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快捷登录

新浪微博登陆

搜索
CDD 法语助手

2013法鼓山水陸法會(11/30-12/6)

17
回复
3510
查看
[ 复制链接 ]
头像被屏蔽

新浪微博达人勋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屏蔽
2013-9-16 17:12:13

新浪微博达人勋

網路共修/網路壇場共修儀軌須知/莊嚴佛堂

莊嚴佛堂

早期的佛堂就是佛陀說法之處,
今日我們設立佛堂,正是跨越時空與佛相遇,在佛堂裡重溫佛的教法,
以諸佛菩薩為典範,生起恭敬心與勇猛心,發起學佛行菩薩道的大願。
布置一個修行用功的環境,即使是透過電腦、網路來參與共修,
都能讓人生起學佛的信心,也是助成修行的工具。
不論是法相莊嚴的佛像、智慧如海的經典、清淨的梵唄佛樂,
隨時隨處莊嚴自己的心地,在修行的道途上自在精進。
一、於現有佛堂參與網路共修

於水陸法會期間,水陸法會網站提供網路壇場的共修機制,連線同步直播現場法會佛事,並搭配有電子經書。可於法會期間,將電腦螢幕(或筆記型電腦)置於佛桌上,一起參與法會共修。

若有供香、供水、供花、供果等供養,均須如常,就像是在法會現場參與一樣。

二、於書桌(電腦桌)參與網路共修

(一)供奉佛像

若書桌(電腦桌)有適當的空間可以供奉佛像,則可供奉之。於經典記載有云,見佛像如見佛,有佛像之處即代表佛或菩薩所在,也提醒我們進入佛堂即進入莊嚴道場,在此將自己的身心沉澱,並在諸佛菩薩的護佑下好好精進。佛像的作用是讓人們在生活中見到佛菩薩的容顏,就能提起正念修行。

一般在家居士的居家空間,不像寺院那樣寬敞,難以迎請大型的佛菩薩尊像,為配合現代人的需求,許多小尺寸、形式多元的法相應運而生,無論是安設於居家佛堂或書桌上的,還是隨身攜帶,項鍊、手鍊或吊飾形式的法相皆有,只要心存誠敬,這些法相都具有相同作用。所以,無論是雕刻的、畫的;素材是金、銀、銅、琉璃、泥土、陶土、紙等等,只要誠心供養,都有同樣功德。因此布置佛堂不一定要拘泥於具體的佛像,只要明白供養佛像的真義,無論是一張佛卡、一幅佛畫、一尊小佛像、甚至是雷射雕刻的水晶佛像,都是可以莊嚴佛堂的法寶。

禮敬佛像,看見慈悲的容顏,猶如佛菩薩親臨教化,透過禮拜諸佛菩薩,禮拜自身的佛性,提醒自己精進,學習諸佛菩薩的精神,早日步上成佛之道。
相關資料參:《人生雜誌》第294期、317期

(二)香華供養

香是佛教徒供佛的聖品,燃香供佛從古至今一直是很重要的宗教儀式,藉此行儀熏染自性清凈,貼近佛菩薩本懷。在佛堂前的香爐拈香一瓣,頓時滿室馨香,塵世的紛擾也隨著裊裊香煙遠離,身心的輕逸安定。

在電腦前透過網路壇場機制參與網路共修,就如臨現場一般,須恭敬虔誠。可準備載香供佛的香爐,燃香供佛。香爐又名「熏爐」,是佛桌上常設的器物,所謂的「三具足」,即香爐、花瓶、燭台三種供具。香爐的用途,主要是盛置燒香,以為供具,同時也可莊嚴佛堂。而隨著現代居住空間不大或是其他因緣,香爐也演變出了各式各樣的替代物,例如香盤、香座、香柱等等,方便現代人燃香的需求。
相關資料參:《人生雜誌》第317期

(三)燃盤香示範

在網路壇場前,就如同在道場、在佛桌前,起恭敬心與清淨心。在上香時,須注意每一個細節,動作柔軟而安定,保持清淨的心靈,拋卻雜念。禪修不僅是蒲團上的修行,更是日常舉止的磨練。
經典記載,過去佛陀昇座說法,弟子們為了表示恭敬,常將香料塗抹全身,或於道場中燃點香木,以去腥垢不潔之氣。料想當時鹿野苑、祇樹給孤獨園內,定是滿室香華。如今佛陀滅度,但是馨香猶在,佛法不遠,若能如果奘法師所言,永保恭敬心、清淨心,那麼人人均是香燈師,家家佛堂便是一處處清香道場。

相關資料參:《人生雜誌》第225期

1. 點燃盤香後,將點燃處向前,以雙手食指、拇指端拿盤香兩端,其餘手指自然向外展開,高舉至眉 前,向佛問訊。

2. 問訊完,將盤香輕放於爐內。

3. 供養完畢後禮佛三拜,開始隨法會進行參與共修。



三、關於佛堂的設置

(一)處處都是修行的佛堂

佛堂的布置有一定的規矩嗎?怎樣布置才算莊嚴?一定要有燭台、香燈等供具嗎?聖嚴法師曾在〈在家居士如何設佛壇〉一文中指出,設置佛堂主要是表示「對佛感謝、恭敬、繫念之心」,因此,設置佛堂不用強求,至於佛堂的地點也沒有一定的限制,布置也沒有一定的形式,一些傳統的禁忌也不是必須的。只要能以虔誠心、恭敬心,彰顯出佛堂的清淨氣氛,藉此長養修行者的道心,以佛菩薩為我們學佛的典範。

有形的佛堂,讓我們在學佛修禪的初始,擁有一處靜心精進用功的空間,藉由佛菩薩的護佑,堅定學佛的信心,也生起以佛為典範的勇猛心。然而更別忘了檢視內在無形的佛堂,內在的道場,雖然無形無相,看不到也摸不到,卻可以感受得到。

