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快捷登录

新浪微博登陆

搜索
CDD 法语助手

江苏 南京人在法国第4版 10月10日更新

2232
回复
187661
查看
  [ 复制链接 ]
头像被屏蔽

新浪微博达人勋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屏蔽
2007-10-10 10:38:19

新浪微博达人勋

柒爷 发表于 2007-10-10 11:39
十朝都会”、“虎踞龙盘”
南京是中国长江下游的中心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江苏省省会。南京是中国四大古都 ...

我是在lyon的南京人啊 能加微信嘛?微信号是chao122600


发自新欧洲iOS版

2014-9-20 23:20:30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柒爷 发表于 2014-4-30 22:12
现在建了个南京人微信群,欲加入者请短信微信号

柒爷,我也是南京的,来法六年半,在南部工作,@Antibes/Nice
把我也加入微信群吧,微信号:ye_lu_nanjing
y.lu.nanjing@gmail.com
2016-12-11 22:10:53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我也是南京人哦, 来法国8年了,在巴黎,已经工作
想找个闺蜜聊天逛街
加我邮箱吧  ping58@hotmail.com
2014-1-27 12:02:11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十朝都会”、“虎踞龙盘”
南京是中国长江下游的中心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江苏省省会。南京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被称为“六朝古都”或“十朝都会”;同时有“教育之都、科技之都、文化之都、 艺术之都、旅游之都”五都之称。古称“金陵”,誉为“帝王之州”、“佳丽之地”;号“天京”,意为“天国京城”、“天堂之都”。
  南京自古为江南地区的文化和政治中心,也是扬子江流域的商业经济中心,吴韵汉风沟通南北。东依宁镇山脉,地势险固,风景秀丽。诸葛亮曾对南京一带的山川形势评价说:“钟阜龙蟠,石城虎踞”。南京是历经苍桑的十代都会。三国鼎立,她目睹群雄角逐争战;六代兴替,她阅尽王朝的曲终幕落;明初,她以举世无双的巍巍城垣显示了泱泱大国之风;晚清,她为近代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被冠上自己的名字而蒙受辱;太平天国,历史在这里风雷激荡;辛亥革命,潮流在这里奔突迂回;抗日战争,日军在这里留下人类历史上最野蛮、最血腥的一页。
  今天,当你漫步于石头城下、秦淮河边、明故宫里、天王府中、中山陵旁、雨花台前,面对斑斑史迹,自会思绪万千,恍若进入了遥远的历史海洋。弯弯秦淮河、繁华的夫子庙、巍巍的中山陵,自然开朗的南京城仍是一派十代都会尊严深厚的历史文化气象。
  南京是山水城林浑然一体的旅游城市,融中华皇家气韵与江南水乡风光于一体,拥有丰富多样的旅游景点和传统遗产。南京带给人的美感是一种历史和现实,浮华和厚重,传统和前卫,追思和畅想相结合而产生的美感,这些矛盾的元素,在南京这个城市,居然可以交织的那样光怪陆离而又自然而然。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而这座建都在钟山余脉的城市也似乎因为山的存在,而具有了更仁厚的胸怀,以及更丰富的视觉层次。
  南京的旅游景点和南京的历史一样,似乎是永远游览不完的。明孝陵、中山陵、总统府、雨花台,这个城市似乎颇得时间的厚爱,历史上每一个或英武或激情或沉重或屈辱的时刻,都为这个城市留下了动人的痕迹———一部城市的历史几乎就是整个中华民族的文明史。
  帝王之宅———钟山风景区
  南京的东郊是著名的“钟山风景区”,当年诸葛亮曾惊赞“钟山龙蟠,石城虎踞,真帝王之宅也!”如今它也是南京人的宝藏。这里的景点大致分为了两个部分:明孝陵及其护陵系列、中山陵及其护陵系列。明孝陵是明太祖朱元璋的陵墓,属皇家陵墓区,当年曾为禁地,今衰壁残楼,气氛神秘而凝重;中山陵埋葬着“天下为公”的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陵园肃穆、庄严而幽雅怡人。论年代,孝陵在中山陵之前,论地势,孝陵在其之下,论对今人的影响,中山陵更是不可替代。明孝陵自南向是典型的前神道、后灵寝、封土为坟的传统帝陵规制,后来北京的明十三陵、清帝陵皆以此为蓝本。
  明孝陵的神道却有特别之处:绕梅花山而成“S”形。这梅花山并不高,是东吴孙权之陵墓,朱元璋因景仰其人,遂令神道依山势回转,形成今天的“S”。路两旁枫树高大,翠色掩映。传说九月枫红如火,胜景尤为可观!继续北行经大红门进入享殿,即是重修的孝陵殿。几经毁损之后,今天的享殿已经堕为了卖旅游品的商店,只能从三层石造须弥座和56个巨大的石柱础想见当年的雄壮……按照台基的面积和柱础的位置,推想当年的享殿,面阔九间,进深五间,规模与北京的长陵享殿相近。
