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汉克斯的聪明好学,仅过3年, 他就在《快乐频道》中担任了一个好男人的角色。之后,随着一系列喜剧片《志愿者》(《Bachelor Party》1984)、《美人鱼》(《The man with one red shoe》1985)的成功,汉克斯逐渐成为大众心目中的喜剧名星。特别是在影片《飞越未来》(《BIG》1988)中因出神入化、形象生动地扮演了一个 一夜之间长大成36岁男子的12岁男孩的角色,赋于他一种孩童的纯真、幽默与顽皮在成熟男人的身上,为此他获得了该年度奥斯卡最佳男主角的提名。汉克斯将 自己对生活的体验与理解渗透在影片表演之中,往往带有一种全新的创造,他对喜剧的理解不再是直觉的感触,而是真正体会到了喜剧的深层内涵。他开始对自己作 进一步的尝试,拓宽戏路,证明自己并非只是一个会“搞笑”的银幕明星。随着《虚荣的篝火》(《Bonfire of the vanities》1990)与《红粉联盟》(《A league of their own》1992)的极获成功,《西雅图夜未眠》(《Sleepless in SEATTLE》1993)向汉克斯提供了一次展现自己真正的喜剧天才与成熟演技的机会。他扮演的那位诚实正直,忠厚善良,随和机智,幽默风趣,又带有一 种淡淡的忧郁的父亲的形象赢得了广大的观众,好评如潮,赞赏铺天。成为汉克斯演技生涯中的大转折。
1995年,汉克斯主演了纪实性的巨片《阿波罗13号》(《Apollo 13》),为纪念美国航空史上“虽败犹荣”的奇迹,他再次拓展了角色的内涵,将历史的英雄再现银幕。1996年,他出演《那一天传奇》(《That thing you do??,这是一部音乐喜剧片,汉克斯初次担当了编剧与导演,并在影片中饰演乐队经纪人,向人们叙述了美国60年代一个乐队成功的传奇故事。 汉克斯的表演生涯是从高中的戏剧表演开始,大学结业后他开始全身心的投入表演事业。1978年,汉克斯在纽约得到一份工作,并和女演员兼制片人 Samantha Lewes结婚,但这段婚姻没有维持很久。
1979年,汉克斯首次在一部低成本的电影《他知道你孤独》(He Knows You’re Alone)中扮演角色,该片在1980年公映,一代奥斯卡影帝的演艺生涯也从此迈出了第一步。 不久,汉克斯搬到洛衫矶并主演了电视连续剧《红妆小子》(Bosom Buddies)。与此同时,他还参加了其他的一些电视剧的演出,比如“Taxi”、“Family Ties”,比较有名的一部是《迷宫与怪兽》(Mazes and Monsters)。
汉克斯在1984年担纲演出由迪斯尼公司制作出品的《美人鱼》(Splash)获得的成功,使他开始走上成名之路,但随后情况却不让人乐观。一连串的失败 并没有使这位才华横溢的小伙子退缩,1988年,汉克斯领衔主演《飞向未来》(Big)大获成功,一举获得包括奥斯卡、金球、学院、纽约电影批评家等四个 奖项的最佳男主角提名奖。此后,他在1990年、1992年和1993年分别主演了电影《虚无的篝火》(Bonfire of the Vanities)、《他们自己的联盟》(A League of Their Own)以及《西雅图夜未眠》引起一连串的轰动。
尼古拉斯凯奇1964年1月7日出生于美国加州,本姓科波拉,是以《教父》和《现代启示录》等片闻名于世的大导演科波拉的侄子。作为科波拉家族的一员,他 从小就在充满音乐与书籍的环境中长大,并养成了喜欢观察的习惯。在尼古拉斯十八岁那年,他在影片《开放的美国学府》(Fast Time at Ridgement High)中获得了一个角色,这是他从影的首部作品。“电影世家”的名号的确为尼古拉斯从影创造了非常有利的条件。次年他又参加与了影片《山谷女郎》》 (Valley Girl)和《斗鱼》(Rumble Fish)的演出。《斗鱼》是由凯奇的叔叔科波拉执导的影片。但同样,尼古拉斯这个姓氏也给他带来了很多压力。“尼古拉斯科波拉这个名字其实带给我很多困 扰。我没有办法象平常人一样去参加试镜,这个名字带给我的包袱太大了。所有的家庭成员对于我改名换姓的举动感到很难过,也颇不以为然,可是我要证明我不靠 这个姓也可以在这一行出人头地”。尼古拉斯在这一年将姓改为凯奇,以纪念他最喜欢的漫画主角。