聖嚴法師曾在《法鼓山的方向》裡說:「學佛、信佛,處處可以靜坐、修心啊!不是說一定要在哪個地方才可以,而是你在哪裡,佛法就在哪裡,你在哪裡,佛堂就在哪裡。」無論身在何處,只要身心安和,就可以打造屬於自己的心靈空間,當自身安定,也能感染旁人,一起感受佛法的豐富。

除了外在的佛堂,也別忘打掃內心的佛堂,拂去心中的塵埃,從莊嚴心地做起,所謂「隨其心淨,則佛土淨」,唯有時時反省檢討自己,去除心中的煩惱,將自心歸向清淨的佛法僧三寶上,則處處都是我們修行的道場。

相關資料參:《人生雜誌》第317期
(二)在家學佛如何設置佛堂

這是常常被人問起的問題。也就是說在家學佛需要設置佛堂嗎?如果需要,又應如何設置?

這要看個人的情況而定。如果住處很小,或者住於公家宿舍,與同事、同學等共住一室以及同住一棟房子,當然有所不便,那只有在定時課誦之際,暫以佛經代表佛像,置於相當的位置,不必設置香爐、燭台,也不必供水、供花、燒香,僅於課誦前後,問訊、禮拜,以表示虔誠、恭敬即可。倘若同住的室友和舍友,大家都信佛,當然可以設置共同的佛壇或佛堂;如果僅是自己一人虔誠學佛,則不可由於表現特殊,強設佛壇,而招惹大眾的怨憤。

如果全家之中,僅自己一人學佛,也當比照住於公家宿舍的辦法,否則會引起家庭的口角。不要由於學佛,而使家人對佛教產生惡感、瞋嫌。如果全家信佛、學佛,或者你是家長,或夫婦共同學佛,而家中尚有裕餘的空間或裕餘的房間,最好能夠設置佛壇或佛堂。

恭敬心勝於一切供養

為了保持室內空氣新鮮,所燃的香,以精細、清香為原則,家庭佛堂一次以一炷香為宜,不要大把地燃燒香燭,以免造成室內空氣的混濁。香類以自然的檀香、沉香為佳品,不宜用化學香料或動物香料調製的線香、棒香。現代家庭的佛堂,可以電燈代替蠟燭,且應常常清理供桌、香爐、燭台,換新供品,至少該保持沒有灰塵或 枯萎腐爛的花果食物。每天最好應該有定時的早晚課誦,至少早晚也須燒香、供水。外出之前,到家之時,也當先在佛前禮拜,以表示感謝、恭敬、繫念之心。(本文前言與標題為編輯所加,摘錄自《學佛群疑》)

相關資料參:《人生雜誌》第317期


轉貼自2013法鼓山大悲心水陸法會
2013-9-18 16:54:26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前行功課/何謂前行功課/前言

大悲心水陸法會已邁入第四年,過去三年來,法鼓山僧團與所有成就法會圓滿的法眾,在聖嚴師父的指導下,推動法會革新,共同賦予傳統佛事新的氣象,開創了新時代水陸法會的新風貌,也為社會大眾帶來適應當代的修行觀。

延續大悲心水陸法會的修行與教育功能,並回應社會大眾的修持需要,今年水陸籌備小組為大眾準備了《大悲心修行自知錄》,將水陸法會各壇的前行功課,結合個人定課及簡單易行的「布施行」,引導四眾弟子在生活中實踐菩薩行的「自利」與「利他」兩大精神。

大眾可以透過前行功課的用功,使身心沉澱安定,是為「自利」;而藉由對他人、對環境的關懷,則能將水陸法會利益一切有情眾生的精神,層層落實在生活中。

《大悲心修行自知錄》的修行功課,不僅可以作為個人身心狀態檢核的參考,以此清淨心參與勝會,將使修行更得力。另一方面,藉由提昇「布施」的精神層次,讓佛法的慈悲與智慧在生活中廣為普及,將會發現,每一次待人接物,都是修行的機會;每一個順逆因緣,也都是修行佛法的道場。

前行功課/何謂前行功課/利他的菩薩行

如何成佛道,菩提心為先;何謂菩提心,利他為第一。                    ──聖嚴師父〈菩薩行〉

聖嚴師父曾說,基本的菩薩道,是上求佛道,下化眾生;以智慧心斷除煩惱,以大悲心成熟眾生,以六度四攝,透過利人來成長自己;而大乘菩薩的利他行,不論六度或四攝,皆以「布施」為首要。新時代的修行觀,必須回歸佛陀的本懷,提昇布施的精神層次,落實於解脫道及菩薩道的普遍推廣,才能契合社會大眾的需求。

對佛教徒而言,慈悲精神的表現,首要在於布施,布施的行為就是對人間的關懷。在布施的過程中,個人的貪心跟瞋念隨之減少,進而使身心安定,社會也會因此更和諧圓滿,這就是真正落實「提昇人的品質,建設人間淨土」的理念。

也許有人認為,自己一無所有,該拿什麼布施呢?我們可以藉由自我成長,得到更多的知識和技能幫助他人,修學更多的佛法道理利益他人,這就是布施。以自己的知能幫助他人解決困難的布施行,是人人都可以隨分隨力做得到的。


前行功課/何謂前行功課/前行功課與修行

參加水陸法會宜先進行每日定課,將全部身心交給修行。所謂「定課」,是指在每天的同樣時段,做同樣的功課,以培養定力和規律,使身心安定。除了水陸法會的前行功課,個人平日的修行法門或習慣定課,如果時間允許仍可持續,但定課時間不宜太長,以免影響平常的家庭生活及工作。

