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快捷登录

新浪微博登陆

搜索
CDD 法语助手

南京大屠杀资料法国捐赠倡议书-----随时更新

146
回复
9493
查看
[ 复制链接 ]
头像被屏蔽

新浪微博达人勋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屏蔽
2007-11-29 00:24:58

新浪微博达人勋

南京

片名:NanKing
译名:南京
导演:比尔-古登塔格 Bill Guttentag
   丹-史度曼 Dan Sturman
编剧:比尔-古登塔格 Bill Guttentag
   丹-史度曼 Dan Sturman
制片人:麦克-雅各布斯
类型:纪录片
片长:88分钟
上映日期:2007年7月3日(中国)
发行:华夏电影发行公司
推荐指数:★★★★★

    美国纪录片《南京》,这是一部所有人都应该去看的、一部不容错过的电影。
    她根据已故美国华裔作家张纯如的著作《南京大屠杀》改编,由“美国在线”副总裁特德·莱昂西斯出资200万美元拍摄,以当时在华西方人的视角记述了侵华日军的暴行。
   

    网上介绍,出资的老外说2005年初他偶然看到女作家张纯如的讣告,便找来她的书读。被《南京大屠杀》中所述的史实细节感动,他指挥35名特派员到中国、日本、美国和德国等地访问大屠杀受害者家属及幸存者,采访了近80位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及当年的日军老兵。在日本,起初,许多日本老兵不愿接受采访,在日本和平组织的帮助下,摄制组最终找到了几位肯出来讲话的老人。由于该片涉及大量书信和日记内容,所以剧组请了曾主演《天生杀人狂》的伍迪·哈勒尔森、大作家海明威的孙女玛丽埃尔·海明威等名人录制旁白。
    一部纪录片,全部用发生在1937年现场的镜头和文字说话,辅之以双方当事者的回忆。
    日军暴行令人发指!
    片子宣扬的是十五个外国人在信仰纳粹的德国人拉贝的领导下成立的“安全区”如何保障了25万中国百姓的性命,他们的崇高行为,令人震撼。一位信基督的同事悄声对我说,那是因为他们都信基督,背后有着巨大的力量。我相信,但我也相信还有一种人格的东西,因为同样离开南京的另外600外国人中绝大部分也应该是教徒。
    我更震撼于片中幸存者的陈述:
    ——一个白发苍苍的奶奶讲她12岁时在南京的经历,小鬼子闯到家里来要弄她,她的爷爷不让,说孩子还小啊,不行啊。她看到这个情形,知道这样下去自己和爷爷都会死,就拦住爷爷说:你出去,我看他们能把我怎么样。被拖进了旁边的屋子,日本兵走后,爷爷抱着浑身是血的她,边揉边哭喊:我说不行的,他们不是人啊。她却说:我这样才能保住你的命。
    ——屠城两周后,日本兵到金陵女子学院要人,要求交出这里所保护的上千名女子中当过妓女的100人,说成了官方的慰安所,士兵就不会到处为祸了。人群中走出了21个女子,她们都曾是为人所不齿的妓女,可今天她们用自己的选择、用自己的身体挡住了兽类对自己姐妹的欺凌。
    ——一个老伯他的姐姐遭鬼子欺侮不从,给了小鬼子两个耳把子,被用那么长的大刀从额头劈成了两半。
    ——另一位老伯的母亲,在身中数刀的情况下,仍旧扯开衣襟给襁褓里的孩子喂奶,小弟弟叫发发,不懂事看到奶就猛吃,吸一口奶,旁边的刀口就向外冒血沫子。
    ……
    我ctnn的小鬼子!!
    外国人在他们的日记和书信里写道:我们开始还相信日本人的人性,遭到了中国人的嗤笑,后来我们才知道他们根本不是人!
    就是这些滴着血的相片和胶片在第二年被带到美国、欧洲,换来的是日本人的置疑和西方人的呕吐,换来的是两个大陆外交上的一片沉默……
    直到3年后的珍珠港事件,切肤之痛的美国才真正明白了中国的一句古话什么叫“养虎为患”。
    就是这样一部影片,一个在主流媒体工作的朋友在跟同事说想买票去看后,换来的却是一片讶异,看它干嘛啊?
    就是这样一部影片,在进入美国、欧洲甚至日本市场的同时,在中国,却在《忍者神龟》、《变形金刚》、《不能说的秘密》的暑期强档狂轰之下,票房惨淡。据说广州只放了两场。
    就是这样一部影片,在进入中国市场之时,还被一些忧心忡忡的“日中友好人士”分析容易影响到安倍颠簸得日渐剧烈的政局和中日间刚刚复苏的脆弱关系。
    就是这样一部影片,在市总工会发文推荐的影院里居然音效极差,前半部根本听不分明。
    两年前到处招摇推荐《长翅膀的绵羊》的宣传部和教育局你们在干什么?
    看到一半,还是那个基督徒同事蓦地问我:为什么美国人要拍这样一部片子?
    近来在做辩论的指导,周末半决赛的题目是“人文精神建设重在历史传承/开拓创新”。我想,如果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屈辱、的过去、的历史、的骨气和精神,需要用异族的文字,别国的视角来记录、来审视、来发掘时,我们在赞叹人类共同价值、文化和精神的历史传承的同时,是否也应该反思,我们自己应该做些什么呢?



