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快捷登录

新浪微博登陆

搜索
CDD 法语助手
楼主: 鲶鱼

★★★巴黎佛友会★★★《金光明最胜王经》 灾难之时必读

614
回复
95208
查看
  [ 复制链接 ]

新浪微博达人勋

原帖由 洗澡爱小猫 于 2008-2-7 23:27 发表
鼠年第一天拜佛


版版,:10900:
新年快乐啊

法国的同修不会忘记你弘法的功劳:10200:
2008-2-8 12:21:04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呵呵
谢谢
祝佛友们新春快乐
2008-2-8 14:35:09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原帖由 洗澡爱小猫 于 2008-2-8 14:35 发表
呵呵
谢谢
祝佛友们新春快乐


谢谢版主长期支持啊


首页又补充了2个非常好的材料



净空法师在凤凰卫视专题讲解《了凡四训》20集讲座下载

《显密问答录》――索达吉堪布答济群法师19问,深度解释藏传佛教一些有争议的问题
http://bbs.nmxs.org/viewthread.php?tid=676&extra=&page=1
2008-2-10 22:05:01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就是因为我们的心太散乱,妄念太多
通过一个清净庄严的象征来收敛我们纷繁的心

2008-2-11 00:47:52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当和尚遇到钻石” 简介:

  已取得佛學博士學位的麥可‧羅區,在上師的建議下回到美國,接受另一種人生修持的考驗,從中體驗佛法古老的智慧,於是進入了鑽石行業,從一個每小時7元的小弟做起,十七年後變成安鼎國際鑽石公司的副總裁。而安鼎會如此出色,源自於麥可‧羅區 任職副總裁時, 許多的決定和政策都源自於「金剛經」的內涵,主要的原則有三個,(一)做生意要成功就得賺錢(二)我們應能享用錢(三)一個人應能在最後回顧自己的事業時,告訴自己這些年來的經營是有意義的...

这是一本值得所有企业家、实业家、特别是金融界的人士阅读的一本好书,当然,更是所有佛教徒应仔细品读的一本好书,对于强调人间佛教的信徒来说,也是非常值得参考的。我会介绍更多的人,来看这本书。




在线阅读
http://lz.book.sohu.com/serialize.php?id=2480


电子书下载
http://www.vista2.net/d129/ebook2006/hsydzs.rar






內容介绍
本書結合了古老的與當代的西藏佛教傳統智慧,把獲致事業成功、人生圓滿的策略呈現在讀者面前。 格西(佛學博士)麥可.羅區是當今傳授西藏佛教的偉大導師之一,也是安鼎國際鑽石公司的創始人之一。該公司以五萬美元的資金起家,至今每年的銷售額超過一億美元;他以任職於安鼎的親身經驗為例,讓讀者能夠以新穎的角度理解古老的佛教智慧。安鼎國際鑽石公司的表現之所以如此出色,主要是因為作者任職副總裁期間所做的大部份決定和政策,都是應用本書所提供的商業策略,也就是你在本書看到的佛教原則所作成的。 第一個原則是,要做生意就要成功,就得賺錢。賺錢和修行這兩件事情絕對不衝突。事實上,它也可能變成修行的一部份。錢本身並沒有罪過,何況擁有較多資源的人要比沒有的人更能多行善事。問題是,我們是用什麼方式賺錢,我們瞭不瞭解錢從何而來、如何能叫它源源不斷,以及我們是否以健康的態度去面對它。 第二個原則是,我們應該能夠享用金錢。換句話說,我們應該學會如何能一邊賺錢,一邊還能保持身心的健康。創造財富的過程不應該讓我們身心具疲,如此就失去了經商原有的目的。 第三個原則是,一個人應該能在最後回顧自己的事業時,告訴自己這些年來的經營是有意義的。每個事業就好像每個人生都會有個盡頭。在我們事業裡最重要的時刻,也就是當我們最後回顧既有的成就時,我們應當能從我們經營事業與經營自己的方法中看到一些永恆的意義,為我們的世界留下一些好榜樣。 這就是鼎國際公司鑽石部門的成功所給予我們的啟示。任何人,不論背景、信仰,都能學會並應用它所啟發的道理。 作者簡介: 麥可.羅區(Michael Roach)是一名受戒的佛教僧人。他在位於印度的賽拉梅(Sera Mey Tibetan Monastery)西藏寺院學習了二十二年之後,獲得了格西(佛學大師)的學位。自一九八一年以來,他開始教授佛學;他同時也是研究梵文、藏文,以及俄文的學者,翻譯作品等身。麥可.羅區在普林斯頓大學完成大學學業,並在紐約市一家大規模的鑽石公司擔任主管數年。他成立並主持「亞洲經典機構」(Asian Classics Institute)「亞洲經典輸入電腦計畫」(Asian Classics Input Project)。此外,他也積極地進行賽拉梅寺院的重建整修工作。麥可.羅區目前居住於紐約市。




