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1、为何何研究一个国家金融市场的形成要从资产货币化入手?
弄清一个国家金融市场的形成,必须从资产货币化过程入手。因为:
第一、资产货币化是金融市场形成的起点。如果不用货币去表示资产价值量的大小或财富能量的多少,那么,金融市场就成了无源之水,其所聚集、转换货币效应以及发挥其功能的作用也就谈不上;
第二、资产货币化过程,包含着金融市场形成、运行和发展的最基本原理;
第三、如果一个国家或经济社会的大量资产还处于非货币化状态,或货币化程度很低,那么,其金融市场的作用范围必然受到限制,其所反映的问题也缺乏代表性。
因此,为了深入了解金融市场的形成,必须从资产货币化问题开始。
2、资产的定义
所谓资产是由市场上的各类主体,包括个人、家庭、企业或政府单位等,拥有的能代表一定社会财富量的有形财产或无形权利。
资产与商品 这里,资产虽然包含全部的商品,但并不一定都是商品,因为许多财产从一开始就不是作为商品生产的,但它们又确实是社会经济财富的一部分,从而是一种资产,因此,资产的内涵比商品要宽得多,相当于财产概念,它既包括人们为自己以及不为交换而创造的经济财富,也包括专为交换而生产的商品财富。前者典型的例子中象我中商品经济仍未发展起来的僻远山区,农民创造的财富,可能大部分不是作为商品生产的,但我们不能说这部分不是社会总资产的一部分。
与会计学中资产概念的关系
这里的资产概念,不同于会计学上的资产概念。 会计学上的资产概念反映都是已经货币化后的财产,而这里所定义的资产概念却包括那些存在但至今仍没有用货币表示的财产。当然,不可否认,当社会总资产充分货币化后,二者基本可以同一。象西方发达国家,即基本不存在这两种不同意义上的“资产”。
二、资产货币化的定义
所谓资产货币化,简单地说,指资产由实物和未经货币度量的存在形态向用货币形态的转化。 即各类资产,不管它是有形资产还是无形资产,也不论它现在或将来是否实际地用于交换和流通,都借助于一定的方法(如资产评估)将之折算成一定的货币量,从而可用来进行交换和流通,并使其成为社会总货币资产量的一部分。
资产货币化包括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资产向商品转化,即首先将原来的纯粹的自然资产加以商品化,变成可交换的商品;第二阶段,经过商品交换过程,转化为货币资产。
不过,这里要注意的是,在现代市场经济社会里,资产商品化,并不一定要实际地发生交换过程。例如,一个农民,他有一栋百年老宅,这栋房屋在没有货币化处理之前,他根本没有想到该房屋究竟值多少钱,从而也没法计算他有多少可货币表示的资产。但是,现在,他为了准确地了解自己的资产总量,或者以便在适当的时候卖掉,于是他请评估机构进行评估,并得出了该房屋的货币价值量。此后,随着行情或环境的变化,这栋房屋的货币量也在变化,也许这个农民直到死时房屋都未卖掉。但不管怎样,这一过程,就是最简单的资产货币化过程。
上述农民的房屋在作出评估前后,其资产性质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在评估前,此农民的房屋纯粹是一种自然经济的实物资产,它既不在农民自己的货币资产计算范围之内,也不在国民收入核算之中,国家的货币发行和资产核算都没有包括该栋房屋。而在评估后,该房屋作为一种资产潜在地进入了房产市场,由市场外循环转化为市场内循环,同时,该房屋实际地代表着其所有者的一定量的货币收入,从而也成了国民收入或资产的一部分。
为了更明白些,我们不可妨作个比较。就是这栋农民的房屋,在中国若位于西部山区而不是城市内,在目前情形下,它是没有经过货币化处理的,它是中国仍未被货币化即仍处于自然经济运行状态下的一部分,从而被置中国货币经济运行之外,进而,它既未纳入中国国民收入核算的统计围,也不是中国发行货币和进行各种金融决策的根据。然而,假设现在这栋老宅不是在中国西部,而是在美国西部的加利福利亚,则情况不同了,由于美国搞了近两百年市场经济,其国土上的一草一木几乎都被充分货币化,因此,毫无例外,这栋农民的房屋早已是国民经济总体运行中的一部分,既构成该农民货币资产总量的一部分(还要交房产税或财产税呢!),也是国民生产总值中的一部分,进而参与整个货币经济运动过程中。
