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快捷登录

新浪微博登陆

搜索
CDD 法语助手
楼主: 小杰

『我爱唐诗』

305
回复
21072
查看
[ 复制链接 ]

新浪微博达人勋

还是最喜欢纳兰词,虽然有人说不敌李清照和李煜,确是唯一一个让我想穿越百年去见的词人。

浣溪纱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消息谁传到拒霜? 两行斜雁碧天长,晚秋风景倍凄凉。
银蒜押帘人初睡,玉钗敲竹信茫茫,黄花开也近重阳。

采桑子

彤霞久绝飞琼字,人在谁边。人在谁边,今夜玉清眠不眠。
香消被冷残灯灭,静数秋天。静数秋天,又误心期到下弦。

[ 本帖最后由 ronvin 于 2008-7-21 13:31 编辑 ]
2008-7-19 21:15:17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再来个苏轼的吧,我很喜欢的一首,
水龙吟
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2008-7-19 21:30:16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我也发个纳兰容若的,词牌忘了,知道的帮我补上吧。

小院新凉,晚来顿觉罗衫薄。不成孤酌,形影空酬酢。         萧寺怜君,别绪应萧索。西风恶,夕阳吹角,一阵槐花落。
2008-7-19 21:40:42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原帖由 ronvin 于 2008-7-19 21:56 发表
弱弱地问一句,什么叫做id 被编辑到首页?
汗,汗,汗,表打我:em00027:

原帖由 gao19890105 于 2008-7-19 22:09 发表
我也不明白

嘿嘿,你们去看第一页嘛~~~一楼~~
2008-7-19 21:43:56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只剩欣赏了
2008-7-20 01:45:56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玉楼春
周邦彦

桃溪不作从容住,秋藕绝来无续处。当时相候赤阑桥,今日独寻黄叶路。烟中列岫青无数,雁背夕阳红欲暮。人如风后入江云,;隋似雨余粘地絮。

这首词是作者在和他的情人分别之后,重游旧地,枨触前情而写下的。它用一个人所习知的仙凡恋爱故事即刘晨、阮肇遇仙女的典故起头。据《幽明录》载,东汉时,刘、阮二人人天台山采药,曾因饥渴,登山食桃,就溪饮水,于溪边遇到两位仙女,相爱成婚。半年以后,二人思家求归。及到出山,才知道已经过去三百多年了。这种由于轻易和情人分别而产生的追悔之情,在古典诗歌中,是常用天台故事来作比拟的。如元稹《刘阮妻》云:“芙蓉脂肉绿云鬟,罨画楼台青黛山。千树桃花万年药,不知何事忆人间?”就是“桃溪”一句最好的注释。温庭筠《达摩支曲》“拗莲作寸丝难绝”,是“秋藕”一句所本,不过反用其意。第一句叙述委婉,是就当时的主观感情说,这是因;第二句言辞决绝,是就今日的客观事实说,这是果。一用轻笔,一用重笔,两两相形,就将无可挽回的事态和不能自己的情怀和盘托了出来。
三、四两句,由今追昔。“当时”,应首句;“今日”,应次句。当时在赤阑桥边,因为等候情人而更觉其风光旖旎;今日到黄叶路上,因为独寻旧梦而愈感其景色萧条。赤阑、黄叶,不但着色浓烈,而且“赤阑桥”正好衬托出青春的欢乐,“黄叶路”也正好表现出晚秋的凄清。这不只是为了点明景物因时令而有异,更重要的是为了象征人心因合离而不同。在景物的色调上固然是强烈的对照,在词人的情调上也同样是强烈的对照。今日的黄叶路边,也就是当时的赤阑桥畔,地同事异,物是人非。将这两句和上两句联系起来看,则“相候赤阑桥”的欢惊,正证明了“不作从容住”的错误;“独寻黄叶路”的离恨,也反映了“绝来无续处”的悲哀。这就显示出其事虽已决绝,其情仍旧缠绵。文风亦极沉郁之致。
换头两句,直承“今日”句来。明明知道此事已如瓶落井,一去不回,但还是在这里闲寻旧迹,这就清晰地勾画出了一个我国古典文学中所谓“志诚种子”的形象。在黄叶路上徘徊之余,举头四望,所见到的只是烟雾中群山成列,雁背上斜阳欲暮而已。这两句写得开阔辽远,而其用意,则在于借这种境界,来展示人物内心的空虚寂寞之感。如果单纯地将其当作写景佳句,以为只是谢脁《郡内高斋闲坐答吕法曹》“窗中列远岫”,以及温庭筠《春日野行》“鸦背夕阳多”两句的袭用和发展,就不免“买椟还珠”。如果更进一步加以探索,还可以发现,上句写烟中列岫,冷碧无情,正所以暗示关山迢递;下句写雁背夕阳,微红将坠,正所以暗示音信渺茫。与头两句联系起来,又向我们指陈了桃溪一别,永隔人天,秋藕绝来,更无音信这样一个严酷的事实,而“独寻黄叶路”的心情,也就更加可以理解了。列岫青多,夕阳红满,色彩绚丽,又与上面的“赤阑桥”、“黄叶路”互相辉映,显示了词人因情敷彩的本领。
结尾两句,以两个譬喻来比拟当前情事。过去的情人,早像被风吹入江心的云彩,一去无踪;而自己的心情,始终耿耿,却如雨后粘在泥中的柳絮,无法解脱。两句字面对得极其工整,但用意却相衔接。这一结,词锋执拗,情感痴顽,为主题增加了千斤重量。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说: “美成词有似拙而实工者,如(玉楼春)结句……上言人不能留,下言情不能已,呆作两譬,别饶姿态,却不病其板,不病其纤。”这一评语是中肯的。正因其对仗工巧而意思连贯,排偶中见动荡,所以使人不感到板滞:同时,又不是单纯地追求工巧,而是借以表达了非常沉挚深厚的感情,所以又使人不觉得纤弱。
这一词调的组织形式是七言八句,上、下片各四句,原来的格局就倾向于整齐。作者在这里,没有像其他词人或自己另外填这一调子时所常常采取的办法,平均使用散句和对句,以期方便地形成整齐与变化之间的和谐,却故意全部使用了对句,从而创造了一种与内容相适应的凝重风格。然而由于排偶之中,仍具动荡的笔墨,所以凝重之外,也兼备流丽的风姿。这是我们读这首词时,特别值得加以思索之处。
2008-7-20 20:27:55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独自一人,又想到了一首清真词,