遇見鑽石遇見心~西藏心瑜珈的體驗(转)





因為2006年麥可‧羅區格西來台時主要負責瑜珈課程的緣故,我如獲至寶的得以一窺「西藏心瑜珈」的堂奧,而開始每日習練瑜珈的習慣。因天生筋骨柔軟,瑜珈許多動作對我來說本來就不困難,但認識「西藏心瑜珈」後,我深深為「西藏心瑜珈」的心法著迷,每次做完不只通體舒暢,更像是做完心靈SPA,各方面都得到淨化。
    格西所帶來的這系列法門是由宗喀巴大師(第一世達賴喇嘛的老師)所設計的,他融合呼吸、咒語、觀想以及藏密修練的方法,開展出十二套的動作,每套動作都結合一個主題心法,其中已開放傳世的有五套,分別為:六波羅密、大手印、四無量心、五方佛以及供養上師。每一世的達賴喇嘛也都是練習這系列心瑜珈。


   
從小生長在佛教文化的環境,透過瑜珈的練習與格西的詮釋,許多理所當然的概念也更更真實地和生活貼近,所以每天習練瑜珈不只保健身體,也意外地為我的生活帶來一股穩定的力量。


在我每天不間斷地練習西藏心瑜珈八個月之後,心中升起一股強烈的渴望,我希望 能有 老師帶領我更深入。感謝公司支持下,今年初,我來到美國亞利桑納州格西所創辦的鑽石山大學,參與完整的冬季課程。值得一得也備感驕傲的是,我與結伴同行的明儀,可算是最先完成完整學期課程的台灣人。
                                                                                                                   文/Kosha


2008-2-18 16:37:19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ls的有空去杀人。
2008-2-18 16:50:53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法国当代思想大师,法兰西院士让-朗索瓦·勒维尔与他皈依佛教的儿子马蒂厄·里卡尔,尼泊尔俯临加德满都的山上的一个僻静处,开了一场佛教与西方思想的对话。

  和尚说:佛教提出了一种精神科学,它讨论的是幸福与痛苦的最基本的机能。从早到晚,在我们生命的每个时刻,都在与我们的精神打交通,这个精神的最微小的改造也会对我们的生存过程和我们对世界的感受产生巨大的影响。
  
       哲学家说:从这些谈话中我吸取了什么教训?它们给我带来什么?它们启发我产生对于作为智慧的佛教的越来越多的钦佩,以及对于作为形而上学的佛教的越来越多的怀疑。它们也使我隐隐约约地看到对这种学说目前在西方具有吸引力的一些解释。这首先是因为佛教在生活艺术和道德的领域里填充了西方哲学的逃脱造成的一个真空。



电子书下载页面
http://www.ebuk.cn/Book_Data/Down_2667.htm




由發問開始--《僧侶與哲學家》讀後感
杰斯

作者:Jean-Francois Revel(父)
   Matthieu Ricard(子)
   (原著為法文)
譯者:賴聲川
出版社:台灣先覺,1999年初版
《僧侶與哲學家》(Le Moine et le philosophe/The Monk
and the Philosopher: A Father and Son Discuss the Meaning
of Life
)是一本對話錄,從書名已大概知道這是一本有關
佛法,哲學和心靈修持的著作。除了主題吸引我之外,另
外最引起我興趣的是兩位對話者的關係:他們是一對父子

父親是一名哲學教授,1924年生,也是法國著名的政治評
論家,曾任法國新聞週刊 L'Express的總編輯,出版過多
本有關政治評論的暢銷著作。
兒子是僧侶,1946年生,在出家之前,當時他才25歲,在
諾貝爾得主Fracois Jacob教授指導下以優異成績考獲分子
生物學博士,同年決定從此放棄科學研究,轉投佛法修行
,然後移居印度,跟隨藏傳佛法老師生活,曾經是康居仁
波切,頂果欽哲仁波切的弟子,並擔任過達賴喇嘛的法文
翻譯,出家至今已超過30年。
兒子當年在父親眼中,前途無可限量,可以在科學研究界
有一番作為,而兒子卻選擇了投身佛法修行,決定離家。
父親固然為他的決定感到驚訝,失望和不安,但是沒有跟
他鬧翻。
因為佛教是兒子所信仰的宗教,而佛教和東方對父親來說
是父親想進一步了解他當年做此決定背後的理由及後果,
他欣然答應出版社的邀請,跟兒子合作出版一本對話錄。