1984年,在名片《鸟人》(Birdy)中,凯奇担任了主角,充分展现了他那过人演技,开始为人们所瞩目,该片1985年获得了戛纳电影节评委会大奖。 凯奇在该片中的表演受到了肯定,开始走向成功。在此后的几年里,他又拍了《棉花俱乐部》(The Cotton Club)、《爱的召集令》(Racing with the Moon)、《忧郁男孩》(The Boy in Blue)、《佩吉苏要出嫁》(Peggy Sue Got Married)、《抚养亚利桑那》(Raising Arizona)、《月色撩人》(Moonstruck)等影片,在这些影片中他对不同的角色的处理都极见功力,有着不错的表现。
1988年,他在影片《吸血鬼之吻》(Vampire’s Kiss)中扮演了一位纽约雅皮士,后来变成了一个吸血鬼,该片堪称是凯奇从影以来最为“过分”的演出。1990年他又演出了《火鸟出击》(Fire Birds)和《野性难驯》(Wild at Heart)。《野性难驯》是美国前卫导演大卫林奇执导的影片,该影片有着诡异强烈的影像风格,及超现实的气氛。片尾凯奇身着蛇皮夹克站在滚滚车流之上演 唱猫王名曲“Love Me Tender”一段更成了电影史上的一个经典场面。该片1992年获第43届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大奖,成了凯奇创作的转折点。
1995年对凯奇来讲是至关重要的一年。因为凯奇在这一年凭借《逃离拉斯维加斯》(Leaving Las Vegas)一举获得奥斯卡最佳男主角。《逃离拉斯维加斯》是一部成本仅有三百五十万美元的低成本影片。凯奇在片中饰演一位失意的剧作家。正象凯奇所说 的,“为一个好的角色,我可以将我的灵魂投入进去!”。在这部片中凯奇获得的片酬只有他平常的十分之一!不过他那深入灵魂的表演却使他赢得了一尊金光闪闪 的奥斯卡金像,这是金钱所难以估量的,本片不但让凯奇出色地展示了他的表演天赋,更为他今后的电影道路洒满鲜花。之后他转变戏路,向动作片进军。1996 年,凯奇在影片《绝地任务》(The Rock)中饰演一位化学武器专家,他以自己那精湛的演技弥补了人物形象本身的不足。影片推出即后也引起了轰动,使他跃身成为全球国际票房巨星,证明了他 的戏路相当宽广,是个货真价实的奥斯卡影帝。1997年又以《空中监狱》(Con Air)和《变脸》(Face Off)雄霸暑期票房。尼古拉斯-凯奇在一夜之间成为了好莱坞又一动作派票房巨星。
73 罗素·克洛 Russell Crowe for 角斗士 Gladiator
罗素·克洛是一位来自大洋洲的好莱坞男影星,他以一部《角斗士》获得了全球影迷的认可和崇拜。因此他曾被美国《娱乐周刊》评为“头号风云艺人”、电影杂志 《Empire》也将他评为“好莱坞二十世纪最性感明星”第一名;著名男士杂志《GQ》举行的《全年最佳男士》评选中,罗素·克洛击败众多男明星,夺得了 最佳电影男演员奖。
阿德里安-布劳迪出生于纽约州纽约市,自小就立志长大当演员。但小时候只是在露营时才有表演的机会,12岁时他在一次儿童聚会上表演过魔术师,这是他第一 次登台表演。阿德里安的母亲、著名摄影家西尔维亚-普莱奇(Sylvia Plachy)从家庭照片中看出他的表演天赋,鼓励他去参加各种表演班,先后进入表演艺术高中(High School for the Performing Arts)和美国戏剧艺术学院(American Academy of Dramatic Arts)就读。他在美国戏剧艺术学院学习期间,有机会参加了学校年轻人的周末节目,在哪里,他很快发现了自己已进入了戏剧界的大门。后来,阿德里安进入 非百老汇戏剧界进行舞台表演,出演的第一部非百老汇舞台剧是《五十年代的自豪家庭》("Family Pride in the '50s")。