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快捷登录

新浪微博登陆

搜索
CDD 法语助手

[原创]东西方主战坦克的比较(请指正)

28
回复
2608
查看
[ 复制链接 ]
头像被屏蔽

新浪微博达人勋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屏蔽
2008-4-26 23:27:57

新浪微博达人勋

坦克的定义是装备有强大的火力、有坚固的装甲防护,有高机动性和越野性的履带式战斗车辆。而火力,防护性和机动性也是坦克最重要的三大技术指标。所以先从这三个方面和其他方面对东西方坦克做一个对比。

火力------坦克炮

坦克主要用于摧毁敌方坦克和其他装甲车辆,强大的火力才能保证他们完成任务。

苏式坦克一般装有一门125毫米滑膛坦克炮,如:T-72T-80T90,发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破甲弹,碎甲弹和榴弹。

西方坦克多采用120毫米滑膛坦克炮,如:德国豹2,美国M1A2都采用了德国产的120毫米坦克炮,发射弹药与苏式坦克相同,M1可以发射穿透力更强的贫铀弹。英国的挑战者坦克虽然采用了120毫米线膛炮,但性能已经不弱于德国滑膛炮了。

单从口径来看,苏式坦克炮的口径要大5毫米,威力应该更大,但苏式125毫米坦克炮膛压较低,炮口动能为8MJ,小于德国120毫米炮的10MJ,而且苏式坦克炮发射的弹丸重量较轻,也加快了苏式坦克炮的初速。

但另一个问题也就随之而来,由于弹丸重量较低,空气阻力业就较大,使苏式火炮的千米速度降较大,单位弹芯截面积上的动能低,因而穿甲威力小于德120毫米坦克炮。

再从精度上来看,精度受火控系统的影响。坦克火控系统可以分为观瞄和炮控两部分,苏式坦克的瞄具精度较差,炮控速度慢精度低。

炮控主要取决于炮塔旋转速度和控制精度。但二者是一对矛盾,旋转速度越快,精度越控制难。而火炮反应速度快要求炮塔的旋转和火炮高低机的快速动作,要力争做到又快又准。这点苏式坦克炮要远弱于西方坦克。

另外苏式坦克炮炮管较长,较长的炮管在增加初速的同时,也导致炮口章动较大,影响精度。且较长的炮管也影响了反应速度。

综上所述,苏联坦克炮的射程,精度和穿透力都有不足,导致在海湾战争中,美军M1可以在2000距离击穿伊军T-72的前装甲,而伊军在1500的距离上也很难做到。当然参战的不是真正的T-72,只是他的出口型,出口型大家都明白是怎么回事,但苏式坦克炮的问题暴露无疑。

但从T-80坦克开始苏式坦克开始装备炮射导弹,射程可达到4000千米,破甲厚度为650毫米。备弹4枚。这很大程度上弥补了苏式坦克的不足,使他们可以和西方坦克抗衡。

这里要特别提一下德国的120毫米坦克炮和中国的125毫米坦克炮。

德国莱茵金属公司研制的Rh120120毫米滑膛炮,它是现有技术条件下的登峰造极之作。别的不多说了,以美国和日本技术之先进,工业之发达,尚需引进其技术,作为M190式的主炮。这足可见其先进。

中国99式主战坦克的125毫米坦克炮,该炮虽然口径同是125毫米,但与苏式坦克炮已经没有任何关系了,其火力之强大,已经赶上甚至超越豹2120毫米炮,发射钨合金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可在2000距离上击穿850毫米的均质装甲,而使用特种合金穿甲弹时,同距离穿甲能力达960毫米以上。简单的说就是可以在2000的距离上击穿任何现役主战坦克的前装甲。



防护性

从重量来看,苏式坦克一般在40吨左右,西方坦克大部分都超过了60吨,虽然防护性不是比重量,但较大重量说明可以有更多更厚的装甲。双方在这点上来说,有点不像一个重量级的选手在比赛。

西方坦克的炮塔多用钢板焊接而成,苏式坦克采用铸造型炮塔。由于苏式坦克比较低矮,并采取半球型的炮塔,其正面投影面积小,中弹概率比西方坦克可低,所以防护性应该会好些。

但海湾战争转变了这种看法,随着现代火控系统的发展,坦克炮的精度越来越高,正面投影面积小所减少的中弹概率越来越小。我们可以用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证明:例如精度是10时,有一些炮弹会落在10以外;但如果精度上升到1,那么又能有多少炮弹落到10之外呢?