关河令

秋阴时作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云深无雁影。        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2008-7-20 21:30:20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蝶恋花·早行

月皎惊乌栖不定, 更漏将残,辘轳牵金井。 唤起两眸清炯炯。泪花落枕红绵冷。 执手霜风吹鬓影。 去意徊徨,别语愁难听。 楼上阑干横斗柄,露寒人远鸡相应。
【作者】:周邦彦 【朝代】:北宋 【体裁】:词  

【注释】: 1. 辘轳:井上的汲水器。 2. 金井:井的美称。 3. 炯炯:明亮闪光貌。 4. 阑干:横斜的样子。 5. 斗柄:北斗七星的第五至第七的三颗星象古代酌酒所用的斗把,叫做斗柄。 
--------------------------------------------------------------
【赏析】:   这首词巧妙点化前人佳句,竟创出一种别样的意味。起首三句由离人枕上所离,写曙色欲破之景,妙从听觉得之月皎为乌栖不定之原因,一个“惊”字,动态毕现,着重仍乌啼,不月色。此句亦为下文“唤起两眸”张本。总此三句:乌啼、残漏、辘轳,皆惊梦之声。   下两句实写枕上别情。“唤起”一句将凄婉之情怀,惊怯之意态曲曲绘出。从这个地方可以看出,作者写离别之细腻熨贴。此句实写乍闻声而惊醒。乍醒之眼反曰“清炯炯”原因何呢?若夜来甜睡早被惊觉,则惺忪乃是意态之当然;今既写离人,此处妙言近旨远,明写的是黎明枕上,而实已包孕一夜之凄迷情况。   只一句,个中人之别恨已呼之欲出。“泪花”一句另起一层,与“唤起”非一事。红绵为装枕之物,若疏疏热泪当不至湿及枕内之红绵,更不至于冷。今既曰“红绵冷”,则画别场面之凄切,可想而知。故“唤起”一句为乍醒,“泪花”一句为将起。两句中又包孕无数之别情内。离人至此,虽欲恋此枕衾,却又不得不起而就道。“执手”三句为过片,写室外送行,“楼上”两句由庭除而途路,写行人远离之后的境况。   上片委婉纡徐,下片写别时、别后。前三句写别时依依难舍之状,曲折传神。“执手”,分别时双方的手相互紧握。“霜风吹鬓影”,是行者饱看女方,刻印下别前最深刻的印象:鬓发在秋季晨风中微微卷动。“去意徊徨,别语愁难听”二句,看似写情,实则是写动作。“徊徨”,也就是徘徊。作者几度要走,却又几度转回来,相互倾吐离别的话语。这话语满是离愁。“难听”不是不好听,而是令人心碎,难以忍听。终篇两句写别后景象,又是一段。   这两句写行者远去,但还恋恋不舍地回头遥望女子居住的高楼,然而这高楼已隐入地平线下去了,眼中只见斗柄横斜,天色放亮,寒露袭人,鸡声四起,更社出旅途的寂寞。人,也越走越远了。“楼上阑干横斗柄,露寒人远鸡相应”也是“以景结情”的成功的妙句。