  中山陵前临平川,后依青山,呈警钟型。陵墓建筑全部覆盖蓝色琉璃瓦,牌坊、陵门、碑亭、祭堂和墓室建筑在一条中轴线上,以宽阔的花岗石台阶连接,紧凑完整,蔚为壮观。祭堂内刻有孙中山手书的《建国大纲》,正中是孙中山坐姿雕像,墓室里陈放着孙中山卧式雕像。它结合山峦地势,突出天然屏障,以大片绿阴、宽阔石阶把孤立的小建筑联成整体,苍松翠柏,漫山碧绿,既有时代气息,又蕴民族风格,是我国近代大型群体建筑的杰作。
  沿中山陵石阶而上的时候,人会自然地产生肃朗而景慕的感觉,仿佛感受到“三民主义”朴素而大气的气氛,自然地投入到对中山先生、对民国创举的怀想中去……环绕中山陵,也有很多民国时期仁人志士的陵墓,有名的有廖仲恺、何香凝墓、谭延闿墓、邓演达墓等。中山陵音乐台位于中山陵正南,也可以说躺在中山陵脚下。它的整体形状是一个半圆,中心位置是表演台及一座弧形照壁,照壁是聚集声浪用的,以现代混凝土仿古希腊石建筑的效果,顶部饰以中国传统的龙头和云纹,底部为宫殿式的须弥座;照壁后面高过照壁的高大水杉林也是特意栽种的,宛然天然青屏一嶂;照壁前有一半月形水池,施以音乐喷泉;以照壁为中心撒向四周、缓缓起坡的不再是古希腊式的石阶,而是四瓣大片的草坪,淳朴自然,独具大方典雅的自然美;圆周上是江南曲廊及满架青藤;整个建筑几乎可以说是中西艺术的完美结合,兼之坐落在群山翠谷之中,真是怡人。
  风景里的历史
  如果要继续追寻南京这座城市的历史,那么雨花台和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纪念馆让人的感受立刻就换了一个维度。这个纪念馆是中国首屈一指的建筑设计大师齐康的作品,一进入园区还是立刻被“设计”在这里营造的气氛所震撼:没有茂盛的苍松翠柏,也没有任何高耸着的石碑,甚至没有大段解说性的语句,灰白色的大理石以及低矮的、半地下式的、毫无张扬味道的展馆,都使这一处纪念馆与传统意义上的纪念建筑韵味迥异。设计师用平实而又结实的手法,重新诠释了“纪念”的含义:纪念可以不仅仅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大声赞美,也可以不仅仅是义正词严,枯燥无味的板脸说教,甚至可以不仅仅作为证明或诅咒历史的工具———纪念可以更加贴近人性,贴近心灵。就像这里的断壁,弹孔,就像这里哭墙、枯树,就像这里象征白骨的鹅卵石、象征生命的草坪,以及由幸存者的脚印拼成的小路,都带来发自肺腑的疼痛,贴近人性和心灵的疼痛。最深切的情绪绝不是大声哭泣,而是泣不成声!历史就渗透在每一处生活里,浸透在血液里,真实而可以触摸。
  南京就是这样一个拥有沉重历史的城市,同时它也是一个安然享受生活的城市。一个城市的街道,是它最平常的面貌和形态,南京的城市街道就很有特色。市政府前的北京路两旁是两排高高的水杉,一般的街道上,或为法国梧桐,或为榆树,这里的云杉搭成的林阴大道,几乎处处“暑天行人不张盖,漫天自有翠屠苏”。另外,街道的名称有些也仍留有可以追寻的遗迹,如“乌衣巷口夕阳斜”的乌衣巷;如马府街(就是郑和的府邸附近的街道。郑和本姓“马”,“郑”为御赐的姓;郑和下西洋,也正是从南京附近的长江口出发的);如“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的长干里;……整座“石头城”掩映在绿树茂林之间,幽雅古朴,静秀如一座大公园。
  另外,中山门、月牙湖附近,根本不设围障,可谓天然公园。至于草坪,更是随处可见、可随意坐卧的。可以说,南京是一座既有疏野之趣又富文化底蕴的城市,自古有无数的文人志士选择它作为终老之地,似乎这里有品不尽的情趣。
  要想真实体验到当地人的生活,夫子庙和秦淮河是必到之处。夫子庙位于中华门内的秦淮河北岸,始建于北宋景祐元年公元1634年,初为供奉和祭祀孔子之用,南宋初年不幸毁于战火,绍兴年间重建,为建康府学,同时建科举考场江南贡院,为全国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科举考场。后来在历史的长河里又数历劫难,日渐破落。
  现在,夫子庙一带为前往南京的旅客必游之地,小商品很多,游人如织,特别是在夜晚,荡舟秦淮河,欣赏夫子庙的繁华璀璨,不失为一大乐事。朱自清的《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描写秦淮河的美在于“蔷薇色的柔波”,在于“酽酽的脂香”。除了描景功夫出神入化之外,作者更融入了那个时代文人的心态,秦淮河在桨声灯影里愈加柔媚。游秦淮河夫子庙一带,以入夜为佳,白天易生烦杂之感,其水色又不能让人气爽神清。然而夜间的灯火菲色,波光涟涟,尽现繁华场之本色,有种“乱花间欲迷人眼”的感觉。繁华落尽处,立于桥头,晚风吹来,脂香不复,但观画舫、沿岸灯火、灯红酒绿,如人造云霞,乃欣欣然。身处熙熙攘攘之中,幽思漫步与兴起入市可以并重,亦有理有趣。
  有一种说法说:天下“帮忙”的人都去了北京,“帮闲”的人都来了南京。南京城的公交车都是无人售票的,仅司机一人,然井然有序;在南京问路,人人遥指细述,态度殷诚,可见心态平和。确实,生活在这样的城市里,怎不叫人脚步悠然、心情怡然,怀有一种仿佛自然“培育”的、雍容而超然的态度呢?
参与人数 1声望 +10 战斗币 +50 收起 理由
素食恐龙 + 10 + 50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总评分 : 声望 +10 战斗币 +50

