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快捷登录

新浪微博登陆

搜索
CDD 新欧洲留学
楼主: amenyanjie

金融课

51
回复
13730
查看
  [ 复制链接 ]

新浪微博达人勋

金融资料库

1、http://vax.wcsu.edu/socialsci/ecores.html
美国西康狄涅格州立大学社会科学系提供的网上经济学资源链接站点。包括一般经济学资源、经济问题、国际经济资源、金融经济学资源、经济数据资源、美国人口普查及杂项资源等。
2、http://www.inomics.com/cgi/econdir
网上经济学资源索引,这是一个经济学站点大全,内容极其丰富,涉及经济学的每一领域,值得仔细挖掘。

3、http://sun3.lib.uci.edu/~dtsang/econ.htm
经济学资源站点链接。包括一般经济学资源、经济学期刊和工作论文、经济数据资源、智库、经济发展、劳动研究、运输研究等。

4、http://cepa.newschool.edu/het/alphabet.htm
极好的经济学家个人主页链接站点。一些著名经济学家的部分经典文献可在其个人主页上免费下载。如阿罗(Kenneth J. Arrow)与人合写的《Existence of an Equilibrium for a Competitive Economy》、《On the Stability of Competitive Equilibrium I》、《On the Stability of Competitive Equilibrium II》;米尔格罗姆(Paul R.Milgrom)与人合写的《The Value of Information in a Sealed-Bid Auction》、《Competitive Bidding and Proprietary Information》;西蒙(Herbert A. Simon)写的《A Form al Theory of the Employment Relationship》、《A Comparison of OrganisationTheories》、《A Behavioral Model of Rational Choice》;斯蒂格利兹(Joseph E.Stiglitz)与人合写的《Increasing Risk I: A definition》、《Increasing Risk II: Its economic consequences》;Jacob Marschak写的《Remarks on the Economics of Information》以及Martin Shubik、James Tobin等人的大量经典文献都可以在他们各自的个人主页上找到。

5、http://www.bepress.com/
柏克利电子出版社(英文简称BEPRESS)的主页。该社由加州大学柏克利分校的Robert
Cooter、Aaron Edlin、Benjamin Hermalin、David Sharnoff四位教授于1999年共同创立,旨在改进学术出版状况,减少进入成本和进入障碍,促进学术思想的传播。在这儿,你可找到一个名为“威尔逊的博弈论传统”(Game Theory in the Tradition of Bob Wilson)的专题,该专题是斯坦福大学商学院威尔逊(Robert Wilson)教授的学生为庆祝他65岁的生日而设的,编辑是MIT的Bengt Holmstrom教授、斯坦福大学的Paul Milgrom教授和哈佛大学的Alvin Roth教授。该专题有一些经典文献可供下载,譬如:Clauded'Aspremont 和Louis-André Gérard-Varet合写的《激励与不完全信息》(Incentives and Incomplete Information)、Steinar Ekern 和Robert Wilson 合写的《On the Theory of the Firm in an Economy with Incomplete Markets》、Alvin E. Roth 和Elliott
Peranson 合写的《The Redesign of the Matching Market for American Physicians: Some Engineering Aspects of Economic Design》、Bengt Holmstrom 写的《GrovesScheme on Restricted Domains》、Paul Milgrom写的《Rational Expectations,Information Acquisition, and Competitive Bidding》等等。BEPRESS出版的经济和商业类期刊有:《经济分析与政策杂志》(The B.E. Journals in Economic Analysis & Policy)、《宏观经济学杂志》(The B.E.Journals inMacroeconomics)、《理论经济学杂志》(The B.E. Journals in Theoretical Economics)、《农业与食品工业组织杂志》(Journal of Agricultural & Food Industrial Organization)、《非线性动态学与计量经济学研究》(Studies in Nonlinear Dynamics and Econometrics)。以上期刊只需你免费注册一下,输入自己的用户名和密码即可全文浏览或下载。

6、http://cowles.econ.yale.edu/default.htm
耶鲁大学Cowles经济学研究基金会的主页。该研究基金会于1955年在耶鲁大学经济系建立,目的在于引导和鼓励经济学、金融学、商业、产业和技术等方面的研究。Cowles基金一直寻求对改进和发展应用经济分析及相关社会科学的逻辑方法、数理方法、统计方法的研究提供支持。该主页上有大量重印的1943年至1997年的经济学期刊论文及工作论文,可免费全文下载。

7、http://www.bol.ucla.edu/~joonsuk/elinks.htm
独到的经济学资源链接站点。包括许多经济学家个人主页的链接地址。

8、http://faculty-web.at.nwu.edu/ec ... omist.homepage.html

一个较全的经济学家个人主页链接站点。

9、http://faculty-web.at.northweste ... /link/resource.html

美国西北大学经济系助理教授Kim-Sau Chung收集的经济学资源链接。包括经济学工作论文系列、经济数据、经济研究院(所)及经济学会(协会)、经济学教育、研讨会信息及资料、供经济学者使用的其他资源等。

10、http://www.albany.edu/econ/eco_phds.html
美国、加拿大能够授予经济学博士学位的大学的链接。该网页是根据Peterson'sGraduate Programs in the Humanities, Arts & Social Sciences, 2001》的内容提供的链接服务。

11、http://ideas.repec.org/
网上经济学资源接入服务(英文简称IDEAS)站点。该站点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文献数据资料库。截至目前,大约收录了115499篇工作论文、80478篇期刊论文和944个软件,并且还在不断增加中。其中,4万多篇有JEL(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分类号,超过10万篇可下载。

12、http://web.uvic.ca/econ/info.html
加拿大维多利亚大学经济系提供的网上经济学资源链接,内容丰富,值得一看。

13、http://economics.uchicago.edu/researchlinks.html
芝加哥大学经济系推荐的网上经济学资源链接。

14、http://www.sims.berkeley.edu/~hal/pages/interesting.html
加州大学柏克利分校的经济学教授范里安(Hal R. Varian )推荐的有趣的经济学链接。

15、http://www.repec.org/
经济学研究论文链接站点。来自30个国家的100多名志愿者鼎力合作,共同致力于促进经济学研究成果的传播。截至目前,该站点收录了118000篇工作论文、79000篇期刊论文、900个应用软件,并且还在不断增加中。其中近100000篇论文可下载。

16、http://www.wcsu.edu/library/ss_economics.html
美国西康狄涅格州立大学图书馆推荐的网上经济学资源。包括一般经济学资源、经济与金融分析、经济数据、指标与报告、专题经济学资源、组织与学会(协会)、政府机构、学校与研究院(所)、出版物等。

17、http://rfe.wustl.edu/EconFAQ.html
供经济学家使用的网上经济学资源(Resources for Economists on the Internet)。这个由Bill Goffe建立、美国经济学会(American Economic Association)赞助的网页, 大概是目前对互联网上经济学资源的最佳分类索引。它列出了大量的网上经济学材料,学院派和非学院派的经济学家,甚至业余爱好者,都可以在此找到有用的资料。而且,每个仔细分类的链接项目,都附有相当详尽的介绍。根据版主Bill Goffe的讲法,他们在选择链接项目时,有相当严谨的原则,因此最终被选中的项目,要么能够提供丰富的资料,要么专于某一特别领域。网页内有该索引的用法简介,读者可先读这部分,然后再依照指引,寻找心目中的资料。基本项目包括以下各类: 新闻传媒(有关经济学,下同)、学术会议、组织协会、顾问咨询、经济预测、数据、学术交流、经济学系或研究院、应用软件、教学材料、职位、资助及学术建议、论坛、邮件列表、词典、词汇及百科全书、经济学家、其他网上索引等。可以想象的,几乎都可以找到,总有一些你会觉得好用。对于经济学教师和学生,笔者特别向各位推荐这个网页的教学资料部分,因为Bill Goffe实在有眼光,被选中的都是极好的网页。

18、http://sosig.ac.uk/roads/subject-listing/World-cat/econ.html
英国和欧洲的几个研究机构创建的社会科学信息门户网站有关经济学资源的指引。包含很多经济学相关资源的链接。主要专题有:经济发展、经济史、经济体制与经济理论、国别经济学、环境经济学、实验经济学、金融经济学、产业与商业、国际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数理经济学、微观经济学、旅游产业。此外还有大量的经济学教研材料、邮件列表、经济新闻、工作论文等。

19、http://www.restud.com/accepted.htm
即将发表在顶尖经济学期刊《经济研究评论》上的文章。可全文下载。

20、http://www.helsinki.fi/WebEc/journal2.html
主要经济学期刊的链接地址。

21、http://netec.wustl.edu/NetEc.html
非常棒的网上经济学资源站点。它位于美国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分校,是一个连接全球经济学家的联机论坛,强调原创作品的发布。主要包括四部分:BibEc (关于工作论文的信息)、WoPEc (经济学工作论文的链接)、WebEc(网上经济学资源)、JokEc(关于经济学家和经济学的笑话)。可检索。

22、http://www.ssrn.com/
哈佛商学院的詹森(Michael C. Jensen)教授与人合作创建的社会科学研究网(英文简称SSRN)。包括社会科学方面的研究论文,有8个专业研究网,分别是会计研究网、经济研究网、金融经济学研究网、法律研究网、管理研究网、信息系统研究网、市场营销研究网、谈判研究网。詹森教授的许多经典论文在这儿也可以找到。我们非常喜欢这里的有关“组织与市场”的专题研究论文。譬如:Luigi Zingales 和Raghuram Rajan合写的《企业理论中的权力》(Power in a Theory of the Firm)、Rafael La Porta、FlorencioLopezde Silanes和Andrei Shleifer合写的《世界范围内的公司所有权》(Corporate Ownership Around the World)、Raghuram Rajan、Luigi Zingales和Krishna Kumar合写的《什么决定企业的规模?》(What Determines Firm Size?)、George Baker和Brian Hall合写的《CEO激励与企业规模》(CEO Incentives and Firm Size)、Steven Tadelis写的《名声代表什么?声誉是一种可交易的资产》(What's in a Name? Reputation as a Tradeable Asset)、Steven Tadelis 和Patrick Bajari合写的《激励与交易成本:一个采购合约理论》(Incentives versus Transaction Costs: A Theory of ProcurementContracts)等论文都非常优秀。

23、http://www.economist.com/
英国《经济学家》杂志的主页,部分文章免费。

24、http://edirc.repec.org/index.html
世界上的大学经济系、研究院(所)和研究中心的主页链接地址。该站点提供了216个国家和地区的6981个大学经济系、研究院(所)和研究中心、经济学学会和协会、以及财政部门、统计部门、中央银行、智库及非赢利机构的链接。按国家、地区排列。而且提供链接的国家、地区及机构还在不断增加中。

25、http://www.sss.ias.edu/papers/papers/econpapers.html
普林斯顿大学高级研究院社科学院的经济学工作论文系列。有Eric Maskin、Ken Binmore、Sandeep Baliga等人的文章,并可全文下载。

26、http://www.nber.org/
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英文简称NBER)的主页。
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创立于1920年,是一个民间的、非盈利性、非党派性的研究机构,其宗旨是促进对经济运作更深的理解。该局致力于在公共政策制订者、商业执业人员和学术界发展和传播公正的经济研究。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以往的研究囊括了社会所面临的许多问题。该局的早期研究主要集中在宏观经济上,即详细地研究商业周期和长期经济增长。西蒙库兹列茨对国民收入核算的开拓性研究,Wesley Mitchell对商业周期有影响力的研究,以及米尔顿弗里德曼对货币需求和消费支出决定因素的研究都属于该局的早期研究范畴。历史上,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曾有十二人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三人担任美国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今天,该局已经成为美国最主要的非盈利经济研究机构。目前,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拥有逾600名研究员,他们都是美国或其他国家知名大学的经济学或商学教授。这些研究人员主要进行四方面的实证研究:开发新统计指标,估计经济行为的数量模型,评估公共政策对美国经济的影响,以及设想其他政策建议的影响。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由来自美国第一流大学和主要国民经济机构的代表所组成的主任委员会管理。该局委员会中也有来自商界、工会和学术界的杰出经济学家。费尔德斯坦(Martin Feldstein)是该局的主席和CEO。除了副研究员和研究员外,该局还雇用了45名员工。该局的总部设在马萨诸塞州的坎布里奇 (Cambridge),在加利福尼亚的帕洛阿尔托(Palo Alto)和纽约分别设有分部。

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有一个庞大的工作论文库,每周都有新增工作论文充实进来,国内读者可免费浏览或下载。《美国经济评论》、《经济学季刊》、《政治经济学杂志》、《经济研究评论》等世界顶尖经济期刊上的论文很多来自NBER。譬如Oliver Hart和JohnMoore合写的《Foundations of Incomplete Contracts》,载于1999年的《经济研究评论》;Edward P. Lazear和Sherwin Rosen合写的《Rank-Order Tournaments as Optimum Labor Contracts》,载于1981年的《政治经济学杂志》;Sherwin Rosen写的《Implicit Contracts: A Survey》、《Contracts and the Market for Executives》,分别载于《经济文献杂志》和《合约经济学》一书;Robert E. Lucas Jr.写的《On the Mechanic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载于1988年的《货币经济学杂志》;Sam Peltzman写的《Towarda More General Theory of Regulation 》,载于1976年的《法学与经济学杂志》;Stewart C. Myers 和Nicholas S. Majluf合写的《Corporate Financing and Investment Decisions When Firms Have Information That Investors Do Not Have》,载于1984年的《金融经济学杂志》;Andrei Shleifer和Robert W. Vishny合写的《A Survey of Corporate Governance》,载于1997年的《金融杂志》等等。如果对照《宏观经济学手册》目录,你还会发现该书绝大部分章节的文章来自NBER的工作论文。

