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12月29日,乔恩-沃伊特出生于美国纽约州扬克斯(Yonkers),是一位捷克裔美国高尔夫球迷的儿子。他从小生性腼腆,但却爱上了表 演艺术,他还在高中和天主教大学上学时就活跃于学生戏剧界。1960年毕业于天主教大学,并开始向邻居幼儿园老师桑福德-迈斯勒(Sanford Meisner)悄悄学习表演,并于这一年在纽约牡蛎剧场(Oysters)进行了他第一场非百老汇喜剧的表演。人们对他在这场表演中的评论是好象"既不 会走,也不会讲话"。幸运的是,他坚持了下去,后在"纽约社区剧团"接受表演训练。1961年,他在百老汇名躁一时的歌舞剧《音乐之声》(“The Sound of Music”)中饰演一个歌手角色。由于天生具有北欧血统,相貌英俊,所以他一直在一些电视连续剧中担任配角。1966年,他参加了加州全国莎士比亚节。 第二年,由于他在《那个夏天》(“That Summer”)和《那个秋天》(“That Fall”)中的出色表演而获得了世界戏剧奖(Theatre World Award)。
1967年,沃伊特上演了他的银幕处女作,在被誉为“新西部片旗手”的约翰-斯特奇斯(John Sturges)执导的西部片《龙虎山大决斗》(“Hour of the Gun”)中饰演一个土匪小角色。接着他出演了讽刺片《勇敢的弗兰克》(“Fearless Frank”)。1969,沃伊特主演了奥斯卡金牌导演约翰-施莱辛格(John Schlesinger)的剧情片《午夜牛郎》(“Midnight Cowboy”),在剧中饰演了一个梦想到纽约挣大钱的大眼睛皮条客乔-巴克(Joe Buck),作为新人的沃伊特将精力旺盛的得克萨斯州青年巴克塑造得栩栩如生,而一夜成名。此片的成功使他被授予纽约影评协会和全美影评协会的最佳男演员 奖,并首次获得了第42届奥斯卡奖最佳男主角提名。这也将他的二部60年代中期拍摄而从未发行过的影片迅速推向市场。
德尼罗开始在《Greetings》(1968)、《婚礼舞会》(《The Wedding Party》1969)、《嗨,妈妈!》(《Hi,Mom!》1970)及《The Gang That Couldn't Shoot Straight》(1971)等影片中饰演配角。1973年,德尼罗因主演了表现纽约意大利移民生活的影片《小街陋巷》(《Mean Streets》)而一炮走红并荣获了纽约影评家协会的最佳男主角奖。
1974年是德尼罗演艺生涯中辉煌的一年。在科波拉执导的巨片《教父》续集(《The Godfather Part 2》)中,他饰演了性格复杂的青年时代的教父唐·科莱昂。为了塑造好这一角色,他远涉重洋,到意大利黑手党的故乡西西岛去精心观察揣摩了好几个月。拍摄该 片时,力求真实的德尼罗甚至把手拿到烈火上焚烧。终于,德尼罗以令人叹服的演技获得了奥斯卡最佳男配角奖。
两年后,德尼罗在影片《出租汽车司机》(《 TaxiDriver》1976)中饰演了一个历经周折的平民加英雄式的出租车司机。他深入生活,表演得相当精彩。该片在戛纳电影节上获得了金棕榈大奖。 1977年和1978年,德尼罗又马不停蹄地拍了两部力作。在《纽约·纽约》(《New York, New York》1977)中,他成功扮演了一个萨克斯吹奏手。而在《猎鹿人》(《Deer Hunter》1978)一片中,他又细腻地刻划了一个从越战中生还,但心灵恶梦不断的迈克尔形象。这些成功的表演令德尼罗赢得了广大观众的交口赞誉。
德尼罗又在《真正的忏悔》(《True Con-Fessions》1981)、《喜剧之王》(《 The King of Comedy》1983)、《美国往事》(《Once Upon a Time in America》1984)、《堕入情网》(《Falling in Love》1984)、《天使心》(《Angel Heart》1987)及《午夜狂奔》(《Midnight Run》1988)等诸多影片中大显身手。在《美国往事》这部光辉灿烂的影片中,德尼罗重温了他的美国少年梦。在《堕入情网》中,他又把一位有妇之夫另燃 爱火的热情与无奈刻划得入木三分。而由他主演的《午夜狂奔》更是在美国引起了轰动。
