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快捷登录

新浪微博登陆

搜索
CDD 法语助手
楼主: bricebrice83

战法论股 2

721
回复
31330
查看
[ 复制链接 ]

新浪微博达人勋

Post by 乒乓圆
当然. 难道你觉得央行加息是自己的意思?我觉得短时间内,股指会在5000以下调整. 当然社论保证的是大方向.. 局部着眼来看,有些调整的味道...

觉得是针对流动性过剩的
调整是要来得
股票不就是张张跌跌的
2007-8-22 14:40:59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quote=乒乓圆]去看了一下94, 公司题材一般.不过的确从底部再次启动...如果没有意外的话保守应该可以看到 7.00多[/quot
恩,和我看法差不多
我先看到6.5
2007-8-22 14:42:03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Post by bricebrice83
[quote=乒乓圆]去看了一下94, 公司题材一般.不过的确从底部再次启动...如果没有意外的话保守应该可以看到 7.00多[/quot
恩,和我看法差不多
我先看到6.5

那就祝你赚大钱 明天再来看市.去外汇的帖子等回复去了::
2007-8-22 14:44:06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Post by 乒乓圆
[quote=bricebrice83]

那就祝你赚大钱 明天再来看市.去外汇的帖子等回复去了::

谢谢。哈。我现在也炒外汇亚
2007-8-22 14:51:26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我不会炒,要加强学习
2007-8-22 16:00:24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Post by 乒乓圆
我不会炒,要加强学习

我也是才炒亚
2个月
和股票大致相同
所以很容易上手
2007-8-22 16:15:03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据传:基金正在密谋大行动

  据传,从近期A股市场的走势来看,基金一直是股市的引导者,也是坚定的多头。只不过,在前期,由于受到周边市场的波动影响,尤其是工商银行、中国银行等受H股股价在上周一度的急跌因素制约,基金的做多欲望有所压制。但在本周一,由于周边市场的企稳,所以,基金们在上周一直被压抑的做多动力迅速得到释放,基金重仓股的银行股、钢铁股在集合竞价时就被如雨的买盘抬高了3%左右。以至于上证指数在周一开盘的点位就大涨117.26点。

  而基金之所以有如此如鱼得水的感觉,一方面在于基金们手握重金,分析人士推测目前基金们至少还可以轻松调节1400多亿元的资金。而基金又是天然的多头分子,所以,有了可调节的重量级资金之后,就会大举建仓,推动着大盘的大涨。另一方面则是因为经过"5·30"行情以来的赚钱效应“洗脑”,市场参与者均明白只有跟着基金走,才可以获得超额收益率,所以,基金重仓股一旦出现上涨趋势,就会引发如雨的跟风盘,本周一的银行股、券商股、钢铁股、有色金属股等均如此,如此看来,基金重仓股在目前的如鱼得水的走势,不仅仅是基金新增资金的滋润,而且也得益于中小投资者跟风资金的帮衬。
2007-8-22 16:24:01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我一直在想  这些所谓基金要有大动静了  这种消息是哪来的 保准不?
2007-8-22 16:41:28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市场传闻的说
每天市场都流传着各种各样的消息
看消息作盘
是不可取的
2007-8-22 18:17:43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走过路过 不要错过
2007-8-22 21:38:46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两个星期过去了,香港股市在上周五上演了V形惊天大逆转,而A股在全球一路高歌,“一支独秀”,我不禁要问:这段时间,又发生了什么?是谁抄了香港股市的底?又是谁在拼命拉高A股指数?
  
  联想各国央行,目前已向他们的商业银行系统注资高达三千多亿美元,这些钱流到哪里去了?在我的想像之中,应该是基金经理们用于支付客户的赎回要求,那么,这些客户赎回他们的基金之后,是不是就乖乖存到银行了呢?傻瓜才会这么做,他一定是另找投资渠道去了,有些可能是买了美国国债,但不应该是全部。
  
  市场上的钱没有谁烧掉,央行向市场注资的最终结果,只会使前段时间一直泛滥的“流动性”进一步恶化!
  
  回到基金经理那里,他们向央行借贷周转,暂时性地对付过去了赎回危机,可是仍然欠着钱,只不过这回是欠央行的钱,利息还不低,于是又向央行求饶,美联储这次还真领情,把借出去的钱的利息,下调了0.5个百分点,使基金们又多得了一点喘息的机会,可还是没有解决根本问题。
  
  基金已被赎回不少,从央行借了钱要还本要付利息,面临这种情况,如果你是基金经理,你会怎么办?
  