27、http://post.economics.harvard.edu/info/links.html
哈佛大学经济系提供的一个有用的经济学资源链接。

28、http://faculty-web.at.nwu.edu/ec ... nomist.homepage.htm
l一个较好的经济学家个人主页链接站点。

29、http://econweb.sscnet.ucla.edu/research/workingp.html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经济系工作论文系列。喜欢怀旧的朋友可以来这儿逛逛。这里有Armen A. Alchian和Harold Demsetz合写的《生产、信息费用和经济组织》(Production,Information Costs and Economic Organizations);Harold Demsetz 写的《竞争的经济、法律和政治维度》(Economics, Leal, and Political Dimensions of Competition)、《进入障碍》(Barriers to Entry)、《政府职能的扩张》(The Growth of Government);Drew Fudenberg、David M. Kreps 和David K. Levine合写的《均衡精炼的普适性》(On the Robustness of Equilibrium Refinements);Drew Fudenberg和David Levine合写的《Limit Games and Limit Equilibria》、《Sequential Equilibria of Finiteand Infinite Horizon Games》、《Perfect Equilibria of Finite and InfiniteHorizon Games》;以及Benjamin Klein、John G. Riley、J. Hirshleifer、Michael Waldman、John Haltiwanger、Eric Maskin等人的大量工作论文。

30、http://gsb.uchicago.edu/pdf/selectpapers.html
芝加哥大学商学院论文系列。

31、http://www.elsevier.com/homepage/sae/econworld/hes.htm
Kenneth Arrow和Michael D. Intriligator主编的经济学手册系列,是经济学教学与研究必备的参考书。

32、http://library.ucsc.edu/collect/econweb.html
加州大学santa cruz 分校图书馆提供的经济学参考资料指导。包括一般经济学资源、专题经济学资源、工作论文系列、经济史资源、金融学及公共财政等资源。

33、http://library.ucsc.edu/collect/businessweb.html
加州大学santa cruz 分校图书馆提供的商业参考资料指导。包括一般商业资源、市场份额、产业研究、市场研究及人口统计学、股票绩效、品牌和登广告的商家、网上大众商业杂志、商业新闻及管理等资源。

34、http://www.nobel.se/economics/laureates/
在这里可以找到历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的获奖演讲稿、自传等资料。

35、http://www.econ.worldbank.org/
世界银行经济研究网站。内容极其丰富,请仔细挖掘。

36、http://www.helsinki.fi/WebEc/
这是芬兰赫尔辛基大学建立的免费提供经济学信息的巨大数据库,包括:一般经济学资源、经济教育与教学、经济思想的方法和历史、数理方法与定量方法、经济学与计算、经济学数据、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国际经济学、金融经济学、公共经济学、健康与福利、劳动和人口统计学、法学与经济学、产业组织、商业经济学、经济史、发展、技术变迁和增长、经济体制、农业和自然资源、区域经济学、网络经济学等内容,此外还有经济学期刊的网址和上网的常用工具和基本知识。在日本、英国和美国有镜像。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综合经济学站点。

37、http://www.blackwellpublishing.com/
世界著名的Blackwell出版公司的主页,Blackwell Publishing出版的经济方面的期刊杂志,读者免费注册后都可浏览或下载其样板期刊上的所有经济学文章。

38、http://econpapers.hhs.se/paper/
网上经济学工作论文集,并与RePEc建立连接,这里有52670篇论文可供下载。

39、http://minneapolisfed.org/research/sr/
明尼阿波利斯联邦储备银行的职员报告(Staff Reports)系列,从上世纪六十年代末期到现在的报告均可下载,其中不乏大家手笔,如V. V. Chari的很多文章。在这里你甚至还可找到Robert Townsend写的《Optimal Contracts and Competitive Markets With Costly State Verification》。

40、http://www.econ.cam.ac.uk/cgi-bi ... .pl?conf_file=paper
.conf&series=camdae&terms=bookonl&criteria=classification-jel&boolean=AND&case=Insensitive剑桥大学马歇尔经济学图书馆提供的一个有用经济学链接,可浏览或下载一些免费的书及经济研究资料。

41、http://econwpa.wustl.edu/
华盛顿大学经济系提供链接的经济学论文库。

42、http://post.economics.harvard.edu/hier/paper_list.html
哈佛大学经济研究所历年的讨论稿系列。

43、http://www.oswego.edu/~economic/econweb.htm
美国Suny-Oswego大学经济系提供的网上经济学资源链接。包括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经典著作、网上可得的经济学教材、经济数据资源、经济学期刊、经济协会、经济咨询与预测、经济研究院(所)和研究组织、总统经济报告、网上工作论文及文献目录、计量经济学资源、国际组织网址、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资料、专题经济学资源、金融市场信息、软件分享、其他有趣站点等。

44、http://www.digitaleconomist.com/
数字经济学家网页。有许多经济学基本知识介绍和一些研究、学习用资源。

45、http://www-econ.stanford.edu/faculty/workp/index.html
斯坦福大学经济系工作论文系列。1995年至今的工作论文均可下载。

46、http://catalogue.bized.ac.uk/
英国大学提供的网上经济学、商学和管理学资源链接站点。主要供学生、研究人员及相关执业人员使用。包括一般商业资源、会计学、一般管理资源、人力资源、组织管理、运营管理、市场营销、旅游产业、一般经济学资源、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数理经济学、国际经济学、经济发展、金融经济学、产业与电子商务。

47、http://www-sul.stanford.edu/depts/ssrg/econ/econ1.html
斯坦福大学图书馆提供的网上经济学资源链接。包括经济学工作论文、统计信息、网上经济学资源指南、经济系及经济学会(协会)、数据资源、网上经济学期刊等等。

48、http://econlinks.com/
经济学、商学及金融学资源链接站点。该站点旨在方便经济学家及其他对经济学感兴趣的人员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49、http://www.econ.nyu.edu/user/galed/financial-schedule.html
纽约大学商学院金融系教授Franklin Allen和经济系教授Douglas Gale给博士生开设
的金融经济学(主要侧重于高级公司金融)课程。课程首先讲授发展金融理论工具的方法,进而再讲授如何运用这种方法分析企业的融资决定。在这里,除有内容充实的课程讲义外,还可下载Lars Stole、Bengt Holmstrom 和Jean Tirole 等人的精彩文章。

50、http://www.econ.iastate.edu/classes/econ653/lence/
美国衣阿华州立大学副教授Sergio H. Lence博士开设的金融经济学课程。Lence教授
1991年获得衣阿华州立大学农业经济学博士学位,研究兴趣涉及农业金融、资产定价、不确定条件下的决策、风险管理及农产品市场营销。这儿你可下载芝加哥大学教授John Jochrane著的《资产定价》(asset pricing)一书,该书现已由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并被哈佛大学选定为研究生用教材。同时你还可下载Altonji、Cochrane、MaceTownsend、Anderson等人的金融理论文献。
2008-10-5 20:25:00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51、http://www.math.nyu.edu/fellows_ ... l/reading_list.html
纽约大学数学系Jim Gatheral博士给出的有关金融建模案例研究的阅读文献清单,部
分文献可下载。

52、http://www.ecares.ulb.ac.be/ecare/Weil/gradmac3/
比利时布鲁塞尔大学经济学教授Philippe Weil开设的宏观金融课程资料。Weil教授1985年获得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金融学与宏观经济学、不确定条件下的消费理论、公债、社会保障、劳动市场及财政理论等。浏览该网页的最大收获是在这里可以下载两本著名的教材。其中一本是芝加哥大学教授John Cochrane著的《资产定价》(Asset Pricing),系早期的一个版本,该书已于2001年由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另一本是由法国图卢兹大学教授Christian Gollier著的《风险和时间的经济学》(The Economics Of Risk And Time),该书已于2001年由MIT出版社出版发行。

53、http://schwert.ssb.rochester.edu/f423/f423.htm
美国罗彻斯特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著名的金融学和统计学教授G. William Schwert开设
的公司金融政策和控制课程。Schwert教授1975年获得芝加哥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研究领域涉及经济学、金融学和统计学诸方面。具体包括利率、通货膨胀率与资产回报之间的关系、股票市场波动影响资产回报的效应、政府规制效应、公司控制权市场、IPO市场的行为及运用现代时间序列技术分析经济和金融数据。Schwert教授给我们提供了内容充实的课程讲义材料并开出了部分可下载的参考文献清单。

54、http://schwert.ssb.rochester.edu/f533/f533.htm
美国罗彻斯特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著名的金融学和统计学教授G. William Schwert开设
的金融专题课程。Schwert教授给我们开出了几个专题领域的非常经典的参考文献清单,而且大部分经典文献都可下载,包括Eugene Fama、James Hamilton、John Campbell等人的经典论文。

55、http://kent.kellogg.nwu.edu/460/syllab.html
美国西北大学Kellogg管理学院著名的金融学教授Kent Daniel开设的金融投资课程。
Daniel教授1992年获得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金融学博士学位。

56、http://gsbwww.uchicago.edu/fac/john.cochrane/research/Papers/
芝加哥大学著名的金融学教授John H. Cochrane开设的实证资产定价课程,并给我们
开出了参考文献清单,其中有20多篇论文可全文下载。

57、http://www.utsc.utoronto.ca/~hejazi/C48_material.htm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管理学院的助理教授Walid hejazi开设的货币与银行学课程。Heja
zi教授1994年获得多伦多大学的经济学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国际商务、宏观经济学和金融经济学。可重点看看课程讲义及补充阅读材料。

58、http://www.utsc.utoronto.ca/~hejazi/C49.htm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管理学院助理教授Walid hejazi开设的金融经济学课程。可重点看
看课程讲义及补充阅读材料。

59、http://finance.wharton.upenn.edu ... -COURSE-OUTLINE.htm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的金融学和经济学教授Franklin Allen在普林斯顿大
学开设的金融危机课程。对这一课程感兴趣的读者不妨看一看,亦可下载部分参考文献

60、http://finance.wharton.upenn.edu/~allenf/lecnotes.htm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的金融学和经济学教授Franklin Allen开设的金融分
析课程。可重点关注其内容极其丰富的课程讲义材料。

61、http://www1.fee.uva.nl/fm/COURSE ... rporate_finance.htm
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给博士生开设的公司金融课程。该课程给我们提供了极有分量的
公司金融前沿理论专题文献,全部文献均可免费下载。

62、http://www.nhh.no/for/courses/fall/fin427/pensum.htm
挪威经济学和工商管理学院金融和管理科学系开设的公司治理课程。该课程开出的文
献篇篇都是经典,属极品。有些文献是我费了很大的力也没找到的,可谓得来全不费功
夫。

63、http://www.unc.edu/~eghysels/uppsala.htm
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查佩尔希尔(North Carolina - Chapel Hill)分校经济学教授
Eric Ghysels开设的实证金融高级专题课程。Ghysels教授1984年获得美国西北大学管理学院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时间序列计量经济学和金融学。课程内容包括当前金融学实证研究的相关专题及计量经济方法。并有课程背景材料、讲义及大量可下载的参考文献

64、http://www.courses.fas.harvard.edu/~ec2723/Lectures/
哈佛大学经济系助理教授Tuomo Vuolteenaho给研究生开设的资产定价课程,有可下载
的课程讲义及参考文献。Vuolteenaho教授2000年获得芝加哥商学院金融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领域为实证金融。

65、http://www.courses.fas.harvard.edu/~ec2530b/readings/
哈佛大学访问教授、波士顿大学的Marianne Baxter给研究生开设的国际金融课程。B
axter获芝加哥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领域为国际贸易与国际金融、宏观经济学等。Baxter列出了近40篇阅读文献,全部可下载。好多都是国际顶级期刊上的优秀文章。

66、http://www.princeton.edu/~yacine/eco575_s03_syllabus.html
普林斯顿大学经济学与金融学教授Yacine A?t-Sahalia给金融学博士研究生开设
的连续时间金融的计量经济学课程。Sahalia教授1993年获MIT的经济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领域为金融学与计量经济学。Sahalia教授还按专题给我们开出了极好的可全文下载的参考文献清单。

67、http://www.personal.anderson.ucla.edu/rossen.valkanov/page2.html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管理学院金融学助理教授Rossen Valkanov开设的实证金融课
程。Valkanov教授不仅提供给我们丰富的课程讲义材料,而且还开出了三十几篇可全文下载的经典文献清单。

68、http://www1-law.stanford.edu/courses/corpfinance/
斯坦福大学法学院法学教授Bernard S. Black开设的公司金融课程。可重点关注其提
供的课程阅读材料。Black教授1982年获斯坦福大学博士学位。主要教授公司购并、公司金融等课程。

69、http://www.courses.fas.harvard.edu/~ec2728/Papers/
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Andrei Shleifer开设的行为金融课程,可全文浏览或下载其开出
的近二十篇参考文献。

70、http://www.defaultrisk.com/
有关信贷风险与公司债务的经济学资源。并有四百多篇有关信贷风险管理与建模的研究论文可供全文下载。

71、http://www.encycogov.com/
公司治理百科全书网页。

72、http://www.afajof.org/Forpaper.shtml
即将在美国金融学会主办的《金融杂志》上发表的研究论文。

73、http://www.duke.edu/~charvey/Classes/ba350_1997/finlinks.htm
美国杜克大学商学院国际商务学教授Campbell R. Harvey推荐的金融学资源链接。

74、http://hubert.hse.ru/list.htm
有关公司治理的阅读文献。有链接地址,点击即可浏览或下载。

75、http://www2.stat.unibo.it/cavaliere/Links.htm
有关计量经济学的有用连接。

76、http://www-econ.stanford.edu/faculty/directory.html
斯坦福大学经济系教师的个人主页链接。

77、http://fisher.osu.edu/fin/findir/
由美国金融学会和俄亥俄州分会联合创建的全球金融教师索引。包括金融教师的个人主页、通信地址及联系电话等。

