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快捷登录

新浪微博登陆

搜索
CDD 法语助手
楼主: 魔天道

战法航母舰队.

62
回复
7785
查看
[ 复制链接 ]

新浪微博达人勋


072-III型(Yuting-II级)是PLA海军服役中最有能力的登陆舰艇。
   中国海军072-III型(北约代号:“榆廷”(Yuting)-II级)是072-II型(Yuting-I级)的后继大型登陆舰,在1990年内最初引进。072-III型的特点是一个重新设计密封舰桥和可能提高的海上补给能力。二艘由上海建立的沪东-中华造船厂在2004年建造,并且另外的二艘被大连建立的大连造船厂在2005年建造。总数为七艘的登陆舰已经在2005年之前被确定。
    计划
   2003年夏季,二艘新的坦克登陆舰(LST)类型的大型登陆舰在上海沪东-中华造船厂被首次看见。这些登陆舰最近识别是072-II型(Yuting-级)的改进型,即是072-III型(Yuting-II级)。在2004年早期另外的二艘相同型号登陆舰在大连造船厂建造中被看见。2005年之前至少这一个等级的七艘登陆舰已经被看见或服役中或在建造中,增加在PLA海军服役中大型坦克登陆舰(LST)的总数到25艘。

在2003年夏天,该级最早二艘船在上海沪东-中华造船厂建造中被首次看见。稍后另外的二艘船在大连造船厂被看到。一般相信至少7艘船已经被建造,而且更多的预期在将来被建造。
   比拟早先的072型系列(榆赣(Yukan)和Yuting-I级),072-III型携带较少的火力,但是更大和更现代化。登陆舰的满载排水量被估计是5,000吨,能够运送250名军人和10辆坦克。这些登陆舰连同Yuting-I和Yukan级一起在将来的十年中将会为PLA海军提供主要海上补给和水陆两栖登陆能力。然而,被看做WWII-风格坦克登陆舰通常被视为过时,PLA海军未来可能愿意寻求更先进和更有效率的水陆两栖攻击舰(LHA/LHD)和船坞登陆舰(LSD/LPD)。

新的Yuting-II与早先的Yuting-I级相比较据信更大和更现代化。
    详细目录
    到现在为止发现7艘登陆舰:911、912、913、992、993、995、996
    设计
   072-III型一般与Yuting-I和Yukan级在舰体设计和规划上类似。最初在Yuting-I级上的开放式顶部舰桥已经被代替,在072-III型上采用一个重新设计完全封闭的舰桥。在Yuting-I级上在舰桥两侧是两条通道使军队在主前甲板和尾部直升飞机甲板之间移动,但是这些在072-III型上被舰桥下面内置通道代替。
    武器
    登陆舰在舰艏甲板上仅仅有一门76F型双管-37毫米高射炮(AAA)。相比较Yuting-I级有三门高射炮。点防空也可能由防空导弹提供。

Yuting-II级在舰艏甲板上携带仅仅有一门76F型双管-37毫米高射炮(AAA)。相对比Yuting-I级有三门。
    航空
    登陆舰有一个尾部直升飞机飞行甲板,外观好看足够用于一架例如Z-8的大型直升飞机去起飞和降落。没有提供直升飞机悬挂装置。
    附补充资料:
    点击阅读:日本人看中国1.8万吨级超级船坞登陆舰(多图)
    《072型登陆舰外形识别》摘自 中国海军网
   072III型。同前两型相比,该型外观已经出现较大变化,舰尾直升机甲板的加装是其区别于它们的最明显标志。正是由于具有直升机甲板,使该型舰拥有了搭载直升机的能力,也使我军两栖部队第一次具备使用立体登陆方式的条件。开创我登陆作战新的模式。本型舰建造数量为10艘。舷号为991、934、935、936、937、939、940、908、909、910。其中从939号开始舰载火炮发生型号变化。北约将此型舰命名为“玉亭”级。072Ⅲ型的火炮数量及威力继续减少,总共只部置了3门双联装37毫米舰炮。其位置分别为舰首和舰桥前。舰首以一门37毫米炮替代上两型的57毫米炮,是其重要识别特征之一。从桅杆上看,本型已改为柱状,看起来现代和简洁了许多。副甲板支撑柱呈倾斜状,且比起前两型来粗了不少,给人很坚固的感觉。烟囱后整个舰尾都是直升机甲板。另外,939、940、908、909、910等五舰的三门火炮全部换装为76F式双联装37毫米新型舰炮。使它们更具有现代感。

072III型早期型图解

072III型后期型,主要区别就是将舰首的61式双37炮换为76F式双37自动炮。
2008-12-8 21:52:53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PLA海军在1995年获得了它的第一艘“基洛”(Kilo)级潜艇。与同时中国自行建造的柴电潜艇相比,“基洛”(Kilo)级在技术和性能条件上表现重要的进步。“基洛”(Kilo)级也是中国从俄国购买的最主要的海军装备。
   PLA海军1994年从俄国订购了二艘877型EKM(北约代号:“基洛”(Kilo)级)柴电潜艇,在1996年订购了二艘改进636型潜水艇。这些潜艇在PLA东海舰队浙江舟山基地部署。在2002年PLA海军订购了一批增加的八艘636M型潜艇,价值二十亿美元。在2005年12月之前,PLA海军已经接收到八艘订购的潜艇中的七艘。最后一艘预定被在2006年交付。
    计划
   “基洛”(Kilo)级柴电潜艇被圣彼得堡建立的红宝石(Rubin)中央海军设计局发展和由圣彼得堡海军上将造船厂建造。潜艇设计用于反潜战(ASW)和反水面战(ASuW),它也能够一般侦察、布设水雷和巡逻突击。在1980年早期第一艘“基洛”(Kilo)级进入苏联海军服役,三种改型总数为30艘潜艇被建造:基本877型、877K型和877M型。877EKM型采用减少功能是早期外销改型,目前的外销636型配备有改进的火控和推进系统,而且被视为世界上最安静的常规潜水艇之一。

演习中的一艘PLA海军“基洛”(Kilo)级潜艇。“基洛”(Kilo)级潜艇,特别地改进636型,被视为世界上最安静的常规潜水艇之一。美国军队在它的中国军事力量年度报告中反复强调PLA海军部署的“基洛”(Kilo)级的威胁。
   PLA海军在1994年从俄国订购了二艘877EKM型潜艇,而且它们在1995年被交付。在1996年PLA海军从俄国订购了改进636型潜水艇,成为该型的第一个国外客户。这些潜艇在1997年和1998年交付。所有的四艘“基洛”(Kilo)级潜艇在东海舰队舟山基地中部署,在台湾海峡的浙江省附近。

一艘PLA海军“基洛”(Kilo)级潜艇在它位于舟山的母港(homeport)。“基洛”(Kilo)级配备有俄国先进的使用主动声纳和声-自导引技术鱼雷,中国尚未有能力去匹配。

PLA海军在2002年订购价值十五亿美元八艘改进636M型潜艇中的两艘。输出在2004后期中开始,在2005年12月第四艘和第五艘潜艇交付。第六艘潜艇的输出由于一些技术上的问题被延期到2006年5月。
   在2002年PLA海军和俄国签定了二十亿美元交易,购买额外的八艘636型潜水艇,增加在它的详细目录中的潜艇总数到十二艘。这些潜艇据称配备俄国Klub远程、反舰导弹系统,对水面舰艇造成严重威胁。八艘潜艇的第一艘在2005年8月被搭载在一艘重型运输船上交付到中国。最后一艘潜艇被期望在2007年交付。
   早期报道认为PLA海军已经经历一些潜艇的机械问题,由于对组员教育培训不足,更多经常性的因为包括易出故障的电池和发电机组的设备问题。最初二艘877EKM型潜艇据说由于技术上的问题好几个月无法操作。当PLA海军变得更有效率操作“基洛”(Kilo)级方面,这些问题可能被解决。

一艘PLA海军“基洛”(Kilo)级潜艇离开母港(homeport)。当PLA海军在操作这些潜艇方面变得更有效率的时候,在他们的早几年服役中“基洛”(Kilo)级潜水艇,据报道已经经历技术问题,由于组员教育培训不足和包括易出问题的电池和发电机的设备问题,但是这已经被解决。
    对额外的“基洛”(Kilo)级潜艇购买反映PLA海军紧急建立一支现代化水下力量,有能力支持对抗台湾岛军事行动和制止美国的任何干涉。它也反映中国本国造船工业不能实现海军的需求,迫使中国的军事计划者去面向其它地方寻求解决办法。

“基洛”(Kilo)级潜艇的服役已经重要地改进了PLA海军水下战斗能力。它构成PLA海军现代化计划的核心部份。
    部署
编号(No.)
命名(Name)
舰队(Fleet)
下水(Launch)
初始作战能力(IOC)
364Yuanzheng 64 东海舰队(East)19941995
365Yuanzheng 65East19951995
366Yuanzheng 66East19961997
367Yuanzheng 67East19971998
---20042005
---2004-
---2005年7月27日(27.July.05)-
-----
-----
----2005年12月22日(22.Dec.05)
----2005年12月(Dec.05)
-----
    设计
   潜艇以一种水-滴形双层艇体为特色采用T-形尾舵和一个单一大型传动轴。一对艏舷水平舵面位于舰体中央的上部船体指挥塔的前部。具有32%的储备浮力,潜艇双耐压艇体由六个横隔壁分开的水密舱所组成,增加潜艇的生存能力,甚至一个舱室和相邻的配重水柜浸没。指挥、控制和火控系统位于主控制舱,从其它舱隔离。
    为了要减少潜艇的声音信号,注水口从艇体前部被移动,而且艇壳布满橡胶反声纳保护瓦减少探测的危险。改进的636型有更大功率的柴油发电机,但是采用一个降速度主传动轴,实质上降低了潜水艇的声音信号。
    877EKM型水上排水量2,300吨和水下排水量3,950吨。646型增长艇体排水量稍微地增大。最大潜深是300米。水面速度11节,而且水下速度20节。在潜艇上的全体人员为52名,而且潜水艇在海上有45天的持久性。
    指挥和控制
    877EKM型被装备一个战斗信息系统由一套多目标MVU-110EM型计算机,允许同时去攻击五个目标,采用二个自动地和三个手动操作。Andoga导航系统反馈航向和速度数据到战斗数据系统之内。
    636型以一套改进的C4ISR系统为特色,采用一台高速计算机有能力处理来自侦测设备的信息和在荧屏上显示它。它也能够自动地确定水面和水下的目标数据和计算发射参数,提供自动火控,而且为机动和武器配置提供信息和推荐。
    鱼雷
    潜艇在前端装备六具533毫米鱼雷管,有能力发射TEST-71MKE电动-自导引反潜(SAW)鱼雷和53-65KE声-自导引反水面鱼雷。潜艇的武器舱能容纳18枚鱼雷,采用六枚在发射管中和12枚在武器架上。如果潜艇不携带任何的鱼雷,它能配备24枚水雷。鱼雷管中的二具特别地被设计成发射TEST-71MKE TV电动自导引鱼雷。遥控鱼雷具有高精度。
    反潜TEST-71 MKE鱼雷有一套主动声纳自导引系统和TV制导,允许操作员手动转变到一个其它可能的目标。鱼雷重量1,820公斤采用一个205公斤装药。
    独特的声-自导引53-65KE鱼雷设计去攻击水面目标。重量2,200公斤采用200公斤装药。它射程达到40公里,搜索深度达到500米。
    导弹
    “基洛”(Kilo)级能够安装采用一套发射装置用于八枚Strela-3(北约代号:SA-N-8“小妖精”(Gremlin))地对空导弹,但是在PLA海军服役中的这些可能没有这一个配置。
    八艘新的636M型潜水艇目前在俄国的建造中,据报道配备有革新家(Novator )设计局的3M-54E1潜射反舰导弹,如同Klub-S导弹系统的部分。导弹最大射程220公里采用一个450公斤高爆弹头。
    传感器
    877EKM型配备有MGK-400 Rubikon(Shark Teech)双-通道声纳提供回声目标测距、主动声纳信号的探测和水下通信。636型有更好性能的一套改进的MGK-400EM数字声纳。
    潜艇也配备有MRK-50(Snoop Tray-2)主动水面搜索雷达,在潜望镜和水面模式中工作,提供水下和空中情形信息、雷达辨别和导航安全。
    对策
    对策包括电子支援措施(ESN)、雷达告警接收机和探向器。
    推进
   潜水艇的推进系统由二台柴油发动机所组成,一台主推进发动机,燃料-经济发动机和一具单轴驱动七-叶片固定-螺距螺旋浆。为在浅水域中运转有二台附加的备用发动机,在停泊和紧急状况情形。二组120单元蓄电池在第一和第三潜艇舱中安装。主要的机械装备一套自控系统。
    规格
    排水量(水面):(877EKM)2,300 吨;(636)2,350 吨
    排水量(水下):(877EKM)3,950 吨;(636)4,000 吨
    艇长: (877EKM)72.9 米;(636)73.8 米
    艇宽: 9.9 米
    吃水线: 6.3 米
    航速: (升至水面)11 节,(潜行)20 节
    下潜深度: (操作)240 米;(最大)300 米
    持久性: 45 天;使用通气管(7节航速) 6,000 英里;潜行(3节航速)400 英里;在全速潜行(21节航速) 12.7 英里
    组员: 52名
    补充资料:《资料:中国海军“基洛”级潜艇》中安网
  此时,随着冷战的结束,苏联解体,转型中的俄罗斯经济为筹集急需的硬通货,将其武库中的许多镇宅之宝都推向了国际市场,其海军武备中唯一的一型先进的常规动力潜艇也放上了货架。中国当然不会错过这个天赐良机。因此,中俄迅速达成四艘基洛级潜艇的购买协议。从九五年上半年起,该型艇已逐步交货。
  这笔交易,引起了世界巨大的关注,潜艇通过海上船运运往中国的照片以及投入海军服役使用的消息都不断出现在各大报章的头版。那么,到底是什么使基洛级潜艇如此引人注目呢?
  引进的基洛级常规潜艇
  基洛级柴电常规潜艇是由俄罗斯的大名鼎鼎的"红宝石"设计局设计。"红宝石"设计局的杰作包括有著名的Y级和世界上最大的台风级弹道导弹核潜艇,以及Z级、W级、G级常规潜艇。
  1974年,前苏联海军和苏造船工业部签署了研制新型常规潜艇的协议,型号编号877型。协议对这一级潜艇提出了在动力、武备、和降噪方面一系列新的要求。
  接受该级潜艇设计任务的"红宝石"设计局在研究了战术技术要求后,将新艇的研究设计重点放在以下几个方面:
  --降低辐射噪声;
  --提高使用可靠性;
  --提高生存力;
  --具有优越的航海能力;
  --采用模块化建造技术;
  --改善居住性。
  由于有多年常规潜艇的设计经验,877型艇的研制目标均得以实现。基洛级潜艇采用了前苏联当时最先进的技术装备,在柴电机组、推进电机、水声设备以及武备系统等方面都足以和西方媲美。潜艇由克斯曼斯克船厂建造,国内型称法霞夫扬卡级。出口型编号877EKM,即基洛(Kilo)级。
  基洛级柴电潜艇外型为低阻水滴型,艇体分为六个耐压舱,储备浮力为30%,任一舱破损都仍能保持不沉性。水下排水量超过三千吨,如此大的排水量在世界各国的常规潜艇中是比较罕见的。这也使基洛级能够拥有大的武器载量,良好的居住性以及优良的远航能力。
  动力装置包括了两台柴电机组,一台推进电机和一台经济巡航电机。柴电机组可在水面及通气管状态下工作。推进系统为单轴六叶低噪声桨,是俄罗斯常规潜艇家族中唯一一型采用这种驱动方式的。
  艇上蓄电池为两组二型铅酸电池组,每组120块,可以提供水下最大航速约20节或最大续航距离超过400海里的电能。一般来说,蓄电池组在最大航速下的电能消耗极快,只能达到最大航程的百分之十至二十。
  武器装备为艏部六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除管中六枚鱼雷外,可携带12枚鱼雷备用。为提高装填速度,还配备一台快速装雷设备。鱼雷型号包括T3T-71M3线导鱼雷等,这种鱼雷在发射前由射控计算机装定目标参数,并在发射后由测控导线不断根据目标机动情况提供弹道修正。在执行布雷封锁任务时,不带鱼雷的情况下,可载24枚水雷。
  潜艇的眼睛是水声设备--声纳。基洛级配备了MTK-400艇壳声纳,具有全方位被动工作方式和航向角130度扇面主动测距方式。为降低艇体对水声系统的干扰,设计时特别注意了艇艏线型的优化,艏部无开孔,艏水平舵后移,使艇首涡流噪声大大减小,并且将艇体噪声源后移,这些措施有效地提高了声纳的探测距离。
  基洛级的最大特点是极其优异的安静性。现代反潜技术的发展,已使潜艇的生存受到极大的威胁,为对付各种来自空中、水面、水下的威胁,潜艇只有充分利用自身的特点--隐蔽性。除了能长时间潜航,还要求尽可能低的航行噪声,减少被敌方声纳发现的距离。基洛级的设计目标就是将安静性置于快速性之上的。作为提高安静性的代价,其17.5节的潜航速度甚至低于某些老式的常规潜艇。
  为降低噪声,基洛级采用了电力驱动方式,由柴油发电机组为推进电机和蓄电池组充电提供电力,这种办法有效地降低了机械噪声。为进一步减少艇体的噪声辐射,还将所有的动力机械等噪声源安装在称为"减振浮筏"的平台上,与艇壳隔离,并在艇壳表面敷设了一层特制的消声瓦,这不但使艇体的噪声水平降到了极低的水平,还能有效地躲避主动声纳的探测。基洛级巡航时的噪声水平已接近海洋的背景噪声。
  安静的常规潜艇。西方的刊物甚至称它为海洋中的"黑洞"。
  基洛级常规潜艇的技术参数:
  排水量(含消声瓦):浮航:2,350吨
  潜航:3,076吨.
  艇长: 73.8米
  宽: 9.9米
  吃水(正常排水时): 16.6米
  武器装备: 6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配备18枚鱼雷
  主机: 柴油/电力推进, 5,900匹轴马力,单轴六
  叶低噪声桨
  最大潜深: 300米
  工作潜深: 250米
  航速:潜航17.5节
  结语
  基洛级潜艇仍有其不足之处,突出的是其缺乏拖曳式基阵声纳,这使水中探测距离受到限制。尽管如此,由于其出众的安静性仍不失为一型优良的水下猎手。
    《台湾基德级驱逐舰PK大陆基洛级潜艇》新浪网
   “基洛”级潜艇是俄罗斯大名鼎鼎的红宝石设计局30年潜心研制的杰作。1990年才开始服役的“基洛”级潜艇长73.8米,宽9.9米,吃水6.6米;水上排水量2325吨,水下排水量3076吨;水上航速10节,水下航速17.5节,续航力水上为6000海里/7节;水下为400海里/3节,最大潜深300米。动力装置采用柴电推进形式,主机为2台柴油机,功率3650马力。
    “基洛”级潜艇最大的特点就是航行起来出奇的安静,甚至被西方称为海洋中的“静音杀手”。能够得此殊荣,“基洛”并非浪得虚名,它采取了一系列降噪措施来使反潜声纳“失聪”。
    为了对付主动声纳,它先为舰艇穿上了一层“反声纳橡胶”吸音涂层服,然后又在身上密密麻麻地覆盖了3000多块新型材料制作的集束护卫消音瓦。有了这两招,主动反潜声纳发出的声波统统有来无回,仿佛遇到“黑洞”一般被吸收。
   对付被动声纳就麻烦多了。首先要减少航行中与水摩擦产生的涡流噪声:“基洛”级是采用典型水滴型设计的第一艘俄制常规潜艇,艏部无开孔,艏水平舵后移。第二要降低自身产生的噪声。发动机是潜艇的“噪音大户”,为此,“基洛”级千方百计地降低发动机产生的噪声:在水下采用电力驱动方式,由柴油发电机组为推进电机和蓄电池组充电提供电力,这种办法有效地降低了机械噪声;将柴油发动机安装在称为“减振浮筏”的软垫上,与艇壳隔离;为了降噪不惜牺牲速度,基洛将电动机轴速每分钟500转降到250转,这就是为什么“基洛”只拥有低于某些老式常规潜艇的17.5节的潜航速度。采用了这些措施后,“基洛”产生的噪音与海洋背景噪音相差无几,就是美国最引以为荣的拖曳阵声纳恐怕也望洋兴叹。
   既然被称为“杀手”,“基洛”自然有几手绝活:“基洛”有先进的MBY-110M火控系统,可将艇上所有感测器整合在一起,自动生成执行任务的最佳方案,可以同时跟踪5个目标并对其中2个目标进行攻击。配备MTK-400艇壳声纳,具有全方位被动工作方式和航向角130度扇面主动测距方式;从探测转入攻击准备时间不超过1分钟;潜艇装有6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可携18枚线导/声自导/尾流自导鱼雷,鱼雷航速40节,射程15千米,命中率较高,具有很强的毁伤能力等等。配备有8枚SA-N-8型防空导弹的“基洛”,是世界上唯一安装舰空导弹的常规动力潜艇。
    《“基洛”级潜艇:未来中国海底的“恐怖黑洞”》中青在线网站
  “基洛”级潜艇被视为世界上最安静的常规潜艇之一,是苏联“红宝石”设计局研制的第三代常规潜艇,号称“终结者—基洛”。它较以往型号的潜艇拥有惊人的安静性、强大的武器装备以及更精密的自动化系统。
  欧美专家在国际防务展上给该型潜艇的评价是:“最先进的‘基洛’,最安静的‘基洛’,最恐怖的‘基洛’。”“基洛”级采用光滑水滴形线型艇体,外表短粗,是经过精密计算的最佳降噪形态。潜艇外壳嵌满了塑胶消音瓦,不但能吸收本艇噪音,还可以衰减对方主动声呐的声波反射。所以“基洛”级潜艇的噪音降到了118分贝,也因此获得了“大洋黑洞”的称号。
  “基洛”级潜艇首艇于1979年在共青城造船厂开工建造。1981年底加入前苏联海军太平洋舰队,现有12艘在役。原型编号887型,636型是其改进型。虽然“基洛”级的总体性能不如其他的苏联潜艇那么引人注意,却不失为一种经济可靠的巡逻潜艇。最初以每年一艘的速度建造,之后随着外销订单的增加,建造速率亦加快不少。
  2002年,中国与俄罗斯签订了建造8艘“基洛”级636型的改进型柴电潜艇的合同,其中5艘由圣彼得堡的一家造船厂建造,一艘在下诺夫哥罗德的造船厂建造,两艘在北德文斯克建造。这些潜艇的建造应该在2005年完成。
  这些潜艇将装备更为完善的设备和武器以及低噪音装置。艇身长73.8米,宽9.9米,排水量(潜航状态)3000吨,水上最大航速10节,水下最大航速20节,续航力水上6000海里/7节,水下400海里/3节,最大下潜深度300米,自持力45昼夜。除了下潜深度较大外,其他指标并不突出。火控系统采用MBY—110M模拟式作战情报指挥系统,能够同时跟踪和攻击两个目标,从探测转入进攻的准备时间为1分钟。艇艏安装6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艇内共配备18条鱼雷。6具发射管可在15秒内完成射击,两分钟后再装填完毕,以实施第二轮打击。
  特别令人叫绝的是,该潜艇还可配备“俱乐部”潜射反舰导弹武器系统,可以从潜艇的鱼雷发射管中发射,射程达到300千米,巡航速度为0.6—0.8M,拥有一个400千克重的弹头,从而大大提高了其远程打击能力。除此之外,“基洛”级还携带24枚AM—1沉底水雷。令人惊异的是它还设有SA—N—8防空导弹发射架,潜艇浮出水面后能攻击6千米距离内的空中目标。
2008-12-8 21:55:47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中国EM52型(也即是T-1)是一种潜水艇放置快速-上浮火箭推动沉底水雷。它被储存在海底和将使用它的火箭发动机快速上浮到水面。水雷为非制导。
    重量:950~970 公斤
    弹头:300~320 公斤
    布雷深度: 5~200 米
    单一攻击概率: 80%
    补充资料:《水雷及反水雷兵器》节选自搜狐军事
  “特”-1(EM52)型火箭上浮水雷是一种兼有锚雷和沉底雷之所长的特种水雷。该型水雷为710研究所的重点研制项目。这个研究所从1981年起,进行了上百次的大、中、小型江、河、湖和海上试验及实验室试验,解决技术关键30余项,于1987年完成设计定型。该型水雷布设深度大,隐蔽性与抗扫性好,水下定位准确,上浮速度快,爆炸威力大,动作区域性好,它的研制成功为海军装备现代化建设做出了贡献。该型水雷由舰艇布放,布放后它锚泊于海底并由声-超声联合引信启动上浮,其点火和引爆的保险装置确保最大的安全性。该水雷使用锂电池和电子计次器。当舰艇通过水雷上方时,火箭发动机由引信点火,推进水雷迅速浮向水面,当接近目标舰艇时水雷引爆,以摧毁目标舰艇。主要性能为:总重620千克,装药140千克,全长3.7米,直径450毫米,计次器工作范围为1-99次,服役寿命360天,最大布设深度110米。



