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快捷登录

新浪微博登陆

搜索
CDD 法语助手
楼主: sunshanbaobei

这两天国内朋友圈的帖子全都是关于那个雾霾的视频

87
回复
5755
查看
  [ 复制链接 ]

新浪微博达人勋

大水泡 发表于 2015-3-3 10:24
现在都说她这片子是圣意,也是,以国内那审查制度,不可能不出自高层。但又传有福特基金会参与,费解啊。 ...

Of crouse哒。
2015-3-3 10:39:09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还是俺们斗争经验不丰富。早猜出来点什么,多买些环保类股票多好,能挣个出门玩的油钱了。
2015-3-3 10:44:06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大水泡 发表于 2015-3-3 10:44
还是俺们斗争经验不丰富。早猜出来点什么,多买些环保类股票多好,能挣个出门玩的油钱了。 ...

股票不是咱们玩的起的呀,让你玩你才能玩。哎。
大水泡
2015-3-3 10:57
好吧,投降。接着画我的破房子 
2015-3-3 10:46:53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小to 发表于 2015-3-3 09:31
以冒出“不同”的声音来表明自己的眼界凌驾于其它人之上,其实对任何事任何人并不关心,只是为了显示自己的 ...

你也太激动了吧,汗。。。你对别人并不了解,为何要武断地认为人都是为了“显示与众不同”“其实对任何事任何人并不关心?
不同声音网上到处都是,如果你一直没看到,那我就随便贴一点吧。

现在有三种看法:
1: 柴静以良心之作唤醒民众,促使政府大力治理整顿环境污染问题。
2: 为现任政府不同利益集团争权夺利或者深度体制改革制造舆论
3: 推出国有企业私有化是治理雾霾的解决办法,为美国私企瓜分中国能源铺路。

再转一点网文。

转载一:自己是从事PM2.5研究的,我来说几句柴静的《穹顶之下》!
我在国内和美国都是做大气颗粒物的研究,包括无机有机及其来源。

我在国内的大学10年前就在采集PM2.5的样品。当时国内还只有TSP和PM10的标准。我记得那时北京的PM2.5的数据就是非常高了,一般在100以上,严重时,例如沙尘暴,冬季,那就是几百以上。而当时美国EPA的标准好像是25。其实早在20年前,中国的污染就已经相当严重了。大家还记得咱们小时候在北方冬天,明明是大晴天,却看不见太阳,整个天像罩子一样把城市罩在里面,那就是雾霾。只是那时候,无人去关注这个问题。

我认真看了柴静的穹顶之下,首先,我觉得她还是很敬业的,她的报告也很打动人。但是我发现她里面还是有很多观点结论是有问题的。
1. 她说清晨时污染物浓度最高,原因是他们发现夜晚很多无尾气处理装置的柴油卡车在行驶。这个结论是错的,因为大气中污染物浓度本来就是双峰双谷形式的。污染物浓度最高的时候就是清晨和傍晚,这是由于大气稳定,上热下冷,造成逆温层,不利于大气对流,污染物扩散。

2. 柴静背着的那个采样器,上面采集下来的PM2.5不代表人就吸入了那么多,因为采样器的空气流速和流量不等于人的呼吸频率和吸入量。我觉得柴静这里有点误导,好像人吸入了黑黑的一层PM2.5。

3. 关于这些PM2.5的来源,最主要的就是扬尘,尾气和燃煤,夏季的二次颗粒物。柴静都提到了,她的重点抓住了燃煤和尾气,而对于扬尘只提了几句。那么扬尘是最重要的污染源吗?当然是,而且是占到1/3以上. 扬尘主要来自于城市建设以及没有植被的裸露地面。 中国这十多年,到处大兴土木,把大量的农田,绿地,树林都占下了,盖成了高楼别野。柴静,有没有追问扬尘污染源的责任人?这个责任人是谁,大家都知道!