--------------------------------------------------------------
【评析】:    此首纯写离情,将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表达得历历如绘。破晓时别离情状,缠绵悱恻,写情透骨。别恨如此,遂不知早寒九为苦矣。两人执手相别后,惟见北斗横斜,耳边晨鸡唱晓,内心益觉酸楚。篇中没有感情的直抒,各句之间也很少有连结性词语,所以,词中的离情主要是靠各句所描绘的不同画面,靠人物的表情、动作和演出来完成的。   本词最显著的特点是全篇句句均由不同的画面组成,并配合以不同的声响。正是这一连串的画面与音响的完美组合,才充分表现出难舍难分的离情别绪,形象地体现出时间的推移、场景的变换、人物的表情与动作的贯串。词中还特别注意撷取某些具有特征性的事物来精心刻画,如“惊乌”、“更漏”、“辘轳”、“霜风”、“鬓影”、“斗柄”、“鸡鸣”等等。   与此同时,作者还特别着意于某些动词与形容词的提炼,如“栖不定”的“栖”字,“牵金井”的“牵”字,“唤起”的“唤”字,还有“吹”、“清”、“冷”等等,这一系列手法综合起来,不仅增强了词的表现力,而且还烘托出浓厚的时代气息与环境氛围,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真实感。
--------------------------------------------------------------
【集评】: 王世贞《艺苑扈言》:美成能作景语,不能作情语;能入丽字,不能入雅字 以故价微劣于柳。然至“唤起两眸清炯炯,泪花落枕红绵冷”。其形容睡起之妙,真能动人。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此首写送别,景真情真。“月皎”句点明夜深。“更漏”两句,点明将晓。天将晓即须赶路,故不得不唤人起,但被唤之人,猛惊将别,故先眸清,而继之以泪落,落泪至于湿透红绵,则悲伤更甚矣。以次写睡起之情,最为传神。“执手”句,为门外语别时之情景,“风吹鬓影”,写实极生动。“去意”二句,写难分之情亦缠绵。“楼上”两句,则为人去后之景象。斗斜露寒,鸡声四起,而人则去远矣。此作将别前、方别及别后都写得沉着之至。
2008-7-20 22:04:31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苏幕遮

作者:周邦彦

燎沉香1,消溽暑2。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3。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4,久作长安旅5。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6。

【全部注释】

1.沉香:一种名贵香料,置水中则下沉,故又名沉水香,其香味可辟恶气。

2.溽暑:潮湿的暑气。沈约《休沐寄怀》诗:"临池清溽暑,开幌望高秋。"

3.风荷举:司空图《王官二首》诗:"风荷似醉和花舞,沙鸟无情伴客闲。"

4.吴门:古吴县城亦称吴门,即今之江苏苏州,此处以吴门泛指江南一带。周邦彦乃浙江钱塘人。

5.长安:原指今西安,唐以前此地久作都城,故后世每借指京都。词中借指汴京,今河南开封。

6.芙蓉浦:有溪涧可通地荷花塘。唐张宗昌《太平公主山亭侍宴》诗:"折桂芙蓉浦,吹萧明月湾。"

【赏析】

周邦彦的词以富艳精工著称,但这首《苏幕遮》"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清新自然,是清真词中少数的例外。此词作于神宗元丰六年(1083)至哲宗元佑元年(1086)之间,当时周邦彦久客京师,从入都到为太学生到任太学正,处于人生上升阶段。词以写雨后风荷为中心,引入故乡归梦,表达思乡之情,意思比较单纯。

上片先写室内燎香消暑,继写屋檐鸟雀呼晴,再写室外风荷摇摆,词境活泼清新,结构意脉连贯自然,视点变换极具层次。词中对荷花的传神描写被王国维《人间词话》评为:"真能得荷之神理者",为写荷之绝唱。

下片再由眼前五月水面清园,风荷凌举的景象联想到相似的故乡吴门的五月的风物,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相思之情淋漓尽致。
2008-7-20 22:11:38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洞仙歌
苏轼  
冰肌玉骨,  自清凉无汗。  水殿风来暗香满。  绣帘开,  一点明月窥人,  人未寝,  欹枕钗横鬓乱。  起来携素手,  庭户无声,  时见疏星渡河汉。  试问夜如何?  夜已三更,  金波淡,玉绳低转。  但屈指西风几时来,  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

