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天,对千年佛都南京来说,是一个不同寻常的日子。举世瞩目的金陵大报恩寺遗址出土的七宝鎏金阿育王塔,于下午3点28分迎请出函,用“精彩绝伦、富丽堂皇、美不胜收”,都无法形容她的壮观。从塔身雕刻的文字记载看正好与之前出土的石碑文字相呼应。专家表示,这是50年来在中国发现的最大一尊地宫佛塔,南京无疑将成为世界佛教的焦点。现场专家断定,碑文上记载的圣物,包括“佛顶真骨”在内就在塔身之内。
10:30 请塔王前做最后准备
现场拉起警戒线
朝天宫广场,这里如同往日一样,成群结队的游客们在导游的解说下,欣赏着宏伟的建筑,不少市民在古玩市场前流连忘返,寻找着自己喜爱的宝物。然而,就在几十米处,下午将要发生一件重大的“事件”,那就是在大殿左侧,有一个文物库房,在库房的最神秘的地库里,考古专家正在为下午请出塔王做着最后的准备工作。在库房外的回廊间,一条警戒线,把所有无关人员都隔离在区域外。30多名公安和保安不停地巡视着周围,4辆电视转播车停靠在不大的平台上。来自全国各地的记者进进出出,忙个不停,有的在与单位做着连线,有的在用手机发着报道。
10:55 恭请塔王的法事开始
现场还来了位意大利和尚
一声轻轻的木鱼声敲响,法事仪式正式开始,朝天宫最中间的大殿前平台上,搭建了一个供奉台,背景板上是一幅巨大的将要重建的金陵大报恩寺琉璃塔的效果图,上方写着“恭请金陵大报恩寺阿育王塔出函供奉法会”,11点整,5位来自南京五大寺院的主持来到现场,身后由5位师徒高举着锦缎制作的大伞。在供台左右各站立着20位法师,他们唱诵着佛经,这时候,法事进入高潮,在一位大法师的带领下,向“西方三圣”朝拜。一外国和尚出现在大院里,这位老外他来自意大利罗马,来中国学习佛法已经两年,早就听说过金陵大报恩寺的故事了,他叫灵霞,出家的名字是来南京取的。
14:15 动画演示请塔王方案
铁函已经与8月6日和7日电视直播中看见的不一样,因为铁函外被一个四方体的盒子罩住了,只有从铁函上方才能看到里面的塔顶部分。奇怪的是,之前专家透露的机械手在哪里?怎么看不见了?原来,被铁函上方一面红色的绸布给挡住了,专家说,这就是软兜。科技专家一边指着前期制作的三维动漫画面,一边介绍着将要开始的提升方案。
原来设计的方案中,曾经想过用记忆合金方案和气压柔性管方案,经过在实验室的验证,这些方案也是可行的,但为了最大限度地保护文物安全,最终放弃了这两种方案。周明在三维动画图象上对这两个方案进行了详细解答。
14:30 专家介绍考古进程
塔王刚露塔刹就让人叹为观止
专家介绍说,今年4月,南京市博物馆考古人员在城南中华门外金陵大报恩寺遗址考古中,意外发现了宋代长干寺的地宫,考古专家从地宫里挖出一个巨大的铁函。铁函出土之时,一块刻有“佛顶真骨”“感应舍利十颗”“诸圣舍利”“金棺银椁”和“七宝阿育王塔”等字样的石碑引起了广泛关注。经过考古专家和科技专家3个多月的努力,7月28日凌晨,高1.3米、总重409公斤盛放七宝阿育王塔的巨大铁函,成功取出,在武装警察的护卫下,运往南京市博物馆重要文物库房。8月6日,铁函在万众瞩目的电视直播下被打开了双层铁盖板,铁函中露出了一尊金光闪闪的塔刹,令在场的考古专家大吃一惊:“太壮观了,没想到会有这么大。”有着多年考古经验的专家从没见过,也没有在历史文献上看到过如此巨大的鎏金宝塔。
15:00 机械手缓慢提升塔王
兜底的锦纶带能承受一吨重物
