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快捷登录

新浪微博登陆

搜索
CDD 法语助手

战法航母舰队.

62
回复
7782
查看
[ 复制链接 ]
头像被屏蔽

新浪微博达人勋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屏蔽
2008-11-25 21:00:03

新浪微博达人勋

傻猫号巡洋舰
42.jpg

肚皮号驱逐舰
1368742.jpg

精灵幻境号驱逐舰
4075890a6caf600c94ca6b51.jpg

Napoleon_de_Cai号驱逐舰
F2004060708492300000.jpg

lucar号驱逐舰
200612111307286a0d5.jpg

维维豆奶号驱逐舰


香榭丽舍号驱逐舰



rosyhorse号驱逐舰


[ 本帖最后由 魔天道 于 2008-12-18 12:16 编辑 ]
2008-11-25 21:00:26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ty414号护卫舰
200612111307286a0d5.jpg

摄氏0度号护卫舰
5659335881744683114.jpg
魔天道号潜艇
F200805091242499819395998.jpg

兰兰梦蝴蝶号医疗舰
01219091.jpg

李云龙号补给舰
01219092.jpg

[ 本帖最后由 魔天道 于 2008-12-18 11:56 编辑 ]
2008-11-25 21:00:38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尼米兹"号(CVN-68)航空母舰  国别:美国
  类型:航母
  编号: CVN-68
  舰艇名称: "尼米兹"号航空母舰
  它是目前世界上吨位最大、在役数量最多的一级核动力航空母舰,其首制舰于1975年服役,迄今共服役7艘,第8、第9艘正处于建造中。该级航空母舰满载排水量在91000吨以上,从第5艘起由于加装了几千吨重的装甲防护板,使其满载排水量增至102000吨,成为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舰船。
  舰长:332.9米舰宽:40.8米,飞行甲板最宽76.8米吃水:11.3米(CVN-71为11.8米,自CVN-72以后为11.9米)。
  动力装置:核动力,2座压水堆,4台蒸汽轮机,4台应急柴油机,4轴推进功率:194兆瓦(26万马力)航速:30节以上续航力:80万~100万海里。
  主要武器装备:3座“海麻雀”防空导弹系统,4座“密集阵”近战武器系统(CVN-68和CVN-69为3座),3座324毫米3联装鱼雷发射系统搭载飞机:固定翼飞机约80架,直升机6架。
  人员:舰员3184人,航空人员2800人。

                            所属国家:美国(USA)
开始建造日期: 1993年11月29日
下水日期: 1996年9月13日
开始服役日期: 1998年7月25日
载员: 舰员3500名,航空人员2500名,海军陆战队72名
排水量: 标准73973吨,满载105500吨
船体: 长332.8米,宽40.8米
飞行甲板: 长335.6米,宽77.4米
吃水深度: 11.9米
武器装备: 3座8联装"海麻雀"舰对空导弹发射装置,4座"密集阵"近战武器系统,SPS-49对空搜索雷达
舰载飞机: F-14"雄猫"战斗机,F/A-18"大黄蜂"战斗/攻击机,EA-6B"徘徊者"电子战飞机,E-2C"鹰眼"预警机,S-3 "海盗"反潜飞机,飞机弹射器4台
舰载航空燃料: 9000吨
动力装置: 2座A4W核反应堆,4台蒸汽轮机
推进功率: 20.9万千瓦
最大航速: 35节
十年磨一剑杜鲁门号航母
  杜鲁门号航空母舰先后历经10年才正式服役,正是“十年磨一剑”。在1988年6月30日就批准了建造合同,1993年11月29日开始铺设龙骨,1996年9月7日举行宗教仪式和洗礼,1996年9月13日下水,1998年5月31日高速巡航试验,1998年6月11日建造厂商试航,1998年6月22日至24日海军组织接收试航,1998年6月30日交付使用,1998年7月25日正式交付海军大西洋舰队服役。
  7月25日上午9时许,美国海军诺福克海军基地12号军港码头彩旗招展,杜鲁门号航空母舰紧靠码头停泊,全舰挂满旗,CVN-75巨大的舷号下悬挂着一面巨大的美国国旗,星条旗下便是万人瞩目的主席台,盛大的航母服役典礼就在这里举行。
  上午11时,典礼正式开始,海军仪仗队鸣21响礼炮。由美国总统出面亲自主持的这一超级航母入役庆典开始。
  航母服役是舰艇正式加入海军战斗序列的重要标志,但舰艇服役之后,距离形成战斗力还有较长时间,要做的工作主要有三类:一是舰载机起降训练。航空母舰服役只能证明舰艇本身具备了服役条件,但搭乘航母的舰载机联队还没有配备,飞行联队上舰后还要在海军航空试验中心的协同下对飞机起降设备进行检验,先挑选优秀飞行员进行起降试验,然后再逐步开展全面训练。二是护航编队合同训练。杜鲁门号航母配备4至6艘护航舰艇,包括巡洋舰、驱逐舰、核潜艇和后勤保障舰船等,这些不同类型的舰艇将以航空母舰为核心组成航母战斗群,战斗群之间必须进行作战协同训练。三是联合战役协同训练。航母战斗群不仅与美国空军、陆军和海军陆战队兵力进行协同,还要与盟军等外国军队进行协同作战,航空母舰看起来像是战术级单位,其实任何作战行动都处于战略级指挥和控制之下,所以如何联合作战和战役协同是训练的一个核心内容。所有这些科目训练完毕至少再需要一两年的时间,当然现在采用计算机虚拟现实技术为基础的作战训练辅助系统之后时间可能大大缩短。尽管如此,也仍然做不到服役之后就立即形成战斗力。
超级航母武装高科技
  杜鲁门号航母从舰首到舰尾总长是332米,在水线部分测量长约317米,所以飞行甲板的宽度达76米,在水线部分测量的宽度是41米;吃水11米;正常排水量91487吨,装满3个月海上航行和作战使用的全部油料、淡水、食品、货物之后的满载排水量97000吨以上,所以被喻为“海上钢城”。主机采用2座核反应堆,航速30节(56公里 )以上,连续航行25年才需要更换一次燃料;装有4组8000千瓦发电机,4组可提供应急动力的2000千瓦发电机,据称其发电量相当于纽约市的总用电量。
  航空母舰本身就像是陆上的大型飞机场一样,只是一个运载平台,作战的主要武器是舰载机。除少数战斗值班的飞机外,考虑到海上烟雾侵蚀的影响,所以舰载机平时基本上都存放在飞行甲板下面的机库里面。在机库与飞行甲板之间有4座大型升降机,每座升降机的提升力有60吨左右,一次可运载2架飞机。舰载机的起飞和降落需要蒸汽弹射器和着舰阻拦索,这是航母的两个最关键的设备。弹射器长70多米,舰上共装有4部,可同时弹射4架飞机升空,60分钟内可保证40架飞机起飞。飞行甲板尾部设有4个阻拦索和1个阻拦网,阻拦索用来正常拦阻舰载机着舰,阻拦网是用粗尼龙绳编织的类似于排球网那样的强力网,主要是在飞行员受伤、飞机故障、阻拦索出现问题等意外情况时,保证飞机撞网后安全着舰的装置。杜鲁门号航母的载机能力达100架以上,现在的正常配制为85架,编有1个航空联队,下辖9个中队,外加2个分遣队。舰载机主要包括F-14战斗机、大黄蜂战斗攻击机,EA―6B徘徊者号电子战机,S-3B北欧海盗反潜机,E-2C鹰眼预警机,S-60海鹰反潜直升机,C-2快轮运输机等。
  杜鲁门号与同级其他航母相比,进行了一些技术改进,主要是采用了一些信息技术革命的成果,如大面积使用光 纤电缆,提高了数据传输速率;布设了IT-21非保密型局域网,将计算机、打印机、复印机、作战兵力战术训练系统,舰艇图片再处理装置、数字化综合印刷厂及综合数据库等连为一体,实现了无纸化办公,提高了信息处理能力;增设了保密战术简报室,舰员配备了数字式身份卡,还为舰载机起降配备了综合电视监控系统。此外,舰艇总体也进行了部分改进,如提高了干舷的安全性能,采用了固体废品和有害废品处理装置,舰员使用的床铺全部采用轻型模块化设备,还专门为女舰员配备了海 上专用生活设施。


基洛夫(Kirov)级“彼得大帝”号
             俄罗斯基洛夫级重型导弹巡洋舰由位于彼得堡市的波罗的海造船厂建造。这是一艘巨大的核动力舰艇,是二战结束后世界上建造的最大的巡洋舰。基洛夫(Kirov)级可以称为“海上武库”,舰载几乎涵盖所有海上作战武器系统。提供舰队防空和反潜,与敌方大型水面舰艇交战,包括打击大型航空母舰的能力。