4. 燃煤,柴静大篇幅地详细讲解。低利润低效率的炼钢厂,冬季采暖用的劣质煤。但是比这两个污染更严重的是电厂,我不知道为什么柴静没去电厂看看?中国的火力发电是中国最主要的电的来源,到处都有。

5. 尾气, 柴静把矛头对准了中石油中石化,进行了深入的探访。为什么不提高油品质量?为何不让环保部门参与制定标准?问题很尖锐,说的也很犀利。她给出的意见是,打破垄断,引入竞争。这些都说的很好,唯一让我觉得有点诡异的是,她给出一张中石油中石化最近的贪腐关系网,她说这是一个腐败高发的系统。
我质疑,在讨论污染时,突然提到腐败,而且仅在提到中石油中石化时?我觉得她的这张图,完全是画蛇添足,授人以柄。

6. 环保局。 这个片子的环保部门的人都是以正义,正面的形式出场,他们说我不敢张开嘴,害怕别人看见我没牙。哇!我估计绝大部分看了此片的人,都对环保部门的人有敬意。但是,我想问问,各地环保局的人士,当年这些污染企业是怎么投产经营的?你们当年,为这些企业写各类环境评估报告,写得不亦乐乎的时候,难道不知道有今天的后果???

柴静的这个报告,尤其是前面对健康危害的数据图片触目惊心。但是我觉得她在探讨解决方案以及责任的时候,有失偏颇。至于她的用意,我不去揣摩。我只说我自己的观点。

除了雾霾,我觉得大家更应该关心水源的污染,这才是对老百姓致命的危害。



转载二:老沈一说 “ 为什么《穹顶之下》没有说服我?

首先要声明,这篇文章并不是来批判《穹顶之下》的。相反,柴静的这部作品,无论从包装的精美,文案叙事的设计,采访对象的深入,还是数据的翔实程度来看,都非常值得喝彩,甚至有可能成为整个中国科学传播史上的经典之作。但是,跳出那些感情叙事的框架之后,我只能说,《穹顶之下》虽然感动了我,却没有说服我。从更理性的角度出发,如果不把雾霾当做“私人恩怨”,而作为一项公共政策来谈论的话,似乎有更多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



雾霾的危害具体有多大?这在科学界其实并没有确切的定论。柴静在片中引用了前卫生部长陈竺的研究,认为每年因空气污染而早死的中国人约有50万(其实陈的原文是35-50万)。但是这只是很粗略的估计,由于缺乏更详细的研究数据,我们很难知道这样的结论可靠度究竟有多少。

在整个科学界,对于PM2.5危害的研究也才刚刚有所进展。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人们其实并没有发现大气细颗粒漂浮物对于肺癌有什么关系,2013年,当钟南山宣称空气污染导致肺癌增加的时候,还遭到了方舟子的批驳。直到2013年底,根据几个最新的调查,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才首次把大气污染物列为一级致癌物。



不过,这些调查大多都是在西方国家做出的,而中国的PM2.5浓度往往是这些国家的几倍甚至十几倍。按照Turner等人的研究,每增加10微克/立方米的PM2.5浓度,会导致肺癌死亡率上升15%-27%,按照这个算法,光是大气污染一项,就能导致中国的肺癌死亡率比欧美高出300%以上。但在实际情况中,中国的肺癌死亡率虽然略高,却远未达到如此夸张的程度。所以这些研究中发现的线性关系,能不能简单地拷贝到中国,还是比较有疑问。



当然,很多人可能要说,知道PM2.5有害不就好了吗?至于它每年究竟导致10万人还是50万人死亡,有多大意义吗?



但这恰恰是在公共决策层面至关重要的一点。如果不把雾霾当做私人恩怨,我们必须知道我们为雾霾付出的具体成本大约是多少。因为社会的决策,它不是讲温馨讲情怀讲故事,任何一个社会选择的背后,往往都是冰冷的经济学核算。很少有东西是无本万利的,任何选择都有得有失,我们要讨论的,是它“值不值得”。



柴静自己曾在博客里写过一篇关于DDT的故事:当年农药DDT被发明出来,用来消灭蚊虫,减少疟疾。但是1962年,蕾切尔·卡逊发表了著名的《寂静的春天》,指出DDT致癌,并污染环境。《寂静的春天》后来几乎成了环保主义者的圣经,并最终导致了DDT的全面停用。