1996
5月,兩人在尼泊爾加德滿都山上,一個叫哈提班的
地方,對坐暢談了10天,一對父子就佛法、哲學、科學、
生命價值觀,心靈進行跨界對談。
兩位都是有份量的知識分子,加上觀點不同,對談起來,
自然免不了出現爭辯,充滿張力的場面,但是也有一致理
解和共鳴的時刻。多數先由父親提出問題,僧侶作答和解
釋,父親然後以理性思維/西方哲學去分析僧侶的答案。
「對話錄是否精彩,當然要看對談的主題,對話者的功力
,和他們之間的默契關係。」
(一位匿名筆者在網上發表的文章中的一句話)
這本厚達454頁的對話錄,主題一共分為19章,第一章是《
從科學研究到心靈探索》,父親問起兒子當年決定離家的
心情和原因,第二章是《宗教或哲學?》父親向兒子提問
究竟佛法是宗教或哲學?……接下去的題目還有《心的科
學》、《改造世界或改變自己》、《個人之上》、《佛教
與西方》、《佛教和心裡分析》、《進步與創新》等等,
最後兒子和父親各自寫一篇反映他們對整個對談過程的感
想和結論。
對我而言,讀這本書相當吃力,有些地方需要重讀幾次才
摸索到他們的意思,因為自己對佛學只是略知一二,也不
熟悉古代西方哲學(例如書中父親經常提起古希臘的斯多
葛派Stoicism),但是同時又很吸引我往下讀,因為向來
看哲學或佛教書籍時,只能從單方面去了解他們的意思,
今次卻可以來個對照,可以看見彼岸的風光,以前只能身
在其中一岸。
讀了他們不同立場的觀點和解釋,我初初以為自己會偏向
僧侶多點,因為最近我開始看多了有關佛教的書籍,僧侶
在向父親解釋的佛道,例如「什麼是自我?」「負面情緒
從那裡生起?如何消融?」等等,這些都曾經在之前讀過
,今次讓我再深一層去了解。
不過,最令我意外的發現是:從哲學家的回應及發問中,
我發覺自己也有共鳴的部份,才發現原來自己不自覺地有
些價值觀是由西方那一套主宰。
去捕捉這個有趣的個人發現,比起單單客觀地評論書中的
內容有意思的多。
父親在對話中提到西方太依賴歷史進步和創新來解決人類
的問題,令人類執迷與追求新奇事物。例如,在任何知識
或藝術範疇裡,最壞的批評就是過時了,別人已經做過了
,又或者抄襲別人的作品,唯有不斷發明,不斷創造,才
是進步的象徵。
這段話讓我想起自己平時看待藝術作品的態度。我也一樣
說過「啊,怎麼又是跟上次差不多,沒有新意。」我有時
也不自覺地以「有沒有創新」來作為其中一個衡量標準,
這個態度亦潛移默化,輾轉延伸到日常生活價值中。
在追究有沒有創新的時候,我似乎沒有認真去檢查過,究
竟什麼是創意?創意的動機是什麼?有什麼意義?
我繼續想起許多問題,是不是一定要創新才表示進步?或
者,是不是我們自己害怕跟社會脫節,如果不能與時並進
,就被認為守舊,食古不化。有時,我也像患了資訊焦慮
症般,為了趕上時代的節奏,而渴望追求更多新奇的知識

