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设立“沙磁文化日”
多位名人之后呼吁保护抗战文物
刊发时间:2008-03-31 07:34:28 光明日报 [字体:大 中 小]
本报重庆3月30日电(通讯员杨怡 记者张国圣)今天在重庆出席首个“沙磁文化日”的多位名人之后共同呼吁,加大保护抗战文物的力度,更好地纪念和传承重庆的抗战文化。
抗日战争时期,作为大后方的重庆迎接了来自全国的众多文艺界知名人士,其中包括郭沫若、茅盾、夏衍、老舍、吴组缃、巴金等许多爱国艺术家。
老舍先生在重庆一共生活了七年半,先后在四个地方居住和工作过。“老舍先生在重庆居住最久的北碚蔡锷路45号现在是纪念馆,其他地方好些都被拆了,比如他住过的张家花园,现在只留了一堵墙,很遗憾。”老舍之子舒乙说,“这些遗址都是我们现在的财富。”
抗战时期,国立上海医学院曾迁往重庆办学。中国工程院院士程天民,几年前曾陪同当时随校来渝教书的老教授寻找学校旧址,可惜已经踪迹全无。程天民院士非常遗憾地说:“传承抗战文化,要保护好这些遗址,做好修缮工作,文物也要做好标记,便于寻找。”
“在重庆的活动是我父亲一生的重要历史阶段。”郭沫若之女、北京郭沫若纪念馆馆长郭平英说。郭沫若在重庆期间曾先后居住在渝中区天官府和沙坪坝区赖家桥。郭平英曾于2005年来郭沫若在重庆的故居参观,她感觉到重庆这几年加大了对抗战文物保护和修复的力度,而且效果明显。
在1938年2月成立的重庆沙磁文化区中,文艺界人士与教育家、科学家一起,传承文化和知识,宣传抗战。当时在文化区内集中了18所高等学府和全国八分之一的大学生,还有众多的文化学术科研机构,呈现出一片校舍林立、名师荟萃、书声朗朗的教育繁荣景象。
[ 本帖最后由 ppzzssff 于 2008-3-31 15:59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