On U'Sounds' Bim Sherman那源于Astral的雷吉音色。
  在这份令人兴奋的花名册上,Mantra带着这些优秀的乐队去攀登更高的另类险峰。Beggars Banquet签下了来自Pulp Fiction的录音高手Dick Dale,一位伟大的冲浪吉他手。The Charlatans又重新回到了排行榜的冠军位置。Buffalo Tom也渐渐变得成熟起来。  
-----------------------------------------------------------------------------
有音乐天分的可以和他们联系 ^^

BEGGARS GROUP FRANCE
地址 68 rue Condorcet
Paris, France, 75009

不是很确定他们有没有换地址。
2009-1-16 10:17:4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新浪微博登陆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