    “锚”(Mao)-4(M-4)声学系留水雷是中国的第一种自行发展的海洋水雷。它被设计攻击中型-尺寸水面舰艇和潜水艇。它的探测器据称对背景噪声有极强的抗干扰能力。
    补充资料:《默默无闻铸海疆-中国水中兵器的发展》节选自搜狐军事
   “锚”-4型非触发水雷是由汾西机器厂研制的,用于封锁水深流大的海区,1973年11月设计定型。该型水雷采用非触发声引信,具有较高的抗自然干扰能力,动作区域性好。为了提高“锚”-4型水雷的战斗性能,1980年开始对其进行改进,增加了雷体固有的浮力,使倾斜角减小,提高了引信线路的稳定性,并相应改善了工艺性。1982年11月经海军军工产品定型委员会批准定型,命名为“锚”-4甲型水雷。为了进一步提高产品的可靠性,从1983年开始,工厂与驻厂军代表又共同进行了引信线路集成化研制,并于1985年12月定型,命名为“锚”-4乙型水雷,也称EM32型非触发锚雷。






    “锚”(Mao)-2(M-2)系留水雷是中国仿造苏联KSM中型水雷在1950年发展。它被水面舰艇携带并且被设计攻击水面船只。它是特别适合用于阻塞敌人海港和海上航线。
    附补充资料:
    锚二型中型雷
    类别: 中型锚雷/沉底定雷
    型状: 雷壳,雷锚
    雷径:
    雷高:
    雷重: 1000公斤
    炸药: 700公斤TNT
    引爆: 磁、声、水压或任意联合
    最小/最大工作布深:13.1/656.2英尺
    制造: 汾西机器厂
    型式: 仿俄罗斯AMD1000与KMDII 1000系列水雷
    布放: 水面舰艇
    装备时间: 1964年









组员载入一枚操作型53-65KE鱼雷进入“基洛”(Kilo)级潜艇的发射管之内。
   PLA海军在1990年连同它购买的四艘“基洛”(Kilo)级潜艇一起接收了未知数目的俄国53-65KE声-自导引反舰鱼雷。更多的鱼雷可能已经被订购,其后去装备在2002年订购增加的八艘“基洛”(Kilo)级潜艇。中国在许可下本地鱼雷生产的可能已经被讨论。
    计划
   53-65是一种重型燃气涡轮推进、声-自导引反舰鱼雷,最初在1965年发展。1960年后期表明推出了一种氧推进剂型53-65K广泛地被苏联海军配备。53-65KE是改进的外销型出售到许多国家。PLA海军在1990年后期订购了一些未知数量的53-65KE和TEST-71鱼雷去配备它的四艘“基洛”(Kilo)级柴电潜艇。未经证实的报告称中国可能寻求在许可之下本地生产鱼雷,但是它也可能中国基于53-65KE的技术正在发展它自己的尾迹-自动寻的鱼雷。
    设计
   53-65KE的设计去交战水面舰艇和能从潜水和水面战舰发射。鱼雷配备有一个独特的声-自导引系统,使鱼雷能够追击水面舰艇尾流标记。这提供鱼雷非常高的对传统鱼雷-防卫对抗方法的抗干扰力。鱼雷的路线、深度和滚动控制系统提供用于鱼雷的二平面操纵和引导它进入近炸引信激活区或确保直接命中目标。它的涡轮-型热推进系统确保相当大的操作射程和运行速度。53-65KE是可靠的和容易操作,不需要维护,即使很长一段时间在鱼雷管中储存、在携带架上或在军械库中。



组员载入53-65KE训练鱼雷进入“基洛”(Kilo)级潜艇的发射管之内。在1990年PLA海军接收了未知数量的俄国53-65KE尾迹-自导引反舰鱼雷连同它购买的四艘“基洛”(Kilo)级潜水艇。
    规格
    口径: 533 毫米
    长度: 7,945 毫米
    重量: 2,100 公斤
    弹头: 300 公斤
    推进剂: 煤油- 氧 涡轮
    速度: 45 节
    射程: 18 公里
    制导: 声-自导引












   在1990年连同从俄国订购的四艘“基洛”(Kilo)级潜水艇一起,PLA海军购买了未知的数目的俄国TEST-71型线导、电-推进反潜鱼雷。在这之前,最初在1970年引进,使用205公斤炸药装料的“测试”-71型重量1,820公斤。它使用一种由鱼雷操作员操作的金属线-制导,连同主动/被动声-自导引制导一起。操作员在中段期间能用手改变鱼雷到一个选择性的目标,或控制鱼雷在二轴中操纵。
    舰艇: “基洛”(Kilo)级SSK
    口径: 533 毫米
    长度: 7,900 毫米
    重量: 1,820 公斤
    弹头: 205 公斤
    推进: 电动(银-锌电池)
    速度: 35~40 节
    航程: 15 公里(@40 节);20 公里(@35 节)
    搜索/攻击深度: 达到 400 米
    制导: 主动/被动线制导
    附补充资料:《中国鱼雷的研制和现况》节选
    K级潜艇的鱼雷
   1993年,中国向俄罗斯订购了4艘K级潜艇,同时也订购了为潜艇配套的俄制鱼雷。这些俄制鱼雷,包括TEST-71,TEST-96和53-65三种型号。TEST-71型直径533毫米,长8。2米,战斗部重205千克,采用电池动力,最高航速45节最大航程19千米,导引为中途线导加终端主被动联合声导模式。潜艇与水面舰艇均可使用,任务为反潜作战。TEST-96型是TEST-71型的改良型,性能更加先进,既可反潜也可反舰,导引除中途线导终端主被动联合声导外,还增加了尾流导引装置,可增强反舰作战能力。53-65型也是533毫米口径,但推进系统也为热动力装置,长7。8米,最高航速50节,最大航程19千米。任务为反舰作战,导引采用尾流自动模式,潜艇或水面舰艇均可配备使用。该型鱼雷速度快,航程远,威力大,导引精确,还可配备核弹头,是一种威力强大的反舰武器。以上三种俄制鱼雷,性能比中国海军装备的现役鱼雷优越。引进这些鱼雷后,籍由引进技术或通过仿制,将可以促进自己的鱼雷技术发展,尤其是热动力推进,尾导流等技术,对中国海军鱼雷武器的发展更具有重要意义。











Yu-7轻型反潜鱼雷在1990年中期引进,是中国仿造美国Mk-46 Mod 1型鱼雷。它被所有的中国自行建造的水面战舰装备。
    Yu-7轻型反潜鱼雷是中国对美国Mk-46 Mod 1(Block2)进行反向工程。鱼雷由西安精密机械研究所(705所,中国造船工业公司的一个下属单位)和西北工业大学(NPU)发展,而且由872和874工厂生产。Yu-7被所有的PLA海军本国自行研制的水面战舰装备被当做标准的反潜战(ASW)系统。
    计划
    在1978年10月,一枚未爆炸的美国制造的Mk-46 Mod1鱼雷被南海的一艘中国捕鱼船收集。鱼雷为进一步的研究交付到PLA海军手中。鱼雷的检验,在代号109计划下进行,在1978年12月和1979年4月之间由705研究所实行。在1982年PLA决定在指定Yu-7下对鱼雷反向工程。705研究所负责总体设计和发展浅水控制系统。西北工业大学负责发展深-水控制系统。
   Yu-7计划在1984年进入了全尺寸发展,由超过90个研究所和工厂横跨中国在计划中积极参与。Yu-7由超过5,000个配件和4,500个仪器所组成。设计组绘制了80,000张蓝图和超过100,000页技术文件。最初二枚原型鱼雷在1984年12月在874工厂装配和在1985年12月在昆明(Kuming)750测试平台测试射程。在1989年Yu-7鱼雷已经成功地在四个海洋测试68次发射。
   Yu-7的发展由于一些主要的技术上的困难被严重地延迟。在1980年中国为对抗苏联与美国和其它西方国家组成一个暂时的盟友。这提供一个机会给中国寻求Yu-7发展的一些外来协助。虽然Mk-46技术转移在1989年事件之后由于美国武器禁远没有完成,但收到一些有限的技术文件和少量的Mk-46试样而且用于帮助Yu-7发展。
    Yu-7最初批量生产在1990年后期开始,而且鱼雷在1994 年接受了它的设计证明书。在1990年后期之前,Yu-7用于反潜战被几乎所有中国建造的水面战舰装备。鱼雷与西方和俄国海军部署的最新型鱼雷相比较被通常视为过时的型号。
    设计
    Yu-7的设计从水面战舰鱼雷管发射攻击敌人的潜艇。鱼雷利用双速、往复式外燃发动机使用单一推进剂(Otto)液体燃料,最大速度43节。鱼雷配备45公斤弹头,而且采用主动和被动声音-自导引。
    规格
    口径: 324 毫米
    长度: 2,600 毫米
    重量: 235 公斤
    弹头: 45 公斤
    推进剂: 双速、往复式外燃发动机;单一推进剂(Otto)推动
    速度: 43 节
    距离: 14 公里
    搜索/攻击的深度: 6~400 米
    引导: 主动/被动声音-自导引





Yu-7以1960/70年Mk-46技术为基础和以今天的标准被认为是过时的型号。然而,它仍然是PLA海军可用的唯一舷侧反潜鱼雷。
                        













描述:
PLA海军人员装填一枚Yu-6鱼雷到039型宋级潜艇的发射管内(来源:中国英特网)
Description: PLA Navy crew loading a Yu-6 torpedo into the launch tube of the Type 039 Song class submarine (Source: Chinese Internet)
   Yu-6是由705研究所(也即是西安精密机械研究所)设计的一种533mm导线-/声音-/尾流归向重型鱼雷,该所是位于陕西省西安中国造船工业公司(CSIC)的一个研究开发分部。Yu-6是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PLAN)中服役的最先进和性能最好的国产鱼雷,设计同深-潜的潜艇和水面船只交战。鱼雷在2005年进入PLAN服役,被039型(宋级)和039A型(元级)常规潜艇,还有可能最近下水的093型(商级)和094型(晋级)核潜艇携带。
   在1980年中期,PLAN决定为反舰战(ASuW)和反潜战(ASW)任务发展一种新的重型鱼雷,通过反向-工程在1970年后期或1980年早期被中国渔民回收的唯一的一枚Mk-48鱼雷。发展计划稍后在由于不多的原型带来巨大的技术困难和资金缺乏后安排停止。然而,在Otto燃料II和制导方面的研究被一个小组继续。
   同样地PLAN现有的鱼雷不能符合它的现代海军的战斗需求,Yu-6计划正式地在1995年被恢复,冬纯鹏(DongChun-Peng)被任命为主设计师。被修改的Yu-6设计已经可能吸收一些俄国技术,特别是独特的声音-导引技术。许多的中国部门积极参与Yu-6发展,包括上海交通大学为鱼雷外壳发展了新合金;天津橡胶研究所为声音导引头提供消声外层;哈尔滨电碳研究所任务去发展石墨材料用于制造发动机阀门和其它零件;仪征双环活塞公司为鱼雷推进发展了活塞环。
   据传闻Yu-6采用一种组合导线+主动/被动声音+尾流-归向制导用于不同类型目标。它引导系统根据传闻使用英特尔80486级的微处理器。Yu-6也是中国第一种采用模块化设计和开放结构软件编程理念设计的鱼雷,所以当它们变为可得,新技术和程序可能被毫不迟疑地吸收。