78、http://www.sjcny.edu/~kaplan/
这是我用GOOGLE搜索出来的一个经济、金融方面的网页。在这里可以找到历年诺贝尔
经济学奖获得者发表在经济学期刊上的获奖演说稿,同时还有几十篇发表在权威期刊上的金融经济学原始文献,可免费全文下载,千万不要错过。

79、http://www.econometricsociety.or ... 01/NASM2001.html#71
2001年夏季北美计量经济学会会员论文集。

80、http://rru.worldbank.org/Resources.asp?results=false
世界银行有关投资环境与私有化的论文链接。这里的主题项目有公司治理、投资环境、经济增长、私有化、基础设施、电力、供水、电信、健康医疗、教育等。每一项目下面又分几个专题,每个专题都有这一领域非常优秀的论文链接,如主题私有化这一项目下面,有一个专题是“私有化的竞标过程”,在这里你可以找到一些拍卖理论的经典论文。譬如:Paul Klemperer 的《Auction Theory: A Guide to the Literature》、McAfee,R.Preston and John McMillan的《Auctions and Bidding》、Paul Milgrom的《Auctionsand Bidding: A Primer》、Elmar Wolfstetter的《Auctions: An
Introduction》、Robert A. Feldman and Rajnish Mehra的《Auctions: Theory and
Applications》等。

81、http://gsbwww.uchicago.edu/news/capideas/index.html
芝加哥大学商学院《资本观念》(Capital Ideas)杂志主页,有汉语、英语、西班牙
语三个版本供你选择。

82、http://www.econlib.org/library/classics.html
经济学与自由图书馆网页,这里可以找到很多免费的经典图书。如奈特著的《风险、不确定性和利润》,布坎南著的《同意的计算》等等。不过,有些图书你得下载专门的阅读软件。

83、http://www.sunysb.edu/gametheory/Links.htm
纽约州立大学博弈论研究中心提供的博弈论研究资源链接。

84、http://www.udesa.edu.ar/lames2001/Program1.htm
提交给计量经济学会2001年度拉丁美洲会议的研究论文系列。

85、http://www.stern.nyu.edu/globalmacro/
纽约大学经济学和国际商务学副教授Nouriel Roubini创建的全球宏观经济和金融政策网站。

86、http://www.stanford.edu/~marcelo ... /links.htm~mainFram
e
一个不错的博弈论和实验经济学网站链接。

87、http://www.oswego.edu/~kane/econometrics/
计量经济学资源链接。

88、http://www.corpgov.net/
一个关注公司治理的网页。

89、http://www.law.harvard.edu/progr ... ate_governance/pape
rs.htm
哈佛大学法学院有关公司治理的工作论文系列。

90、http://www.finweb.com/
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建立的金融经济学网站。由James R. Garven博士负责维护。目的是
为读者列出大量有关经济学与金融学网上资源,包括数据库和论文。是个非常值得一看的地方。

91、http://sv5.vwl.tuwien.ac.at/literatur/i_GEB.html
1993年至2001年的《博弈论和经济行为》(Games and Economic Behavior)杂志全文下载站点。

92、http://sv5.vwl.tuwien.ac.at/literatur/i_JES.html
1998年至2001年的《经济综述杂志》(Journal of Economic Surveys)杂志全文下载站点。

93、http://www.econometricsociety.org/toc/forthcoming.html
即将在顶尖经济学期刊《计量经济学》(Econometrica)杂志上发表的经济学文章。

94、http://jfe.rochester.edu/jfepapers.htm
即将发表在《金融经济学杂志》上的经济学文章。

95、http://www.vwl.tuwien.ac.at/hanappi/Lehre/L013HH.html
这儿可下载一组载于2002年《经济前瞻杂志》(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有关经济转型的文章,文献清单如下: Jan Svejnar, Transition Economies:Performance and Challenges, 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Volume 16,Number 1 —Winter 2002 (download) Gerard Roland,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Transition (download)Tito Boeri and Katherine Terrell, Institutional Determinants of LaborReallocation in Transition (download)Erik Berglof and Patrick Bolton, The Great Divide and Beyond:Financial Architecture in Transition (download SaulEstrin, Competition and Corporate Governance in Transition (download)Randall K. Filer and Jan Hanousek , Research Data from Transition Economies (download)

96、http://www.vwl.tuwien.ac.at/hanappi/Lehre/lehre4.html
这儿可下载Anatol Rapoport著的《N-人博弈论:概念和运用》(N-Person Game
Theory : Concepts and Applications)、A. Rubinstein 著的《博弈论教程》(A Course in Game Theory)、H. Scott Bierman 和Luis Fernandez 著的《博弈论经济应用》(Game theory with economic applications)及H. Gintis 著的《演化博弈论》(Game Theory Evolving)若干章节,同时亦可下载有关欧洲政治经济的研究文献。

97、http://www.aeaweb.org/journal/elclasjn.html#h1head
《经济文献杂志》分类系统,它是你按主题查阅英文资料的好帮手,也是一个受过经
济学正规训练的学生或专业人士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

98、http://netec.mcc.ac.uk/JokEc.html
关于经济学家和经济学的笑话的网页。想放松一下自己的时候,不妨看看。

99、http://www.cepr.org
世界著名的研究机构经济政策研究中心的网页。

100、http://altaplana.com/gate.html
Alta plana国际经济学门户网站。主要提供有关国际经济学站点链接。

101、http://www.economagic.com/
神奇经济数据库。该网页集中了大量世界各国的宏观经济时间序列数据,主要供计量经济学家使用。

102、http://www.princeton.edu/~econlib/internet2.html
一个有用的金融学站点链接。

103、http://www.iie.com/
国际经济学研究所的主页。该所是一个民间的、非盈利性、非党派性的研究机构,主
要致力于国际经济政策的研究。自1981年以来,该所对一些重大国际经济问题都进行了适时分析并提出了具体的解决办法。其主要研究领域为国家和地区研究、债务与发展、全球化、国际金融(宏观经济学)、国际贸易与投资及美国的经济政策。该主页上有工作论文可免费下载。
发表评论 | 举报日志 阅读(148)| 评论(4)
2008-10-5 20:25:28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merci bcp
2008-10-21 12:41:16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好多东西。。谢谢
2008-10-21 15:32:29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东西还真不少!  顶顶!
2008-10-21 22:50:30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呵呵!   再顶!   真是不错!
2008-10-21 22:51:20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不是一般的好东西呀!!!顶顶
2008-10-25 15:54:45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谢谢!!!
2008-10-25 15:55:11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谢谢楼主
2008-10-26 11:55:46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金融市场的特点与分类

 金融市场的定义  金融市场是金融领域各种市场的总称。所谓金融,即资金的融通,它是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的产物,只要存在着商品货币关系,就必然会有金融商品的融通活动。
  金融市场就是通过各种交易方式,促使金融产品在供求双方达成交易即进行商品买卖的场所,或者说,是金融商品的供求双方运用市场机制,通过交易进行融资活动的流通领域。资金融通是通过金融产品来进行的。所谓金融产品,是指资金融通过程的各种载体,它包括货币、黄金、外汇、有价证券等。就是说,这些金融产品就是金融市场的买卖对象,供求双方通过市场竞争原则形成金融产品价格,如利率或收益率,最终完成交易,达到融通资金的目的。
  一个金融市场既可以是某一特定的“地方”,如证券交易所,也可以是某些特定的网络,如计算机网络。一个金融市场的本质是一种关系,一种交换的关系,一种资本的交换关系。因此,对于金融市场来说,重要的不是其地理位置和场地,而是在其中交换的资本数量和交换的质量。随着通讯技术的发展,纯粹从金融市场的组成来看,区域空间的分布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失去其意义。

  ● 金融市场的特点
  一般而言,金融市场具有如下特点:
  1、金融市场的非物质化。这种非物质化首先表现为股票等证券的转手并不涉及发行企业相应份额资产的变动;其次,即使在“纸张”上,金融资产的交易也不一定发生实物的转手,它常常表现为结算和保管中心有关双方帐户上的证券数量和现金储备额的变动。金融产品交易的非物质化使得金融交易可以完全凭空进行,买空卖空活动在金融市场上司空见惯。尽管这种非物质化,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金融市场上的投机性,然而,它却加速了金融产品的流动性。而这正是金融市场的生命力旺盛的原因之一。
  2、现代金融市场是信息市场。由于金融市场的核心内容──金融产品交易可以抽象掉其硬的物质方面的限制,所以金融市场的“软”的方面,即信息方面就显得特别重要。金融市场事实上是一个信息市场。其信息的发布、传递、收集、处理和运用成为金融市场上所有参与者都不能回避的竞争焦点。信息在金融市场中的特殊地位,不仅表现在关于已经实际发生了的事实的信息,而且还体现在对于未来的、还没有发生、甚至不知道会不会发生的事件的预期信息。
  3、金融市场是一个自由竞争市场。由于各种各样的金融产品在本质上是完全一致的,它们都代表着一定量的价值或财富,它们之间存在着相互替代性。因此,在金融市场上对各种不同的金融产品的供给与需求在很大程度上是相通的,它们之间具有很强的竞争性。相对于一般商品市场,金融市场为供求竞争规律提供了更全面的、更完整的条件。可以说,它是自由竞争的典范。
  
  ● 金融市场的分类
  1、从金融市场的地域范围划分,金融市场可以分成国内金融市场和国际金融市场。
  国际金融市场与国内金融市场之间有着一定的联系。历史上,往往是随着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最初形成了各国国内的金融市场。当各国国内金融市场的业务活动逐步延展,相互渗透融合后,就促成了以某几国国内金融市场为中心的、各国金融市场连结成网的国际金融市场。或者说,国际金融市场的形成是以国内金融市场发展到一定高度为基础的。同时,国际金融市场的形成又进一步推动了国内金融市场的发展。
  2、按金融市场的业务或金融产品的类型划分,金融市场可分成: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外汇市场、保险市场、黄金市场和其它市场(如租赁市场、典当市场等)等部分。
  货币市场,亦称短期资本市场。是进行一年以下的短期资金交易活动的市场。在货币市场上,通常利用发放短期债券、商业票据,通过某些交易方式,例如贴现和拆借业务,实现资金的短期借贷,以满足金融市场上供求双方对短期资金的需求。货币市场又包括票据市场、同业拆借市场等。
  资本市场,亦称长期资本市场,是进行一年以上的长期资本交易的活动市场。资金市场的职能是为资金的需求者筹措长期资金。资本市场的交易活动方式通常分成两类,一是资本的需求者通过发放和买卖各种证券,包括债券和股票等;二是资本的需求者直接从银行获得长期贷款。
  其它各个业务市场,都有专章介绍。
  3、从金融市场的功能划分,金融市场又分为发行市场和交易市场。发行市场,亦称为初级市场或一级市场。是指各种新发行的证券第一次售出的活动及场所。证券的发行通过认购和包销方式行销。由于证券的发行者不容易与分散的、众多的货币持有者进行直接的交易,因此,包销是证券发行的主要行销方式。
  交易市场亦称为流通市场或二级市场,是进行各种证券转手买卖交易的市场。证券的交易可分为场内交易和场外交易两种形式。前者是大型的、活跃的、有组织的、在某一具体场所内进行的交易活动。后者则往往是在电话中成交的零散的小型交易。
  4、按交易方式划分,可分为证券市场和借贷市场。证券市场是证券发行和流通买卖的市场,它以股票、债券、票据、权证、合约等为交易对象。而借贷市场则是直接以货币作为交易对象的市场,其交易内容实质上就是货币使用权的转让。
  5、按交易期限划分,可分为长期资金市场和短期资金市场。前者就是资本市场,而后者就是指货币市场。
  6、按交易是否存在固定场所来划分,可分为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有形市场是指有固定的交易场所、有专门的组织机构和人员以及有专门设备的组织化市场。而无形市场则是一种观念上的市场,即无固定的交易场所,其交易是通过电传、电话、电报等手段联系并完成。
  7、按所交易的金融产品的交割时间划分,可分为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现货市场是指现金交易市场,即买者付出现款,收进证券或票据;卖者交付证券或票据,收进现款。这种交易一般是当天成交当天交割,最多不能超过三天。期货交易是指交易双方达成协议后,不立即交割,而是在一定时间后进行交割。
 
2008-11-5 22:40:41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金融市场的定义

一、金融市场的定义]
        1、从国民经济系统的角度,分为实物市场和金融市场
        这里,金融市场作为虚拟市场的一部分,与实物产品市场相对应。
        2、金融市场是一种金融产品交易的场所。
        附:金融市场的交易对象──金融产品

  金融市场的交易需要通过以货币表示的各种金融产品才能实现资金融通。如果没有金融产品作为交易的媒介,金融市场的融资活动则难以进行。

金融产品的含义。金融产品是资金融通过程的载体,是企业筹集资金和投资者运用资金的工具,是金融管理者在金融市场上买卖的对象。有人也称之为金融商品、金融工具、信用工具等。其实,尽管它们各有侧重,但本质意义上都是指金融市场中的交易工具,内容是一致的。

  金融产品实际上就是证明交易合同的存在及其条件有效的一种合法凭证。它是一种具有法律效力的契约。当前金融市场可以交易的主要金融产品有:
  ① 票据。例如本票、汇票、支票、典当票等。
  ② 债券。包括政府债券、公司债券、金融债券等。
  ③ 股票。
  ④ 可转让大额存款单。
  ⑤ 合约。包括各种期货、期权合约。
  ⑥ 权证。包括股权证、债权证等。
  ⑦ 协议。回购协议、抵押协议、转让协议等。
  ⑧ 基金券。包括投资基金、各种受益券等。
  ⑨ 其它,如艺术品、房屋产权证、邮票、文物等。

  从发展趋势看,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及其国际化、信息化等,会使新的金融产品不断得到创新和出现。
     