听上去棒极了,但可惜,DDT停用之后,又没有同样有效的药物来对付蚊虫,这使得非洲疟疾的发病率飙升,仅南非的一次疟疾大爆发,就导致了至少10万人的死亡。因为DDT的禁用,到了2000年,世界上至少有3亿疟疾患者,每年导致超过100万人死亡,相当于每天都有“7架坐满儿童的波音747失事”。



为此,科学家们开始呼吁重新使用DDT,南非在2003年采纳建议,并迅速把疟疾死亡人数降到50%以下。后来,连世卫组织都开始号召非洲国家重新使用DDT。



但此时,已经有大约2000多万人死于疟疾之下。后来著名作家迈克尔·克莱顿曾说,《寂静的春天》一书所杀的人,大概比希特勒还多。

在这里,我并不是要对环保党进行什么非议。把柴静自己曾讲过的这个故事拿出来,无非是想说明,当进行一项公共决策时,我们不能仅仅只是诉诸感情。DDT污染环境好不好?当然不好。但是如果污染环境能够拯救2000万条生命呢?我们这里要问的是“值不值”,而不是“好不好”。所以,光是大骂一样东西“很坏”是不够的。我们至少应该追问三个问题:它“具体有多坏?”,“有没有更坏的?”,以及”没有它会不会更坏?”



雾霾问题也是一样。但凡是个正常人的,恐怕没有谁会喜欢雾霾,谁都知道雾霾对健康不好。但只有定量地做出分析,我们才能搞明白,在公共资源投入上,如何分清轻重缓急。比方说,如果要具体地应对空气对人们的健康影响,我会建议更多地关注吸烟问题。从科学角度来说,吸烟对于健康的影响要远比PM2.5来得明确,在所有的肺癌中,大约60-80%是由于吸烟所引起,而室外大气污染恐怕不到10%。实际上,吸烟也是产生PM2.5的过程,一支烟就能产生浓度相当于633微克/立方米的PM2.5。而中国每年因吸烟而致死的人数,在120万以上。



有人说,吸烟是个人的自由选择,不能和空气污染相比。但真的是这样吗?中国有88%的人在家里被动吸烟,60%的人在公共场所被动吸烟,30%的人在工作场所被动吸烟。特别是在不吸烟的妇女当中,因为二手烟而患上肺癌的概率,恐怕还要高于大气污染。中国每年有约10万人死于二手烟,光是这一点,就不比燃煤造成大气污染的危害小多少。

可以说,在今天的中国,当你开始担忧孩子的呼吸时,烟草是远比雾霾更严重,也更紧迫的问题。很多人不知道,中国的PM2.5数值在过去的十年中,其实都是逐渐下降的(之所以最近才闹得凶,只不过大家以前不知道而已),但吸烟人数却正好相反,它还在上升,尤其以青少年和女性为甚。



然而在媒体宣传上,雾霾却远比控烟要更受重视。从2012年开始,雾霾就是媒体最喜爱的话题之一,查查百度指数就知道,它受关注的程度远高于控烟。诚然,烟草也是政府垄断,且利益牵涉极广的行业,在现实中也很难一下子改变,但在媒体关注度上有如此巨大的差别,这不免会产生一些误导作用。这里并不是说不能关注雾霾,只是说当我们把健康问题和雾霾挂钩起来的时候,最好有一些定量的概念,才能更客观地进行相关的讨论。



其次,真正关心公共问题的人应当能够理解,很多事情并不是非白即黑,有百利而无一害。就像DDT的问题上一样,我们要讨论的并不是DDT是否有危害,而应该是DDT带来的好处是否能够抵消,甚至超过它的危害。这就是所谓的tradeoff,或者叫做利害权衡。我们历来的讨论中太缺乏这种精神,一件事情要不就是百分百的伟大光荣正确,要不就是百分百的十恶不赦。我原本期待《穹顶之下》能够更深入、更客观地来比较在雾霾问题上的各种利弊,但是它似乎在这方面并没有做得太多。



