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共马甲1 发表于 2011-7-29 16:06 
如果你的目的是想问倒我,
恭喜你,你成功了,
我又不是铁道部的,我不能也没有责任来回答这些不是你自己 ...
拿不出证据,那你说个球啊,还来辟谣。
谁有下面这个新闻的图片版
记者们最关心的问题是:通号院到底提供了什么设备?
田振辉说,这属于技术问题,她并不了解,并建议“你们可以在网上看”。随后该“基础性问题”又被提问8次,田始终如此作答。
记者问,通号院设计的设备是否由通号院生产,存在哪些缺陷,有无其他铁路系统使用了通号院的设备?田称,这属于技术问题,未答。
记者又问,通号院的设备使用之前是否通过测试和验收,是否通过公开招标?田说,这个她不太了解,但这“一定是按程序走的。”
记者还问,目前通号院是否开始停运检查,从何时开始检查,平时多久检查一次,有哪些相关责任人将会为此负责。田亦未答。
既然如此,通号院是否应为事故担责,若不担责,为何道歉?
面对记者们的再三追问,田振辉先否认了“通号院为事故负责”说,亦否认了“通号院对事故不负责”说。她解释说,通号院之所以道歉,只是因其“身为建设单位之一”。
在约20分钟的答记者问中,被田振辉称为技术问题而未答的提问近20个,类似“通号院合作伙伴有何反馈”亦在其列。甚至“通号院应由谁来监督”、“通号院主管单位是谁”、“通号院和铁道部是何种关系”等问题,田均表示无法回答。
事故发生6天以来,关于原因和责任一直备受关注。就在田振辉与中外记者对话两个小时前,国务院总理 **宝**在事故发生地也召开了中外记者会。温总理要求,事故调查处理的全过程要公开透明,接受社会和群众的监督。
不过,第一个出头道歉的这家高铁设备供应商却无法说清自身承担的责任。在面对记者提问19分钟时,田称自己有电话要接。一位香港记者愕然表示:“你在记者会上,是没有理由听电话的。”
1分钟后,记者会结束,但现场仍有许多疑问,甚至还多出一个问题:为何召开本次记者招待会?
田振辉表示,是考虑到记者辛苦,“外面天气太热了。”
http://news.ifeng.com/mainland/s ... /29/8030171_0.shtml |
2011-7-29 15:13:46
|