環顧現代人的生活,舊產品很快就被新的取代,那種頻密
程度簡直驚人。但是我們都一一全盤接受,還沾沾自喜,
覺得自己很「先進」,但是沒有去反問,究竟我們為何如
此沉迷這些新科技,新概念?
僧侶說迷上新奇和不同事物是因為內在的貧乏,因為在自
己之內找不到快樂,只好極力向外找,在物件中,在經驗
中。
他也提到西方執迷於追求新奇概念,不斷發明新的東西,
另外一個原因是西方過度強調表現「個性」,西方教育亦
強調自我個性的增強。
例如,僧侶把傳統神聖藝術和現代藝術作了個比較。
「現代藝術家的觀念,認為自己的想像了自由奔放,企圖
創造一個幻想式的世界,傳統神聖藝術存在的目的是為了
提供反省的材料,透視現實本性,一般現代藝術目的是要
激起我們的情緒,神聖藝術目的在於使我們平靜情緒,透
過形式和心靈智慧產生相關連結。」
我想起很多不惜一切突出自己,為求自己與眾不同,獲得
他人注意的藝術家。我曾站在那些藝術家的作品前,被他
們出眾的風格深深吸引著,為他們的新奇的表現手法感到
驚嘆,時間久了,就累積一個標準在心裡--認為表現/
表達「自己」就是創造力,就是藝術家。
現在,不禁問自己,究竟甚麼是創造力?甚麼動機驅使一
個人去發揮他的創造力?
如今,書中父親和兒子之間的對談,給了我一個不同空間
去反思這個問題。
父親是哲學家出身,認為從科學研究,去發現新知識,改
善生活條件,解決疾病問題,也是對社會的一大貢獻,因
此對兒子選擇了研究佛法感到大惑不解,並誤會那只是去
研究一些古老的教條。
兒子說,「科學雖然很有趣,研究本身是一種迷人的追尋
,但不足以讓我的生命有意義,從事科學研究,就是在細
節中不停打轉,我再也無法想像我整個生命要獻給這樣的
工作。」
科學研究帶來新的知識,新的知識繼而改善生活條件,人
類得以進步。但是兒子卻感到不滿足,認為科學只能帶來
生活環境的改善,不能解決生命的基礎問題。一個有才華
的人,也可以是不快樂的,一個偉大的科學家,可能是一
個充滿妒忌心的人。
兒子想追究的是生命的本質問題,去發現人的本心。
他說真正的創造力意味著漸漸去除無知和自我中心所造成
的遮蔽,揭開心和現象的本性,這才是「新」的發現。





2008-2-18 17:03:23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都素好书啊,加首页一并更新了  :10600: :10600:
2008-2-18 17:17:52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科学证明心存善念身体好

遇奇
一个乐观的人因为常常使用正向思考的神经系统,所以经常分泌让细胞健康的神经化学物质,因此比较不容易生病;一个悲观而愤世嫉俗的人,他的神经系统不但会让他老是使用负向思考的神经而变得愈来愈悲观,而且在每天愤愤不平的时候,神经细胞又不断地分泌会让细胞凋亡的神经化学物质。所以,当人长期处于悲观而愤怒的状态时,可说是在慢性自杀。

小时候,父母时常提醒我们:「不管做什么事,都要心存善念。因为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等到念研究生时,才发现这个说法是有科学根据的。很幸运的,「心存善念」一直是我为人处世的最高指导原则。

思考与神经化学

在硕士班,曾选修一门神经化学的课程。当时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在科学上已经发现,人在正向、积极的思考与负向、消极思考时所使用的神经系统居然是相反的,而且是互相拮抗的。也就是说,当一个人的思考是乐观、祥和、感激、快乐…时,人脑中的正向思考的神经系统会产生作用,而另一套负向思考的神经系统则不但不会产生作用,还被抑制住。相反的,当一个人心中充满了仇恨、悲伤、沮丧、恐惧、妒嫉……时,负向思考的神经系统会被激发而产生作用,但是在此同时,正向思考的神经系统却被完全抑制住了。

而且在科学上,早已发现神经系统还有一个很特别的特征:神经细胞在活动时是利用电传导,并且喜欢走快捷方式,所以被活化次数多的神经细胞会比活化次数少的更容易被激活。说白了,就是「愈用愈发达,不用则退化」的现象。

所以,一个愈乐观的人,因为看待周遭的事情总是以正面的态度;时常心存感激,对于不公或不平的事件,也都不放在心上或是认为上天会帮助……等等。可想而知,他正向思考的神经系统被活化的机率就比较高,而负面思考的神经系统却会因为不常使用而退化了。相反地,如果一个人都只看事情坏的一面,对待事物都是以挑剔、批判的态度面对,或是经常对环境感到怀疑、恐惧,那么,他的负向思考的神经系统就会变得很发达。同时,时间久了之后,要想激活他的正向思考的神经系统就相对的变得比较困难了。

神经传导物质与健康

另外,科学家们也都发现了,神经在传导讯息时,神经细胞与神经细胞之间的讯息传递,是利用神经传导物质。这些神经传导物质,除了可以活化下一个神经细胞外,还会透过血液循环系统,影响着全身的细胞。然而,正向思考与负向思考的神经系统,除了神经细胞本身就有差异之外,连它们所分泌的神经传导物质都是不一样的。