描述:Yu-6鱼雷设计交战深-潜的潜艇和水面船只两者(来源:中国英特网)
Description: The Yu-6 torpedo designed to engage both deep-diving submarines and surface ships (Source: Chinese Internet)
The Yu-6 is the 533mmwire-/acoustic-/wake-homing heavy torpedo designed by 705 Institute(also known as Xi’an Precision Machinery Institute), a R&D branchof the China Shipbuilding Industry Corporation (CSIC) in Xi’an, Shaanxiprovince. The Yu-6 is the most advanced and capable indigenous torpedoin service with th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Navy (PLAN), designed toengage both deep-diving submarines and surface ships. The torpedoentered the PLAN service in 2005, carried by the Type 039 (Song class)and Type 039A (Yuan class) conventional submarines, and possibly thenewly launched Type 093 (Shang class) and Type 094 (Jin class)nuclear-powered submarines too.
In the mid-1980s, the PLAN decided todevelop a new heavy torpedo for both anti-ship warfare (ASuW) andanti-submarine warfare (ASW) roles, by reverse-engineering a singleMk-48 torpedo recovered by Chinese fishermen in the late 1970s or early1980s. The development project was later put on a halt after fewprototypes were produced due to enormous technical difficulties andlack of funding. However, research on the Otto fuel II and wireguidance was continued by a small team.
As the PLAN realised that its currenttorpedoes were unable to meet its requirements for modern navalwarfare, the Yu-6 project was officially revived in 1995, with DongChun-Peng appointed as the chief designer. The revised Yu-6 design haspossibly incorporated some Russian technologies, particularly theunique wake-homing technology. A number of Chinese organisations wereinvolved in the Yu-6 development, including Shanghai JiaotongUniversity that developed new alloy for the torpedo casing; TianjinRubber Research Institute that supplied the noise-reduction casing forthe acoustic seeker; Harbin Electro Carbon Research Institute tasked todevelop the graphite material used to make engine valves and othercomponents; Yizheng Shuanghuan Piston Ring Co. Ltd. that developed thepiston ring for the torpedo propulsion.
It was reported that the Yu-6 adopts acombined wire + active/passive acoustic + waking-homing guidance fordifferent types of targets. It guidance system reportedly uses an Intel80486-class microprocessor. The Yu-6 was also the first Chinese torpedodesigned with the concepts of modular design and open architecturesoftware programming in mind, so that new technologies and programmescould be readily incorporated whenever they become available.
   中国Yu-6是美国Mk-48重型533毫米反潜鱼雷的一种中国反向-工程型。从潜水艇发射,鱼雷被设计交战高速、深-潜核潜艇。但尚不清楚鱼雷采用什么类型的制导,但是它可能也是线-制导,或主动/被动声-自导引,或两者(如Mk-48型)。鱼雷可能采用液体燃料提供动力(Otto)。
    计划可能在1980年中期已经开始。真正鱼雷的状态是未知的,但是很有可能发展在1990年由于技术上的困难被取消。
    附补充资料:《中国鱼雷的研制与现况》节选
    仿制MK46
    中国海军仿制美制MK46型反舰鱼雷,其内部型号不详。
   目前,该型鱼雷已大量装备中国海军的水面舰艇和海军航空兵,并作为反潜导弹的弹头使用。自50年代以来,中国海军一直没有轻型反潜鱼雷。80年代时,中国耗资800万美元购买了一批MK46II型反潜鱼雷,这种鱼雷直径324毫米,长2。6米,全重324千克,战斗部重44千克。它采用先进的OTTO热动力推进系统,最高航速45节,最大航程11千米。导引系统为主被动联合声导模式,极为灵敏可靠,既可在深水也可在浅水发挥作用,甚至能搜索出装消声瓦的潜艇。与其它轻型鱼雷相比,该型鱼雷具有速度高,航程远,威力大等特点,而且载具灵活,水面舰艇,飞机和直升机均可配备使用。MK46型鱼雷的仿制工作,对中国海军意义重大。其中最主要的是对OTTO热动力技术的掌握,并由此促进了鱼五型的研制。此外,也解决了中国海军发展反潜导弹的重大问题。不过,中国仿制的MK46属早期型号,到目前为止,MK46已发展出5种衍生型号,最新型的更演进成MK50。所以,中国海军所装备的MK46型鱼雷,在性能上与最先进的型号仍有一段差距。








    中国Yu-5据报道是一种本国自行发展的新一代线制导反潜鱼雷。鱼雷可能已经从1990年早期以后在发展中。有关鱼雷发展非常少的信息被了解。一些推测Yu-5设计可能以俄国TEST-71为基础。
    补充资料:《中国鱼雷的研制与现况》节选
    鱼五型:
    中国海军第一种自制热动力声线联导反潜鱼雷,代号为YU-5。目前,该型鱼雷装备在中国海军最新型039型柴电潜艇上。
    80年代中期,中国决定研制大型线导反潜鱼雷,作为039型新一代柴电潜艇的配套武器装备。在设计上,要求采用大功率,远航程的OTTO热动力系统,导引则是中途线导,末段主被动联合声导的混合模式。
   在研制过程中,据信运用了许多美国和日本的科技。1990年初中国宣布成功地测试了一种新式大型鱼雷,应是鱼五型的初步研制成功。鱼五型的研制成功,对于中国鱼雷武器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在技术上,鱼五型是中国海军柴电潜艇装备的第一种反潜鱼雷。它的研制成功显示了中国鱼雷在热能源动力技术放面的突破,将会大幅度提高中国海军的反潜作战能力。过去,中国海军仅配备一种可供潜艇使用的反潜鱼雷,即鱼三型。但这种鱼三型鱼雷只能配备在夏级和汉级核潜艇上,柴电潜艇无法使用。因此,中国海军庞大的柴电潜艇部队,事实上只配备有反舰鱼雷而没有反潜鱼雷。也就是说,这些柴电潜艇只能进行反舰作战而不能进行反潜作战。由此看来,鱼五型的研制成功,是中国海军常规潜艇第一次具备了反潜作战能力。









      

Yu-4是苏联/俄国SAET-60电-推进、声-自导引反舰鱼雷的一种中国仿造型。在相图片中显示是被动声-自导引Yu-4A型。
   Yu-4是苏联/俄国SAET-60电-推进、声-自导引反舰鱼雷的一种中国仿造型。二种改型已经被发展,包括被动声-自导引Yu-4A型和主动/被动声-自导引Yu-4B型。鱼雷在1980年中期进入了服役,被035G型(改进型明级)和039型(“宋”级)柴电潜艇携带。
    计划
    中国在1950年后期获得了来自苏联的声-自导引鱼雷技术,并且在1958年开始了反向-工程工作。发展920型电动力装置用于鱼雷在1960年早期成功。然而,Yu-4计划在1963年被延期,因为优先权给予去发展Yu-1非制导煤-气湿式加热器推进鱼雷。
   Yu-4发展计划在1966年重新开始,在1971年原型完成,不幸地这一个设计由于不足的性能被PLA海军拒绝了。稍后PLA海军决定发展被动声-自导引Yu-4A型和联合主动和被动声-自导引Yu-4B型。发展工作分别由西北工业大学(NPU)、东风(Dongfeng)工厂和平阳(Pingyang)机械工厂进行,做为主承包人和制造厂用于两者改进型。
   在1984年2月被动声-自导引Yu-4A完成,而且在同一年进入PLA海军服役。鱼雷被035型(明级)和039型(“宋”级)柴电潜艇携带。Yu-4B采用主动/被动声-自导引,在1984年2月接受了设计证明书,但是可能没有进入服役。Yu-4B已经被推销到国际市场命名为ET31。
    设计
    Yu-4是一种潜艇发射重型、声-自导引鱼雷,设计去交战水面舰艇。鱼雷采用一种电推进提供动力,使用银-锌电池,最大速度30节。鱼雷射程6公里并且配备一个309公斤弹头。
    规格
    口径: 533 毫米
    长度: 7,748 毫米
    重量: 1,755 公斤(战斗鱼雷);1,628 公斤(训练鱼雷)
    弹头: 309 公斤
    推进: 电动(银-锌)
    速度: 30 节
    射程: 6 公里
    搜索/攻击深度: 5~45 米
    制导: (Yu-4A)被动声-自导引;(Yu-4B)主动/被动声-自导引
    补充资料:《中国的鱼雷研制和现况》节选
    鱼四型:
   中国海军装备的第一种自制大型潜艇声导反舰鱼雷,代号YU-4。该型鱼雷为中国海军柴电潜艇的主要反舰武器之一,为035型R级和037明级潜艇的主战装备,最新的039型宋级潜艇也配备有该型鱼雷。鱼四型是以苏制SAET-60型电动声导鱼雷为基础仿制改良而成。50年代后期,中国海军从苏联引进了样雷和图纸以便进行仿制。60年代初,中国决定集中力量首先研制鱼一型鱼雷,因此延迟了电动声导反舰鱼雷的研制。最初,负责导引系统研制的东风仪表厂和西北工业大学分别提出不同的方案。最后决定两个方案同时采用,前者为被动声导型,命名为鱼四甲型,代号YU-4A;后者为主被动联合声导型,命名为鱼四乙型,代号YU-4B。鱼雷总体设计制造和全雷总装协调,则由平阳机械厂承担。经过近10年的努力,鱼四甲型首先研制成功,航速比苏制同型鱼雷提高1/4,导引及引信的稳定性与可靠性也有很大提高,1984年2月设计生产定型。鱼四乙型的研制有许多突破,采用了新型战雷头,排水装置,腹鳍尾等设计,特别用小型电力控深装置取代了原来的机械控深装置,大大改善了鱼雷的航行性能。该型鱼雷在1984年2月设计定型。鱼四乙型的研制成功,填补了中国海军主被动联合声导反舰鱼雷的空白。
2008-12-8 22:01:00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Yu-3是中国第一种自行研制的自导引反潜鱼雷,最初在1960/70年为中国核潜艇发展。
   Yu-3是一种声-自导引、潜射反潜鱼雷,由西安精密机械研究所(705所,中国造船工业公司的一个下属部门)设计。最初为中国核潜艇计划发展,它是中国第一种自行发展的反潜鱼雷,并且在1980年中期进入PLA海军服役。在1990年一种改进型即是Yu-3II(它的外销命名也即是Zhonhuaxun-2或ET-32)被推出。
    计划
   在1960年成功发展Yu-1非制导潜射鱼雷之后,705所开始去发展一种新的制导鱼雷用于中国海军提议的核攻击潜艇(SSN)。但不是发展相对简单的反舰鱼雷,只需要制导系统工作在双-空间模式,705所选择更具科技挑战性的反潜鱼雷,制导系统要在一个更复杂的三-空间模式中工作。最初可行性研究在1964年开始,而且发展计划在1966年3月在指定为Yu-3之下被正式核准。
   像许多其它的武器发展计划,Yu-3计划严重地被在1966年开始的“文化革命”影响了。在1967年中央军事委员会发布了特别命令,保护核潜艇和它的相关计划免于任何政治上的干扰,之后重新开始全速发展。昆明的一个深-水鱼雷测试池(代号750试验区)的建造在1969年完成。鱼雷第一次测试在1969年秋天进行。
    当鱼雷的发展严重的落后核潜艇计划(第一艘在1967年下水)的时候,705所加速发展在设计结束前去生产鱼雷用于最初一批生产。第一批鱼雷在1971年成功地装配,在1972年测试。鱼雷在1975年接收了它的设计证明书。

描述:Yu-3 ASuW鱼雷和033型Romeo级柴电潜艇(来源:中国英特网)
Description: Yu-3 ASuW torpedo and Type 033 Romeo class diesel-electric submarines (Source: Chinese Internet)

描述:PLA海军人员装填一枚Yu-3 ASuW鱼雷到039型潜艇发射管内(来源:中国英特网)
Description: PLA Navy crew loading a Yu-3 ASuW torpedo into the tube of a Type 039 submarine (Source: Chinese Internet)
   早期型Yu-3使用一个机械扫描制导系统,当接近到敌人潜艇的时候,需要鱼雷减慢它的速度以便制导系统可以发现并且锁定目标。这造成制导系统高度复杂和不可靠。一种新的多脉冲声-自导引制导系统从1967年以后发展去解决问题。改进Yu-30批次在1977年12月成功地测试。然而,鱼雷直到1984年才接收到它的批量生产证明书,几乎在计划开始20年后。
    705所和750试验区在1985年5月开始发展改进的Yu-3II。它的外销命名即是Zhonhuaxun-II或ET-32,鱼雷没有从国内或国际市场收到订购。
    设计
    Yu-3是一种设计从核潜艇(SSN和SSBN)和传统潜艇发射的反潜鱼雷。它采用声-自导引和电-推进,能交战高速、深-潜核潜艇。
    规格
    口径: 533 毫米
    长度: 6,600 毫米
    重量: 1,340 公斤(战斗型);1,203 公斤(训练型)
    弹头: 190 公斤
    动力装置: 电动
    速度: 35 节
    航程: 13,000 米
    搜寻/攻击深度: 6~350 米
    发射深度: 最大 150 米
    制导: (Yu-3)被动声-自导引;(Yu-3II)主动/被动声-自导引
    补充资料:《中国鱼雷的研制与现况》节选
    鱼三型:
    中国海军的第一种自制大型声导深水反潜鱼雷,代号YU-3。
   目前,该型鱼雷为汉级攻击潜艇的主战装备,夏级弹道导弹潜艇的自卫装备。60年代中期,中国海军开始研制核潜艇,决定研制一种深水反潜鱼雷作为匹配武器装备。在设计上,该型鱼雷采用电动推进系统和被动声导系统。在战术上,以能在深水攻击敌方潜艇,尤其是核潜艇作为基本作战要求。1964年冬,705研究所开始论证这种电动声导反潜鱼雷。
   1966年3月,国防科工委批准了研制方案,并命名为鱼三反潜鱼雷。在研制中,先后突破了高性能银锌电池,铝合金焊接鱼雷壳体,相位多波束导引装置等关键技术。1969年制出首具样雷,1984年研制成功。1988年5月,汉级核潜艇在海南深水实验场成功地进行了鱼三鱼雷水下深海发射试验。该发射系统能捕获目标并自动跟踪,一次过靶失掉目标后,仍可再次搜索与再次攻击。80年代后期,705研究所又对鱼三型加以改良,1991年试验成功性能更优良的鱼三改良型,亦称为中华鲟二型反潜鱼雷。鱼三改的最大特点,推测是导引系统由单一被动声导改为主被动联合声导,攻击导引精度和稳定性有较大提高。







   Yu-2是苏联RAT-52型空射鱼雷的一种中国仿造型,固体燃料火箭推进反舰鱼雷。中国在1954年获得了鱼雷,而且在1958年获得了所有的相关技术文件。获得许可下由123工厂进行生产。最初鱼雷在1960年7月生产,但是试射失败。347工厂在1964年重新开始生产,并且鱼雷在1971年接受到了它的设计证明书。
    Yu-2设计使用火箭发动机在空中高速飞行,当在非常接近到水面目标的距离时进入水面。
    在被完全停止生产前只有少量的Yu-2交付给海军。鱼雷目前不在服役中。
    口径: 450 毫米
    长度: 3,000 毫米
    弹头: 200 公斤
    动力装置: 火箭+固体燃料
    速度: 40 节
    射程: (在空中)5,000 米;(在水面)500 米
    制导: 非制导
    补充资料:《中国鱼雷的研制与现况》节选
    鱼二型:
   中国海军第一钟自制空投反舰鱼雷,代号YU-2。1954年,中国海军从苏联进口了固体燃料推进的短程空对舰鱼雷,用以配备海军航空兵轰炸机。1958年中国决定加以仿制,引进了全套蓝图,并聘请两位苏联专家。仿制任务最初由三机部123厂承担。1964年,专门生产鱼雷的374厂建成后,由705所为主再度仿制。1971年6月定型。鱼二仿制的样雷是苏制RAT-52型空舰鱼雷。该型鱼雷直径450毫米,使用固体燃料喷气推进,长约3米多,最高航速40节,最大航程5千米,战斗部重200千克。
   但该型鱼雷在导引方式上也为自控直航式,没有导引能力。以后该型鱼雷是否曾加以改进不得而知。中国海军航空兵可空投鱼二型鱼雷的飞机为轰五型轰炸机和强五型强击机,前者可携带两枚,后者可携带一枚。关于鱼二型鱼雷的作战性能,可根据苏联对RAT-52的描述略知一二。1995年,苏联海军的一份研究资料表明,8枚RAT-52可击沉一艘5万吨级的航空母舰,不过,要命中8枚鱼雷平均要29架轰五或58架强五投放58枚鱼雷才有可能达到这一概率。这还是指已突破对方空防,能够对目标投下鱼雷的飞机。
    如果没有改进的话,面对90年代的现代舰艇及防空能力,鱼二性的作战能力颇让人怀疑。所以,随着轰五的逐渐退役,鱼二型鱼雷也将完成历史使命。




Yu-1鱼雷和它的发射管在25型(湖川级)鱼雷快速攻击艇上安装。
   Yu-1是中国第一种自行研制鱼雷。一种苏联53-51非-导引鱼雷中国仿造型,Yu-1设计从033型(一种罗密欧级)潜水艇和25型(湖川(Huchuan)级)鱼雷快速攻击艇(FAC)发射。鱼雷是旧型号并且已经被更有能力中国自行研制和引进设计的新型鱼雷代替。改进的Yu-1A使用被动声寻的和仍然在服役中。

乘员载入Yu-1鱼雷进入033型(一种罗密欧级)潜水艇的发射管之内。


   计划   在1950年中国和苏联之间的友谊、同盟和相互协助条约之下,莫斯科同意帮助新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PRC)建立一个现代化的军队和国防工业。被当做协议的部分,苏联转移它的鱼雷技术和一些样品到中国用于反向工程和许可生产。本国自行研制鱼雷发展由西安507所(现在西安精密机械研究所)进行。
   在不同的苏联鱼雷设计之间的评估导致决定去发展一种煤-气湿式加热器推进、非-自导引鱼雷,以苏联53-51型鱼雷为基础。富有经验的技术人员和工程师从跨跃整个中国招募参加鱼雷发展队伍。第一枚鱼雷在1966年3月完成,但是各种不同的设计瑕疵在接着的试射中被发现。一个联合开发组,由来自PLA海军,许多的工厂和研究所的工程师组成,去解决这些问题。在持续18个月的广泛测试之后,发展在1971年获得成功。鱼雷在1971年3月接受了它的设计证明书和在之后不久进入了操作服役。
    设计
    Yu-1是一种重型、非-自导引、湿式加热器推进鱼雷,设计去同水面舰艇交战。鱼雷采用一个煤-气湿式加热器推进提供动力,最大速度50节。鱼雷射程9公里,配备一个400公斤弹头。改进型Yu-1A配备有被动声寻的头。