  【洞仙歌 苏轼鉴赏】 这首词描述了五代时后蜀国君孟昶与其妃花蕊夫  人夏夜在摩河池上纳凉的情景,着意刻绘了花蕊夫人  姿质与心灵的美好、高洁,表达了词人对时光流逝的  深深惋惜和感叹。  上片写花蕊夫人帘内欹枕。首二句写她的绰约风  姿:丽质天生,有冰之肌、玉之骨,本自清凉无汗。  接下来,词人用水、风、香、月等清澈的环境要素烘  托女主人公的冰清玉润,创造出境佳人美、人境双绝  的意境。其后,词人借月之眼以窥美人欹枕的情景,  以美人不加修饰的残妆—— “钗横鬓乱”,来反衬她  姿质的美好。上片所写,是从旁观者角度对女主人公  所作出的观察。  下片直接描写人物自身,通过女主人公与爱侣夏  夜偕行的活动,展示她美好、高洁的内心世界。“起  来携素手,”写女主人公已由室内独自倚枕,起而与  爱侣户外携手纳凉闲行。“庭户无声”,制造出一个夜  深人静的氛围,暗寓时光在不知不觉中流逝。“时见  疏星渡河汉”,写二人静夜望星。以下四句写月下徘  徊的情意,为纳凉人的细语温存进行气氛上的渲染。  以上,作者通过写环境之静谧和斗转星移之运动,表  现了时光的推移变化,为写女主人公纳凉时的思想活  动作好铺垫。结尾三句是全词点睛之笔,传神地揭示  出时光变换之速,表现了女主人公对时光流逝的深深  惋惜。  这首词写古代帝王后妃的生活,艳羡、赞美中附  着作者自身深沉的人生感慨。全词清空灵隽,语意高  妙,想象奇特,波澜起伏,读来令人神往。  
洞仙歌  苏轼  江南腊尽,  早梅花开后。  分付新春与垂柳。  细腰肢、  自有入格风流。  仍更是、  骨体清英雅秀。  永丰坊那畔,  尽日无人,  谁见金丝弄晴昼?  断肠是飞絮时,  绿叶成阴,  无箇事、一成消瘦。  又莫是东风逐君来,  便吹散眉间,  一点春皱。

【洞仙歌 苏轼鉴赏】 这首词通篇咏柳,借柳喻人,以含蓄婉曲的手法  和饱含感情的笔调,借娜娜多姿、落寞失时的垂柳,  流露了作者对姿丽命蹇、才高数奇的女性深切的同情  与赞美。  上片写柳的体态标格和风韵之美。起拍说腊尽梅  凋,既点明节令,且借宾唤主,由冬梅引出春柳。以  “新春”紧承“腊尽”,写腊月已尽,新春来临,早  梅开过,杨柳萌发。柳丝弄碧,是春意繁闹的表征,  故说“分付新春与垂柳”。“分付” ,交付之意,着“分  付”一词,仿佛春的活力、光彩、妖娆,均凝集于垂  柳一身,从而突出了柳的形象。以下赞美柳的体态标  格。柳枝婀娜,别有一种风流,使人想到少女的细  腰。杜甫《绝句漫兴》早有“隔户杨柳弱袅袅,恰如  十五女儿腰”之句。东坡正是抓住了这一特点,称颂  她有合格入流的独特风韵,并进而用“清英秀雅”四  字来品评其骨相。这就写出了垂柳的清高、英隽、雅  洁、秀丽,见出她与浓艳富丽的浮花浪蕊迥然不同。  作者把握住垂柳的姿质特色,从她的体态美,进而刻  画了她的品格美。  下片转入对垂柳不幸遭遇的感叹。换头三句,写  垂柳境况清寂、丽姿无主。长安永丰坊多柳,生在永  丰园一角的垂柳,尽管在明媚春光中修饰姿容,分外  妖娆,怎奈无人一顾。诗人白居易写过一首著名的  《杨柳词》,据唐人孟郊《本事诗》载:白居易有妾  名小蛮,善舞,白氏比为杨柳,有“杨柳小蛮腰”之  句。及年事高迈,小蛮还很年轻,“因为杨柳之词以  托意,曰:‘一树春风万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永  丰坊里东南角,尽日无人属阿谁?’”后宣宗听到此  词,极表赞赏,遂命人取永丰柳两枝,移植禁中。东  坡在这里化用乐天诗意,略无痕迹,但平易晓畅的语  句中,却藏有深沉的含义。“断肠”四句,紧承上文,  写垂柳的凄苦身世,说:一到晚春,绿叶虽繁,柳絮  飘零,她更将百无聊赖,必然日益瘦削、玉肌消减  了。煞拍三句,展望前景,愈感茫然。只有东风的吹  拂,足可消愁释怨,使蛾眉般的弯弯柳叶,得以应时  舒展。  全章用象征法写柳,词人笔下那婀娜多姿、落寞  失意的垂柳,宛然是骨相清雅、姿丽命蹇的佳人。词  中句句写垂柳,却句句是写佳人。读罢全词,一位品  格清淑而命运多舛的少女形象栩栩如生地呈现在读者  面前。  苏轼的咏物词,大多借物喻人、咏怀,把人的品  格、身世和情感寄托于所咏之物上,物中有人,亦物  亦人。这首词突出地体现了上述特点,给读者以无尽  的遐思和美好的回味。
2008-7-20 22:14:36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翠楼吟
姜夔