所有记者一起涌上前,想看个究竟,只见摄影师们不停地按动着快门,七宝阿育王塔开始缓慢提升。考古专家介绍说,“为了今天能安全地把宝塔请出来,11月18日,1号机械手就在铁函的缝隙进行了空间探索,把缝隙扩大到了20毫米,为2号机械手下到铁函中操作做好前期铺垫。你们看,现在看到的铁函上部4个角上各有一架复杂的工装机械设备,它是特此为操作机械手而设计的,位于工装设备之间有滑动机械保证机械手能平稳运行。在4只1号机械手与8只2号机械手配合下,铁函内的缝隙再次扩大到了50毫米,1号机械手完成了任务被撤离。8只2号机械手从宝塔四个正侧面继续工作,从四面把宝塔牢牢钩住,慢慢地把宝塔提起几厘米,接着,两条承受重量达1吨的锦纶带从塔底穿过,紧紧地与2号机械手一起将宝塔托起。11月20日上午10点整,一块长方形的大红色绸布从塔底成功穿过,把宝塔全部包裹起来,此时,实际上阿育王塔已经离开铁函的底部。”
“千年怀胎,一朝分娩”,埋于地下达千年的七宝阿育王塔在滑轮机械设备的缓慢提升下,慢慢地一点一点地露出铁函,这个过程非常缓慢。这12只承重机械手都是特别设计的,将宝塔整体提拉出铁函,软织物兜底则是防止塔身和塔刹上的其他文物或部件掉落。前期对铁函和宝塔的测试数据,证明了这尊宝塔的不同凡响之处。铁函高达1300厘米,在铁函中间离底部50厘米处,是塔身的平台,部分平台与铁函挨得最紧密,间隙十分小,而且不均匀,难点就在这里。”周明还透露说,在缝隙中已经出土了31枚水晶和500枚铜钱。宝塔是由三部分组成,用了很多金泡钉将塔刹、塔身与塔座连接起来。
15:25 提升工作暂时停止
三花蕉叶露出真容
考古专家解释说,需要重新调整位置,在这时,三花蕉叶的纹饰露出真容,金光闪闪,令人惊叹。在三花蕉叶的外侧雕刻了佛主释迦牟尼从出生、成佛到涅槃的三个过程。上面是一躺着的卧佛,表现了释迦牟尼诞生的故事“梦象受孕”;中间的纹饰是一个坐佛像,表现佛主的成长;下面是一幅人物故事图,清晰地看见是一头大象和一个人物,大象是六牙象。表现了释迦牟尼从天宫降生于人间时,其母摩耶夫人梦六牙白象来降腹中,遂生下释迦的故事。按照三花蕉叶的结构,内侧有8个面,外侧也有8个面,加在一起是16个面,每个面都雕满了图案。
这时,在4个三花蕉叶的中间,塔刹上的5个缘轮露出铁函,但可惜的是,已经有3个缘轮散落在塔杆上,令人十分痛心。“但也无奈,毕竟是在地下近千年了。”考古专家说。这时候,看见塔身顶面的平台上刻满了文字,似乎是佛教的梵文。在塔身侧面也雕刻了一些汉文。文字和石碑上的文字有相互印证的地方,但不完全一致。有一面文字写着:“将仕郎宋滑州助校王文十六光明王施首变相记”。
15:28 塔王最终请出铁函
塔身上图案文字精美绝伦
七宝阿育王塔全部请出铁函,考古专家把事先准备好的托板放在塔的底部,这个托板为金属构造,上面安置了一层毛毡,防止伤到宝塔。15点35分至15点40分,红色绸缎分别被剪开,让人期待了数月的七宝阿育王塔终于完全露出铁函,一览无余。从细部观察,宝塔身上镶嵌了无数颗宝石,清晰地看见有部分红宝石,遗憾的是有许多宝石已经脱落。
在塔身的中部,4面也同样雕满了纹饰,一面有一只老虎的形象十分清晰,这就是著名的“舍身饲虎”的故事。在雕刻的故事图案上方一个横的长方形的框内,四面分别雕刻了“皇帝万岁、重臣千秋、天下民安、风调雨顺”四句话。
为什么塔身上会雕刻有这四句话?南京博物馆考古部副主任祁海宁介绍说,长干寺在建造过程中得到了北宋皇帝宋真宗的批准,从目前出土的铁函和宝塔之巨,文物之精美看,与宋真宗的大力支持是分不开的。因此,可以说,在塔身上有这样的字样很正常。就在其中一面雕刻图案的两边,出现了一对站立的金凤凰,体积很大,雕刻工艺非常精美。之前在8月6日,也出土了一只金凤凰,象征着太平盛世。
[专家解说] 这个阿育王塔是迄今发现最大的