总之,资产货币化包括两方面的含义,即:一是首先将资产变成可用货币度量的资产,也即完成从非货币性、非商品性资产向货币资产转化;二是资产的实物或原生形态与价值形态相分离,并单独运行。比如,上述农民的房屋相当于100万元人民币,那么,这个农民现在就是百分富翁了,尽管此前此后他口袋并未多出100万元来,但经济学的意义上讲,他这100万元的资产成为潜在市场供给的一部分,无形中在参与市场流通,从而也就相当于这栋房屋(实质上是该资产的社会能量)已处在流动过程中了。
附录:经济货币化
所谓经济货币化是指经济过程通过货币来实现和推动。首先,商品生产要以货币流通为先导,货币是推动生产的重要杠杆。在生产要素商品化的前提下,生产者不首先掌握一定量的货币,生产要素的结合就不能实现,再生产就难以进行。货币数量的多少,也会对再生产产生重要影响。货币供应过少,产品不能实现,反之,货币供应过多,助长盲目采购、积压等。货币供应的结构与流向,代表了经济财富的分配,影响各类资产和生产要素在各部门的分配比例,从而影响各部门的协调发展。各种生产要素的价值,借助于货币来衡量,这是实现生产要素结合的一个重要前提。只有用统一的货币为尺度,才能比较各中生产要素在各部门、各经济主体投入的效益,从而选择确定最佳方案,提高经济效益。其次,在分配方面,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都需要借助于货币来进行。国家、企业、个人,都以货币形式参与国民收入的分配。经过分配,在流通领域形成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平衡。再次,在流通领域,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联结着生产与消费。
近年来,随着我国商品经济的发展,经济货币化过程大大加快了,尤其是农村经济的货币化方面,有了明显提高。货币收支结余增长速度远远超过货币收支的增长速度,反映了实物资产向货币资产转化进程的加快。货币资产是流动性最强的一种资产。货币是一般等价物,可以随时转化为其他各种资产。以货币形式保存财富最为方便。
三、资产货币化的作用
资产货币化化,在现化社会中比在传统社会中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
在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生产力的发展,致使人的物化取得了惊人的发展。人工形成的生产工具和其他条件,比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有了更大的份量。美国的资本价值(包括土地)相当于经济运转三年所创造的价值。这意味着人们在进行生产活动时,是在一种特殊便利的环境中进行的,可以在不同的方面利用过去积累起来的社会资产,这会大大地提高人们经济活动的效率。进而,如何提高对现有资产的利用率,对经济效率至关重要。
目前,我国的资产利用率很低,存在着大量的闲置物资和人力。目前,我国约有330-350万台金属切削机床,利用率只达50%左右;我国国有企业固定资产原值中,估计有效利用率只有三分之二,并且利用率呈现降低趋势。至于劳动力的闲置,现今我国无效劳动力达3000多万人。各种无形资产的利用就不用说了。
总之,从理论上讲,资产货币化后,资产的自然价值与其社会价值相分离,并使其社会价值所含的财富能量汇入到全社会的总能量之中,更有利它的流动,和发挥它们的效率。从我国现实的实际情况看,资产货币化可使闲置的资产得到充分利用,大大增强资产的流动性,进而促进资产利用率的提高。具体来说:
1、资产货币化可以变闲置资产为有用的资产。资产货币化,可以刺激人们盈利观念的兴起,刺激人们强化的增殖动机。当社会某一主体,或企业、或个人手中掌握一定量货币而不使用时,就意味着社会上有价值相等的商品物资无人购买、利用,从而处于闲置状态。如果闲置物资超过了社会必要的、正常的应付生产和市场供应之需的物资储备量,就意味着是一种浪费。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能充分发挥其效用。资产货币化,使资产所有者可以随时把货币抛放出去,收取利息。这将有助于带动闲置物资的运转。
从金融部门的角度看,通过各种途径,把闲置货币聚集起来,形成巨额的货币资财,贷放给一些企业,这些企业可以用货币去购买相应的处于闲置状态的物资,使之作为现实的生产要素发挥作用,由此相对扩大生产规模,进一步增加人们的收入,形成良性循环。而且,金融部门的这种聚资方式,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它并不影响企业和个人使用自己的资产。这是因为,客户在银行的存款,会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存款余额。存款人是此存彼取,此取彼存,而不会把存款提光。资产金融在不触动资产所有者的所有权的条件下,为充分利用这些资产提供了可能。