  淳熙丙午冬,武昌安远楼成,与刘去非诸友落之,度曲见志。予去武昌十年,故人有泊舟鹦鹉洲者,闻小姬歌此词,问之,颇能道其事,还吴为余言之;兴怀昔游,且伤今之离索也。


月冷龙沙,尘清虎落,今年汉酺初赐。

新翻胡部曲,听毡幕元戎歌吹。

层楼高峙。看栏曲萦红,檐牙飞翠。

人姝丽,粉香吹下,夜寒风细。


此地,宜有词仙,拥素云黄鹤,与君游戏。

玉梯凝望久,叹芳草萋萋千里。

天涯情味,仗酒祓清愁,花销英气。

西山外,晚来还卷、一帘秋霁。

【注释】:

1. 龙沙:泛指塞外。这里则指金邦

2. 虎落:遮护城堡或营寨的栅栏,为防边而设。

3. 汉酺:逢吉庆,朝廷令天下大饮酒欢乐,称“大酺”,汉酺即汉人“大酺”,相对于金人而言。

4. 胡部曲:指西北少数民族乐曲。

5. “听毡幕”句:指听得到金人帐篷传来的军乐声。无戎:军队统帅;也可以指兵车、部队。

6. 层楼:指安远楼。

7. 此地:指黄鹤山,其西北矶头为著名的黄鹤楼所在,传说仙人子安曾乘鹤路过。

8. 祓(fú):消除。 

--------------------------------------------------------------

【背景】:

  淳熙十三年丙午(1186)秋,其时姜夔正住在汉阳府汉川县的姐姐家。入冬以后,武昌黄鹤山上建起了一座安远楼。作者为参加落成典礼,曾携友人刘去非前往一游,并自度此曲记述了这件事。十年过后,朋友在汉阳江边听到歌女咏唱此曲,昔日情景,如在目前,于是便道出了该词的本事。姜夔得知这一消息,深受感动,于是,便为此曲补写了词序。

--------------------------------------------------------------

【赏评】:

  此词为新楼落成而作,前五句就“安远”字面着想,虚构了一番境界,也客观地显示了筑楼的时代背景。宋朝南渡时,武昌是抵抗金人的战略要地,和议达成,形势安定下来,遂出现了“月冷龙沙,尘清虎落”的和平局面,这便是“安远”的意指了。汉制禁民聚饮,有庆典时则例外,称为“赐酺”。

  以下正面写楼的景观。先写楼的整体形势,然后作细部刻画,从局部反映建筑的壮丽:红漆栏干曲折环绕,琉璃檐牙向外伸张。“槛曲萦红,檐牙飞翠”二句,铸词极工,状物准确生动,特别是“萦红飞翠”的造语,能使人产生形色相乱、目迷心醉的感觉。紧接“人姝丽”三句,又照应前文“歌吹”,写楼中宴会的盛况“粉香吹下,夜寒风细。”夜寒点出冬令,风细则粉香可传,歌吹可闻。全是一派温馨承平的气象。

  这样的形胜之地,应有妙笔生花的“词仙”乘白云黄鹤来题词庆贺,人仙同乐。仙人乘鹤是本地故事,而“词仙”之说则是就楼成盛典而加以创用。“拥”字较“乘”为虚,“君”乃泛指,都能见出作者运思用笔的灵活自如。说“宜有”并非真有,不免有些遗憾。

  通观词的下片,大抵词人感情很复杂,“安远楼”的落成并不能引起一种生逢盛世之欢,反而使他产生了空虚与寂寞的感受。靠流连杯酒与光景销磨志气,排遣闲愁。这是岁月虚掷之恨。这和“安远”有什么关系呢?关系似乎若有若无。或许“安远”的字面能使人产生返还家乡、施展抱负等等想法,而实际情况却相去很远吧。于是词人干脆来个不了了之,以景结情:“西山外,晚来还卷,一帘秋霁”,仍归到和平的景象,那一片雨后晴朗的暮色,似乎暗寓着一个好的希望。也流露出一种冷清索寞之感。

  总之,这首词虽为庆贺安远楼落成而作,力图在“安远”二字上做出一篇喜庆的“文章”;但自觉不自觉地打入作者身世飘零之感,流露出表面承平而实趋衰飒的时代气氛。这就使词的意味显得特别深厚。

--------------------------------------------------------------

【话外音】:

