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侬要继续用正字写沪语,争取忒写"海上花列传"个韩邦庆别别苗头。"
同時回復醫生
吳語是漢語方言,自古以來書面語就是用漢字(正字)來表達個。網上經常看到年輕人以漢字普通話發音爲*拼音* 拼寫所謂個 上海話。我只好講,搿是*外星文字* (雖然每個漢字儕認得,但漢語並非類似拉丁語個拼音文字,所以整個句子非漢語)
抱歉,我糾正一下,希望儂覅生氣: "侬要继续用正字写沪语,争取搭写"海上花列传"个韩邦庆别别苗头。"
本字是*搭* (搭界),現代滬語當中發音已經變化,從 De 演變為 Te (如果儂注意聼老一輩人講言話就會發現搿現象)但作爲文字記錄仍沿用漢語正字。網上有人用*特*……來記錄,也是犯了*外星文字* 個錯誤。
理論上任何漢字儕可以用各地方言來發音。方言本身個發音稱*白讀*,受歷代官方語言影響個發音稱*文讀*。
例如滬語 *大*、*學*等字有文、白讀之分。
千百年來吳語受北方語言個影響可以講遠遠比勿上近一個世紀,特別是最近廿、卅、五十年個"打壓"結棍
(語言文字是流動個文化,各種文化交融,演變,相對口語,文字個穩定性較強)
小朋友呀呀學語,母語是吳語(口語),進入學堂開始學寫字(書面語言),兲朝從五十年代開始發明所謂個"漢語拼音","推廣普通話",特別是近階段*野蠻推普*。每個漢字,小朋友只學其普通話發音,勿曉得其方言發音。腦子撥格式化,容易漿糊化……
造成方言發音搭文字撥人爲剝離,脫節。久而久之造成文化斷層,某些字發音演變、失傳……甚至造成"方言無文字,沒文化"個錯覺。
其實"推廣普通話"搭"保護、傳承各地方言"(各地文化載體)並非矛盾,完全可以兩者兼顧。 |
2015-2-1 11:12: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