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ngling和我经过这几天的相处,也成了朋友。她慢慢的告诉我很多关于她的故事。所以在看了论坛里那位求助大姐的帖子的讨论之后,我才有了跟大家说外嫁中介故事的想法。在此跟那位大姐说一下,每个人有每个人的难处,只要坚持下来了,彩虹总在风雨后的。对于外嫁中介,我从Lingling的身上看到了很多无助的信息,像她这样寻找外嫁中介的人,走到这一步也是一把辛酸泪吧,内心的苦楚有谁知道呢。
Lingling,前面也交代了,35岁。她长得不丑,起码她的双眼皮就战胜我了,她1.7米的身高也完胜我。只是她皮肤黑了一些。在我们“一白遮三丑”的观念里,她还真不算美女。但是在西方人眼里,这样的肤色是求之不得,她就更加是一位西方人眼中的东方美女了。可惜这样的美在我们那个省城得不到欣赏。Lingling小学文化,家里兄弟姐妹多,因为生活的穷困,她过早的离开了课堂,承担了家里挣钱的重任。几年前,她在城里亲戚的帮助下从山村里来到了省城,在一家工厂里找到了一份零时工的工作。Lingling说这份工还好,工友们也还好,大家在一起做工很开心,虽然钱不多。听到“这份工”、“工友”、“做工”这些词,我心里有些酸楚——它们对应的应该是“职业”、“同事”、“工作”。词语的运用就能看出一个人所生活的社会阶层,可想而知,Lingling的生活真的是社会的底层了。35岁的小学文化的单身临时女工,在省城里能找一个什么样的人组成家庭呢?也许20岁还有人追,可是过了30,能找一个结婚的对象组成家庭,就难上加难了吧。从这里,我很能理解Lingling的姑妈为什么极力希望Lingling和斯科特结婚。起码,斯科特不会去追究Lingling的社会阶层——是啊,在老板的那些成功故事的范本下,多少毫无结婚或是再婚希望的人们找到了婚姻伴侣,漂洋过海,过上了口口相传幸福故事中的幸福生活。
下午,Lingling的姑妈和姑父如约而来。他们都是这个城市中的普通人,没有华丽的衣裳,也不常出入五星级宾馆,所以当姑妈和姑父坐在宾馆大堂的沙发上时,他们有些不自在。斯科特毕竟是见过大世面的人,热情的跟LIngling的姑妈姑父聊天。当然,我要当传话筒。我们女方比较务实,话题一会儿就跳到了结婚和财产上。我跟Lingling的姑妈姑父解释说,也许这样直接问不是很好,外国人比较注重隐私,所以还是别问了吧。其实我内心是很难堪的,一方面我了解Lingling的故事之后我急切的希望她能跟斯科特百年好合,但是另一方面我也怕斯科特这个外国人看低了我们中国人。这样的心情,让我不知道应在在男女双方之间做什么沟通。我不想骗任何人,也希望每个人都开心幸福。我也只是一个老板招来的小工而已。想那么多,真以为自己是国家总理啊。
老板给我打了几个电话,还是说要我抓紧时机,极力撮合。还有照相!我对老板说好,但是却不愿意做。成不成,就看着两人的造化吧。 |
2012-10-16 19:35:5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