  基洛夫级重型巡洋舰总共计划建造五艘,最后一艘因经费等诸多原因取消。首舰“乌沙科夫海军上将”号1980年12月30日服役;第二艘“拉扎耶夫海军上将”号1984年10月31日服役;第三艘“纳希莫夫海军上将”号1988年12月30日服役;第四艘“彼得大帝”号1998年4月18日服役。首舰突出反潜能力;后继三艘则强化防空性能,前苏联为之配套大量各型先进防空导弹,而且在世界上率先采用垂直发射模式;第四艘“彼得大帝”号,被称为前苏联海军的颠峰之作,装备当时最先进的、最完整的作战信息系统、通信系统、武器系统、传感器系统和电子战系统等,具有超强大的综合作战能力。

  目前,仅仅“纳希莫夫海军上将”号和“彼得大帝”号保持作战能力,服役于俄海军北方舰队。

  一、基洛夫级重型巡洋舰的基本情况

  标准排水量:19,000吨;满载排水量:26,396吨;最高航速:31节;舰体尺寸:长度251.2-252米,宽度28.5米,舰高9.0-10.33米;全体人员:727。

  舰载电子系统:作战信息中心;无线通信系统;卫星通信系统;反舰导弹发射控制;反潜火箭发射控制系统;监视雷达系统;低飞和水面目标捕获雷达;2部防空导弹系统火控雷达;4部近防火炮火控雷达;2部导航雷达;有源和无源声纳系统;电子战系统;诱骗投放系统;二座PK-2诱骗火箭发射装置,备弹400枚。

  二、基洛夫级重型巡洋舰反舰和反潜系统

  1、SS-N-19远程反舰导弹系统

  基洛夫级舰载“花岗岩”(Granit)远程反舰导弹系统,因为威力巨大,北约组织命名为SS-N-19“海难”(Shipwreck),二十枚SS-N-19导弹安装在上甲板,呈一个60°仰角。

  SS-N-19是前苏联第三代反舰导弹,采用火箭冲压发动机推进的大型超声速反舰导弹。SS-N-19的全长10.5米,重量6.98吨,可从垂直发射器发射,最大射程为500-550公里,最高飞行速度1.6马赫,可装备500kT当量核战斗部或750公斤高爆战斗部。SS-N-19采用惯性/指令修正/主动雷达制导,进行超视距攻击可利用卫星或舰载的Ka-25直升机的数据链进行中继制导。

  在当时SS-N-19非常先进,在发射之后不用舰艇控制。在多枚“波纹-发射”饱和攻击模式中,首枚引导导弹依照一条高飞行轨迹率先飞向作战目标,而其它后继导弹则灵活的采用低高度飞行轨迹来增加隐蔽性。如果引导导弹被拦截,那其它的导弹自动地担任引导角色。

  2、AK-130 DP多用途双管舰炮

  基洛夫级配备一门130毫米AK-130 DP多用途双管舰炮(首舰为2座100毫米单管舰炮),备弹840发。火炮系统主要由一台火控计算机为基础连同一部多波段雷达、一套电视和光学目标瞄准器;另外,舰炮上安装一套Kondensor光学瞄准器单元。舰炮连接到雷达控制系统在遥控操作界面能完全自动化,也能使用瞄准器单元人工操作。AK-130 DP多用途双管舰炮射程22公里,而且最大的发射速度是35发/分钟,也能用于支援防空射击和对陆攻击。

  3、SS-N-14和SS-N-16反舰/反潜垂直发射导弹系统

  首舰“乌沙科夫海军上将”号配备SS-N-14反舰/反潜两用导弹。反潜射程55公里、反舰射程35公里,可内装多款鱼雷、核战斗部或500千克高爆战斗部,首舰“乌沙科夫海军上将”号垂直发射安装在舰艏,共有14枚。后继三艘改用SS-N-16反潜导弹,采用惯性制导系统,最大射程约45公里,由舰艇上的2座5联装533毫米鱼雷发射器来发射,取消了垂直发射装置,备弹20枚。

  4、舰载反潜鱼雷和反潜火箭

  基洛夫级反潜系统主要由舰载反潜武器系统和舰载直升飞机机载反潜武器系统组成。

  基洛夫级装备2座5联装533毫米鱼雷发射管;后甲板舰载二座2座6管RBU1000反潜火箭发射器,射程1,000米,备有102枚火箭;另一座设置于舰艏,首舰“乌沙科夫海军上将”号配备的是12管的RUB6000,射程6,000米;后继三艘改用10管的RBU12000,射程12,000米,这些反潜火箭构成舰艇上近距反潜武器。

  三、基洛夫级重型巡洋舰防空系统

  1、SA-N-6“雷声”中远程垂直发射防空导弹

  基洛夫级舰载SA-N-6中程防空导弹系统,使用十二套发射装置,共备弹96枚。

  SA-N-6防空导弹是陆基S-300F防空导弹舰载型。SA-N-6是世界上第一种舰载防空导弹垂直发射系统,比美国领先了5年左右。基本型采用的导弹为5V55/48N6,单级固体燃料火箭推力、长度7米,弹径45厘米、发射重量1,480公斤,射程90公里,最大高度25,000米,最大速度约4-5马赫。采用冷发射技术,安全距离25米时开启发动机,此时速率约30到40米/秒。导引方式类似美国标准-2型追踪制导(TVM)模式,导弹到末段才开始接收导引雷达之导引。战斗部为破片杀伤式,有20,000个2克破片。据西方推测具有一定反弹道导弹能力。

  另外有可能配备威力更大的新型RIF-M“里夫”远程防空导弹系统,是陆基S-300PMU-1的舰载型。弹体改为48N6E,发动机推力更大,导弹最大速度6马赫,射程120公里。长度7.3米,弹径51.5厘米,战斗部为20,000个4克破片。除了弹体性能的提升外,S-300PMU1在自动化等方面也大大的提升,使得操作更为简便。还具有信息传递功能,当导弹寻的雷达启动后,能将“看到”的空域传给母舰。具有一定的反弹道导弹能力。

  2、俄罗斯SA-N-9“长手套”中程防空导弹

  基洛夫级从第二艘“拉扎耶夫海军上将”号开始装备SA-N-9垂直发射近程防空导弹,在舰体前、后段各设有2座垂直发射装置,共备弹128枚,

  SA-N-9近程防空导弹属俄罗斯新型防空导弹,用于取代SA-N-4舰空导弹。导弹射程45公里,飞行速度2马赫,战斗部重15公斤,采用指令制导和主动雷达制导,采用六联装垂直发射装置和“十字剑”火控系统。

  3、SA-N-4“壁虎”近程防空导弹

  基洛夫舰载SA-N-4近程防空导弹采用传统发射方式,2座双联发射装置装备在舰体两侧位置,共备弹40枚。导弹射高25-5,000米,射程1.2-10公里。SA-N-4近程防空导弹系统能自主操作,或者综合进入舰船的战斗系统并且从舰载传感器系统下载目标数据。

  4、AK-630M火炮近防系统

  基洛夫级首舰“乌沙科夫海军上将”号和第二艘“拉扎耶夫海军上将”号装备8座AK-630M型“葛特林”近防炮,备弹48,000发。

  AK-630M火炮系统的最大射速为10,000发/分,射程500-5,000米。这在现役武器系统中射速是最高的。对付低飞的反舰导弹时最大射程为4,000米,对付轻型水面目标时最大射程为5,000米。初速900米/秒,重量1.8吨。装备有雷达和电视探测及跟踪系统。

  5、卡什坦(Kashstan)防空导弹/舰炮近防系统

  基洛夫级后两艘近防系统用更先进的卡什坦防空导弹/舰炮近防系统来代替AK-630M火炮。共装备6座。卡什坦防空导弹/舰炮系统由Tula仪器设计局提供。系统能够对抗多种精确制导武器,包括反舰、反雷达导弹、航空炸弹、飞机、小型舰艇。

  基洛夫级安装二套命令模块和六套战斗模块。命令模块通过火控计算机综合处理来自各个探测、跟踪设备的目标信号自主操作,分配威胁数据和指定目标到战斗模块,并能针对每个目标自动选择最佳交战模式。战斗模块自动地使用雷达和电视探测系统追踪目标,计算发射数据而且操作导弹和舰炮同目标交战。全部系统能同时与六个目标交战,每套战斗模块对应一个目标。每套战斗模块由跟踪雷达、光电系统、制导雷达、2门6管30毫米AK-630火炮、8枚SA-N-11防空导弹、发射装置和导弹再装填装置等设备组成。2门30毫米AK-630舰炮与8枚SA-N-11导弹安装在同一基座上,两者同时回旋、俯仰,接收同一火控系统的控制信息。SA-N-11防空导弹2具4联装,射程1,500~8,000米,射高5~3,500米,采用雷达与光学制导。SA-N-11防空导弹备弹192枚,AK-630火炮备弹24,000发。“卡什坦”反应时间为6.5秒;最大跟踪距离为8.4千米;人员配置为5人。“卡什坦”的甲板使用面积为65平方米,整个系统全重19吨,只能安装在大型舰船上。

