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
片名:NanKing
译名:南京
导演:比尔-古登塔格 Bill Guttentag
丹-史度曼 Dan Sturman
编剧:比尔-古登塔格 Bill Guttentag
丹-史度曼 Dan Sturman
制片人:麦克-雅各布斯
类型:纪录片
片长:88分钟
上映日期:2007年7月3日(中国)
发行:华夏电影发行公司
推荐指数:★★★★★
| | 美国纪录片《南京》,这是一部所有人都应该去看的、一部不容错过的电影。
她根据已故美国华裔作家张纯如的著作《南京大屠杀》改编,由“美国在线”副总裁特德·莱昂西斯出资200万美元拍摄,以当时在华西方人的视角记述了侵华日军的暴行。

网上介绍,出资的老外说2005年初他偶然看到女作家张纯如的讣告,便找来她的书读。被《南京大屠杀》中所述的史实细节感动,他指挥35名特派员到中国、日本、美国和德国等地访问大屠杀受害者家属及幸存者,采访了近80位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及当年的日军老兵。在日本,起初,许多日本老兵不愿接受采访,在日本和平组织的帮助下,摄制组最终找到了几位肯出来讲话的老人。由于该片涉及大量书信和日记内容,所以剧组请了曾主演《天生杀人狂》的伍迪·哈勒尔森、大作家海明威的孙女玛丽埃尔·海明威等名人录制旁白。
一部纪录片,全部用发生在1937年现场的镜头和文字说话,辅之以双方当事者的回忆。
日军暴行令人发指!
片子宣扬的是十五个外国人在信仰纳粹的德国人拉贝的领导下成立的“安全区”如何保障了25万中国百姓的性命,他们的崇高行为,令人震撼。一位信基督的同事悄声对我说,那是因为他们都信基督,背后有着巨大的力量。我相信,但我也相信还有一种人格的东西,因为同样离开南京的另外600外国人中绝大部分也应该是教徒。
我更震撼于片中幸存者的陈述:
——一个白发苍苍的奶奶讲她12岁时在南京的经历,小鬼子闯到家里来要弄她,她的爷爷不让,说孩子还小啊,不行啊。她看到这个情形,知道这样下去自己和爷爷都会死,就拦住爷爷说:你出去,我看他们能把我怎么样。被拖进了旁边的屋子,日本兵走后,爷爷抱着浑身是血的她,边揉边哭喊:我说不行的,他们不是人啊。她却说:我这样才能保住你的命。
——屠城两周后,日本兵到金陵女子学院要人,要求交出这里所保护的上千名女子中当过妓女的100人,说成了官方的慰安所,士兵就不会到处为祸了。人群中走出了21个女子,她们都曾是为人所不齿的妓女,可今天她们用自己的选择、用自己的身体挡住了兽类对自己姐妹的欺凌。
——一个老伯他的姐姐遭鬼子欺侮不从,给了小鬼子两个耳把子,被用那么长的大刀从额头劈成了两半。
——另一位老伯的母亲,在身中数刀的情况下,仍旧扯开衣襟给襁褓里的孩子喂奶,小弟弟叫发发,不懂事看到奶就猛吃,吸一口奶,旁边的刀口就向外冒血沫子。
……
我ctnn的小鬼子!!
外国人在他们的日记和书信里写道:我们开始还相信日本人的人性,遭到了中国人的嗤笑,后来我们才知道他们根本不是人!
就是这些滴着血的相片和胶片在第二年被带到美国、欧洲,换来的是日本人的置疑和西方人的呕吐,换来的是两个大陆外交上的一片沉默……
直到3年后的珍珠港事件,切肤之痛的美国才真正明白了中国的一句古话什么叫“养虎为患”。
就是这样一部影片,一个在主流媒体工作的朋友在跟同事说想买票去看后,换来的却是一片讶异,看它干嘛啊?
就是这样一部影片,在进入美国、欧洲甚至日本市场的同时,在中国,却在《忍者神龟》、《变形金刚》、《不能说的秘密》的暑期强档狂轰之下,票房惨淡。据说广州只放了两场。
就是这样一部影片,在进入中国市场之时,还被一些忧心忡忡的“日中友好人士”分析容易影响到安倍颠簸得日渐剧烈的政局和中日间刚刚复苏的脆弱关系。
就是这样一部影片,在市总工会发文推荐的影院里居然音效极差,前半部根本听不分明。
两年前到处招摇推荐《长翅膀的绵羊》的宣传部和教育局你们在干什么?
看到一半,还是那个基督徒同事蓦地问我:为什么美国人要拍这样一部片子?
近来在做辩论的指导,周末半决赛的题目是“人文精神建设重在历史传承/开拓创新”。我想,如果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屈辱、的过去、的历史、的骨气和精神,需要用异族的文字,别国的视角来记录、来审视、来发掘时,我们在赞叹人类共同价值、文化和精神的历史传承的同时,是否也应该反思,我们自己应该做些什么呢?
|
[ 本帖最后由 野城 于 2007-11-29 00:33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