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crouye 于 2009-1-14 05:38 编辑
对于日本具体占领中国多少矿产资源点,我没有仔细研究过,等会去查查资料.
至于部分例子,我觉得过于数据化并且夸大了许多.
比如那个4WW人口,3WW沦陷,且不谈人口上的统计精确与否,你说的情况大体上是日本占领中国地区最高潮的时期,这时期没持续多久,反倒是从皇姑屯事件开始算,到退出中国领土,人口比例变化是非常大的.
另外除了东北
再说人均多少,所以3WW人就多少,那跟全国人民每天节约1块钱,那就是节约了13亿块,没有实在价值.
这个统计很不严谨.
再加上TG在日本占领区发展敌后游击队捣乱生产运输线,正面又有国民党的阻击,北方苏联红军的压进.
他的工厂是没办法全部使用,并且日本在中国的人数以军人为主,没有生产技术,中国劳工不会全力工作等外部因素,另外,除了东北地区外,其他占领区大多是少量士兵和没用的伪军在碉堡里维持城市治安,更不可能分出兵力监督生产。
综合起来,其日本真实从中国获取的资源换算成货币,也许只占你数据中的50%左右.
否则,在抗日结束后,老蒋哪还能从油渣子里再榨出油来武装自己呢?
不过日军夺取中国资源,仍旧是一个庞大的损失.,比其战后给中国的经济和技术支援远多数十倍之有.
所以我一点也不感激日本对华的援助,这本身就是他们应该补偿的。
至于最后说的标题,有些欠妥当,持久战要分地区来阐述。对于中国来说,旷阔的土地,是人口不足的日军所无法适应的,首先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征兵问题,剔除伪军,日本在中国征兵率几乎为0,也就是说如果不依靠日本国内兵员的补充,就算再精锐的日军,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消磨殆尽。尽管他们移民不少,但是不能解决现阶段缺兵问题。缺少地利人和的日军所以才急于寻找中国军队主力,力求一击必杀奠定胜局,
战后的日本除了老少,就是一堆寡妇。壮年人少得可怜。
因此,你的标题,我认为应该在中国人不抵抗的理想基础下才有可能实现。 |
2009-1-14 05:34: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