  四、基洛夫级重型巡洋舰的舰载直升飞机

  基洛夫级庞大的身躯能容纳三架Ka-27PL“螺旋”或Ka-25RT“激素”舰载直升飞机,机库在舰尾甲板下,备有一座升降机。直升飞机装备用于反潜战使用的海面搜索雷达,声纳浮标、吊放式声纳和磁性异常探测器。Ka-27能够配备鱼雷、深水炸弹、水雷和火箭。Ka-27 PL是Ka-25 RT直升飞机的新型替换型号。

  五、基洛夫级重型巡洋舰推进系统

  船舶推进系统以核动力和蒸气轮机组的一个结合为基础。核动力由二座压水核反应堆和二台辅助燃油加热锅炉组成;蒸气轮机组安装四台蒸气轮机。总功率为150,000马力。双轴驱动两部4叶片固定斜度螺旋浆。推进系统提供31节的一个全速。还安装一套轮机发电机组:由四台3,000千瓦GT发电机组成。

  俄罗斯基洛夫级重型导弹巡洋舰虽然战斗力惊人,对舰、对空、对潜均有远、中、近三层火力,作战覆盖面广,但体积过于庞大和造价昂贵,因此以后前苏联开始发展较小的常规动力光荣级导弹巡洋舰。“基洛夫”级的武器系统集中体现前苏联海军当时最现代化的技术,一些已被世界各国海军广泛借鉴,被视为世界海军舰艇发展史上的精典之作。
         
基洛夫级是世界上最大的巡洋舰(旁为光荣级)
AK-130 DP多用途双管舰炮
俄式舰载防空导弹示意图
SA-N-4近程防空导弹
卡什坦近防系统
Ka-27PL“螺旋”舰载直升飞机
基洛夫级直升飞机平台



左侧武器位置. [size=90%]
紫:两门CADS-N-1近迫防卫炮 [size=90%]
红:两门SA-N-4 防空导弹(SAM) [size=90%]
绿:20枚SS-N-19巡航导弹 [size=90%]
蓝:12枚SA-N-6防空导弹(SAM) launchers [size=90%]
黄:2枚SA-N-9防空导弹(SAM)垂直发射架


右侧武器位置 [size=90%]
[size=90%]
紫:四门30 mm 格林机炮 [size=90%]
红:两门SA-N-4防空导弹(SAM) [size=90%]
绿:20枚SS-N-19巡航导弹 [size=90%]
蓝:12枚SA-N-6防空导弹 [size=90%]
黄:两门SS-N-14反潜导弹[size=90%]


[size=+2]无畏级驱逐舰
[size=90%]
该级舰的2个机库是并排布置的,用倾斜升降坡道与飞行甲板相连。舰上设有三防(核生化)和损管设备及海上补给装置。安装了主动减摇装置,箔条诱饵发射装置位于前桅的两侧和鱼雷发射管的内侧。“笼瓶”(CAGEFLASH)天线安装在主桅架上以及机库顶桅杆上。有迹象表明在SS-N-14发射装置的下发射管上有核武器释放机构或保险装置。
满载排水量:8500t。
标准排水量:6700t。
舰总长:163.5m。
舰宽:19.3m。
吃水:7.5m。
飞行甲板:长20m,宽18m。
航速:29kh。
续航力:2600nmile/30kn,7700nmile/18kn。
人员编制:249人(其中29名军官)。
动力装置:COGAG。2台燃气轮机,功率40.8MW。2台燃气轮机,功率10MW;双轴。
导弹:8座SA-N-9“长手套”舰对空导弹垂直发射装置,指令制导,主动雷达寻的,射程12km,飞行速度2Ma,战斗部重15kg,射高3.4~12192m,64枚导弹,4个发射通道。这些发射装置均布置在船体结构内部,用1.8m直径的盖板盖住。其中,4座位于首楼上;2座位于鱼雷发射管之间;2座位于后甲板室前端的反潜深弹发射指之间。
2座四联装彩虹设计局(RADUGA)SS-N-14“石英”反潜/反舰导弹发射装置,指令制导,射程55km,飞行速度0.95Ma,战斗部为5kt当量的核弹头或40型鱼雷或E53-72型鱼雷。若换装舰对舰导弹,其射程为35km,战斗部重500kg。                 
舰炮:2座100mm/59火炮,仰角85°,射速60发/min,射程15km,弹重16kg。4座AK63030mm/65火炮,每座6管,仰角85°,射速3000发/min,射程2km。                 
鱼雷:2座四联装533mm鱼雷发射管。发射53cm鱼雷。
反潜深弹:2座RBU6000型12管回转式反潜深弹发射装置,射程6000m,弹重3lkg,
水雷:布放26枚水雷的布雷轨。               
对抗措施:2座PK-2和8座PK-10箔条诱饵发射装置。美国气幕型降噪装置。2部“足球”B(“列夫琴科海军上将”号以后舰),2部“酒杯”(电子侦察设备),6部“半杯”激光报警器(“列夫琴科海军上将”号以后舰),2部“坐钟”(电子干扰设备):               
火控系统:MP145雷达和光电系统。2部“冠钟”和“圆屋”C数据链。
雷达:对空搜索――“支柱对”雷达,F波段。“顶板”三坐标雷达,D/E波段。
对海搜索――3部“棕榈叶”雷达,I波段。
火控――2部“眼窝”雷达,F波段(用于指控SS-N-14导弹)。2部“十字剑”雷达,K波段(用于指控SA-N-9导弹)。“鸢声”雷达,H/I/K波段(用于指控100mm舰炮)。2部“低音帐篷”雷达,H/I/K波段(用于指控30mm舰炮)。                 
“塔康"――2部“圆屋”战术导航系统。
敌我识别――“盐罐”A和B型,“箱杆”A和B型。
舰载机进场控制系统――“防蝇纱”B(安在右舷机库)。2部“蝇钉”(nySpike):
声呐:“马颚”(“多项式”POLINOM)主动搜索与攻击舰壳声呐,低/中频。“牝马尾(鼠尾)”主动搜索可变深声呐,中频。                 
直升机:2架卡-27“蜗牛”A直升机。
               
              
               
              
               


“提康德罗加”级导弹巡洋舰
“提康德罗加”级导弹巡洋舰
  美国海军的"提康德罗加"级导弹巡洋舰可谓名震天下。它头上戴有多顶"桂冠":诸如"当代最先进的巡洋舰"、"具有划时代的战斗力和生命力"等等。而这些美称的得来是因为该级舰装备了极为先进的"宙斯盾"防空系统。众所周知,美国巡洋舰的首要任务是为它庞大的航母编队提供有效的空中保护。但是,在冷战时期,面对前苏联大量反舰导弹的"饱和攻击",各种传统的防空装备已有利不从心之感。于是,美国海军开始发展革命性的"宙斯盾"防空系统,该系统可以对从潜艇、飞机和水面战舰上各个方向袭来的大批导弹进行及时探测并有效地应对。这是当代巡洋舰乃至当代水面舰艇的防空能力飞跃般提高的一个划时代的标志。
  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是当今美国海军最具效能的武器系统之一,其主要任务是为航舰战斗群提供足够的防空及反舰导弹能力。此外,提康德罗加级亦具有全面性的反潜能力。然而这样优秀的武器系统价格当然不低:每艘单价约为106500万美金。
  第一艘提康德罗加号(CG47)于1980年1月开工,并在三年后完工,至今美国国会已批准建造了27艘。这些巡洋舰舰的任务取向如前段所述,为13支航舰战斗群执行对空警戒及摧毁来袭的反舰导弹。最初美国打算建造一种核动力巡洋舰--类似改良过的维吉尼亚级作为航舰的护卫舰,不过由于核动力系统的造价过于庞大,再加上神盾战斗系统的出现,这项计划终遭取消。提康德罗加级是以史普鲁恩斯级驱逐舰的设计为基础,使用同样的船体,并使用加长型的燃气涡轮机,也因此减少了许多的设计经费。为了装设神盾/SPY-1系统,上部构造较史普鲁恩斯级扩大了许多,其上设有4具固定的阵列雷达天线,两具在前部,两具在后部。每具雷达天线由4100个发射元件组成,4具雷达天线皆由UYK-1电脑控制,可归纳并区分被追踪目标的先后顺序。
  神盾系统曾于80年代中后期在利比亚海域展现了其优异的性能,大量减少利比亚战机对美国特遣舰队执行战斗空中巡逻任务的次数,并在厄多拉多峡谷行动中,协助美军自空中及航舰对利比亚所发动的攻击。神盾系统较先前其他雷达系统最大的改进在于其广泛的搜索距离,如此可使本身有更多的时间做出适当的反应,并可迅速将相关资料传送至附近的友舰上,不过若作战区域过于接近海岸,神盾系统的早期预警能力会略受影响。
  提康德罗加级尚在建造时,其舰体设计曾经过一系列的更改,以增加航行时的耐海性,由于提康德罗加级的吃水较史普鲁恩斯级深了许多,因此在舰首加装了挡板以减少波浪打上甲板的机会,其余改良尚有将烟囱加高等。
  舰上的长程防空武器为标准二型中程防空,并在任何时候皆拥有可同时控制至多18枚导弹的能力,且另有4枚处于随时待射的状态。近接防御武器为2具Mk 15方阵近迫武器系统,每具的射速可达每分钟3000发。舰上两门Mk 45127毫米炮仅能实施面对面攻击,而不具有防空能力,每门的射速为一分钟20发。