    3、金融市场是一种各种金融主体进行市场活动的场所。
     供给者、需求者、中介人、监管人
     
     附:金融市场的参加者 
  金融市场是一个由多种要素构成的有机统一体。它主要包括金融市场的参加者、各类金融产品及有关交易组织。
  首先,同商品交易及其它一切交易一样,形成金融交易首先要有交易双方,而且在大多数条件下还需要中介人。参加金融交易的双方及其中介人叫做金融市场参加者。
  1、资金供给者。金融市场的资金供给者即投资者,是金融工具的购买人,它包括居民个入、企业、政府及政府机构、金融机构。
   居民个人。在各国金融市场上.居民往往是最大的资金供给者。 居民的货币收入除用于生活消费之外,会有—定的剩余.他们手中的闲置货币往往就成了金融市场的重要资金来源,其供给的方式可直接购买政府、企业等发行的各种债券和股票,也可以购买其它金融产品。
  ②企业。企业在生产经营中会形成一部分暂时闲置的货币资金,它可以在各种金融资产中作出合理选择,或存银行、或购买债券,或投资于其他金融机构,以获取投资收入。
  ③ 政府及政府机构。 政府及政府机构在收支过程中也经常发生资金的临时闲置,例如他们所拥有的预算资金和预算外收人,在使用或支付以前也会形成资金的暂时多余,作为金融市场资金的供给源,或存于银行,或在金融市场上买入短期证券。
  ④ 金融机构。金融机构包括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 它们一方面从社会上吸收闲散资金,为需要资金的部门和单位提供资金;另一方面银行本身能够创造信用.从而形或自己的资金来源,为金融市场提供资金。
  金融机构在金融市场上往往扮演着特殊的中介角色,作为货币资金的供给者,它可以购买金融市场上各种证券,但它的资金又主要来自于它在社会上通过各种途径吸收的存款或其它资金。而在另一方面,金融机构作为货币资金的需求者,它可以通过存款、发行股票债券等形式筹集资金,但筹集的资金却是为他人需要,金融机构只是从中赚取一部分利差。
  中央银行作为市场参与者,虽然也在金融市场上买卖证券参与资金的交易活动,但它的一切交易活动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服从于一定的货币政策,调节和控制货币供应量,而不纯粹是为了筹集资金或者在交易中赚取利润。所以,中央银行更不同于其他的市场参与者,因为它不是单纯的资金供求者。
  2、资金需求者。金融市场上资金需求者即筹资人,是金融工具的发行人和售卖者.它包括企业、政府部门、 金融机构和居民个人。 
  ①企业。在金融市场上,企业是最大的资金需求者或筹资人。企业生产经营所需短期资金,主要在放款市场上通过短期借款和在票据市场上进行票据贴现等形式筹措;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所需长期资金则主要在证券市场通过发行股票和债券的途径来解决。
  ②政府部门。国家及政府有关部门为了经济建设需要或为调整财政收支平衡,可以发行债券方式向金融市场筹措资金,用于弥补临时收支的缺口、弥补财政赤字或满足经济建设需要。这时,政府部门是以筹资人的身份出现在金融市场上。
  ③金融机构,金融机构当其自身资金准备不足或为满足客户需要时,就要通过同业拆借或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贴现、再贷款获得资金,必要时还要向金融市场发行金融债券或出售其它有价证券筹集资金。所以,金融机构不仅是金融市场上重要的资金供给者,而且是金融市场上重要的筹资人。
  ④居民个人。居民包括个体经营者,为了应付某种紧急需要或购买高档耐用消费品,或得到必要的生产经营周转资金等,也会到金融市场上来筹措资金.例如向银行贷款,转让有价证券等。

  ● 金融市场的中介人
  作为金融市场上的另一个重要参加者就是中介人。金融市场上的资金融通,通常是经过金融中介人发挥媒介作用来实现的。中介人是指资金融通过程中,在资金供求者之间起媒介或桥梁作用的人和机构。
  (1)金融机构。以银行为主体的金融机构,既是金融市场上资金的供给者和需求者,又是金融市场上的中介入。金融机构向市场筹集资金的目的正是在于自市场供给资金,所以金融机构在金融市场上始终处于桥梁和中介的地位。一般而言,商业银行、票据承兑所、票据贴现所、短期融资公司等是货币市场上的金融中介人,其中又以商业银行为主。商业银行的业务有两个特点,一是办理单位和个人的支票存款,可以创造信用(创造存款货币),二是活期存款和短期存款比重较大,所以主要活跃在金融市场上的短期资金融通中。而从事长期信用的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则是资本市场上的重要金融中介人。 
  (2)证券公司
  证券发行公司。它是指在金融市场上专门从事新证券发行工作的机构,他们为证券发行者提供包销或代销服务,按规定从中收取一定的费用。
  证券交易公司,它是专门从事信用工具流通转让的机构。虽然它本身就是信用工具买卖的主体,但它并不是为了筹措资金进行生产经营,其买卖行为完全属于转手性质──在信用工具的转让过程中,低价买进,高价卖出,从中赚取一定的价差。
  (3)经纪人和交易商。在建有固定交易场所(如证券交易所)的地方,只有经纪人和交易商才能进入市场,由他们代替资金供给者和资金需求者买入或卖出信用工具。经纪人本身并不买卖信用工具,只是以中介人的身份代理买者或卖者买卖各种信用工具,从中赚取一定的佣金即手续费。与经纪人不同的是,交易商除了代理客户买卖外,还可根据自身的财力状况买卖各种信用工具,从中赚取价差。

    4、金融市场是由不同的组织形式构成的整体。
     场内交易
     场外交易
2008-11-5 22:42:27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金融市场的结构与功能

一)金融市场的结构 

所谓结构,就是各种要素按照一定秩序和方法进行的一种排列组合。



金融市场的结构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


  1、从金融市场的地域范围划分,金融市场可以分成国内金融市场和国际金融市场。
国际金融市场与国内金融市场之间有着一定的联系。历史上,往往是随着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最初形成了各国国内的金融市场。当各国国内金融市场的业务活动逐步延展,相互渗透融合后,就促成了以某几国国内金融市场为中心的、各国金融市场连结成网的国际金融市场。或者说,国际金融市场的形成是以国内金融市场发展到一定高度为基础的。同时,国际金融市场的形成又进一步推动了国内金融市场的发展。

  2、按金融市场的业务或金融产品的用途及类型划分,金融市场可分成: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外汇市场、保险市场、黄金市场和其它市场(如租赁市场、典当市场等)等部分。
货币市场:流通媒体的交易
资本市场:增值工具的交易
保险市场:风险工具的交易
等等

  3从金融市场的功能划分,金融市场又分为发行市场和交易市场
发行市场,亦称为初级市场或一级市场。是指各种新发行的证券第一次售出的活动及场所。证券的发行通过认购和包销方式行销。由于证券的发行者不容易与分散的、众多的货币持有者进行直接的交易,因此,包销是证券发行的主要行销方式。
交易市场亦称为流通市场或二级市场,是进行各种证券转手买卖交易的市场。证券的交易可分为场内交易和场外交易两种形式。前者是大型的、活跃的、有组织的、在某一具体场所内进行的交易活动。后者则往往是在电话中成交的零散的小型交易。

4、按交易方式划分,可分为证券市场和借贷市场。证券市场是证券发行和流通买卖的市场,它以股票、债券、票据、权证、合约等为交易对象。而借贷市场则是直接以货币作为交易对象的市场,其交易内容实质上就是货币使用权的转让。

5、按交易期限划分,可分为长期市场和短期市场
长期市场又包含长期资本市场和长期货币市场
短期市场一样,也包含短期资本市场和短期货币市场。

疑问:目前,关于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定义,是以一年以内或以上来区分,这是不妥当的。原因何在?
附:目前比较一致的关于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的理解:
  货币市场,亦称短期资本市场。是进行一年以下的短期资金交易活动的市场。在货币市场上,通常利用发放短期债券、商业票据,通过某些交易方式,例如贴现和拆借业务,实现资金的短期借贷,以满足金融市场上供求双方对短期资金的需求。货币市场又包括票据市场、同业拆借市场等。
资本市场,亦称长期资本市场,是进行一年以上的长期资本交易的活动市场。资金市场的职能是为资金的需求者筹措长期资金。资本市场的交易活动方式通常分成两类,一是资本的需求者通过发放和买卖各种证券,包括债券和股票等;二是资本的需求者直接从银行获得长期贷款。

6、按交易是否存在固定场所来划分,可分为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有形市场是指有固定的交易场所、有专门的组织机构和人员以及有专门设备的组织化市场。而无形市场则是一种观念上的市场,即无固定的交易场所,其交易是通过电传、电话、电报等手段联系并完成。

7、按金融产品的性质和实现形式进行划分,可分为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
现货市场是指现金交易市场,即买者付出现款,收进证券或票据;卖者交付证券或票据,收进现款。这种交易一般是当天成交当天交割,最多不能超过三天。期货交易是指交易双方达成协议后,不立即交割,而是在一定时间后进行交割。
  

(二)金融市场的功能
  
发达、健全的金融市场,不仅是资金筹措的场所,而是多功能的。
基本功能 储蓄、流通、支付、信贷
其它功能 分配财富、分散风险、调节经济





教学方法的启示:


1
、系统结构是一种分析方法,它强调系统结构的一致。其现实应用价值在于:为了一种理想状态,要么调整结构,要么改善功能。

2、在进行结构功能分析时,了解常态分析与理想状态分析的关联。结构总是处于动态变化之中,理想状态在现实社会分析中只能是一种境界。实际上,我们更多的是进行常态分析,多熟悉和掌握正常状态,而非理想状态。

附:关于功能的另一种分类
  1、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功能
  金融市场的存在,首先扩大了资金供给者和需求者接触的机会,促进金融交易的成立,降低资金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同时,金融市场为筹资者和投资者开辟了更广阔的融资途径,投资者可以拈本度息,选择适合自己的投资工具;而筹资者也要精打细算,盘算借款成本和收益,选择最适合自己的筹资形式、工具和条件。这样,双方都要审时度势,谋求最佳经济效益,经过市场竞争,作出抉择,将资金投向最有利的投资项目。那些没有效益和效益不佳的投资项目很难取得资金,从而使社会资金的配置达到最优化。从表面来看,投资的去向似乎只有投资人和筹资人在较量,事实上由于市场利率的作用,金融市场上的资金去向,是由众多的投资人、筹资人和金融中介机构共同组成的社会力量决定的,只有这样才能使社会化大生产的资金和生产得到合理配置。同时,金融市场上融资形式灵活,工具较多,有利于加速资金周转速度,减少在途占用或闲置,对节约合理使用资金,用较少的资金为更多的商品生产和流通服务,加速商品的实现,具有积极的意义。
  2、实现借贷资金转换的功能
  金融市场上的金融交易,可以实现借贷资金的转换。这一功能首先表现在金融资产的流动性,比如商业银行在有超额储备时,可以在货币市场上随时拆出,或购买短期证券和票据;而在资金不足时,又可随时收回,变成现款。金融市场造成的金融资产的流动性,扩大了银行可以贷放的资金,可以增加其盈利 。其次又表现为短期资金接续成为长期资金,比如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或个人都会有一种短期性的资金。有价证券具有的可分割性和流动性,使各种短期资金可以大胆地用来购买长期证券,在急需现款时,又可以在金融市场上出售证券变成现款,实现短期闲置资金的期限接续。这不仅方便短期资金的投资人,也便于企业筹集长期资金,用于扩大再生产。
  3、引导储蓄转向生产的功能
  金融市场是资金供求的中心,是储蓄投资的桥梁。它把国民储蓄与企业所需资金结合起来,有利于资本的形成和经济的发展。因为个人为了预防意外事件的货币需求,或为了满足将来更高的生活要求,通常总要在自己的货币收入中积蓄一部分,不马上花掉,特别是收入比较不固定或较低的阶层。就个人来说,它是个小的金额,但就社会来说,把这些小金额集中起来,就是一笔巨大的货币资本,将其投入生产,便扩大了社会总资本,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发展。以利率为动力,引导推动国民储蓄的集中,并转向生产事业,是金融市场的一大功能。
  4、为经济活动提供信息的功能
  在金融市场上,资金的供求状况决定其利率的水平,金融市场利率水平的升降就成为社会资金供求适应状况的最灵敏的指示器:资金供应不足,需求过大,势必利率上升,相反,资金供应过多,需求不足,利率则相应下降。同时,股票债券在市场上价格的变动与企业的经济活动和利润水平密切相关,持有证券者若预测到企业经营利润下降,证券价格亦将下落,便卖出证券;反之,则购买证券。故通过证券市场上价格升降,可预测企业经济活动和利润水平。那么利率与证券价格的变动,就成为经济发展趋势的最好的金融指标。金融市场发出的这种金融信息,可以作为国家和中央银行进行金融决策的参考,又为企业指出了努力的方向。
  5、分散社会经济风险的功能
  人们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尤其是为了取得某种经济收益而进行的投资活动中,常常会碰到来自各方面的风险,如经济风险、政治风险、自然风险等等,不仅会使投资者遭受经济损失,严重时会造成倾家荡产。对于这结风险,投资者不可能去消灭,而只能进行预防,预防的方法就是分散风险。金融市场为投资者分散风险提供了一个合适的机制。例如分散投资于数个企业单位,分散投资于数个不同类别的行业,分散投资于不同经济地区或国家,分散投资于到期日不同的金融证券,等等,从而保证投资者的利益。这就是投资组合问题。
  6调节国民经济的功能
在商品经济中,资金的运动体现着物资的分配和运动。要合理地配置生产资料和劳动,必须合理配置资金,使资金和资源得到最佳结合,造成一个合理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技术结构,才能使国民经济稳定协调地发展。这种合理的资金配置,在商品经济制度下,不能完全通过人为的行政分配,而要通过市场机制,通过资本证券化,通过利润和利率的引导来实现。利润率平均化的规律,会自发地使资本由利润率低的地方流向利润率高的地方,这一规律发挥作用的条件就是金融市场的存在。同时,经济的景气,货币的稳定,也可通过对金融市场的调节来实现。国家通过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进行市场操作,如变更再贴现率,变更法定存款准备金,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等,从而改变货币供给量,借以影响金融市场的资金供求,进而影响企业资金来源和运用,达到调节国民经济的目的。
2008-11-5 22:44:44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资产货币化

一、引言
      1、为何何研究一个国家金融市场的形成要从资产货币化入手?

