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24年,米高扬到了莫斯科,由于出色的车工技艺,很快在有名的“迪纳莫”工厂找到了工作。不久,米高扬得了肺结核,但大难不死,在工厂铁哥们的照顾和帮助下,恢复了健康。1928年,米高扬应征入伍当步兵,复员后,又响应共青团的号召,由苏联空军赞助,于1932年进入著名的茹科夫斯基空军学院学习。
茹科夫斯基空军学院是茹科夫斯基一手缔造的,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苏联和俄罗斯空军和航空工业高级人才,至今依然是进入俄罗斯空军和航空工业高层的必经之路。但30年代初的茹科夫斯基空军学院有点像50年代的中国大学,一半学生来自高考生,另一半是“调干生”,来自部队,有飞行员、军官、机械士等。另一方面,教授中不乏早期航空科研先驱,具有自己的第一手研究心得,而不是从学校到学校的纯学院派学究。这个混合的学习环境对思想活跃和贴近实际很有好处。米高扬的数理基础不好,但他发挥了特别专心致志和不屈不挠的优点,很快赶了上来。
茹科夫斯基空军学院不是光说不练的地方,学生都要学飞行。米高扬经常和同一个游泳班上的安德烈·科切托夫搭档学习飞行,后者日后成为米格设计局的主要试飞员,荣获苏联英雄称号。米高扬还在业余时间,自己到莫斯科飞行俱乐部学飞行。在波-2上放单飞后,他特别注意比较波-2的实际飞行特性和用课堂上学习的理论计算出来的结果。这使他以后在工作中特别注意理论和实际的结合。
米高扬还和另一个同学一起,捣鼓自己设计一架飞机。他们大胆地采用悬臂式上单翼和推进式螺旋桨,也就是螺旋桨在机尾往前推,而不是通常的螺旋桨在机头拉动飞机。飞机起飞重量只有250公斤,样机成本15,000卢布,大批生产成本可以降到5,000卢布。在设计方案得到教授们的肯定之后,又有3个同学参加了他们的小组,米高扬就成为小组的领头人。在意外淘到一台破旧的25马力发动机和获得一家家具厂捐赠的木质螺旋桨后,飞机装配起来了,也飞起来了。但在第四次飞行中,破旧的老爷发动机自我爆炸,飞机栽了下来。幸好高度和速度都不高,飞行员没事,飞机也没有太大的损坏。但这时大家都到了毕业分配的时候,没有心思再捣鼓了。37年时,米高扬毕业了。
米高扬特别心仪高性能飞机,要求分到和战斗机有关的部门,果然如愿以偿地分到了波利卡波夫的设计局。波利卡波夫是30年代苏联战斗机之王,当时苏联的主要战斗机基本上都是他的设计,包括主力战斗机伊-15和伊-16。米高扬没有直接到波利卡波夫的设计部门,而是被安排到生产部门担任交货前的质量检验。在这个岗位上,米高扬和生产与设计部门都有广泛的联系,经常和设计部门的人员讨论技术问题。米高扬以对机械和航空的独特的敏锐,经常提一些非常到位的建议,很快得到设计人员的器重。不久连波利卡波夫也听说了这个新来的小伙子,把他调去解决新型的伊-153战斗机的航炮震动和发动机过热的老大难问题。米高扬不负众望,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很快,米高扬在波利卡波夫的设计局里青云直上,升任伊-153项目的副总之一。也是在这里,他遇上了波利卡波夫的副手之一米哈伊尔·格列维奇。
米哈伊尔·格列维奇
|
-
2008-5-29 12:14: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