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天接触到一些在这里呆了一段时间的留学生,或多或少表达出对法国人的不满。今天早上的一番对话,更让我思索良多:
Karen: 今天准备去哪啊
9:40 我: 今天有一场免费的交响音乐会,我们会去听
9:41 Karen: 哦,太高雅了
我: 又开唰了
9:44 巴黎就是这样子的,总有让你不离不弃的理由
9:45 Karen: 呵呵,我还是想家,想回中国,没觉得这有多好
我: 理解理解
9:46 Karen: 哈哈,这边也就是来看看,过眼云烟罢了
9:48 我: 坚定
Karen: 法国人除了走在路上问路,有些心好的人除了指给你,甚至会带你走一段之外,再没有什么其他值得人称赞的民族性格。
9:49 我: 哈哈
Karen: 做事邋遢,为人自私小气,老想占别人便宜。
我: 你把你的心留在国内了
9:50 Karen: 不是这样说,我带来了,也观察了,也体会了,城市文化是一方面,法国人的人品是另一方面。没感觉有太多值得称道的地方
9:51 我: 人都是一样的,而且有限性是首要特征
9:52 Karen: 在资本主义社会这种人性体现的更为明显
我: 哈哈
9:53 你回去以后,会很受欢迎的
Karen: 为什么这么说?
我: 因为你是西方的批评者
9:54 崇洋媚外在中国向来不受欢迎
Karen: 我不会主动去向每个认识我的人批评法国
我只不过在和你讨论而已
我: 我们的观点有所不同
9:56 1、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他不需要对别人负责。只要他没有侵犯别人,让别人满意不是他的义务。
Karen: 关键是侵犯了
9:59 我: 2、就单个的外国人而言,我不认为他们有多厉害或者深刻,但是他们受到国家严密的保护,他们才强大。
10:01 你在法国不愉快,我很抱歉,你要去改变
Karen: 不是,我挺愉快的,但这并不代表我不能客观的描述一些事实,这些事实不是我想出来的,是遇到的
我: 哈哈,遭遇的
10:03 我觉得有点问题:
1、以偏概全
2、勉为其难
10:04 Karen: 而你对巴黎,对法国整体的好感,可能更缘于你自发的对城市的干净等等整体带出来的。你和中国学生住在一起,真正和法国人生活学习的程度相对来说有限,所以,坦白的讲,我同意你的有些观点,但也有另外的一些其实不是客观的,更加带有你主观思考和肯定的意味。
我: 3、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10:06 我在中国也很少关注周边人的本性的,各过各的日子,旁人本来就没有义务让我满意,是不是?
10:08 人和自然的交流是本质的,人和人的交流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10:09 如果你用慈爱的眼光去看他们,他们立即变得可爱又可怜,面对生命的虚空,没有人可以独善其身
10:10 有人说,法国人容不下中国人,但是我觉得我容得下法国人,他们也就是我的礼物了
10:11 Karen: 只能这样跟你讲,一个人在顺利的时候看到的和感觉到的很有可能不是真实的,当然不代表全盘否定;但一个在不顺利的时候,看到的和感觉到的往往是真实的,是实际存在的。我说这个话并不代表我在这里不快活,我周边的朋友对我都很好。但这些不能干扰我清醒的头脑,尽管我基本上说都是比较顺利,但我能看到这些事情背后的一些问题,或者说一些人的本质。我其实不想拿中国和法国人比,他们有素质比中国人高的地方,但这并不代表整体的法国人不能有自私的民族性格。
我赶紧检查已经发表的全部文章,Dear Karen,我没有夸奖巴黎人啊!我欣赏这里的空气、蓝天、建筑、艺术、历史人文,赞赏这里的包容。但是我不了解法国人,也没有评价的意图。我会思考是怎样的民族特性让法国成为强国,成为花园,成为艺术中心,成为世界的画廊。我暂时还没有想清楚。
人习惯在心里给他人预设一个框架模版,称为心理预期,如果对象不符合,多少有些失望。国人的生活圈,左右上下制肘依附,对人对己都有一个模版。自己怎样做才能被人接受,或者别人怎样做才算上路,是一套复杂的功夫,经年日久已是炉火纯青。但是西人崇尚的是个人主义,互相尊重互不侵犯为处世规则,是不是要讨你喜欢不是他的事情。
西方倡导自由主义,捍卫个人权利,因此民间财富、文明的积累会更加容易。和此相对的是集体主义,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于是个体被消灭或处在随时可以被消灭的状态。但集体是一个缺少主体意识的抽象概念,导致社会效率低下,社会矛盾重重,自然资源和社会财富巨大浪费,文明难以积累。
我们从法国可以看出,西方的强大不是因为法国人比中国人聪明、勤劳。西方的高度文明和发达也并不意味着这是一个更加高级的社会,也不意味着西人有更加高尚的境界。我们看到的是,对个体的绝对的保护,最大程度保留了文明的成果。
在法国,一个人稍有一些成绩便被人纪念和称颂,而在中国,丁玲、巴金等老人去世以后,再也没有人格巨人出现。我在大学时候看的方方的《风景》,其眼光之超然脱俗,西人未必能比,如今也就做个作协主席,不再具有社会影响力。(在中国,社会影响力往往指活动能力,或者搞定事情的能力。我在这里说的是成为道德标竿的能力。就像贞德,让后人懂得挺起胸膛做人。)
人的社会应该是这样的,内心的声音、天性内在的道德标准不总是和外在冲突,听从内心便不用再感到恐惧,享受有限的生命不用附带让他人满意的义务。
1、慈爱
2、教堂音乐会
3、爱
4、回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