     弄清一个国家金融市场的形成,必须从资产货币化过程入手。因为:
      第一、资产货币化是金融市场形成的起点。如果不用货币去表示资产价值量的大小或财富能量的多少,那么,金融市场就成了无源之水,其所聚集、转换货币效应以及发挥其功能的作用也就谈不上;
       第二、资产货币化过程,包含着金融市场形成、运行和发展的最基本原理;
        第三、如果一个国家或经济社会的大量资产还处于非货币化状态,或货币化程度很低,那么,其金融市场的作用范围必然受到限制,其所反映的问题也缺乏代表性。
       因此,为了深入了解金融市场的形成,必须从资产货币化问题开始。

       2、资产的定义
       所谓资产是由市场上的各类主体,包括个人、家庭、企业或政府单位等,拥有的能代表一定社会财富量的有形财产或无形权利。
       资产与商品 这里,资产虽然包含全部的商品,但并不一定都是商品,因为许多财产从一开始就不是作为商品生产的,但它们又确实是社会经济财富的一部分,从而是一种资产,因此,资产的内涵比商品要宽得多,相当于财产概念,它既包括人们为自己以及不为交换而创造的经济财富,也包括专为交换而生产的商品财富。前者典型的例子中象我中商品经济仍未发展起来的僻远山区,农民创造的财富,可能大部分不是作为商品生产的,但我们不能说这部分不是社会总资产的一部分。
      与会计学中资产概念的关系

     这里的资产概念,不同于会计学上的资产概念。 会计学上的资产概念反映都是已经货币化后的财产,而这里所定义的资产概念却包括那些存在但至今仍没有用货币表示的财产。当然,不可否认,当社会总资产充分货币化后,二者基本可以同一。象西方发达国家,即基本不存在这两种不同意义上的“资产”。


       二、资产货币化的定义
       所谓资产货币化,简单地说,指资产由实物和未经货币度量的存在形态向用货币形态的转化。      即各类资产,不管它是有形资产还是无形资产,也不论它现在或将来是否实际地用于交换和流通,都借助于一定的方法(如资产评估)将之折算成一定的货币量,从而可用来进行交换和流通,并使其成为社会总货币资产量的一部分。
      资产货币化包括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资产向商品转化,即首先将原来的纯粹的自然资产加以商品化,变成可交换的商品;第二阶段,经过商品交换过程,转化为货币资产。
      不过,这里要注意的是,在现代市场经济社会里,资产商品化,并不一定要实际地发生交换过程。例如,一个农民,他有一栋百年老宅,这栋房屋在没有货币化处理之前,他根本没有想到该房屋究竟值多少钱,从而也没法计算他有多少可货币表示的资产。但是,现在,他为了准确地了解自己的资产总量,或者以便在适当的时候卖掉,于是他请评估机构进行评估,并得出了该房屋的货币价值量。此后,随着行情或环境的变化,这栋房屋的货币量也在变化,也许这个农民直到死时房屋都未卖掉。但不管怎样,这一过程,就是最简单的资产货币化过程。
  上述农民的房屋在作出评估前后,其资产性质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在评估前,此农民的房屋纯粹是一种自然经济的实物资产,它既不在农民自己的货币资产计算范围之内,也不在国民收入核算之中,国家的货币发行和资产核算都没有包括该栋房屋。而在评估后,该房屋作为一种资产潜在地进入了房产市场,由市场外循环转化为市场内循环,同时,该房屋实际地代表着其所有者的一定量的货币收入,从而也成了国民收入或资产的一部分。
  为了更明白些,我们不可妨作个比较。就是这栋农民的房屋,在中国若位于西部山区而不是城市内,在目前情形下,它是没有经过货币化处理的,它是中国仍未被货币化即仍处于自然经济运行状态下的一部分,从而被置中国货币经济运行之外,进而,它既未纳入中国国民收入核算的统计围,也不是中国发行货币和进行各种金融决策的根据。然而,假设现在这栋老宅不是在中国西部,而是在美国西部的加利福利亚,则情况不同了,由于美国搞了近两百年市场经济,其国土上的一草一木几乎都被充分货币化,因此,毫无例外,这栋农民的房屋早已是国民经济总体运行中的一部分,既构成该农民货币资产总量的一部分(还要交房产税或财产税呢!),也是国民生产总值中的一部分,进而参与整个货币经济运动过程中。
  总之,资产货币化包括两方面的含义,即:一是首先将资产变成可用货币度量的资产,也即完成从非货币性、非商品性资产向货币资产转化;二是资产的实物或原生形态与价值形态相分离,并单独运行。比如,上述农民的房屋相当于100万元人民币,那么,这个农民现在就是百分富翁了,尽管此前此后他口袋并未多出100万元来,但经济学的意义上讲,他这100万元的资产成为潜在市场供给的一部分,无形中在参与市场流通,从而也就相当于这栋房屋(实质上是该资产的社会能量)已处在流动过程中了。
  附录:经济货币化

  所谓经济货币化是指经济过程通过货币来实现和推动。首先,商品生产要以货币流通为先导,货币是推动生产的重要杠杆。在生产要素商品化的前提下,生产者不首先掌握一定量的货币,生产要素的结合就不能实现,再生产就难以进行。货币数量的多少,也会对再生产产生重要影响。货币供应过少,产品不能实现,反之,货币供应过多,助长盲目采购、积压等。货币供应的结构与流向,代表了经济财富的分配,影响各类资产和生产要素在各部门的分配比例,从而影响各部门的协调发展。各种生产要素的价值,借助于货币来衡量,这是实现生产要素结合的一个重要前提。只有用统一的货币为尺度,才能比较各中生产要素在各部门、各经济主体投入的效益,从而选择确定最佳方案,提高经济效益。其次,在分配方面,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都需要借助于货币来进行。国家、企业、个人,都以货币形式参与国民收入的分配。经过分配,在流通领域形成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平衡。再次,在流通领域,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联结着生产与消费。
  近年来,随着我国商品经济的发展,经济货币化过程大大加快了,尤其是农村经济的货币化方面,有了明显提高。货币收支结余增长速度远远超过货币收支的增长速度,反映了实物资产向货币资产转化进程的加快。货币资产是流动性最强的一种资产。货币是一般等价物,可以随时转化为其他各种资产。以货币形式保存财富最为方便。
        资产货币化的作用
  资产货币化化,在现化社会中比在传统社会中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
  在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生产力的发展,致使人的物化取得了惊人的发展。人工形成的生产工具和其他条件,比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有了更大的份量。美国的资本价值(包括土地)相当于经济运转三年所创造的价值。这意味着人们在进行生产活动时,是在一种特殊便利的环境中进行的,可以在不同的方面利用过去积累起来的社会资产,这会大大地提高人们经济活动的效率。进而,如何提高对现有资产的利用率,对经济效率至关重要。
  目前,我国的资产利用率很低,存在着大量的闲置物资和人力。目前,我国约有330-350万台金属切削机床,利用率只达50%左右;我国国有企业固定资产原值中,估计有效利用率只有三分之二,并且利用率呈现降低趋势。至于劳动力的闲置,现今我国无效劳动力达3000多万人。各种无形资产的利用就不用说了。
  总之,从理论上讲,资产货币化后,资产的自然价值与其社会价值相分离,并使其社会价值所含的财富能量汇入到全社会的总能量之中,更有利它的流动,和发挥它们的效率。从我国现实的实际情况看,资产货币化可使闲置的资产得到充分利用,大大增强资产的流动性,进而促进资产利用率的提高。具体来说:
  1、资产货币化可以变闲置资产为有用的资产。资产货币化,可以刺激人们盈利观念的兴起,刺激人们强化的增殖动机。当社会某一主体,或企业、或个人手中掌握一定量货币而不使用时,就意味着社会上有价值相等的商品物资无人购买、利用,从而处于闲置状态。如果闲置物资超过了社会必要的、正常的应付生产和市场供应之需的物资储备量,就意味着是一种浪费。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能充分发挥其效用。资产货币化,使资产所有者可以随时把货币抛放出去,收取利息。这将有助于带动闲置物资的运转。
  从金融部门的角度看,通过各种途径,把闲置货币聚集起来,形成巨额的货币资财,贷放给一些企业,这些企业可以用货币去购买相应的处于闲置状态的物资,使之作为现实的生产要素发挥作用,由此相对扩大生产规模,进一步增加人们的收入,形成良性循环。而且,金融部门的这种聚资方式,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它并不影响企业和个人使用自己的资产。这是因为,客户在银行的存款,会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存款余额。存款人是此存彼取,此取彼存,而不会把存款提光。资产金融在不触动资产所有者的所有权的条件下,为充分利用这些资产提供了可能。
  2、资产货币化可以促进资产的优化配置。不同企业乃至不同的个人,由于占有的生产技术条件、环境以及经营管理能力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决定了各自利用所占有的资产会产生极不相同的经济效益。由此产生了资产优化配置的要求。按照经济效益的原则,各资产所有者或占有者,并不要求直接使用各自的资产,直接使用各自资产有碍整个社会经济效益的提高。
  资产的货币化,特别是开放金融市场,可以促资产向经济效益高的部门和企业流动,从而实现资产的优化配置。以股票为例,股票不能还本,如果股票不能买卖,那就意味着股份企业永久地占用了股票所有者的资产。如果股票所有者想更换自己的投资领域,选择盈利性更强的资产,就会遇到困难。为了不影响资产所有者调整自己的投资选择,通过开放金融市场,允许股票的自由买卖,可以保证所有者的优化选择权。由于形成了投资优化的重要机制。
  3、资产货币化有利于组织社会大生产。
  在社会化大生产,各部门、各企业乃至各个人分工协作的条件下,社会经济的运行并不象孤岛上的鲁滨逊活动那样表现得简单明了。社会产品几十万、几百万种,按照不同的规格、花色计算那就为数更多,更何况生产技术的不断变革还会引起生产与需要之间经常发生变化。除了这种技术性的问题之外,社会和经济运行的模糊性、不确定性,特别是社会产品是由众多的生产者生产和实现的,形成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这种利益关系的实现,如果在存在大量非货币资产的情况下,经济决策部门进宏观行调节平衡难免产生信息失真、调节不力、效率低下的状态。
  反之,若通过广泛深入的资产货币化过程,那么全社会的资产总量与货币总量呈现出一种和谐的匹配和对应,资产的流动、组合与货币资产的聚集更加方便,于是,就为在全社会有效地动员资产进行优化配置提高了可能,从而极有利于进行社会化大生产。
  而且,随着市场调节机制覆盖全社会的条件下,货币对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组织和调节作用还将进一步增强。市场竞争的优胜劣汰,使人们被迫依附于市场,而非行政权力,从而能有效地克服行政系统过多地参与资产分配而带来的弊端,减少权力机构运转的负荷和由于权力的过分集中所导致的社会腐败倾向。货币作用的扩大,有助于增强社会的自组织机能,帮助人们摆脱以往的依附关系。
  4、资产货币化有利于社会进步。在存在大量非货币资产的实物经济时代,
往往,资产和机会的分配直接掌握在极少数管理者手中,这就切断了人们的选择与机会之间的直接联系,从而切断了人们之间选择的直接联系。以权力为中心的社会组合,使人们的现实利益集中体现于“官”职业上。人们要想取得机会,必须“眼睛向上”,取悦于“官”。机会的分配,往往并不取决于每个人的努力、能力,而是取决于掌握机会和命运的行政系统。这种特定的评价、分配方式,使个人潜能的普遍激发,常常系于领导者个人品行,而不是社会的各种直接需要。加之机会分配的人为平衡方式,也难以激发人们的潜能。于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缺乏活力,社会经济民主、自由和平等就不可能形成。

  、世界资产货币化的三种模式
  世界上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金融市场形成过程不尽一致,大致可以分为三条道路或模式:
1、欧美式道路
直接通过市场化走上货币化道路。一种内源式道路
这些国家从自然经济进入商品经济社会时,一开始就走上了直接的市场化道路,货币在经济生活中的渗透力很强,基本上全部的社会财富和资产都被充分货币化了,再加上这些国家对货币所起的作用的抑制较少,因此,随着货币的资本化、资本的证券化趋势的加强,金融市场处于自然形成状态;
英国式道路
法国式道路
美国式道路