若能每天確實做定課,並詳實記錄,從發願、懺悔、迴向等基本修行項目中,養成修行與利他的生活習慣,並於水陸法會的送聖當天普皆迴向,利益一切有情眾生。

此外,由於定課也含有發願接引眾生學佛的目的,藉由每日定時定課的用功,使自己的身、口、意三業清淨, 並以此清淨心,發願接引歷代祖先及累劫怨親同來無遮大會,親承甘露,同霑法益。

《大悲心修行自知錄》並不是只在本屆水陸法會之前用功,更可作為往後定課修行的參考。

前行功課/何謂前行功課/為什麼要做前行功課

夫一切懺悔行法。悉須作前方便。所以者何。若不先嚴淨身心卒入道場。則道心不發,行不如法。無所感降。
                                       ──智者大師《法華三昧懺儀》


天台智者大師提到,修持任何法門都需要做前行功課,如果不先嚴淨身心,做好參加法會的準備工作,就匆忙進入道場,則身心不易安定,行持不易如法,修行也不易有所成就。

因此,在參加法會前,透過前行功課的用功,使身、口、意三業清淨,並以此清淨的身、口、意,虔誠恭敬供養三寶,累積修行所需的資糧及福報,莊嚴修行道場。同時經由反省生起慚愧心,進而向諸佛菩薩懺悔過錯,且發願精進用功,使自己身心清淨沒有障礙、煩惱,成就參與法會修行的目的。

此外,聖嚴師父曾開示,佛教徒有三項基本的修行項目──懺悔、發願、迴向。這三項基本修行項目,也都是參加水陸法會的重要功課。

懺悔,就是坦誠地面對自己,反省自己過去、現在犯下的過失,懇切懺除無始以來的的一切罪業,才能獲得內心的清淨、安定。

發願,則包含了祈願、許願、還願,祈願是為眾生祈福,祈求眾生幸福、平安、健康、快樂;許願是為一切眾生的平安、幸福,而許一個「大願」,願眾生慈悲而不瞋恨、不貪心;許願之後要還願,就是盡心盡力為眾生福祉而奉獻。

經由這樣的心願和行動所產生的功德,要迴向給大眾,共同成就大眾的幸福。

前行功課/何謂前行功課/如何做前行功課

《大悲心修行自知錄》主要包含兩大部分「開啟自性大悲」與「祈願眾生離苦」,分別代表菩薩行的兩個主要方向:「自利」與「利他」,修行者應同時兼顧不可偏廢。

開啟自性大悲─自利

(一)早、晚定課
儀程蘊含著「歸敬三寶」、「發願」、「懺悔」、「迴向」等項目,雖然很簡易,但都是學佛修行的基礎。

(二)各壇前行功課
依照「各壇建議前行功課內容」(詳見附錄二)選擇一項或全部,若時間不允許,以參加該壇之前行功課為主。

(三)個人定課
個人平日的修行法門或習慣定課,例如:
1.每天持〈大悲咒〉二十一遍。
2.或每天禮佛一百拜。
3.或每天禪坐十五分鐘。


祈願眾生離苦─布施

例如:
1.每天跟一個人分享「心五四」。
2.或每天關懷幫助三位需要幫助的人。
3.或每天幫助五個人微笑。
4.或每天跟一個人分享節能減碳觀念或吃蔬果的益處。


詳實記錄每日功課及心的對話

在「心的對話」這一欄,可留下當週的實踐心得或自我勉勵的話。

前行功課/何謂前行功課/回向

聖嚴師父說:「回向的意思是:1.回己向人,2.回小向大,3.回有限向無限,4.回有漏向無漏。做任何好事,不論是無形的、有形的,為己的、為人的,均有功德。如果認為該功德只應歸於自己,功德便很有限,因為個人是一個非常有限的存在。相反地,如果把功德回向給一切人,其功德將是無限的大了;如果做了功德而不執著功德,便是做的無漏功德。

《維摩經》中有一個無盡燈的譬喻:點燃自己的一盞油燈,那照明度是很小的,如能主動去點燃別人或被動的讓別人來點亮他們的燈,那麼燈燈相傳相續,點亮的燈越多,照明度越強,照明的範圍也越大,終究使大家都能得到光明。

能為需要的人做個祈禱和回向,也是助人。雖僅是簡簡單單的一句佛號,但我們相信:只要有心,諸佛菩薩確實有感應。「眾生有盡,我願無窮」,便是菩薩所發的大悲願心,又名:「大菩提心。」

讓我們以虔敬的心,將一切善法功德普皆回向,匯集分分善念,成就「提昇人的品質,建設人間淨土」的目標!

轉貼自法鼓山大悲心水陸法會
2013-9-17 13:40:37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本帖最后由 neigefemme 于 2013-9-16 18:22 编辑


大壇佛事內容有禮拜《梁皇寶懺》、齋天、普佛及晚上有三大士瑜伽焰口、五大士瑜伽焰口、瑜伽焰口經說法及施食佛事。最後一晚則為五大士瑜伽焰口佛事。

.《梁皇寶懺》

《梁皇寶懺》,原名《慈悲道場懺法》,是懺罪消災,救度亡靈的法會儀軌。傳說是梁武帝為救拔死後轉生做大蟒蛇的夫人郗氏,而製定的。梁武帝請僧禮拜此懺法後,夫人郗氏承此功德而化生為天人。因此,後世遂將此懺法稱作「梁皇寶懺」。這本懺法的內容,不但輯錄了許多佛教大乘經典的章句,還從經論中錄出1,275尊諸佛名號,可說是中國佛教史上部帙最大的一部懺法,因此素有「懺王」的美譽。