[ 本帖最后由 魔天道 于 2008-11-27 00:00 编辑 ]
2008-11-25 21:00:52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如前所述,该级舰的最引人注目之处就是"宙斯盾"系统。它由六大部分组成:相控阵雷达、指挥决策系统、武器控制系统、导弹火控系统、导弹发射系统及战备检查系统。相控阵雷达天线与传统的雷达天线迥异,它不需要机械转动,而是由4块平面天线阵组成。每个天线阵面可覆盖90度以上的方位角和高低角。每个天线阵面像蜻蜒的复眼那样,由4480个辐射单元组成,并通过计算机对各辐射单元进行相位控制,定时发射出雷达波束以搜索目标。即使其中一个天线阵面瘫痪,搜索区也只是减少四分之一,整个雷达系统仍可继续工作。一旦探测到目标,计算机会立即指令实施跟踪,同时把目标数据送入指挥决策系统进行敌我识别、威胁评估等,并将结果输入火力控制系统;火控系统自动编制拦截程序,迅速将参数传给导弹。该系统能识别和跟踪数百个空中目标,并计算出其飞行轨迹,同时进行舰空导弹的中继制导。

  "提康德罗加级"导弹巡洋舰是当今美国海军最具效能的武器系统之一,它具有全面而均衡的作战能力:"宙斯盾"为它提供了严密的防空天网,"战斧"又使它成为一柄犀利的进攻之剑。随着新世纪的到来,这个在世界海军中令人瞩目的"天之骄子",将做为美国海军的中坚,继续在蓝色的大洋中纵横驰骋。

  ★基本性能

  该级舰的舰体实际上与美国海军"斯普鲁恩斯"级驱逐舰相同,只是没有稳定鳍,在重要部位加装了"凯芙拉"装甲。舰长172.8米,宽16.8 米,吃水9.5米;轻载排水量7015吨,满载排水量9500吨。它采用4座LM-2500燃气轮机,总功率86000马力,续航力6000海里/20 节。全舰舰员358人,其中军官24名。排水量:基淮7015吨,满载9407吨至9590吨。

  ★武器装备

  ·防空:MK-41VLS系统共可混装"标准"和"战斧"导弹122枚,视所执行的具体任务而定,一般情况下以"标准SM-2MR"为主。该弹为指令加惯性制导,半主动雷达寻的,2马赫时射程73千米。现正准备用该装置发射改进型"海麻雀"舰空导弹,以提高该级舰的近程防空能力。2座美舰标准的 MK-15型20mm六管"密集阵"炮用于末端反导。不过,从2001年起,拟由更先进的"拉姆"导弹取代"密集阵"系统。另外,它还装有2座25mm炮和4挺12.7mm机枪用于日常警戒。  

  ·对陆:自从"战斧"舰射巡航导弹上舰后,打击陆上目标便成为该级舰的重要作战使命。"战斧"导弹射程分为1300公里(C型和D型)与 1853公里(C型BLOCK3),速度0.7马赫,战斗部质量为454千克,或347千克聚能装药。首尾各有127mm火炮一座,射程27公里,其改进型拟于2002年上舰,采用ERGM远程GPS制导炮弹,射程140公里,命中精度10米。

  ·反舰:2座四联装"捕鲸叉"反舰导弹发射装置,主动雷达寻的,0.9马赫时射程130公里,战斗部质量227千克,是西方海军通用的反舰导弹。

  ·反潜:中远程主要依靠2架SH-60"海鹰"LAMPSⅢ型反潜直升机。自身防御则为2座3联装MK-32型324mm鱼雷发射管,备有36 枚MK46-5(射程11千米/40节,战雷头44千克)反潜鱼雷;或新一代MK-50反潜鱼雷(15千米/50节,战斗部45千克聚能装药)。

  ★电子装备

  ·作战控制系统:1996年至2007年将装备CEC集中电子控制系统和NTDS海军战术数据系统(带4A、11、14号数据链);其它有JMCIS和16号数据链及计划安装的22号数据链。

  ·雷达:除SPY-1A/B相控阵雷达外,还有SPS-49(V)7/8远程对空雷达(C/D波段,探测距离457公里)、SPS-55对海雷达和SPQ-9A、SPG-62火控雷达等。

  ·电子战装备:SLQ-32V(3),用于电子干扰和电子欺骗。另有8座MK-36(2)型6管干扰弹发射装置,发射红外和箔条弹,射程4千米。对付鱼雷,则有SLQ-25"水精"拖曳式鱼雷诱饵。

  ·声呐:SQQ-89(V)3系统,包括SQS-53B/主动式舰壳声呐和SQR-19被动式拖曳声呐。



美国“阿利·伯克”级导弹驱逐舰

      
            
                 

            

  DDG-51“阿利·伯克”级导弹驱逐舰,在世界海军中可谓是声名显赫。它是世界上第一艘装备“宙斯盾”系统并全面采用隐形设计的驱逐舰,武器装备、电子装备高度智能化,具有对陆、对海、对空和反潜的全面作战能力,代表了美国海军驱逐舰的最高水平,堪称尖端之舰,典范之作,是当代水面舰艇当之无愧的“代表作”。

  该级首舰“阿利·伯克”号于1988年12月开工,1991年7月正式服役。这是一个兴旺的大家族,不仅建造数量大,而且型号也多,所以又分为几个子级(或称“批”):DDG-51Ⅰ型(该批共建21艘,DDG-51--71)、DDG-51Ⅱ型(该批共建7艘,DDG-72--78,首舰“马汉”号1997年10月服役)和DDG-51ⅡA型(计划建造10艘,首舰DDG-79“奥斯汀”号已于2000年服役),未来可能还将会有新的型别。它们都具有相同的舰体和动力装置,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武器装备的改进和更多高新技术的应用。


            
               
            
  ★总体性能 

  全长153.8米,(ⅡA型为155.3米),宽20.4米,吃水6.3米,满载排水量8422吨(为9033吨、ⅡA型为9217吨)。主机为4台LM-2500燃汽轮机,总功率10.5万马力,最大航速32节,续航力4400海里/20节。舰员编制303人(ⅡA型380人),其中军官23人(ⅡA型32人)。

  该级舰一改驱逐舰传统的瘦长舰型,采用了一种少见的宽短线型,长宽比只有7.5。这种线型具有极佳的适航性、抗风浪稳性和机动性,能在恶劣海况下保持高速航行,横摇和纵摇极小。它也是美国海军按隐身要求设计的第一型水面舰艇。首先,舰体和上层建筑均为倾斜面,以大幅减弱回波信号。其次在烟囱的排烟管末段安装红外抑制装置,以降低红外辐射量。再就是在机舱段的舰体外表装设“气幕降噪”管路,以降低辐射噪声。

  为了提高舰的生命力,在设计中充分考虑了减轻战损和在战损情况下保持战斗力的措施。它的作战和通信中心都在主舰体内,重要舱室都敷设了“凯芙拉”装甲;全舰装设了三防用的过滤通风系统,这在美国舰艇上是第一次。所有舱室都采取增压措施,重要系统均有抗冲击加固,能经受水下和空中爆炸的冲击效应。

  该级舰最引人注目之处当然是著名的“宙斯盾”系统。该系统包括:SPY-1D相控阵雷达,SPG-62防空导弹火控雷达,MK-41导弹垂直发射系统,UYK-43计算机,MK-2显示系统,MK-34火炮武器系统,轻型机载多用途系统及全球定位系统。全系统核心是SPY-1D相控阵雷达。它的天线由四块八角形的固定式辐射阵面构成,工作时借助于计算机对各阵面上的发射单元进行360度的相位扫描,不仅速度快、精度高,而且仅一部雷达就可完成探测、跟踪、制导等多种功能,可以同时搜索和跟踪上百个空中和水面目标。该雷达的工作参数可以迅速变换,具有极强的抗干扰能力,还能消除海面杂波的影响,可以有效探测掠海飞行的超低空目标。

  ★武器装备

  ·对陆:由MK-41系统垂直发射的“战斧”巡航导弹,分为对地攻击型和反舰型。其中对地型又分为核装药型和常规弹头型。核装药型射程为2500公里,命中误差为80米;常规弹头型射程为1300公里,命中误差仅为10米。

  ·反舰:主要为四联装“捕鲸叉”反舰导弹发射装置2座。(ⅡA型将取消该系统)该弹0.9马赫时射程130公里,主动雷达寻的。另有127mm全自动炮1座,射程27公里。