2、新兴工业化国家道路
外源式道路,特点是以外力为主。
本世纪中期开始实行工业化的搞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家,如南美及东南亚国家和地区,这些国家和地区的金融市场的形成中,外资的推动和拉动作用相当大,同时,各类资产基本上已被货币“浸泡”,打上了货币的烙印,从而金融市场基本可以反映本国财富和资产的总量。
3、原计划经济国家转制道路
小农经济——计划经济——市场经济
苏联式道路——突进式
中国式道路——渐进式
自本世纪80年代才开始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国家,包括原苏联解体后的各国,由于在一个世纪的社会主义建设中,货币和市场的作用被基本排斥,仅被作为一个记帐符号使用,资产的形成和定价由计划体制决定,因此,其资产不能反映市场价值及其本身所包含能量的大小,即社会实际创造财富和资产的数量与以货币表示的数量远不相符,这在中国尤其严重,进而,金融市场形成的基础簿弱,进程缓慢。
  当然,在以上三种典型形态之外,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少数最落后国家,如非洲、南太平洋及亚洲中部的部分国家,那里还根本不具备形成金融市场的条件,因此,不在考察之列。
启示:不同国家的地理环境、文化传统及世界经济中心的转移对不同道路的形成具有决定性影响。
四、中国非货币资产的存在形态  从目前的经济史看,人类经济史上共存在三种情形下的非货币资产:
    一是原始社会或自然条件下的非货币资产
    二是市场经济不发达情况下的非货币资产
    三是实行高度计划经济条件下的非货币资产。
  从我国的具体情况看,由于这三种经济条件下在我国都存在,因此,各种非货币资产的形式在我国都存在。
  一般来说,非货币资产,包括完全非货币资产和部分象征性货币资产而实质上的非货币资产。
    完全非货币资产,指那些根本没有与货币发生关系的资产,象偏远山区农民家庭中的自给产品;所谓部分象征性货币资产,也即半货币化资产,或者未充分货币化的资产,即对其资产价值的评估和计量,只注意到它的一部分或一方面,象有些资产在出售时连其成本都未考虑,而随便作一个价出卖,这就属于此种情况。
     目前,完全非货币资产主要存在于中国的广大落后农村和一些非经济部门;而象征性货币资产则广泛存在于各类工业企业之中,象不少被拍卖的国有企业,都只是象征性地作价。
    实际上,这种情况在各发展中国家是普遍现象,是一个引起广泛重视的问题。
    目前,我国的资产货币化程度应在60%左右.
  在中国的非货币资产中,主要包括几个组成部分:
  1、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及军队资产,以及大量的国有企业资产。建国以来逐步形成的各类国有企业、机关、事业、军队等单位和部门的资产未列入货币资产或未充分货币化的那一部分。在这些资产中,即使其中一部分在资产形成时是用货币计量的,有原值,但由于我国国有资产折旧制度不合理,计提的折旧费偏少,何况过去我国资产的定价缺少市场依据,是行政指令的产物,因此,象一些技术、建筑物、土地、设备、道路、防洪工程、灌溉工程等等,都未被计算在资产总值中或未充分估值。在这些资产中,还有不少是在义务劳动、社会主义劳动竞赛等形式下形成的,因此,无货币计量基础,难以货币化;
  2、中国历史长期以来形成的各种无形资产,如声誉、品牌未得到充分估值,这其中,尤其是一些中华老字号和老品牌,未加以市场化、商品化,有的甚至被外国剽窃了。此外,还有中国历代文献的版权等;如中华武术、气功、各种音乐、文学、艺术品等。
  3、历史遗留的生产和技术资产,及建国前没收的国民党政府资产和资本家的资产,如钢铁厂等;另外,还包括一些几千年来流传的古老技术,如陶瓷、宣纸、织锦、中医药、、食品、手工艺品等名牌的使用,等,都还未经受市场化的洗礼,都还没有用货币去计量;
  4、历代形成的各种基础设施,如水库、水利灌溉设施、道路、森林绿化等,这些设施许多是在自然经济条件下形成的,没有估值,属于非货币资产;
  5、历史文化资产。包括:表演娱乐、文学作品、文物(已发掘与未发掘、娱乐、历史著名事物如少林寺、人名如孔子。
6、自然资产。风景区、山、河、海、矿产资源等。
7、还有一些外国援助、引进的技术设备、知识、培训后的人才等资产,处于帐外或闲置状态,也属非货币资产之列;
  8、统计遗漏的。由于理论和体制的原因,在中国原有统计体制下,所统计到的社会总资产只是实际总资产的一部分,大量非正式组织、个人的资产难以汇总,或无渠道统计上来。此外,由于受统计指标设计上的限制,一些非物质生产条件下形成的资产或其它形式的资产未被统计进去。

      疑问:为什么中国有那么多非货币资产?

   体制、观点、统计制度等

  、推进中国非货币资产货币化的途径
  金融市场,从最根本的意义上,就是调动一切社会财富和资源去创造更多的财富。因此,为了使更多的闲置资源和非货币资产进入到市场中去流动和配置,就必须使其货币化。只有使其转化为货币资产,才能进一步变成资本,转化成投资,进而使它们带来价值,并增殖。
反过来说,一个国家的资产货币化是否充分,也是反映和衡量一个国家金融市场是否正式形成和成熟的重要标志。资产货币化不充分,就是金融市场不发达,金融市场的吸引力不强,辐射力小,难以充分发挥对各种生产要素的粘合作用及金融市场应有的功能。
这样的金融市场一定是一个不成熟的市场,发育不充分的市场。换言之,它只是一种市场的初级形态。而那些金融发达国家即已完成了资产货币化过程和经济货币化程度很高的国家,其金融市场就肯定发达,且相当成熟,从而金融市场的功能和作用就发挥得比较充分。

  我国和其它一些发展中国家,由于市场经济建设刚开始,因此,暂处于资产货币化初期。 从我国的情况看,已经货币化的资产接近全国各种资产总量的三分之二。其中,从地区来看,各地又不平衡,如广东省的资产货币化已较充分,而内地省份则很慢。
  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和市场化进程的加快,非货币资产正在加速向货币资产转化。
  那么,在一个市场经济不发达的国家,如何将各种非货币资产逐步货币化并融到金融市场中去呢?途径主要有:
  1、理论上应尽快弄清有关资产货币化与国民经济、金融市场等之间的关系,进而将这一问题提升到能否真正建成市场经济体制这一重要高度来认识;否则,一个国家的大量经济活动和资产都没有与货币发生关系,那还谈什么市场经济?而过去,我们经济理论研究在这一方面近乎空白,因此,应结合中国国情深入研究这一问题。此外,我们的决策层、研究人员、实际工作者,还要进一步转变观念,应进一步扩大商品化、货币化的范围和领域,以便使国家和社会的大量资产开发和利用起来。
  2、加速市场化,加大瓦解自然经济地区的进程,大力促进全社会的各种资产和财富合理有效地流动和开发利用,尤其是要多引导货币对非开放区的渗透。例如,中央决定加快开发中西部,其实可以选择以加快资产货币化作为突破口;
  3、大力引进外资。南美诸国和东南亚的市场化进程,在很大程度上得益国外货币资本的渗透。中国之所以存在大量非货币资产,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缺少新增货币的追加,从而缺少一种“货币拉力”或吸附力,将那些潜在的可货币化的资产加以转化。无疑,外资的进入,将可大大加快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资产货币化进程。沿海各省的许多地方,近十年来之所以出现资产高速货币化现象,主要是因为外资的渗透。形象地说,就是这些地方每一块土地上追加的货币多了,进而就把原来那些没有货币化的资产,如基础设施等,加以货币化了。从这个意义上,中国的许多领域、行业、部门、地区还可以大量引进外资,例如,扩大外资对第三产业的投资范围,放宽外资对文化、服务、旅游、教育等领域的限制。当然,这里还有一些技术性细节性问题还有待研究
  4、多方采取措施,盘活各种死的或长期闲置的资产,例如,对历史上几千年积累下来的有些资产和财富重新进行清产和评估;重估某些知识和技术产权的价值量;对部分古董、名建筑物、名胜景点、学校等的所有权或经营权、使用权进行拍卖;等等。
  5、加速金融自由化和贸易自由化进程,加快劳动力自由的流动。因为自由流动能带动若干资产的货币化,进而,能促进整个市场化进程。
2008-11-5 22:51:31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金融市场形成的核心:货币资本化

主题:
             1、有货币了,但并不会自动转化为资本,它必须有一系列推进因素和机制。
             2、目前中国正处于大力推进货币资本化时期,这也是目前中国最主要的经济难题和主线。

    货币既然是财富的社会能量的转换形态和凝结,那么,它应履行财富开发、利用和增殖的功能。它的每一份,都是人们过去劳动的结晶,因而,作为对过去劳动成果的珍惜,应尽可能使人类累积起来的财富转化为能增殖的资本,也即尽可能使人类累积起来的财富能量在全社会范围内充分流动,以得到有效的保存和释放。
一、资本及货币资本化的定义

  (一)资本的定义
  1、资本的概念 
    什么是资本?从广义上说,一切能带来财富和利益的手段都可以称为资本。
    这些资本可分为人力资本和非人力资本。其中,人力资本指知识和技术以及其它无形资产的产权;非人力资本即实物资本,包括厂房、机器设备、存货等。
  但在有些场合,资本作为一种狭义理解,成为生产资料的代名词,相当于资本品或投资品概念。如萨缪尔禁说:“资本一词通常被用来表示一般的资本品。资本是另一种生产要素。资本品和初级生产要素不同之处在于:前者是一种入量,同时又是经济社会的出量。”(《经济学》上册第88页,中国发展出版社1992年版)。
  货币在变成资本后,资本就呈现出完全不同于货币的特征。尽管资本总是用一定数量的货币金额表示出来;资本和货币一样都在不停地作循环周转的运动,而且,货币转化为资本后,作为货币资本这一部分仍然具有一般的购买手段和支付能力,但就运动的出发点、功能、目的等方面来看,资本与货币仍有本质的不同。

   2、资本的特性
  资本的基本特征如下:
  1)、收益性。也可称为盈利性或增殖性。资本既然是作为一种谋取更多财富的手段,它一旦被投出去,即作为资本而运动,就必然要求取得多于它原来数量的收益,否则,它就不能被称之为资本。这就是资本的收益性,也是资本的最基本职能。
  所谓收益性是指资本要从其运动过程中获得预期的增殖收益,如企业的利润、储蓄的利息、股票的股息、债券的收益等。收益性着重强调资本增殖的能力,因此,衡量资本收益大小和多少,通常不用收益的绝对指标,而用收益率这个相对值指标。
  2)、安全性。既然资本是作为一种谋取更多利益的本钱和手段,因此,它必然要求保障自身的安全性。否则,连本钱都丢了,还谈什么增殖?这是回归性连在一起的不可分割的两方面。
  所谓安全性,是指避免投资风险,保证资金安全。如果说收益性是强调增殖,那么,安全性是侧重保本。当然二者又有紧密的制约关系。一般说来,安全和收益成反方向变化,安全性高的投资,可能收益低,安全性低的投资,可能收益高。如前所述,事物也可能走向其反面。因此要充分考虑投资中安全、流动和收益的最优组合。
  而且,这里的安全与保本,还不只是绝对量的不能减少,还要考虑其相对价值的安全性。例如,在通货膨胀下,由于货币贬值,会给投资人带来损失。举例说投资人购入年利率为5%的某种证券,如果没有通货膨胀,其年收益率为5%;如果有2%的通货膨胀,实际收益率3%;如果有6%的通货膨胀,其实际收益率-1%。在国际投资中,除一般信用风险外,还要承担汇率风险等,其风险比国内投资更大。此外,严格的保本还要考虑各种社会、心理等损失和代价。因此,保本的内容相当复杂。能否保本是衡量资本营运艺术的基本指标。
  3)、流动性。资本作为原有财富的一种代表,为了谋取新的财富,必须通过流动才能达到目的。而且流动速度越快,表明对过去的利用越充分,其谋取利益的可能性和机会就越多,从而资本收益率就越高,反之,如果运动呆滞,则意味着作用未能有效发挥。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资本的本性要求充分自由、高速流动。也正是这个要求,才产生了证券化趋势,使资本高速流动成为现实。
  所谓资本的流动性,是指资本从作为本钱出发又安全地获利回来,并在运动中反复获利即赚取财富的能力。一般说来,流动性与安全性几乎同向变化,流动性越强的资产其安全性越好,流动性越弱的资产其安全性越差。
  在现实资本运动中,个人和企业资本比较着重收益性,而金融机构由于其资产大部分依靠负债来维持,因此比较看重流动性和安全性。从一个社会来说,经济之所以不发展,就是资本周转慢,使用效率低,收益差,其原因可能就是资本的供求双方寻求不到合适的配对,短缺的资本得不到合理的配置。
  总的来说,回归性、收益性、安全性、流动性构成资本特性的有机整体,它们之间相互制约,共同发挥作用。所以,一个优秀的资本经营者就是在这四者之间形成最佳组合。这就是资本营运即投资的艺术。

    3、资本与货币的区别
  正是由于资本的这些特征的存在,使之区别于它的存在的母体──货币。具体来说,资本与货币有以下区别:
  第一,它们存在的形式不同。作为货币的货币只存在于货币形态;而资本则存在于货币、资本品(即生产资料)等多种形态,并分别反映着特定的物质内容。尽管资本的基本存在形态仍然以货币形式存在,但由于它的职能是作为谋取更多的本钱和手段,因而,与之相适应的其它手段如人力、物力也随之资本化了。
  第二,它们使用的目的和结果不同。作为货币的货币发挥一般购买手段和支付职能,媒介商品交换,获取等量使用价值;而资本作为购买手段和支付手段的目的是为了作为谋取新的更多的财富的手段,并使人、财、物结合起来形成资本组合,带来新的利益和价值增殖。
  第三,它们活动的领域不同。作为货币的货币是在流通领域不断循环和周转,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资本流通速度越快,带来的增殖价值量越多。它们具有不同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作为货币的货币有别于一般商品的特殊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所谓特殊的使用价值是指使用它可以购买到其他所有的商品和劳务,所谓特殊的价值是指“货币的购买力”;而资本又有区别于货币的特殊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所谓资本的特殊使用价值是指它作为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粘合剂,并产生新价值和价值的增殖,所谓特殊的价值是指资本具有特殊的“价格”即用利息率表现出来。
  第四,它们在数量上并不相同。全社会的资本量大于全社会的货币量,因为在货币资本的推动下,其它的创造财富的手段也依赖于货币资本而存在,并转换了存在的性质,变成了一种资本,从而使全社会的资本量增加了人力资本和货币以外的其它非人力资本两部分。如,由各种有价证券反映出来的所有权资本,则形成虚拟资本,它们凭借着资本的所有权以利息或股息形式获得收益。这些资本可能是一种无形资产如商誉,也并不是由货币直接转化而来的,但却增加了社会资本总量。不过,仅从全社会的货币流通量来看,则货币流通量等于作为一般购买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货币加上作为资本的货币数量的总和。