“今年汉酺初赐”是借古典以言近事。据“宋史军共一百六十万缗,军中载歌载舞,一片欢乐景象。故接云:“新翻胡部曲,听毡幕元戎歌吹。”胡部本是唐代西凉地方乐曲。”《新唐书·礼乐志》:“开元二十四年,升胡部于堂上。……后又诏道调、法曲与胡部新声合作。”由此边地胡曲进入殿堂。

又据新唐书琵琶、笙、横笛、短笛、拍板,皆八;大小箜篥,皆四。工七十二人,分四列,属舞筵之隅,以导歌咏。“它在盛唐时本是”新声“,今又”新翻“之,用此盛大乐队以为帅府中歌舞伴奏,颇具气象。以边地之曲归为我用,亦寓”安远“之意。
2008-7-20 22:16:30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望海潮 洛阳怀古

【宋】秦观

梅英疏淡,冰澌溶泄,东风暗换年华。
金谷俊游,铜驼巷陌,新晴细履平沙。
长记误随车。正絮翻蝶舞,芳思交加。
柳下桃蹊, 乱分春色到人家。

西园夜饮鸣笳。有华灯碍月,飞盖妨花。
花苑未空,行人渐老,重来是事堪嗟!
烟暝酒旗斜。
但倚楼极目,极见栖鸦。
无奈归心,暗随流水到天涯。


【简析】

  此词一题"洛阳怀古",非是。词中提到金谷、铜驼等地,系虚似洛阳、实写汴京,虚虚实实,乃有忧谗畏讥之意在焉。前三句梅花渐稀,冰河解冻,年华暗换,又到早春时节,然后引起对往事的回忆。全词结皆抚今,中间插入追昔内容。记忆越是美好,越是富于情趣,眼前景越是难堪,词意也越耐咀嚼。

  上片起头三句,写初春景物:梅花渐渐地稀疏,结冰的水流已经溶解,东风的煦拂之中,春天悄悄地来了。“暗换年华”,既指眼前自然界的变化,又指人事沧桑、政局变化。此种双关的今昔之感,直贯结句思归之意。
 
  “金谷俊游”以下十一句,都是写的旧游,实以“长记”两字领起,“误随车”固“长记”之中,即前三句所写金谷园中、铜驼路上的游赏,也同样内。但由于格律关系就把“长记”这样作为领起的字移后了。“金谷”三句所写都是欢娱之情,纯为忆旧。“长记”之事甚多,而这首词写的只是两年前春天的那一次游宴。金谷园是西晋石崇的花园,洛阳西北。铜驼路是西晋都城洛阳皇宫前一条繁华的街道,以宫前立有铜驼而得名。故人们每以金谷、铜驼代表洛阳的名胜古迹。但本篇里,西晋都城洛阳的金谷园和铜驼路,却是用以借指北宋都城汴京的金明池和琼林苑,而非实指。与下面的西园也非实指曹魏邺都(今河北临漳西)曹氏兄弟的游乐之地,而是指金明池(因为它位于汴京之西)同。这三句,乃是说前年上已,适值新晴,游赏幽美的名园,漫步繁华的街道,缓踏平沙,非常轻快。
 
  因忆及“细履平沙”故连带想起当初最令人难忘的“误随车”那件事来。“误随车”出韩愈《游城南十六首》的《嘲少年》:“直把春偿酒,都将命乞花。只知闲信马,不觉误随车。”而李白的《陌上赠美人》:“白马骄行踏落花,垂鞭直拂五云车。美人一笑搴珠箔,遥指红楼是妾家。”以及张泌的《浣溪沙》:“晚逐香车入凤城,东风斜揭绣帘轻,慢回娇眼笑盈盈。消息未通何计是?便须佯醉且随行,依稀闻道太狂生。”则都可作随车的注释。尽管那次“误随车”只是无心之误,但却也引起了词人温馨的遐思,使他对之长远地保持着美好的记忆。“正絮翻蝶舞”四句,写春景。“絮翻蝶舞”、“柳下桃蹊”,正面形容浓春。春天的气息到处洋溢着,人这种环境之中,自然也就“芳思交加”,即心情充满着青春的欢乐了。此处“乱”字下得极好,它将春色无所不,乱哄哄地呈现着万紫千红的图景出色地反映了出来。
 
  换头“西园”三句,从美妙的景物写到愉快的饮宴,时间则由白天到了夜晚,以见当时的尽情欢乐。西园借指西池。曹植的《公宴》写道:“清夜游西园,飞盖相追随。明月澄清景,列宿正参差。”曹丕《与吴质书》云:“白日既匿,继以朗月。同乘并载,以游后园。舆轮徐动,参从无声;清风夜起,悲笳微吟。”又云:“从者鸣笳以启路,文学托乘于后车。”词用二曹诗文中意象,写日间外面游玩之后,晚间又到国夫人园中饮酒、听乐。各种花灯都点亮了,使得明月也失去了她的光辉;许多车子园中飞驰,也不管车盖擦损了路旁的花枝。写来使人觉得灯烛辉煌,车水马龙,如目前。“碍”字和“妨”字,不但显出月朗花繁,而且也显出灯多而交映,车众而并驰的盛况。把过去写得愈热闹就愈衬出现的凄凉、寂寞。
 