值得令人注意的是,正向思考的神经系统所分泌的神经传导物质经过实验证明,具有刺激细胞生长发育的功能,因此,一个乐观的人,因为常常使用正向思考的神经系统,所以经常分泌让细胞健康的神经化学物质。也难怪科学研究会发现,乐观的人比较不容易生病。

提到这儿,您是否很好奇?想必也推论得出来,负向思考的神经系统所分泌的神经化学物质,对身体内的细胞会有伤害作用。

最近的医学及科学上还发现到,神经系统与免疫系统是相关联的。甚至有科学家在电子显微镜下看到了神经细胞与免疫球细胞相接触的现象。所以,不难想象,当正向思考的神经系统分泌出能让细胞生长健康的神经化学物质时,人体的免疫系统中的免疫细胞也会变得比较活跃,能再分化出更多健康的免疫细胞,对于外来的细菌或病毒当然也就比较有抵抗力,人也就比较不容易生病。甚至我们时常听到的,一个癌症病人如果比较乐观,通常癌症都比较容易痊愈。

但是,一个悲观的人就很难有这么好的运气,因为他的身体中的免疫系统被负向思考的神经系统影响下,很多免疫细胞早已死亡而不再具有保护作用了。

激活正向思考的神经

当然,一个普通的人,并不见得总是可以百分之百乐观或总是百分之百悲观。不过,如果能够在愈多的时刻保持乐观、祥和、喜悦、感恩的心情,避免愤恨、不满、妒嫉、不安、怀疑的情绪,那么,这个人的正向思考的神经就会时常被激活,然后久而久之,身体就愈来愈健康,免疫系统愈来愈强健,当然也就愈来愈不容易生病。而且正向思考的神经系统,也会愈来愈发达,想法就愈来愈乐观积极,形成了一个良性的循环。

最近几年来,产生许多怪病,甚至有很多好几年前就已经灭除的感染性疾病,都又再度发现。很可能就是因为现在的人心,早就不再像以往那么真诚而善良了,所以,很多的疾病都因为自身的细胞不健康,而变得难以医治。

编者语:曾看到过这样朴素的话语:「好人好自己,坏人坏自己」。世上没有损人利己的事情,损害别人就是损害自己。人要想真正健康幸福,要用爱、感恩和祥和的心代替所有怨恨、不满和愤怒的病态心理。  

[ 本帖最后由 832515 于 2008-2-18 18:31 编辑 ]
2008-2-18 18:28:40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总是呼吁大家不要迷信
却总是觉得没为大家做什么
对于佛教徒来讲
弄清佛教的教义真的太重要了
这是区别于迷信的根源~

佛教的教义

佛教的经典,实在太多,多得使你无法以业余的时间来读完它。我们中国的法师,希望读过全部的佛经,最常用的方式是把自己和社会的世俗环境隔离,关在寺院中的一间房内, 经过数年的阅读和体验,才能对佛经的全体,有若干程度的了解。像我本人,就是经过六年 这种生活的人。

  至于一般的人,譬如目前有好多在大学里专门研究佛教经典,并且向学生教 授佛经的学者,他们很少能把全部的佛经作总体的研究,同时由于他们缺少修行的实际经验,故也无从确切地了解佛经,充其量,他们是从文字的表面上得到一些印象而已。但是佛教的教义,从原则上说,并不如一般人所想像的那样困难。它的根本思想,仅仅四个项目: 苦、空、无常、无我。  
  
  (一)苦
  
  一个人,如果没有苦难的感受,便不容易对自己作警惕,更不容易对他人给予同情。所以在美国有一所学校,在训练学生道德生活的课程中,使每一个学生均有一周的时间,来体验生理机能有残障时的痛苦。也就是分别地将学生们,或者蒙上眼睛,或者绑起腿子,或者捆住双手。结果,这些学生的同情心特别高,彼此间的互助精神也特别显著。当然,在人类的思想之中,也有不承认佛教所说的苦是真理的,我们无意要说服任何人,佛教只希望把佛所见到的真理,告诉愿意知道佛教的根本教义是什么的人们。在佛经里面,对于苦的观念的说明,有几种不同的分类,今天我想介绍的是五分类,即是:
  