[ 本帖最后由 野城 于 2007-11-29 00:33 编辑 ]
2007-11-29 00:27:33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陆川拍的是《南京南京》
美国人拍的是《南京》
希望没搞混淆

陆川的海报如下





《南京!南京!》海报
  



还有个海报,不确定是否是美国导的这部
买的时候建议还是看导演名字比较确定


[ 本帖最后由 野城 于 2007-11-29 00:36 编辑 ]
2007-11-29 00:32:36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缅怀张女士!





  张纯如著作《南京大屠杀》英文版



刚出版的法文版信息,感谢apang同学提供
(老外还是都知道今年是70周年的)

Le viol de Nankin : 1937 : un des plus grands masacres du XXe siècle    par Iris Chang     (Broché - 31 octobre 2007)
Acheter neuf: EUR 25,00 EUR 23,75    9 Neufs et d'occasionà partir de EUR 23,75
Économisez : EUR 1,25 (5%)
Recevez votre article au plus tard le vendredi 30 novembre, si vous commandez d'ici 13 heures et choisissez la livraison en 24 h.
Livraison gratuite possible (voir fiche produit).

Le viol de Nankin

éditeur : Payot, 06/11/2007



回忆张纯如:是弱女子也是勇敢的斗士  

2007-11-10 10:35:19   


  昨天是张纯如逝世三周年的日子,在江苏省社科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史权威孙宅巍的日记里,“11月9日”这个数字成了一个痛苦的回忆。十多年前,在孙教授的帮助下,张纯如第一次来到南京,随后写下了轰动全球的《南京大屠杀——被二战遗忘的浩劫》。昨日,记者采访了孙教授,这位老人充满感情地回忆起了张纯如在南京的点点滴滴。   

  ●日记记下“张纯如印象”   

  孙教授怀着复杂的心情,翻开了当年的日记。在日记本里,有着孙教授和张纯如第一次见面时的印记。   

  1995年6月份,时为江苏省社科院历史研究所副所长的孙宅巍,收到了一封美国来信。信是美国一位著名历史学家写来的,他在信中说将有一位美国年轻女作家来南京采访,希望孙给予帮助,这位美国作家便是张纯如。孙宅巍回忆,当时他让王卫星、杨夏鸣以及段月贫三人专门帮助张纯如来宁的调查采访工作,王负责提供相关资料,杨负责翻译,段月贫的身份是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副馆长,他对幸存者以及遗迹较为清楚。   

  当年7月23日,张纯如如期来到南京,住在南京大学的西苑宾馆。刚住下不久,张便打电话给孙宅巍,要求和他以及专家们见面。在孙的日记里:“那是位非常年轻的小姐,个子高高的,很瘦,有双漂亮的大眼睛。她可用汉语进行一般的生活交流,但较为吃力,不认识汉字。她说自己想写本书,把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介绍给美国人。”   
   
  ●离宁前仍抱病工作   

  孙宅巍回忆道,第一次见面后,张纯如便确定了自己在宁的工作计划,寻访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同胞遇难地成了首要之选。当年7月25日,在孙宅巍、王卫星、杨夏鸣、段月贫等人陪同下,张纯如寻访了南京长江边、中山码头等大部分遇难同胞纪念地。每到一地,张面色凝重,除了仔细询问情况之外,还用摄像机全拍了下来。   