  ·防空:由MK-41系统垂直发射的“标准Ⅱ”防空导弹。MK-41系统首尾各有1座,载弹量分别为29枚和61枚(ⅡA型为32枚和64枚)。该系统视作战任务决定“战斧”和“标准Ⅱ”和“阿斯洛克”的装弹量,但无疑以“标准Ⅱ”为主。该弹为指令加惯性制导,半主动雷达寻的,2马赫时射程73千米。末端防御为2座6管“密集阵”系统,射程2千米。另外,ⅡA型将增加用MK-41发射的改进型“海麻雀”近防导弹,该弹长3.7米,重282千克,射程30千米,机动过载50g,速度比原型提高1倍,可拦截超音速反舰导弹,在1个MK-41垂直发射系统的标准贮运发射箱中可装载4枚,这将使该级舰近程反导能力大为提高。

  ·反潜:在Ⅰ型和Ⅱ型中没有直升机机库,没有驻舰直升机,仅有降落平台和油、弹补给设施,这不能不损害其反潜能力。在ⅡA型舰上将设双直升机库,使其可以携载2架SH-60B/F直升机,反潜能力得到极大提高。利用MK-41系统,该级舰还可发射“阿斯洛克”反潜导弹。值得一提的是,垂直发射的“阿斯洛克”射程增加到20公里。在自身防御方面,它采用2座MK-32-3型324mm鱼雷发射装置,发射MK-46或MK-50型反潜鱼雷。 

  ★电子装备

  ·雷达:1部SPY-1D型相控阵雷达,ⅡA型为SPY-1D(V)型(带跟踪起始处理器),兼有对空搜索和火控任务。对海搜索为1部SPS-67(V)3型,火控为SPG-62型,用于“标准Ⅱ”防空导弹末制导。战术空中导航雷达为URN-25型。

  ·电子设备:作战数据系统为NTDS-5带4A、11、14号数据链,Ⅱ型和ⅡA型为TADI×B和战术数据交换或16号数据链。电子战为SLQ-32(V)2型,Ⅱ型和ⅡA型为SLQ-32(V)3型。三批舰均备有2座超速散射箔条发射器和1座“水精”鱼雷诱饵装置。

  ·声呐:SQS-53C型球首声呐和SQR-19型被动式拖曳声呐。ⅡA型取消了SQR-19声呐。
     
  在这里还要特别介绍一下DDG-51ⅡA级。该级舰是在冷战结束后,美国海军战略调整的产物。由于其战略重点从“两强全球对抗”变化为“地区冲突”,从“海上决战”变为“沿海对陆支援”,所以要求新舰应具备远距离续航、浅海反水雷、对陆打击和联合作战能力。为此,该级舰取消了“捕鲸叉”反舰导弹,增设了双直升机库,增加了导弹载量,并采用了诸如抗爆炸气浪冲击舱壁、先进的推进器装置、区域式配电系统、综合生存能力管理系统和光纤数据多路传输系统等一系列高新技术。可以相信,堪称杰作的“阿利·伯克”级导弹驱逐舰将在21世纪大展雄风。

  




。。。。。。。。。。
FFG-7“奥利弗·佩里”级护卫舰Oliver Hazard Perry,又称“佩里”级  名称类似的武器有:FFG-7“奥利弗·佩里”加长级护卫舰 。  “奥利弗·佩里”级是二次大战后护卫舰中建造数量最多的一级护卫舰,一共51艘,其中30艘由于改进而加长了舰体,也被称为“奥利弗·佩里”加长级。很多该级舰从美国海军退役后,被转卖给其它国家继续服役。
  

发展概况
  “佩里”级是60年代和70年代初建造的大量护卫舰的继续,着重强调反舰和防空能力,主要使命任务是为两栖特混舰队、海上补给编队和军事运输提供反潜及对空、对海防御。
  首舰“奥利弗·佩里”号1975年6月开工,1976年9月下水,1977年12月完工。最后一艘舰(FFG-61号)于1989年8月建成服役。首舰造价4450万美元,1980财年每艘舰造价2亿美元。
  该级舰有不少经历了实战考验。1987年的两伊战争期间,“斯塔克”号FFG-31)于1987年5月17日在海湾被2枚“飞鱼”反舰导弹击中起火,暴露了该级舰的许多缺点。从那时起,在消防、损管原则、程序及设备等方面作了许多改进,以对付残余导弹燃料诱发的火灾。“斯塔克”号于1988年8月重新投入使用。1988年4月14日,“塞缪尔·B·罗伯茨”号FFG-58)在海湾触雷。该舰使用辅助推进装置抵巴林,经巴斯钢铁公司维修后于1989年11月返回舰队。该级舰中的14艘在1991年参加了海湾战争。

技术特点
  “佩里”级导弹护卫舰长宽比为9.48,在护卫舰中名列前茅,有利于提高航速。上层建筑占全舰总长的二分之一左右,高约5米,分上下两层,重要部位设有19毫米厚的“凯夫拉”装甲。尾部设有两个直升机库,中间有纵向通道相隔。每个机库长约16米,宽约6米。
  主动力采用全燃气轮机动力装置。燃气轮机装在箱体中,下有金属底座,两侧有隔音和吸音板,通过减振器和机座相连,通过弹性接头与进气、通风、排烟管连接。主推进装置为单轴、单桨。另外还设两个辅助推进系统,使舰具有良好的操纵性能、低速性能(3~7节)和可靠性。
  舰上设有Mk-13型“标准”Ⅰ区域防空导弹系统,从接收到信号到发射导弹只需10秒。该舰反潜和反舰能力也较强,装备了两架SH-60B反潜直升机。SH-60B能携带2条鱼雷和15个声呐浮标。直升机舰面设施包括有快速拉降装置和比较简易的拖曳装置。
  “佩里”级护卫舰居住性好,生活区人均面积达19.6平方米。舰长住舱为单人间,设有卫生间;军官住舱为双人间,双层铺,设有组合壁柜、洗脸池、办公桌、地毯;士官住舱为6人间,设有一个舒适的休息区和较大的卫生间;水兵住舱为大舱,住50多人。另外还有军官休息室、小休息区、水兵休息室、洗衣室等。
  “佩里”级护卫舰在设计中考虑了舰上维修方便,设备力求组件化,需要修理时能采取舰外供应整机更换、舰外修理方式。在布置上,也为设备的拆装、移动设计了最佳通路,搬运路线上设有架空轻便轨道、滑车等。主推进燃气轮机可由烟囱卸出,在40小时内完成拆卸与更换。

部署及改装情况
  为了提高“佩里”级护卫舰现代作战能力,部分“佩里”级经过了现代化改装。为了加装直升机着舰系统,舰的尾封板增加了1个角度(在水线和尾突之间向后倾斜45度角),因而使整个舰体加长了2.4米,成为“奥利弗·佩里”加长级。
  LAMPS Ⅲ直升机支援设施和着舰系统在FFG-36号及后继舰建造时即已装上。其它舰也均返厂先后安装LAMPSⅢ直升机支援设施和着舰系统。为探测水雷而换装了SQS-56舰壳声呐,加装了SQR-19拖曳线列阵声呐,以提高对水下目标的探测能力。

武器装备
  直升机:2架SH-60B LAMPSⅢ直升机,后备役舰上为2架SH-2G LAMPSⅠ直升机。
  导弹:1座单臂Mk-13-4型两用导弹发射架,可发射“标准”Ⅰ舰空导弹(备弹36枚)和“鱼叉”反舰导弹(备弹4枚)
  舰炮:1座Mk-75/O型76毫米舰炮,1座Mk-15“密集阵”近防武器系统,2座Mk-38型25毫米舰炮(必要时装),4挺12.7毫米机枪.
  鱼雷:2座三联装Mk-32 Mod 5型324毫米鱼雷发射装置,备24条Mk-46 Mod 5型反潜鱼雷或Mk-50型反潜鱼雷。
  雷达:SPS-49(Ⅴ)4或(Ⅴ)5型对空搜索雷达,SPS-55型对海搜索雷达,Mk-92-2型火控雷达,STIR型火控雷达(改装舰用SPG-60),URN-25型“塔康”战术导航系统,MkⅫAIMS UPX-29型敌我识别雷达。
  声呐:SQS-56型舰壳声呐,SQR-19被动拖曳阵声呐。
  电子战:2座洛拉尔·海柯公司的Mk-36型6管固定式SRBOC诱饵发射装置,SLQ-25“水精”拖曳式鱼雷诱饵,SLQ-32(Ⅴ)2型组合式雷达预警、干扰和欺骗系统。
  指挥控制:海军战术数据系统,11、14号数据链(后备役舰上只有14号);SSR-1、WSC-3(UHF)卫星通信系统,3台UYK-7(Ⅴ)型计算机。
标准排水量:2750吨
满载排水量:3638吨
舰长:135.6米
舰宽:13.7米
吃水:7.5米
发动机功率:30.59兆瓦
最高航速:29节
经济航速:20节
续航力:4500海里
船员:200人
直升机:2架
现役数量:6艘
建造数量:21艘
动力装置:2台LM-2500燃气轮机
推进器:单轴,1个直径为5.05米5叶可调距螺旋桨
舰艇吃水:4.5/7.5(声呐)
舰员:200人(军官15,航空人员19人)
辅助推进装置:2台可收放的辅助推进装置,484千瓦,用于主推进装置受损时的备用动力。
                               


[ 本帖最后由 魔天道 于 2008-11-27 00:14 编辑 ]
2008-11-25 21:01:31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占楼。。。。  
2008-11-25 21:04:19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我求求你大哥 给我换张054A的行不?