根據《梁皇寶懺》的記載,這本懺法所以名為「慈悲道場懺法」,是因編輯這本懺法的人,在夢中感應到彌勒世尊那不但慈濟現世,更悲愍來世的慈悲大願。所以創制這本懺法,以幫助眾生藉拜懺因緣,懺悔所有罪業,從此能持戒不犯,更能不起慢心、瞋心、嫉妒慳貪心,並且還能對貧病無依的眾生,生起慈悲救護之心,時時處處都不忘失菩提心,祈願將來和彌勒佛一起下生人間,親聞彌勒佛說法,悟道成佛。

因此,《梁皇寶懺》的內容,其實是為我們開示如何從在三界六道中生死輪迴的凡夫,透過真誠懇切的懺悔、皈依、發願、回向,而修行成佛的方法。禮拜《梁皇寶懺》,祝願一切眾生,將來都能夠親聞彌勒佛說法,解脫生死輪迴,究竟成佛,真可說是最慈悲、最徹底的救度。
.齋天

大壇第六天清晨的齋天佛事,禮拜《金光明懺齋天法儀》,禮敬供養三寶,並且持誦《金光明經.空品》、及以種種香花美味飲食,供養功德天女、諸天神眾。以感謝諸天對於法會的護持,並且祈求諸天護念與會大眾,滿足大眾的願求,進而仰仗《金光明經》及諸佛威神之力,與一切眾生,同發菩提心,究竟成佛。這場佛事的齋天科儀,是漢傳佛教歷代祖師依據《金光明經》功德天女(又翻譯作吉祥天女)所教導的方法,編輯而成。功德天女在金光明會上宣稱,只要有人至心禮敬供養諸佛菩薩、持誦《金光明經》、並以香花及種種美味,灑散諸方供養諸天,便能得到功德天女以及諸天神眾的護念而滿足一切願求。而諸天神眾也一致強調,《金光明經》對他們而言,是無上的甘露法味,聽聞此經,不但能增益他們的體力,更能加強他們的神通力。所以與會大眾至心誦念《金光明經.空品》,可說是對諸天最殊勝的法供養。
.放焰口

焰口,又翻譯作面然,是餓鬼的名字。如果生前慳貪吝嗇,一毛不拔,專占他人便宜,死後便轉生為餓鬼,這類餓鬼的食量極大,喉管卻如針孔,有了食物也難以果腹,所以飢餓之火中燒,烈焰從口而出,故名「焰口」。

放焰口,則是根據《救面然餓鬼陀羅尼神咒經》而舉行的一種幫助餓鬼道眾生離苦生天的佛事。由於面然鬼王請求阿難尊者救度的因緣,於是佛陀慈悲,說了好多種神咒,例如淨業障真言、變食真言、開咽喉真言等,凡是依法誦持這些真言神咒,被召請來的餓鬼,就可仰仗佛的神通願力而飽餐一頓,之後再為他們授三昧耶密戒,以脫離鬼道的苦難,這就是放焰口的作用和目的。

因此,放焰口對於餓鬼道眾生來說,等於是無限制的放賑,所以又叫作「施食」。雖然我們的先亡親友,可能並未墮落餓鬼道,但是放焰口就相同於代他們做了放賑濟苦的功德,所以也是有用的。而在《救面然餓鬼陀羅尼神咒經》中也提到,佈施放焰口法會的施主,可以因此而延壽增福。

放焰口佛事有三大士焰口、五大士焰口,是依照主法和尚的人數而分別的。同時有三位主法和尚的焰口佛事稱作「三大士焰口」,有五位主法和尚者稱作「五大士焰口」。
.普佛

「普佛」也是懺儀的一種,內容包括香讚、佛號、懺悔文、讚佛偈、拜願、三皈依、回向。可因打普佛之目的不同而更改讚佛偈及拜願時的佛菩薩聖號。例如延生普佛,目的是消災延生,所以禮拜稱念藥師佛;而彌陀普佛,目的是往生追薦,所以禮拜稱念阿彌陀佛。大壇在水陸法會最後一天上午舉行延生普佛和彌陀普佛二場佛事,主要目的,是藉虔誠禮敬諸佛、懺悔業障、供養三寶,為全體與會信眾及其親友祈求消災延壽,並且超薦先亡眷屬。
2013-9-16 17:19:35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本帖最后由 neigefemme 于 2013-9-16 18:58 编辑


法鼓山大悲心水陸法會即將於11月30日啟建,為符合現代環保理念,法鼓山除了在法會現場以光影科技投影牌位,取代過去民間習俗焚燒紙製牌位、紙錢等物品的儀式,讓整場法會的儀軌既如法又環保,並開放網路雲端牌位填寫以及網路共修。
法鼓山表示,參加法會不需拘泥於形式,最重要的不是牌位,而是來自於當下的心念,再加上法會共修的力量,以及佛菩薩慈悲力的感應。至於能不能被超度,關鍵也不是在牌位的樣式,而是自身對於佛法有沒有信心。


法鼓山創辦人聖嚴法師曾說過,「所謂佛事,也不僅只是誦經、超度,而是包括福慧雙修的。看經、誦經、拜佛、打坐……這是修慧;布施、忍辱、持戒、供養三寶、孝敬父母、普施貧病等稱為修福。必須福慧雙修,才是佛法所說做佛事的正途」。

此外還應將所謂的經懺佛事,「當作我人通向成佛之道的橋樑,我人應在經懺之中體認成佛之道的種種方法,以期學佛所學,行佛所行,達於證佛所證的無上佛境。」因此,法鼓山期許在推動佛事的每一個過程、每一個層面,都能具足「福慧雙修」的聽聞、行持、修證等歷程。