另外西方坦克采用了一些新型材料制作装甲,比如:M1A1的贫铀装甲和挑战者的乔巴姆装甲,抛开其他因素不谈,他们的防护力确实超过了普通的钢质装甲。这点在海湾战争中已经得到了验证。当然苏式坦克也才取了挂装反应装甲的方法来增强防御力,也是很有效果的。

但综上所述,西方坦克防护性优于苏式坦克。



机动性

表面上看西方坦克发动机技术较先进,发动机功率较大,坦克的机动性更强。但苏式坦克的重量远远小于西方坦克,单位功率上并不吃亏。而且其战略机动能力还要高于西方坦克,因为重量轻,便于运输,道路和桥梁通过能力也更好。

综上所述,机动性苏式坦克好于西方坦克。

这里还要特别提到德国豹2 主战坦克的发动机,该坦克采用德国MTU公司研制的MB873Ka-501型柴油发动机,动力强劲。虽然该柴油机诞生已有20多年,但其最大功率1100千瓦,至今仍然没有几种发动机能能够到达。豹2A1发展到A6,火力和防护性都有提高,只有发动机没有变化,足见其优秀。

另外,大部分东西方坦克都采用柴油机,只有M1采用了燃气轮机作为主发动机。理论上,燃气轮机具有优良的燃料消耗率,但实际运用中柴油机在这方面的性能更佳。海湾战争中,M1坦克的这个问题已经暴露无遗,耗油量过大是他的问题。但M1燃气轮机性能毋庸置疑,只是采用车载燃气轮机相应的支援费用太高了。

[ 本帖最后由 摄氏0度 于 2008-4-27 01:09 编辑 ]
2008-4-26 23:28:34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除了三大技术性能以为,还可以从其他三个方面来比较一下中西方的坦克。

整体设计思想------是否采用隔舱式设计

其实这个问题可以归结为坦克的防护性问题,只是隔舱化设计可以说是东西坦克的主要区别之一了,所以把它单独提出来说一下。

西方坦克采用了隔舱化设计,将弹药尽量储存在坦克的尾部弹药舱内,与乘员舱分开,一旦被击中弹药舱的导气板会将爆炸气浪导向车外,从而有效地避免被击中的二次效应。而苏式坦克没有这种设计,坦克的弹药,油料,人员混合在座舱内,这样十分危险,一旦被击中,二次杀伤效果明显。

虽然个人感觉,在很大程度上这种隔舱化设计是一种心理上的安慰,因为当坦克的弹药被击中爆炸时,其破坏力不是一块导板能解决的。

但是这种设计在士气上的影响不能忽视,在车臣战争中,屡屡有T-80被击中,二次爆炸后,被掀掉炮塔,这对俄军士气的几乎是致命的。虽然从现在公布的海湾战争资料中也可以看到被掀掉炮塔的M1,但不可否认的是其隔舱化设计还是相对合理的。

可惜的是,我国99式好像也未能采取隔舱式设计。不过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坦克会解决这一问题的。



弹药的装填方式------是否使用装填机

目前苏式坦克多采用装填机,而西方坦克除了法国的勒克莱尔坦克和日本的90式(日本地处东方,但坦克完全是西方的设计)已外都采用人工装填方式。

T-72是世界上第一种采用自动装填机的坦克,T-80T-90也采用了相同的装填机,理论最大射速可达到6-8/分,看起来相当不错。

但此装填机并不很完善,装填时需要火炮恢复一定仰角,战斗中有可能受到影响。在海湾战争中,伊军的T-72射击完毕后需要恢复火炮的角度,等待装填。而人工装填的M1已经可以开始调整火炮对准下一个目标了。

法国勒克莱尔的自动装填机已经部分的弥补了这个缺陷,只是还没有实战的检验。而中国99式的装填机也采用了这种方式。



舒适性

这个问题一直是西方坦克所重视的,而被苏式坦克所忽略的。原苏联一度规定坦克手的身高不得高于1.60,足见苏式坦克炮塔之狭小,条件之恶劣。

西方坦克的舒适性就好多了,再加上其坦克一般重量大,体积也就大,内部空间宽阔,布置也更人性化。这种设计提高了坦克的操作性。因此从操作性方面来看,西方坦克也比苏式坦克占优。

比较可喜的是我国在坦克设计也开始更多的注重乘员的舒适性了。

[ 本帖最后由 摄氏0度 于 2008-4-27 14:52 编辑 ]
2008-4-26 23:29:06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以上是东西方坦克的性能比较,但这并不是全部,另外还有三个方面的因素也决定着坦克战的胜负。

价格

价格不是坦克的性能指标,但这个因素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苏式坦克的生产工艺相对简单,更便于大规模生产,价格也就普遍低于西方坦克。例如,M1的采购单价,可以买2T-80。虽然T-80的性能不如M1,但2辆对付1辆,胜率还是大增的。至于90式那种昂贵的奢侈品,不知道战争中能否承受大量的消耗。
通过二战的经验,坦克的质量固然重要,但数量的问题也不容忽视。虽然德国拥有几乎不可战胜的虎式坦克,但仍然败给海量的苏联T-34坦克。这就是数量弥补质量的最好例子。
当然这些理论都要建立在同代坦克的基础上,也就是坦克的性能不能相差过大,如果你被击中的时候,还没有发现敌人,那么有几倍几十倍的坦克也是于事无补的。