  “兰苑”二句,暗中转折,逼出“重来是事堪嗟”,点明怀旧之意,与上“东风暗换年华”相呼应。追忆前游,是事可念,而“重来”旧地,则“是事堪嗟”,感慨至深。今天酒楼独倚,只见烟暝旗斜,暮色苍茫,既无飞盖而来的俊侣,也无鸣笳夜饮的豪情,极目所至,已经看不到絮、蝶、桃、柳这样一些春色,只是“时见栖鸦”而已。这时候,宦海风波,仕途蹉跌,也使得词人不得不离开汴京,于是归心也就自然而然地同时也是无可奈何地涌上心头。
 
  此词的艺术特色主要是:其一,结构别具一格,上片先写今后写昔,下片先承上写昔后再写今,忆昔部分贯通上下两片。其二,大量运用对比手法,以昔衬今,极富感染力。
 


【作者简介】

秦观:(1049-1100)北宋词人。字少游、太虚,号淮海居士,高邮(今属江苏)人。曾任秘书省正字,兼国史院编修官等职。因政治上倾向于旧党,被目为元佑党人,绍圣后累遭贬谪。文辞为苏轼所赏识,是“苏门四学士”之一。工诗词。词多写男女情爱,也颇有感伤身世之作,风格委婉含蓄,清丽雅淡。诗风与词风相近。有《淮海集》、《淮海居士长短句》。
2008-7-20 22:18:03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浣溪沙
秦观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词语解释】 1.漠漠:像轻清寒一样的冷漠。
2.清寒:阴天,有些冷。
3.晓阴:早晨天阴着。
4.无赖:词人厌恶之语。
5.穷秋:秋天走到了尽头。
6.淡烟流水:画屏上轻烟淡淡,流水潺潺。
7.幽:意境悠远。
8.自在:自由自在。
9.丝雨:细雨。
10.宝帘:缀着珠宝的帘子。
11.闲挂:很随意地挂着。
【诗文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词人渴望身心自由的思想感情。 暮春三月,人在小楼。一早起来,阴霾不开,轻寒恻恻。"节过清明冷似秋",对这种天气,畏寒不出的词人十分厌恶,不禁诅咒了一声"无赖"。回头看看室内,画屏上一幅《淡烟流水图》,迷蒙淡远,撩人意绪,于是一丝春愁油然而生。他定睛望了望窗外:落花随着微风,自在飘舞,宛如梦幻;纤细的小雨,无边无际,好似愁丝。"飞花"和"梦"、"丝雨"和"愁",一具体、一抽象,原本邈不相涉,但词人却发现它们之间有"轻"与"细"的特点,便构成两个新鲜的比喻,空灵缥缈,妙不可言。无怪乎梁启超称之为"奇语"。最后一句是作收、融情入景,化动为静,意境悠闲,使人玩味不尽。
2008-7-20 22:22:39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阮郎归
晏几道
天边金掌露成霜①,云随雁字长。绿杯红袖趁重阳②,人情似故乡。
兰佩紫,菊簪黄,殷勤理旧狂。欲将沉醉换悲凉,清歌莫断肠。
注释
[注释]
①金掌:铜仙人掌。汉武帝刘彻曾在建章宫筑神明台(一作柏梁台),上铸铜柱二十丈,有仙人掌托承露盘以伫露水,和玉屑服之,以求长生。
②绿杯:美酒。红袖:美女。
赏析
[赏析]
这是一首重阳佳节失意伤怀之作。情绪压抑悲凉,好像有许多愁情,但表现得模糊闪烁。临佳节而在异乡作客,受款待又有“人情似故乡”的亲切。可是从其饮酒狂欢,又可见其借酒浇愁的心境。词中以佩紫、菊簪与自己作比较,其主动克制“旧狂”,可见此狂是出自不得已而为之。词意超越一般的幽怨,风格凝重而清丽。

  起首两句以写秋景起,点出地点是京城汴梁,时序是深秋,为下文的“趁重阳”作衬垫。汉武帝长安建章宫建高二十丈的铜柱,上有铜人,掌托承露盘,以承武帝想饮以求长生的“玉露”。承露金掌是帝王宫中的建筑物,词以“天边金掌”指代宋代汴京景物,选材突出,起笔峻峭。但作者词风不求以峻峭胜,故第二句即接以闲淡的笔调。白露为霜,天上的长条云彩中飞出排成一字的雁队,云影似乎也随之延长了。这两句意象敏妙,满怀悲凉,为全词奠定了秋气瑟瑟的基调。三、四两句将客居心情与思乡之情交织来写,用笔细腻而蕴涵深厚,一方面赞美故乡人情之美,表达出思乡心切的情怀,另一方面又赞美了重阳友情之美,表达了对友情的珍惜。
 