順應時代潮流的改變,法鼓山特別開放網路媒介讓更多人可以一起祈福、發願、迴向,用自己真誠懇切的懺悔和發願,為親友眷屬乃至一切眾生消災拔苦、祈福延壽。如果因為工作、學業、家庭或身體等因素無法親自到現場參加,也歡迎至法鼓山大悲心水陸法會官網http://shuilu.ddm.org.tw/,透過雲端牌位及網路共修等方式,一起共享法喜。
2013-9-16 17:14:42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本帖最后由 neigefemme 于 2013-9-16 18:23 编辑


法鼓山啟建的大悲心水陸法會,共有十一壇佛事。而其中位居樞紐,統攝整體法會的道場,即是總壇。水陸法會期間,總壇內容除了依《水陸儀軌會本》行禮如儀外,還有禮《慈悲三昧水懺》、恭誦《梵網經.心地品》卷下及設有總壇概說講座。
總壇的佛事,上則恭敬奉供四聖,下則平等普度六凡,進而祈求現世親屬吉祥安樂,先靈亡眷往生淨土。這場佛事,集祈福、薦亡、財施、法施於一爐,因此功德非常殊勝!
總壇的儀軌,組織嚴密,次序井然,可略述如下:
.啟壇結界:
  壇場初啟,三寶聖眾將臨,因此禮請龍天護法衛護壇場,誦咒結界,並以咒水灑淨,使道場上下四方嚴淨,與會大眾身心光潔。
.輸誠懸幡:
  奉請使者分送邀請書,並升揚寶幡,以廣邀十方法界四聖六凡,來赴勝會。
.奉請上堂:
  恭請三寶、護法諸天、神王等「上堂」聖賢,降臨法會。
.奉供上堂:
  敬獻香、花、燈、食、寶、法,以此「六塵妙供」供養三寶聖賢。
.乞攝儀則:
  先代惡趣眾生,發露懺除罪障,進乞地藏菩薩,普攝群迷,令其皆得赴會,受供聞法,永脫幽途。
.奉請下堂:
  奉請水、陸、空所有「下堂」六道眾生,承佛威光,來赴法會,清淨三業。
.授幽冥戒:
  為六道幽冥眾生說法,使其懺悔發願,進而秉受菩薩淨戒,行菩薩道,永為佛種。
.奉供下堂:
  以香、花、燈、食、寶、法等六種妙供,施食法味,普遍供養六道群靈,令皆飽滿。
.上圓滿供:
  平等普供上、下堂一切聖凡,普願法界眾生,同證真常。
.燒圓滿香:
  為六道群靈開示法要,指歸極樂,教以念佛法門,以此求生淨土,出離苦海。
.送聖法儀:
  水陸普度勝會圓滿,大眾一心念佛,奉送上堂四聖齊登雲路,下堂六凡咸生淨土。
細觀「總壇」佛事儀文,除蘊攝天台理事懺法的精神之外,還涵括了佛法三藏的深妙義理。而戒律與淨土的闡揚,禪觀、教理、真言的相互運用,更圓具了接引各種根器的法門。可見,水陸法會不但有普度的功能,更有幫助與會信眾自我修行的作用。

2013-9-16 17:17:27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淨土壇佛事內容有恭誦《無量壽經》、《觀無量壽經》及《阿彌陀經》。每天有念佛、拜佛、繞佛修行,以及聆聽法師有關淨土修行方法的開示。

淨土,是大乘佛教的共同目標,尤其彌陀淨土,更在漢傳佛教流行的地區得到廣大的信仰,形成了專修往生阿彌陀佛西方極樂世界的淨土宗。而《無量壽經》、《阿彌陀經》、《觀無量壽經》是淨土宗所據以成立的重要典籍,合稱「淨土三經」,這是發願求生西方淨土的人,不可不持誦的三部經典。

《無量壽經》,敘述阿彌陀佛因地的法藏比丘,發四十八願,歷經五劫的修行,終於圓滿成佛,成就極樂國土,救濟一切眾生。經文中更分上中下三個層次,詳述往生極樂國土的條件。

《阿彌陀經》,介紹阿彌陀佛極樂國土的依正莊嚴,提倡持名念佛,開示七日一心不亂執持佛號,必得往生的修法,故較容易引人起信修持,而且功效顯著。

《觀無量壽經》,主要是介紹往生彌陀淨土的修行方法,本經教導十六種觀法,以如實諦觀阿彌陀佛極樂國土的依正莊嚴,其中九品往生的條件,更是欲求往生彌陀淨土者,不可不知道的修行內容。

念佛法門原有三種︰(1)稱名念佛,口稱佛號。(2)觀想念佛,觀佛相好功德。(3)實相念佛,觀法身非有非空的中道實相之理。但是自從唐朝善導大師特別推崇一心專念阿彌陀佛名號的稱名念佛法門以來,淨土宗行者便多以稱名念佛為主要修行方法。聖嚴法師也鼓勵大眾,虔誠修行持名念佛法門,此法門不但能使我們於臨命終時,決定往生佛國,現世之中也能提昇人品、消業除障、自利利人。若能念佛懇切,工夫綿密,也會有豁然心開的境界出現。

參考資料: 聖嚴法師著《念佛生淨土》
聖嚴法師著《無量壽經講記》
聖嚴法師寫<序聖印法師《無量壽經講話》>
2013-9-16 17:21:58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藥師壇的佛事內容有誦《藥師經》、持誦〈藥師咒〉、以及藥師如來聖號。

《藥師經》,是《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的簡稱,唐朝玄奘大師所翻譯。

主要說明藥師佛之名號國土,及其在因地行菩薩道時所發的十二大願。藥師佛的十二大願,不只是關心一切眾生平等,究竟成佛的問題,更注意到殘廢、疾病、醫藥、飲食、氣候冷熱與國家社會等現世的問題,頗有建設人間淨土的現實感。