坦克的作战理论

坦克的作战理论就是坦克的战术理论,众所周知,二战初期,德军坦克性能不如西欧,尤其是弱于苏联,但是由于其坦克战理论先进,还是可以横扫欧洲。
在这点上原苏联和现在的俄罗斯,有着大量的机械化大兵团作战的经验,其组织大规模机械化作战的能力是其他国家所不能比拟的,可惜的是那支令整个欧洲丧胆的钢铁大军在20年前,不战而散,令人唏嘘。
而有着同样的经验的德国,现在受其军队规模的影响,是否能够组织大规模机械化作战还是个未知数。
当然现代战争并不是坦克大决战,还有取决于其他兵器兵种的发挥。



坦克手

这也是极其重要的一点,决定战争的是武器,没有错,但最终决定胜负的是人,坦克手的优劣,也决定着坦克战的胜负。例如在二战表现优异的德军装甲部队有卡西欧式,魏特曼等等一大批优秀的坦克手,才造就了横扫欧洲的钢铁劲旅。再如海湾战争中的英国挑战者坦克,并非一流坦克(不是挑战者2型,二者皆然不同),但较为训练有素的英国坦克手弥补了这些,创造了骄人的战绩。
希望中国也能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坦克手。
最后希望中国能够在不久的将来,在坦克,这个中国不是很强的方面取得更大的突破,愿我们的祖国除了最好的坦克手以外,也能拥有最好的坦克。



[ 本帖最后由 摄氏0度 于 2008-4-27 14:55 编辑 ]
2008-4-26 23:29:29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关于坦克作战理论,我有不同的看法。。
德军二战坦克在性能上是世界最强的。魏特曼之所以能单兵袭击盟军坦克营就足以说明了这点。。
2008-4-26 23:40:20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好文,支持,lz辛苦了

好像现在 关于 激光被动/主动防护的概念也很流行, 特别是对中国坦克,讨论较多,就是不知其真伪,以及实战性。

另, 随着直升机的出现,坦克顶部的防护问题,更加凸显,现在战争中 坦克的 作用已不如二战了。就像火炮这曾经的战争之神。
2008-4-26 23:51:30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原帖由 crouye 于 2008-4-27 00:40 发表
关于坦克作战理论,我有不同的看法。。
德军二战坦克在性能上是世界最强的。魏特曼之所以能单兵袭击盟军坦克营就足以说明了这点。。
同意,魏特曼是王牌坦克手,他的老虎一对一是无敌的,不过那是44年的事情了。
而39年,40年的战争初期,德国没有虎式,也没有豹式,只有马克3型马克4型,甚至用的是马克1型马克2型,这些坦克的性能确实不比西欧的坦克强,更不如苏军的T-34。(rf24rf)
2008-4-27 00:03:07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原帖由 SeuletDeviner 于 2008-4-27 00:51 发表
好文,支持,lz辛苦了

好像现在 关于 激光被动/主动防护的概念也很流行, 特别是对中国坦克,讨论较多,就是不知其真伪,以及实战性。

另, 随着直升机的出现,坦克顶部的防护问题,更加凸显,现在战争中 坦克的 作用已不如二战了。就 ...
是啊,现代战争和二战有了本质的区别,坦克再不能单独长驱直入了,它需要和其它兵种配合。激光主动防御没有太多的实战证明,不知道效果如何,据说在中东战争中以色列用过,不过没有找到证明。(rf24rf)
2008-4-27 00:08:33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苏制坦克 顾名思义 BT制造
2008-4-27 00:11:44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未来 坦克的发展 很可能会因为 陆军航空兵的发展 而受到严重的压制。
2008-4-27 11:40:58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原帖由 摄氏0度 于 2008-4-27 00:29 发表
虽然德国拥有几乎不可战胜的虎式坦克,但仍然败给海量的苏联T-34坦克。这就是数量弥补质量的最好例子。

这个是个因素
2008-4-27 11:54:50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要知道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就是供应跟不上……二战中忽视坦克是唯一一型号主动废弃高于战斗损失的战车……
2008-4-27 12:03:08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附些图片就更看得爽了。
2008-4-27 12:29:03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原帖由 Bluez 于 2008-4-27 12:40 发表
未来 坦克的发展 很可能会因为 陆军航空兵的发展 而受到严重的压制。


这个我同意
航空兵的快速机动性是坦克不可比的
但是坦克还是比不可少的
可以为步兵提供一定的掩护
2008-4-27 12:50:11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现在武直的发现感觉象坦克上天了
2008-4-27 13:30:52

使用道具 举报

12下一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新浪微博登陆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