2007-10-10 10:39:30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十朝都城的变迁


  南京历史悠久,东郊汤山发现的猿人头骨化石,证明30万年前就有古人类生活于此。5─6千年前出现大批原始村落。南京以北阴阳营聚落为代表的大批古文化遗址属于这一发展阶段。南京地区在夏商二代,未见有城邑的记载。春秋时期南京地处“吴头楚尾”,作为军事前沿,吴、越、楚三国先后建有城邑。最早有记载的城邑是周景王四年(公元前541年)吴在今高淳县固城镇境内设濑渚邑。周元王四年(公元前472年)范蠡筑越城于古长干里(今中华门外雨花路西),此为南京城区筑城之始,楚灭越,在今清凉山一带(当时长江岸边)建金陵邑,以上城邑均为军事城堡性质,当时手工业作坊、商市及居民都在城堡之外。至今南京建城历史已达2470余年。南京建都史自东吴定都建业开始。其后,东晋、南朝(宋、齐、梁、陈)、南唐、明、太平天国和中华民国,前后十代定都南京共450年。东吴、东晋及南朝的宋齐梁陈,史称六朝时期,都城规划是以“君”为本。都城形制受《周礼》影响,并融合山丘环抱,河湖萦绕散布的自然地形,表现出礼制规划与因地筑城的巧妙结合。
   
  五代十国时期的南唐在江宁府建都,突破了六朝建康以“君”为本的单一功能。都城南移,跨淮立城,包含了秦淮河两岸经济富庶的居民区、商市区,建造坚固宏伟的都城,体现了“造廓以守民”的规划思想。

    明朝于洪武十一年(1378年)正式奠都南京,称京师。明南京城为四重环套配置形制。庞大的都城,充分体现了大一统王朝的气势。京城与外郭城垣形态,顺应山峦湖泊、水系等地形限制与旧城制约,是深受管子“城郭不必中规矩”务实思想的体现。宫城部分严格按礼制体系,布局规整,轴线对称。宫城轴线与旧城轴线同时并存,各有分工。
   
  公元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南京,改称天京。此时期城市建设主要有两大内容:一是出于军事需要,改造加固明代城垣,加筑城外营垒。另一是建设天朝宫殿及众多的大小王府,天朝宫殿、各王府及明代建造的七彩琉璃大报恩寺塔均毁于天京陷落前后。
   