《藥師經》提到,若有人讀誦此經,恭敬供養,並且受持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即可得消災除難、福壽康寧、所求如意等現世利益;亦可得轉生善道、往生西方淨土的後世利益;並且能得到十二藥叉大將的護衛,而安度疾厄。

〈藥師咒〉則是出自義淨法師所翻譯的《藥師如來七佛本願功德經》,若能持誦〈藥師咒〉,即可消除病苦,延年益壽。

參加藥師法會,除了至誠懇切地祈求藥師佛的加被護念之外,更要效法藥師佛的大悲願行,利益一切眾生,如此才能和藥師佛的本願功德相應。

參考資料: 印順法師《藥師經講記》
太虛大師《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講記》
2013-9-16 17:25:47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地藏壇佛事內容除恭誦《地藏菩薩本願經》、禮拜《地藏懺》之外,亦有禪觀活動,現場將帶領大眾修<大地觀>。

《地藏菩薩本願經》,這是一般人最熟悉的一部地藏法門經典,不但文字優美、內容豐富,而且闡明地藏菩薩救度眾生的大悲願力和孝道精神。地藏菩薩在因地,為婆羅門女和光目女時,為救度墮入地獄的母親,而發「眾生度盡,方證菩提;地獄未空,誓不成佛。」的大悲願,為了能救拔母親,願意永遠救度所有三惡道眾生,等全部的眾生都成佛,自己才成佛。蓮池大師曾讚嘆說,這真是孝中之大孝。

地藏法門既然是因地藏菩薩為了救度母親而發展出來的,所以凡是要報答父母恩的人,最適合來修地藏法門,將修行功德迴向給自己的雙親,祝禱父母能仰仗地藏菩薩威神之力,平安吉祥,離苦得樂。《地藏菩薩本願經》提到,持誦本經、恭敬禮拜地藏菩薩,有許多不可思議的功德利益:
1. 能幫助壽命將盡之人,增壽除罪。
2. 能幫助已過世之親人,往生善處。
3. 能保佑全家衣食豐足,和樂幸福。
4. 能保佑外出遠行遊子,免遭災禍。
5. 能幫助已發菩提心者,耳根聰利。

《地藏懺》,是依據《地藏菩薩本願經》、《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佔察善惡業報經》等與地藏菩薩有關的經典,編制而成的懺法儀軌。一般民間凡為報答親恩、祈求父母冥福而舉行之法事,多禮拜《地藏懺》。

然而,考察《地藏懺》之內容,主要是藉禮讚地藏菩薩的大願功德,為自己以及眾生,懺悔過去所造的種種惡業,並且祈願修行無障礙,早證菩提,利益眾生,成就佛道。所以,《地藏懺》也適合已經發心修行者禮拜,不但可以懺罪除障,更可藉此薰習地藏菩薩的精神,自利利他。

大地是我們最大的恩人,也猶如菩薩的心,只要體會到大地的精神、大地的恩德、大地的功能,我們就能體驗到佛菩薩的心。因為佛菩薩的心與大地的心是相同的,只有奉獻、付出,不會要求回饋。佛菩薩是無限地貢獻、無限地來利益一切眾生,是非常非常的偉大,但是很少有人想到要感謝他們、回饋他們。所以我們藉由<大地觀>作對大地的禮拜,體會大地的功德與恩惠,並從中去體驗生起對大地眾生的慚愧、懺悔與感恩之心。

參考資料: 唐.實叉難陀譯《地藏菩薩本願經》
明.智旭述《禮讚地藏菩薩懺願儀》
聖嚴法師著《地藏菩薩的大願法門》
2013-9-16 17:28:00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祈願壇佛事內容有恭誦《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禮拜《大悲懺》及持誦〈大悲咒〉。

《普門品》是《法華經》當中的一品,單品流通極廣。虔心恭誦《普門品》能體會觀世音菩薩尋聲救苦,現種種身形,遊諸國土,度脫眾生之殊勝功德願力。

《大悲懺》,最早是宋代知禮大師以《大悲心陀羅尼經》為主體所發展、編寫、制定出來的,又經歷代祖師的歸納整理,而成為目前流通的版本。內容包含供香讚頌、禮敬三寶以及護咒善神、持誦〈大悲咒〉、發願懺悔、皈依迴向等。是一部流行甚廣,且頗受歡迎的懺法儀軌。

禮拜《大悲懺》,不但可以仰仗觀世音菩薩的慈悲加持,而消災免難。更重要的是透過懇切地懺悔,而洗滌身心,因身心淨化,而祛除業障。究竟而言,也不只是在拜懺時才來懺悔洗滌自己的身心,更要在日常生活中,養成隨時發現過失,隨時懺悔改過的習慣,並且要努力學習觀世音菩薩大慈大悲、救苦救難的精神,這才是禮拜《大悲懺》的根本意義所在。

〈大悲咒〉,靈驗不可思議,因而被稱為〈大悲神咒〉,歷來持誦者非常多。根據《大悲心陀羅尼經》的記載,觀世音菩薩因受持〈大悲咒〉,而從初地頓超八地,因此發願宏揚此咒,利樂眾生。持誦〈大悲咒〉,不但能消除罪障、遠離病難,也有助於修行成佛之道。

〈大悲咒〉所以如此靈驗,主要是由於觀世音菩薩慈悲大願的護念。而持咒者除了專心持誦之外,更要發菩提心,並且要修「慈悲心、平等心、無染著心、恭敬心、謙卑心、無雜亂心」,因為觀世音菩薩說這些心是<大悲咒>的真實相貌。所以,持咒者必須有這些心,才能真正和<大悲咒>感應道交。