潜水艇鱼雷区的Yu-1鱼雷。早期型Yu-1已经退役,同时较新的改进型可能一直在服役中。



    规格
    口径: 533 毫米
    长度: 7,800 毫米
    重量: N/A
    弹头: 400 公斤
    推进: 电动(银-锌)
    速度: 50 节
    范围: 9 公里
    制导: 被动声寻的(Yu-1A)


    补充资料:《中国鱼雷的研制与现况》
    鱼一型:
   中国海军第一种自制大型反潜鱼雷,代号YU-1。该型鱼雷虽技术颇为陈旧,但目前仍是潜艇和鱼雷快艇的主要反舰装备之一。50年代后期,中国决定仿制苏制氧气热动力鱼雷,为此引进了蓝图和样品鱼雷。该型鱼雷欲用高压氧气,动力大,航程远,但安全性较差,易发生爆炸和沉雷事故,而且生产,使用,维修也很复杂。经过分析研究,又决定改为仿制苏制53型瓦斯热动力鱼雷。这种鱼雷虽然航程较短,但航速与氧气鱼雷相同,且使用简便,安全。当时,中国只有样品鱼雷而无蓝图,而且与苏联关系已经紧张,再引进蓝图已无可能,只好通过拆解手头鱼雷样品,进行逆向设计仿制。研制任务由舰船研究院705所负责,1971年定型。鱼一型直径533毫米,长7。8米,战斗部400千克,采用瓦斯热动力推进系统,最高航速50节,最大航程10千米,潜艇和水面舰艇均可配备。鱼一型鱼雷为一种自控直航鱼雷,虽然航速较高威力较大,但导引方式比较落后,因而不符合现代海战需要。80年代中期,中国海军装备论证研究中心改良研制出声导系统,使其作战能力大幅提高,次为鱼一型改良型。








ET52是意大利阿莱尼亚(Alenia)公司A.244S“白头”(Whitehead)轻型鱼雷的一个中国仿造型,中国在1980年代中期获得。
   在1987年,中国获得了有限数量的意大利阿莱尼亚(Alenia)公司B.515S三管324毫米鱼雷发射装置和A.244S轻型反潜鱼雷。A.244S鱼雷已经在中国生产指定为ET52型。PLA海军操作A.244S/ET52鱼雷在一些它的051型(“旅大”(Luda)级)驱逐舰上和“哈尔滨”(Harbin)Z-9C舰载直升飞机。鱼雷可供应用于出口市场。

PLA海军操作ET-52/A.244S鱼雷在它的Z-9C舰载直升飞机用于反潜战(ASW)任务。
    计划
   在1987年,PLA海军从意大利防卫技术公司阿莱尼亚(Alenia)公司购买了一些B.515S三管324毫米鱼雷发射装置,在它的051型“旅大”(Luda)级导弹驱逐舰上安装。连同这些发射装置一起,PLA海军也接收到约40枚A.244S“白头”(Whitehead)反潜鱼雷用于试验和评估。一些鱼雷被送到西安的507所(现在西安精密机械研究所)。不清楚的是,这是否被意大利制造者同意了。被指定为ET52型中国制造的A.244S鱼雷在1990年早期内进入了PLA海军服役。
    设计
   ET52/A.244S是一种轻型、电推进鱼雷,设计去从水面战舰鱼雷发射管和直升飞机发射。鱼雷能交战浅水域敌人的潜水艇。鱼雷使用一种常规布局,制导系统和弹头在前部,电池在中部,推进和操纵部分在后部。鱼雷长度2.70米,直径324毫米,使用一个34公斤的成形高爆(HE)装料,重量235公斤。
    当被直升飞机携带的时候,鱼雷使用一个专用装置,由一个降落伞稳定/减速装置和脱扣机构组成,去确保它平稳进入水中。

PLA海军航空兵Z-9C直升飞机携带ET-52鱼雷。每架Z-9C能在机身的任一侧上的携带一枚ET-52。

Z-9C直升飞机投下ET-52鱼雷到海中。鱼雷配备有一个专用装置去确保它平滑进入水中。装置包括一个降落伞稳定/减速装置和脱扣机构。
    制导
   鱼雷使用一个CIACIO-S导引头,由一个声寻的头组成,包括传感器集合、发射机、关联波束形成电路和一个底座供给所有的剩余电子元件。导引头能够主动、被动或混合模式用于接近到它的目标。它也能够在出现大量回响的情况下采用特别发射脉冲和信号处理在诱饵和真实目标之间辨别。
    规格
    口径: 324 毫米
    长度: 2,600 毫米
    重量: 235 公斤
    弹头: 34 公斤
    推进: 电动
    速度: 30 节
    射程: 6 公里
    搜寻/攻击深度: 6~400 米
    引导: 主动/被动声学-自导引
    补充资料:《美国媒体详细评估中国海军“反潜战”最新动向》
  ■鱼雷的动向
  1985年,中国从意大利购买了40枚A244S鱼雷和相应的B515S三联装发射装置以及火控系统,最早安装在051型驱逐舰上。A244S鱼雷的引进,使中国海军大型舰艇反潜能力有了革命性的提高。A244S鱼雷的中国仿制改进型为ET52,与A244S性能相近。两型鱼雷射程只有6千米,大型水面舰艇发射时需要靠近目标潜艇,舰只自身也受到潜艇鱼雷反击的威胁。因此,80年代配备A244S鱼雷的舰艇并不能有效地进行单舰反潜作战,需要猎潜艇、护卫舰和驱逐舰或反潜飞机协同。当时反潜飞机上并没有装备鱼雷,仅有航空深水炸弹。反潜飞机将敌方潜艇在8至10千米以外逼入深水,使其声呐无法在探测距离边缘对反潜舰艇测定运动要素,从而破坏潜艇对水面舰艇的射击条件,然后攻击舰将目标潜艇纳入A244S鱼雷射程内进行精确打击。
  90年代以后,052驱逐舰和053H2护卫舰服役后,由于配备了反潜直升机,单舰可以在本舰直升机的协同下单独完成反潜作战。其中052和053H2护卫舰上配备直9直升机进行反潜和探潜,主要机载武器为A244S型航空鱼雷,与舰用型号不同的是其尾部有减速降落伞和相关的挂架连接机构。在作战时,直升机一般从舰壳声呐或拖曳声呐探测范围的边缘开始,采用投掷声呐浮标或吊放声呐,向外搜索附近海域。目前中国海军装备的直9直升机缺陷是吨位太小,没有配备相应的全景海面搜索雷达和全天候探测设备。据《简氏防务周刊》消息,中国从俄罗斯和欧洲采购了类似设备,能够用于反潜直升机。新型驱逐舰则配备从俄罗斯引进的卡-28直升机,这种直升机有海面搜索雷达和各种浮标及吊放声呐,不仅有很大的载重量,而且航程大,同时能够提供远程空舰通信。卡-28直升机能够携带俄罗斯鱼雷或中国的A233S鱼雷。
2008-12-8 22:05:47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江湖”(Jianghu)-I (510 “绍兴”Shaoxing)
Jianghu-I (510 Shaoxing)
    命名
    中国人民解放军(PLA)官方指定:053H型,053H1型,053HT-H型
    北约组织代号:“江湖”(Jianghu)-I、II、IV级
    建造厂:沪东造船厂,江南造船厂,在1975~1988年之间建造
    列入详细目录 (23)
舷号(Number)
命名(Name)
舰队(Fleet)
中国海军指定(PLAN Designation)
北约代号(NATO Codename)
509“常德”(Changde)东海舰队(East Sea Fleet)-下同053H型(Type 053H)“江湖”(Jianghu)-I
510“绍兴”(Shaoxing)East Sea FleetType 053HJianghu-I
511“南通”(Nantong)East Sea FleetType 053HJianghu-I
512“无锡”(Wuxi)East Sea FleetType 053HJianghu-I
513“淮阴”(Huaiyin)East Sea FleetType 053HJianghu-I
514“镇江”(Zhenjiang)East Sea FleetType 053HJianghu-I
515“厦门”(Xiamen)East Sea FleetType 053HJianghu-I
516“九江”(Jiujiang)East Sea FleetType 053HJianghu-I
517“南平”(Nanping)East Sea FleetType 053HJianghu-I
518“吉安”(Jian)East Sea FleetType 053HJianghu-I
519“长治”(Changzhi)East Sea FleetType 053HJianghu-I
520*“开封”(Kaifeng)East Sea FleetType 053HJianghu-I
533“宁波”(Ningbo)East Sea Fleet053H1型(Type 053H1)Jianghu-II
534“金华”(Jinhua)East Sea FleetType 053H1Jianghu-II
543“丹东”(Dandong)北海舰队(North Sea Fleet)-下同Type 053H1Jianghu-II
544“四平”(Siping)North Sea Fleet053HT-H型(Type 053HT-H)Jianghu-IV
545“临汾”(Linfen)North Sea FleetType 053H1Jianghu-II
551“茂名”(Maoming)南海舰队(South Sea Fleet)-下同Type 053HJianghu-I
552“宜宾”(Yibin)South Sea FleetType 053HJianghu-I
553“韶关”(Shaoguan)South Sea FleetType 053H1Jianghu-II
554“安顺”(Anshun)South Sea FleetType 053H1Jianghu-II
555“肇东”(Zhaodong)South Sea FleetType 053H1Jianghu-II
557“吉首”(Jishou)South Sea FleetType 053H1Jianghu-II
    注意:
    (1)520 “开封”号(“江湖”-I)可能已经报废
    (2)前538号和前546号(“江湖”-II)被卖到埃及
    (3)前556“湘潭”(Xiangtan)号(江湖”-II)南海舰队部署,稍后给孟加拉。

“江湖”(Jianghu)-II (543 “丹东”Dandong)
Jianghu-II (543 Dandong)

“江湖”(Jianghu)-IV (544 “四平”Siping)
Jianghu-IV (544 Siping)
    计划
    在1960年发展被当做一种主要的水面战舰用于海岸防卫,053型(“江湖”级)导弹护卫舰是在PLA海军服役中最多的水面战舰系列,五种改型总数为XX的舰艇被建造。
   053型计划在1960年开始,当PLAN必需一种装备防空导弹,对小型导弹艇和炮艇提供保护的新型护卫舰。计划多次延迟,由于在发展中国的第一种近程HQ-61防空导弹(SAM)和双管-100毫米主炮进展缓慢。最后防空导弹护卫舰提议被中止,而且053型的舰体设计用来为水面打击用途发展一种导弹护卫舰, 被命名如053H型。
    第一艘053H型(北约代号:“江湖”-I级)导弹护卫舰515“厦门”号,由沪东造船厂建造,在1975年完成并且进入服役。稍后江南造船厂也涉及建造053H型导弹护卫舰。053H型的基本型装备单管100毫米主炮和六枚SY-1反舰导弹。

“江湖”-I级发射SY-1 SSM
Jianghu-I Class firing SY-1 SSM
    在1978年开始去改进053H型,包括新的100毫米主炮,343型舰对舰导弹(SSM)火控雷达,“豆根”(Bean Stick)远程空中搜索雷达,改进了声纳,新的发动机和水/油再补给设备。这一个改型被称为053H1型(北约代号:“江湖”-II级)。
    PLAN也实验在一艘053H型护卫舰上安装直升飞机悬挂装置和飞行甲板。No.2 2SY-1SSM发射装置,在后甲板上的100毫米舰炮和二座双管-37毫米高射炮(AAA)被全部移除去容纳一架Z-9直升飞机。在前甲板上本国自行生产的100毫米主炮也被一门法国制造紧凑的100毫米主炮代替。护卫舰在修改之后排水量轻微的增加。只有一艘544“四平”号已经接受这样的修改,而且它被计划指定被称为053HT-H型(北约代号:“江湖”-IV级)。
    设计功能
    “江湖”-I/II级(053H/H1型)护卫舰通常视为小型、落后的和现在仅仅有价值被当做海岸巡逻舰。不足的防空和反潜艇战斗能力,而且它的指挥和控制(C2)系统非常原始。除此之外,护卫舰自维持能力低而且不能远离它的基地作战。
   最初的水面武器是六枚SY-1反舰导弹,具有30公里的最大射程和一枚500公斤弹头,如果击中目标,导弹威力强大的弹头能击沉一艘小-到-中-型舰艇,但是不能有效的在一个强电子干扰/电子战环境中。次水面/陆地打击武器是两座100毫米单管主炮,操作仅仅使用光学瞄准具,没有雷达指示。
   空中防御主要依靠四座手动操作双管-37毫米防空高射炮,虽然一些舰艇配备有PL-8或PL-9近程防空导弹(SAM)和HN-5肩射防空导弹(SAM)增加防空能力。 反潜战(ASW)能力几乎一点也没有,但是它的SAW多管火箭发射装置是有效的武器用于登陆火力支援。

在“江湖”级上的PL-9近程防空导弹(SAM)
PL-9 short-range SAMs on Jianghu Class
    规格
    排水量:(标准负载)1,425吨;(满载)1,702吨
    尺寸:长度 103.2米;舰宽10.8米,吃水线3.05米
    推进:早期型配备有蒸汽锅炉,但是他们已经全部被柴油发动机代替。4台SEMT-Pielstick柴油发动机,2轴,14,000马力(“江湖”-II 16,000马力)
    速度:26节
    全体人员:190人
    雷达:(空中搜索)354型(护眼罩)2D空中/水面搜索雷达,E-波段;(仅仅“江湖”-II)517A型(“刀架”)2 D 远程空中搜索雷达,A-波段
    雷达:(水面搜索/火控)352型(“方领带”)水面搜索/SSM引导,I-波段;(仅仅“江湖”-II)343型(“黄蜂头”),G/H-波段(SSM和100毫米主炮瞄准)
    声纳:EH-5舰体安装MF
    武器控制:光学控制(主炮瞄准)
    电子干扰/电子战:Jug Pair截取;Mk137诱骗器火箭发射装置(RL)(在一些舰艇中),敌我识别(IFF)
    导弹:6枚SY-1 SSM,二套三联装发射装置;主动雷达引导,射程35公里,速度0.8 Mach,弹头 513公斤,液体燃料
    防空导弹(SAM):(仅仅在一些单位上)4~8枚PL-9C防空导弹(SAM),红外导引
    主炮:2座单管100毫米/56倍口径主炮,射程22公里;四座手动双管37毫米高射炮(AAA),射程8.5公里;(544号唯一装有一座法国制造的紧凑100毫米主炮和2座双管37毫米AAA)
    A/S迫击炮:2门62式5管固定发射装置
    深水炸弹:2或4个81型ASW RL,2个DC架
    航空:(仅仅544号)在舰尾直升飞机甲板和机库,一架“哈尔滨”(Harbin)Z-9直升飞机

中国海军053H2型(江湖-III级)首舰535 “黄石”(Huangshi)号
    命名
    PLA 官方指定:053H2型
    北约代号:“江湖”(Jianghu)-III级
    承包商
    沪东造船厂,上海
    计划
   中国海军053H2型(江湖-III级)是经升级053H1型的改进型,并且通常被视为江湖级最有能力的改进型。053H2型是配备YJ-8(C-801)反舰导弹的第一种中国水面战舰。它也是第一种中国水面战舰配备有气密舱、中央空调和集体防核、生、化系统。与以前型号的053H型/江湖级系列护卫舰相比,雷达系统、动力装置、指挥和控制已经全部被改进。
    053H2型是中国的第一种接近西方设计的本国自行建造的军舰

   053H2型导弹护卫舰计划在1981年开始向PLA海军提出。1983年11月建造第一艘舰艇的合同在PLA海军装备部门和中国国家造船公司(CNSC)之间签署。该级的第一艘535“黄石”(Huangshi)号的建造在1984年4月开始。护卫舰在1985年10月下水,而且在1986年12月进入PLA海军东海舰队服役。第二艘536“芜湖”(Wuhu)号在1987年下水并且在1988年2月服役。后继另外为泰国海军建造了四艘舰体(中国建造舰体,安装美国、欧洲武器和传感器系统)。在1993年最后一艘537“舟山”(Zhoushan)号被交付给PLA海军。

中国海军053H2型(江湖-III级)536 “芜湖”(Wuhu)号
    052H2型/江卫-III级通常被视为第一种中国建造的水面舰艇远离了1950年/60年-苏联时代的设计。053H2型护卫舰的布局和配置有来自西方的一些外观特点,特别西欧的设计。护卫舰也已经合并使用一些相对地先进的西方和本国的技术。
    编录
编号(Number)
命名(Name)
舰队(Fleet)
龙骨铺设(Laid Down)
下水(Launched)
服役(Commissioned)
535“黄石”(Huangshi)东海舰队(East Sea Fleet)04/198410/198512/1986
536“芜湖”(Wuhu)东海舰队(East Sea Fleet)1987-02/1988
537“舟山”(Zhoushan)东海舰队(East Sea Fleet)--1993
    设计特点
    在053H2型/江湖-III级建造之前,在PLA海军服役中的水面战舰为他们的组员仅仅拥有非常简陋的生活设施。PLA海军的战斗教条在那时只强调在精神上的动力和组员的勇敢上,舰艇上生活设施标准被视为是两者,不必要的和对组员的士气有负面影响。
    053H2型护卫舰实际上是第一种中国建造的水面战舰对组员的生活设施给予极高优先次序。对于在舰艇上的170名水手和30名军官,有13间像海员舱,16间军官舱,一个餐厅和4间客舱,全部是密闭和安装使用中央空调和集体防核、生、化系统。
    除此之外,053H2型也是第一种中国的护卫舰安装使用一套战斗数据系统去组合舰载各种不同的传感器和武器系统,因而增加护卫舰战斗效力。另外,电子战和干扰(EW/ECM)能力也被提高。
    采用各种不同的改进,053H2型护卫舰稍微增加排水量超过以前的江湖级护卫舰。护卫舰有能力用于海岸巡逻和水面打击任务,但是缺乏远航程自持能力。除此之外,护卫舰仍然承受极端不足的防空和ASW能力,像在1990年之前建造的其它PLA海军水面战舰一样。
    指挥、控制、通信&情报(C3I)
   053H2型护卫舰配备有一台英国制造的CTC-1629战斗数据系统(也即是情报中心),或它的中国仿造ZKJ-3A型。系统有最基本的指挥和控制功能但是相当原始和过时的。其它的系统包括二部中国自制的光电指示器(用于双管-100毫米主炮瞄准),无线电通信和卫星通信(SATCOM)。
    导弹
   护卫舰反舰导弹系统是本国自行研制的YJ-8(或在它外销指定为C-801)掠海反舰导弹。导弹系统有八套箱体式发射装置(在四联中,每联使用2套发射装置)。导弹使用主动雷达导引和由一台涡轮喷气发动机提供动力(使用一台固体火箭助推器)。以0.9Mach速度最大射程42公里,导弹配备一枚165公斤弹头。
    第三艘537 “舟山”(Zhoushan)号据称配备有经改进的YJ-82(C-802)反舰导弹,增程到120公里。