  这样高强度的工作持续了20多天。离开南京前一晚,张纯如请孙宅巍、杨夏鸣、王卫星等人吃饭,感谢他们提供的帮助。饭后,张纯如就关于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的若干问题向孙宅巍求教,两人一谈就是两个多小时。孙宅巍回忆道,当天一直谈到晚上10点多钟,其间因发现张正在发烧,他几次想结束谈话,可张纯如摆手表示不要紧,直至孙教授将所有疑问解答清楚。这次谈话给孙宅巍留下了极深的印象:这是一位坚强的弱女子。   

  ●她是一位勇敢的斗士   

  “虽然她已过世三年,但我至今仍有些不相信。”孙宅巍摇了摇头,今天他要去参加一个有关纪念张纯如的座谈会。在老人的心里,这位瘦高个的大眼睛姑娘一直都还活着。   

  孙向记者回忆起了张纯如的执着。当年他陪张纯如寻访遇难同胞纪念地的那些天里,张纯如不停地向他们打听马吉牧师在南京曾经的住处(大屠杀期间,约翰?马吉用电影摄影机拍摄了105分钟的胶片,记录日军暴行,这是留存至今的有关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的唯一动态记录)。因为史料不详,中方学者多次寻找未果。但在张纯如的一再启发之下,他们终于在南京第十二中学校内发现了这座建筑。   

  “她是一位勇敢不屈的斗士,正是基于她的努力和坚持,欧美国家重新认识了南京大屠杀,看见了一段真实的历史,南京大屠杀史不会被人类遗忘,而中国人民也永远会记得这位坚强的女子。”当记者提及三周年人们该如何怀念张纯如时,孙宅巍仔细地想了想后说。  

  ●张纯如当年曾想寻证人   

  昨晚,记者找到了张纯如当年来南京调查的全程陪同者、翻译杨夏鸣先生,忆及当年“旧事”,杨先生说,这辈子让其感动的人不多,但张纯如算是感动他最彻底的一个。   

  今年8月,杨夏鸣先生重新翻译了张纯如的巨作《南京大屠杀——被二战遗忘的浩劫》。“她去世后我没写任何纪念文章,现在由我来重新翻译这本书,多少也是为了弥补这一遗憾。”   

  提及当年和张纯如相处的情况,杨先生首先回忆起至今感动他的一件事。一次闲聊中,他们谈到社会公平的问题,张认为社会的进步有赖于个人奋斗,而杨则认为社会公平重要,他表示社会的某种调节机制必不可少。谁知张纯如的这一观念很快随之改变。在接触大量生活贫困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这些人大多生活在黑暗、肮脏、潮湿的屋内)之后,张纯如极为震撼。当天采访回来的路上,张纯如郑重地表示,她以后将去学法律,将来代表这些人与日本打官司,以得到赔偿。张纯如的改变和认真让杨夏鸣自感惭愧,也被彻底感动。   

  据其回忆,张纯如当年在宁期间差点就和《扬子晚报》结缘。原来,张纯如在资料上看见,当年被日军侮辱的女同胞,不少还生下了日本人的孩子,她期望能找到这样的受害者,并计划在《扬子晚报》登广告。但这一计划被杨夏鸣和另外一名学者泼了冷水,理由是在当时的环境下,这样的受害者因为耻辱感,没人会站出来的。   

  基于此种考虑,张纯如的登报寻人计划便没再坚持。这也成了杨夏鸣今天的遗憾,要是当时听从了她的建议,说不定真有勇敢者站出来,这样侵华日军的罪恶史里,便会又增一件件铁证如山的证据。   

  ●张纯如自杀仍然是谜   

  2004年11月9日,一位年轻的华裔女作家在美国加州用一把手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自杀原因至今仍为谜。她的突然离去震惊了整个世界。据不完全统计,仅在美国,就有230多家报纸、电台、电视台播发了这一消息,并向这位年轻的华裔女子致以敬意。她就是张纯如,《南京大屠杀——被二战遗忘的浩劫》一书的作者。该书1997年发表,轰动了西方世界。正是这本书让西方国家对日军二战时在南京进行灭绝人性的大屠杀的暴行,有了重新认识,并引起关注。(来源:扬子晚报)    