    (二)货币资本化的定义

所谓货币资本化,就是人们在经济生活中,将所取得的货币财富部分或全部地转化为可用来增殖和带来更多财富的手段的一种过程和机制。货币资本化实际上就是使货币变成可带来更多财富和利益的手段,使货币性资产向可增殖的金融资产转化。

  这里,货币资本化包括两层基本的意思,首先,货币资本化是一种过程,它是通过一系列转化环节、运动来完成的,例如,将一部分货币从总体货币中抽离出来,转入储蓄,而后,再又经过银行等中介机构的若干次转换和连续运动,才进入资本领域;其次,货币资本化,同时又是一种机制,即它是社会将货币不断转化为财富增殖手段的一种机制。
  自货币产生以来,尤其是随着资产货币化过程的加快,人们经济生活中取得和使用货币的可能越来越多。固然,人们取得货币收入的目的和途径各有差异,但人们在使用货币时无非是出于以下三种动机:
  第一、消费。在商品经济社会里,人们取得了货币收入,实际上也就是获取了享用财富的手段。因此,人们所得到的货币收入中的一定比例必然用于消费。
  第二、储蓄。人们在创造和实现财富的过程中,不可能把所取得的财富全部用于消费或用于投资。其中必然有一部分被用于储蓄,以防各种风险、灾难和急用的发生。当然,这部分货币储蓄,可能被社会动员起来用于投资,但就单个人就而言,它仍然是纯粹的储蓄。储蓄不等于投资。
  第三、投资。不断地积累和追求财富是人类的本能,因此,人们在取得了能代表财富的货币收入后,不能不考虑如何将其合理使用,即在不影响基本消费和必要的生活储蓄以外,让其尽可能地增殖,带来更多的财富。而且,对于某些经济主体来说,其拼命取得货币,可能本来就是为了积累更大的本钱去投资,以赚取更多的货币收入和财富。
  人们在使用货币的三种动机和过程中,第三种情况,即将货币用来投资,就是纯粹的货币资本化过程。对于这些人来说,其手中的货币不只是一种普遍的财富符号,而是一种奋斗、创业的手段和本钱,它将和其它的一些手段如土地、房屋、机器设备等一起融入创造新的财富的过程中,变成一种标准的资本。这里,所谓的资本,在汉语的本来意义上,它就是谋取利益的本钱和手段。
  至于第二种情况即储蓄,则要分为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为储蓄而储蓄,这些人是为了日后急需或贮藏财富,而既不打算现在消费,也不是为了作致富增殖的手段。如不考虑是否升贬值因素而纯粹出于信任将货币存入银行、将货币购买金银饰物、珠宝。至于有些人购买房屋,其动机也只是出于保值,而不是增殖,也只能一种纯粹储蓄行为。第二种情况是为了投资而储蓄,储蓄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投资,通过储蓄以积累更多的本钱,以谋取更大的财富。这后一种情形,就是货币资本化过程的基本方面。

  
  二、货币资本化的条件
  货币资本化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并不是有了货币就开始了资本化过程的,也并不是所有的货币都可能转化为资本。货币转化为资本,必须具有以下四个基本条件:
  1、货币变成商品。货币要变成资本,必须先成为商品,即变成可以用于交易的货币商品。而要使货币变成商品,必须具备两个前提:一个是交易双方能自主交易,一个是货币资金的价格或利息基本上能自由升降。如果达不到这两个前提,则是不能称之为货币商品的。例如,我国利率市场化前的信贷资金,是按计划进行划拨或清算的,故不属于货币商品。总之,作为货币,要变成商品,其利率应基本反映市场上对货币的供求,否则,就不能称之为严格意义上的货币商品。
  2、货币功能“外溢”。货币要变成资本,必须是经济生活中可流通的货币量超过实物经济的需求,而有了货币剩余,即只有当媒介实物商品流通的货币充足且出现多余的情形下,导致货币的原始功能的“外溢”,才有转化为资本的可能。这里,所谓货币功能外溢,是指相对于货币作为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功能而言已有多余,并出现了闲置,进而潜在地要求被赋予新的功能。
  而要使代表社会财富的货币总量超过现实流通中的实物商品所需要的货币总量,必须需要依靠对过去财富的积累才能达到。换言之,货币转化为资本的条件之一是社会经济必须达到一定的储蓄率。这样,通过一定时期的储蓄和积累,必然会使代表社会财富的货币总量超过媒介当前实物商品流通所需要的货币量,因为,过去财富中的一部分的自然形态可能在运动中沉淀、消耗或转换掉了,而其对应的社会形态──以货币形式所代表的财富能量或价值量──却仍然存在并继续运行。于是,这一部分“多余”的货币必然寻求新的出路,无疑,资本化就成了其必然归宿。
  正是由于几百年来世界经济的不断积累,才导致了世界性的货币资本化趋势,而且一些经济发达国家,以致出现了资本的过剩。
  由此可见,没有一定的储蓄率,货币转化为资本的条件就不成熟。那些经济落后国家,由于经济落后而很少财富的剩余,故往往储蓄率过低,为其如此,这些国家的货币转化资本的动力就不足,资本的形成机制未形成,进而陷入资本短缺,经济更落后的恶性循环。
  3、社会已逐步建立起货币进入和退出资本过程的机制。货币的最基本的职能仍然是代表财富的社会能量,并使其得到转换和释放。因而,货币作为资本无疑只是这种职能的延伸或“外溢”。这也就是说,货币并不一定永远去充当资本,它在一定条件下愿意转化为资本,但在另一条件下又可能要求转化为货币。例如,一个老年人,在他未退休前,他可能愿意将他的部分积蓄转化为资本,以使这部分货币发挥更大的作用,带来更的财富,而当退休后,由于疾病等原因而需要货币使用时,就必然要求从资本领域退出,转化为货币。进一步说,货币转化为资本,等于货币持有人暂时转让的财富的使用权和消费权,而只保留所有权,但这一使用权迟早是要收回的。这样,社会若没有建立起货币顺利进入和退出资本领域的机制,即货币持有人随时收回货币使用权的机制,则可能阻止货币向资本的转化。
  在一定意义上,货币进入或退出资本过程的机制,也可称之为资本的变现能力。若资本的变现能力强,则表明货币进入或退出资本的机制比较健全,从而为货币资本化创造了条件。实际上,这就间接地要求社会创造出大量的资本工具和替代手段,以维持资本的回归性、流动性、安全性、收益性,正是这种要求,推进着金融市场的发育和形成。
  4、有较健全的防止和躲避资本风险的机制。前者说过,货币是代表财富能量的一种符号,货币收入的取得意味着对财富权利的取得。货币的积累也就是财富的积累。货币转化为资本,也即意味着货币持有人由消费财富转化为继续参与财富创造。因此,货币的减少或损失,实质上就是财富的损失,从而也就意味着货币持有者过去财富创造的“无效”,白干了。可以想见,任何人都不希望有这种现象的发生。而正是这种意愿的普遍存在,就要求社会提供有效的防止和躲避资本风险的机制。实际上,这也体现为资本的安全性和回归性要求。
  在缺少这种机制的情况下,尽管货币持有人有进入风险领域的动力和愿望,但在收益和风险的权衡和比较下,完全有可能因风险太大而放弃进入资本领域的意愿。反之,若社会提供和健全了这种机制,则会大大提高货币持有人将货币转化为资本的积极性。例如,在股票市场趋于完善的情况下,一些原来不愿进入股市的人也可能改变初衷而参与股市投资。再如,在国债不可流通的情况下,人们由于担心国债贬值的风险而普遍不愿进入这一资本市场,而当国债可以流通的情况下,人们完全可以在预期贬值即将之时卖出手中的国债而回避这一风险。尽管这一风险可能并不一定发生,但人们仍然希望有躲避这一风险的机制存在。
  无疑,这一点也为金融市场的发育和完善提供了潜在的动力机制。
  
  三、货币资本化的几种形式
  货币转化为资本主要经历了如下几个形式:
  第一阶段,生息资本。早期的有些货币持有者在自身节余的情况下,以货币资产当作资本,借出去,牟取利息。由于在当时条件下,拥有节余的货币的人一般为少数权贵,他们取得的货币甚至多为巧取豪夺所得,却还将货币出借获利,“不劳而获”,因此,古今中外对于那些食利者阶层,从来都是没有好评的。
  实际上,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对于大多数刚从温饱中解放出来的百姓来说,他们将节余的存款存在银行取得利息,希望借此能带来更多的货币,客观地说,这就是生息资本。
  第二阶段,商业资本。在商品经济得以发展的初期,部分积累和持有较多的货币的人,以一定量的货币作为本钱,购进商品,再转卖出去,取得一定的差价收入,就是早期的商业资本。现在,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市场全球化趋势的加快,商业资本早已和产业资本、金融资本融合在一起了,因此,单独的商业资本形态很少存在。
  第三阶段,产业资本。这是世界工业化开始后的产物。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一些早期通过生息资本或商业资本积累了一定的财富的人,开始将所持有的货币投资于工业生产领域,通过对资源的配置和组合,生产出新的产品,再通过市场销售出去,取得更多的货币或利润,这就是产业资本。自从有了产业资本,货币创造货币的运动才开始在全球真正展开,货币资本化进程才迅速得以发展,从而把世界经济推向一个崭新的阶段。当然,后来,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演变,产业资本的投资范围也不再仅仅局限于工业投资,甚至可以说,投资于工业的资本越来越少了,而且,这种趋势还会持续下去。
  第四阶段,金融资本。在这之前,世界上对货币的使用最多只是当作一种能带来更多财富的手段。可是,随着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货币作用范围的进一步扩大,以及金融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货币本身也演变成了一种可供交易的商品,也成为了一种投资对象,即可以通过自身持有的货币投资于不同的货币、准货币或所谓金融衍生品而获取更多的货币利益。这就是金融资本。可以说,这是货币资本化的最高级形态。

  
  四、货币资本化过程

  1、货币资本化与储蓄
  前面已述,货币资本化的前提之下就是货币功能的“外溢”,即社会出现用于媒介商品流通的货币即中介物的过剩,也就是社会出现了“闲置”的货币,它们以各种形式被储蓄和积累了下来,于是,货币潜在的资本功能被激发起来,形成了一种内在的向资本化转化的倾向。
  这里的储蓄,一般是指来源于居民个人的自愿积累。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储蓄是指凡未被用于目前消费的货币或国民生产总值中超过消费量的剩余。这里的储蓄必须是生产剩余,没有生产剩余就没有储蓄,没有储蓄就没有资本形成。
  但是,储蓄是货币向资本转化的先决条件,却不是充分条件。在现实中,储蓄向资本的转化有一个过程和机制,并受若干因素的制约。货币资本化过程有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储蓄,把生产和劳务所取得的财富的一部分暂时留存下来,不用于消费;而且,这里所指的财富必须是用货币形式表示的那一部分。例如,在小农经济条件下,农民的实物储蓄参与这种转化的可能性就极小。
  第二阶段,将储蓄转化为货币商品,即将其转化为可带来新增利益或可增殖的手段,通俗地说,就是变成致富的本钱。
  第三阶段,选择适当的投资对象和投资渠道,或者直接进入资本领域如投资于工商业,或者通过中介机构使其满足货币需求者即筹资者的需要,发挥其要素的作用。
  只有当这三步都完成后,储蓄才能真正形成资本,也即货币才真正实现了向资本的转化。
  反之,那种为贮藏财富而储蓄或为其他目的──政治目的或道德目的──而进行的储蓄,即不是为投资目的而储蓄,也不把持有的货币变成可供交易的货币商品,都不能说真正地形成了资本。否则,每一个社会形态都是一定的储蓄,那都成了资本形成了。
  储蓄向资本的转化包括两个问题:一是现有储蓄如何充分地转化为资本;二是如何保持适当的储蓄率以形成适当的资本量。前者是指在现有储蓄水平下,如何以合理的途径和方式,在减少浪费和多余环节的情况下,尽可能高效、充足地转化为资本;后者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如何根据自己的经济实际,确定适当的储蓄率,从而实现适当的资本形成率。
  从一个国家或社会来说,货币资本化有一个规模和临界点的问题,即如果社会只是偶然或零星的一些货币资本化事件发生,如中国十六世纪就有一个资本主义形式的工厂存在,那并不就意味着货币资本化真正开始了,因为,一方面其规模太小,另一方面,它并未形成一种连续行为,并未形成一种导致这种转化不断存在的机制。
  进一步说,货币资本化过程在不同的经济水平下情形不同。在经济水平较低的社会或国家,由于居民生活本来就很低,因此,其储蓄在多数情况下都是对现有消费的推迟或牺牲,故其资本形成过程往往表现为对现有财富的一种动员,其资本形成率也往往受现有财富总量的约束,并总体显现出一种资本形成率较低和社会资本严重不足状态。而那些较富裕的国家,由于长期的资本积累和财富积累,其每年所消费的财富总量只占其财富拥有量的一部分,因而,从整个社会来说,储蓄成为一种自然过程,且其资本形成率本来就较高,其特点呈现出一种资本相对过剩的状态。