  进入近代,1858年《天津条约》南京开埠,加速了南京近代化进程。1917年,孙中山发表《建国方略》,认为南京“位置乃在一美善之地区,其地有高山,有深水,有平原,此三种天工,钟毓一处,在世界之大都市诚难觅此佳境也”,“南京将来之发达,未可限量也”。从1919─1949年的30年间,共进行了大小深浅不同的城市总体规划7次。为1919年的《南京新建设计划》、1920年的《南京北城区发展计划》、1926年的《南京市政计划》、1928年10月的《首都大计划》、1929年12月的《首都计划》、1930─1937年的《首都计划的调整计划》和1947年的《南京市都市计划大纲》。建国后,从1950─2000年共进行了深浅不同的总体规划7次,为1954年《城市分区计划初步规划草案》、1957年的《南京城市初步规划草图(初稿)》、1960年的《南京地区区域规划》、1975年的《南京城市轮廓规划》、1980年的《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1981─2000年)》、1992年的《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1991─2010年)》、1998年的《南京城市近期建设规划(1999─2001年)》。其中最有影响的当推1929年编制的《首都计划》和1980年、1992年编制的经国务院批准的总体规划。
    
  1927年,国民政府设立“国都设计技术专员办事处”。1929年编制完成的《首都计划》,是南京城市规划史上第一部正规的设计文件。按照该规划进行的道路建设,构成了今天南京城市的基本框架。
    
参与人数 1声望 +10 战斗币 +50 收起 理由
素食恐龙 + 10 + 50 精品文章

查看全部评分总评分 : 声望 +10 战斗币 +50

2007-10-10 10:40:46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插队一个
2007-10-10 10:41:13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龙蟠虎踞山川形胜
在中国的著名古都中,南京的“山川形胜”可谓独一无二。整个南京是低山岗地、河谷平原、滨湖平原及沿江河地等地形单元构成的地貌综合体,为宁、镇、扬山地的一部分,地貌上形成宁镇山脉两端的三个分支:北支沿长江南岸向西延续,海拔130~286米;中支至南京城墙山脉延伸入市区,海拔32~486米;南支绕城东南部,海拔95~382米。长江南京段长度约95公里,江心有八卦洲等10多个大小江心洲,江北有滁河,江南有秦淮河,为境内两条主要的长江支流。整个古城位于长江下游的秦淮河河口地区,周围群山对古城起着屏障和军事防守的作用,呈现山环水抱的态势。三国诸葛亮曾将南京的地理形势描述为“钟阜龙蟠,石头虎踞”。
    与此同时,南京古城经历时性变迁,其城市形态亦变得十分复杂。东吴自武昌(今湖北省鄂州市)还都置业,南京首次作为封建王朝的首都,并为南京奠定了一座全国性城市的雏形。西晋灭吴,建业都城并未遭到破坏,仅改建业县为建邺县,至西晋末,又改建邺县为建康县。东晋王朝,再次以建康为首都,都城的范围与东吴时相同,只是在布局上依照魏晋洛阳城的规制略有变动。之后,相继建都于建康的南朝宋、齐、梁、陈四代,仍沿用东晋的都城、宫殿、外围城堡和各种制度和设施。东晋时仅宫城(台城)用砖砌筑,南齐时用砖加固了都城的城门。到梁武帝时,建康都城的范围发展到东西南北各40里,人口28万户,成为当时全国的第一大城。隋唐时期是南京城市发展史上的低潮时期,隋灭陈时,平毁了建康都城和宫殿,废丹阳郡和陈代设置的建兴郡。唐代前、中期更将金陵降为一般县治,称江宁县或上元县,唐后期才恢复为州治。五代十国时期,金陵逐渐恢复元气,成为杨吴国的重镇和西都,杨吴末期还兴筑了金陵城。其后的南唐更以金陵为首都,改称江宁府。杨吴和南唐修筑的金陵城将秦淮河的河口地带包入城内。南唐金陵城之后为宋元时期所沿用,也是明南京城东南部分的基础。
    作为现今南京老城基础的明南京城,基于当时的现状条件,依据《管子》倡导的因地制宜的规划思想,从环境与实用角度出发,顺应自然在城中保留了较多的水面和山丘,并将南唐金陵和六朝建康及东府城尽包在内,形成颇有特点的都城形态。根据有关资料,当时朱元璋在选择宫城位置时,避开了整个旧城,在其东侧富贵山以南的一片空旷地建造新宫,并把旧城西北广大地区围入城内,供军队建营驻扎之用。主要原因是,一方面出于皇朝经济实力及民心向背考虑,不需倾注全力拆迁整个旧城,大大节约了建设成本,又避免了对悠悠两千年秦淮文化的破坏;另一方面选择东侧为宫也避开了六朝宫城旧区,因朱元璋对定都应天曾有“六朝国祚不永”的忌讳。这样就形成了南京城内三大区域的明确功能划分:城东是皇城区,城南是居民和商业区,城西北是军事区。整个古城的外廓沿着这三大区的用地,并按照山丘、湖泊、河流等地理形势,东北靠近钟山西南麓,北面紧靠玄武湖,把鸡笼山、覆舟山包入城中,西北角直伸到长江边的狮子山,东南包括秦淮河,于是古城平面自然成为西北角伸出且南部突出的不规则形状。这一屈曲多变、颇不规整的形态和格局一直延续至今。
2007-10-10 10:42:21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风雨沧桑十朝都会