  (1)苦苦——包括四个型态的苦的现象,那是人人都知道的:生、老、病、死。以现在人的知识判断,婴儿初生之时,尚无知觉意识的作用,应该是不知道苦或不苦的,所以这个生字,是指出生这个事实而言,由于生而为人,便因他有了身体而注定了必将会病、会老、 会死的前程。有的人未老即死,或者终其身不知病为何物,但他不能不死。所谓「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原因即在对于死亡所感到的一种无可奈何的痛苦所 致。年轻的人,体魄特别强壮的人,比较不容易接受宗教信仰,原因即在于他们对于苦的感受不太强烈。  
  
  (2)坏苦——有人反对佛教主张的「人生在世,有受皆苦」的说法,他们认为,人生虽有痛苦的遭遇,但也同样有欢乐的场合,譬如「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提名时」,乃是人生的赏心乐事。对于这一点,佛教并未忽略,佛教却想进一步地为你指出:天下没有不谢的花朵,人间亦无不散的筵席。若从世间相的生起、完成、变异而复归于 消失的这个事实来考察,虽有偶然的美景良辰,它的结局则终归于消失。所以有些人在没有成功之前,吃尽千辛万苦,到达成功之际,又会患得患失,尚未引退之前,便已忧虑到,退休之后的下一步应该如何走法的问题。总之,世相是经常变迁的,不可能让你抓住一样使你觉得绝对可靠的东西。
  
  (3)求不得苦——我们常常听到人们,在受到挫折之时,会以「天下不如意事,常十之八九」这句话来宽慰他们自己。生在世间,不可能一无所求,最基本的,是求食物、求衣著、求异性。其次若有余力,则求名望、求财富、求权势。一个人的能力越大,他的欲望也越高。有些人不为他们自己求任何东西,却又不能不为他人的利益而求。事实上,有求必应的,在世间上是不多的,当在你求得之先,必已付出了相等的代价。
  
  (4)怨憎会苦——在人世间,往往是好景不常,而又冤家路窄的事很多,你所喜欢的事物,很难保全不变,你所厌恶的事物,又偏偏常常在你的生活中出现。  
  
  (5)爱别离苦——不论是父母骨肉、夫妻眷属、亲密的朋友,生离和死别,乃是最能使人断肠的苦事。有的人,你爱得他好苦,他却并不爱你;有的人虽然相爱,却有不得不分离的情况发生;有的人虽然终身相守,却不能避免死亡的有先有后。 以上五种苦相,即是我们的人间相,因为我们的身心,是过去世的行为留下来的结果,佛教称之为苦因与苦果。如不及时中止,因果的循环,便无了期。中止苦因的方法,便是修行,此到下一次再讲。
  
  (二)空
  
  佛教被称为空门,故在香港,有些赌钱的人,就怕早上在街头遇到尼姑,他们迷信,空门中的光头,会使他们输得既空又光。其实,佛教的空,根本不是那个意思。如果不懂佛教所讲「因缘」二字的道理,你就无法懂得佛教所讲的「空」是什么意思。所谓「因缘」,是指世间事物的形成和毁灭,均有它的因素,佛教称这种因素为「因」,又将这种因素与因素之间所发生的关系,称为「缘」。正由于一切的事物和现象,无一不是集合了许多的因素而完成的,如把各种因素分解开来,任何一种特定事物和现象,均不可能存在。佛教,要人去除烦恼的方法,首先使你明白世间的事物,无一不是暂时由各种不同的因素集合而成的幻象,这些幻象,使你幻觉它们的存在,其实,除了因素,并没有事物,因素在变,事物也在不断变化。如果明白了这个道理,你就不致于对称心的事 物起贪心,对不满的事物起怨恨了。可见,佛教所讲的「空」字,并不是一切都没有的意思,而是要你在努力促成其事之后,不要把它摆在心里,那是去除烦恼的最好方法。因此, 由「空」的意义的说明,也必须了解,它会告诉我们如下的两种意义:  
  
  (1)无常——一切事物的现象,既都是暂时的各种因素的聚和散的活动,只要因素的位置和形状有变动,事物的聚和散的活动,也就跟著变动,佛教把这种聚散活动的相状,分为 「生、住、异、灭」的四种形态。这四种形态,从来不停留,所以是无常而不永恒的。
  