2、资产货币化可以促进资产的优化配置。不同企业乃至不同的个人,由于占有的生产技术条件、环境以及经营管理能力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决定了各自利用所占有的资产会产生极不相同的经济效益。由此产生了资产优化配置的要求。按照经济效益的原则,各资产所有者或占有者,并不要求直接使用各自的资产,直接使用各自资产有碍整个社会经济效益的提高。
资产的货币化,特别是开放金融市场,可以促资产向经济效益高的部门和企业流动,从而实现资产的优化配置。以股票为例,股票不能还本,如果股票不能买卖,那就意味着股份企业永久地占用了股票所有者的资产。如果股票所有者想更换自己的投资领域,选择盈利性更强的资产,就会遇到困难。为了不影响资产所有者调整自己的投资选择,通过开放金融市场,允许股票的自由买卖,可以保证所有者的优化选择权。由于形成了投资优化的重要机制。
3、资产货币化有利于组织社会大生产。
在社会化大生产,各部门、各企业乃至各个人分工协作的条件下,社会经济的运行并不象孤岛上的鲁滨逊活动那样表现得简单明了。社会产品几十万、几百万种,按照不同的规格、花色计算那就为数更多,更何况生产技术的不断变革还会引起生产与需要之间经常发生变化。除了这种技术性的问题之外,社会和经济运行的模糊性、不确定性,特别是社会产品是由众多的生产者生产和实现的,形成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这种利益关系的实现,如果在存在大量非货币资产的情况下,经济决策部门进宏观行调节平衡难免产生信息失真、调节不力、效率低下的状态。
反之,若通过广泛深入的资产货币化过程,那么全社会的资产总量与货币总量呈现出一种和谐的匹配和对应,资产的流动、组合与货币资产的聚集更加方便,于是,就为在全社会有效地动员资产进行优化配置提高了可能,从而极有利于进行社会化大生产。
而且,随着市场调节机制覆盖全社会的条件下,货币对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组织和调节作用还将进一步增强。市场竞争的优胜劣汰,使人们被迫依附于市场,而非行政权力,从而能有效地克服行政系统过多地参与资产分配而带来的弊端,减少权力机构运转的负荷和由于权力的过分集中所导致的社会腐败倾向。货币作用的扩大,有助于增强社会的自组织机能,帮助人们摆脱以往的依附关系。
4、资产货币化有利于社会进步。在存在大量非货币资产的实物经济时代,
往往,资产和机会的分配直接掌握在极少数管理者手中,这就切断了人们的选择与机会之间的直接联系,从而切断了人们之间选择的直接联系。以权力为中心的社会组合,使人们的现实利益集中体现于“官”职业上。人们要想取得机会,必须“眼睛向上”,取悦于“官”。机会的分配,往往并不取决于每个人的努力、能力,而是取决于掌握机会和命运的行政系统。这种特定的评价、分配方式,使个人潜能的普遍激发,常常系于领导者个人品行,而不是社会的各种直接需要。加之机会分配的人为平衡方式,也难以激发人们的潜能。于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缺乏活力,社会经济民主、自由和平等就不可能形成。
四、世界资产货币化的三种模式
世界上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金融市场形成过程不尽一致,大致可以分为三条道路或模式:
1、欧美式道路
直接通过市场化走上货币化道路。一种内源式道路
这些国家从自然经济进入商品经济社会时,一开始就走上了直接的市场化道路,货币在经济生活中的渗透力很强,基本上全部的社会财富和资产都被充分货币化了,再加上这些国家对货币所起的作用的抑制较少,因此,随着货币的资本化、资本的证券化趋势的加强,金融市场处于自然形成状态;
英国式道路
法国式道路
美国式道路
2、新兴工业化国家道路
外源式道路,特点是以外力为主。