  过片从《离骚》中“纫秋兰以为佩”和杜牧“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化出的“兰佩紫,菊簪黄”两句,写出了人物之盛与服饰之美,渲染了宴饮的盛况。接下来一句,写词人仕宦连蹇,陆沉下位,情绪低落,不得不委屈处世,难得放任心情,今日偶得自,于是不妨再理旧狂,甚至“殷勤”而“理”,以不负友人的一片盛情。况周颐《蕙风词话》卷二说:“‘绿杯’二句,意已厚矣。‘殷勤理旧狂’,五字三层意:狂者,所谓一肚皮不合时宜,发见于外者也。狂已旧矣,而理之,而殷勤理之,其狂若有甚不得已者。”试想,本是清狂耽饮的人,如今要唤起旧情酒兴,还得“殷勤”去“理”才行,此中的层层挫折,重重矛盾,必有不堪回首、不易诉说之慨,感情的曲折,自然把意境推向比前更为深厚的高度。结尾两句:“欲将沉醉换悲凉,清歌莫断肠。”由上面的归结,再来一个大的转折,又引出很多层次。词人想寻求解脱、忘却,而他自己又明知这并不能换来真正的欢乐,这是真正的悲哀。《蕙风词话》又说:“‘欲将沉醉换悲凉’,是上句注脚;‘清歌莫断肠’仍含不尽之意。”此乃中肯之语。词之结句,竟体空灵,包含着万般无奈而聊作旷达的深沉苦楚,极尽回旋曲折、一咏三叹之妙。“兰佩紫”二句,承上片“人情”句的含蓄转为宽松:“殷勤”句随着内容的迅速浓缩,音节也迅速转向悠扬:“欲将”二句,感情越来越深沉、曲折,音节也越来越悠扬、激荡。谭献评周邦彦《兰陵王》词的“斜阳冉冉春无极”句,说“微吟千百遍,当入三昧,出三昧。”读晏几道这首词的最后三句,使人也有同样的感觉,因为它的意境、音节配合得极有韵味和感染力,妙处须细细体会。
 
  《宋词举》中云:“小山多聪俊语,一览即知其胜。此则非好学深思,不能知其妙处。”此词正说明了这一点。
 
  纵观全词,尽管作者那种披肝沥胆的真挚一如既往,但经历了许多风尘磨折之后,悲凉已压倒缠绵;虽然还有镂刻不灭的回忆,可是已经害怕回忆了。
2008-7-20 22:39:08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瓦,补课补得好辛苦~~~读着爽就行了,太多了,补不上来了~~~

虞美人
纳兰性德
银床淅沥青梧老,屧粉秋蛩扫。采香行处蹙连钱,拾得翠翘何恨不能言。
回廊一寸相思地,落月成孤倚。背灯和月就花阴,已是十年踪迹十年心。


“银床”是井栏的美称,也称辘轳架。“淅沥”象指风雨,落叶声。“屧”为鞋的衬底。此处代指伊人行踪。“蹙连钱”指结满野草苔痕。“翠翘”为女子头饰物,形状像青色小鸟。
“银床淅沥青梧老“遥应下阕尾句所点及的十年,而“屧粉秋蛩扫”一句,则深化了前一句的写景,在井阑、庭树、落叶之外,又添了虫鸣,使一幅深秋庭院清寂之景,如现眼前。“屧粉秋蛩扫”一句飘然起思情,由实景入虚,秋虫声声,芳草小径幽幽,伊人的芳踪已失,再也唤不回。“采香行处蹙连钱,拾得翠翘何恨不能言。”这句又从虚景回转,好象一个人,从杳然的往事中猛然惊醒,回到现实。这句写他走到恋人曾经行经处,那里已是苔痕碧碧草凄凄,在草丛间偶然拾得她戴过的翠翘玉簪,胸中无限伤感却无可倾诉。
何恨不能言,隐隐透出此词悼念的并非卢氏,而是容若青梅竹马的恋人。唯此,才有拾得翠翘不可言的遗恨。
下阕所说的是容若故地重游,独立于花阴月影之下,心潮起伏。回廊,应是他和恋人昔日常常逗留约会的地方。而今天上明月依旧,地上人事已非。月华柔软如水又怎样呢,密密裹住的,再不是相依相偎的两个人。
2008-7-20 23:19:33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新浪微博登陆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