中国海军053H2型(江湖-III级)537 “舟山”(Zhoushan)号
    主炮
    舰艇79A型双管-100毫米56倍口径主炮安装在舰艏和尾甲板上,以18发/分钟射速发射15公斤弹药。对抗水面目标主炮射程超过22公里。
    四座76型双管-37毫米63倍口径手动高射炮以400发/分钟射速和9.4公里射程用于空中目标。
    反潜战斗(ASW)
    护卫舰在舰艏甲板有二具5-管型81型多管ASW火箭发射装置和30枚火箭。用于深水炸弹(DC),护卫舰配备有四个64型深水炸弹投放器和二个深水炸弹架。
    雷达
    护卫舰的主空中/水面搜索雷达包括一套354型“护眼罩”2D空中/水面雷达,在I-波动操作,和一套517H-1型“刀架”(Knife Rest)2D远程空中搜索雷达,在A-波段操作。
    护卫舰有三套火控雷达。一套352型“方领带”在I-波段操作用于水面搜索和YJ-8 SSM瞄准,一套343型“黄蜂头”在G/H-波段操作用于双管-100毫米主炮和SSM,两套341型雷达用于双管-37毫米AAA炮瞄准。
    二套Racal RM-1290导航雷达在I-波段操作也被安装。
    053H3型护卫舰升级使用一座新的隐形双管-100毫米主炮

    对策
    舰艇电子战组件包括RWD-8Jug Pair窃听、923-I型雷达告警接收机、651A型IFF和二套Mk-36RBOC 6管箔条/诱骗火箭发射装置。
    声纳
    舰艇有一套SJD-5中频舰体安装声纳,用于主动搜索和攻击,一套SJC-1B侦察声纳和一套SJX-4通信声纳。
    推进
    053H2G型动力使用二台12E390VA型柴油发动机,额定16,000马力(17.6千瓦)。二轴驱动螺旋浆。推进系统提供26.5节的最大速度。
    规格
    排水量: (满载) 1,960 吨
    尺寸: 长度 103.2米;舰宽 11.3 米,吃水线3.19 米
    速度: 26.5 节
    组员: 190~200 名
    附补充资料:《053H2型(江湖Ⅳ/Ⅴ级)导弹护卫舰》 转自虚幻军事天空论坛
    一.概况
   在053H1首舰建造之际,海装向沪东造船厂提出了一张053H改进的构想外形图。经过沪东造船厂设计人员的初步设计,提出了053H1舰改进的方案设想,于1981年12月在北京向海军首长和六机部作了汇报。海军首长和各领导机关领导对这一方案表示赞赏,并给予支持。在会声呐感,海军首长和六机部领导提出了搞设计建造总承包的要求。1982年2月20日海军以装订字026号文函告六机部,要求按汇报会确定的内容安排053H1型对海导弹护卫舰修改设计及建造。1982年4月9日六机部以六机生字536号《关于开展053H1型导弹护卫舰修改设计与建造工作的通知》文告沪东造船厂、系统工程部。
    1982年6月7日海军以装订字89号文向总参报告要求建造053H2型导弹护卫舰。同年6月25日总参以参装字第375号《关于053H2导弹护卫舰事》批复海军,同意先建造2艘。
   1982年8月,中船总和海军联合召开了“053H2型导弹护卫舰方案设计审查会”。会议审查并通过了沪东造船厂提出的方案设计。1982年9月25日,中船总和海军以装订字第157号文《关于053H2型导弹护卫舰建造方案的报告》上报国防科工委、国家经委和总参谋部。1983年国防科工委下文批复《053H2型导弹护卫舰战术技术任务书》。1983年11月4日,沪东造船厂与海军驻沪东造船厂军事代表室签署了我国军工产品实行经济技术总承包的第一个合同。
   1984年10月15日首舰“黄石”号(舷号535)在沪东造船厂开工建造,1985年7月对053H2的生活舱室进行了改进,舱室修改工程于11月结束,1985年12月28日下水,1986年12月15日正式服役。第二艘“芜湖”号(舷号536)1986年开工建造,1987年下水,1988年2月服役。至1990年同级舰共建成3艘,均在东海舰队服役。
    各舰舰名如下:
    535  “黄石”  1984年10月15日开工  1985年12月28日下水  1986年12月15日服役
    536  “芜湖”  1985年 3月25日开工  1986年 8月 9日下水  1987年12月29日服役
    537  “舟山”  1987年12月20日开工  1989年10月30日下水  1990年11月17日服役
    二.结构尺度
    舰体有较宽的水线面,方艉,舰艏折角,舰体外飘,低长宽比(8.2),舷边圆弧过渡;长艏楼,全封闭中央桥楼,钢质舰体,铝合金圆弧形上层建筑。
    舰长103.2米,设计水线长98米,型宽10.83米,设计水线宽10.2米,型深8.6米,吃水3.1米;正常排水量1720吨,满载排水量1960吨。
    三.主要性能
    最大航速28节,巡航航速18节,续航力2700海里/18节;自持力15昼夜,抗风力12级,舰员160人(其中军官30人)。
    四.动力装置
    2台18E390VA型中速柴油机,功率2×12000马力;
    4套16PA6V280BTC型柴油发电机组,电站功率,双桨双舵。
    动力系统可实行集控室、舰桥、机旁应急三级控制。
    五.电子设备
    1.雷达系统
   
    1部H/LJQ—354型对海/低空搜索雷达(I波段)(原方案用381型三坐标雷达)
    1部352C型对海搜索/导弹攻击雷达(E/F波段)                 
    1部517A型远程对空警戒雷达(G波段)(537号舰装)
    1部752甲或RM-1226或RM-1290型导航雷达(I波段)
    1部343型100炮火控雷达
    1部341型37炮火控雷达(I波段)
    1部球—50型稳定瞄准装置
    2.光电设备
     
    3.水声系统
    1部SJD—5A型中频舰壳声呐
    1部SJC—1B型侦察声呐
    1部SJX—4型通信声呐
    4.敌我识别
     
    2部651A型敌我识别器
    5.通信系统
    1部型数字式甚高频电台
    1部乙系列短波单边带电台
    1部短波对空电台
    1部超短波对空电台
    1部宽频段超短波电台
    1套卫星通信系统
    1套指挥电话
    6.导航系统
     
    1套卫星/奥米加综合导航系统
    1套H/WDCY-C(ML5500型)全自动罗兰C导航接收机
    1套PL—1型平台罗经
    1套航海—Ⅲ型电罗经
    1套500型计程仪
    1套测深仪
    1套风向风速仪
    7.火控系统
   
    1套ZPJ—2(782)型100炮数字式指挥仪(原方案用7802舰炮综合指挥仪)
    1套ZPJ—4(791)型37炮机电式指挥仪
    1套ZST—2D/7826C型反潜深弹数字式指挥仪
    1套ZJ—11型YJ—8舰对舰导弹数字式指挥仪
    8.电子对抗系统
    1部923—1型雷达侦察告警接收机
    1套981-2型欺骗式电子干扰系统
    1套981-3型噪音式电子干扰系统
    1套意大利RWD—8/929牛顿C型电子战系统(侦察、告警、干扰)
    2部945型无源干扰火箭26管发射器
    9.指挥控制系统
    1套ZKJ—3型自动化作战情报指挥系统(包括三人台、海情台、空情台、        反潜台、反潜记录仪、对海导弹台、数据链台、电子战台、无源干扰台)
    六.武器装备
    1.  火炮系统
    1座79型100mm双联自动舰炮
    4座76型37mm双联自动舰炮
    2.  导弹系统
    8座YJ—8(C—801)型舰对舰导弹发射器
    3.  深弹系统
    2座86型回转式1200火箭式深弹5管发射器(备弹30枚)

    七.其它系统
    水幕系统
    气幕降噪系统
    中央空调系统
    自动消磁系统
    自动报警消防灭火系统
    三防报警消洗系统
    三向综合补给系统
    八.改进改型
    (1)053HT和053HT(H)
    以053H2为基础,为泰国海军建造。其中2艘053HT,2艘053HT(H)。1988年7月18日在曼谷签定协议。1989年完成设计工作,1989年3月首舰开工。主动力换装为,第3、4艘为053HT(H)型,拆除了尾炮,加装了直升机起降甲板。
2008-12-8 22:09:58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命名
    PLA官方的指定: 053H1G型
    北约组织代号: “江湖”(Jianghu)-V级
    承包商
    黄埔(Huangpu)造船厂,广州
    计划
   几乎在建造053H型系列“江湖”(Jianghu)级护卫舰停止八年后,黄埔(Huangpu)造船厂在1990年早期重新开始建造一个追加批次的六艘053H1G型(北约代号:“江湖”(Jianghu)-V级)护卫舰,全部在PLA海军南海舰队中部署,被当做一个紧急的填补间隙的解决办法,去回应在台湾海峡和南海逐渐地紧迫的形势。

053H1G型(“江湖”(Jianghu)-V)单独为PLAN南海舰队建造
    源自051H1型(“江湖”(Jianghu)-2级),051H1G型/“江湖”(Jianghu)-V级在武器和电子系统上有许多进步,包括:
    最初的开放顶部的上层结构被密闭结构代替,使用中央空调和集体防核、生、化系统用于在南海区域热和潮湿的气侯操作;
    一个重新设计的烟囱采用IR-信号减少设计;
    二座79A型双管-100毫米主炮代替了最初的79型设计;
    四座型76A自动双管-37毫米AAA代替了最初的手动双管-37毫米AAA;
    二具3200型多管ASW火箭发射装置代替了最初的81型MRL;
    二套347G型“谷灯”(Rice Lamp)AAA瞄准雷达代替了最初的341型AAA瞄准雷达;
    一套360型空中/水面搜索雷达代替最初的354型雷达;
    安装最新增加的TJK-3A战斗数据系统;
    最新增加的电子战争组件和光电指示器;
   不同的,053H2型保持了陈旧的上游(ShangYou)-1A型(SY-1A)反舰导弹当做它最主要的水面打击武器,尽管在同一时期建造的其它PLAN水面战舰全部安装使用更有能力的YJ-8(C-801)系列SSM。这可能由于有限制的时间期限和舰载空间可用于这一个修改。不管这个缺点,舰艇很好地用于海岸巡逻、渔场巡逻、水雷布设和其它的低强度区域操作。
    详细目录
编号(Number)
命名(Name)
舰队(Fleet)
龙骨铺设(Laid Down)
下水(Launched)
服役(Commissioned)
558自贡(Zigong)南海舰队(South Sea Fleet)06/1991-05/1993
559北海(Beihai)South Sea Fleet---
560东莞(Dongguan)South Sea Fleet---
561汕头(Shantou)South Sea Fleet---
562江门(Jiangmen)South Sea Fleet---
563佛山(Foshan)South Sea Fleet--1995
    指挥、控制、通信&情报(C3I)
   053H1G型可能已经配备有一套英国制造的CTC-1629型战斗数据系统(也即是情报中心),或它的中国仿造ZKJ-3A型。系统具有最基本的指挥和控制功能但是相当原始和过时。其它的系统包括二套本国自行生产的光电指示器(用于双管-100毫米主炮瞄准),无线电通信和卫星通信(SATCOM)。
    导弹
   舰载地对地导弹系统是本国自行研制的SY-1A反舰导弹。导弹系统有六个发射装置(二套3单元发射装置)。导弹使用主动雷达制导和由一台液体火箭发动机提供动力(使用一枚固体火箭助推器)。具有0.8 Mach的速度和最大射程35公里,导弹配备一枚巨大的513公斤弹头。
    主炮
    舰载主炮安装在舰艏和尾甲板是79A型双管-100毫米56倍口径舰炮,以18发/分钟发射15公斤弹药。主炮的射程对抗水面目标是22公里。
    四座76A型双管-37毫米高射炮用于空中目标射速400发/分钟,射程9.4公里。
    反潜战(ASW)
    舰艇有二具6-管3200型多管ASW火箭发射装置使用36枚火箭位于舰艏甲板上。系统能递送一枚34公斤弹头,射程1,200米。
    用于深水炸弹(DC),舰艇配备有四套64型DC投放装置和二套DC支架。

053H1G型用于热带水域操作有中央空调和集体防核、生、化的一种气密舰体设计
    雷达
    舰载主空中/水面搜索雷达包括一套360型在I-波段操作的2D空中/水面雷达和在A-波段操作的517H-1型“刀架”(Knife Rest)2D远程空中搜索雷达。
    舰艇有四套火控雷达。一套352型在I-波段操作用于水面搜寻和YJ-8SSM瞄准,343型“黄蜂头”用于双管-100毫米主炮和SSM在G/H-波段操作和二套I-波段347G型(EFR-1)“谷灯”(RiceLamp)雷达用于双管-37毫米AAA炮。
    在I-波段操作的二套Racal RM-1290导航雷达也被安装。
    对策
    舰艇的电子战组件包括RWD-8“对壶”侦听装置,923-I型雷达告警接收机,651A型IFF和二套Mk-36RBOC 6管箔条/诱骗火箭发射装置。
    声纳
    舰艇安装一套SJD-5型中频舰体安装声纳用于主动搜寻和攻击,一套SJC-1B侦察声纳和一套SJX-4通信声纳。
    推进
    053H2G型由二台12E390VA柴油发动机提供动力,额定16,000马力(17.6千瓦),二轴驱动螺旋浆。推进系统提供26节的最大速度。
    规格
    排水量: (标准)1,565 吨,(满载)1,960 吨
    尺寸: 长度 103.2 米;舰宽 10.8 米;吃水线 3.05 米
    速度: 26 节
    全体人员: 190 名
2008-12-8 22:10:37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江卫”级很好地有能力在近海用于一定范围任务包括水面打击、反潜战、海岸巡逻、火力支援和其它的一般职责
   中国海军053H2G型(北约代号:“江卫”级)是多用途导弹护卫舰,在1990年被PLA海军引进被当做陈旧的“江湖”(Jianghu)级护卫舰的后继型。从“江卫”级的第五艘,护卫舰被升级到053H3型(北约代号:“江卫”-II级)采用改进的武器系统和传感器。总数为12艘已经从1992年以后被交付给PLA海军。“江卫”级提供PLA海军一种有效成本的解决方案去代替它的水面舰队大批较陈旧军舰。

    计划

“江卫”级是PLA海军的详细目录中第一种真正的“多任务”护卫舰
   沪东造船厂(现在沪东-中华造船厂的部分)在1980年后期中开始为PLA海军建造四艘052H2G型导弹护卫舰。计划的存在被西方情报最早确认在1990年早期,护卫舰的代号被称为“江卫”级。历史上中国建造的水面战舰在水面打击火力中是强大的,而在防空和反潜战(ASW)能力中是弱的。“江卫”级,以改进的防空武器、雷达系统和舰载直升飞机为特色,是被PLA海军部署的第一种真正的“多任务”护卫舰。
   在053H2G型标准之下总数为四艘护卫舰(539~542号)在1988年和1991年之间建造,在1994年7月最后一艘启用。从1996年以后052H2G型已经被更有能力的053H3型代替(北约代号:“江卫”-II级)设计,从第五艘“江卫”级521号“嘉兴”(Jiaxing)开始。位于广州的黄埔(Huangpu)造船厂也在1990年后期参加了053H3型的生产。到现在为止已经被二个造船厂建造的“江卫”-II级总数为10艘(521~524号,527~528号,564~567号)。最后三艘567、527和528号与早先有着稍微地不同武器系统和传感器。较早建造的“江卫”-II级正在升级到最新标准。

尽管描述为在技术和性能条件上是适当的,“江卫”级护卫舰仍然被PLA海军视为是一种非常成功的设计
   “江卫”级很好地有能力在近海水域用于一定范围的任务包括水面打击、反潜战、海岸巡逻、火力支援和其它的普通职责。尽管描述为在技术和能力的条件上是适当的,“江卫”级护卫舰仍然被PLA海军视为是一种非常成功的设计。一艘“江卫”级护卫舰仅仅花费像052型(“旅沪级”(LuhuClass))驱逐舰之类的一半成本,但是它的战斗效率据说是后者的大约70%~80%。优秀的性能-成本比使护卫舰成为一个低成本,然而有效的解决办法,在作战中去补充比较大的、更复杂的军舰。
    配置

一张不寻常的相片一起呈现053H2G型“江卫”级(左边)和053H3型“江卫” -II级(右边)
    053H2G型/“江卫”级(4艘)
舷号(Pennant No.)
命名(Name)
舰队(Fleet)
龙骨铺设(Laid Down)
下水(Launched)
服役(Commissioned)
539安庆(Anqing)东海(East)19881990年6月(June 90)1992年7月(July 92)
540淮南(Huainan)East19891990年12月(Dec 90)1992年12月(Dec 92)
541淮北(Huaibei)East19901992年12月(Dec 92)1993年7月(July 93)
542铜陵(Tongling)East19911993年12月(Dec 93)1994年7月(July 94)
    053H3型/“江卫”-II级(10艘)
舷号(Pennant No.)
命名(Name)
舰队(Fleet)
龙骨铺设(Laid Down)
下水(Launched)
服役(Commissioned)
521*嘉兴(Jiaxing)东海(East)1996年11月(Nov 96)1997年6月(June 97)1998年11月(Nov 98)
522连云港(Lianyungang)East1997年1月(Jan 97)1997年8月(Aug 97)1999年2月(Feb 99)
523莆田(Putian)East1997年11月(Nov 97)1998年1月(Jan 98)1999年10月(Oct 99)
524三名(Sanming)East1998年6月(June 98)1998年12月(Dec 98)1999年12月(Dec 99)
564宜昌(Yichang)南海(South)???
565玉林(Yulin)South???
566玉溪(Yuxi)South???
567?South???
527?东海(East)???
528绵阳(Mianyang)East?2004年5月(May 04)2005年
*前-597 为巴基斯坦的海军建造-Ex-597 built for Pakistani Navy