在片中,我们反复看到对于环境问题单方面的大幅渲染。柴静把她的女儿关在屋子里,面对着外面灰蒙蒙的天空:这个城市会伤害我吗?答案是:会。但问题是,它更会在其它方面补偿你。就PM2.5的浓度而言,云南是全国环境第二好的地方,而北京则是倒数第二。然而,北京和云南的人均寿命却恰好倒了个个:北京全国第二长寿,平均寿命80.18岁,云南则倒数第二,平均寿命只有69.54。这就是经济发展,医疗资源的增长带来的好处,它远远地抵消了环境带来的危害。



如果我能够选择,我情愿让孩子出生在雾霾蒙蒙的北京,而不是山清水秀的云南。这样,如果运气不是太坏的话,他能陪伴自己的家人多度过十个温馨的年头。



而很显然,大批的人跟我做出了同样的选择。他们顶着雾霾,忍受着高房价,源源不断地从各地向北京涌来,使得北京的总人口在十年内增加了一半。他们是不知道雾霾不好吗?当然知道,只不过他们做出了自己的tradeoff,他们认为相比于其他好处来说,忍受雾霾的代价是“值得付出”的。



我一直希望能看到公众进行比较认真的讨论,即从定量角度来看,雾霾到底值得用多少GDP去“换取”?而不是永远单方面的发泄,要不就不惜一切要发展GDP,要不就不惜一切要环保。在经济学上,没有什么东西是值得“不惜一切”,或者以无穷大的代价去换取的,我们的决策也应当是两种诉求的平衡。有人说,用健康来换取经济的发展,又有什么意义呢?但问题是,不发展经济,这也是要用健康,甚至生命的代价来换的啊。



正如上面说的,经济水平是决定人均寿命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它对于“健康”的影响要远远超出了雾霾的污染值。经济不发达的省份,哪怕再“环保”,你的平均寿命也要比污染大省低。在中国,东部省份平均每个人能比西部多活十几岁。事实上,如果做回归分析的话,各省的PM2.5浓度和人均寿命甚至是正相关的,也就是PM2.5越高的地方,人均寿命反而可能越长。这并不是说PM2.5对健康有好处,而是说在污染高的地方,往往经济也比较发达,它对你健康的“补偿”要大于污染带来的损害。

关于中国各省经济和平均寿命的关系,有过一些粗略的分析。有人建立过线性模型,大约认为人均GDP每增长1000元,能换来当地0.3岁的寿命增长。而雾霾造成的健康损失呢?之前有科学家发表论文,认为北方因为供暖烧煤导致平均损失5.5年的寿命,但并未获得广泛认可。最近又有人做了推算,认为PM2.5导致了我国74个城市中的居民平均“减寿”1.48岁。



把这两个数联系起来,我们会得出很有意思的结论,就是如果我们能以不超过人均5000元GDP的代价消灭“雾霾”的话,那就是划算的(2014年我国人均GDP约4万5)。而如果我们为了消灭雾霾,导致GDP的损失超过了人均5000元,那从“健康”角度来看,反而得不偿失。因为大量的资源花在了环保上,或许会导致医疗卫生设施的不足,反而导致人均寿命降低。



当然,这只是非常粗略的计算,其中的数字和逻辑显然是不严密的。这里只是想说,雾霾治理问题应当是一个经济学上的收益-损失分析问题,而不是工业党和环保小清新们的整天对骂。这里的损失和收益不仅仅只是钱,谈钱也许太俗,我们来谈命。雾霾会导致人早死,这是命。但是,如果为了消除雾霾造成大面积失业,就不会闹出人命了吗?最近《柳叶刀》的精神病学期刊上发表文章,认为失业率是影响自杀的重要因素之一,在63个国家的调查中,每年大约有4万5千人因为失业而自杀。我们愿意以多少命来换多少命?这就是残酷的现实决策的问题。



再比如,雾霾是中国快速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副产物之一,《穹顶之下》里对如今城镇化的规模进行了质疑,但是,中国真的已经过分城镇化了吗?显然是没有嘛。2014年,中国的城镇化率才54.77%,还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城镇化中涉及的也不仅仅是钱,也有大量的人命。20年前,中国农村女性的自杀率之高,一度引得全球瞩目,而随着快速的城镇化,中国妇女的自杀率快速下降,从每十万近30人下降到如今的每十万不到10人,光这一项,每年就挽救了约6500条生命。当我们抱怨城市化带来污染的时候,也把这些人加到天平上吧。