进入90年代,德尼罗探索不懈。1991年的《恐怖角》(《Cape Fear》)中,德尼罗深刻挖掘了一个流氓的卑鄙、邪恶内涵,饰演了他首个反派角色。另外,德尼罗还出演了《黑夜与都市》(《Night and the City》1992)、《疯狗与荣誉》(《Mad Dog and Glory》1993)、《这个孩子的生活》(《This Boy's Life》1993)、《Mary Shelley's Frankenstein》(1994)诸片,都有不凡表现。
54 亨利·方达 Henry Fonda for 金色池塘 On Golden Pond
亨利·方达 (Henry Fonda) 1905年5月16日生在一个基督徒家庭。父亲是印刷厂的经理,希望亨利将来当一名记者。为了满足父亲的愿望,亨利中学毕业后即进入明苏尼达大学。这期 间,由于爱好戏剧,他从1926年起便参加由当代美国电影明星马龙·白兰度母亲主办的业余剧团。因为他经常去各地演出,学业荒疏,考试不及格被学校开除。 一个经纪人偶然发现了他的表演才能,便介绍他进入百老汇,从此开始了舞台生涯。
简与彼得祝贺父亲荣膺奥斯卡特别荣誉奖主要作品:金色池塘 (ON GOLDEN POND)(1981)第五十四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男主角怒火之花 (THE GRAPES OF WRATH)(1940)第十三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男主角提名黄牛惨案 (THE OX·BOW INCIDENT)(1943)第十六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提名十二怒汉 (12ANGRY MEN)(1957)第三十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提名少年林肯 (YOUNG MR. LINCOLN)(1939)战争与和平 (WAR AND PEACE)(1956)简与父亲、凯瑟琳·赫本同演《金色的池塘》《金色池塘》1981年。
演员兼导演的罗伯特·杜瓦尔1931年1月出生在加利福尼亚的圣地亚哥。在伊利诺斯州上大学时罗伯特主修戏剧,后来去纽约继续深造。1962年他出演了首 部银幕处女作《杀死一只知更鸟》(To Kill a Mockingbird)。1965年他凭借外百老汇剧《A View from the Bridge》获得一项Obie奖,从此确立了自己舞台剧演员的名气,此后他在电视圈发展稳健,并出演了《凯德警长》(The Chase)、《太空登月记》(Countdown)、《雨族》(The Rain People)等影片,与马龙·白兰度(Marlon Brando)和詹姆斯·凯恩(James Caan)等人配戏,
在1972年影片《教父》(The Godfather)中三人再度合作,杜瓦尔扮演的律师一角为他首度赢得奥斯卡提名,70年代他陆续出演了《教父2》(The Godfather: Part II)、《杀手精英》(The Killer Elite)、《电视台风云》(Network)、《百分之七的解决》(The Seven-Per-Cent Solution)和《猛鹰突击兵团》(The Eagle Has Landed)等影片。1979年导演科波拉的《现代启示录》(Apocalypse Now)让杜瓦尔再度获得奥斯卡提名,并成就了他伟大演员的梦想。1983年为他赢得奥斯卡影帝桂冠的《温柔的怜悯》(Tender Mercies),标志着杜瓦尔从配角向主角的成功转型。从70年代中期杜瓦尔开始尝试担任导演,执导了《We're Not the Jet Set》、《Angelo My Love》和《杀手探戈》(Assassination Tango )等片
从1969年推出第一部电影后,麦克在好莱坞的霸主地位可以说是纵横影坛数十年而不倒。1975年影片《飞越疯人院》(One Flew Over the Cuckoo's Nest)更是让他出尽风头。这部描写精神病院的影片不仅为他的制片事业谱写了辉煌的一页,而且也获得了该年度奥斯卡最佳影片、导演、男女主角及剧本等五 项大奖,并有1.8亿多美元的票房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