现在有10艘“江卫”-II级和4艘“江卫”级护卫舰在PLA海军服役中
    设计
   “江卫”级有同“江湖”(Jianghu)级护卫舰的较新改型一个相似的舰体设计。舰体全长112米和宽度12.4米。满载排水量2,180吨(2,250吨为“江卫”-II级)。最大航速26~27节。护卫舰在尾部甲板上有一套直升飞机悬挂装置和飞行甲板承载一架“哈尔滨”(Harbin)Z-9C直升飞机。

四艘053H2G型护卫舰装有落后的HQ-61型防空导弹(SAM)和手动100毫米主炮
    导弹
   053H2G型有二套3单元发射装置发射YJ-8(C-801)反舰导弹。导弹使用主动雷达制导和由一台固体火箭发动机提供动力(使用一台固体火箭助推器)。YJ-8飞行速度Mach 0.9射程42公里,并且在掠海模式接近目标。165公斤锥形装药被延时冲击近炸引信触发。
    053H3型有二套4单元发射装置发射改进的YJ-83(C-803)反舰导弹。导弹据说最大射程150公里和进入目标速度Mach 1.5。
   053H2G型舰对空导弹系统是由上海空间技术研究院(SAST)发展的半主动雷达-制导的HQ-61B。一套整体六单元发射装置被安装在舰艏甲板上的双管-100毫米主炮后面。导弹射程12公里和使用半主动雷达/光学制导去递送一枚14公里破片弹头。再装填机构用手动操作。
    053H3型已经升级使用一套8单元HQ-7半主动、雷达制导防空导弹系统。导弹增程达到13公里,速度Mach 2.4,而且弹头14公斤。系统有8枚就绪-到-发射导弹和8枚备用导弹,但是再装填机构用手动操作。
    主炮
    053H2G型主炮安装在舰艏甲板上,是手动79A型双管-100毫米/56倍口径舰炮,能以18发/分钟速度发射15 公斤弹药。主炮对抗水面目标射程22公里。在053H3型上,这已经被自动PJ33A型双管-100毫米/56倍口径舰炮代替。
    567号护卫舰开始升级采用新的PJ33A型双管-100毫米舰炮设计。舰炮以一个隐形炮塔和可能很好地改进性能为特色。更多的舰艇升级使用这种新的舰炮。
    四座76A型双管-37毫米高射炮以400发/分钟射速对抗空中目标,射程9.4公里。
    反潜系统
    护卫舰有二具6-管3200型反潜火箭位于舰艏甲板连同36枚火箭。火箭有一枚34公斤弹头和最大射程1,200 米。其它的ASW系统包括二套深水炸弹支架。
    传感器
雷达(Radar)
波段(Band)
数量(Quantity)
用途(Purposes)
360 (SR60)型(Type)E/F1水面搜索-Surface search
517H-1型 “刀架”(Knife Rest)A12D 远程空中搜索-2D long-range air search
342型 Frog Lamp *H/I1HQ-61防空导弹(SAM)火控
-HQ-61 SAM fire-control
343型 “黄蜂头”(Wasp Head) *I1100毫米主舰炮火控-100mm gun fire-control
345 (MR35)型**J1HQ-7防空导弹(SAM)和100毫米主舰炮火控-HQ-7 SAM and 100mm gun fire-control
352型 “方领带”(Square Tie)**I1水面搜索和SSM瞄准
-Surface search and SSM targeting
347G (EFR-1)型 “谷灯”(Rice Lamp)I237毫米AAA火控-37mm AAA fire-control
Racal Decca RM-1290I2导航-Navigation
* 仅仅053H2G型(“江卫”级)-Type 053H2G (Jiangwei class) only
** 仅仅053H3型(“江卫”-II级)-Type 053H3 (Jiangwei-II class) only
    对策
    舰载电子争组件包括RWD-8 对壶(JugPair)信息截取,981-3型干扰机,SR-210雷达告警接收机,651A型IFF和二套Mk-36 RBOC6-管箔条/诱骗火箭发射装置(在“江卫” -II级上二套本国自行研制的946型/PJ-4615管发射装置)
    航空
    直升飞机甲板在尾部有单一降落点,用于一架中型尺寸直升飞机像是欧洲直升机AS 365“豹”或它的中国仿造的“哈尔滨”(Harbin)Z-9C型。甲板配备有直升飞机悬挂系统。一个完全装备的机库容纳一架直升飞机。
    指挥和控制
    护卫舰有汤姆森-CSF TAVITAC(或它的中国仿造ZKJ-4 B/6型)战斗数据系统去综合舰载的各种不同的武器和传感器。系统据说能够同时地追踪和处理几百个目标。
    推进
   护卫舰被组合柴油-柴油(CODAD)配置提供动力,使用两台18E390VA柴油发动机额定14,000马力(17.6千瓦)和两台MTU柴油发动机额定8,840马力(6.5千瓦)。双轴驱动可调螺距螺旋浆。推进系统提供最大航速26~27节,以15节的经济航速,航程是5,000海里。
    规格
    排水量:(053H2G型)(标准载荷)2,180吨;(满载)2,250吨;(053H3型)(标准载荷)2,250吨;(满载)2,393吨
    尺寸: 长度 112 米;舰宽 12.4 米;吃水线 4.3 米
    航速: 最大 26.5节;巡航 16节
    航程: 5,000英里 在16节
    组员: 168名(30名军官)
2008-12-8 22:11:15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第一艘054型525“马鞍山”号在2003年9月下水,现在正在上海附近经受海试。The first-of-class 525 Ma'anshanwas launched in September 2003, and is currently undergoing sea trialnear Shanghai
   马鞍山级(054型)是中国人民解放军(PLA)海军用于接替“江卫”(Jiangwei)级的多任务导弹护卫舰。到现在为止二艘舰艇(525号和526号)在上海沪东“中华”(Zhonghua)造船厂和广州黄埔(Huangpu)造船厂分别建造。3,400吨054型采用法国制造的柴油发动机提供动力并且组合安装使用俄国和中国制造的武器系统。PLA海军可能在往后的几年以内计划建立另外的二艘。

054型“马鞍山”号护卫舰的艺术家想像图。Artist impression of the Type 054 Ma'anshan class frigate
    计划
   PLA海军已经从1990年后期发展它的下一代054型多任务护卫舰。护卫舰被期望能够在深海中操作,而且装备有能力防空和反潜战(ASW)的系统。被当做一种成本-有效率的护卫舰,054型舰载武器系统和传感器与最新下水的052B/C型驱逐舰相比较减少了复杂性,但是它的通用性能和能力更多优于以前中国建造的护卫舰,像是“江卫”(Jiangwei)和“江湖”(Jianghu)级。
   054型护卫舰的设计工作可能在1990年后期完成,但是计划慢速前进是由于在获得一种合适的推进系统方面导致。第一艘该级的生产,“马鞍山”525号,到2002年后期前启动。护卫舰在2003年9月11日在上海沪东中华(Zhonghua)造船厂下水。第二艘船“温州”526号在广州黄埔(Huangpu)造船厂建造,2003年11月30日下水。两艘船在2005年被期望进入服役。

中国054型护卫舰的第二艘526“温州”号,由广州黄埔(Huangpu)造船厂建造。The second ship of the Type054 frigate, 526 Wenzhou, was built by Huangpu Shipyard, Guanngzhou
    054型可能被中国造船工业公司(CSIC)发展了F16U出口型护卫舰,在2000年被推销到国际市场。护卫舰在大小和一般性能方面可以和法国La Fayette级隐形护卫舰相比较。然而,054型不可能像La Fayette级一样的隐形。
    没有被证实的报告指出PLA海军可能额外建造二艘相同级别的护卫舰。设计根据使用者能够在江卫级护卫舰上发现的反馈修改,接着改进舰艇建造一个相似的发展型。PLA海军或许需要15~20艘更多的护卫舰代替陈旧的“江卫”(Jianghu)级。
舷号(Pennant No.)
命名(Name)
舰队(Fleet)
龙骨铺设(Laid Down)
下水(Launched)
服役(Commissioned)
525马鞍山(Ma'anshan)东海(East)20022003年9月11日(11 Sept 03)-
526温州(Wenzhou?)东海(East)20032003年11月3日(30 Nov 03)-
    设计
    类似法国拉法叶(LaFayette)级,054型综合许多隐形特色,包括倾斜侧边去最小化雷达横截面,在舰体表面上的雷达-吸收油漆和精简外部轮廓特征。增加护卫舰的排水量提供充足的空间用于更多的设备和更大的推进装置。护卫舰尾部有一个直升飞机飞行甲板和悬挂装置去容纳一架中国“哈尔滨”(Harbin)Z-9C或俄国Ka-28ASW直升飞机。

054型护卫舰综合许多隐形特征,像是倾斜侧边和简化外部轮廓去最小化雷达横截面。The Type 054 frigate incorporatesmany stealthy features such as the sloped side and reduced profiles ofexternal features to minimise radar cross section

054型护卫舰与PLA海军早先的护卫舰相比较,像是江卫(Jiangwei)和江湖(Jianghu)级,提供多种改进性能和能力。The Type054 frigate offers much improved performance and capability comparingto previous PLA Navy frigates such as Jiangwei and Jianghu class
    导弹
    054型最初的水面作战武器系统是YJ-83(C-803)掠海攻击反舰巡航导弹。两套四-单元发射装置安装在船体中部,在桅杆和烟囱之间的位置。导弹据说最大射程150公里,最后逼近目标速度能到达1.6~2.0 Mach。
    PLA海军现在正在发展更有能力的YJ-85(C-805)和YJ-12,两者据说是超音速掠海攻击巡航导弹,具有最大射程200公里。054型可能配备有新的导弹系统之一,一但他们成为可供应的。
   舰载防空导弹系统是HQ-7(也即是FM-80),法国泰利斯Crotale的中国仿造型。在054型舰载的HQ-7可能是改进型(FM-90?),具有更好的单发命中概率。一套8单元导弹发射装置安装在舰艄甲板100毫米主炮后面。导弹能够同飞机和导弹交战,具有最大Mach 3.6速度和最大射程13公里。制导采用瞄准线指令连同雷达和红外光导引头。携带16枚导弹。在将来护卫舰上可能被一种采用垂直发射系统发射的新类型导弹代替。
    舰炮
   054型配备有四座6-管30毫米俄国AK-630近防武器系统(CIWS)。最大射击速率是5,000发/分钟。射程用于掠海攻击反舰导弹为4,000米和用于飞机为5,000米。近防武器系统或许由中国制造的EFR-1 “谷灯”(Rice Lamp)火控雷达控制。
    主炮位于舰艄甲板上,是713所最新发展的以法国Creusot- LoireT100C设计为基础的单管100毫米舰炮。主炮能被用对抗水面目标和空中目标,像是飞机和低速导弹,具有90发/分钟的最大射率。主炮能在雷达控制系统下全自动模式、舰载光学瞄准系统或用手动操作。炮塔设计综合极强的雷达隐形功能。
    反潜系统
    护卫舰配备有二具三管324毫米Yu-7(Mk-46 Mod 1)反潜鱼雷管。
    传感器
    护卫舰的主要空中/水面搜索雷达包括363S型(汤姆森-CSF DRBV-15“海虎”的中国仿造型)2D 空中/水面雷达,在E/F-波段操作。雷达最大探测距离对掠海导弹50公里和对飞机150公里。舰艇也有一套MR-36A水面搜索雷达,在I-波段操作。
    舰艇有四部火控雷达。一部345型I/J波段雷达(汤姆森-CSFCastor-II的中国仿造型)用于HQ-7防空导弹(SAM)控制,MR34型雷达用于100毫米主炮,和二部I-波段347G型(EFR-1)“谷灯”(Rice Lamp)雷达用于AK-630 CIWS。
    二部Racal RM-1290型导航雷达在I-波段操作安装在桅杆上。
    对策
    护卫舰有一套922-1型雷达告警接收机和HZ100型舰载电子反干扰(ECM)和电子情报(ELINT)系统。
    航空
    直升飞机甲板在尾部用于一架中型直升飞机,像是俄国卡莫夫公司Ka-28“螺旋”或本国自行生产的“哈尔滨”(Harbin) Z-9C,有单一降落点。甲板配备有直升飞机处理系统。
    指挥和控制
    054型装备本国自行生产的ZKJ-4B/6(法国汤姆森-CSF TAVITAC的中国仿造型)战斗数据系统去综合舰载各种不同的武器和传感器。系统据说能够同时追踪和处理几百个目标。
    推进
    054型推进装置采用组合柴油发动机-柴油发动机(CODAD)配置。主推进装置是二台法国制造的SEMTPielstick柴油发动机(~21,000 hp)。相同的柴油发动机机也在法国拉法叶(LaFayette)级护卫舰使用。中国在2003年据传接收了来自法国的第一批柴油发动机,是欧洲最先进的发动机之一。第二推进装置采用两台中国自行生产的8,840 hp(6.5 MW)陕西柴油发动机(MTU 20V 956TB92的中国仿造型)。
    补充资料:中国054型护卫舰、039潜艇进入高峰生产期(2003-10-9)
  汉和情报评论伦敦-巴黎-柏林- 斯德哥尔莫-莫斯科8 月22日专电:汉和情报评论经由复数的欧洲军事工业界权威消息来源反复确认,掌握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军054型护卫舰第一批次的生产数量以及动力系统的配置方式。汉和情报评论发言人平可夫表示054 的柴油机将是欧洲最先进的。
  
  CPP 的加工技术显示054 将是非常安静的护卫舰。与此同时,“TEMA 9xx 工程”显示054 还将配备某些俄罗斯的设备系统。平可夫表示054 设计的技术之复杂、牵涉国家之多,在中国造船工业历史上属于罕见。
  
  平可夫同时表示039A 潜水艇也配备了欧洲最新型号的柴油机,并且已经进入高峰量产阶段。它将以每年x 艘的方式加速生产。
    在上海建造的中国新型水面战舰群(2004年11月11日)《国际展望》杂志
  ◎ 054型护卫舰
054型护卫舰  此外,还有在沪东造船厂有两艘,同时据说在广州的黄埔造船厂还有两艘在建的新型护卫舰。在沪东造船厂于去年9月,一号舰(舷号为525号)已经下水,武器搭载工事也已经基本上告以结束,估计很快就要开始进入试航阶段。
  这种新型护卫舰被称为江卫II级的改进型,几乎贯穿整个舰身,拥有非常明显的屈折线以及有着明显考虑到隐身性的上层建筑。与其说是江卫II型的改进型,倒象是更接近052B以及052C型。其武器是前甲板的100毫米单装火炮一座,紧接着就是后面01层的红旗-7近程舰空导弹八联装发射架一座,两根桅杆中间有鹰击-82反舰导弹四联发射架两座,上层建筑后端备有可装载直升机一架的机库。
  耐人寻味的亮点是,虽然以江卫II型为代表的最近一代中国的水上战斗舰艇上,一般只采用37毫米双联装火炮来作为近距离防空自卫火器,与此相对的是,054型却装备了俄罗斯制的AK630型30毫米近距火力系统。
  最后,根据简氏年鉴等资料,其主机是柴油动力,航速27节,在18节时,其续航距离是3800海里。
    中国新型导弹护卫舰入役 军方专家为官兵培训(2005年10月11日)科技日报

中国海军新入役的054型525号导弹护卫舰
2008-12-8 22:12:13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原作:Xinhui
   62式海防船,同样都知道,被称为“上海”级,是一种低成本的巡逻船,在1960年南中国海战期间出名和在北越海军服役中。令人惊异地,这一种原始的设计一直生产被建造了超过300艘。62式服役在今天被当做一种最初的分配用于许多中国海军(PLAN)新兵和余留,在世界上许多海军服役中。
    发展:
   在1950年早期,PLAN开始设计和建造小型炮艇用于在台湾海峡周围巡逻和不断的海战。最初,没有在造船厂之间协调工作计划。“旅大”(Luda)造船厂龙骨铺设53型滨海战斗炮艇,同时青岛造船厂建造55型。此外一部分生产运行在两者上海和广州造船厂。那些较早的型号性能不足被当做巡逻艇和战斗炮艇。

较早的55型巡逻艇。
   在1950年后期,来自PLAN的一个命令生产一种单独100吨级具有高速和较强火力去实现滨海战斗需要。在1959年2月,海军舰艇维修和建造部门联合各种不同的造船厂几种早期型号设计者和海军学校的力量设计出一种标准新型巡逻艇。1960年5月在大连造船厂开始着手于建造这一种新型号,接着在2年的试验之后,设计在1962年11月结束。
   第一艘原型代号被称为0111具有125吨的排水量。在第三艘原型完成之后,单一的57毫米舰炮被一门双管37毫米舰炮代替了,速度增加到30节,而且重量减少到115吨。被修改的设计正式验收被称为62 Model 0111A型同时官方命名为62型海防船,系列生产在同年开始。
    第一批三艘0111原型被输出到北越和稍后被击沉。