  (2)无我——人类的烦恼,多过于其他的动物,只因为人类的自我观念,比其他的动物更强烈。自我的观念,带来自私的行为,凡是遇到和这自私的行为相抵触的事物,便会引起烦恼。构成自我观念的基本因素,便是我们的肉体,再渐渐地向外扩张,有了我的财产、我的家属、我的名誉、我的事业,我的权势、我的思想等等。人们为了维护这些「我」及「我的」观念,努力奋斗,也为了这个我而招致烦恼。从「因果」的观点上说,佛教是鼓励我们积极向上的;从「因缘」的观点上说,佛教是主张放弃我见的。世间一切事物,包括每一个人的身心在内,无一不是由因缘促成的幻象,根本找不到「我」的观念可在何处生根。所以是「无我」。但是,此处仅从理论上,分析给你听,使你明白,你的「自我」并不可靠,也不实在,当你有任何痛苦而无法立即解决的时候,不妨试著想想,至少可以使你减少一些因痛苦而引起的怨恨和忧郁。至于亲自来体验「无我」的身心境界和宇宙境界,那是要在开悟之后。要想开悟,必须亲自修行。

2008-2-19 11:07:22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大宝积经 节选

http://www.fosss.org/other/rutai.htm

看看两千五百多年前的智慧,佛陀是如何解说人的整个胚胎受孕过程的.佛教经典浩瀚如百科全书,仅引一例让大家知道佛学是如何做实践研究的,正如一直强调的,佛教不是宗教,佛学不是哲学,佛法是可以证得的实践科学.
(内有部分医学图片可能引起不适,希望能做实验观想,正视之)

复次阿难。如是之身处在母胎凡经三十八七日已。方乃出生
第一七日处母胎时名歌罗逻身相初现犹如生酪。七日之中内热煎煮四大渐成
第二七日处母胎时。所感业风名为遍满。其风微细吹母左胁及以右胁。令歌罗逻身相渐现。状如稠酪。或似凝酥。内热煎煮便即转为安浮陀身。如是四大渐渐成就
第三七日处母胎时。复感业风名为藏口。由此风力令渐凝结。其安浮陀转为闭手。状如药杵而复短小。于其胎中内热煎煮。如是四大渐渐增长
第四七日处母胎时。复感业风名为摄取。由此风力能令闭手转为伽那。状如温石。内热煎煮四大渐增

........



释迦牟尼佛
释迦牟尼(原名乔达摩·悉达多,释迦族人),是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为尊称,意为释迦族的圣人。又被称为佛陀(觉者)、世尊等。其生卒年代,北传佛教根据汉译《善见律毗婆娑》中“出律记”推断为公元前565-486年,南传佛教则作公元前624-544年或公元前623-543年。大陆佛教多以公元前544年为佛历元年。
佛陀时代,人类没有显微镜。佛经中佛陀所说的“户虫”、“太末虫”等,就是后来人类发明显微镜以后观察到的细菌等微生物。佛眼观察一滴水中有八万四千虫,佛陀的许多阿罗汉弟子们也能够观察到水中的微生物。可对比原载网页上关于显微镜的历史资料



生命传奇
以下图文摘自新浪网 部分图片有链接到左侧经文 瑞典摄影家奥纳特·尼尔森和美国摄影家亚历山大·特西亚拉斯拍摄
 

 
大约有3亿精子可能会进入母体。
只有一个精子可能穿过重重障碍,使卵子受精,最终制造出一个胚胎。 
卵子经过大约15厘米长的、狭窄的输卵管向子宫游动,它周围的营养细胞像一串串美丽的光环围绕着它。很快,它将与精子相遇并开始受精的过程。 
一个精子试图进入卵子的
(部分转载自  生死书网站 http://www.fosss.org)


[ 本帖最后由 野城 于 2008-2-20 00:55 编辑 ]
2008-2-20 00:33:47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业力与轮回之轮回的证据

⑴再生转世的记载:有些人能记得他的过去世,今生是从哪里转世而来,被人家报导出来;中国有这样的事,印度以前就有了,现在的西方也有这样的报导。

  有一个人,他出生后还记得前生的父母亲、儿子;是某个地方的人;住怎样的房子等等。有些科学家,或好奇者带他去寻找,结果找到了。他的前世的子已经变成老公公,他说出那个人名字,小时候所发生的事情,结果证实他前世的儿子,那些科学家以及好奇者都相信他。

  十多年前《海峡时报》曾经记载了一个女孩,她自称前世是埃及一个法老王的婢女,法老王死后,他是其中的一个陪葬者,她被关在金字塔里,不能出来,就死在里面。由于它记得法老王埋葬的金字塔的入口处,并且知道怎样开了,她带专家去试验,结果发现真的是如此。这就是再生转世的真实记载,这就证明了我们有前生。


