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快捷登录

新浪微博登陆

搜索
CDD 法语助手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neigefemme

2013法鼓山水陸法會(11/30-12/6)

17
回复
3511
查看
[ 复制链接 ]

新浪微博达人勋

前行功課/何謂前行功課/前言

大悲心水陸法會已邁入第四年,過去三年來,法鼓山僧團與所有成就法會圓滿的法眾,在聖嚴師父的指導下,推動法會革新,共同賦予傳統佛事新的氣象,開創了新時代水陸法會的新風貌,也為社會大眾帶來適應當代的修行觀。

延續大悲心水陸法會的修行與教育功能,並回應社會大眾的修持需要,今年水陸籌備小組為大眾準備了《大悲心修行自知錄》,將水陸法會各壇的前行功課,結合個人定課及簡單易行的「布施行」,引導四眾弟子在生活中實踐菩薩行的「自利」與「利他」兩大精神。

大眾可以透過前行功課的用功,使身心沉澱安定,是為「自利」;而藉由對他人、對環境的關懷,則能將水陸法會利益一切有情眾生的精神,層層落實在生活中。

《大悲心修行自知錄》的修行功課,不僅可以作為個人身心狀態檢核的參考,以此清淨心參與勝會,將使修行更得力。另一方面,藉由提昇「布施」的精神層次,讓佛法的慈悲與智慧在生活中廣為普及,將會發現,每一次待人接物,都是修行的機會;每一個順逆因緣,也都是修行佛法的道場。

前行功課/何謂前行功課/利他的菩薩行

如何成佛道,菩提心為先;何謂菩提心,利他為第一。                    ──聖嚴師父〈菩薩行〉

聖嚴師父曾說,基本的菩薩道,是上求佛道,下化眾生;以智慧心斷除煩惱,以大悲心成熟眾生,以六度四攝,透過利人來成長自己;而大乘菩薩的利他行,不論六度或四攝,皆以「布施」為首要。新時代的修行觀,必須回歸佛陀的本懷,提昇布施的精神層次,落實於解脫道及菩薩道的普遍推廣,才能契合社會大眾的需求。

對佛教徒而言,慈悲精神的表現,首要在於布施,布施的行為就是對人間的關懷。在布施的過程中,個人的貪心跟瞋念隨之減少,進而使身心安定,社會也會因此更和諧圓滿,這就是真正落實「提昇人的品質,建設人間淨土」的理念。

也許有人認為,自己一無所有,該拿什麼布施呢?我們可以藉由自我成長,得到更多的知識和技能幫助他人,修學更多的佛法道理利益他人,這就是布施。以自己的知能幫助他人解決困難的布施行,是人人都可以隨分隨力做得到的。


前行功課/何謂前行功課/前行功課與修行

參加水陸法會宜先進行每日定課,將全部身心交給修行。所謂「定課」,是指在每天的同樣時段,做同樣的功課,以培養定力和規律,使身心安定。除了水陸法會的前行功課,個人平日的修行法門或習慣定課,如果時間允許仍可持續,但定課時間不宜太長,以免影響平常的家庭生活及工作。

若能每天確實做定課,並詳實記錄,從發願、懺悔、迴向等基本修行項目中,養成修行與利他的生活習慣,並於水陸法會的送聖當天普皆迴向,利益一切有情眾生。

此外,由於定課也含有發願接引眾生學佛的目的,藉由每日定時定課的用功,使自己的身、口、意三業清淨, 並以此清淨心,發願接引歷代祖先及累劫怨親同來無遮大會,親承甘露,同霑法益。

《大悲心修行自知錄》並不是只在本屆水陸法會之前用功,更可作為往後定課修行的參考。

前行功課/何謂前行功課/為什麼要做前行功課

夫一切懺悔行法。悉須作前方便。所以者何。若不先嚴淨身心卒入道場。則道心不發,行不如法。無所感降。
                                       ──智者大師《法華三昧懺儀》


天台智者大師提到,修持任何法門都需要做前行功課,如果不先嚴淨身心,做好參加法會的準備工作,就匆忙進入道場,則身心不易安定,行持不易如法,修行也不易有所成就。

因此,在參加法會前,透過前行功課的用功,使身、口、意三業清淨,並以此清淨的身、口、意,虔誠恭敬供養三寶,累積修行所需的資糧及福報,莊嚴修行道場。同時經由反省生起慚愧心,進而向諸佛菩薩懺悔過錯,且發願精進用功,使自己身心清淨沒有障礙、煩惱,成就參與法會修行的目的。