在击沉二艘国民党(KMT)船之后胜利返回。
    早期62式生产:
    排水量:标准113吨;满载115吨到125吨
    尺寸:127.3英尺×17.7英尺×5.6英尺(38.8米×5.4米×1.7米)
    基本62 0111A型有一个全金属艇体,一个单层木甲板,动力由四台简单但大功率的V-12型1801200马力柴油发动机提供动力。因为它以非常成熟的已有的设计为基础,所以它的机械系统被认为非常可靠的。除了内建的冗余,它所有的机械系统有一套手动超越控制。由于它容易可操纵性和高浮力,它可以在最大多数的天气下操作,而且操纵通过台湾海峡外水域。
   0111A型的基本武器保持很大程度上没有变化:二座61型37毫米/63双管舰炮能够一分钟发射180发弹药,二座61型25毫米/60双管舰炮有能力一分钟发射270发弹药,双管56型75毫米无后座力线膛炮安装在前面和一座82毫米迫击炮安装在后面用于夜间照明目的,一个烟幕施放器和8到10枚海洋水雷。虽然双管无后座力线膛炮被认为是标准装备,但是在巡逻任务期间,他们被一个强力探照灯代替。在那段时期62式认为是全副武装100-吨级巡逻船。
   62式也有一些主要缺点。它是小型巡逻艇设计而且中国在1960年期间建造。最初生产型为它的乘员提供可怕的条件,因为没有空调,对在南海上巡逻一个必要的需求。每个乘员的两层床只有2平方米和提供非舱室用于一些个人物品。它的水槽仅仅容纳5吨淡水,40名乘员只可以在海上持续一个星期。高发动机噪音和非常有限的住舱在乘员忍耐力上付出巨大代价。
   其它的缺点包括:短操作航程、导航和通信设备几乎一点也没有,而且它的舰桥提供了非常低的视野。它不可以冒险远离海岸,也没有任何的机会对抗很好装备的敌人舰艇。它是一种低成本巡逻艇设计用于迅速的战时生产;没有惊奇在两者舰体和发动机上,都有一个非常有限的寿命。它的发动机只能够300到400个操作小时。设计允许大连造船厂从头到尾在一个月内完成一艘62型建造。
    从1962年到1965年0111A型生产运行保持在30艘,17艘在大连建造(包括3艘原型),和13艘在黄埔(Huangpu)。黄埔(Huangpu)仿造型被编号0111N型,N在中文代表“Nan”或“南”同时移除舱室内产生热量的设备。
    当台湾海峡紧张状况在1960年后期冷却,用于62型的需求也改变。在接着的0111B型中,它的四台V-12型1801200马力柴油发动机被两台长寿命300马力柴油发动机代替用于有效的在巡航和巡逻速度操作。然而,新的发动机极大减少了0111B的最高航速。总数为16艘0111B型被建造。

62式在海上巡逻。
    稍后改型:
   大量生产WAS样式是装备雷达的0111C型和一些船损管制改进。总数为216艘在许多的造船厂中生产。0111D型的生产在1965年2月,采用一对更大功率的1300马力柴油发动机代替短有效寿命V-12型1801200马力发动机,总共建造了26艘,在转变到一种被修改0111DII型或0111DM型之前,事实上了解用于一段时间。连同0111DII型的59艘,0111D型的生产期内总共建造了85艘。
    三艘0111C型被当做原型采用一种新的汽油发动机;0111R型没有进入生产。
    当PLAN的需求继续去发展,62式也是。1970年一种新的反潜型进入生产之内用于对抗海岸浅水区域潜艇威胁。0111S型有一套舰体安装、高频、主动搜寻Stag Ear声纳和三具五-管RBU 1200反潜迫击炮。

反潜62式改型。
    第一艘0111S型在1972年早期建造而且在同年底之前完成了测试试验。总数为27艘被生产。
    62式-1:
    排水量: 满载170吨
    尺寸:134.5英尺×17.4英尺×5.9英尺(41米×5.3米×1.8米)
    基于来自南海舰队的需求,PLAN决定去实施一种大量-改进0111S型和集中改进乘员设施。新的62式-1型有了空调,较大的淡水箱,稳定鳍和大量减少了发动机噪音。它在1985年进入了服役。全部重量增加到170吨。
    在1980年PLAN订购62型急剧减少,然而基本型设计继续服务于其它的政府机关。62-1-0111E型边境巡逻艇采用双管25毫米机关炮代替单一的14.5毫米机枪,62-1-011F型反走私艇配备一个小型吊车用于下水和回收快艇和取消附加武器。

62式民用执法改型。
    销售:
    依照简氏资料,62式输出客户如下列:
    62式:
    越南 8艘 在1966年5月
    坦桑尼亚 7艘 在1970-71年
    几内亚 2艘 在1977年
    阿尔巴尼亚 6艘
    孟加拉 8艘 在1980-82年
    刚果 3艘
    埃及 4艘 在1984年
    斯里兰卡 3艘 在1991年
    坦桑尼亚 2艘
    62式-1的销售:
    62式-1:
    北非共和国 3艘 在1994年
    斯里兰卡 3艘 在1995年,3艘 在1996年5月,3艘 在1998年8月
    孟加拉 1艘 在1996年
    塞拉利昂 1艘 在1997年
    点击参阅《“上海”级高速护卫艇与中国海军作战》
2008-12-8 22:15:35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YJ-8系列反舰导弹提供一种通用导弹给空中、舰艇、陆地和潜水艇发射。在1990年早期之后服役,它被PLA海军的大多数水面战舰装备。
   “鹰击”(YingJi)-8(YJ-8,北约代号:CSS-N-4“沙丁鱼”)系列反舰导弹由位于北京西南市郊的中国“海鹰”(HaiYing)机电技术研究院(CHETA,也即是第三航空宇宙研究院)发展。YJ-8系列导弹提供给PLA海军一种通用导弹用于空中、舰艇、陆地和潜水艇发射。导弹是掠海、主动雷达制导。改良的YJ-82和YJ-83(C-802/803,北约代号:CSS-N-8 Saccade)在1990年推出特点是增加射程。

早期基本型YJ-8以最大射程42公里。导弹采用固定翼和稳定翼,因此在一个特大号箱体发射装置内。
    计划
   第三航空宇宙研究院(现在的CHETA)在1970年早期开始发展一种新一代YJ-8反舰导弹。不像已有的中国自制的反舰导弹,几乎全部来源于苏联544(SS-N-2“冥河”)反舰导弹,新的导弹在某些西方影响力下从头发展。YJ-8几乎在长度和直径方面与法国飞鱼(Exocet)反舰导弹相同,而且采用类似美国“鱼叉”导弹的三组控制面。已经有推测YJ-8可能以飞鱼(Exocet)为基础,这似乎是没有根据的。
   YJ-8发展计划完全由第三航空宇宙研究院资助,并且没有得到国家投资。用于导弹的固体火箭发动机在1973年10月成功测试。第一次测试发射在1980年早期内进行,但是二次失去三枚导弹,在发射后到达目标之前失去了控制。被修改的YJ-8在1985年9月通过了它的最后设计测试,在全部六次试射中直接击中目标。这一种导弹的设计证明书在1987年被核准,并且在舰载上被首先部署到PLA海军053H2型(“江卫”(Jianghu)-IV级)护卫舰。导弹也被推销到国外市场,出口型命名为C-801。

改进型YJ-81(C-801)在陆射测试。改型特点是增程到80公里和可折弹翼减少导弹发射装置尺寸。
   第三航空宇宙研究院稍后发展了基于YJ-8的广泛改进型,包括增程改型YJ-81(C-801A,采用可折叠弹翼)和YJ-83(C-803),岸对舰改型YJ-82(C-802北约代号:CSS-N-8Saccade),空射改型YJ-8K(C-801K)和YJ-83K(C-803K),潜射改型(YJ-8Q/C-801Q?),对陆-攻击巡航导弹改型(YJ-85/C-805?)。
    导弹
   YJ-8特点是一个细长的圆筒形弹体和圆形头部,梯形弹翼和靠近弹体尾部的短直尾翼。前端部分由一部单脉冲、高频(可能J-波段)末段制导雷达导引头和后部的一枚165公斤半穿甲弹头组成。仪表舱包括制导指令处理机、垂直陀螺仪、无线电测高度计和它天线,位于火箭发动机前面。
   末段制导雷达采用单脉冲系统具有高反干扰能力。高精密无线电测高度计允许导弹在海面上以最低高度飞行。它使用一枚半穿甲反人员爆破战斗部,依靠导弹的动能去穿透舰艇甲板,穿入和在舰艇内部爆炸。在最后的设计飞行测试的时候,一枚导弹击沉了10,000吨排水量的一艘目标船。
   YJ-82(C-802)来源于YJ-8具有增加射程的特点。YJ-82外形上与YJ-8类似,而且有相同的固体推进剂火箭助推器和制导系统。在YJ-82上最有特色的差别是它采用使用烷烃-基燃料的涡轮发动机去代替最初的固体燃料火箭发动机。这造成了弹身被延长去容纳额外的燃料。导弹的最大射程也被延长到120公里,比较YJ-8的40公里射程和YJ-81的80公里射程。
    YJ-82仅仅发展从陆基车辆发射的岸对舰改型。导弹没有获得来自PLA的订购。在1991年海湾战争之后,伊朗大约购买60枚陆射型C-802导弹,在Qeshm岛上的海岸炮台中部署。

YJ-82(C-802)陆基反舰导弹为增加射程配备有一个涡轮喷气发动机。导弹没有进入PLA服役,但是已经成功在国际市场上。
    一种改进型被指定C-802A在2005年9月伦敦的防务系统和装备国际展览会(DSEI)上被透露。这一种改型以增加射程到180公里为特色。
   第三航空宇宙研究院在1990年改进它的YJ-82导弹去符合PLA海军的需求。改进型具有150~200公里的增程特点,在1990年中被推出。YJ-82的外表几乎和YJ-82相同,但特点是在导弹的弹体上有一个数据链天线用于接收来自直升飞机或固定翼飞机携带机载雷达系统的指令。导弹据说是超音速,但是仅仅在最后飞行的15公里内达到Mach 1.5。大量的在PLA海军驱逐舰和护卫舰上舰载YJ-8导弹,现在被更能力的YJ-83代替。

YJ-82不符合PLA海军的需求,CHETA发展改进型YJ-83 ,特点是最大射程150~200公里。在它的飞行最后阶段,导弹超音速飞行。
    空射型YJ-8
   空射改型YJ-8,可能指定为YJ-8K(C-801K),在1980年中期首次在一架经修改的H-5轰炸机(‘鹰'测试平台)上进行发射测试。导弹能从包括JH-7和H-6多种战斗和对地攻击机发射。每架JH-7或H-6能在翼下面携带四枚YJ-8导弹。改进的YJ-83K从YJ-83发展,特点是采用一台涡轮喷气发动机用于增加射程。

空射型YJ-8的特点是采用一种短弹体,因此移除了固体助推器。每架JH-7战斗轰炸机能在机翼下携带四枚YJ-8导弹。

JH-7战斗轰炸机在它的机翼下携带四枚YJ-83反舰导弹。
    一些报道认为CHETA已经发展一种空射对陆攻击巡航导弹(LACM)改型,可能即是YJ-85。据导弹配备有全球定位系统/地形匹配(TERCOM)制导,在设计和性能上可比得上美国远距离对陆攻击导弹(SLAM)。
    潜射型YJ-8

潜射型YJ-8导弹在1990年中期发展。导弹在039型(“宋”级)柴电潜水艇上装备。
   PLA海军在1987年实验改装一艘033型(一种“罗密欧”(Romeo)级)柴电潜水艇,在外部发射管携带六枚YJ-8导弹。导弹只能在潜水艇浮至水面之后发射。稍后在1990年早期,PLA海军发展了一种新的YJ-8导弹,能从水面下发射。导弹在039型(“宋”级)柴电潜水艇装备。导弹在一个专用圆筒容器之内携带,从潜水艇的553毫米鱼雷管发射。导弹在容器上升到海面之后被发射。
    规格
    长度: (YJ-8)5.814 米;(YJ-82)6.392 米
    直径: 0.36 米
    翼展: (YJ-8)1.18 米;(YJ-82)1.22 米
    发射重量: 815 kg
    弹头: 165公斤延时半穿甲高爆
    推进: (YJ-8)一台固体火箭发动机,一台固体助推器;(YJ-82)一台涡轮喷气发动机,一台固体助推器
    最大速度: Mach 0.9
    最大射程: (YJ-8)42 公里;(YJ-81)80 公里;(YJ-82)120 公里;YJ-83(150~200 公里)
    飞行高度: 20~30 米(飞行);5~7 米(攻击)
    制导模式: 惯性和末段主动雷达
    单发攻击概率: 75%
    补充资料:中华网《C-805是YJ-8的终级型号》
  C-805是YJ-8的终级型号,装一台小型涡喷发动机和固体火箭主机,空射距离可达250公里!已从J-8D和JH-7海上发射成功。新驱是否装C-805要还要看鹰击-12的进度。YJ-12是“十。五”重点攻关项目,已完成在970上进行试验的工作。鹰击-12采用4台冲压发动机和1台固体火箭主机。该弹的特点是冲压发动机和固体火箭主机共用同一燃烧室,因此结构紧凑、燃烧效率高。YJ-12装舰的意义重大,其速度快、射程远、弹头威力大,一旦装备部队,将使海军水面舰艇首次对敌航母群构成直接威胁。其四联装圆形发射筒类似放大的“鱼叉”反舰导弹。

    转自新世纪读书网《中国的『飞鱼』----YJ8》
    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35周年天*安*门阅兵式。一把把瓦亮的刺刀,一队队簇新的战车都泛着青光。突然,天*安*门两侧的贵宾席上传来惊叹:“Look,Exocet!ChineseExocet!”(看!『飞鱼』!中国的『飞鱼』!)
    1983年9月,海军辽西导弹实验场使用导弹快艇进行定型实验,共发射6枚导弹,全部命中目标。其中一枚直接命中一旧护卫舰改装的靶船,导弹从船舷穿出爆炸,靶船燃烧十小时后沉没。至此,历时15年的我国第一代小型固体燃料反舰导弹终于研制成功了!这种新型导弹就是中国的『飞鱼』--鹰击8号(YJ-8)反舰导弹。
   无论从它的气动外形或性能系数来看,都与法国的『飞鱼』反舰导弹极为相似。YJ-8反舰导弹系统是一种多用途导弹。可装载在各种水面舰艇上使用,也可从飞机,潜艇以及岸上发射。YJ-8长仅5。814公尺,弹径为0。36公尺,全重815公斤,战斗部重168公斤。舰对舰型有效射程8至40公里,空对舰型为10至50公里。飞行速度为0。9倍音速。YJ-8仿自法国飞鱼(EXocet)MM-39。体积与第一代“蚕”(HY-2)式导弹相比有革命性的突破。它不仅适于中国空军多种现役战机和轰炸机携带,其小巧的舰载发射装置更对军舰的设计产生了重大影响。
    这一影响在未来旅沪级驱逐舰和江威级护卫舰的布局上表现无遗。但不为人所知但却最重要的是,中国的潜艇第一次具有装载反舰导弹的能力。尽管最初,潜艇只能浮上水面发射导弹,但这也迫使敌方舰只的反潜范围一下子扩大了几百平方公里。
    最近的资料显示,中国已经掌握了水下发射反舰导弹的高难技术。这无疑倍增了潜艇的存活率和攻击力。
    YJ-8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固体推进,小型化。
    因为采用了燃烧稳定,充分的固体燃料,使得弹体的体积,重量大大降低,方便储存,运输,也无形中增强了导弹的突防能力。
    2>超低空掠海飞行,突防能力强。
   以空射型为例,机载的YJ-8离开机体后,发动机自动点火,以0。9倍音速飞行,飞行高度逐渐下降到20到30公尺,导弹在惯性制导下由自动驾驶仪作巡航飞行,当飞到预定点时,终端导引雷达开机搜索并捕捉目标,引导导弹进行攻击,离目标几公里处,导弹保持5至7公尺高度掠海飞行,在临近目标瞬间,导弹俯冲,在目标水线附近击中船体。由于CY-8具有红外线,电视,毫米波,频率变捷等多种主,被动寻标终端导引和复合导引,即使在复杂的电战干扰环境中,仍可取得较高的命中率。值得一提的是CY-8的主动雷达导引系统不但可以做到瞬间变频,更在频带中夹杂密码杂波,使得电子反制难上加难。
    3>对敌有生力量的杀伤力强。
    导弹的飞行惯性和半穿甲爆破杀伤部爆炸时的高温直接气化弹著点钢板,第二战斗部贯穿舰体后延迟射出16枚子母弹,结合弹体内残余的燃料,在船舱内爆炸,产生二次效应。
    4>一弹多型,多种载体。
   CY-8发展至今共有三种衍生型;射程85公里的增程型鹰击8,鹰击8II型和II型。鹰击8II更采用涡喷发动机和固体火箭助推器,重量减轻到715公斤,体积增大1/4,速度稍低,射程15至120公里。此外,鹰击8可由岸基,空基,海基三位一体发射。海岸炮兵装备卡车载运的箱式发射器。海军航空兵的强5,歼轰7都以鹰击8为主要武器。强5可携带2枚,B-7可携带4枚。海军的直-8,直-9可挂2枚。
    海军新型舰艇基本上都装备了这种导弹。三艘『汉』级攻击核潜艇,一艘改良的R级潜艇也装备了CY-8。
   CY-8虽然是一种当代优良的反舰导弹,但仍存在着对大中型舰只(3,000顿级以上)威力小,巡航速度慢的弱点。如果未来对抗像美国航母战斗群或日本”八八“舰队的话,几枚鹰击8显然不足以形成致命的威胁。亚音速的CY-8也较容易被舰载F-18,F-14击落,即使能够突破外围防线,仍有被近迫炮(CIWS)击落之虞。
















一张英特网源相片在2005年展示测试发射,相信是最新的YJ-62反舰巡航导弹。
   “鹰击”(YingJi)-62(YJ-62)是一种由中国“海鹰”(Haiying)机电技术研究院(CHETA,也即是第三航空宇宙学院)发展的远程亚音速反舰巡航导弹(ASCM)。导弹在舰载上被首次看到是在2004年服役的052C型(“兰州”(Lanzhou)级)驱逐舰上配备。280公里射程的导弹也可能形成PLA一种较远射程的对陆攻击巡航导弹(LACM)系列产品的基础。
    计划