  继续买进类似“次级债”或“公司债”之类的高收益产品?只会加剧客户的赎回行为,打死也不敢了。
  
  买进国债或“优级债”?收益还没有从美联储拆借来的利息高,此路不通啊。
  
  买股票,没看到全世界股市也在下泻吗?
  
  哦,不,还有股市没有泻,中国的股市没有泻!
  
  但是直接投资中国有QFII限额,不得其门而入啊,再看看香港,啊!半天狂跌1200点,等等,中国还出了个“个人可以购汇买香港股票”政策,天助我也,千载难逢啊,此时不抄,更待何时:给老子无限量购入!
  
  (香港媒体还在猜测呢,是港府出手托市还是中国QDII建仓?基金经理们看到这则新闻,笑了。)
  
  再搞点资金到A股去,拉得高高的,保持住A/H股溢价,方便老子继续做多香港!
  
  等到一定时候,老子赚了,够还那该死的美联储“注给我的资金”,我就跟香港说BYEBYE,跟上海说BYEBYE。
  
  嘿嘿,本来以为这次是“山穷水复疑无路”了,没想到“柳暗花明又一村”啊。哈哈哈.......
  
  
  但愿以上故事,只是我个人捕风捉影的臆想,我们的A股还是“建康的”,我们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美梦,仍然还可以继续.......
2007-8-22 22:01:13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对冲基金起源于对冲操作。对冲是一种投资技术,是指同时买卖相关的金融产品来控制风险,锁定收益。在最基本的对冲操作中,基金管理者在购入一种股票后,同时购入同种股票在特定价位和时效的看跌期权。看跌期权的效用在于当股票价位跌破期权限定的价格时,卖方期权的持有者可将手中持有的股票以期权限定的价格卖出,从而使股票跌价的风险得到对冲。

  还有一种对冲操作是,基金管理人首先选定某类行情看涨的行业,买进该行业几只优质股,同时以一定比率卖空该行业中几只劣质股。其用意是,如果该行业与预期表现一样良好,优质股涨幅必超过其他同行业的股票,买入优质股的收益将大于卖空劣质股的损失;如果预期错误,此行业股票不涨反跌,那么较差公司的股票跌幅必大于优质股,则卖空劣质股所获利润必高于买入优质股下跌造成的损失。正因为如此的操作手段,早期的对冲基金可以说是一种基于避险保值的保守投资策略的基金管理形式。

  在金融衍生品市场中利用股指期货作套利的基本上都是所谓的对冲基金。但是,由于对金融衍生品种组合运用的多样化,对冲基金的定义伴随着基金的发展已经混淆了。他们最主要的特点依然保留着私募基金的特征。近十年,对冲基金的操作方法和技巧变化较大,像索罗斯那样的对冲基金现在在国外已经很少了。现在更多的是基金不仅利用股指期货这一个杠杆,而是将很多金融衍生工具组合使用,比如,融资放大,杠杆融资。

  在香港,仅仅使用股指期货工具的对冲基金几乎都是多空股票型对冲基金,他们大都是偏多型的,作空的比例很小。它们专门对股指期货和股票进行密切的联动投资,但是这种联动投资更多是在做对冲来控制风险,很少做套利操作。香港很少有那种纯粹做套利的计量型对冲基金。

  即使是在亚洲市场上,进行股票和期货双边的套利也是不容易做到的。由于亚洲很多市场的规模和流动性差异巨大,市场上的对冲基金更多是股票型基金,利用股指期货进行避险操作。比如他们的股票仓位达到80%,会用20%放在股指期货那里做简单的避险。