此外,聖嚴師父曾開示,佛教徒有三項基本的修行項目──懺悔、發願、迴向。這三項基本修行項目,也都是參加水陸法會的重要功課。

懺悔,就是坦誠地面對自己,反省自己過去、現在犯下的過失,懇切懺除無始以來的的一切罪業,才能獲得內心的清淨、安定。

發願,則包含了祈願、許願、還願,祈願是為眾生祈福,祈求眾生幸福、平安、健康、快樂;許願是為一切眾生的平安、幸福,而許一個「大願」,願眾生慈悲而不瞋恨、不貪心;許願之後要還願,就是盡心盡力為眾生福祉而奉獻。

經由這樣的心願和行動所產生的功德,要迴向給大眾,共同成就大眾的幸福。

前行功課/何謂前行功課/如何做前行功課

《大悲心修行自知錄》主要包含兩大部分「開啟自性大悲」與「祈願眾生離苦」,分別代表菩薩行的兩個主要方向:「自利」與「利他」,修行者應同時兼顧不可偏廢。

開啟自性大悲─自利

(一)早、晚定課
儀程蘊含著「歸敬三寶」、「發願」、「懺悔」、「迴向」等項目,雖然很簡易,但都是學佛修行的基礎。

(二)各壇前行功課
依照「各壇建議前行功課內容」(詳見附錄二)選擇一項或全部,若時間不允許,以參加該壇之前行功課為主。

(三)個人定課
個人平日的修行法門或習慣定課,例如:
1.每天持〈大悲咒〉二十一遍。
2.或每天禮佛一百拜。
3.或每天禪坐十五分鐘。


祈願眾生離苦─布施

例如:
1.每天跟一個人分享「心五四」。
2.或每天關懷幫助三位需要幫助的人。
3.或每天幫助五個人微笑。
4.或每天跟一個人分享節能減碳觀念或吃蔬果的益處。


詳實記錄每日功課及心的對話

在「心的對話」這一欄,可留下當週的實踐心得或自我勉勵的話。

前行功課/何謂前行功課/回向

聖嚴師父說:「回向的意思是:1.回己向人,2.回小向大,3.回有限向無限,4.回有漏向無漏。做任何好事,不論是無形的、有形的,為己的、為人的,均有功德。如果認為該功德只應歸於自己,功德便很有限,因為個人是一個非常有限的存在。相反地,如果把功德回向給一切人,其功德將是無限的大了;如果做了功德而不執著功德,便是做的無漏功德。

《維摩經》中有一個無盡燈的譬喻:點燃自己的一盞油燈,那照明度是很小的,如能主動去點燃別人或被動的讓別人來點亮他們的燈,那麼燈燈相傳相續,點亮的燈越多,照明度越強,照明的範圍也越大,終究使大家都能得到光明。

能為需要的人做個祈禱和回向,也是助人。雖僅是簡簡單單的一句佛號,但我們相信:只要有心,諸佛菩薩確實有感應。「眾生有盡,我願無窮」,便是菩薩所發的大悲願心,又名:「大菩提心。」

讓我們以虔敬的心,將一切善法功德普皆回向,匯集分分善念,成就「提昇人的品質,建設人間淨土」的目標!

轉貼自法鼓山大悲心水陸法會
2013-9-17 13:40:37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網路共修/網路壇場共修儀軌須知/莊嚴佛堂

莊嚴佛堂

早期的佛堂就是佛陀說法之處,
今日我們設立佛堂,正是跨越時空與佛相遇,在佛堂裡重溫佛的教法,
以諸佛菩薩為典範,生起恭敬心與勇猛心,發起學佛行菩薩道的大願。
布置一個修行用功的環境,即使是透過電腦、網路來參與共修,
都能讓人生起學佛的信心,也是助成修行的工具。
不論是法相莊嚴的佛像、智慧如海的經典、清淨的梵唄佛樂,
隨時隨處莊嚴自己的心地,在修行的道途上自在精進。
一、於現有佛堂參與網路共修

於水陸法會期間,水陸法會網站提供網路壇場的共修機制,連線同步直播現場法會佛事,並搭配有電子經書。可於法會期間,將電腦螢幕(或筆記型電腦)置於佛桌上,一起參與法會共修。