缅怀美华裔女作家张纯如逝世三周年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11-10 11:30:17   


  中评社香港11月10日电/11月9日是美国华裔女作家张纯如逝世三周年的日子,江苏省研究南京大屠杀事件的学者和部分大学生聚集在南京民间抗日战争纪念馆,在这里缅怀追思这位美丽坚强的女性。  

  据中新网报道,张纯如的《南京大屠杀:被遗忘的二战浩劫》,让西方人第一次全面系统地瞭解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一九九七年该书出版时,曾在加拿大、美国风靡热销,连续几个月登上《纽约时报》畅销书榜。而她写作这本书的过程中曾来到南京采访,与当地许多学者有过交往和联系。  

  南京人仍用自己的方式纪念这位元元元元不凡的女性。走进追思会堂,一幅纯如的长发照片悬于厅堂,大学生们拿着打火机,点燃一盏盏白色小蜡烛。每个人的座位边,都整齐地摆放着一朵淡黄色菊花。  

  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连红回忆,在他们约访一位南京大屠杀幸存者时,纯如非常认真地将这位幸存者逃生路线在地图上画出,并要求与江苏省社科院历史研究所副所长王卫星的文字资料作对比,可见其对史实和细节的严谨态度。  

  “南京大屠杀,是一个悲剧。为了一个悲剧,她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这同样是一个悲剧”,南京三江学院日语专业的学生感言。他们说,要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沿着纯如的道路,为推动中日关系发展尽绵薄之力。  







张纯如的《华人在美国》与《被遗忘的南京大屠杀》



[ 本帖最后由 野城 于 2007-12-15 15:00 编辑 ]
2007-11-29 00:40:07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南京大屠杀”70周年 中外推出七部影片
本报特约撰稿人 张依诗
2007年03月21日08:21


  银幕上的“南京大屠杀”   《南京大屠杀》:1982年出品,黑白纪录片。
  《屠城血证》:1987年出品,中国第一部反映南京大屠杀主题的故事片。
  《南京大屠杀》:1995年出品,吴子牛导演。
  《栖霞寺1937》:2005年出品,讲述南京栖霞寺僧侣保护难民的故事。
  “南京大屠杀”是令中国人刻骨铭心的一段惨痛历史。从第五代导演吴子牛的《南京大屠杀》到《东京审判》,中国电影人曾以各个角度诠释过这段历史。但西方电影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对此关注不多,直到1997年,美籍华裔女作家张纯如出版《南京大屠杀:被二战遗忘的浩劫》一书,才吸引了西方人开始关注这场几乎被他们遗忘的东方浩劫。
  2007年是“南京大屠杀”70周年,据不完全统计,除了日本右翼宣布要拍否认南京大屠杀的电影外,目前国内外已公布的拍摄计划中,有7部电影将以“南京大屠杀”为主题背景。其中,国内3部故事片在年初几乎同时开拍:美国某娱乐公司和江苏省文化产业集团合作的《南京浩劫》、香港导演唐季礼筹备5年的《日记》和中国青年导演陆川筹备两年半的《南京!南京!》。
  据报道,由中美英三国投资、耗资2亿人民币的超级大片《南京浩劫》,是好莱坞首次拍摄反映南京大屠杀的电影,影片预计2007年在全球上映。影片从一个中国家庭的视角看南京沦陷的前前后后,再现1937年的那场劫难,包含日军暴行、中国人民的屈辱和反抗,以及第三国的救援。好莱坞王牌编剧威廉·麦克唐纳加盟该片,“让那些试图否认的人,看到证据,让受害人得到安慰。最好能让日本人就此事道歉!”他这样解释拍《南京浩劫》的原因。
  中国内地青年导演陆川为筹拍《南京!南京!》,两年前便开始收集资料,并邀请南京作家朱文共同创作剧本,他也得到美国经纪公司威廉·莫瑞斯的大力支持。陆川表示:“我希望能够拍摄一部真正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影片,不仅让日本人反思,也让中国人反思。”
  唐季礼的《日记》筹拍5年,以参与南京大屠杀的日本士兵的记录和讲述为切入点,结合当时在“南京安全区”生活的外国人的日记等史料,“我希望在3个小时之内尽可能全面地反映那个时代”。唐季礼特别强调:“表现灾难降临后人性的变化是这部影片的立足点。”
  与国内以讲故事为主的纪念电影不同,西方电影人对“南京大屠杀”的表现手法多采取纪录片的形式。
  2006年年底,美国制片人朗恩·乔瑟夫拍摄的纪录片《南京梦魇》在美国试映几十场,今夏将在日本上映。
  在2月份举行的美国圣丹斯电影节上,由美国人拍摄的纪录片《南京》举行了全球首映。影片通过大量历史图片和文献以及对大屠杀幸存者和日军老兵的采访,真实再现了那段对如今的美国人十分陌生的历史。该片在电影节期间展映6场,几乎场场爆满,它也将于今年正式公映。
  加拿大方面也在拍摄一部纪录片――《张纯如:一个不能忘却的女人》,导演斯巴菲克期望人们对影片的兴趣能帮助开展对南京问题的“公开对话”。
  出于地域的特点,西方电影人对二战的关注一直集中在欧洲战场,如《巴顿将军》、《拯救大兵瑞恩》、《兄弟连》……除了1957年的经典作品《桂河大桥》,亚洲和非洲战场在世界大银幕上一直处于相对空白的状态。从市场角度讲,出于“创意竞争”的需要,近年来欧美电影人对亚洲及非洲战场给予了更多的关注。去年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套拍的《硫磺岛家书》和《父辈的旗帜》及获得戛纳大奖的多国合拍片《光荣岁月》就是开辟“新战场”的典型。
  西方电影人对南京大屠杀越来越多的关注,除了上述市场的需要,还有一定的政治和社会背景。中国的崛起正在重塑亚洲地缘政治,这使得它与日本的紧张关系具有了更大的全球意义。显然,敏锐的西方电影人抓住了这个时机。▲
2007-11-29 00:43:14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屠城血证[Rape of Nanking 南京梦魇]

