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京保卫战至少11名将军以身殉国
1937年12月4日,南京保卫战外围阻击战首先在江宁、汤山、栖霞、牛首山一带打响。12月10日,外围阵地尽失的孤城南京,三面被围,唯一后路长江也遭日本海军威胁。面对虎视眈眈的强敌,中国守军毅然拒绝日军劝降。自此,以城墙腹廓为主战场,以紫金山、雨花台等要点为支撑的南京保卫战,进入最激烈、最艰难的时刻。
大战紫金山,激战光华门,血战雨花台,坚守赛虹桥……一寸河山一寸血,每寸土地都经过反复争夺,短兵肉搏随处随时发生。中国守军的师长、旅长都率敢死队与敌拼刺刀,日军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惨重代价。
省社科院历史研究所所长王卫星研究员搜集了许多日军战报和日记,“敌人不得不承认,在紫金山、光华门、雨花台、赛虹桥等处,遭到中国军队英勇抵抗,战斗极为惨烈,不时有官佐丧命,第16师团师团长中岛今朝吾中将都被中国军队击伤。”
可以想象,明显处于劣势的中国将士付出了更为惨重的代价。据南京大屠杀史研究会考证确认,南京保卫战,除了数万官兵舍身成仁,至少有11名将军殉国:萧山令、朱赤、高致嵩、易安华、刘国用、罗策群、姚中英、司徒非、李兰池、谢承瑞、程智……他们都是三四十岁,正值大好年华,甘愿把生命献给这座城市和这个民族。
战前,中国将士想必已经知道,这是一场把自己置于死地、而且明知会败的战斗,仍然以命相搏,因为这一战无关成败,关乎的是一支军队,更是一个民族的尊严和气节。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南京大屠杀史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朱成山研究员说,中国军队誓死不屈,虽败犹荣,虽然已过去了74年,但至今想来仍荡气回肠,这种精神照耀着一个伟大民族奋勇前行。
亦如省社科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孙宅巍所言,南京保卫战中,中国军队以弱战强,悲壮惨烈,可歌可泣。虽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勇于抗争,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是全民族的财富。
要特别说明的是,南京保卫战中牺牲的中国将士,无论将军抑或普通官兵,都是民族英雄,军阶的高低毫不影响我们对他们的敬意。
|
2011-12-13 00:23: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