      


追溯金陵的历史,有人说:早在春秋时期,楚武王(公元前740年)就选中了这一片冈陵地带,建筑了一个城市,取名叫——秣陵。公元前333年,楚威王熊商灭越之后,在南京建立了“金陵邑”,而且命人在今天的下关狮子山北面埋金封陵,以镇压所谓的“王气”。
也有人说:南京应该从战国时期一代霸主越王勾践在这里建筑越城算起。
还有的记载是: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东巡会稽,途经南京,改其名为秣陵,听望气的人说,江东有天子之气,于是为断南京的“龙脉”,苦心开凿运河,掘淮水以淹之,这就有了后来的秦淮河。
据《太平御览》卷170引《金陵图》:“昔楚怀王见此有王气,因埋金以镇之,故曰金陵。秦并天下,望气者言江东有太子气,凿地断连冈,因改金陵为秣陵。”
诸葛亮当年为了联吴抗曹,曾劝说孙权定都南京:“钟山龙蟠,石头虎踞,真乃帝王之宅也。”公元229年东吴大帝孙权将国都从武昌迁到南京,称之为建业,表示要建功立业的意思。
由此开始,南京上空,360年间王气充盈,历东吴、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六朝而不衰。直到公元589年,隋灭陈,隋文帝把建康宫室统统平毁。
又经过了大约350年,在五代十国的分裂时期,金陵王气错落在一个吟花弄月的诗人身上,这个人就是南唐后主李煜。“做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郭麐《南唐杂咏》)国亡身殒的命运不可避免地落在了他的头上。
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建立大明王朝,称南京为应天府,表示自己在此是上应天命的。没有多久,“谋王篡位”后的明成祖朱棣丢下他父辈白手起家建筑的基业,不顾一切的离开了南京,北上定都北京,营造他煌煌赫赫的紫禁城之梦。
以后洪秀全的太平天国也定都南京,并改名为天京。依旧短命。
也许是金陵自古就蕴含着一股帝王的霸气,所以它屡被选中作为帝国的都城。而这“王气”又似乎有气无力,中华大地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南京总是被凭吊,“一片降旗千古泪,前人留与后人哀。”(汪元量《石头城》)“三百年间同晓梦,钟山何处有龙蟠?”(李商隐《咏史》)
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北移,南京失去了帝都的繁华。
    1927年,蒋介石国民党政府在南京建都,政治风云变幻,都在其中。几十年的光景,没有昔日的王气与繁华,有的是铁蹄的践踏,留在史册上无法抹去的屈辱的烙印。1938年,日寇攻陷南京,30万同胞的鲜血至今在我们的心里流淌。
1949年,“钟山风雨起苍黄”(毛泽东《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金陵王气黯然收”(刘禹锡《西塞山怀古》),彻底结束了其作为都城的历史。
   今天,南京城或许弥漫着另一种繁华。到处是宽阔的街道,插云的高楼,十里秦淮喧攘如昔。秦淮河依旧美丽,河中依然有画舫灯船,河对岸的明九龙壁流光溢彩,栩栩如生。两岸上,媚香楼,得月台,晚晴楼的招牌是那么风韵诱人。夫子庙前也依旧是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2007-10-10 10:43:51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山水城林名胜荟萃
南京的山。南京自古以来就以山雄水阔产名于世。自三国时期诸葛亮一顺“钟山龙盘,石头虎踞,此乃帝王之宅也”之后,悠悠千载,桑田沧海,南京的山魅力不减当年。时至今日,它与水、城、林相伴相生,相辉相映,共同构成了南京这座十朝都会的独特历史文化符号。以钟山为首的紫金光辉映照着南京这一历史文化名城,名城南京的历史文化与都市风貌又尽染紫金诸山。以钟山、老山为代表的茫茫林海,是南京的绿肺,为南京营造了优美舒适的生态环境。山,是南京这座山水城林浑然一体的特大城市的坚实骨架;山,是南京这幅天人和谐、古今相融、丰姿绰约、巧夺天工的天然画卷中的绝佳之笔;山,是南京发展旅游业、创建最佳旅游城市的半壁江山。