[ 本帖最后由 ty414 于 2008-11-25 22:20 编辑 ]
5x596b5.jpg
2008-11-25 22:15:51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我要171…………
2008-11-25 23:50:04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海上提款机报名
2008-11-25 23:51:16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hehe  强大啊(rf2rf)
2008-11-25 23:55:31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有前途~~~~来个详细参数介绍~~回来受精~~
2008-11-26 00:01:49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054A   


在中国海军新世纪露面的新型水面舰艇中,“江凯”型护卫舰直被外界关注。虽然其吨位小于168、170型驱逐舰,但其设计却要比新型驱逐舰前卫得多.特别是隐身设计代表了中国军工企业的最高技术水平。            
  
            
    在很长时间里,“江凯”型公开露面的只有舷号为525、526的两艘舰,这意味着中国海军是将这两艘舰作为试验舰对待,以验证新技术在水而舰艇上的实际应用。一旦中国海军对两舰的试验评估结果表示满意,那么这型外形漂亮、技术先进的新型护卫舰必定会批量建造。实际上,中国推出“江凯”型护卫舰并不只是为了验证新技术,而且还想将其发展成中型通用型水面舰艇,以弥补新型驱逐舰造价高、数量少的缺点.为中国海军增添一种能够批量装备、具有较强综合作战能力的有限远洋水面舰艇。
            
    2005年,中国在公开的展会上曾经两次展出过“江凯”改进型护卫舰的模型,其中一次是在当年的上海国际海事展览会上,由沪东中华造船厂展出:一次是当年在北京举办的国际雷达展览会上。返两次展出模型的差别很大.特别是舰桥前部的垂直发射系统截然不同,而从现在真正亮相的改型护卫舰外形看,明显与上海展出的那个模型更接近。说明沪东中华造船厂展示的方案得到了军方认可。
            
    与中国海军已经装备的“江凯”型护卫舰相比,新的“江凯”改型护卫舰在外形结构上大致相同.仍采用船楼型舰型、光滑整洁的隐身舰体、小楔形尾和一座与舰体连为一体的直升机机库,飞行甲板上有着舰装置;横向翻面为桥V型.长宽比较小,估计只有8.5左右。虽然这种艇型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舰艇航行时的阻力,影响舰艇的高速性.但能减轻舰体的横摇和纵摇.有良好的适航性。但是“江凯”改也与原来的“江凯”型护卫舰存在许多区别,如取消了“江凯”型护卫舰舰桥前部布置的8联装HHq-7舰空导弹发射装置及备用弹库的平台,增大了甲板的内部空问;舰首更加外飘.上面还设有呈弧线形的防浪板,既可减轻前甲板上浪,又有较好的隐身性;武器系统和雷达、电子系统的改变也较大,更加俄式化。估计“江凯”改型护卫舰的吨位也会比“江凯”型有所增加,满载排水量可能达3900吨以上.大大超过了中国早先设计建造的“旅大”级驱逐舰。
            
    “江凯”改型护卫舰的动力装置和“江凯”型相问,为柴-柴联合(coDAD)动力.发动机仍将采用4台MTU120163-TB92型高速柴油机,总输出功率为28400马力。这种柴油机是中国海军舰艇使用比较广泛的舰用动力装置,性能成熟可靠。由于“江凯”改吨位增加,而动力未变所以其最大航速估计将略小于“江凯”型.不会超过28节。这也表明中国海军在水面舰艇设计上彻底抛弃了以往过于注重高航速的陈旧思想,转而将重点放在提高对远海作战影响更大的适航能力和续航力上。
            
武器系统
            
    “江凯”型护卫舰是型以反潜为主的护卫舭,舰载的HHQ一7防空导弹只具备点防空能力。而“江凯”政的武器系统除了保留相同的反潜、反舰武器外,还特别加强了防空武器系统.从而成为一型以防空为主的通用型护卫舰。
            
  
            
    一。舰空导弹“江凯”改型护卫舰最引人注目之处就是在舰桥前面的平台上布置了4座8单元垂直发射系统.这也是中国海军第一次在护卫舰上装备垂直发射系统。从外形上看.这种垂直发射系统与美国MK41极为相似,只是排列方式为纵向而不是像美国海军舰艇那样的横向持列。此外,这种垂直发射系统也像美国海军“伯克”nA级的MK4l那样未设吊弹机构,所以可装填导弹的单元数量应是32个。
            
    “江凯”教型护卫舰采用的髋空导弹是中国在俄罗斯9M317(北约编号sA H 12)导弹基础上研制的,可打击飞机,战术弹道导弹、巡航导弹、战术空射导弹、直升机和无人机等多种目标。由于倾斜发射的sA-N-12是从发射架上直接点火发射的,所以将其改为垂直发射型无疑会采用热发射形式。由此说明中国现在完全掌握了两种垂直发射的技术(170、171驱逐舰的舰空导弹垂直发射系统为冷发射形式),下一步要做的只是使垂直发射系统在技术上更加完善和可靠。
            
    据称,该垂直发射型舰空导弹采用半主动雷选制导,弹长5.55米,弹径0.4米,翼展O.86米,弹重71.5千克.最大速度4马赫.最大射程42千米.有效射高1O~17000米.机动过载24g,战斗部为破片杀伤式.重70千克,采用近作引信及触发引信,杀伤半径达l8米。由于该导弹采用弧形弹道拦截超低空目标,可有效地消除海面杂波及镜像多路径效应对导弹制导的影响,田此其有f!截掠姆反舰导弹的能力。在两枚导弹拦截一个目标的情况下.对飞机的命中率高选96%,对反舰导弹的命中率最大可达到86%左右。
            
    在实际对空作战时,“江凯”改护卫舰上的舰空导弹可与170、171号驱遂舰上的远程舰空导弹配合使用。弥补后肯杀伤近界太的缺点。极太地减轻168、169号以及“现代”级驱逐舰所承担的编队中程防守压力。同时,“江凯”改型护卫舰的出现也将使中国海军编队的防空火力层次更趋完普,火力强度得到大幅增强。
            
   一、舰炮:“江凯”改型护卫舰没有像“江凯”型那样采用中国海军大量装备的100毫米隐身舰炮,而是在舰首装备了一座新型76毫米单管隐身舰炮。有人认为这种改变舰炮口径的原因是由于舰首垂直发射装置重量过大,以至该型舰被迫换装重量较轻的76毫米舰炮以避免舰首超重,但实际上这种说法只是一个重要原因,但更重要的原因可能还在于中国海军作战思想的变化,以前.中国海军只是在近岸作战,缺少中型以上舰艇.即使已有的中型舰艇也是在前苏联海军l珂类型舰艇基础上研制的。我们知道,前苏联海军中型水面舰艇强'阚近海(岸)防守,舰炮强调对海和对岸轰击,所以相对口径较大。但中国海军现在逐渐向远海作战发展,舰炮的对海功能已经让位于反舰导弹。而对岸火力支援也摒弃了让先进的驱护舰艇抵近滩头用舰炮轰击的做法。这样一来,全新的“江凯”改型护卫舰对100毫米以上的舰炮就没有需要的迫切性,而76毫米这样的中口径舰炮则具备体积较小、重量较轻、适装性好、射速快、时空性能好等特点.最终赢得了因中国海军作战思想改变而产生的“江凯”改型护卫舰的青睬。
            
  
            
    “江凯”改上的新型单76毫米舰炮是在俄罗斯AK-176M舰炮基础上改进而来的.两者在外观上的主要区别是中国的76毫米舰炮采用了多棱面隐身炮塔,其他性能应该基本相同。从现有资料看,俄罗斯AK-176M是一种全封闭式遥拧自动舰炮,由俯伸部分、炮架部分、供弹系统、瞄准随动系统、电气摔制系统等部分组成。舰炮有三种瞄准方式.包括采用火控系统韵全自动瞄准、采用KA-221型“聚光镜”瞄准具进行的半自动瞄准以及用双联瞄准装置进行的手动瞄准。AK-176M的电气控制系统主要由炮位控制箱、配电箱、起动控制箱、供弹控制箱、角度限制器等设备组成,用于完璃瞄准方式选择、供弹路线选择、控制方式选择(火控、熄位、瞄准)等各种控制功能。
            