1988年,阿德里安第一次出镜是参加美国公共广播公司的电视剧《终于回家》("Home at Last"),在剧中饰演一位来自纽约的孤儿比利(Billy),前往内布拉加斯州寻求新的生活。同年,他还在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情景短剧《安妮-麦圭 尔》("Annie McGuire")中饰演玛丽-泰勒-摩尔(Mary Tyler Moore)的继子伦尼-麦圭尔(Lenny McGuire)。不久,阿德里安又回到大学继续了一年的学业。
西恩·潘的成名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那时的西恩·潘可是娱乐界无可争议的风云人物,不过他的名气可不能全部归功于他迷人的演技,他的坏脾气和与麦 当娜的短暂婚姻也是使他家喻户晓的主要原因。影评界对西恩·潘总是褒过于贬,因为他在《油脂妹》(Fast Times at Ridgemont High,1982)和《孽战》(Cas ualties of War,1989)中的表演简直无懈可击,不过他的电影却很少打榜。尽管如此,他却没少打人,特别是那些挂着相机、如影随形般到处堵截他的长鼻子记者们。
正如许多明星的经历那样,潘在随后的几年里也演了一些跑龙套的小角色。1982年,他的激情表演使《油脂妹》成为一部经典电影,而他也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 演员变成冉冉升起的新星。随后的《坏男孩》(Bad Boys,1983 )和《情场新丁》(Racing with the Moon,1984)使评论界对他的表演天赋产生了浓厚兴趣。三年之后,他在约翰·施莱辛格的根据实事改编的电影《苏联间谍》(The Falcon and the Snowma n)中饰演了一个将国家机密卖给苏联间谍的瘾君子,评论界对他的评价是“西恩·潘已经实现了要塑造一个真实角色的诺言 ”。此时的西恩·潘仅仅24岁,便已功成名就,前途本应一片光明,可是自从1985年在《Material Girl 》的摄制现场结识麦当娜之后,潘的演艺事业便让位于个人问题了--在他与麦当娜短短三年的婚姻中,除了一串串的小报头条之外,值得一提的就是潘最糟糕的一 部电影--与麦当娜合演的《上海惊奇》(Shanghai Surprise)。不过,时至今日,谈起麦当娜,西恩·潘并无什么怨言:“我很喜欢我的前妻,只是我在24岁的时候还不知道美好开端与终生责任间的区 别。”
尽管离婚后的潘在《孽战》与黑帮片《斯文之邦》(State of Grace,1990)中都有上佳表演,可是贪婪的媒体还是揪住他与麦当娜的婚姻不放,潘的意志一度非常消沉。1991年,他在完成了自己的导演处女作 《In dian Runner》后宣布将不再出演任何电影,准备全心全意地作一名导演。可是作导演的梦想却被金钱上的窘迫一再打破。潘不得不多次食言--他先是在艾尔·帕 西诺主演的《情枭的黎明》(Carlito's Way,1993)中出演一个配角;1995年,他又在蒂姆·罗宾斯的监狱片《死囚漫步》(Dead Man Walking)中成功地饰演了强奸杀人犯马修·庞瑟莱特,并因此获得了奥斯卡奖提名。同年他自编自制自导的第二部电影《72小时生死线》(Cr ossing Guard)也告完成,但该片也是一部不成功的作品。自此,潘已经无法再信守隐退星坛的诺言了。1997 年,他在低成本电影《雨果池》(Hugo Pool)中扮演了一个小角色,并出现在圣丹斯电影节上为该片助威。随后他主演了《她是如此可爱》(She's So Lovely),这部电影使他捧回了戛纳电影节最佳男演员奖。同年,他还在大卫·芬奇的惊栗片《心理游戏》(Game)中饰演了麦克尔·道格拉斯的弟弟康 拉德,在奥立佛·斯通的《U形转弯》 (U-Turn)中饰演倒霉的男主角伯比·库柏。1998年,潘两次出马,出演了两部成功之作:泰伦斯·马利克的战争片《细细的红线》(Thin Red Line)和电影版的《喧嚣》(Hurlyburly)。1999年,西恩·潘在伍迪·艾伦的怀旧影片《甜蜜与卑微》(Sweet and Lowdown)中饰演的薄情吉它手使他再次获得奥斯卡奖提名。