  南京的水。南京的水可分为江水、河水、湖水、山泉、井水、水库和园林中的人工池水等。在南京景物(从明朝的金陵8景到40景,乾隆南巡后增为48景)以水成景的有“赤石片矶”“永济江流”等13景,占总数的27%。南京地处江南“鱼米之乡”,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人文内涵。
  南京的城。南京是一座具有50万年的人类活动史、6000年的文明史、2470年的建城史、1700余年建都史的著名古都和历史文化名城。曾经有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南唐、明、太平天国、中华民国十代建都于此,号称“十代故都”。即使在非建都时期,仍然是我国的东南重镇。历史为南京赋予了八百多处文化遗迹。随着近年来政府对南京的环境整治,南京的山水城林彰显,千年古城重新散发出迷人的魅力,百姓的居住环境大为改善。显山露水、城林辉映,老城环境整治让古城的特色凸显,人居环境得到提升。
  南京的林。在南京,居山、傍水、依城的是那莽莽之林。“城中千顷绿,城外千山色”。郁郁葱葱的林,装点着这座雄秀兼备的江南历史文化名城。南京的林为植物要素,山、水为地形要素,城是人工要素,四者相融相合,形成了南京独具特色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南京的林,凝聚着历史、科学和艺术的结晶,是城市不可再生、难能可贵的财富,现已经跃升为城市风貌的核心标志之一。
2007-10-10 10:44:57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我 爱 南 京
叶 皓
  “谁不说咱家乡好”。南京,这个屹立在长江之畔、历经风雨的沧桑古城。这个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故乡,究竟有哪些瑰丽夺人的风物、哪些余音绕梁的辞章、哪些卓尔不凡的气质以及哪些波澜壮阔的成就,让我们爱它爱得如此深沉。
  家乡南京,背倚钟山,怀抱大江,十朝都会,人杰地灵。它是一方山水城林,兼备山川形胜之妙;它是一座历史名城,萦绕着沧桑兴衰之感;它是一方文化重镇,无处不流淌着古今文人墨客的遐想情思;它还是一座文明之城,哺育了世世代代淳朴、博爱、智慧的南京人民。
  爱南京,是因为这里的山川河流。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是一道风景。它地控长江,扼守京沪大动脉,素有“东南门户,南北咽喉”之称。城东钟山龙蟠,城西石城虎踞。秦淮河、金川河蜿蜒城中,玄武湖、莫愁湖静若处子。这些风光名胜,经过历代文人索隐穷幽,至乾隆以降,共得金陵四十八景。最为脍炙人口的,莫过于春游“牛首烟岚”,夏赏“钟阜晴云”,秋登“栖霞胜境”,冬观“石城霁雪”。其间既有高山大河的雄浑大气,又兼江南水乡的烟雨迷情;既有故宫城垣的残墙旧础,又有禅林道场的暮鼓晨钟。中国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也忍不住赞叹:南京“其位置乃在一美善之地区,其地有高山,有深水,有平原,此三种天工,钟毓一处,在世界中之大都市诚难觅如此佳境也”。1912年,中山先生与胡汉民等人在紫金山打猎,看到这里山势雄伟,松柏青翠,遂笑对左右说:“待他日辞世后,愿向国民乞一土,以安置躯壳尔。”中山先生逝世后,后人依其遗愿于钟山南麓建立了巍峨壮丽的中山陵,更为南京的山川增添了一份浩然之气。
  爱南京,是因为这里的悠远历史。这里的一砖一瓦都记录了一段帝王之都的沧桑往事。汤山的猿人化石把南京的史前痕迹前溯了50万年。从公元前472年越王勾践命范蠡筑城算起,南京至今已有2500年建城史。诸葛亮第一次到南京,便惊呼:“钟山龙盘,石头虎踞,此乃帝王之宅也。”以后便有东吴、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南唐、明、太平天国以及国民党政府建都于此,故称“十朝都会”。正因为此,南京直接见证了中国近现代荣辱兴衰的历史。明清两代,中国国力已臻鼎盛,郑和下西洋的庞大船队便是从龙江起锚,扬帆远航。明朝迁都北京后,南京作为全国经济文化中心的地位岿然不动,江南贡院、江宁织造府遗迹至今可辨。及至民国鼎革,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一举推翻漫长的封建帝制。