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帖由 你莫寒 于 2007-10-18 13:06 发表 
我也来随便说说
郑晓在《今言》有过两段记载
明朝初期,(个人认为可能是由于朱元璋性格奇特)加给朝臣的谥号有好有坏。
洪武二十二年,朱元璋给儿子鲁王的谥号是“荒”。
永乐六年,伊王的谥号是“厉”。
洪熙元年,朱高炽 ...
前两个是给宗室的谥号,本来还想细写,现在就大体一说吧
古代给宗室谥号一般不像给朝臣一样管的那么严。历朝历代中,以汉和明两朝给的最多,而且从汉至明,都是美恶兼有的,不独独是朱元璋一人,汉朝的时候,就曾经给过不少宗室,“荒”和“厉”。
明英宗“土木堡之变”后,重回大位后,不仅废除弟弟明景帝的帝位,而且在明景帝死后,谥号为“戾”,并拆毁其寿陵,以亲王礼葬,当时引起很大的争议,连他儿子都看不过去,一直到明宪宗的时候,才给了他帝号。而谥号问题,和建文一样,要到清朝的时候才给改了。
从汉至唐,宗室的谥号多以单字为谥,而宋朝的时候是复字,明朝的时候,亲王一个字,郡王两个字,清朝的时候,亲王,郡王都是一个字,贝勒以下的为两个字,当然也有例外,这只是一般的规定,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电视上常常出现的雍正的铁杆,老十三。
历代宗室中,美谥用的最多的是忠恭安纯贤等几个字,但是纵观整个历史,恶谥的比例远远超过美谥。汉武帝6个儿子,有3个都是恶谥。另外在某些字表面虽然是美谥,但是实际中带有贬意的意思,比如说“文”和“荣”字,用在朝官是美意,但是用在王室当中,就有贬意的意思 |
2007-10-18 13:00: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