还有吗?有的。如今中国每年出生1600万人口,而男女比例竟然达到了惊人的1.17:1,导致未来的“光棍”问题成为热点话题。但在这背后,每年多少女婴还未降生就离开了人世呢?假设正常的男女比例是1.06:1,很容易得出,每年因为“重男轻女”等观念而导致的“被杀女婴”大约有80万之多(“被杀”也包括提前流产等)。这些人的命应该怎么办?慢慢等待观念的改变和风俗的改变吗?也许正如柴静说的那样,我们不应该再等待,不应该再推诿。城镇化是最有效地解决男女歧视问题的方案,通过进一步的快速城镇化,我们可以挽救这每年80万无辜的女孩。如果这会进一步加深环境的污染,这值不值得?

可能又有人要说了,《穹顶之下》正是在告诉我们,追求GDP不一定代表污染,追求经济进步不一定会产生雾霾啊。但正是在这一点上,柴静并没有能够说服我。因为这个口号太诱人了,太理想了,太完美了,太多的人都曾经许诺过这样的乌托邦,所以我不得不以极为警惕的心态来接受,以极为小心的态度来看待她的论证。历史已经告诉我们,当极端的理想主义者影响国家决策时,最终会导致什么样的结局。



但在全片中,我所能归纳出的,无非是这样几条提议:首先是明确执法主体,加强环保部职权,有法必依,对此我举双手双脚赞同。但这究竟会对经济发展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并不构成论证关系。从片中我所能得到的结论,无非是众多小钢铁厂如今利润极薄,再一加强环保就要纷纷倒闭了,所以干脆停止补贴,把这些落后产业淘汰,然后就能自动升级为既不污染环境,又能保持经济不倒退的高级产业了。至于新的产业是否能容纳相同的就业人口,能在多久之内完成,是不是符合经济需求,这只能靠自己想象。从欧美的转型历史来看,我对此是抱有怀疑态度的,当然这又是一个很大的话题,在此不详细展开。



其次,是能源转型,这条就把我彻底惊住了。作为一个煤多油少的国家,柴静居然建议中国放弃煤炭,而转向需要严重依赖进口的石油和天然气。但这需要多少成本呢?可行性又如何?对此却只字未提。当然我承认,这样庞大的问题不可能在一部短短的纪录片里说清楚,但《穹顶之下》随后抛出的两个说法却有点匪夷所思。首先是认为只要打破“三桶油”的垄断,石油产业就能自己进行创新,提高品质,减少成本。我在这里不去揣摩这是不是适应当下形势的又一盘“大棋”,我也不反对打破石油行业的垄断,但我强烈怀疑打破垄断之后,行业就能自动创新的说法。柴静似乎忘记了,她所反对的煤炭行业,正好是打破垄断,充分竞争的呀,为什么质量越来越差,反而不见创新呢?

其次,是说打破垄断之后,我们很快就能探明更多的油气储量,天然气产量很快就可以翻番。这番听上去颇有些大跃进气派的言论究竟有何根据,我无从得知。但《穹》片随后用了英国作为论据,说英国自从1952年伦敦污染事件之后,很快从煤炭转型到了石油,并从此实现了环境的改造。事实本身我不否认,但《穹》片没有提到的是,英国虽然在1956年通过了空气清洁法,但直到70年代发现了北海油田之后,石油占能源的总比例才飞速上升。而要把我国的未来能源寄托在发现一个新的,未知的大油田或者大气田之上,我总觉得有些不太可靠。所以不好意思,想要说服大家接受这一点,柴静恐怕还得再举出更多的证据才行。



实际上,从现在的情况来看,用煤还是用石油,这并不对空气污染问题造成本质上的影响。我国的煤电厂,其环评标准本身是极为严苛的,只要能够彻底执行,并不对环境产生大的压力。事实上,今天在英国,煤炭占能源结构的比例反而又在逐渐上升。所以实际地说,要想治理雾霾,并不意味着一定要放弃煤炭。比较有效的办法反而是关停更多的小火电厂,留下少数易于监督管理的大电厂,实行严格的环保标准和监督。原则上,这仍然是一个成本的问题。至于《穹》片中未提到的更多清洁能源,如水电、风电、核电、太阳能等,自然也都可以在考虑之列。