半个世纪不到,总统府上升起的红旗则宣告了新**的到来。然而,同样也是在南京,静海寺见证了《南京条约》刻骨铭心的耻辱。1937年则掀开了南京历史上最黑暗的一页,30万无辜同胞惨死于日寇屠刀之下。可以说,没有哪一座城市,能够像南京这样把中华民族历史的骄傲和忧伤如此纠缠在一起:它既是诸多王朝的龙兴之地,也是更多帝王仓皇辞庙之所;它既在特立独行的魏晋风度和柔靡温婉的六朝烟水中浸淫已久,却又培育出气势磅礴的大明文化;它既经历了中华民族最为鼎盛的黄金时代,却也曾蒙上了华夏历史上最为惨痛的羞辱,承受了最为撕心裂肺的疼痛。那些散布在城中的遗迹风物,处处留下了这种矛盾、复杂的印记。秦淮河相传是秦始皇为破金陵王气而开凿的一道符咒,又是湮没在六朝金粉中的温柔之乡;钟山既长眠着帝王将相的青云伟业,也留下过众多儒释道的世外传说;王导、谢安的世家豪宅,曾与烟花柳巷比邻而居;雨花台上不再有梁朝的法师讲经,一千多年后它成为中国军队阻击日寇的战场,更见证了共产党人为理想慷慨就义的血色黄昏。南京,处处萦绕着纷繁复杂的历史情结,让人剪不断,理还乱。
  爱南京,是因为这里的文采风流。这里的一颦一笑、一诗一赋就是妙手偶得的千古文章。晋元帝南渡之后,中原衣冠士族纷纷南迁。魏晋风度,以南京为代表的江左风流独占一半。《吴都赋》中的词藻铺陈,极言城垣壮丽,市井繁华;《世说新语》中的典故逸闻,让人对襟怀洒脱的江左名士追慕不已。“东山再起”、“新亭对泣”、“闻鸡起舞”等成语,也都肇始南京。“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则是南朝诗人谢?I的精炼概括。南唐二主更为后人留下了柔肠百转的婉约词章。唐宋以降,歌咏南京的诗文更是层出不穷,其中当然不乏李白、杜甫、苏轼、辛弃疾这样的大家名作。中国文学史上的巅峰之作《红楼梦》,诸多情节、人物、景观、习俗、语言,其生活原型都在南京。秦淮河畔的夫子庙,始建于宋景元年,几经兴废。紧邻其东侧的江南贡院,则是历代乡试的考场,至清光绪间已拥有号舍两万余间,规模为全国之冠。无数江南士子从这里走出家乡,成就一番治国平天下的事业。而此间才子佳人的恩怨传奇,歌哭笑骂,更为十里秦淮增添了几许浪漫的色彩。实际上南京已经不只是一个文化中心,而早已成为一种地域文化符号,凝聚了或怀乡、或思古、或激昂、或浩叹的情感,成为历代文人骚客抒情感怀最重要的载体和描写最集中的题材。南京的气质既是伤感的,也是豪迈的;既是婉约的,也是雄浑的。正是这种气质,使得作为文化符号的南京,顺理成章地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意象,代表了古往今来人们对世代兴替、人世沧桑的感慨,以及对自然风物、壮丽山河的讴歌和对自由、豁达、情感的追求与向往。南京的文化,还是传统和现代的统一。名列世界文化遗产的明孝陵,得以精心保护的石头城、南朝石刻、南唐二陵和明城墙,隐于闹市并修缮一新的金陵刻经处、甘熙故居,重见天日的南京云锦,朝天宫里的南京历史文化陈列,都是文化薪火相传的见证。今天的南京,拥有高校48所,科研院所和研发机构近600家,报社、电台、电视台37家互联网用户近百万,依旧是屹立东南的文化重镇和学术高地。
  爱南京,是因为这里淳朴、文明、博爱和智慧的人民。南京地处南北交汇之所,是历来的通衢重镇,也因此,南京以博大的胸怀时时处处接纳来自五湖四的人群和文化。南京是“水文化”与“山文化”的复合体,是“北文化”和“南文化”的汇合点。南京人质朴但不愚昧,文雅但不虚伪;南京人包容而不排外,博爱而不矫情;南京人聪明而不显摆,性灵而不失坚韧。随手拈来南京的名人高士,不是一代宗师巨擘,便有一颗伟大的心灵。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画圣顾恺之,南朝科学巨匠祖冲之,唐朝书法家颜真卿、七绝圣手王昌龄,清代《红楼梦》作者曹雪芹、才子袁枚、爱国思想家魏源,以及近现代陶行知、徐悲鸿、傅抱石、刘海粟、林散之、胡小石等,灿若群星,不胜枚举。当代南京,更是培育和汇聚了太多的杰出人才。在宁中科院院士有43人,工程院院士有28人,大学在校生43万,名列全国前茅,而每万人中大学生比例为全国之冠。更为重要的是,南京人还有当代的杰出代表。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城市,涌现出了周光裕、李元龙这样一批平民英雄。开明开放、诚朴诚信、博爱博雅、创业创新,是南京人民建设和谐社会一份得天独厚的精神财富。
