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队人马回京城,一路之上,除了皇帝本人脸上还带着微笑之外,所有的将士们都一脸的郁闷。他们不解,他们愤怒,他们想杀人!就是那个冯延鲁,想必这个前战俘现在已经在南唐受到英雄般的欢呼了吧?就因为他敢梗着脖子跟大宋的开国皇帝顶嘴,而且大宋的皇帝竟然突然之间软了蛋。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在这些大兵的心里,他们战无不胜的皇帝跟这种没用的文人多说句话都是浪费唾沫星子,直接杀过长江去,把南唐那帮软柿子一把捏碎,那该多么痛快,而且一了百了!可现在倒好,被这个不知死活的混帐老文人几句话就崩了一脸的屁,灰溜溜地往老家跑,这算怎么回事嘛!
这只有赵匡胤本人知道。的确,打过长江去并不是不可能,而且一但他下定了决心,别说是冯延鲁,就算真是唐雎复生,也不过就是伸手拔刀再砍出去这么简单而已。可是赵匡胤自己清楚,自己的底子有多薄,好不容易把李筠和李重进都摁倒了,这时候要是在长江边上稍有闪失,大后方那些刚刚稍停下去的大小节度使们就又会一个个的崩出来。那时就真的大事去矣。
现在有什么不好吗?李重进死了,扬州回来了,此行的所有目的都已经达到。现在应该做的,就是全须全尾的回到老巢去,休息几天,然后把自己的内部彻底理顺。
第一件事,就是再次确立赵普的身份地位。
在平定李筠之后,赵匡胤因功提升他为兵部侍郎,充任枢密副使,作为枢密院的二把手,名正言顺地接管全国的军务大事。从这个时候起,赵普就开始在北宋初年,至少十年的大权独揽时期。这里要提一下什么叫枢密院。这个词最早出现在唐朝的唐代宗时候,标准名称叫内枢密院,很遗憾,这个在后来威名赫赫,统率全国军队的部门,最初的领导人是……太监。而且只是负责朝廷的机密文书。就是这么的简单。到了五代的时候,国家动乱,百业凋零,连太监都成了稀有动物,于是才用了文人谋士来当枢密使,来参与国家的军国大事。
针对于赵普,他在枢密院一干就是两年,这让后来的元朝人都非常佩服,元朝的脱脱先生在修宋史中的《赵普传赞》中,大为称赞赵普作为赵匡胤的首席心腹,兵变成功之后赵匡胤不急于酬其功,而赵普也不急于得其政,君臣相安,同心同德,非常罕见。
但是,这都是见皮不见骨的说法。元朝的仁兄们对汉族的历史研究得不到位。因为在五代时候,以及北宋初年时期,政府的权力中枢就是在枢密院,而不是宰相那里。道理极简单――枢密院掌管全国的刀把子,这是当年最重要的国计民生保证。宰相,不过是摆设。至于后来宰相的位置又稍高于枢密使,一来是赵匡胤所立的祖宗家法,不许武人当政;二来,也是因为赵普后来被提升为宰相。他以他的影响力和长期造成的权力重心的惯力,把实权都硬生生地转移到了宰相一边。
关于赵普,是个让人头疼的话题,按说北宋初年百废待兴,而赵普得到了赵匡胤百分之百的信任,事无巨细完全参与,而且很多时候可以独断专行,赵匡胤也一点都不见怪。那么问题就出现了,因为在赵普的资料里,几乎什么都找不到。
翻遍宋史,赵普的资料少得可怜,就连被人们广为传诵的赵普因为某人当用,而赵匡胤就是不用,那么赵普就一次上奏、两次上奏、三次上奏,把赵匡胤惹火,把他的奏章撕得粉碎,他都一一捡起来粘好再送去,直到赵匡胤答应为止,这样的事情,都查不出他具体是为了哪个人做的。
历史上就称为“某人”。
《赵普传》中所记载的事,要么极大,像赵匡胤雪夜问国策,要么就极小,用赵普当年的某一份奏章来充数。极少有他某年做过某事的具体记载。这让我想起来一个人,当年纳粹德国的二号人物马丁•鲍曼。他是纳粹第三帝国里最神秘也最狡诈的人,人称“元首的影子”。当时全世界都知道纳粹的外交是里宾特洛普,空军司令是戈林,宣传是戈培尔,甚至陆军方面有隆美尔、凯特尔等等等等,可是谁也不知道这位马丁•鲍曼做过些什么,可是他却无处不在。
或许就是因为参与的隐密事太多了,马丁•鲍曼不愿留下哪怕一张照片,而赵普想必也是如此,有太多的事没法摆到桌面上来。而从留下的那些蛛丝马迹里,我们可以隐约地看见些赵普的真实面目。
赵普面色阴沉,目光炯炯地站在阳光和阴影的交界处,他冷冷地看着每一个人,包括赵匡胤兄弟二人,他一方面以天下事为已任,史称刚毅果断、未有其比,一方面他生性深沉克忌,需要狠毒的时候他杀人都不见血(后面我们可以看到),等到需要无耻的时候,他比谁都能无耻(我们也会看到,我会列出证据)。而这一点都不会影响他在历史上的意义。
他就是一位权臣,一位能臣,一位不屑于文字之间,哪所仅仅稍通半部《论语》的半调子书生。可是他有真才实学,就从这时开始,宋朝开始了它的内部权力设置,这些具体详实别出心裁的巧妙构思,保证了北宋在100多年间,没有武将作乱,没有番王造反,更没有内廷太监作怪,就连后族方面也没有所谓的女祸发生。
历史把这些功劳记在了宋太祖赵匡胤的头上。这似乎无可厚非,但是,就像一座摩天高楼的建起一样,人们记住的投资商和奠基者的名字,但是那一砖一瓦是什么人砌起来的呢?大厦的蓝图是什么人设计的呢?
人们似乎更应该记住他们,他们才是那座高楼真正的建设者。 |
2008-1-13 21:31: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