  ⑵通灵的现象:既是灵媒,这些人能与死人通消息,这种现象证明人死后并不是什么都没有了。这些灵媒的神识可以离开身体,让死者上他的身讲话,这声音就是死者的声音,这证明人死后并不是一了百了,还是在活动中。

  ⑶天才儿童:他们生下来不必学习就有特别的能力。最近报道一个六岁的女童,他的父亲发现她有特别的能力,他放下电脑的工作,专心教导她,结果十二岁的她考上了大学,十六岁要考取博士学位,她的愿望是要当一名大学教授。一些天才音乐家,如莫扎特、萧邦等,有些小小年纪就会拉提琴,有些会作 曲,他们的天份是前世的业带来的,是不需要学习就会的。

  
⑷催眠术:现在的催眠术很厉害,有一些人通过催眠后,可以讲出前生的一些事迹。一些心理学家对这些事情半信半疑,但经过研究,调查后发现真有此事,这说明每个人都有能力记忆起前世,因为他们在清醒时被现前的境界所转,所以没有办法回忆。


  ⑸宿命通与天眼通:一些有高深禅定工夫的修行人,可以用宿命通,知道自己或他人的过去世,或是以天眼通知道自己或他人的未来世。在印度的喜马拉雅山附近,有许多修禅定者能入很深的禅定,他们有宿命通,知道过去世与未来世,有些修禅者甚至能观察到八万劫以前的事情,他们相信有轮回,所以印度是世界上第一个相信有轮回的国家。
2008-2-21 13:09:29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元宵节快乐哦~
供养诸位
500部佛教基本著作原文下载
http://www.bskk.cn/viewthread.php?tid=48421
其中包括
阿弥陀佛和他的极乐世界(CHM)【陈义孝 著】(强烈推荐)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记【圣一老法师述】
地藏经【实叉难陀译】
地藏菩萨本迹录【李圆净编集】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记》 【圣一法师讲】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记》【净空法师讲】
佛说阿弥陀经讲记【净空法师讲】
佛光祈愿文【星云大师著】
佛陀的一生(chm版)【星云大师著】
佛陀的足迹
《佛陀传》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讲义【江味农居士著】
了凡四训(18K)【袁了凡著】
了凡四训(chm版)
《了凡四训语解精编》 (34K)
。。。。。。。
更多精彩
有待你的发现
2008-2-21 13:59:29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原帖由 832515 于 2008-2-21 13:59 发表
元宵节快乐哦~
供养诸位
500部佛教基本著作原文下载
http://www.bskk.cn/viewthread.php?tid=48421
其中包括
阿弥陀佛和他的极乐世界(CHM)【陈义孝 著】(强烈推荐)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记【圣一老法师述】
地藏经【实叉 ...




都素chm版的啊,我喜欢:10600:
2008-2-23 00:56:12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强烈推荐一部电影 《into the wild》荒野生存
改编自一部真实传记《阿拉斯加之死》讲述一个美国大学毕业生背弃文明社会,放弃一切孤身走进蛮荒的阿拉斯加,过着原始的生活,最后死在那里的真实故事,比任何小说或者故事都要真实,让人震撼,让人反思,让人觉醒。








从13号到21号,看了5遍多的片子,是的,一周的时间几乎都在看这个片子,这部惊心动魄但异常真实的片子,就算再高明的作家或者编剧大师,都编不出这样一个完美的故事,因为它真实,真实地让人害怕。我被这个故事彻底震撼了,虽然有人说原著比电影要好,我没有看过原著,但通过电影这个媒介,我可及主人公感受的那些真实,这一周,恍如隔世,我沉浸在这个故事里,不,真相里,它比我曾经受触动的很多话语都要震撼,因为它真实。我愿意用这一周的时间去祭奠它,祭奠那个主人公克里斯多夫。我愿意与他一起分享他的感悟和觉醒,我愿意和这部《阿拉斯加之死》的传记作者一起分享这种共鸣,我更愿意用这篇6000多字的文与所有看过电影或书的朋友一起分享这种快乐,这近乎疯狂的快乐,是的,正如克里斯多夫死前写下的那句:“真正的幸福在分享之中”。。。




我写的影片介绍在下面这个贴里,感兴趣的可以看下

<荒野生存> -----------------一周看了5遍所感




:10200: :10200: :10200:
2008-2-23 01:23:28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新浪微博登陆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