參考資料: 唐.伽梵達摩譯《大悲心陀羅尼經》 (T20,no.1060)
聖嚴法師《聖嚴法師教觀音法門》。台北:法鼓文化。
2013-9-16 17:29:29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法華壇的佛事內容為恭誦《大乘妙法蓮華經》。每天有法師開示。

《大乘妙法蓮華經》簡稱《法華經》,是印度初期大乘佛教的重要經典。在大乘佛教盛行的,特別是中國、日本和韓國,是影響最大、流傳最廣、讀誦書寫最多的經典之一。

《法華經》殊勝之處,在於它是漢傳佛教、大乘佛法中最重要的一部經典,它包攝了一切教義,所以稱為圓教,亦稱為「經中之王」。

經文的涵蓋面非常廣。《法華經》講廣度一切眾生,所有一切眾生,未來都將成佛--藉常不輕菩薩不敢輕慢任何人的具體實踐,肯定了一切眾生皆能成佛的理念,充分表現了佛陀化世的本懷-這是惟獨《法華經》才有的。

《法華經》包含了所有佛說的道理,回歸到最高法門,就像大海納百川一樣,就是會三乘歸一乘的「會三歸一」,「會三歸一」是整部《法華經》的宗旨。三乘即聲聞乘、緣覺乘、菩薩乘。如來滅度後,若有人能書寫、受持、讀誦、供養,為他人說此《法華經》者,如來便以衣覆是人,並為他方現在諸佛之所護念。

參考資料: 聖嚴法師<中國佛教以《法華經》為基礎的修行方法>
(1994.7臺北「佛教與中國文化國際學術會議」中宣讀發表,並刊於《中華佛學學報》No.7)
2013-9-16 17:31:17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禪壇為禪宗之修行法門。禪壇修持方式以禪修為主,法會期間僅以單一法器木魚領眾恭誦《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現場更實際練習禪觀、禪坐、經行、立禪。

「般若波羅蜜」是到智慧彼岸之意。禪宗六祖惠能因五祖弘忍單獨以袈裟遮圍,不令人見,為其說《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至「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的句子,惠能言下大悟,知一切萬法,不離自性。若能體解緣起性空的道理,遠離妄想戲論,去除我執,便能了知煩惱即菩提,前念迷即凡夫,後念悟即佛;前念著境即煩惱,後念離境即菩提。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在中國受到普遍而持久的重視,文字簡練優美,並且富有超越及空靈的哲理。雖然經義深奧,卻又能讓讀者感到清新和親切,故在許多的佛經之中,除了簡短的《心經》之外,《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是最能深入中國文化環境的佛經。
2013-9-16 17:32:35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華嚴壇佛事內容:在兩位長老比丘的帶領下,以靜閱的方式,恭閱唐代實叉難陀譯的八十卷《大方廣佛華嚴經》。

《大方廣佛華嚴經》,簡稱《華嚴經》,是一部內容豐富的大乘經典,原始佛教業感緣起的人生觀,到《華嚴經》中,則發展為淨心緣起的世界觀,其所說「三界所有,皆由於心」的「心」,是指清淨心,此乃本經特有的思想。《華嚴經》認為全法界(宇宙),皆是清淨法身佛毘盧遮那的顯現,這就是妙有的淨心緣起觀。

《華嚴經》描述的是佛、菩薩所證的圓融無礙境界,頓時朗現無有前後,呈現不可思議的廣大圓滿。古德說「不讀《華嚴經》,不知佛家的富貴」,八十卷《華嚴經》,如能透徹通達,便可理事無礙,事事無礙,即使不是正等正覺,也是登地菩薩了,所以讀誦《華嚴經》,往往可以開大智慧,得大靈異。

《華嚴經》中,佛以七處九會之說,介紹世界之殊勝莊嚴,令行者初從信能入,乃至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入於法界不可思議境,而成就圓滿佛道。經中有言:「心如工畫師,能畫諸世間」、「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透過華嚴重重無盡的法界觀,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修行者的心量益發廣大,度眾生之菩提心益形堅固,我們更應學習善財童子求法不倦之精神,為修行菩提,精進不懈。

參考資料: 聖嚴法師《律制生活》
聖嚴法師<序正見法師英譯《華嚴經.如來出現品》>
2013-9-16 17:34:36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楞嚴壇恭誦《大佛頂首楞嚴經》、持誦〈楞嚴咒〉及《心經》,每日有一炷香的時間,修行觀音菩薩耳根圓通法門的「入流亡所」禪觀。

《大佛頂首楞嚴經》,在漢譯佛經之中,乃是一部偉大的法寶,它的文字優美,陳義深妙,發揮如來藏思想的信仰,既富嶲永的哲學思辨,又長於文學藝術的表達。其內容包含極廣,禪、淨、律、密,無不周備,故受到以華嚴宗六祖,長水子璿為首的性宗諸家,共尊為無上寶典,在禪宗的地位也很高。

本經與其視為說理的,不如當作修證的典籍更為確切,它的內容包括修行心理的分析、修行方法及其條件的介紹、修證現象的指點,修行過程中聖境與魔境的揭曉。如此周詳的內容,在其他經典中,確實難見。

本經共有二十五種圓通法門,分別介紹二十五位大乘羅漢及菩薩,各人專修的特定法門,結果都能一門深入而門門深入。其中,觀世音菩薩則是以耳根圓通的音聲法門,通達一切法門,這正是本壇所修的「入流亡所」的禪觀方法。

〈楞嚴咒〉,記載於《大佛頂首楞嚴經》卷七,經上說眾生若能誦持此咒,則一切水火、咒詛、魘蠱毒藥等悉皆不能加害,並可獲得種種功德果報。而如來宣說此咒之目的,主要是保護未來世的初學修行者,得入三摩地,身心泰然安隱,不受一切諸魔鬼神、及舊業陳債來相惱害。

