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標題 : 幸福之道
近月來,許多社區都舉辦慈濟靜態展,一些學校的老師帶著學生,藉此戶外教學,鄰
里居民也前往參觀;在會場更備有菩提葉形的卡片,讓參觀者寫下心願或感想。
其中有個小學二年級的孩童,在卡片上寫著:我的心願,希望爸爸媽媽不要離婚,祝
福你們健康快樂。
慈濟志工看到這張卡片,感到很不捨,就前往學校拜訪老師,進一步了解這孩子的家
庭概況。原來他的父母於14歲時就結婚,如今孩子已就讀小學了,他們才20餘歲的年
紀。
年輕人心智尚未成熟,因故而鬧離婚;孩子會寫出這樣的心願,足見父母婚姻的破
裂,直接影響孩子的心。我們的志工即進行居家關懷,希望能圓滿這個孩子的心
願,讓他的父母能破鏡重圓。
這不但是一分社會關懷,也是社會教育。古時雖然早婚,但是有著深厚的家庭倫理觀
念維繫;現代人的道德觀念薄弱,常隨個人的喜好貿然行事,再加上缺乏對婚姻應有
的責任認知,以及教育下一代的成熟觀念,因此離婚率呈居高不下。
在大愛臺的「草根菩提」節目中,常可看到阿嬤、阿公老夫妻,即使一生操勞辛
苦,卻能同甘共苦,彼此扶持為家庭打拚,一同安享天年;反觀現代許多夫妻辛勤工
作,等到家庭經濟改善,反而無法和睦相處,動輒離婚乃至失去家庭和諧與幸福,實
令人惋惜。
猶記數十年前,我出家不久,在花蓮慈善寺講《地藏經》,當時有位年近60歲的婦人
與我分享,她因夫妻失和、家庭不睦,讓她心灰意冷之際而有意尋短;由於聽我講到
殺人是罪業,自殺更是罪加一等;因為自殺,不僅殺人還傷父母的心,再加一項不孝
之罪。
句句警醒她:尋短是錯誤的想法,也省思要改善夫妻的關係。所以當先生工作很晚才
返家,她就趕緊關懷先生是否尚未用餐,或是煮熱食。先生剛開始質疑她的心意,就
故意責罵她,甚至三番兩次刁難,她都一一忍下而且柔順相待。先生疑惑不解,就問
她:「怎麼都不發脾氣,妳有沒有不舒服?」太太就說:「我是真的要改變自己,不
再對你發脾氣了。」
不久先生也跟著她前來聽經,聽到結束時,夫妻倆已經會互道感恩、彼此疼惜,互許
走向圓滿的家庭。
可見人生的幸福,必須從個己做起;若能明白道理而力行不懈,自然能夠影響家
人,為家庭帶來幸福。父母是孩子的「模」,若給予完整的愛,孩子的人格就能健全
發展;個人的品格健全,家庭、社會就能和諧安樂。 |
2007-6-30 20:46:5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