  2、储蓄的构成
  在现代社会,储蓄一般来自企业和居民家庭,政府储蓄只是企业和居民家庭储蓄的一种转移和延伸。政府储蓄可以是自愿的,也可以用通货膨胀、征税等非自愿的形式进行。至于借债和引进外资,其实质上是对外部第三者储蓄的转化和利用,是用国外储蓄填补本国储蓄的“缺口”和不足,它有助于本国资本的形成,但不是本国的储蓄。
  一般而言,居民和企业的自愿储蓄是为了未来的需要,如居民个人储蓄有可能是为了子女教育、婚丧病老、旅游度假等原因而暂不消费,也可能是为了自身进行谋利性投资的需要,包括自身建房、兴办产业等,而将部分货币存放起来。完全出于自愿。因此,并不是储蓄就等于资本形成,这之间有一个转化问题。有一种观念认为,“国民储蓄倾向”与资本形成比率是一致的。其实际并非如此,后者总是小于前者,用于资本形成的储蓄始终只是国民总储蓄的一部分。
  在储蓄中,最古老的储蓄离不开农业。然而,农业储蓄,经常以实物形式出现。从不太严格的意义上讲,从很早的时候起,农民的储蓄就开始部分地向“资本”转化,如从当前的粮食中存留相当一部分用于次年的扩大种植。换言之,农民的这种行为就包含着最原始的“资本化”过程。农民种地、建房时,就同时发生储蓄与投资行为。
  农业外也能发生有限的实物储蓄,尤其是货物储存和建筑房屋就是这样。在一国储蓄中,居民储蓄始终占绝大比例。至于企业储蓄主要来自利润,其动机即可能是为了形成更大的资本,也可能是从企业的长远生存和急需考虑。政府储蓄来自于其税收等收入与其经常性支出之间的差额,若这种差额为负,则政府为负储蓄,可以通过发行公债等途径解决,反之,则政府可以向海外投资。象一些中东石油大国,收入远大于其消费,储蓄过剩,于是他们就面临如何将国内储蓄转化为国际资本并进行海外投资的问题。

2008-11-5 22:57:48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3、制约储蓄向资本转化的因素  动员储蓄只是第一步,但关键还在于如何转化为资本和投资,并带来更多的财富和利益,否则,储蓄转化为投资的动力就会受到打击。
  一般说,储蓄和投资通常是由不同的人,通过金融市场联系在一起的行为。影响储蓄向资本的转化因素很多:
  1)、国民收入水平。收入大于生存性消费需要才有储蓄,反之,则出现负债。一般来说,国民收入越高,居民或企业用于储蓄的可能性就越大。不过,值得说明的是,储蓄率与资本形成率和经济增长率之间并无必然联系。例如,瑞士的储蓄超过收入的20%,但人均收入增长却慢于美国等国家;南朝鲜的储蓄仅为日本的1/3,但经济增长却比日本快。这之间仍然取决一种转化机制的功效。
  2)、收入的分配。美国经济学家凯恩斯有一种理论,认为,低收入消费倾向高,高收入消费倾向低,因此,低收入的人储蓄少,高收入的储蓄多。按照这个理论,收入如何分配影响储蓄率的高低,收入集中能增进储蓄。因此有人认为,经济发展初期,不必过分强调收入分配平均,让少数人先富起来,反而有利于储蓄和资本的形成。过分强调公平分配会阻碍经济发展。从我国的实际看,收入高低与储蓄率高低只存在可能性联系,不具备必然联系,我国的一些个体户、暴发户等收入高,消费更高,消费超过其收入的情形比比皆是。所以,对于收入与储蓄的关系也要具体分析。
  3)、风俗习惯。储蓄多少受各地风险习惯的影响。如东方人比较节俭,储蓄率普遍较高。但是,象中国等发展中国家普遍习惯于以黄金手饰或珠宝的形式保存其储蓄,而不愿以货币形式进行储蓄,这就为资本的形成造成了困难。
  4)、金融机构。金融机构比较发达和普及,金融资产的买进卖出比较方便,则储蓄就会较多,反之,则储蓄减少。当然,这既取决于金融机构的种类的多少,又取决于金融机构的业务范围。
  5)、政治经济环境。在一个国家和地区,如果对资本的谋利性进行限制,或者对货币向资本的转化过程进行严格管制,如投资渠道少,资本进退难,资本收益率低,等,都可能阻止储蓄向资本的转化。
  总体而言,一个国家的居民储蓄水平与收入及经济发展水平有关。当收入不足以糊口时,尽管大力提倡储蓄也无济于事。同时,光在储蓄上下功夫也不够,社会必须在转化上下功夫。
  实际上,不少国家,存在着一种通过通货膨胀、高额税收和低工资等形式进行强制储蓄的问题,即政府通过行政力量迫使社会大众节省消费,实现储蓄。其实,这种储蓄并不长远,也并真正具备向资本转化的动力。在正常情况下,这不仅不利于经济发展,而且还遏止了储蓄向资本转化的正常机制的自然形成,从而妨碍了经济发展。

  4、货币资本化与投资
  在通常情况下,货币资本化过程必须通过投资才能实现。因为,投资,即将资本投放出去,才意味着货币真正变成了资本,也才意味着货币资本化过程的完成。
  投资一词有着非常广泛的社会含义,就其经济意义而言,它是与市场经济联系在一起的,以获取未来收益或价值增殖为目的,针对某项经营活动而购买有形或无形资产的经济行为。在投资过程中,货币或实物转化为带来价值增殖的资本。
  投资可分为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两种重要的形式。
  直接投资是指把资本投向产业部门,直接增加社会资本时(厂房、机器、建筑物、设备等)的投资行为。和直接投资相联系的供应和融通方法叫直接供应法和直接融资法。
  直接投资是一种比较机动、灵活的投资方法,由于没有中介环节的干预,其收益比较高,容易直接满足投资的需要。在经济发达、金融体系健全、规模经济和规模金融已经形成、市场游资充裕的国家,直接投融资发展普遍。
  间接投资,它是指资本不直接投向企业,而是通过金融中介机构,购买金融工具,间接增加社会资本量的一种投资行为。与此相联系的供应和融通资本的方法叫间接供应法和间接融资法。
  间接投资融资可利用金融中介机构信息灵通,广设网点,全面服务,资本雄厚,信誉高等优势融资,支持大的重点投资项目。同时,这种方法可以分散投资风险,稳定收益,保证安全和流动;但这种方法主要靠金融中介机构管理和利率调节来筹资,灵活性较差,金融中介机构自身还要获利,对投资者来说收益相对减少。于社会来说,则增加了社会成本和信用风险,而且资本运用效率差些。
  一般说来,经济不发达以及金融市场发育迟滞的国家,由于市场资金不充裕以及自由竞争、结构合理、规模相当的金融体系尚未形成,资本短缺而需要资本在各重要的产业配置,于是重视发挥间接投资的导向作用。
  但如果从资本的本性以及货币向资本转化的机制来看,只有当直接投资充分发达的时候,才意味着货币资本化的条件比较成熟。这也就是为什么资本要充分证券化的原因。而且,从世界金融发展趋势看,直接投资和直接融资所占的比重的上升幅度大大超过间接投融资的上升幅度,其最直观的表现就是传统的银行功能的不断削弱。可见,经济自身的规律不可抗拒。
  此外,货币资本化过程还与投资水平相关。投资的水平就是投资者资本营运能力的高低。投资水平高,也即资本营运能力强,就意味着总是能使原有的资本安全回归且能获得一定的收益,而这不仅扩大了原有资本,而且更能刺激起货币持有者将货币转化为资本的积极性和动力。反之,若投资水平低,即货币资本投出去后总是不能安全及时地回来且常常亏损,则不仅使资本量越来越少,而且也打击了货币持有人将货币转化为资本的积极性。因此,一个社会,如果从健全资本形成机制的角度出发,必须提高全社会的整体投资水平和资本收益率。否则,货币资本化过程就始终不会很充分,进而社会就难以对过去财富进行充分动员和利用。

  
    五、推进货币资本化进程
  与资产货币化进程一样,西方发达国家大多从一开始就直接走上了货币资本化道路,其货币资本化进程是伴随经济市场化进程而自然展开的。
  但是,在许多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文化、政治等原因,货币资本化进程却相当缓慢,甚至出现许多波折,进而延误了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整个经济的进步。这一点是通过长期漫长的实践经验教训得出来的。
  我国也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在经济体制改革前,货币基本是作为一个记帐符号和单位发生其作用,企业和银行的货币资金来源都是靠计划手段、行政措施甚至政治号召取得,其用途也是与产品经济相适应,被作为计划经济的手段而发生作用。这一时期,货币甚至作为一般等价物的功能都发挥得很少,其功能基本处于被压抑状态。在这种情况下,货币资金没有买卖,没有价格,也没有所谓收益与效益,因而,货币也就不可能是商品,从而,也就谈不上货币商品化、货币资本化问题。
  从储蓄这一角度讲,在改革前,我国通过低工资、高积累以及政治动员等方式进行强制储蓄,但由于这种储蓄主要是一种政府强制行为,居民个人一般是被动的,因此,他们基本没有参与到整个社会货币的转化过程中去,因此,实际上,这种储蓄与本书所讲的货币资本化过程没有多大联系。因此,也就谈不上储蓄向资本的转化问题。
  实际上,这种情况在南美、非洲、亚洲等许多发展中国家都存在。因此,为了发展经济,对此种现状进行改革无疑成了一种必然。在这种改革中,如何推进货币资本化进程自然就成为十分关键的问题。
  总的来说,要推进货币资本化进程,就必须创造和满足货币资本化的那四个条件,进而,使货币资本充分体现出资本的各个特性。具体来说:
  第一,要培育和开放金融市场,为货币变成可供交易的商品开辟道路。如果有金融市场的出现,金融工具的增加,参加储蓄的方法增多,人们手中有了货币既可到银行存款,又可到金融市场购买股票、债券,就会能有力促进提高储蓄率。同商品的花色品种增加能吸引人们多购买商品一样,信用工具和储蓄方法增加,能适应储蓄者的各种需要,也能促进人们适当减少当前消费,特别减少那些超过当前经济发展水平的超前消费,增加储蓄,把更多的货币转入资本过程。
  第二,应改善投资环境,进一步开放投资领域,增加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出路。在这一方面,最根本的是在于由人民自已选择投资渠道,即发展直接融资。只有这样,才能发挥资本的本性,从而增强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动力。否则,资本形成不足,及资本短缺问题就很难解决。实际上,这就是为什么我国储蓄不少但资本却严重短缺的原因。
  第三,在培育和开放金融市场的过程中,必须以发展证券市场为主体,而且不断开发和创新新的金融商品,并增强这些商品的流动性。因为,在发展证券市场的过程中,就会培育和建立起货币进入和退出资本市场的一整套机制以及躲避和防止风险的有关机制。也只有当这些机制逐步建立起来的时候,货币资本化的过程才能连续不断地顺利进行下去,从而使货币资本供给稳定,整个社会经济才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健康发展。

第四,要普及和开发全民“资本意识”和投资意识

  我国传统的“生产经营”观念忽视企业的最终目的是获得生产的增加值。之所以我国投资收益比逐年下降,就在于没把资产的保值增殖作为企业经营根本。资本经营要求把进入生产过程的每一种资源、要素都看成要求增殖的价值;使投入企业的每个资本要素“到位”,每个环节发挥最大功能,发挥系统整体效应。资本价值的增殖源于企业资本结构的优化及运转,它要求把所有能带来增殖的资源转化为资本,通过优化配置,有效经营,争取资本最大限度地增殖。为此,实现“资本”观念的转变,普及和开发全民的“资本意识”和投资意识,将有利于推进全民的货币资本化进程。

  附录:纳克斯的资本形成理论
  在西方经济学中,美国经济学家纳克斯在他1953年出版的《不发达国家的资本形成问题》一书提出的资本形成理论影响较大,该书也称得上是关于资本方面的世界名著。
  纳克斯认为,资本形成问题是不发达国家发展问题的核心。不发达国家,就是指那些资本总量与人口、自然资源比较起来相对不足的国家。资本形成是指:社会不把它现有的生产活动全部用于目前消费的需要,而是把其中一部分用来制造资本品,其中包括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不过,他的研究主要限于物质资本的积累方面,即如何把社会的部分现有资源转用到增加资本存量,以便在将来可以扩大消费品生产。
  纳克斯认为,资本的供给取决于储蓄能力和储蓄愿望,资本的需求取决于投资的刺激。而不发达国家,资本形成的供求两方面都存在恶性循环关系。就需求方面而言,人民购买力小,对投资引诱低,而购买力小,是因为实际收入低,收入低又是因为生产率低,而生产率低,又是因为资本不足,资本之所以不足,则是对投资的引诱小。从供给方面看,由于收入少,所以储蓄能力小,而收入少是因为生产率低,生产率低又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缺乏资本。缺乏资本正是由于储蓄能力小。这样,从供求两方面可以看出,不发达国家资本形成的障碍,从供给方说是由于储蓄能力小,从需求方面说是由于投资引诱小。
  纳克斯认为,在不发达国家,由于购买力不足使市场容量小,从而压制了对个人投资的刺激。由于投资引诱小,就限制了国际资本的流入,甚至连数量本来就少的本国储蓄,也往往不用在国内产业投资上,而用于购买地产、黄金、珠宝、囤积商品或货币。尽管因为资本稀缺,穷国的资本边际生产率可能高于富国,但对单个的企业却不定,因为投资环境和其它条件制约了资本收益率的提高。因此,如果不在资本缺乏地区同时进行其它相关工业的投资,则收益很难保证,从而,资本可能由穷国倒流向富国。
  纳克斯认为,利用国外资本,可以加速资本形成。利用外资包括企业直接投资和国际借款与赠与。但不发达国家在利用外资与本国资源时,应首先保证用于资本形成,而不是消费。
  他同时认为,发达国家的对外投资作为抵消发达国家国内过度储蓄倾向的一个长期因素,可以刺激先进国家的经济发展。对外投资从根本上说是改善全世界生产资源分配和使用的一种手段。
  简评:总的说来,纳克斯的资本形成理论,对广大发展中国家的资本形成问题有一定参考意义。但由于该理论形成于五十年代,在许多问题上已落后于时代,如货币向资本的转化问题上,未看到发展中国家的证券市场的作用和意义,同时,将储蓄与投资作为因果关系进行分析,显然是受到了西方主流经济学的影响,至少,它忽视了居民储蓄动机与投资意识觉醒之间的有关问题。
2008-11-5 22:59:06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新浪微博登陆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