但这些仍然并没有解决我之前的疑问,也就是《穹》片中并没有提出可靠的证据,来证明中国可以很快地迈入又发展经济,又不产生污染的阶段。因此,作为一种呼吁,我认同柴静的努力,她让更多人开始关注环保问题,这当然是极好的。但对于她的观点,我仍然抱有怀疑的态度。作为一个公共政策的讨论,我希望能看到更多的,更详细的关于雾霾治理的成本和收益讨论,我希望大家能更多地来权衡其中的利和弊,而不要诉诸冲动,理所当然地把“雾霾应该不惜一切代价治理”作为默认前提。

毕竟情感攻势之后,理性才是实际解决问题的工具。


2015-3-3 11:49:17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大水泡 发表于 2015-3-3 10:44
还是俺们斗争经验不丰富。早猜出来点什么,多买些环保类股票多好,能挣个出门玩的油钱了。 ...

柴静概念股版块昨儿个已经全线上涨了~~~
大水泡
2015-3-3 14:15
国内那空气说不定还有补充维生素功效。:) 
大水泡
2015-3-3 14:15
我家楼下就是进巴黎高速,没觉得赚了。。。 
vintagecompany
2015-3-3 12:31
好歹留在这里呼吸正常的空气,咱就当赚了吧~~~ 
大水泡
2015-3-3 12:18
没提前买,亏了不是。。。 
2015-3-3 12:03:09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本帖最后由 小to 于 2015-3-3 12:25 编辑
soohyun 发表于 2015-3-3 11:49
你也太激动了吧,汗。。。你对别人并不了解,为何要武断地认为人都是为了“显示与众不同”“其实对任何事 ...

汗,我觉得你也挺激动。我说的这些只是网上的一些现象,比方说你可以经常在网易网友们或者天涯上看到类似的 为了喷而喷,不仅仅是柴静这件事 , 如果你要是认为我武断的认为人们都是这样,我没用 都是 这个字吧,你太冤枉我了,你对我并不了解,为何要武断的认为我认为持有不同声音的人都是为了“显示与众不同”“其实对任何事任何人并不关心?。别的声音我当然有一直留意,也支持多方面的声音,这样可以让大家更好的了解事实真相,越多真实的内容越好。我只是希望这些声音发出的有实际意义,而不是因为柴静是不是小三这个问题而展开讨论,或者是出国的人出意外死了的就会是贪官富二代死的好,或者是大而空说了等于什么也没说,就比方说中央的我们要大力改善,加强作风,但是却没有如何大力改善,加强作风的具体措施,让听的人只有一个大体的轮廓而并不清楚具体该怎么办。等等等等。
2015-3-3 12:15:16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昭示墓想 发表于 2015-3-2 22:16
几乎被刷屏了,我没看,也没怎么评论,怕被意见不合的给喷。。无论正反评价,感觉很多人都没有遵循对是不对 ...

不喜欢柴静这个女人,当年她为了眼球所谓的新闻价值把一些话剪掉,绑架媒体误导观众,害得朱教授身败名裂。
2015-3-3 12:29:00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我比较悲观的推测:,这个报道一出,会更进一步地加速富人们的移民潮。
2015-3-3 12:30:09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loriot.sep 发表于 2015-3-3 12:29
不喜欢柴静这个女人,当年她为了眼球所谓的新闻价值把一些话剪掉,绑架媒体误导观众,害得朱教授身败名裂 ...

是啊,今天为了整治石化石油,搞个”科学严谨的纪录片“,明天为了整治XXX还可以找某代言人搞个XXX,多危险!

不过民众的独立思考能力也是在慢慢提高哒,大家都是各方论证高手,想误导观众只能是越来越难啊
2015-3-3 13:04:43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小to 发表于 2015-3-3 12:15
汗,我觉得你也挺激动。我说的这些只是网上的一些现象,比方说你可以经常在网易网友们或者天涯上看到类似 ...