佛教刚传入的时候是专注于人自身修养的,比如讲清净涅槃、自我解脱,它是专注于个人的;但是传入中国后,特别是经过唐宋的发展,就越来越跟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了。它不仅关注自身还关注我们社会和国家。所以它上面的皇帝万岁、天下民安是关注社会,我觉得它代表了佛教中国化的趋势。”对于请出的宝塔,有什么值得关注的地方。祁海宁认为,这个塔的特点是非常突出的,第一,是目前国内或者可能全世界范围内发现的同等的最大规模的阿育王塔;第二制作极其精美,我们国内近50年来,已经从地宫中出土了多座阿育王塔,有铁的有铜的,最著名是杭州雷峰塔的阿育王塔,是纯银的,和南京这个塔比起来,应该说,制作更精美、雕刻的内容更丰富,这个塔可以说是首屈一指。为什么这个塔叫七宝阿育王塔?祁海宁说,所谓七宝有金、银、琉璃、赤珠及各种各样的宝石还有水晶。在前一段时间的清理过程中从铁函的四壁已经清理出将近100多枚各式各样的散落的珠宝。
“佛顶真骨”等圣物肯定就在塔王里
根据工业内窥镜和X光检测结果显示,举世瞩目的“佛顶真骨”等长干寺地宫中碑文记载的圣物,就供奉在塔身内部。而参与考古的南京博物馆副馆长华国荣和著名学者黄鲁湘等专家认为,可以百分之百地肯定,碑文上记载的圣物,包括“佛顶真骨”在内就在塔身之内。
最后祁海宁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表示,“这是一个伟大的考古发现,南京发现的这个七宝阿育王塔体积之大,为迄今中国地宫考古出土七宝阿育王塔之最,可以称之为‘塔王’。铁函内发现的其他宝物,其种类之多,也堪称中国已有地宫考古之最。加之碑文记载的‘佛顶真骨’等圣物,其文物和宗教价值无可估量。”
根据《法苑珠林》《大唐西域记》等典籍介绍,佛顶真骨是佛祖释迦牟尼的头骨,大致可推测为一块周长35厘米,直径10厘米,颜色黄白有清晰发孔的完整头骨。
[保护修复] 塔王请出后将放入“淋浴房”
阿育王塔请出后,暂时放置哪里?如何保护和修复?祁海宁告诉记者,为了将请出的阿育王塔放置到更安全的地方,他们早已经制作好了一个类似于家庭里的淋浴房,考古专家用特殊的强化有机玻璃做成一个圆形桶状的家,“阿育王塔将临时被搬进这里,我们还特制了一移动滑板,在滑板上还精心制作了一个圆盘,盘上有一个类似于家里微波炉里转动的轮圈。这样便于进行修复工作,需要修复时,将滑板移出,平时,阿育王塔就在新家中休息。我们会相对地保持新家的恒温恒湿环境。”对于下一步会进一步修复工作,祁海宁说,第一步是对宝塔尽快进行清洗,由于千年沉于地下,塔身上堆积了许多尘埃,用科学配方配制的药水进行局部清洗。第二步,是想办法稳固住塔的现状,防止进一步脱落,把已经脱落下来的金属成份进行修复,并且逐步把散落的宝石一个个按照原位进行复位。“我们在前期已经把散落的宝石和脱落的零碎件全部收集起来了,一个不少。当然,这个修复的过程是艰巨而漫长的,难度并不亚于现在的请塔工作。”对于记者提出是否会列出一份修复工作的时间表来,祁海宁表示,考古工作没有时间表,因为不确定因素实在太多。
令人担心的包裹在阿育王塔外的锦缎此次请塔时怎么没有看见?对此疑问,祁海宁说,已经把并不完整的锦缎安全地取出放置在恒温箱中,由于位于宝塔底部的锦缎部分与铁函锈蚀在一起,使得原本完整的锦缎破损,但是大部分还是保存很好,对于这块锦缎的修复也同样是一个重大课题,“相信经过有关部门专家的共同努力,一定能使它恢复到原来的面貌,我们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一切从不损坏文物的角度出发,等今后修复工作完成后,这批文物会在适当时候对公众展出,到时,大家会看到阿育王塔将重现辉煌的面容。”
令考古专家吃惊的是,这个总重50公斤的七宝阿育王塔和在中国发现的其他阿育王塔结构有很大不同,在银鎏金的外表之下,是一层木质框架,或称之为木胎。而用木质容器盛放舍利已有先例,唐代法门寺出土的世上唯一一枚佛指骨舍利的第二重容器就是一只檀香木函。不过,如何保证木质构件不变形、不被腐蚀,是取出宝塔后需要攻克的文物保护难点。 |
2008-11-23 23:43: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