若有供香、供水、供花、供果等供養,均須如常,就像是在法會現場參與一樣。

二、於書桌(電腦桌)參與網路共修

(一)供奉佛像

若書桌(電腦桌)有適當的空間可以供奉佛像,則可供奉之。於經典記載有云,見佛像如見佛,有佛像之處即代表佛或菩薩所在,也提醒我們進入佛堂即進入莊嚴道場,在此將自己的身心沉澱,並在諸佛菩薩的護佑下好好精進。佛像的作用是讓人們在生活中見到佛菩薩的容顏,就能提起正念修行。

一般在家居士的居家空間,不像寺院那樣寬敞,難以迎請大型的佛菩薩尊像,為配合現代人的需求,許多小尺寸、形式多元的法相應運而生,無論是安設於居家佛堂或書桌上的,還是隨身攜帶,項鍊、手鍊或吊飾形式的法相皆有,只要心存誠敬,這些法相都具有相同作用。所以,無論是雕刻的、畫的;素材是金、銀、銅、琉璃、泥土、陶土、紙等等,只要誠心供養,都有同樣功德。因此布置佛堂不一定要拘泥於具體的佛像,只要明白供養佛像的真義,無論是一張佛卡、一幅佛畫、一尊小佛像、甚至是雷射雕刻的水晶佛像,都是可以莊嚴佛堂的法寶。

禮敬佛像,看見慈悲的容顏,猶如佛菩薩親臨教化,透過禮拜諸佛菩薩,禮拜自身的佛性,提醒自己精進,學習諸佛菩薩的精神,早日步上成佛之道。
相關資料參:《人生雜誌》第294期、317期

(二)香華供養

香是佛教徒供佛的聖品,燃香供佛從古至今一直是很重要的宗教儀式,藉此行儀熏染自性清凈,貼近佛菩薩本懷。在佛堂前的香爐拈香一瓣,頓時滿室馨香,塵世的紛擾也隨著裊裊香煙遠離,身心的輕逸安定。

在電腦前透過網路壇場機制參與網路共修,就如臨現場一般,須恭敬虔誠。可準備載香供佛的香爐,燃香供佛。香爐又名「熏爐」,是佛桌上常設的器物,所謂的「三具足」,即香爐、花瓶、燭台三種供具。香爐的用途,主要是盛置燒香,以為供具,同時也可莊嚴佛堂。而隨著現代居住空間不大或是其他因緣,香爐也演變出了各式各樣的替代物,例如香盤、香座、香柱等等,方便現代人燃香的需求。
相關資料參:《人生雜誌》第317期

(三)燃盤香示範

在網路壇場前,就如同在道場、在佛桌前,起恭敬心與清淨心。在上香時,須注意每一個細節,動作柔軟而安定,保持清淨的心靈,拋卻雜念。禪修不僅是蒲團上的修行,更是日常舉止的磨練。
經典記載,過去佛陀昇座說法,弟子們為了表示恭敬,常將香料塗抹全身,或於道場中燃點香木,以去腥垢不潔之氣。料想當時鹿野苑、祇樹給孤獨園內,定是滿室香華。如今佛陀滅度,但是馨香猶在,佛法不遠,若能如果奘法師所言,永保恭敬心、清淨心,那麼人人均是香燈師,家家佛堂便是一處處清香道場。

相關資料參:《人生雜誌》第225期

1. 點燃盤香後,將點燃處向前,以雙手食指、拇指端拿盤香兩端,其餘手指自然向外展開,高舉至眉 前,向佛問訊。

2. 問訊完,將盤香輕放於爐內。

3. 供養完畢後禮佛三拜,開始隨法會進行參與共修。



三、關於佛堂的設置

(一)處處都是修行的佛堂

佛堂的布置有一定的規矩嗎?怎樣布置才算莊嚴?一定要有燭台、香燈等供具嗎?聖嚴法師曾在〈在家居士如何設佛壇〉一文中指出,設置佛堂主要是表示「對佛感謝、恭敬、繫念之心」,因此,設置佛堂不用強求,至於佛堂的地點也沒有一定的限制,布置也沒有一定的形式,一些傳統的禁忌也不是必須的。只要能以虔誠心、恭敬心,彰顯出佛堂的清淨氣氛,藉此長養修行者的道心,以佛菩薩為我們學佛的典範。

有形的佛堂,讓我們在學佛修禪的初始,擁有一處靜心精進用功的空間,藉由佛菩薩的護佑,堅定學佛的信心,也生起以佛為典範的勇猛心。然而更別忘了檢視內在無形的佛堂,內在的道場,雖然無形無相,看不到也摸不到,卻可以感受得到。

