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帖由 vincyjin 于 2008-7-25 01:00 发表 
而且极度讨厌宋江!
有人说宋江谋反目的在于清君侧 我就没看出来 他目的仅仅在于引起高层注意使自己及自己这班弟兄能够进入统治者高层而已
梁山 再怎么粉饰也是强盗窝 在其中寻求正义本来就是奢侈
再话说祝家庄哪里 ...
宋江的确是一个值得花精力讨论的人物,不可否认,梁山的悲剧源于宋江。我们先不去讨论什么“清君侧”之类的崇高话题,只是想说,宋江生活的年代,或者作者生活的年代,在孔孟思想的灌输下,哪一个读书人不想入仕途。对于那时的读书人,他们将来的职场就是官场。宋江已然。他在原先的官场上郁郁不得志,却始终没有放弃报效朝廷的念头。哪怕做了梁山主,受到朝廷通缉,他的抱负依然不灭。为什么?因为这个人物,或者作者想要通过这个形象表现的那一群人的局限性。他们生活在自己的年代,就不可能跳脱他们的知识结构、价值观。的确,宋江在同官府的多次军事行动的目的是为了引起朝廷的关注,以此受到招安。但正如刚才说的,他的行为从来没有背离自己的理想。
梁山,是一个强盗窝。即使加入了那么多官面上的人,也掩盖不了忤逆造反的事实。可是,甄选一下,一百零八个主角中,很多人是被逼走上了这条路。或许会举出开黑店的“催命判官李立”、“船火儿张横”,以及长江上以“混江龙李俊”为首的私盐集团。但单田芳的《隋唐》里有句口头禅“人上一百,形形筛筛”。社会上不可能全都是安分守己的人,有了法律、制度,就一定会有违法犯纪的人。如果这部小说里没有这些人,反而缺乏真实。
然后,什么是“正义”?梁山上的人从来就没有寻求过“正义”,他们所奉行的,是他们之间约定俗成的“道”和“义”。这很正常,每个人都会用自己的价值观去衡量别人的。小说里的人物也会,特别是那些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山代王”。他们用刀枪拳头去对付那些同他们价值观不同的人,和我们用言语去评论别人,在本质上没有什么区别。只不过,前者更原始、更血腥。但是,在法律体系、社会道德不完善的那个年代,除了暴力,还有什么是那些人理解社会的工具呢?
至于祝家庄,他们对待梁山的态度,并不是相安无事,各走各的态度。他们也想着剿灭梁山,发一笔财、捐几个功名。只不过先动手的是梁山,而且后者又输了,倒也落得个被同情的角色。梁山从未将自己摆在一个正义代言人的位置。宋江说祝家庄粮草丰富,够山寨吃三五年。他说得在理,为什么?因为他们是占山为王的强盗,是强盗就不能指望他们屯田耕地,自给自足。
这并不是什么谬论歪理,我从不否认上了梁山就被定性为强盗,作者也的确是在写强盗的故事。可关键的是,这些强盗是怎么来的?这才是作者要带给我们的问题。 |
2008-7-25 20:54: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