  在北美市场上,基金操作品种的跨度很大。美国市场交易品种繁多,而且参与的资金规模宏大,做双边套利的基金也有。规模最大的对冲基金是一种叫做宏观策略的投资品种,在美国市场,它不只是做道琼斯指数期货、纳斯达克指数期货,而是进行全球配置,是按照美国、欧洲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场的相关性建立独特的模型。它在按照这个模型来做的时候也要同时参考当地的宏观数据,比如利率、汇率等。它一般同时操作股指期货、利率期货和汇率期货等不同的品种。它规模庞大,在全球范围利用自己的操作模型来寻找套利机会。长效配置的宏观策略基金和管理期货型对冲基金在世界上都有很大影响力。它可能是美国公司,但是有很多分公司在日本、伦敦、亚洲、欧洲等市场,方便公司在全球市场交易。他们同时在股票、期货、债券市场运作。股指期货仅仅是他们诸多工具中的一个而已,他们的规模比只是本土市场运作的基金规模大得多。
2007-8-23 07:04:24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期货价格、成交量、持仓量是期货交易中反映多空双方资金争夺的重要指标。一般来说,期价涨跌,直接说明多空双方孰强孰弱对比特征;成交量扩增抑或缩减,则显示多空双方争夺趋于激烈抑或缓和;持仓量扩增抑或缩减,则反映多空双方外围增量资金进驻与场内沉淀资金平仓撤离的对比态势。笔者认为,仅联系期价涨跌与成交量增减、期价涨跌与持仓量增减、成交量与持仓量扩增抑或缩减之间的对比关系,尚不能得出判断期价走势强弱的正确结论,而联系期价涨跌与成交量、持仓量增减三者间的对比关系,也需要根据期价趋势形成、持续时间长短、以及期价所处价位区域等各方面因素,才能得出判断期价走势强弱的正确结论。

  一、期价涨跌与成交量增减

  如果期价上涨抑或下跌伴随成交量扩增,一方面说明期价涨跌分别受到多方积极追捧抑或空方积极打压,即期价涨跌走势得到成交量扩增的配合;另一方面也说明期价涨跌能量由于成交量的扩增而逐渐释放,期价涨跌趋势由此而可能缓解甚至结束。因此局部、片面地分析期价涨跌与成交量增减的对比关系,而不关注期价处于趋势的起始抑或结束,则可能会得出截然相反的结论。

  1.期价走势与成交量扩增的对比关系分析

  一般地说,当期价经过持续大幅上涨而达到相对较高价位区域之际,如果期价涨幅逐渐缩小,而成交量显著扩增,则说明多方资金可能逢高减磅,期价顶部即将形成,涨势可能结束;而当期价经过持续大幅下跌达到相对较低价位区域之际,如果期价跌幅逐渐缩小,而成交量显著扩增,则反映空方资金可能逢低减磅,期价底部即将形成,跌势可能结束;当期价持续区域振荡整理并维持横向波动,尤其当期价处于底部抑或顶部区域作较长时期的盘整走势之际,如果期价涨跌幅度突然扩展,而成交量显著扩增,则显示多空双方资金实力对比相对平衡态势被打破,而形成多强空弱抑或空强多弱的对比态势,期价走势可能结束盘整而向上抑或向下突破,分别形成新的一轮涨势抑或跌势,并得到成交量扩增的配合。

  2.期价走势与成交量缩减的对比关系分析

  如果期价上涨抑或下跌伴随成交量缩减,一般地说,期价涨跌走势中未有多方资金大举追捧抑或空方资金大举打压,而形成缩量上涨抑或缩量下跌的价量对比关系,说明市场涨势抑或跌势均较弱;特殊情况下,当期价涨停抑或跌停之际,由于仅有买入而无卖出,抑或仅有卖出而无买入,致使成交量显著缩减,说明市场处于强烈的单边趋势之中,期价涨跌趋势将得以延伸和持续。

  二、期价涨跌与持仓量增减

  如果期价上涨抑或下跌伴随持仓量扩增,一方面说明期价涨跌分别由于多方增量资金扩仓追捧和空方增量资金扩仓拦截所致,尤其当期价涨跌幅度较大、持仓量扩增幅度也较大之际,期价上涨抑或下跌趋势均较强;另一方面也反映期价上涨之际有空方增量资金被动扩仓拦截而未有主动回补,而期价下跌之际则有多方增量资金被动扩仓吸纳而未有主动回吐,尤其当期价涨跌幅度较小、持仓量扩增幅度较大之际,虽然期价短期走势尚不明朗,但依然说明多空双方均投入较多增量资金并展开扩仓争夺,双方分歧加剧,重仓对峙,期价涨跌趋势仍可能反复多变。