南京梦魇网址连接

http://www.rapeofnanking.info/


网站有英文版影片,我发给几个法国朋友看过,可能英文不好,最后他们什么也没说




南京梦魇迅雷下载地址:
点击迅雷下载南京梦魇01
点击迅雷下载南京梦魇02
点击迅雷下载南京梦魇03






[美国][纪录][南京梦魇__外国人眼中的南京大屠杀][中文](SB)

中文名称:美国人拍的南京大屠杀记录片
英文名称:The Massacre of nanjing
别名:Rape of Nanking
资源类型:HDTVRip
版本:美国人眼中的南京大屠杀
发行时间:2006年06月30日
地区:美国
语言:中文
简介:
        一部由美国电影人制作的反映南京大屠杀的纪录片《南京梦魇》最近在美国的加州、华盛顿州、纽约州等地试映50多场,每场几乎都是座无虚席,有时甚至连走廊、门口和窗外都站满了人。当看到屠刀下的中国平民的尸体堆积成山,被强奸后的中国妇女被开膛破肚,进行杀人比赛后的日本军官在疯狂地狞笑,许多人边看边流泪哭泣,电影结束后,礼堂里往往安静极了,很多人一时忘记离开。
这部纪录片的制片人是朗恩·乔瑟夫博士。他曾拍摄过纪录片《希特勒》,在电影界有一定名望。近日,乔瑟夫接受了《环球时报》记者的采访。谈到他的拍摄动机时,他说,25年前,他在一本书中看到了一段描写南京大屠杀的记述,感到无比震惊。他原本决定写一本记录南京大屠杀的书,为此他花了20年的时间收集零零星星的资料。正当他准备动手写书时,张纯如的《南京大屠杀》问世了。他看后,自觉超不过张纯如,于是改变主意,决定拍一部南京大屠杀的纪录片。
        《南京梦魇》的制作前后筹备近10年,从2005年初正式开拍,从最初的120分钟版本到现在的77分钟版本,历经数十次修改。影片由乔瑟夫博士的电影工作室和一家美国公司共同制作完成,曾任中国中央电视台记者的吴海燕担任了中文版制片人和配音。影片制作所耗费的近十万美元全部来自于乔瑟夫自己的积蓄。电影评论人士认为,该片的图片资料之完整,史实之引人入胜,制作艺术之精良超越了以往任何一部同类主题的电影,而且这部电影通过一个美国人独立的视角来叙述史实,不代表任何社团、政党或国家的利益,所以更具有说服力和影响力。
        乔瑟夫说,令他感动的是,在一次试映后,许多美国华裔观众被深深地打动,他们纷纷慷慨解囊,少则捐500美元,多则捐1000美元。有位老人当场捐了1万美元。乔瑟夫说,他要把这些捐款用在影片的宣传和推广上,让更多的人能看到它。在洛杉矶中英文版分场试映式上,有好几位美国观众多次出席放映式,不仅观看英文版,还观看中文版,当被问及为什么观看那么多遍时,他们回答说,        这是一部令他们的心灵产生震撼的电影,他们希望能够多和制片人交流,多了解这段历史。
乔瑟夫说,影片试映取得了成功后,他将1万个拷贝销售或赠送给了有关人士,另将500个拷贝分发给了美国大报。制作组目前正计划制作该片的日文版,除了寻找日裔制片人,还打算请日本一名著名演员做配音。乔瑟夫说,日本有关人士已向他表示,将在明年夏天在日本放映该影片。最近,还有人向他预订了10万张该影片日语版的DVD,准备在日本免费赠送。《南京梦魇》也已经正式搬上互联网。