本世纪中期开始实行工业化的搞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家,如南美及东南亚国家和地区,这些国家和地区的金融市场的形成中,外资的推动和拉动作用相当大,同时,各类资产基本上已被货币“浸泡”,打上了货币的烙印,从而金融市场基本可以反映本国财富和资产的总量。
3、原计划经济国家转制道路
小农经济——计划经济——市场经济
苏联式道路——突进式
中国式道路——渐进式
自本世纪80年代才开始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国家,包括原苏联解体后的各国,由于在一个世纪的社会主义建设中,货币和市场的作用被基本排斥,仅被作为一个记帐符号使用,资产的形成和定价由计划体制决定,因此,其资产不能反映市场价值及其本身所包含能量的大小,即社会实际创造财富和资产的数量与以货币表示的数量远不相符,这在中国尤其严重,进而,金融市场形成的基础簿弱,进程缓慢。
当然,在以上三种典型形态之外,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少数最落后国家,如非洲、南太平洋及亚洲中部的部分国家,那里还根本不具备形成金融市场的条件,因此,不在考察之列。 启示:不同国家的地理环境、文化传统及世界经济中心的转移对不同道路的形成具有决定性影响。 |
四、中国非货币资产的存在形态 从目前的经济史看,人类经济史上共存在三种情形下的非货币资产:
一是原始社会或自然条件下的非货币资产
二是市场经济不发达情况下的非货币资产
三是实行高度计划经济条件下的非货币资产。
从我国的具体情况看,由于这三种经济条件下在我国都存在,因此,各种非货币资产的形式在我国都存在。
一般来说,非货币资产,包括完全非货币资产和部分象征性货币资产而实质上的非货币资产。
完全非货币资产,指那些根本没有与货币发生关系的资产,象偏远山区农民家庭中的自给产品;所谓部分象征性货币资产,也即半货币化资产,或者未充分货币化的资产,即对其资产价值的评估和计量,只注意到它的一部分或一方面,象有些资产在出售时连其成本都未考虑,而随便作一个价出卖,这就属于此种情况。
目前,完全非货币资产主要存在于中国的广大落后农村和一些非经济部门;而象征性货币资产则广泛存在于各类工业企业之中,象不少被拍卖的国有企业,都只是象征性地作价。
实际上,这种情况在各发展中国家是普遍现象,是一个引起广泛重视的问题。
目前,我国的资产货币化程度应在60%左右.
在中国的非货币资产中,主要包括几个组成部分:
1、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及军队资产,以及大量的国有企业资产。建国以来逐步形成的各类国有企业、机关、事业、军队等单位和部门的资产未列入货币资产或未充分货币化的那一部分。在这些资产中,即使其中一部分在资产形成时是用货币计量的,有原值,但由于我国国有资产折旧制度不合理,计提的折旧费偏少,何况过去我国资产的定价缺少市场依据,是行政指令的产物,因此,象一些技术、建筑物、土地、设备、道路、防洪工程、灌溉工程等等,都未被计算在资产总值中或未充分估值。在这些资产中,还有不少是在义务劳动、社会主义劳动竞赛等形式下形成的,因此,无货币计量基础,难以货币化;
2、中国历史长期以来形成的各种无形资产,如声誉、品牌未得到充分估值,这其中,尤其是一些中华老字号和老品牌,未加以市场化、商品化,有的甚至被外国剽窃了。此外,还有中国历代文献的版权等;如中华武术、气功、各种音乐、文学、艺术品等。
3、历史遗留的生产和技术资产,及建国前没收的国民党政府资产和资本家的资产,如钢铁厂等;另外,还包括一些几千年来流传的古老技术,如陶瓷、宣纸、织锦、中医药、、食品、手工艺品等名牌的使用,等,都还未经受市场化的洗礼,都还没有用货币去计量;
4、历代形成的各种基础设施,如水库、水利灌溉设施、道路、森林绿化等,这些设施许多是在自然经济条件下形成的,没有估值,属于非货币资产;
5、历史文化资产。包括:表演娱乐、文学作品、文物(已发掘与未发掘、娱乐、历史著名事物如少林寺、人名如孔子。
6、自然资产。风景区、山、河、海、矿产资源等。
7、还有一些外国援助、引进的技术设备、知识、培训后的人才等资产,处于帐外或闲置状态,也属非货币资产之列;
8、统计遗漏的。由于理论和体制的原因,在中国原有统计体制下,所统计到的社会总资产只是实际总资产的一部分,大量非正式组织、个人的资产难以汇总,或无渠道统计上来。此外,由于受统计指标设计上的限制,一些非物质生产条件下形成的资产或其它形式的资产未被统计进去。
疑问:为什么中国有那么多非货币资产?