    AK-176N堆高射速可达120~130发/分,接近AK-47突击步枪的战斗射速,单位时内可内具有极大的火力密度。不仅如此·AK一176M舰炮还有根强的持续打击能力,其弹链平台可储弹l 52发,采用炮管外壁套精式水冷系统,利用海水进行冷却,可进行70发连发射击.这在进行火力压制时十分重要,而且在射击间隙和射击完毕后还可对弹鼓快速补弹。AK-176M系统,双路供弹情况下,供弹速率可达l35发/分左右.完全满是舰炮最高射速的要求
            
    AK一176M艇炮的可靠性、环境适应能力和精度也相当不错。其机械部分的故障幸为0.2%,电气部分的平均无故障间隔时阿为300小时.这些指标都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炮塔上有多个维护门,维修人员可方便地出入,排除个机械故障一般只需10~12分钟,排除个电气故障(如随动系统中的故障) 一般需30分钟。
            
    AK-176M舰炮能在7级海情、-40~十50摄氏度的恶劣环境下正常工作。其千米连发立靶密集度指标小于2毫弧度,实际可达0.8毫弧度,高于西方海军广泛使用的奥托·梅拉腊76毫米超速舰炮。此外,AK-176M舰炮还具有炮弹初速高(98 0米/秒)、射程远(1 7 00 0米)等特点。
            
    “江凯”改型护卫舰的近防系统没有采用原“江凯”型的4座俄制AK-630M速射炮.而是采用中国自行研制的730型新型7管30毫米近防炮,安装数量及位置与168、169号驱逐舰相似(单舰装备2座,分别布置于烟囱两侧)。该炮最大射速可达4000发/分,并且配有I波段EFR-1跟踪雷达和辅助的OFC-3光电跟踪系统(包括l具热像仪、1个电视摄像机和1个撤光测距仪),可自动对来袭目标进行射击,整体性能超过了目前西方海军普遍装备的“密集阵”系统。与荷兰的“守门员”近防系统相当.具有很强的末端防空、反导能力。但是该炮投有配搜索雷达,困此缺乏多目标跟踪能力。
            
   三、反舰导弹:“江凯”改型护卫舰的反舰武器与“江凯”型相同,装各有2座四联装反舰导弹发射装置,采用的反舰导弹型号为c-803。该导弹现在已经成为中国海军最重要的反舰导弹,也是性能最好、攻击能力最强的反舰导弹之一.c一803延续了c-802的弹体气动布局,长度似乎比c_802更长,头部整流罩比c-802略为尖细.动力上保留了c-802的小型涡喷发动机.该导弹战斗仝重达850千克.采用重180千克的半穿甲战斗每,最大射程可选150千米以上,制导模式为自控+主动雷达末制导。单发命中率达95%以上。由于c_803改进了导引头撞索模式,并且加装有数据链天线。因此其抗干扰能力和突防能力都很强。
            
  
            
    四,反潜武器:“江凯”改型护卫舰装备的反潜武器与“江凯”型基本相同,主要包括反潜火箭发射装置、反潜鱼雷以及反潜直升机。
            
    在“江凯”改舰首主炮新装备的2座6联装反潜火箭发射装置虽然在西方舰艇上早已消失.但其具有使用简单、价格低廉、用途较广的特点,因此一直在中国海军护卫舰上得以保留。
            
    “江凯”改型护卫舰的鱼雷发射管装在舰体中后部两侧救生艇下力的活动盖扳内,三联装形式,用于发射324毫米轻型反潜鱼雷。执行中近程反潜任务。该型船的中远程反满任务由舰上搭载的反潜直升机执行,直升机型号应该是俄制卡-28,搭载数量为l架。k-28的主要装备包括搜索雷达、敌我识别器、雷达告警凡线、电子支援天线、声呐浮标、碰探仪、鱼雷、深水炸弹等.可在5级海况下起飞作战,作战半径达200千米.是目前世界上性能最好的舰载反潜直升机之一。此外.卡-28还可执行超视距引导、远程预警、侦察、补给等任务。
            
    “江凯”政型护卫舰直升机库顶部两侧各布置l座18管122毫米多用途火箭炮.其对岸及对舰射程1l千米.发射的箔条及红外干扰弹能在4千米外进行欺骗或冲淡式干扰,并能发射新型反角雷诱饵弹和拦截弹。
            
    雷达系统
            
    “江凯”改与“江凯”型护卫舰在雷达方面有很大不同,具有浓厚的俄罗斯风格.主要包括FregatM2EM(MR-710,北约代号“顶板”)对空对海搜索雷达、Min era-ME(北约代号“音乐台”)导弹制导雷达和H R g0(北约代号“前罩”)照射雷达。
            
    Freg8tM2EM“顶板”三坐标对空对海搜索雷达安装在“江凯”改型护卫舰主桅顶部,主要执行对空搜索任务,并为舰载防空系统进行目标搜索和跟踪。该雷达采用2个相同的维频扫单面阵缝障天线背靠背形式布置,方位机械式扫描,俯仰频扫和相控阵体制。使用倾斜背靠背方式能够使2个波段(E,H)工作的多波段雷达获得很好的探测和制导功能,弥补低空目标捕捉的不是,并且可以增加一定的探测距离,部分消除机械旋转带来的辐射干扰。“顶扳”雷达中时转速6转/分,作战时转速为12转/分,数据更新率为1次/2秒,可同时跟踪20个目标。据称。江凯”改型护卫舰L装备的是最新型的“顶扳”MAE-5.其发射功率比原有型号大了一倍.最大对空距离仍保持在300千米左右,但对现代战争的典型空中目标-雷达反射截面积2平方米的战斗机和0.l平方米的反舰导弹的探测距离提高了20%,分别达到230千米和50千米。“项扳”雷达不但具有对空搜索功能,还具有对海目标指示、敌我识别、空中交通管制等功能。此外,该雷达的抗十扰能力也很强,可在强电磁干扰环境下有效工作。
            
    “音乐台”制导雷达安装于“江凯”改型护卫眦的舰桥顶部。该雷达实际包括M㈣al—主动火控雷达和Mlneral—被动式目标指示雷达.前者工作在I波段.能够同时跟踪30个目标,指示距离为250千米,后者能够跟踪50个目标,工作波段涵盖I G.EF、D波段。目标指示距离可选450千米。“音乐台”雷达主要装备俄罗斯“现代”级和“无畏”级驱逐舰.用来给s s N 22“日炙”超音速反舰导弹提供制导.以减轻卡-27反潜直升机的中继制导负担,使卡-27能够更多地用于反潜作战。而从168、19等驱逐舰以及“江凯”改型护卫舰装备“音乐台”制导雷达的情况看。根显然已经解决了用该雷达制导中国制造的反舰导弹豹阿囊。
            
    “江凯”改型护卫舰在一体式主桅前各装有2部MP90“前罩”照射雷达.用于为舰空导弹提供制导信息。MR90雷达工作在H/I波段,每部能同时指示两个目标。不难看出,“江凯”改型护卫舰虽多可同时打击8个空中目标.具有很强的抗“饱和攻击”能力。
            
    “江凯”改型护卫舰在换装了俄系血统的雷达外,也保留了“江凯”型护卫舰烟囱上的球形天线罩(但罩内到底装有何种雷达.目前无法确知.估计可能是一种新型对海搜索雷达)、气象雷达以及RM 1290导航雷远。此外,该级护卫舰的直升机库上方中央位置还新增了个钟形天线罩,雷达型号应用途不详。
            
    作战指挥系统和数据链
            
    中国新建造的驱护舰艇部装有先进的作战指挥系统和数据链,极大地提高了备舰之间的信息感知能力和协同作战能力。“江凯”改可能采用了中国自行研制的zKJ-4B/6作战指挥系统和数据链,其中作战指挥系统采用分布式结构、多助能显控台、高速以太网和功能更强的数据总线。数据链件能不清楚,估计可能与168、1 70新型驱逐舰上的相例。
            
    声呐和电子设备
            
    “江凯”型是种具有很强反潜能力的护卫舰,除装备有较为完备的反潜武器外,连装有性能优异的搜潜声呐。“江凯”改型护p舰虽然侧重防空,但在反措能力上也没有忽视,据信仍装备有与“江凯”型相同的球鼻首声呐.但是否装备低频拖曳线列阵声呐还小能确定。不过,从中国海军面临的潜艇威胁及反满作战需求来看.该型舰应该装有拖啦线列阵声呐。
            
    “凯”改型护卫舰的电子战系统估计比“江凯”型更加先进,除922-1型雷达告警接收机和lIzl00型舰载电子对抗系统外.还包括其他新型电子战系统。
            
    “江凯’改型护卫舰的其它电子设备包括塔康天线,战术空中导航系统、光电火控系统、2个卫星通信天线(直开机库上方两侧球形物体)、多个鞭状通信天线等。此外,该型舰还在烟囱靠上方两侧新增了两个小型球形罩,不知内装何种电了设备。
            