由於此咒功能殊勝,相傳從唐朝大通神秀之後,就逐漸成為禪宗各寺的日課之一,當代台灣寺廟,亦多以此咒為日課。

參考資料:聖嚴法師著<密教之考察>
聖嚴法師寫<序劉國香居士《語體文譯大佛頂首楞嚴經》>
聖嚴法師著《學佛群疑》
2013-9-16 17:37:06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甘露法食:俗稱「贊普」,這是在舉行放焰口佛事時,以「辦桌」的方式,敬備各種美味飲食,由主法法師觀想持咒,恭敬供養三寶之後,再以咒力加持,施食給無量無邊的餓鬼道眾生,吃了這些甘露法食的餓鬼,因此都能脫離鬼道而生天。根據《救面然餓鬼陀羅尼神咒經》的記載,凡是敬備甘露法食供養三寶、普濟鬼道眾生的施主,不但能延年益壽,身心清淨,並且能得到諸天的庇祐,以及諸佛的讚嘆護念。
2013-9-16 17:38:53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所有的義工都是萬行壇的功德主!

「萬行」便是「菩薩行」。何謂菩薩行?便是指的修行六度法門及四攝法門的發心菩薩。菩薩行,即是眾生成佛的正因。萬行並不是萬能的意思,而是高也可以做,低也可以做,沒有人做的事情我們去做,有人做的事就讓賢。

菩薩發心種福田的事,只有多少,沒有貴賤;不論工作粗細,只論菩薩發心;只論做與不做,不論高下尊卑。所以能行他人之所難行,能忍他人之所難忍者,就是萬行菩薩。


法鼓山水陸法會,除了來參加的信眾、帶領共修的法師之外,還需要眾多的義工菩薩來護持成就。所有大大小小的內外護工作,從之前的籌備策劃、場地佈置、動腦動手的乃至全力以赴投入其中的,都是為了成就大眾的大悲菩薩。一場法會中,當我們手中捧著一碗飯菜、或使用乾淨的廁所、或在攝心安定裝嚴的壇場、或交通指引、或看到一副副親切的笑容迎接等,都是萬行菩薩無私的奉獻。

師父說:諸位執事仁者,任勞者必堪忍怨,任事者必遭批評。怨言之下有慈忍,批評之中藏金玉。若能善於承擔者,便是善為執事,善為執事者,即是自行化他。

法鼓山的「萬行壇」,有規劃其專屬的儀軌,同時有監香法師帶領;由於「萬行壇」遍佈在法鼓山的每一個角落,所以任何地方皆屬於其壇場。
2013-9-16 17:41:50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本帖最后由 neigefemme 于 2013-9-17 14:25 编辑

網路共修/水陸講座/2010年度大悲心水陸講座
法鼓山全球資訊網
由僧團法師主講各壇修行法門,引導大眾深入水陸法會的精神與法義,邀請您一起來開啟自性大悲,將水陸精神落實到日常修行。

2010年度大悲心水陸講座之一 水陸總說        
授課老師/果慨 法師

一、大悲心水陸講座-第一段
二、大悲心水陸講座-第二段
三、大悲心水陸講座-第三段
四、大悲心水陸講座-第四段
        

2010年度大悲心水陸講座之二 禪壇
授課老師/常慧 法師

一、禪壇的修行主題
二、禪壇修行依據的經典
三、禪壇主要的流程與內容
四、如何參加禪壇共修
        
2010年度大悲心水陸講座之三 祈願壇

授課老師/果竣 法師

一、(1)妙法蓮華經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2)壹、緒論
二、(1)貳、本論 (2)觀聲救苦-救濟七難
三、(1)觀心救苦-救濟三毒 (2)觀色救苦
        
2010年度大悲心水陸講座之四 地藏壇
授課老師/果高 法師


一、前言
二、地藏菩薩的修行方法
三、如何修持地藏法門
四、修持地藏法門的利益
        

2010年度大悲心水陸講座之五 淨土壇
授課老師/果舫 法師

一、西方淨土的殊勝
二、淨土法門的殊勝
三、往生西方淨土的條件
四、淨土法門的修持方法
        

2010年度大悲心水陸講座之六 楞嚴壇
授課老師/果鏡 法師

一、《楞嚴經》
二、《楞嚴經》十卷內容(一)
三、《楞嚴經》十卷內容(二)
        

2010年度大悲心水陸講座之七 法華壇
授課老師/果理 法師

一、法華經的三階段架構
二、法華壇的精神
        

2010年度大悲心水陸講座之八 藥師壇
授課老師/果謙 法師

一、藥師法門
二、修持藥師法門的利益
三、藥師如來的行願
四、藥師佛的善巧方便
        

2010年度大悲心水陸講座之九 大壇
授課老師/果傳 法師

一、大壇與懺悔
二、梁皇寶懺
三、啟運慈悲道場懺法
四、齋天 五、焰口、普佛與前行功課
        

2010年度大悲心水陸講座之十 華嚴壇
授課老師/大常 法師

一、華嚴壇
二、華嚴經的結構
三、華嚴經的旨趣
        

2010水陸講座十一 總壇
授課老師/果毅 法師

一、法鼓山大悲心水陸法會
二、總壇與外壇的關係
三、儀軌簡介:啟壇結界、輸誠懸幡
四、儀軌簡介:請、供與送聖
        

2010年度大悲心水陸講座之十二 萬行壇
授課老師/果光 法師

一、什麼是萬行壇
二、心靈環保的萬行壇
三、當下實踐的萬行壇
四、萬行壇的修行功課
2013-9-17 13:23:24

使用道具 举报

12下一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新浪微博登陆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