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但是所有的男高音都是开放地唱,几乎就用说话的方式唱,有时象阉人歌唱家,这对于嗓音器官是有害的:声带会疲劳,不到四十岁就失去歌唱能力了。在我们那儿马格尼泰利和迪·斯蒂法诺(Giuseppe di Stefano)曾唱得美妙极了,他们把小字一组e,f都开放地唱,有时甚至这样唱g,当然,这样唱很快就完蛋了。你瞧马里奥·德尔·莫纳科(Mario del Monaco)就很好地经受时间的考验,现在还坚持着,但他的嗓音是另外一种类型。这仅仅由于他能很好地关闭过渡的部分,在这个关闭的基础上往高里唱,很放松地打开,这就唱出了绝妙的高音。他现在在音域的中间一段有些缺点,但是他唱高音时,棒极了。当然,有时在一个乐句结束时或诸如此类的地方也可以开放地唱,但是这不该成为习惯、准则。
World Music是西方角度观点的词汇,意思指非英、美及西方民歌 /流行曲的音乐,通常指发展中地区或落後地区的传统音乐,例如非洲及南亚洲地区的音乐,有些地区如拉丁美洲的音乐,则能普及到自成一种类型。今天大家说的 World Music通常是指与西方音乐混和了风格的、改良了的传统地区音乐。非洲的 King Sunny Ade,东欧的don Byron,中国的朱哲琴,巴基斯坦的 Nusrat Fatehali Kahn等是西方乐迷较熟悉的 World Music乐手。
03.什么是New Age?
New Age是种宁静、安逸、闲息的音乐,纯音乐作品占的比重较多,有歌唱的占较少。 NEW AGE可以是纯 Acoustic(即以传统自发声乐器演奏)的,也可以是很电子化的,重点是营造出大自然平静的气氛或宇宙浩瀚的感觉,洗涤听者的心灵,令人心平气和。 New Age很多时与音乐治疗有关,不少New Age音乐说可以治病,也有不少与打坐冥想有关,这与 New Age思潮哲学有莫大关系。 New Age音乐通常被目为颇为中产阶级的音乐, WINDHAM HILL是最具代表性的 New Age唱片公司。 New Age代表乐手有 Enya, George Winston, William Ackerman, Yanni, Kitaro等等。
04.什么是Dream-Pop?
Dream-Pop是种“梦”般的流行曲,它有一种迷离的气氛,多靠Synthesizers(电子合成器)造成,加了ECHO效果的电结他也是重要的成分,歌唱部分往往很 'Breathy'即呼吸声重,歌词也往往有梦般的诗意色彩。代表乐队有 Cocteau Twins, Lisa Germano, St.Etienne, This Mortal Coil, My Bloody Valentine, Mazzy Star和 Dead Can Dance等。
05.什么是Classical Pop ?
Classical Pop是指带古典响乐味道的流行曲,多用弦乐伴奏的歌曲都可列入此类,例如 The Beatles的 "Eleanorrigby"就是。澳洲乐队 Crowded House的一些作品也可列入此类。如果说 Classical Pop,则是指经典的流行曲。
06.什么是Acappella ?
ACAPPELLA是指没有乐器伴奏的歌曲,但凡纯以人声唱的歌都是 ACAPPELLA,不过今天我们说 ACAPPELLA通常是指有多重和唱的那种唱法,连乐器伴奏都由人声唱出。 ACAPPELLA的相反是 INSTRUMENTAL,即纯音乐乐曲,任何类型的歌曲都可以以 ACAPPELLA形式唱出。香港人最熟悉的 ACAPPELLA歌曲是 "SO MUCH IN LOVE",香港 ACAPPELLA乐队有姬声雅士等。
国内常有所谓的“气声唱法”。其实“气声”并不成其为一种“唱法”,而是一种声音运用技巧。气声本无语格调高下之分,关键是不能滥用。若能抓准时机,运用得当,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如美国歌星莱昂纳尔.里奇演唱的《你好》(Hello)在副歌处先是用激昂的声音反复铺陈,最后用气声轻轻送出一声“I love you”,很有表现力。台湾的邓丽君也是一位十分善于运用气声的歌手,与气声类似的还有“泣声”和“破音”。运用时也必须非常的谨慎。
“泣声”就是在歌声中掺入一些抽泣、哽咽的成分。包娜娜演唱《掌声响起》中“我的眼泪忍不住掉下来”的“掉”字上就非常得当地加了一点“泣声”。玛多娜唱过一首《这里爱情不复存在》(Love is not here any more),从头至尾“泣声”不绝,但在具体处理上很有层次。先是轻轻抽泣,然后从呜咽到放声痛哭,直至泣不成声。流行歌坛上还有一些被称为“催泪人”(Tearjerker)的歌手,如美国的埃迪.费谢(Eddie Fisher)、汤姆.琼斯(Tom Jones),他们的声音中总是带着一些“哭泣”。张学友和潘越云也善于在演唱时运用“哭腔”。以强气流冲击声带所造成的“破音”也是一种很有表现力的声音装饰技巧,刘欢演唱的《我心中的太阳》最后一句中的“我”字上就用了一点。
摇摆
流行歌曲的伴奏部分一般都有一个打击乐器和低音乐器提供的基本节奏,这个基本节奏往往是比较稳定而鲜明的,而演唱者通常会在这个伴奏节奏之上对旋律的节奏作一些细微的伸缩变化,以打破其律动的方整性。这种处理称为“摇摆感”(Sense of Swing)。
在长音之前常往后拖一拖:
《故乡的云》
有时又往前赶一赶:
《痴痴的等》
各种大拍子的连音(如四分音符的三连音)也是形成这种节奏变化的常用手段:
《无尽的爱》(Endless Love)
经常使用切分节奏是流行歌曲的一个重要特征。欧美流行歌曲中经常会出现长时间的连续切分,使伴奏中的基本节奏与声乐主旋律之间形成错位,造成一种“悬浮”的效果。
如“比吉斯”小组(Bee Gees)演唱的《你的爱有多深》(How Deep is Your Love):
还有的歌曲中运用了许多细微的切分节奏,能产生一种独特的韵律。如美国歌星迈克尔.杰克逊演唱的《拯救这世界》(Heal the Worle):
华彩
华彩是演唱者对歌曲的基本旋律进行即兴装饰变化的一种手段,在民间歌曲、古典美声歌曲的演唱中都很常见,在流行歌曲,尤其是爵士风格的歌曲中,更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表现手法。
电影《监狱枭雄》(Unchained)中有一段器乐演奏的配乐,其中的一段旋律是这样的:
“棒小伙”(Righteous Brothers)演唱组唱的《锁不住的旋律(Unchained Melody)是将这段旋律填上歌词而成的。他们在演唱时用旋律华彩的技巧来加以润饰,这段旋律就变成了这样:
电影《保镖》中的插曲《我将永远爱你》(I Will Always Love You)原先也是一首纯朴的乡村歌曲,惠特妮.休斯顿在演唱时加入了许多花腔,使歌曲变得华丽奔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