好吧,我很少逛网易和天涯,不知道你指的是他们。只是从此帖来讲,上面我讲了一句要多听不同声音,然后就看到你说冒出倾听不同声音的论调是为了显示眼界开阔与众不同,实际并不关心什么的。

对于此事,我还是倾向于支持老沈一说的文章。即使她真的是自费百万独立调查忧国忧民冒着生命危险做的这部片子(当然这绝不可能),也请别忘记了另一句名言:通往地狱的路,通常是由善意铺成的。在中国这样一个大国,决策需要更多的现实理性和专业,否则后果会极其严重,文明是很容易倒退的。这件事外媒也有许多评论,都可以找来看一下。
2015-3-3 13:37:48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loriot.sep 发表于 2015-3-3 13:29
不喜欢柴静这个女人,当年她为了眼球所谓的新闻价值把一些话剪掉,绑架媒体误导观众,害得朱教授身败名裂 ...

不讨论这个人本身人品,国内记者,尤其是央视的,新闻都是做出来的。不是让你看到事实独立思考,而是给你看官方想要你看到的所谓事实。我没看内容,但始终坚持我的观点,这不是公益,只是政府的舆论引导。
2015-3-3 13:59:05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vintagecompany 发表于 2015-3-3 12:30
我比较悲观的推测:,这个报道一出,会更进一步地加速富人们的移民潮。

不一定,大部分富人没时间网上瞎逛,就是给咱们这些网民造舆论的
2015-3-3 14:16:57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转帖陈维健的一个贴子

"中国的雾霾“pm2.5”当人们第一次认识到它,是来自于美国驻华大使骆家辉,这个被中共深藏着的雾霾,是他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告诉了他的“同胞”。使中国民众从此认识到,那种凝聚在天空中的雾,已不再是自然界那种由小水滴与冰晶组成的水气凝结物,不再是天仙美境的制造者,而是人类破坏自然环境,人为制造危及人类生命健康的剧毒微粒。

骆家辉在网上公布这一空气污染数据后,被指为干涉中国内政,并警告:“此举会引起不可预测的社会后果,从而造成不必要的质疑。而且对中国也是一个侮辱”。骆家辉最后去职与此不无关系。不过当他回美后,雾霾铺天盖地地侵袭了中国,几乎所有的省份全都沦陷,最终政府不得不公布被他称作为对中国侮辱式的数据。在这里中国人欠骆家辉一个道歉。"
2015-3-3 20:30:30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potin 发表于 2015-3-1 18:44
某人發表的網評

"想想实际上最重要的不是人的问题,是官的问题。没有官的GDP至上指标,哪来这样疯狂的扩张 ...

轉貼

“中国哪里有什么民间舆论、独立调查,柴静这个节目突然推出,肯定是有政治背景。两会之前抛出这个节目,直接的政治影响,看来是让大众来接受所谓习以为常的“新常态”,借机批判前几年的发展中心论,为现在的经济停顿洗地。”

“怎么可能是一个人做的?当然有团队,有策划,被允许这样以自媒体的形式长篇大论发表,在网络上这么多天没有被删除封号,都说明有政治势力在背后支持,是政治博弈的一部分。她不过是政局中的一枚棋子。她长得很清新,言谈煽情很清新,看了以后感觉很清新都行,但是实际上这个内容一点都不清新的。”