    结 语
            
    总体来看,“江凯”改的武器系统、雷达度电子系统与“江凯”相比有了非常大的改变.综合作战能力与比其大得多的168号驱逐舰相当。特别是。江靓。改在采用垂直发射系统后.虽然火力通道数与168舰相同,但舰空导弹的发射速度却大大增加。在周边国家海军中,只有日本海上自卫队的“高波”级通用驱运舰综合作战能力可与“江凯”改型护卫舰相比,但装有MK-4I垂直发射系统的“高波“级驱逐舰发射的是“海麻雀”近程舰空导弹.而且限于雷达系统通道数而只能同时对付2个空中目标,防空能力远逊于“江凯”改型护卫舰。
            
    可以认为,“江凯”改型护卫舰的出现可能主要是为弥补防空型驱逐舰数量的不足。众所周知.驱逐舰的装备技术更复杂,造价也更昂贵,对现阶段的中国海军来说.还没有是够资金大量装备具有良好远海作战能力的新晕驱逐舰。在此情况下,遗价较低、作战能力较强的护卫舰无疑是中国海军的一个必然选择。尽管“江凯”改型护卫舰的续航力和自持力对远海作战来说还略显不是.但要满足中国海军目前以及今后相当一段时期内的作战需求还是合格的。

----------------------------------------------------------------------------------------------------------


“阿库拉”级攻击核潜艇
“阿库拉”级潜艇,是由苏联著名的“孔雀石”潜艇设计局在VIII型攻击核潜艇基础上发展出来的,属于前苏联第四代攻击核潜艇,其主要用途是消灭敌方各型潜艇,特别是弹道导弹核潜艇,摧毁敌方水面舰艇、陆上重要目标和布放水雷以及保交等众多任务。该级于1972年被批准建造,1981年首艇在共青城船厂正式开工建造,1984年12月30日进入苏联海军服役。由于性能优良,后续艇在共青城船厂和北德文斯克船厂同时开工建造,至今共建成服役了16艘。

“阿库拉”级攻击核潜艇
总体性能和特点:“阿库拉”级多用途攻击核潜艇,艇长115米,艇宽14米,吃水10.4米,其水上排水量7500吨,水下排水量9100吨,最大潜深超过650米,自持力100昼夜,人员编制84人。
“阿库拉”级采用了良好的水滴状外型,在艇体结构上为双壳体。里面一层为耐压壳体,用钛合金制造。钛合金的耐压壳能保证“阿库拉”级在深达650米左右的海底安然无恙。当年美国海军首次发现“阿库拉”级潜艇能够下潜到650米的水下时,竟然不知所措。因为即使在今天,世界上绝大多数反潜武器的打击深度和核潜艇的下潜深度均不超过500米。
“阿库拉”级潜艇从艇腊至艇艉共分有7个耐压舱:武器舱、指挥舱、前辅机舱、反应堆、后辅机舱、主电机舱和尾舱。它们严格按照不沉性标准设计,加强了全艇的抗沉性。通常一个舱进水,其照样能执行战斗任务,两至三个舱进水,潜艇还能在海上漂浮数小时,以供艇员逃生。“阿库拉”级潜艇水上排水量7500吨,水下排水量达9100吨,不但是俄罗斯排水量最大的攻击核潜艇,就是在当今世界现役核攻击潜艇当中,也是数一数二的。西方核浴艇的排水量,除了美国最新型的攻击核潜艇“海狼”9137吨的水下排水量和其不相上下外,其余都不及“阿库拉”级。它之所以要有这样大的排水量,是因为大的排水量可使舱室的容积得以扩大,艇上便可以装载更多的武器,更多的电子设备,采用功率更大的核动力装置,拥有更大的自给力等好处。
阿库拉”级攻击核潜艇
“阿库拉”级潜艇能够携带多达几十种型号的武器,均由艇脂的8具液压式多用途发射管发射。在这8具发射管中有4具口径为533毫米,它能够发射各种常规鱼雷,还能发射诸如SS—N—15型反潜导弹和SS—N—21型潜对地巡航导弹之类的武器。还有4具多用途发射管的口径是650毫米,它除了可以发射重型常规鱼雷外,也能发射先进的SS—N—16型远程反潜导弹等武器。另外,“阿库拉”级艇上的8具发射管也可以布放水雷,在执行布雷任务时,一次可携带多达60枚的各型水雷,水雷种类有:PMK—1型火箭上浮式反潜水雷、MSHM大陆架水雷和SMDM自航式沉底水雷等。从650毫米多用途发射管发射的SS—N—16型远程反潜导弹,是火箭与40型鱼雷相结合的一型武器,其全长6.5米,弹径0.65米,飞行速度3马赫,最大射程120千米,其战斗部为40型鱼雷,弹头重60公斤,最大射程17千米,航速46节,制导方式采用主/被动声自导。现今能与SS—N—16型远程反潜导弹相抗衡的同类武器,只有美国在研的“海长矛”反潜导弹,而时至今日“海长矛”反潜导弹还没列装。SS—N—21型潜对地巡航导弹,它可以从533毫米多用途发射管发射,主要用于攻击敌方境内的各种重要目标。当然也可攻击大型水面目标。该型导弹全长8.1米,最大直径O*5米,射程3000千米,命中精度45米,核装药时当量为20万吨,常规装药则为500公斤,动力装置为涡轮风扇发动机+固体火箭助推器,巡航速度0.6—O.7马赫,制导方式为惯性+地形匹配。其总体性能不次于美国的“战斧”式巡航导弹。在反潜鱼雷方面,“阿库拉”级潜艇携带的65型远程反潜反舰鱼雷,也是让西方海军“头痛”的众多俄式武器之一。该型鱼雷全长10米,直径0.65米,射程100千米,航速50节,作战深度950米。战斗部很可能是核装药,在水下,即使核弹头没有直接命中目标,甚至距离所攻击的目标数公里,都会将目标摧毁。另外,该鱼雷采用了先进的尾流自导+主动/被动声导的制导方式。目前具有以上先进性能的远程反潜反舰鱼雷只有俄罗斯一家。在水雷武器方面,以PMK—1型火箭上浮式反潜水雷为例,它是主动型水雷。当它探测到敌潜艇时,能自行推断出对方的航速、航向、潜深,并计算出最佳拦截弹道,接着其不待敌潜艇驶入其破坏范围,便自行以60米/秒的速度向目标发动攻击,PMK—1型火箭上浮式反潜主动水雷的战斗部装有400公斤的高性能炸药,其破坏力可想而知。在当今世界上还没有同类产品。
在建造4艘之后,苏联有关方面对其进行了名为“971现代化改装计划”,改进的重点依然是降低噪声,并适当增强了武器系统。改进后的“阿库拉”级II型艇比原型艇加长了5米,其噪声降低到了105分贝左右,攻击力比原型提高了约20%。II型艇的总体性能已高于美国海军现役主力、“洛杉矶”级核动力攻击潜艇的最新改进型,部分性能甚至达到了被美海军誉为“21世纪攻击潜艇”的海狼”级。“阿库拉”级II型艇共建造了11艘。苏联解体后,俄海军潜艇部队大量裁减装备,潜艇制造工业也处于一个极为艰难困苦的时代。尽管情况如此困窘,但鉴于“阿库拉”级的确是一型性能先进、用途广泛、可靠度高及有着重大改进潜力的多用途攻击核潜艇,所以俄海军不仅保留了“阿库拉”级全部15艘潜艇,目前还在继续建造性能更先进的“阿库拉”级III型艇。皿型艇的首艇“北德文斯克”已于1998年底完工,目前已加入俄海军潜艇部队。该型艇的总体性能可与美国“海狼”级相媲美,俄计划在财力允许的情况下建造7艘。
“阿库拉”级攻击核潜艇
主尺寸:艇长:111.7米、艇宽:13.5米、吃水:9.6米排水量:7900吨(水面)、12700(水下)动力:1座VM-5 190MWt压水堆1台GT3A蒸汽轮机4300马力航速:20节(水面)、35节(水下)潜深:600米艇员:62名(以上数据为“阿库拉”Ⅱ)
武器装备:4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用于发射SS-N-21远程巡航导弹(3000千米)、SS-N-15中程反潜导弹(50千米)和53型鱼雷;4具650毫米鱼雷发射管,用于发射SS-N-16远程反潜导弹(120千米)和65型鱼雷
电子设备:“鲨鱼鳃”主/被动搜索与攻击型低频艇壳声纳,“鼠叫”低/中频型主/被动搜索跟踪声纳,拖曳线列阵甚低频声纳;“魔伴”搜索雷达,“停车灯”侦察雷达等 。

[ 本帖最后由 魔天道 于 2008-12-1 22:27 编辑 ]
2008-11-26 01:33:10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给俺上个海盗船
2008-11-26 09:49:52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原帖由 魔天道 于 2008-11-26 01:33 发表






明日继续。。。。。。上面要求更换的我给你换掉。。。。。。。。



还有豆奶师兄呢??期待中~~~
2008-11-26 15:56:36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继续继续
2008-11-26 18:05:06

使用道具 举报

12345下一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新浪微博登陆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