  1.期价走势与持仓量扩增的对比关系分析

  一般地说,当期价经过持续大幅上涨而达到相对较高价位区域之际,如果期价涨幅逐渐缩小,而持仓量显著扩增,则说明多方增量资金扩仓追捧逐渐减弱,空方增量资金扩仓拦截不断增强,期价顶部即将形成,涨势可能结束;而当期价经过持续大幅下跌而达到相对较低价位区域之际,如果期价跌幅逐渐缩小,而持仓量显著扩增,则反映空方增量资金扩仓打压逐渐减弱,多方增量资金扩仓吸纳不断增强,期价底部即将形成,跌势可能结束;而当期价持续区域振荡整理并维持横向波动,如果期价涨跌幅度突然扩展,而持仓量显著扩增,则显示多空双方资金实力对比相对平衡态势被打破,而形成多强空弱抑或空强多弱的对比态势,期价走势可能结束盘整而向上抑或向下突破。但由于持仓量扩增,说明双方分歧未得以缓解,而且还渐趋尖锐,因此期价仍可能反复波动。

  2.势价走势与持仓量缩减的对比关系分析

  如果期价上涨抑或下跌伴随持仓量缩减,一般地说,涨势中持仓量缩减说明上涨动力源于空头投机资金主动回补所致,跌势中持仓量缩减则反映下跌动力源于多头投机资金主动回吐所致。但同时上涨趋势由于某种原因多头投机资金适时获利回吐而减弱,下跌趋势也同样由于空头投机资金适时获利回补而减弱。相对而言,上涨抑或下跌趋势能否得以持续须分析多空双方投机资金平仓力度孰强孰弱对比结果。上涨趋势中多头回吐意愿弱于空头回补意愿,则涨势将持续,反之涨势将减弱;下跌趋势中多头回吐意愿强于空头回补意愿,则跌势将持续,反之跌势将减弱。

  三、成交量与持仓量关系

  成交量、持仓量双双扩增,说明多空双方增量资金扩仓争夺较为激烈,市场资金能量不断积聚,期价可能反复波动;成交量扩增而持仓量缩减,反映多空双方均积极平仓撤离资金;双方平仓意愿孰强孰弱对比则对期价走势构成反向作用,即多头主动回吐意愿强于空头回补意愿,则期价易于下跌,而空头回补意愿强于多头回吐意愿,则期价易于上涨,在此背景下,市场积聚的资金能量逐渐释放,期价涨跌趋势可能逐渐减弱。成交量缩减而持仓量扩增,显示多空双方虽然争夺渐趋缓和,但仍扩仓对峙,市场积聚的资金能量缓慢增加,期价仍可能剧烈波动。

  整体而言,分析期价增量上涨与缩量上涨、增量下跌与缩量下跌孰强孰弱的对比关系,分析期价增仓上涨与减仓上涨、增仓下跌与减仓下跌孰强孰弱的对比关系,除关注期价涨跌幅度、成交量、持仓量增减幅度大小外,还应关注期价涨跌趋势是突然形成、刚刚启动,抑或是持续较长时期、积累较大幅度的区别,由此全面分析判断才能得出对市场走势的相对正确的结论。
2007-8-23 07:11:34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近日,国内个人投资者直接投资境外证券解禁。外汇管理局选定天津滨海新区进行试点,允许境内居民以自有外汇或人民币购汇直接投资海外证券市场,初期首选香港。

  投资港股对于内地的投资者来说是一次历史性的机遇。但在这种历史性的机遇面前,投资者一定要有风险意识,不要简单地拿H股的股价来与A股对接,毕竟H股市场与A股市场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市场,其股价的差异是由两个市场不同的特点所决定的。因此,在这种历史性的机遇面前,投资者也要提防2001年B股开放的悲剧重演。

  实际上,目前的H股与2001年开放前的B股确有相似之处。B股市场是2001年2月19日对内地居民开放的,但由于“在2001年6月1日前,只允许使用在2001年2月19日前(含2月19日)已经存入境内商业银行的现汇存款和外币现钞存款”的特殊规定,所以,当时B股市场全面向内地居民开放的时间是2001年6月1日。