  爱南京,是因为这里日新月异的面貌。这里无处不洋溢着创业、创新、创优的精神。南京长江大桥,一个再熟悉不过的名字,一个让亿万中国人自豪的标志性建筑,如今已经有了二桥、三桥两个兄弟。沪宁高速、宁杭高速、宁连高速、绕城公路、地铁一号线,和它们共同构架起南京的交通大动脉。曾几何时,6层高的福昌饭店在南京就已经鹤立鸡群,即使在20世纪80年代,37层的金陵饭店也已独领风骚。而现在的南京,高楼耸立摩天,商铺鳞次栉比,霓虹流光溢彩,花木扶疏争艳。新街口,享誉中华的第一商圈;湖南路,响当当的全国文明街;1912街区,民国建筑和都市夜生活的完美结合。曾几何时,秦淮河水污秽不堪,行人掩鼻,如今泛舟水上,清风徐来,沿途可以饱览金陵风光。曾几何时,阅江楼只是一个六百年有记无楼的纸上空谈,而今它巍然矗立于下关江边的狮子山顶,见证着真正的盛世江山。曾几何时,河西地区只是低洼荒芜的河漫滩,而今奥体中心、河西新城从这里拔地而起,装点着新南京的壮丽画卷。今天,南京的城市综合竞争力在全国名列第九,人均GDP突破5000美元,经济增长速度连续十年保持在13%以上,公共绿地面积比20世纪90年代初增长了两倍多,道路长度增长了四倍多。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南京推进“两个率先”和建设“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特色区域的步伐正在快马加鞭。一个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南京,正以全新的历史文化名城和现代化都市有机交融的形象走出中国、走向世界!
  爱家乡,有很多理由。但是爱家乡其实又不需要理由。因为家乡是生我养我的热土。爱国,首先是爱家乡。热爱家乡,才能建设家乡。有时候是“距离产生美”,有时候是“围城效应”,使得我们容易对身边美好的事物置若罔闻,对自己家乡的魅力视而不见。我们每一个南京人,生活在这个绿色之都、文化之都、博爱之都、滨江之都,理所当然要热爱这座城市,宣传这座城市,建设这座城市。这是我们每一个南京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 本帖最后由 秦淮 于 2007-11-25 00:37 编辑 ]
2007-10-10 10:45:34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哥哥的大沙发是妹妹我的!!!!!!:10900:
2007-10-10 14:41:05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通知
近日温度疯狂下降,
请同志们做好防御工作,有老公的抱老公 ,有老婆的抱老婆,
暂时没有的请抱暖水瓶,实在没有暖水瓶的,请抱煤气罐(注意要点燃)。

请勿乱抱鸡鸭等动物,以防禽流感。

该南飞的南飞,该换毛的换毛,实在不行的就冬眠。


第一庄御寒办宣
2007-10-10 14:41:14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这个。。。
2007-10-10 20:27:04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没有人?

那哥哥的大彩电也是我的了!:10600:
2007-10-10 21:19:40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大轿车我也占着先。。:10300:
2007-10-10 21:20:26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哥哥带的好吃的我也不客气了。。
2007-10-10 21:22:33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再占个好楼层以后可以增值!:11100:
2007-10-10 21:23:2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新浪微博登陆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