[ 本帖最后由 野城 于 2007-11-29 00:50 编辑 ]
2007-11-29 00:47:35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原帖由 ilmctz 于 2007-11-29 00:42 发表
前两天在书店有看到卖书的,关于南京大屠杀的,作者没有留意是不是张女士?



你搞史的,只要出了法文版,相信你不难找到的
2007-11-29 00:52:33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ARTE放的和这是两码事 不是一部片子

但有更多人了解是不错的

LZ的建议很好  

我准备响应一下  

我去买了送人

我觉得应该好好想想送给谁   我建议其中一盘(一本) 送给自己的老师   

我觉得法国的大学教师还是有一定影响力的  起码他们可以讲给自己的学生去听  每人有那么多学生  算起来会不少的

不知道大家意下如何
2007-11-29 00:52:41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原帖由 yunyunlover 于 2007-11-29 00:32 发表
这个提议不错~~~~~~去fnac看看有没有卖的~~~~~~~~



已经公映几个月了吧

不行去国内淘D9版本的,质量高,包装好,捐赠拿的出手的

[ 本帖最后由 野城 于 2007-11-29 00:54 编辑 ]
2007-11-29 00:53:25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那张被砍掉的张嘴的人头是张假照片  但在很多地方被引用

这其实给了日本右翼分子以口实  说中国伪造照片

但似乎现在很多地方都在用这张照片  很无奈
2007-11-29 00:54:56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张女士的法文书名有 ( le viol de Nankin), 但是法文出没出呢?
2007-11-29 00:55:52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原帖由 fort 于 2007-11-29 00:52 发表
ARTE放的和这是两码事 不是一部片子

但有更多人了解是不错的

LZ的建议很好  

我准备响应一下  

我去买了送人

我觉得应该好好想想送给谁   我建议其中一盘(一本) 送给自己的老师   

我觉得法国的大学教师还是 ...



对啊,知识分子尤其大学老师影响力是有的,从他们那着手也好
图书馆的优势在于什么人都能看到,长久保存
也可以捐到大学专门的史料室文科研究室之类的专业部门
2007-11-29 00:56:30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原帖由 fort 于 2007-11-29 00:54 发表
那张被砍掉的张嘴的人头是张假照片  但在很多地方被引用

这其实给了日本右翼分子以口实  说中国伪造照片

但似乎现在很多地方都在用这张照片  很无奈 ...




不是假照片,确实是侵华日军干的,只不过不是南京大屠杀那次拍的
2007-11-29 00:57:28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原帖由 apang 于 2007-11-29 00:55 发表
张女士的法文书名有 ( le viol de Nankin), 但是法文出没出呢?



法文名都有了,你哪里差到的,应该出了吧
2007-11-29 00:59:17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原帖由 cedriczhao 于 2007-11-29 00:45 发表
楼主终于表现出了一些建设性。

我觉得提议很好。



你少来了

建设性的层面很多地,不似你这么定义地
2007-11-29 01:00:39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新浪微博登陆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