聖嚴法師曾在《法鼓山的方向》裡說:「學佛、信佛,處處可以靜坐、修心啊!不是說一定要在哪個地方才可以,而是你在哪裡,佛法就在哪裡,你在哪裡,佛堂就在哪裡。」無論身在何處,只要身心安和,就可以打造屬於自己的心靈空間,當自身安定,也能感染旁人,一起感受佛法的豐富。

除了外在的佛堂,也別忘打掃內心的佛堂,拂去心中的塵埃,從莊嚴心地做起,所謂「隨其心淨,則佛土淨」,唯有時時反省檢討自己,去除心中的煩惱,將自心歸向清淨的佛法僧三寶上,則處處都是我們修行的道場。

相關資料參:《人生雜誌》第317期
(二)在家學佛如何設置佛堂

這是常常被人問起的問題。也就是說在家學佛需要設置佛堂嗎?如果需要,又應如何設置?

這要看個人的情況而定。如果住處很小,或者住於公家宿舍,與同事、同學等共住一室以及同住一棟房子,當然有所不便,那只有在定時課誦之際,暫以佛經代表佛像,置於相當的位置,不必設置香爐、燭台,也不必供水、供花、燒香,僅於課誦前後,問訊、禮拜,以表示虔誠、恭敬即可。倘若同住的室友和舍友,大家都信佛,當然可以設置共同的佛壇或佛堂;如果僅是自己一人虔誠學佛,則不可由於表現特殊,強設佛壇,而招惹大眾的怨憤。

如果全家之中,僅自己一人學佛,也當比照住於公家宿舍的辦法,否則會引起家庭的口角。不要由於學佛,而使家人對佛教產生惡感、瞋嫌。如果全家信佛、學佛,或者你是家長,或夫婦共同學佛,而家中尚有裕餘的空間或裕餘的房間,最好能夠設置佛壇或佛堂。

恭敬心勝於一切供養

為了保持室內空氣新鮮,所燃的香,以精細、清香為原則,家庭佛堂一次以一炷香為宜,不要大把地燃燒香燭,以免造成室內空氣的混濁。香類以自然的檀香、沉香為佳品,不宜用化學香料或動物香料調製的線香、棒香。現代家庭的佛堂,可以電燈代替蠟燭,且應常常清理供桌、香爐、燭台,換新供品,至少該保持沒有灰塵或 枯萎腐爛的花果食物。每天最好應該有定時的早晚課誦,至少早晚也須燒香、供水。外出之前,到家之時,也當先在佛前禮拜,以表示感謝、恭敬、繫念之心。(本文前言與標題為編輯所加,摘錄自《學佛群疑》)

相關資料參:《人生雜誌》第317期


轉貼自2013法鼓山大悲心水陸法會
2013-9-18 16:54:26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2013法鼓山大悲心水陸法會網路共修說明
1. 選擇欲參與共修的壇場,直接按下滑鼠進入壇場即可。
2. 或是直接按下壇場圖片,也可以直接進入網路壇場共修。
3. 進入網路共修壇場,若已是法會時間,將會看到現場的網路直播影音。
  請以虔敬之心,跟隨悅眾法師一起共修。
4. 壇場中的直播畫面視窗可隨您的喜好自由調整位置,請在視窗標題列上按下滑鼠按鍵不放即可拖曳視窗位置。
5. 當直播畫面視窗關閉時,您可按下左下方的「網路直播」按鈕,即可再次開啟直播畫面視窗。
6. 右下方的選項有三個:

    關於該壇場的法會流程,請點選左下方的「法會流程」即可開啟查看。
    若想隨喜進行捐款護持,請點選「隨喜護持」。

7. 在壇場畫面上方有一訊息功能表,在此功能表中會隨時提供法會現場的即時儀軌頁數(上)、  法儀即時進行狀況(下)。
7-1. 法會進行中,在此功能表中會隨時提供法會現場的即時儀軌頁數、法儀即時進行狀況,若有訊息長時間未更新,可能是您的瀏覽器讀取了暫存資料之故,請變更您的瀏覽器設定。
以IE瀏覽器為例,請進行〔網際網路選項〕設定:
8. 選擇桌上的經書圖案,即可開啟線上經書。
9. 在直播畫面點擊兩下滑鼠左鍵可全螢幕播放。
10. 網路共修收看直播的系統要求與視窗訊息提示。
2013法鼓山大悲心水陸法會
2013-9-19 13:59:14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新浪微博登陆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