  在B股开放前,上证B股指数从2月19日开始到5月31日为止,大涨200%,股指也达到241点。

  但从当年6月1日起,在内地居民正式被允许投资B股的情况下,B股却踏上了暴跌之旅,两个月后,股指暴跌到130点,当时入市的内地居民,损失惨重。

  目前的H股与2001年的B股相类似。一是,H股市场已经经历了长达5年的大牛市,股价早已站在了历史的高位;二是,在国内投资者获准投资港股消息的刺激下,H股又再次掀起炒作的浪潮;三是,国内投资者投资港股最快还需要两周的时间,而非天津滨海新区的居民要投资港股所需要的时间还会更长,不排除H股在这段时间里会被继续拉高。

  因此,谁能保证在国内投资者大量进入香港股市的时候,不会重走B股开放的覆辙呢?不会当然最好,但投资者却不能不对此有所警惕。
2007-8-23 07:13:24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倍特期货的研究员魏宏杰分析指出,投资者要参与股指期货交易,首先要了解究竟什么是股指期货,另外,就是要了解股票投资者做期货容易犯的主要错误。只有对股指期货有了较为系统的认识后,才有望在股指期货中把握住投资机会。

  什么是股指期货

  期货,一般指期货合约,是由期货交易所统一制定的、规定在将来某一特定的时间和地点交割一定数量标的物的标准化合约。

  这个标的物,又叫基础资产,可以是某种商品,如铜或原油;也可以是某种金融资产,如外汇或债券;还可以是某个金融指标。如果期货的标的物为金融指标,这样的期货就称作金融期货。

  而股指期货就是以某种股票指数(如沪深300指数)为基础资产的标准化的期货合约。买卖双方交易的是一定时期后的股票指数价格水平。在合约到期后,股指期货通过现金结算差价的方式来进行交割。

  炒期指的五大败招

  魏宏杰认为,仿真交易客户出现较大亏损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的原因。

  一、不熟悉交易规则,不了解期货交易开仓与平仓的区分

  期货交易中,把资金变成期货合约便是开仓。看涨就是开仓买入,看跌就是开仓卖出,有了期货持仓后,要想兑现了结,就需要平仓。开仓买入后,需要平仓卖出,开仓卖出后,需要平仓买入,才能完成一个完整的交易循环。

  在仿真交易中,相当一批初级客户不了解开平仓的区别,把平仓错误地委托成开仓,结果平仓搞成双向的锁单,或者是止损操作不成功,遭受更大的损失。

  二、满仓操作,不注意资金管理

  股票客户不了解期货的杠杆原理,一开始介入就沿用炒股的习惯满仓操作,不清楚自己剩余的资金能承担多少点位的亏损,而且在发生风险的时候抱有侥幸心理,没有及时平仓,造成强行平仓风险。

  期货交易相当于借钱交易,资金的杠杆效应明显。以10%的保证金水平为例,当客户满仓交易时,一旦价格反向波动10%,则客户资金将全部亏损,这就是保证金交易下的盈亏放大结果。所以证券客户在期指操作中,切忌满仓操作。

  三、捂仓不止损遭强行平仓

  很多股民都有套牢后放着不管,死等解套的心理。在股指期货交易中,一旦做错方向后也采取鸵鸟策略,希望等到价格回到对自己有利的方向上来。但在期货交易方式下,在亏损幅度过大后,客户维持期货合约持仓的资金很快就将不足,这时期货公司将对账户强制平仓以控制风险。经历连续的强平后,客户心态大乱,开仓资金也不足,丧失弥补本金损失的机会。

  四、逆势抢帽子,频繁短线交易

  期货交易是双向交易,相当于两军对垒,由于资金每日结算划转的原因,得胜的一方实力不断壮大,失败的一方实力不断削弱,因此趋势运行的惯性更强,涨势或者跌势一旦形成,价格可以达到令人难以想像的位置,所以逆势抢短线出现损失的概率很大。

  在对股指方向不明了的情况下,逆势抢帽子,频繁短线交易,资金将不断损耗,而一旦碰上突破的极端行情,就更容易遭致毁灭打击。

  五、不了解到期交割换月特点,丧失争取主动的机会

  期货各个合约都有到期交割的时间限制,股指的期货合约持仓时间不超过9个月,随着时间推移,客户也需要不断地将持仓进行移仓换月,把即将到期的合约平仓后换成后面月份的合约,循环交易。

  有些客户不了解期货持仓的限制,以为只要资金够用,就可以一直持有,结果在到期交割时被平仓对冲处理,丧失了提前主动移仓,争取主动的机会。
2007-8-23 07:14:2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新浪微博登陆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