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帖由 zhenggang 于 2008-2-29 21:39 发表 
哦,反驳。呵呵,当时是因为隆打的太出色,有不听从指挥,把局部战扩大到战役层面,有要进攻,希特勒是骂了好才同意征兵,因为隆遇到困境
希特勒不想把大批兵放在北非,因为北非对他没有战略意义,骑虎难下,只能增兵,
另外有的时候局部 ...
还是引自网上的叙述 不要说我懒啊
9月25日到10月4日 短短十天的时间 让德军挽回败局是不可能的
能逃脱已经不错了
25日晚,隆美尔重回北非战场,他迅速判断出蒙哥马利的主攻方向在北面,遂于27日变更兵力部署,企图以坦克突击集团击溃英军的主要突击集团,于是双方都把自己的全部坦克力量集中在北翼。
10月28日下午,英军出动大批飞机,对位于进攻出发地域的德意军坦克实施了密集的火力突击,破坏了德意军准备实施的反突击。但英军仍然进展缓慢,蒙哥马利命令暂停主要方向上的进攻,部队进行短时间的休息和调整补充。
11月2日,英军在优势的炮兵和航空兵火力的支援下再次发起进攻。但主要方向上的行动仍然很缓慢,而在主突方向南侧的印军步兵第4师则发展较快,突破了德意军的防御。蒙哥马利见此情况,随即将两个装甲师和3个步兵师从突破地段投入交战。在向纵深和两翼扩大战果的同时,以主力从侧后迂回德意军的北翼,以切断其退路。
面对此种被合围的威胁,隆美尔下令开始撤退。他令装甲部队坚守到第二天早晨,以给步兵赢得脱身的机会。夜间,步兵师开始边打边撤出防线。
11月3日晨,隆美尔请示希特勒,要求给予他"完全的行动自由权",但希特勒对他的答复是:"站住不动,不准后退一步,对于你的部队,你应该告诉他们不成功便成仁。"于是,隆美尔只得违心地下令部队暂停撤退,并派副官回国面见希特勒述说实情,请求元首撤消那道灾难性的命令。
11月4日下午3点,英军在德意军队的防线上打开了一道20多公里宽的缺口,意第20军全军覆没。隆美尔不再等希特勒收回成命,冒着被送上军事法庭的危险,断然下令撤退。晚上8点50分,希特勒终于同意撤退。就这样,隆美尔率德意部队开始了艰难的撤退。此时的隆美尔手中既无预备队,又缺乏燃料。
还有 关于隆美尔是否把战局扩大化
我认为 如果希特勒没有在北非做打算的话
在普兰尼加会战胜利后 会让德意部队全身而退
正是由于 隆美尔太出色了 让他看到 夺取中东油田的希望
于是就决定继续扩大战果
在 弗里茨.拜尔莱因 的回忆录中也曾提到 利用南北夹击之势 夺取中东油田 |
2008-2-29 22:07: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