在2004年早期,一种新类型的圆筒-形反舰导弹发射装置在舰载上被首次在PLA海军052C型(“兰州”(Lanzhou)级)驱逐舰上看到。
   在2004年早期,一种新类型的反舰导弹发射装置在舰载上被首次在PLA海军的052C型(“兰州”(Lanzhou)级)驱逐舰上看到。不像PLA海军已有的YJ-8系列反舰导弹从一个箱体形发射装置发射,新的导弹采用在美国鱼叉和法国飞鱼(Exocet)导弹系统上看到类似的圆筒-形发射装置。最近的一张在英特网来源的图片,新的导弹是PLA海军最新的YJ-62远程ASCM,以最大射程280公里为特点和采用惯性导航(INS)/全球定位系统(GPS)+主动雷达制导。
   尽管发展了命名为“鹰击”(YingJi)-6(YJ-6,也即是它的出口命名C-601,北约代号“CAS-1“巨妖”(Kraken))反舰导弹系列产品,从1950年苏联SS-N-2“冥河”导弹发展,新的YJ-62导弹具有YJ-6不多的相似处。YJ-62的弹体似乎更细和更轻,和清楚地一个远比YJ-6现代化的设计。
   中国精密机械进出公司(CPMIEC),一家中国防卫工业窗囗公司,在2005年9月13日-16日期间,伦敦国际防卫系统&设备(DSEI)陆地和海洋设备展览会上公布一些关于新的YJ-62反舰导弹的详细资料。CPMIEC宣称YJ-62配备有一个频率捷变雷达导引头,与安装在以前中国自行生产的反舰导弹上的单脉冲雷达导引头相比提供导弹更好的抗干扰能力。
    YJ-62ASCM在射程和弹头重量上优于大量的西方和俄国反舰导弹,但不清楚是否导弹拥有相同的精度和抗干扰能力。然而,它证明中国有能力设计和发展世界级先进的反舰导弹。除了能够攻击水面舰艇,YJ-62也配备有一个选择性的制导系统,可能能够攻击陆地目标,赋与舰艇远程、投射精确打击能力。
    导弹
   YJ-62是一种传统的巡航导弹设计,弹体中部的弹翼在发射后展开。发动机进气口稍微在十字形尾翼前面。导弹长度6.1米,不包括0.9米发射助推器,重量1,140公斤。固体推进剂助推器额外重量210公斤。导弹采用一台小型涡轮喷气发动机或涡扇发动机提供动力。

YJ-62导弹的圆筒形发射装置近景。这与已有的YJ-8系列导弹的箱体-形发射装置相反。
    一般称YJ-62采用惯性制导外加全球定位系统和用于末段阶段的主动雷达。导弹有效射程280公里,在交战巡航阶段期间导弹在30米高度飞行。在末段阶段,导弹降低到7~10米。主动雷达导引头捕获距离达到40公里。
    规格
    长度: 6.1 米(不包括助推器);7 米(包括助推器)
    直径: N/A
    翼展: N/A
    发射重量: 1,140 公斤(不包括助推器);1,350 公斤(包括助推器)
    弹头: 300 公斤 高爆
    推进: 一部涡轮喷气发动机/涡扇发动机,一部固体助推器
    最大速度: Mach 0.9
    最大射程: 280 公里
    飞行高度: 30 米(飞行);7~10 米(攻击)
    制导模式: 惯性+全球定位系统,末段主动雷达
    单发攻击概率: N/A
2008-12-8 22:19:18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093型SSN的艺术家想象图。潜水艇可能装备俄国制造的和本国自行制造的鱼雷和反舰/对陆攻击巡航导弹。Artist impression of theType 093 SSN. The submarine is possibly armed with Russian-made andindigenous torpedoes and anti-ship/land attack cruise missiles.
   093型是中国第二代核攻击潜水艇(SSN),由位于辽宁省葫芦岛(Huludao)的葫芦岛(Huludao)造船厂建造。093型计划最初在1980年早期开始,而且它的存在2003年被五角大楼首次报导。从1990年代中期以后俄国Rubin设计局据说已经协助中国发展潜水艇。第一艘潜艇根据传闻在2001~02年之间下水,而且已经从2003年以后经受海试。潜水艇可能没有准备好用于操作部署,至少再过数年之久。

093型SSN的计算机生成图像。至少一艘093型潜水艇已经被制造,并且现在正在经受海试和评估。Computer-generated image ofthe Type 093 SSN. At least one Type 093 submarine has been built and iscurrently undergoing sea trial and evaluation.
    计划
   中国新一代核潜艇计划能够回溯到1980年早期,PLA海军为一种新的核攻击潜水艇(SSN)发出需求,当做它的第一代091型(北约代号:汉级)核攻击潜水艇的后继型号。潜水艇发展计划,命名为093型,正式地在1983年7月被PLA领导层核准。然而,发展计划在它的早期阶段仅仅取得非常有限的进展,归于巨大的技术困难,尤其核反应堆和舰载武器系统。
   在它的蓝图能够被完成之前,093型设计要求性能甚至优于已存有的西方和苏联核潜艇。结果,潜水艇设计组放弃最初的设计,去符合来自PLA海军修改的需求。发展被中止直到1990年中期,当在圣彼得堡(St.Petersburg)-建立的Rubin中央设计局为船舶轮机工程开始在093型发展中协助中国设计组。俄国投入计划在使093型计划复活方面扮演重要角色,在1990年后期最后安排到建造阶段。
   准确的来讲中国设计组已经从Rubin设计局接受到多少帮助是未知的,但是它也许可能包括多种关键性的协助,像是全部的艇壳设计、发动机和机械静音,战斗系统设计,武器系统和对抗措施装备。修改的093型设计据说受到俄国巨大影响,它的一般性能比得上俄国Victor-III级SSN,最初在1970年被苏联海军引进。

俄国Victor III级SSN。093型的设计据说是在俄国巨大影响力之下。潜水艇在性能和静音方面可能比得上VictorIII级。Russian Victor III class SSN. The design of the Type 093 is saidto be under heavy Russian influence. The submarine may be comparable tothe Victor III class in general performance and quietness.
   美国海军情报和五角大厦预测PLA海军会在大约2010年之前有3~4艘093型潜水艇,其它消息来源认为最后生产可以达到6到8艘。要建造的准确数目可能充分依赖第一艘潜艇正在进行的海试结果,已经从2003年以后在PLA 海军的葫芦岛(Huludao)潜水艇基地进行。
    设计
    093型被估计潜水排水量6,000~7,000吨。如果潜水艇匹配或超过俄国VictorIII级性能,它会表现PLA的SSN技术的一个重要进步,超过它的第一代091型汉级。VictorIII级设计的像美国688(洛杉矶)级SSN一样的安静,而且使用复杂的声纳系统,包括艇艏、侧面安装和拖曳声呐阵列。VictorIII级据说最大潜深400~600米,093型被期望能够达成相同的深度。
    武器
    093型被期望去装备使用533毫米和650毫米鱼雷发射管,能发射俄国或自行研制的线制导、声音和尾流自导引鱼雷,反舰和对陆攻击巡航导弹。有能力发射对陆-攻击巡航导弹(LACM)将会使PLA海军能够拥有有限的全球海军力量,投射任一的核或非核武器。
    补充资料:《海底巨龙-中国海军的潜艇部队》转自新浪军事
  中国海军正积极为第一代核潜艇寻求替代品。新的093型攻击核潜艇不久将会替代“汉”级潜艇,“汉”级的最后一艘于1990年开始服役。西方认为,093型在技术上和俄罗斯的“胜利Ⅲ”型潜艇很相似,拥有改进的声纳探测系统和先进的静音设备。最近,中国的一篇文章称,自主生产的反应堆可使093型的速度超过40节,还断言093型的作战能力可与美国的“洛杉矶”级攻击核潜艇相提并论。中国有报道称,093型将装备650毫米鱼雷管,能够发射俄制最大可追踪航迹鱼雷(65/DT/DST92),它被专门研制用来对付航空母舰。第一艘093型已于2002年开始建造。
    点击阅读:093型核潜艇领先美国,北约迫不及待命名“晋”级




   PLA海军在1996年购买了二艘未完成的前苏联海军现代级956型导弹驱逐舰。重新命名被称为杭州(136)和福州(137),二艘驱逐舰分别在1999年和2000年交付到中国。中国在2002年和俄国签署了一份合同购买二艘追加的现代级驱逐舰,价值十四亿美元。这些根据传闻改进的956EM型采用增强的武器系统和传感器。第二批的第一艘驱逐舰在2005年12月28日被交付到中国。
    计划
   在1996年9月根据协议,俄国向中国销售二艘未完成的956A型现代级导弹驱逐舰。他们是舰体#18,前苏联海军Vazhny,而且稍后重新命名被称为俄国海军Yekaterinbugr(698)号,建造完成三分之二;舰体#19,前苏联海军AlexandrNevsky,仅仅完成三分之一。两艘驱逐舰在1980年后期在圣彼得堡的北方造船厂铺设,在1995年由于缺乏资金暂停。
    现代级最初在1970年被苏联设计用于同美国海军水面军舰对抗,特别是航空母舰战斗群和宙斯盾巡洋舰。现代级排水量超过大多数中国自行建造的水面舰艇,在战斗潜力表现出全面进步。驱逐舰和中国自行建造的驱逐舰相比具有更长的续航能力。

现代级提供一个平稳的平台以大大超过大多数中国自行设计的能力。PLA海军希望使用该级去填补它在发展本国自行设计方面由于延迟所引起的战斗能力间隙。The Sovremenny class provides a balanced platform that vastly exceedsthe capabilities of most Chinese domestic designs. The PLA Navy hopesto use this class to fulfil the gap in its combat capability caused bythe delay in developing indigenous designs.
   现代级提供一个平稳平台,大大超过大多数中国自行设计的能力。PLA海军希望使用现代级去填补它在发展本国自行建造设计方面延迟所引起的战斗能力间隙。第一舰艇杭州(136)在1999年12月完成和交付到PLA海军。第二艘舰艇福州(137)在1999年开始了它的海试和在2000年12月交付到PLAN手中。两艘舰艇都被PLAN部署到东海舰队和安置在舟山(Zhoushan)海军基地。中国在2000年中期接收到50枚3M-80E“白蛉”(Moskit)反舰导弹,第一次试射在2001年进行。

“杭州”号(136)是PLA海军在1997年进入序列的二艘计现代级956型驱逐舰的第一艘。舰艇在1999年12月交付。Hangzhou(136) is the first of the two Project 956 Sovremenny class destroyersthe PLA Navy ordered in 1997. The ship was delivered in December 1999.

二艘现代级956型驱逐舰的第二艘在1997年进入序列,“福州”号(137)在2000年12月交付。The second ship of thetwo Project 956 Sovremenny class destroyers ordered in 1997, Fuzhou(137), was delivered in December 2000.
   在2002年中国从俄国订购了另外二艘现代级驱逐舰,2010之前总数为4艘驱逐舰将在服役中。二艘舰艇据说为改进956EM型,将会装备改良的武器系统和传感器系统。第一艘舰艇(舷号138号)在2004年4月下水和在2005年12月28日交付到中国。第二艘舰艇(舷号139号)在2004年7月下水,但是预定的交货日期由于在2005年4月舰艇上发生火灾事故被延期。中国也根据传闻保留选择项未来订购另外的二艘956EM型驱逐舰。

位于圣彼得堡的北方造船厂从2002年以后为PLA海军已经建造二艘改进956EM型驱逐舰。第一艘驱逐舰在2004年4月下水并且在2005年12月交付。第二艘驱逐舰在2004年7月下水,但是驱逐舰在2005年4月遇到一次火灾事故。舰体据说已经被火损坏,而且预定交付不确定被延迟到现在。North Shipyard in St. Petersburg has been building two improved Project956EM destroyers for the PLA navy since 2002. The first ships waslaunched in April 2004 and delivered in December 2005. the second shipwas launched in July 2004 but the ship was caught in a fire accident inApril 2005. The hull was said to have been damaged by the fire and thescheduled delivery is now postponed indefinitely.
    编目
编号(No.)
命名(Name)
舰队(Fleet)
下水(Launch)
服役(Commission)
136“杭州”(Hangzhou)东海舰队(East)1981年4月(Apr.81)1999年12月(Dec.99)
137“福州”(Fuzhou)East19822000年12月(Dec.00)
138?-East?2004年4月27日(27.Apr.04)2005年12月(Dec.05)
139?-East?2004年7月(July.04)-
    设计
    现代级是一种典型的冷战-时期苏联设计,采用很多的武器系统和传感器,复杂的电子战/电子干扰(EW/ECM)设备。舰艇采用一种高大的、较大的外形,所有的武器系统和传感器暴露在表面上,严重的增加舰艇表面雷达横截面。

现代级956型驱逐舰被认为是一种过时的冷战-时代设计,有明显的外轮廓和没有雷达横截面减少功能。The Project 956Sovremenny class destroyer is regarded as outdated in that it is a ColdWar-era design with obvious external profile and no radar cross-sectionreduction features.
    驱逐舰没有红外线信号减少措施。在俄罗斯海军服役中的现代级早期型从它的烟囱时常产生严重的黑烟,但是这已经在以后的舰艇中改进,可能由于替换为改进的汽轮机。
    导弹
   现代级有八枚3M-80E“白蛉”(Moskit)(北约代号:SS-N-22“日炙”)冲压喷气发动机、超音速、掠海反舰巡航导弹(ASCMs),能以Mach2.5的速度120公里之远攻击水面目标。导弹装备有一枚300公斤高爆弹头或一枚20kT核弹头。发射重量是4,000公斤。驱逐舰有二套四单元发射架,安装前面上层结构的左舷和右舷,设定15度仰角。

现代级956型驱逐舰在舰载上最强大的武器是八枚120公里射程、冲压喷气发动机3M-80EMoskit(SS-N-22“日炙”)超音速反舰巡航导弹。在2000年至少接收40枚3M-80E导弹并且在2001年进行了第一次试射。Themost formidable weapon onboard the Project 956 Sovremenny classdestroyer are the eight 120km-range, ramjet-powered 3M-80E Moskit(SS-N-22 Sunburn) supersonic anti-ship cruise missiles. The PLA Navureceived at least 40 3M-80E missiles in 2000 and conducted the firsttest launch in 2001.
   二套单一防空导弹发射装置安装在凸起的平台上和130毫米主舰炮后面。发射装置能发射9M38(北约代号:SA-N-7“灰熊”)半主动、雷达制导、中距防空导弹。导弹使用“顶板”3D圆形扫描雷达用于目标追踪,“前罩”(Frontdome)(三套雷达用于各自的发射装置,每套雷达使用二个控制通道)指示雷达用于导弹制导。至多三枚导弹能被同时地对准目标。射程对抗飞机达到25公里和对抗反舰巡航导弹15公里。驱逐舰携带48枚9M38导弹。
    舰炮
    驱逐舰有二座(一座在前面,一座在后面)130毫米AK-130-MR-184主舰炮,被位于圣彼得堡的阿美第斯特(Ametist)设计局和弗伦泽(Frunze)兵工厂设计局供给。由火控雷达和电视瞄准器控制,主炮从雷达控制系统全自动操作,或使用转塔安装的康丹瑟(Kondensor)光学瞄准系统的自主控制,或用手动射击。射速在20和35发/分钟之间。
    舰艇也有四座六-管30毫米AK-630近防系统(CIW)。最大射速5,000发/分钟。射程用于低飞反舰导弹达到4,000米和用于小型水面目标达到5,000米。近防系统装备雷达和电视探测和跟踪系统。
    反潜战(ASW)
    被当做一种多任务驱逐舰,主要设计用于水面攻击任务,现代级仅仅装备基本的自防卫反潜武器。舰艇没有大型和昂贵的拖曳声呐阵列和反潜导弹系统,这些普遍安装在美国和日本军舰上。
    驱逐舰安装二具双管533毫米鱼雷发射管和两座6管RBU-1000反潜火箭发射装置,使用48枚火箭。火箭装有55公斤弹头和最大射程1,000米。
    固定的声纳包括“公牛角”(Bull Horn,Platina)和“鲸舌”(Whale Tongue)舰体安装、主动搜搜和攻击中频声纳。
    另外现代级也能携带40颗水雷。
    传感器
    空中搜索雷达是一套“顶板”3D空中搜索雷达,在E/H波段操作。雷达最大探测距离对飞机230公里和对掠海导弹50公里。
    火控雷达包括六套“前罩”(Front dome)(每套使用2个通道)用于SA-N-7防空导弹(SAM)控制,“鸢鸣”(KiteScreech)火控雷达在H/I/K波段(用于130毫米主舰炮控制)操作,“锻木捶”(Base Tilt)在H/I波段(用于30毫米AAA炮)
    “音乐台”(Band Stand)用于SS-N-22“日炙”反舰导弹的数据链,和一套“罩钟”(Bell Nest),二套“谷灯”(LIGHT BULB)和二套Tee Pump数据链。
    对策系统
    现代级配备有八套PK10和2套PK2箔条发射装置,四个“足球”和六个“半杯”(Half Cup)激光告警器。

956型驱逐舰发射诱骗箔条。驱逐舰装备很多的武器系统和传感器,复杂的电子战和干扰(EW/ECM)设备。Project 956 destroyerlaunching decoy chaffs. The destroyer is equipped with a large amountof weapon systems and sensors, as well as sophisticated electronicwarfare and countermeasures (EW/ECM) equipments.
    航空
    舰载直升飞机基座容纳一架Ka-27“反潜战”直升飞机,北约代号“蜗牛”。直升飞机由莫斯科Lyubertsy的KamovJSC和位于Bashkartastan的Kimertau研究和生产联合体生产。直升飞机能够操作条件最大海况5和距主舰至多200公里。直升飞机装备雷达、声纳反潜鱼雷、反潜导弹、深水火箭和深水炸弹。舰载航空燃料储备5吨。

在956型驱逐舰上的Ka-28“反潜战/搜索和援救”(ASW/SAR)直升飞机着舰。现代级在它的尾甲板有一个小型飞行甲板和悬挂装置去容纳一架直升飞机。A Ka-28 ASW/SAR helicopter landing on the Project 956 destroyer. Theship has a small flight deck and hanger on its stern deck toaccommodate one helicopter.
    推进
    主推进装置包括二台汽轮机,每台使用两台高压蒸汽锅炉,额定全部功率50,000马力,二具固定螺距螺旋浆,最大速度32.7节。
    规格
    排水量: 标准负载6,500吨;满载7,940吨;最大负载8,480吨
    尺寸: 长度x宽度x吃水线156.5x17.2x5.99米
    发电: 轮机发电机 2x1,250千瓦;柴油发电机4x600千瓦
    全体人员: 344
    速度: 全速32.7节;经济速度18节
    航程: (全速)1,345英里;(以经济速度)3,920英里;(以18节最大燃料)4,500英里
    持久性: 30天
2008-12-8 22:21:37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专家
2008-12-8 23:10:42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新浪微博达人勋

有意思、编队中潜艇数量不够啊。期待两艘旗舰和副旗舰早日变成我们自己造的。

[ 本帖最后由 marsjulien 于 2008-12-9 15:57 编辑 ]
2008-12-9 15:55:44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已经晕勒。。。
2008-12-9 22:07:57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我来支持个。

看到兰兰的医疗舰,哈哈~~
2008-12-10 17:26:59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新浪微博登陆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