77 杰米·福克斯 Jamie Foxx for 雷 Ray
福克斯1967年12月13日出生,父母离异后由祖父母抚养长大。他多才多艺,功课很好,同时又擅长音乐与足球。少年时代他曾经担任教堂唱诗班指导和音乐 指导,并组织了自己的说唱乐队。在美国国际大学念书的时候专门学习了音乐。也就是在大学时代,他开始成为杰出的喜剧演员。他跟几个朋友参加了戏剧俱乐部并 进行演出,受到观众难以置信的喜爱。他毅然决定移居洛杉矶开始他的喜剧生涯。22岁的时候他在喜剧系列片《In Living Color》中扮演了大量角色,后来又在查尔斯-杜顿(Charles Dutton)执导的电视剧中扮演角色。
杰米·福克斯是一位在电视、电影、主持、模特各方面都出色的全能选手,1999年奥利佛·斯通导演的励志影片《挑战星期天》(Any Given Sunday)让我们第一次全面的认识这位多面手。他同时还在MTV CHANNER主持一档脱口秀节目(Jamie Foxx SHOW)。他去年出现在一部大制作影片中,那就是汤姆克鲁斯的新片《借刀杀人》(Collateral),杰米·福克斯再次展示他出色的演技。
79福里斯特-惠特克(Forest Whitaker)凭《末代独裁》(Last King of Scotland)获影帝。
弗雷斯特-惠特克1961年生于德克萨斯,这个身高将近一米九的大个子有着略显臃肿笨拙的身材。但其实惠特克的运动神经非常不错,少年时期就曾经将 自己的人生目标定位为一个职业足球运动员。然而,当他发现另一所学院能提供比原来两倍更多的奖学金在音乐学科上的时候,便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将自己的注意力 从体育转移到了音乐上面。这多少让人觉得难以置信,但惠特克在音乐方面的造诣也相当不错,他在学院里主修的就是歌剧男高音。但后来在加州的伯克利,惠特克 还是找到了自己最钟爱的事业:成为一个演员。因为在那里她才发现,大荧幕才是他真正的人生舞台。 惠特克首次触电是1982年的影片《开放的美国学府》( Fast Times at Ridgemont High ),当时他21岁,有意思的是,他在片中扮演了一个足球运动员查尔斯-杰斐逊(Charles Jefferson)。而在这之后,他也一连接拍了好几部大片,其中就有1986年奥利弗-斯通导演的《野战排》(Platoon),虽然当年影片一举夺 得了包括最佳影片在内的第59届奥斯卡金像奖四项大奖,但惠特克在片中只担当一个小配角哈罗德,仅仅是跟观众混了一个脸熟。而真正让他声名鹊起的是在克利特-伊斯特伍德的提携下主演了1988年的影片《爵士乐手》(Bird)他在片中饰演了伟大的爵士乐手查利帕克,不负众望,也因此赢得了戛纳电影节最 佳男演员奖。但自那以后他就很少与任何大奖有缘,虽然惠特克一直以来接片无数,演技老辣纯熟已是有目共睹,而后的几部作品如《不一样的本能》、《鬼狗杀 手》以及惊悚片《狙击电话亭》与《颤栗空间》也都是相当的精彩,但也因为其在影片中的戏份份量不够,则沦为人们眼中的“最适合男配角”。
因此2006年底的这部《末代独裁》显 得是那么的及时,该片改编自基尔斯-弗登的同名获奖小说,由以纪录片成名的导演凯文-麦克多纳亲自操刀,反映了上世纪七十年代乌干达独裁者伊迪-阿敏暴君 当政的真实一面。此次担纲身高1.95米的这一角色,对于身材高大的惠克特而言应该不难。但要将阿敏将军烹食政敌、将部下喂鳄鱼等种种丧心病狂的恶劣行径 和变态心理能够传神演绎,想来这一次惠特克也一定蓄势待发,做足了功课。影片一上映,就引得了影评界的声声叫好,而惠特克也迎来了自己演艺生涯柳暗花明又 一村的一片大好局面,不仅摆脱了男配角的宿命,也跃然成为了本年度奥斯卡影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