体制、观点、统计制度等
六、推进中国非货币资产货币化的途径
金融市场,从最根本的意义上,就是调动一切社会财富和资源去创造更多的财富。因此,为了使更多的闲置资源和非货币资产进入到市场中去流动和配置,就必须使其货币化。只有使其转化为货币资产,才能进一步变成资本,转化成投资,进而使它们带来价值,并增殖。
反过来说,一个国家的资产货币化是否充分,也是反映和衡量一个国家金融市场是否正式形成和成熟的重要标志。资产货币化不充分,就是金融市场不发达,金融市场的吸引力不强,辐射力小,难以充分发挥对各种生产要素的粘合作用及金融市场应有的功能。
这样的金融市场一定是一个不成熟的市场,发育不充分的市场。换言之,它只是一种市场的初级形态。而那些金融发达国家即已完成了资产货币化过程和经济货币化程度很高的国家,其金融市场就肯定发达,且相当成熟,从而金融市场的功能和作用就发挥得比较充分。
我国和其它一些发展中国家,由于市场经济建设刚开始,因此,暂处于资产货币化初期。 从我国的情况看,已经货币化的资产接近全国各种资产总量的三分之二。其中,从地区来看,各地又不平衡,如广东省的资产货币化已较充分,而内地省份则很慢。
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和市场化进程的加快,非货币资产正在加速向货币资产转化。
那么,在一个市场经济不发达的国家,如何将各种非货币资产逐步货币化并融到金融市场中去呢?途径主要有:
1、理论上应尽快弄清有关资产货币化与国民经济、金融市场等之间的关系,进而将这一问题提升到能否真正建成市场经济体制这一重要高度来认识;否则,一个国家的大量经济活动和资产都没有与货币发生关系,那还谈什么市场经济?而过去,我们经济理论研究在这一方面近乎空白,因此,应结合中国国情深入研究这一问题。此外,我们的决策层、研究人员、实际工作者,还要进一步转变观念,应进一步扩大商品化、货币化的范围和领域,以便使国家和社会的大量资产开发和利用起来。
2、加速市场化,加大瓦解自然经济地区的进程,大力促进全社会的各种资产和财富合理有效地流动和开发利用,尤其是要多引导货币对非开放区的渗透。例如,中央决定加快开发中西部,其实可以选择以加快资产货币化作为突破口;
3、大力引进外资。南美诸国和东南亚的市场化进程,在很大程度上得益国外货币资本的渗透。中国之所以存在大量非货币资产,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缺少新增货币的追加,从而缺少一种“货币拉力”或吸附力,将那些潜在的可货币化的资产加以转化。无疑,外资的进入,将可大大加快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资产货币化进程。沿海各省的许多地方,近十年来之所以出现资产高速货币化现象,主要是因为外资的渗透。形象地说,就是这些地方每一块土地上追加的货币多了,进而就把原来那些没有货币化的资产,如基础设施等,加以货币化了。从这个意义上,中国的许多领域、行业、部门、地区还可以大量引进外资,例如,扩大外资对第三产业的投资范围,放宽外资对文化、服务、旅游、教育等领域的限制。当然,这里还有一些技术性细节性问题还有待研究。
4、多方采取措施,盘活各种死的或长期闲置的资产,例如,对历史上几千年积累下来的有些资产和财富重新进行清产和评估;重估某些知识和技术产权的价值量;对部分古董、名建筑物、名胜景点、学校等的所有权或经营权、使用权进行拍卖;等等。
5、加速金融自由化和贸易自由化进程,加快劳动力自由的流动。因为自由流动能带动若干资产的货币化,进而,能促进整个市场化进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