陶傑         大抹黑

大陆中央台前女记者柴静,怀孕时医生发现胎儿有个肿瘤,觉得是北京的空气污染害的,出于母爱,搜集资料,拍了一出纪录片,控诉中国的石化企业污染大陆,危害苍生。
柴小姐的纪录片上网,点击高达一亿,纪录片详列数据,由经济、社会、医学,各方搜集证据,譬如,中国一年烧煤三十六亿吨,北京每年增加汽车十万辆,燃耗石油,指陈河北的悬浮毒雾,如何害死中国人。
点击率一旦破亿,共产党急了,即刻下令全国「不准讨论」。何时封片,甚至曾经黑社会威吓的柴静,会不会因「寻衅滋事」罪而抓起来,大家可以下注。
这出纪录片叫做「穹顶之下」。香港的国民教育手册,特府本来推出「北京模式」,声称中国之路「文明进步」。香港学生可以看看柴片,再抬头看看维港的天空。上通识课,或者教育小孩了解中国,准不准看这部戏呢?香港教育局,可要抬头看看主人脸色的那层阴霾了。
「穹顶之下」确是有问题的。首先是与「外国势力」唱和,抹黑祖国。美国驻北京大使馆年前曾每日公布北京的空气污染指数,被中国指为干预内政、妖惑人心。美国人说北京空气严重污染,柴静就相信了,而且还用行动配合外国势力。片中还访问了美国专家,指指点点,如果你是爱国的炎黄子孙,看到柴静纪录片里的中国,从头到尾一片黑暗,中国人都愁眉苦脸,活得好象奴隶一样,独是美国白人专家的一张脸孔肤色是光亮的,而且充满慈悲,你必然气得哇哇大叫,拿起茶杯,朝你那具日产高清电视机砸过去。
柴静的婴胎没出生,就验出有肿瘤,就怪责祖国的空气污染害的?会不会是你自己的基因遗传,还是有抽烟习惯?还是像英国专家最近说的:癌症与污染其实无关,只是出于不幸的偶然?如此嫁祸,难怪高层气愤。
当然,了解中国的,就知道纪录片能在此时得放出笼,绝不是「言论新闻自由」。柴静在戏里,左一句「石化企业」,右一句「煤炭在山西」,明眼人看出来,现在正要对付石油帮、山西帮,如同一九七九年,北京的「民主墙」,是邓小平要搞掉华国锋,但并非让你真的讲真话。柴小姐的纪录片一两忆,就叫「失控」。中国的戏,好看处,都在戏外。
2015-3-6 00:52:33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potin 发表于 2015-3-6 00:52
轉貼

“中国哪里有什么民间舆论、独立调查,柴静这个节目突然推出,肯定是有政治背景。两会之前抛出这个 ...

轉貼

一片冰心

「穹顶之下」热爆中国,香港人看过的,没有几人。

如果要赶上潮流,当一出疑似民间制作、以中国污染为控诉主题的纪录片,突然在大陆点击率二亿,这就不止是中国的潮流,而是像南韩的「江南Style」谐趣舞蹈,还是世界关注的现象。

不论有没有政治后台,「穹顶之下」的制作人柴静,是个很勇敢的女人。因为即使背后有北京高层的一股派系撑腰,身为新闻工作者和知识分子,在中国这种环境,柴静小姐在利用价值消失之后,随时会成为政治牺牲品。

当一个国家机器最大的敌人是「真相」两字,做一个新闻工作者,命运是悲惨的。但这一次,因为怀孕而发现婴胎没出生就有了肿瘤──柴静的未来女儿本来已经很幸福,因为她在美国出生──母爱战胜了恐惧,走访全国,拍了这出纪录片。

当然,由所谓国家的层面来看,年年GDP增长,只靠两大支柱,一样是贪污,另一件是污染,中国的贪污带动消费,而建设和消费又造成污染。另一方面,贪污和污染又是一对孪生子,因为缺乏法治,没有法治,也就没有起码的公义。

「穹顶之下」揭露的不止是污染。作者能说的有限。譬如,空气污染来自中国一年烧煤三十六亿吨。哪来这许多煤?穷刨极挖之下,许多煤是劣货。可不可以减少用煤呢?不可以。官员在片中告诉你:每减少一千万吨煤,就少了十万人「就业」。煤少烧五亿吨,失业人口增加五百万。这就是特区政府国民教育手册所谓「文明进步」的「北京模式」的惨酷现实。

纪录片出台,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抨击这个母亲:这样批评国家,你以为抢占了道德高地啦?说了又有什么用呢?还要追查拍纪录片的资金──作者说是自费的──有没有「外国势力」像美国民主基金之类的补助。岂止空气和土地,污染得无可救药的,还有主导中国奴民的智商。在庞大的愚昧和险恶之前,一个母亲站了出来,像许多年前站在坦克前面的那个白衣男子,这一点点清白,在黑暗之中,是何等的动人心弦。

2015-3-6 08:46:42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新浪微博登陆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